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matic Calcified Plaques Detection in the OCT Pullbacks U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被引量:2
1
作者 Chunliu He Yifan Yin +2 位作者 Jiaqiu Wang Biao Xu Zhiyong Li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09-110,共2页
Background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s a well-known marker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burden.High-resolution intravascula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imaging has shown the potential to characterize the detai... Background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s a well-known marker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burden.High-resolution intravascula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imaging has shown the potential to characterize the details of coronary calcification in vivo.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it is a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task for clinicians to review the over 250 images in a single pullback.Besides,the imbalance label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entire pullbacks is another problem,which could lead to the failure of the classifier model.Given the success of deep learning methods with other imaging modalities,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calcified plaque detection u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s)within pullbacks for future clinical decision was required.Methods All 33 IVOCT clinical pullbacks of 33 patients were taken from Affiliated Drum Tower Hospital,Nanjing University between December 2017 and December 2018.For ground-truth annotation,three trained experts determined the type of plaque that was present in a B-Scan.The experts assigned the labels'no calcified plaque','calcified plaque'for each OCT image.All experts were provided the all images for labeling.The final label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consensus between the experts,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plaque type were resolved by asking the experts for a repetition of their evaluation.Before the implement of algorithm,all OCT images was resized to a resolution of 300×300,which matched the range used with standard architectures in the natural image domain.In the study,we randomly selected 26 pullbacks for training,the remaining data were testing.While,imbalance label distribution within entire pullbacks was great challenge for various CNNs architecture.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we designed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First,we fine-tuned twenty different CNNs architecture,including customize CNN architectures and pretrained CNN architectures.Considering the nature of OCT images,customize CNN architectures were designed that the layers were fewer than 25 layers.Then,three with good performance were selected and further deep fine-tuned to train three different models.The difference of CNNs was mainly in the model architecture,such as depth-based residual networks,width-based inception networks.Finally,the three CNN models were used to majority voting,the predicted labels were from the most voting.Areas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AUC)were used as the evaluation metric for the imbalance label distribution.Results The imbalance label distribution within pullbacks affected both convergence during the training phase and generalization of a CNN model.Different labels of OCT images could be classified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by fine tuning parameters of CNN architectures.Overall,we find that our final result performed best with an accuracy of 90%of'calcified plaque'class,which the numbers were less than'no calcified plaque'class in one pullback.Conclusions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hod is fast and effective to classify calcific plaques with imbalance label distribution in each pullback.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uld be facilitat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atherosclerosis andhelping guide complex interventional strategies in coronary arteries with superficial calc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FIED PLAQUE INTRAVASCULA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deep learning IMBALANCE LABEL distribu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关键区域信息的双流网络视频表情识别
