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系统频率支撑能力的“车-氢”柔性可控负荷协同构网控制
1
作者 翟冬阳 姚良忠 +3 位作者 程帆 徐箭 吴鸣 林涛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30-3243,I0064-I0067,共18页
面向提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频率支撑能力需求,提出了一种“车-氢”柔性可控负荷协同构网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电动汽车负荷和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电解制氢负荷的调节特性,并基于匹配控制方法建立了上述... 面向提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频率支撑能力需求,提出了一种“车-氢”柔性可控负荷协同构网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电动汽车负荷和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电解制氢负荷的调节特性,并基于匹配控制方法建立了上述两类柔性可控负荷构网控制的统一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扰动发生后系统频率变化及柔性可控负荷功率调节特性,提出了“车-氢”柔性可控负荷参与系统频率调节的协同构网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型Sigmoid函数自适应调整“车-氢”柔性可控负荷控制参数,优先利用电动汽车负荷的快速响应能力降低系统频率变化率,利用PEM电解制氢负荷的大范围功率调节能力降低系统扰动后频率偏差。最后,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负荷 PEM电解制氢负荷 调节特性 匹配控制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数据的暂态电压分区协调控制策略
2
作者 曹志冲 刘铖 +4 位作者 蔡国伟 杨浩 周书宇 姜超 郝舒宇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4-172,共9页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系统受扰后的电压响应特性愈加复杂,传统的电压稳定紧急控制策略已无法满足电压恢复的精度以及快速性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响应数据的暂态电压分区协调控制策略。综合分析功率电流法、数据拟合法在不同场景下...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系统受扰后的电压响应特性愈加复杂,传统的电压稳定紧急控制策略已无法满足电压恢复的精度以及快速性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响应数据的暂态电压分区协调控制策略。综合分析功率电流法、数据拟合法在不同场景下的适配性,提出能够优势互补的电压稳定附加判据。以分区后的区域响应数据为调控依据,基于模糊控制确定减载量、减载时间间隔以及无功补偿容量,并分析感应电动机失速特征,提出关键负荷位置选取方法,进而制定减载及无功补偿联合的分区控制策略,实现电压的快速恢复。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迅速调节受扰后的系统电压动态特性,在保障电压快速恢复稳定的同时,有效地减少切负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数据 电压稳定 数据拟合 模糊控制 协调控制 低压减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交流端口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配电网柔性合环方案
3
作者 李倩 赵军愉 +3 位作者 王胜楠 谢思哲 徐永海 闻宪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127,共11页
为保证工业生产和居民用电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高要求,配电网不停电合环负荷转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配电网合环通常需要借助额外的装置,存在经济性较差等问题,近年来,基于多交流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研究逐渐得到关注并已实... 为保证工业生产和居民用电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高要求,配电网不停电合环负荷转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配电网合环通常需要借助额外的装置,存在经济性较差等问题,近年来,基于多交流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研究逐渐得到关注并已实际应用,针对该应用场景以及不停电合环负荷转供需求,可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不同端口的控制实现柔性合环,拓展其应用功能。文中提出了基于多交流端口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multiple-AC-ports cascaded H-bridge type 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MAC-CHB-PET)的交流柔性合环方案。文章介绍了MAC-CHB-PET的结构;分析了合环冲击电流和合环稳态电流产生的内在机理,并根据选取的特征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MAC-CHB-PET合环调节的功率指令值计算方法;进而提出了不停电负荷转供的交流柔性合环方案,基于MAC-CHB-PET采用两个交流端口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协调控制进行交流母线电压调节,实现交流柔性合环;最后建立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出交流柔性合环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CHB-PET 交流柔性合环 有功无功协调控制 负荷转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的两阶段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4