2
作者 孔英会 崔文婷 +1 位作者 张珂 车辚辚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8-669,共12页
人脸表情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视频中的表情识别在很多场景下具有实用价值。视频序列包含丰富的帧内空间信息与帧间时间信息,同时面部关键区域的提取也对表情识别结果有重要影响,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关键区域信息... 人脸表情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视频中的表情识别在很多场景下具有实用价值。视频序列包含丰富的帧内空间信息与帧间时间信息,同时面部关键区域的提取也对表情识别结果有重要影响,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关键区域信息的双流网络表情识别方法。构建空间-时间双流网络,其中空间网络分支结合面部运动单元和CSFA(channel-spatial frame attention),重点关注影响表情识别结果的面部关键区域,以实现空间特征的有效提取;时间分支通过Farneback提取光流获得帧间的表情运动信息,并借助空间关键区域掩模选取降低光流计算复杂度。对空间-时间双流网络识别结果进行决策融合,得到最终视频表情识别结果。该方法在eNTERFACE'05、CK+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升识别精度,且提高了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表情识别 双流网络 注意力机制 光流 卷积神经网络 掩模 特征融合 面部表情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和分布式光纤传感在基坑变形监测和预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樊成 彭彦力 +2 位作者 赵杰 程树凯 樊一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90,共12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增加,对深基坑变形进行监测与预测变得愈发必要。提出一种以时序监测数据为输入的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自注意力机制(CNN-LSTM-SAM)组合神经网络模型。针对大连东港商务区某内支撑深基坑工程,结合... 随着中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增加,对深基坑变形进行监测与预测变得愈发必要。提出一种以时序监测数据为输入的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自注意力机制(CNN-LSTM-SAM)组合神经网络模型。针对大连东港商务区某内支撑深基坑工程,结合分布式光纤传感(DFOS)技术,利用CNN-LSTM-SAM模型对桩顶水平位移进行预测,将得到的变形预测值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和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CNN-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NN-LSTM-SAM模型相比其他3种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再选取其他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训练及预测,从而更深入地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证明了CNN-LSTM-SAM模型的适用性和鲁棒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自注意力机制 变形预测 分布式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算力光学张量卷积运算芯片基础研究
4
作者 张文甲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1364,共4页
卷积神经网络是计算机视觉和目标检测等领域应用最成功的算法之一.随着高清图像和视频等数据爆发式增长,智能处理芯片需要更强的算力和更小的功耗.光子技术的多维特征和波动物理模型为高算力张量卷积运算提供了物理基础,有望从根本上突... 卷积神经网络是计算机视觉和目标检测等领域应用最成功的算法之一.随着高清图像和视频等数据爆发式增长,智能处理芯片需要更强的算力和更小的功耗.光子技术的多维特征和波动物理模型为高算力张量卷积运算提供了物理基础,有望从根本上突破电芯片在提升算力和降低功耗上不可逾越的物理限制.本文介绍高算力光学张量卷积运算芯片基础研究的研究动机、主要研究挑战与解决思路及未来展望,探讨限制光学张量卷积运算应用的主要因素,推动光学张量卷积计算从基础研究走向大规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卷积神经网络 光学张量卷积 张量计算 光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通信网络数据传输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乐 程妮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6-201,共6页
光通信网络中,故障数据影响数据传输质量。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光通信网络数据传输数学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光通信网络传输数据特征,通过全连接层和Softmax分类器输出数据类别。为防止拟合过度,引入L1正则惩罚项和优化... 光通信网络中,故障数据影响数据传输质量。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光通信网络数据传输数学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光通信网络传输数据特征,通过全连接层和Softmax分类器输出数据类别。为防止拟合过度,引入L1正则惩罚项和优化激活函数实现参数稀疏化。同时,将卷积神经网络与深度置信网络的输入层连接,利用反向训练对分类结果进行反馈微调。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数据分类误差低于1.7%,输出数据与实际数据高度一致,有效提升了光通信网络数据传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光通信网络 数据传输 卷积神经网络 正则化 反馈微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进展
6
作者 唐麒 赵耀 +1 位作者 刘美琴 姚超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80-1524,共45页
视频超分辨率重建是底层计算机视觉任务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旨在利用低分辨率视频的帧内和帧间信息,重建具有更多细节和内容一致的高分辨率视频,有助于提升下游任务性能和改善用户观感体验.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超分辨率重建算... 视频超分辨率重建是底层计算机视觉任务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旨在利用低分辨率视频的帧内和帧间信息,重建具有更多细节和内容一致的高分辨率视频,有助于提升下游任务性能和改善用户观感体验.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大量涌现,在帧间对齐、信息传播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首先,在简述视频超分辨率重建任务的基础上,梳理现有的视频超分辨率重建的公共数据集及相关算法;接着,详细综述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的创新性工作进展情况;最后,总结视频超分辨率重建算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超分辨率重建 深度学习 循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光流估计 可变形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识别大气湍流扰动的OAM光信号
7
作者 张鑫瑜 王瑾 +1 位作者 薛洁 朱冰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91,共12页
为提高卷积神经网络识别轨道角动量光束的速率,提出了一种识别方案。该方案采用柱透镜与光电二极管阵列将叠加轨道角动量光场的二维光强信号转换为一维信号,并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部署一维卷积神经网络,以实现信号的高速识别。通过大... 为提高卷积神经网络识别轨道角动量光束的速率,提出了一种识别方案。该方案采用柱透镜与光电二极管阵列将叠加轨道角动量光场的二维光强信号转换为一维信号,并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部署一维卷积神经网络,以实现信号的高速识别。通过大气湍流折射率功率谱和随机相位屏法对方案进行建模分析,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并与经典模型进行综合对比。在室外真实大气湍流环境中的实验测试表明,训练后的优化卷积神经网络对叠加轨道角动量光信号的识别准确率超过了93.5%。该方案使用了高速光电探测器阵列模块、光电信号处理电路模块、模数转换模块以及部署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电路中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块,可将单组轨道角动量光信号的识别时间缩短至0.072μs,较好地满足了轨道角动量空间光通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湍流 自由空间光通信 卷积神经网络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光轨道角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量子卷积神经网络
8
作者 张嘉雯 蔡彬彬 林崧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针对当前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参数化量子电路缺乏自适应目标选择策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自动优化电路的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通过将量子电路编码为粒子,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电路进行优化,从而搜索出在... 针对当前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参数化量子电路缺乏自适应目标选择策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自动优化电路的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通过将量子电路编码为粒子,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电路进行优化,从而搜索出在图像分类任务上表现优异的电路结构。基于Fashion MNIST和MNIST标准数据集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泛化性能,准确率分别可达94.7%和99.05%。相较于现有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平均分类精度最高分别提升了4.14%和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量子卷积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量子机器学习 参数化量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瞪羚算法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的光储构网型逆变器优化控制技术
9
作者 庞秀岚 李晓峰 +3 位作者 杨祺 李宪 李雪红 靳文星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695,共9页
随着光伏、储能等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构网型控制技术在处理缺乏同步性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稳定问题时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如何自适应控制构网型光储逆变器参数,使得电网阻抗发生变化时电压仍然保持稳定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随着光伏、储能等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构网型控制技术在处理缺乏同步性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稳定问题时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如何自适应控制构网型光储逆变器参数,使得电网阻抗发生变化时电压仍然保持稳定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瞪羚算法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的光储构网型逆变器优化控制方法。首先,搭建构网型逆变器控制模型,对输出电压稳定性进行分析;其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建立逆变器参数控制模型,利用瞪羚优化算法寻优能力强、搜索速度快的特点优化卷积神经网络超参数,提升模型特征学习能力,输出逆变器控制参数;最后,选取某光储发电地区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构网型光储逆变器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电网阻抗实时变化自适应优化控制参数,实现电压稳定输出,具有较强的实际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 构网型控制 光储逆变器 瞪羚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短时傅里叶变换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托辊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谢苗 孟庆爽 +3 位作者 李博 卢进南 李玉岐 杨志勇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5-574,共10页