作者 黎家明 霍群海 +5 位作者 尹靖元 陆昊 周静 朱梅生 贺伟 董洪伟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2-283,共12页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distributed photovoltaic,DPV)大量并网,电压越限和电压波动越来越严重,考虑新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电网的新变化。该文考虑了新型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on-load t...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distributed photovoltaic,DPV)大量并网,电压越限和电压波动越来越严重,考虑新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电网的新变化。该文考虑了新型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on-load tap changer,OLTC)的电能质量调节作用,提出一种两阶段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其中一阶段为日前小时级调度阶段,根据分布式光伏和负荷的预测数据,通过潮流计算和迭代优化,获取DPV的有功出力结果、柔性OLTC分接头和电容器组的投切结果;二阶段为分钟级无功优化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考虑柔性OLTC和DPV的无功出力特性,调节装备无功出力的同时修正第一阶段电容器组投切组合,进一步降低各个节点最大电压偏差,使配电网电压分布更合理。搭建了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仿真模型,所提出的考虑柔性OLTC的两阶段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能够在常规经济性最优目标下的88.07%DPV消纳水平基础上提高9.29%,同时满足全节点全时段电压偏差小于0.1pu,综合经济性提高7.8%,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 电压无功优化 协调控制方法 无功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碳协同的胺法脱碳火电机组灵活控制策略
5
作者 孔德安 赖延春 +2 位作者 朱清 王晓宇 王玮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4-210,共7页
火电机组采用胺法脱碳时存在电碳耦合,为提升脱碳机组的负荷灵活跟踪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碳协调的变负荷控制策略。基于已有数据,以辨识方式建立了汽包炉火电机组的电碳协调控制系统模型;分析了再沸器负荷对发电负荷和碳捕集率的响应... 火电机组采用胺法脱碳时存在电碳耦合,为提升脱碳机组的负荷灵活跟踪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碳协调的变负荷控制策略。基于已有数据,以辨识方式建立了汽包炉火电机组的电碳协调控制系统模型;分析了再沸器负荷对发电负荷和碳捕集率的响应时间尺度,并基于此设计了基于脱碳抽汽与燃料量双重控制的发电负荷控制回路;进一步,为克服长时间尺度对碳捕集率的影响,重构了全程再沸器负荷变化瞬态量,提出了基于电碳协同的发电负荷灵活控制方法。以某300 MW机组为例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传统协调控制策略,所提控制策略可在保证机组热负荷和碳捕集率性能指标的同时,使机组的变负荷控制速率及AGC性能指标平均提升1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电厂 胺法脱碳 电碳协同 再沸器负荷 协调控制 灵活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金自备电厂燃气发电机组机炉协调控制
6
作者 安硕 冯旭刚 +5 位作者 张景 王正兵 唐得志 沈浩 王兵 宋爱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3,共15页
针对冶金自备电厂燃料热值、压力和负荷多变的复杂工况与发电机组燃烧、汽机系统存在的大滞后、扰动大、多变量问题,首先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辨识得到以汽轮机调节阀开度与燃料量为控制量、... 针对冶金自备电厂燃料热值、压力和负荷多变的复杂工况与发电机组燃烧、汽机系统存在的大滞后、扰动大、多变量问题,首先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辨识得到以汽轮机调节阀开度与燃料量为控制量、有功功率与主蒸汽压力为被控量的单元机组数学模型;其次,设计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策略,构建机炉协调控制器,通过在线预测、反馈校正实现对系统进行滚动优化,并转换为内模控制结构分析其动态特性;最后,得到基于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multivariable dynamic matrix control,MDMC)的燃气发电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PSO,IPSO输出曲线拟合效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与模型预测控制、广义预测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相比,MDMC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和动态性能,系统在受到干扰时调节时间最短为112 s,超调量仅为1.81%。应用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后,有功功率与主蒸汽压力标准偏差分别降低48.03%和33.33%,在满足现场设计要求的同时更有利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负荷工况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 改进粒子群算法 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 稳定性 抗干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变预测控制的直流炉供热机组电热协调变负荷策略
7
作者 张小科 韩崇尚 +3 位作者 郝倚燃 王建波 张少锋 胡怀中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9,共11页