托辊故障已成为带式输送机运行中的常见问题。若不能及时诊断托辊故障,则将严重制约带式输送机的安全运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某矿带式输送机中间段托辊的实际运行工况,提出了一种融合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 托辊故障已成为带式输送机运行中的常见问题。若不能及时诊断托辊故障,则将严重制约带式输送机的安全运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某矿带式输送机中间段托辊的实际运行工况,提出了一种融合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托辊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以分布式光纤为基础,对托辊在正常、轴承损坏及筒皮断裂工况下运行时的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并作STFT处理,得到对应的时频图样本集,并将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将训练集输入CNN模型以进行诊断模型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更新不同工况下托辊的运行状态特征。最后,将训练好的CNN模型应用于测试集,并输出托辊运行状态的识别结果。结果表明,所构建的CNN模型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9.6%。基于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在某矿上开展现场实验,以进一步验证CNN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CNN模型对带式输送机中间段托辊的运行状态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6.5%,与测试集上的识别准确率仅相差3.1个百分点,说明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后续可通过不断增加不同工况下托辊的运行数据来提高该故障诊断方法的鲁棒性,这可为煤矿企业有效诊断托辊故障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辊 故障诊断 分布式光纤 短时傅里叶变换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N引导模型视点的光学遥感道路提取网络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光辉 单哲 +3 位作者 杨塬海 王恒 孟月波 徐胜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52-1566,共15页
在光学遥感图像中,道路易受遮挡物、铺装材料以及周围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特征模糊不清。然而,现有道路提取方法即使增强其特征感知能力,仍在特征模糊区域存在大量误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GCN引导模型视点的道路提取... 在光学遥感图像中,道路易受遮挡物、铺装材料以及周围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特征模糊不清。然而,现有道路提取方法即使增强其特征感知能力,仍在特征模糊区域存在大量误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GCN引导模型视点的道路提取网络(RGGVNet)。RGGVNet采用编解码结构,并设计基于GCN的视点引导模块(GVPG)在编解码器的连接处反复引导模型视点,从而增强对特征模糊区域的关注。GVPG利用GCN信息传播过程具有平均特征权重的特性,将特征图中不同区域道路显著性水平作为拉普拉斯矩阵,参与到GCN信息传播从而实现引导模型视点。同时,提出密集引导视点策略(DGVS),采用密集连接的方式将编码器、GVPG和解码器相互连接,确保有效引导模型视点的同时缓解优化困难。在解码阶段设计多分辨率特征融合(MRFF)模块,最小化不同尺度道路特征在特征融合和上采样过程中的信息偏移和损失。在两个公开遥感道路数据集中,本文方法IoU分别达到65.84%和69.36%,F1-score分别达到79.40%和81.90%。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所提方法性能优于其他主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遥感图像 道路提取 深度神经网络 图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三维人脸动态信息和光流信息的人脸表情识别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华忠 潘曰凯 +3 位作者 涂晓光 刘建华 许罗鹏 周超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4-600,共7页
人脸表情识别在静态图像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这些方法应用于视频或图像序列时,准确度和鲁棒性往往会受到影响。传统的方法通常无法基于空间信息和光流信息进行人脸表情的识别,然而这些辅助识别信息都是二维信息,没有考虑到人脸的表情... 人脸表情识别在静态图像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这些方法应用于视频或图像序列时,准确度和鲁棒性往往会受到影响。传统的方法通常无法基于空间信息和光流信息进行人脸表情的识别,然而这些辅助识别信息都是二维信息,没有考虑到人脸的表情变化是一种三维的变化过程。为充分挖掘人脸表情识别的深层语义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人脸动态信息和光流信息相结合的融合表情识别方法。该方法构建基于人脸深度图像、光流图像和RGB图像的多流卷积神经网络,通过融合3种模态的信息进行人脸表情识别。所提方法在CAER,RAVDESS数据集上进行了充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其在表情识别性能上优于目前的主流方法,证明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情识别 多流卷积神经网络 三维人脸动态信息 光流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特征选择和IOMA-CNN的变压器故障诊断 被引量:1
13
作者 闵永智 令世文 王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9,共9页