“双碳”背景下要求直流炉供热机组具备快速变负荷能力。对此,提出一种基于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linear time-vary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TV-MPC)的电热协调变负荷策略,可同时利用锅炉蓄热和热网蓄热以提高变负荷速率。首先,... “双碳”背景下要求直流炉供热机组具备快速变负荷能力。对此,提出一种基于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linear time-vary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TV-MPC)的电热协调变负荷策略,可同时利用锅炉蓄热和热网蓄热以提高变负荷速率。首先,对热负荷信号偏差进行积分从而建立等效热负荷模型,并将其作为预测模型的被控量之一;然后,以负荷快速跟踪、机组运行稳定以及供热及时补偿作为MPC滚动优化的目标,进而在线求解每个时刻的最优控制律并作用于机组,此外,显式处理了机组运行约束,确保供热抽汽流量变化不会影响低压缸运行稳定性;最后,基于某350 MW机组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实现对5%Pe/min变负荷指令的精准跟踪,且相较于基于PID的电热协调变负荷策略,热负荷恢复时间缩短26%。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在提升供热机组快速变负荷能力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炉供热机组 电热协调 快速变负荷 热负荷补偿 时变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新能源占比优化的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璐 王一 +3 位作者 韩美至 郭小娟 张慧敏 李磐旎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9,共7页
新能源加入后,配电网的结构更加复杂,给电力调度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保证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开展考虑新能源占比优化的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方法研究。通过构建配电网协调运行费用、电压偏差、负荷方差和新能源占比4个... 新能源加入后,配电网的结构更加复杂,给电力调度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保证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开展考虑新能源占比优化的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方法研究。通过构建配电网协调运行费用、电压偏差、负荷方差和新能源占比4个方面的多目标函数,并设置4个约束条件;利用改进麻雀搜索算法,对初始位置的产生、发现者和加入者的位置更新分别进行改进,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求取满足目标函数的最优解,由此完成对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所研究方法,新能源出力总量与大电网出力情况基本平衡,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能源占比的最大化;运行费用、电压偏差以及负荷方差均低于预期最小值,分别为53.05万元、3.3 V、1.4 kW。对比分析说明,所研究方法更好地实现了配电网源网荷储的协调控制,为可靠供电提供了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占比优化 配电网 多目标函数 源网荷储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 协调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微电网变频负载电容电压与电机转速自适应协同调频方法
9
作者 钱彧声 黄文焘 +2 位作者 余墨多 陈建民 王良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1-611,I0017,共12页
为解决独立交流微电网受扰动易发生频率波动与突变的问题,该文利用直流电压、电机转速与系统频率存在的耦合特性,提出变频负载电容电压与电机转速自适应协同调频方法。变频负载参与调频时,直流电容与电机释放惯量难以协调配合,易导致电... 为解决独立交流微电网受扰动易发生频率波动与突变的问题,该文利用直流电压、电机转速与系统频率存在的耦合特性,提出变频负载电容电压与电机转速自适应协同调频方法。变频负载参与调频时,直流电容与电机释放惯量难以协调配合,易导致电压或转速越限,严重时引发逆变器闭锁或电机失稳。提出虚拟同步机整流配合异步机矢量控制,逆变侧外环控制附加含有频率微分信号的电压-转速协同调频项,实现电容和电机惯量对外界频率扰动的快速响应。构建变频负载小信号模型,根据直流电压和转速范围自适应调节协同调频系数,动态优化电容和电机释放惯量比例以改善负载侧动态性能。基于变频负载频率响应的时域解析形式,提出自适应系数整定方法。根据自适应系数对可调功率比值的灵敏性提出权重系数最优区间整定方法。在RT-LAB半实物平台搭建独立交流微电网模型,结果表明,所提策略通过电容与电机惯量动态协调响应,改善了扰动下独立微网的频率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负载 惯性控制 频率优化 电容-电机协同控制 独立微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微电网荷储协调智能控制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牛焕娜 窦伟 +3 位作者 李春毅 钱立 井天军 陈卫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19-3028,I0010,I0011,共12页
针对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和模型论控制方法难以应对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微电网面临的运行场景复杂多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微电网荷储协调智能控制方法。首先确定了微电网模糊控... 针对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和模型论控制方法难以应对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微电网面临的运行场景复杂多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微电网荷储协调智能控制方法。首先确定了微电网模糊控制输入及输出变量,以平抑净负荷波动及减少储能充放电频次为目的,将微电网控制经验总结成模糊规则表,采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修正模糊控制模型的隶属度函数中心、宽度和输出权重来提高模型的自适应能力,从而制定了可调控负荷和储能的功率控制系数;进而针对模糊神经网络控制输出的负荷调控需求量在各可调控负荷间分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灵活性供给指标排序的负荷调控优先级选择方法,最终完成了微电网系统储能单元和可调控负荷控制策略的制定。某典型微电网系统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制定的各可调控负荷与储能控制策略能在避免储能频繁和过度充放电的同时,在并网状态下有效减弱并网功率对上级电网造成的随机扰动,在孤岛状态下能够有效平抑系统功率波动,提升系统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神经网络 微电网 智能控制 净负荷波动 荷储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储能有功功率与OLTC协调的配电网电压控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志军 梁其琛 张家安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7,共9页
高比例光伏系统接入配电网会引起电压越限,传统无功电压调整方案在高阻抗比配网中失效,利用储能系统有功功率实现电压控制的技术方案被广泛采用,但现有技术方案中的储能系统在电压控制过程中可能产生过度充放电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 高比例光伏系统接入配电网会引起电压越限,传统无功电压调整方案在高阻抗比配网中失效,利用储能系统有功功率实现电压控制的技术方案被广泛采用,但现有技术方案中的储能系统在电压控制过程中可能产生过度充放电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储能有功功率与有载调压变压器(on-loadtapchanger,OLTC)协调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策略。在分析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电压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测量得到的电压数据控制储能有功功率,实现对接入节点电压水平的快速调控;同时在OLTC控制环节加入储能荷电状态参考量,利用节点电压信息与储能荷电状态共同控制OLTC分接头动作,实现对配电网整体电压水平调控的同时避免了储能系统过度充放电。最后在IEEE 13节点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解决配电网内电压越限问题,避免储能系统过度充放电,从而延长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实现对配电网内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光伏 配电网电压控制 协调电压控制 储能系统 有载调压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牵引网电压和空载电压的多储能系统区间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志宏 李炎 +2 位作者 米佳雨 林飞 杨中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583-4598,共16页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的推动,储能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呈现出点到线的发展趋势。当一条线路中有多站安装储能装置时,想要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的节能效果,必须要解决不同站储能装置的充放电策略个性化设计,以及多储能...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的推动,储能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呈现出点到线的发展趋势。当一条线路中有多站安装储能装置时,想要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的节能效果,必须要解决不同站储能装置的充放电策略个性化设计,以及多储能间协调控制这两个问题。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实时牵引网电压和空载电压的多储能系统区间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基于多个牵引变电站的空载电压和牵引网电压,对能量管理区间内的列车状态和列车剩余功率进行辨识,基于此计算区间内储能装置的充放电阈值基准值初值及基准值变化的斜率。为进一步提升节能和稳压效果,该策略基于充放电周期、牵引网电压超限频次及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SOC)等参数,对基准值及其更新斜率进行实时校正。该文在北京地铁的实际线路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基于本站空载电压的能量管理策略,提出的策略在降低系统能耗和稳定牵引网电压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轨交通 空载电压 多储能 能量管理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大型燃煤机组全工况灵活性运行的快速变负荷控制策略
13
作者 侯国莲 黄婷 +5 位作者 郭志强 余琦 江浩 李勇 周振华 安振一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3-101,共9页
随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网负荷波动问题的日益突出,提高大型燃煤机组在全工况下的快速变负荷能力已成为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迫切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与高加旁路改造技术相结合的负荷快速调控策略以实现灵活性需求下的超临界机... 随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网负荷波动问题的日益突出,提高大型燃煤机组在全工况下的快速变负荷能力已成为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迫切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与高加旁路改造技术相结合的负荷快速调控策略以实现灵活性需求下的超临界机组全工况负荷快速爬坡。首先,为机组的高压回热系统增加一条高加小旁路灵活改变从汽轮机抽取的高温高压蒸汽量,以加快直流锅炉的能量供给速率;其次,充分考虑滑压运行模式下机炉可承受的主蒸汽压力、温度的上下限及变化速率,同时对输出功率与主蒸汽压力进行解耦并设计一套适应机组高爬坡速率的负荷快速调控方案;最后,在某燃煤600 MW机组上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负荷爬坡速率3%Pe/min下机组能够实现全工况范围内的负荷快速响应,且主蒸汽压力、汽轮机总调节阀开度等参数保持平稳变化,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机组在负荷爬坡速率5%Pe/min下的负荷调节能力,充分证实了所设计负荷快速调控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负荷快速爬坡 全工况 灵活运行 改进协调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前端组网的直流船舶电网高能效运行控制