为解决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故障特征种类不足和诊断模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特征选择方法。并利用改进光学显微镜优化算法(improvedopticalmicroscopealgorithm, IOMA)优化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networks, CNN),... 为解决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故障特征种类不足和诊断模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特征选择方法。并利用改进光学显微镜优化算法(improvedopticalmicroscopealgorithm, IOMA)优化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networks, CNN),实现变压器故障诊断。首先,基于相关比值法构建30维变压器故障候选特征集,采用混合特征选择方法,通过两次特征选择确定输入集的特征维数。其次,引入Tent混沌映射、自适应t分布变异与动态选择策略改进光学显微镜优化算法(optical microscope algorithm, OMA),提升其寻优性能。然后,利用IOMA算法对CNN模型的学习率、卷积核大小和数量等超参数进行优化。最后,构建IOMA-CNN变压器故障诊断模型并通过算例分析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实验表明,所提方法故障诊断准确率达到98.5%。与常规特征选择方法相比,利用混合特征选择方法所选择的输入特征进行故障诊断能够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相较于其他优化诊断模型,IOMA-CNN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故障诊断 混合特征选择 光学显微镜优化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蜂窝夹层结构脱粘损伤监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浩 王中枢 +4 位作者 马寅魏 李建乐 李腾腾 张松 武湛君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419,共6页
航空航天蜂窝夹层结构服役环境恶劣,需要发展相应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行。脱粘损伤因发生在内部胶层而难以监测,该文采用埋入胶层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对蜂窝夹层结构脱粘损伤进行监测。在预埋损伤监测试验中采用高强光... 航空航天蜂窝夹层结构服役环境恶劣,需要发展相应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行。脱粘损伤因发生在内部胶层而难以监测,该文采用埋入胶层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对蜂窝夹层结构脱粘损伤进行监测。在预埋损伤监测试验中采用高强光纤和边界浅槽的方式提高传感器存活效率,得到脱粘损伤应变特征。采用参数化建模方式对不同损伤位置进行大量有限元模拟,加入白噪声后得到含有脱粘损伤特征的13500组数据。将模拟数据代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后的网络对试验损伤数据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8.84%。该方法能够识别20 mm^(2)脱粘损伤,同时定位平均误差小于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夹层板 结构健康监测 脱粘损伤 分布式光纤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的OCR技术在核电厂DCS系统测试中的应用和实现
15
作者 何进松 蒋磊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3-550,共8页
核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输入/输出模块在运行期间,随着电子器件性能下降以及时漂的影响,需要定期进行进度复测和校准。针对传统的DCS输入/输出通道测试覆盖率不足,测试效率低及人因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光学... 核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输入/输出模块在运行期间,随着电子器件性能下降以及时漂的影响,需要定期进行进度复测和校准。针对传统的DCS输入/输出通道测试覆盖率不足,测试效率低及人因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应用在DCS系统的在线测试方法。通过模拟设备和视频采集设备完成画面的自动切换,并读取画面信息,截取特定画面后对其图像预处理,再使用OCR识别模型识别画面内容,将得到的识别结果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判断,从而实现自动化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通过CNN训练后,显控设备画面字符识别率能达到100%,该方法可以突破设备厂家的专有通信协议的壁垒,可有效降低操作员的人因失误,提升测试效率和核电厂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控制系统 卷积神经网络 光学字符识别 自动化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光学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雨准 刘智 +2 位作者 王淑香 芮杰 金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8-1080,共13页
随着光学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提升和获取渠道的丰富,利用光学遥感影像实现地物智能解译已成为高效的技术路径。由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以及道路信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需求,基于CNN的道... 随着光学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提升和获取渠道的丰富,利用光学遥感影像实现地物智能解译已成为高效的技术路径。由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以及道路信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需求,基于CNN的道路提取方法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鉴于此,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基于CNN的道路提取方法从基于形状特征的改进、基于连通性的改进、基于多尺度特征的改进和基于提取策略的改进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描述典型道路遮挡案例,并利用经典CNN从样本标签的局限性层面对当前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与验证,最后从多源数据协同、样本库建设、弱监督模型和域适应学习四个方面对遥感影像道路提取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光学 遥感影像 道路提取 智能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视网膜液监测中的应用指南(2024) 被引量:1
17
作者 《人工智能在视网膜液监测中的应用指南()》专家组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44 位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中国眼科影像研究专家组 邵毅 陈有信 迟玮 张铭志 许言午 刘祖国 杨卫华 谭钢 廖萱 李世迎 计丹 接英 龚岚 胡亮 孙传宾 马健 杨文利 张慧 李中文 蔡建奇 邵婷婷 彭娟 赵慧 刘光辉 苏兆安 陈新建 李程 邹文进 刘昳 秦牧 蒋贻平 王佰亮 李凯军 邱坤良 胡丽丹 邓志宏 文丹 黄明海 温鑫 石文卿 唐丽颖 王燊 曾艳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5-511,共7页