14
作者 肖朝霞 朱洪驰 +2 位作者 曹家宁 徐瑞 张世荣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直流船舶电网为航运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考虑到实际船舶的运行工况,本文提出一种分层协调控制策略,主要用于有源前端组网的直流船舶电网中功率单元协调运行的设备层控制系统和功率层控制系统。其中,设备层控制系统负... 直流船舶电网为航运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考虑到实际船舶的运行工况,本文提出一种分层协调控制策略,主要用于有源前端组网的直流船舶电网中功率单元协调运行的设备层控制系统和功率层控制系统。其中,设备层控制系统负责实现发电机组转速的无静差跟随与不同容量柴油发电机组间的动态/稳态功率共享;功率层控制系统负责提升母线电压质量,提高系统能效。最后,利用仿真与半实物仿真系统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有效提高系统运行能效,最高节省约10%的燃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船舶电网 有源前端 动态/稳态负载功率共享 能效 分层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多工作模式下能量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书慷 孙媛媛 +3 位作者 马钊 孙凯祺 李可军 李亚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83-3492,I0146,共11页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low voltage direct current supply and utilization system,LVDCSUS)强调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以及直流用户侧电能产–销–储–用之间的协调统一,为推动直流用户侧灵活参与电力系统运行提供了全新思路。开展LV...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low voltage direct current supply and utilization system,LVDCSUS)强调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以及直流用户侧电能产–销–储–用之间的协调统一,为推动直流用户侧灵活参与电力系统运行提供了全新思路。开展LVDCSUS用户侧电能的使用与生产相结合的研究,可有效挖掘直流用户侧的多元化电能资源灵活供给能力,为此该文首先依据LVDCSUS系统能量平衡关系将系统划分为全直流运行、余电上网运行、交流支撑运行3种运行模式;进而给出各模式下满足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储能荷电状态均衡、灵活性电力资源利用三方面整体要求的协调策略;最后建立了多运行模式切换规则,实现通过切换多种运行模式改变能量协调控制策略,使LVDCSUS在稳定运行状态下主动参与电力系统能量互动。仿真结果验证了LVDCSUS多运行模式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 运行模式划分 源–网–荷–储 协调控制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下垂系数的风电全直流输电系统一次调频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苏嘉豪 蔺红 樊艳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64,共10页
风电场经直流汇集-直流送出的风电全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系统的存在会解耦风电场和受端电网的频率耦合,在传统控制策略下对受端电网频率支撑能力弱。为此,提出一种针对风电全直流输电系统的一次调频变下垂协调控制策略。首先,提出基于Lo... 风电场经直流汇集-直流送出的风电全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系统的存在会解耦风电场和受端电网的频率耦合,在传统控制策略下对受端电网频率支撑能力弱。为此,提出一种针对风电全直流输电系统的一次调频变下垂协调控制策略。首先,提出基于Logistic函数的电压-频率变下垂频率传递策略,以直流系统电压为媒介,建立起电网频率与风电场功率的耦合关系。基于该频率传递策略,构建了由受端换流站的变下垂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直流升压站的改进双闭环控制及风力发电机的变下垂减载控制组成的风电全直流输电系统一次调频协调控制策略,实现系统无通信传递频率并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风电全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使风电场在不依赖远端通信的情况下实现对电网的一次调频,同时,有效减小了调频过程中直流电压的波动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直流输电系统 一次调频 变下垂控制 虚拟同步发电机 减载控制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无功–后有功”功率补偿的配电网电压协同控制策略 被引量:6
17
作者 贺春光 王涛 +7 位作者 杨书强 张菁 安佳坤 郭伟 范文弈 赵杰 王辉 窦春霞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6,共11页
整县分布式光伏电源的大量开发与利用及分布式电源规模化并网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分布式电源发电尖峰和低谷阶段与负荷峰谷时常不同步,进而导致配电系统过/欠电压问题,严重影... 整县分布式光伏电源的大量开发与利用及分布式电源规模化并网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分布式电源发电尖峰和低谷阶段与负荷峰谷时常不同步,进而导致配电系统过/欠电压问题,严重影响了电能质量,甚至威胁系统安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先无功–后有功”功率补偿的配电网层级式电压协同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基于“先无功–后有功”功率补偿的配电网层级式电压协同控制框架。其次,结合多微电网节点注入电流与电压的方程与功率–电压灵敏度分析,根据多节点电压越限程度,提出一种基于“先无功–后有功”功率补偿的多智能体协同调节策略,该策略先通过无功补偿器进行无功调节,当电压尚未得到有效治理时,再采用多微电网进行有功调节。再次,为了进一步满足各节点微电网有功功率调节需求,并考虑电网内部源–荷–储运行成本与污染排放,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微电网内部分布式源–荷–储优化协调功率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平台中设计了3种仿真场景以及IEEE测试系统模型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压协同控制方法在最经济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各节点电压的综合高效治理,同时,所提出的微电网优化协调功率控制策略能使源–荷–储在绿色经济的供电模式下实时精准地满足电压治理目标下微电网有功调节的需求。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先无功-后有功”功率补偿 电压协同控制 源-荷-储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荷准线的5G基站虚拟电厂优化控制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进鑫 张沛超 +2 位作者 赵建立 范帅 何光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56-2365,I0033-I0035,共13页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亟待深度挖掘需求侧资源以提升系统灵活性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在“新基建”背景下,5G基站作为一种新型需求侧资源正迅速发展。研究如何在保证基站备用需求的前提下,由铁塔公司组建含大规模5G基站的虚拟电厂(virtual pow...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亟待深度挖掘需求侧资源以提升系统灵活性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在“新基建”背景下,5G基站作为一种新型需求侧资源正迅速发展。研究如何在保证基站备用需求的前提下,由铁塔公司组建含大规模5G基站的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并常态化参与需求响应。首先,提出了考虑储能动态备用容量的5G基站运行可行域构建方法,建立了5G基站VPP的聚合模型。然后,建立了5G基站VPP响应负荷准线的日前优化模型,提出了适合对大规模5G基站进行协调控制的日内解聚合方法。最后,建立了含高比例新能源的区域电网仿真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聚合大规模基站参与准线型需求响应,可以显著降低5G基站的运行成本,同时提高电网的新能源消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消纳 5G基站 备用储能 虚拟电厂 需求响应 负荷准线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增益观测器的火炮药协调臂位置控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正林 尹强 羊柳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69,共7页
针对火炮协调输药机在协调过程中药协调臂运动到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增益观测器的火炮药协调臂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设计高增益观测器来估计火炮药协调臂伺服系统的未知状态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在线跟踪和补偿,设计滑模控制... 针对火炮协调输药机在协调过程中药协调臂运动到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增益观测器的火炮药协调臂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设计高增益观测器来估计火炮药协调臂伺服系统的未知状态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在线跟踪和补偿,设计滑模控制器来消除所观测状态的误差,从而实现药协调臂机电伺服系统的快速高精度控制。针对滑模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高频抖振现象,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律并与滑模控制器相结合,从而极大地削弱了控制量的抖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输药机装满药的极端工况下,该控制策略能够大幅提高药协调臂的到位精度,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装填 药协调臂 高增益观测器 滑模控制 自适应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配电系统形态演化与安全高效运行方法综述 被引量:17
20
作者 盛万兴 刘科研 +2 位作者 李昭 白牧可 贾东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共18页
配电网是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点,“双碳”目标驱动的配电网将发生重大变革,已快速从被动配送网络向主动平衡区域电力供需、支撑能源综合利用的资源配置平台转变,呈现更强的“系统化”特征,即从配电网向配电系统转变。在此背景下,该... 配电网是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点,“双碳”目标驱动的配电网将发生重大变革,已快速从被动配送网络向主动平衡区域电力供需、支撑能源综合利用的资源配置平台转变,呈现更强的“系统化”特征,即从配电网向配电系统转变。在此背景下,该文首先从形态演化路径、多维度耦合关系以及核心研究手段3个维度梳理总结相关研究,并初步提出新型配电系统未来演化规律与演进方向构想。然后,对新型配电系统演进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即故障保护与自愈技术、振荡分析与抑制技术、系统稳定控制技术与协同调度技术进行了总结与讨论,并进一步通过分析关键技术在典型案例中的应用明确了现阶段技术现状与未来需求的差距。最后,对新型配电系统相关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配电系统 分布式资源 源网荷储 形态演化 故障与保护 振荡 协调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