老年性黄斑变性(SMD)是一种复杂的、高度遗传的、多因素作用的疾病,患者黄斑区结构会发生衰老性改变,表现为视网膜进行性变性和视力逐渐丧失。全世界约有2亿人受到SMD的影响,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不断上升。近年来人工智能(... 老年性黄斑变性(SMD)是一种复杂的、高度遗传的、多因素作用的疾病,患者黄斑区结构会发生衰老性改变,表现为视网膜进行性变性和视力逐渐丧失。全世界约有2亿人受到SMD的影响,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不断上升。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迅猛,A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利用AI对视网膜液进行定性定量评估,不仅可以在新生血管性SMD的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本指南总结了AI在SMD治疗中的应用,包括AI在视网膜液监测技术中的应用进展、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为眼科医生评估患者病情、设计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足够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老年性黄斑变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卷积神经网络 线性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纤微震信号分类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姝 罗家童 +3 位作者 高雅 俞本立 张书金 甄胜来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2,共8页
微震监测技术可实时、精确给出岩体破裂或失稳的空间位置,已成为煤与瓦斯突出、隧道岩爆等灾害预警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地下工程中环境复杂,信号微弱难以有效辨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卷积神经网络与Transformer结合(T_CNN)的微震信号... 微震监测技术可实时、精确给出岩体破裂或失稳的空间位置,已成为煤与瓦斯突出、隧道岩爆等灾害预警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地下工程中环境复杂,信号微弱难以有效辨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卷积神经网络与Transformer结合(T_CNN)的微震信号识别方法。利用光纤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西部某隧道工程中的6种信号,将信号经过带通滤波降噪和傅里叶变换后输入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利用模型中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基于Transformer对重点信息进行聚焦,通过多层感知机得出最终多分类结果。结果表明,基于T_CNN模型分类准确率达到98.09%,且收敛速度更快。相较于目前先进的残差神经网络来说,其准确率提高了6.2%,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分别提高了0.036、0.023和0.033,证实了该算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优越性。此外,将光纤微震信号经过特征变换后输入到模型中,光纤微震信号的能量也能得到较为准确的估算,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微震信号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分类识别 能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光信噪比监测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润泽 朱禧月 程昱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0-185,共6页
光信噪比(OSNR)与光纤通信的传输性能息息相关,因此,OSNR监测是光性能监测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传输链路中的色散会导致光信号脉冲展宽,使OSNR监测准确性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异步延迟采样图(ADTP)... 光信噪比(OSNR)与光纤通信的传输性能息息相关,因此,OSNR监测是光性能监测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传输链路中的色散会导致光信号脉冲展宽,使OSNR监测准确性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异步延迟采样图(ADTP)作为网络输入特征,引入实例批量标准化模块,继承了神经网络不同深度下特征发散分布的优点,提高了神经网络对色散变化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0 Gb/s NRZ-OOK信号无色散干扰监测场景下,该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2 dB,在色散变化的场景下,MAE最高降低了0.61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信噪比 色散干扰 卷积神经网络 实例批标准化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信息与深度学习的高动态范围三维重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杰 魏振东 +2 位作者 王启江 张启灿 王亚军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7-347,共11页
采用光学三维成像技术测量金属零件、黑色物体以及半透明物体等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HDR)表面的三维轮廓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目前,传统方法对存在较低反射以及半透明区域的场景进行重建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半透明物体的内... 采用光学三维成像技术测量金属零件、黑色物体以及半透明物体等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HDR)表面的三维轮廓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目前,传统方法对存在较低反射以及半透明区域的场景进行重建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半透明物体的内部反射噪声很难消除。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通常使用相对较强的激光强度,这可能会损坏样品,同时会出现采集图像过曝现象,需要对激光强度进行繁琐的调整。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事件信息和深度学习算法的高动态场景三维测量方法。事件相机通过异步记录单个像素的亮度变化,无需等待全局曝光时间,具有高动态响应范围,能够充分采集到HDR场景的激光条纹反射信息。引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NN)来消除半透明物体的内部噪声以及金属物体高反光的过曝影响,同时增强弱激光条纹图像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应用低功率线激光扫描成功实现HDR场景的高质量三维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三维成像 事件相机 高动态范围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