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1年南亚热带马尾松和红椎人工林降水分配数据集
1
作者 闵惠琳 郑路 +7 位作者 张继辉 陈琳 刘士玲 舒韦维 李华 杨坤 唐闯 何家妮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4期337-344,共8页
为深入研究南亚热带马尾松和红椎人工林的降水分配特征,本研究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林区的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南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红椎(Casta... 为深入研究南亚热带马尾松和红椎人工林的降水分配特征,本研究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林区的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南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 Miq.)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林外降雨、林内穿透雨和树干茎流连续动态监测和研究。样地布设及监测均按照规范进行,有效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本数据集通过分析处理,统计出了红椎、马尾松林外降雨、林内穿透雨和树干茎流24小时的实测数据,并对数据集的构建进行了说明。建立和共享本数据集可为深入研究森林水分利用格局等科学问题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马尾松 红椎 人工林 降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冠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2
作者 万艳芳 刘贤德 +4 位作者 王顺利 于澎涛 李广 敬文茂 李晓青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4-229,共6页
以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2015年5—9月观测了34场降雨的林外降雨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并同步观测了相关的林外气象因子,分析了青海云杉林冠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林的总穿透雨量、树... 以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2015年5—9月观测了34场降雨的林外降雨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并同步观测了相关的林外气象因子,分析了青海云杉林冠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林的总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截留量分别为275.9,1.8,90.0mm,分别占总降雨量的75.04%,0.48%和24.48%,并在不同降雨量等级之间存在差异。(2)冠层降雨再分配各组成要素(穿透雨、树干茎流、林冠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10min最大雨强、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相关性。随着降雨量和降雨历时的增大,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均不断增大,而穿透雨率、树干茎流率和截留量(率)均逐渐趋于稳定。(3)青海云杉林内产生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临界降雨量分别为0.8mm和9.6mm。因此,气象因素是影响冠层降雨再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再分配 气象因素 青海云杉林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森林林冠对降水再分配作用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一平 王馨 刘文杰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4-282,共9页
森林林冠对大气降水的再分配是水分输入森林的第一个环节,其过程涉及到森林生态、森林水文、森林气象及水土保持等诸多方面 热带地区森林林冠水文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对热带地区林冠降水截留、穿透降雨和树干径流的研... 森林林冠对大气降水的再分配是水分输入森林的第一个环节,其过程涉及到森林生态、森林水文、森林气象及水土保持等诸多方面 热带地区森林林冠水文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对热带地区林冠降水截留、穿透降雨和树干径流的研究进展和现状进行简要概括,总结其中得到认可的规律性认识和依然存在的争议,以期对热带地区森林林冠水文生态效应有个较为正确和全面的认识 需要在热带地区林冠降水再分配研究中加以关注的方面包括:(1)附生植物、大型藤本植物、板根、不定根等热带雨林特有现象在水量和降水化学元素输入与分配中的作用;(2)对热带雨林以外的其他森林类型的林冠截留降水过程的研究;(3)对林冠降水再分配各过程的更为精确的数学表述,或改进现有的机理模型使其能够更为准确的反映各森林类型的降水再分配过程;(4)对热带美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森林 林冠降水再分配 林冠截留 树干径流 穿透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鲜黄小檗和甘青锦鸡儿灌丛冠层降雨再分配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万艳芳 刘贤德 +4 位作者 马瑞 李广 王顺利 牛赟 李晓青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167,共6页
以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的鲜黄小檗和甘青锦鸡儿灌丛为研究对象,2014年6—9月观测了38场降雨的林外降雨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分析了鲜黄小檗和甘青锦鸡儿灌丛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鲜黄小檗和甘青锦鸡儿灌丛冠... 以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的鲜黄小檗和甘青锦鸡儿灌丛为研究对象,2014年6—9月观测了38场降雨的林外降雨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分析了鲜黄小檗和甘青锦鸡儿灌丛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鲜黄小檗和甘青锦鸡儿灌丛冠下的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截留量分别为175.2,20.8,182.6mm和239.1,15.1,113.4 mm,分别占总降雨量的46.3%,5.5%,48.2%和65.0%,4.1%,30.9%;鲜黄小檗和甘青锦鸡儿灌丛群落截留量占年降水量的29.3%和18.6%。(2)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截留量均与降雨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穿透雨率和截留率均与降雨量呈对数函数关系(P<0.05)。(3)鲜黄小檗和甘青锦鸡儿灌丛产生穿透雨的临界降雨量分别为1.2mm和0.9mm,2种灌丛产生树干茎流均需要2.0mm的前期降雨量。(4)灌丛截留率9月份最大,其次是7月份,6,8月份最小;树干茎流率6—8月份变化平缓,9月份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再分配 冠层截留 树干茎流 灌丛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雨锋气旋暴雨的Q矢量分析:个例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岳彩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49,共15页
文中对修改的Q矢量(Q*)进行转化、处理后,所得Q矢量(记为QN矢量)与准地转Q矢量具有类似的计算表达式,但其完全用实际风场资料进行计算。结合1991年7月5日20:00—6日20:00BST的一次典型江淮梅雨锋气旋暴雨过程比较分析表明,QN矢量诊断能... 文中对修改的Q矢量(Q*)进行转化、处理后,所得Q矢量(记为QN矢量)与准地转Q矢量具有类似的计算表达式,但其完全用实际风场资料进行计算。结合1991年7月5日20:00—6日20:00BST的一次典型江淮梅雨锋气旋暴雨过程比较分析表明,QN矢量诊断能力较准地转Q矢量优越,且700hPaQN矢量散度辐合场对同时期地面降水场的水平分布特征具有较好指示作用。将QN矢量沿以等高线为参照线的自然坐标系进行分解(简称为PG分解),所得各项QaNlst矢量(沿流伸展项)、QcNurv矢量(曲率项)、QsNhdv矢量(切变平流项)及QcNrst矢量(穿流伸展项)具有明确物理意义。对1991年7月5日20:00—6日20:00BST此次江淮梅雨锋气旋暴雨过程进行QN矢量PG分解研究表明,QN矢量PG分解可以揭示出天气现象过程中"总"的QN矢量(即QN矢量)难以揭示的潜在物理机制。具体地讲,在梅雨锋气旋不同阶段,QaNlst矢量散度场的水平分布特征都与总QN矢量散度场相似,其散度辐合场在总QN矢量散度辐合场中都占有较大比例,对总QN矢量散度对垂直运动产生的激发与强迫作用贡献大,对梅雨锋气旋引发降水的发生始终都起着主要的促进强迫作用。QcNurv矢量在整个梅雨锋气旋暴雨演变过程中,对降水发生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直至起到抑制作用。QsNhdv矢量对降水发生的促进作用则随着梅雨锋气旋发生发展而明显增强,但随着梅雨锋气旋的东移衰亡,其对降水发生的促进作用迅速减弱,直至对降水的发生基本无影响。对于QcNrst矢量来讲,其在梅雨锋气旋的发生发展及强盛阶段对降水的发生基本不起作用,但在梅雨锋气旋衰亡阶段其对降水发生起着主要促进作用。另外,在梅雨锋气旋发生发展及强盛时期,QaNlst矢量与QcNurv矢量、QsNhdv矢量与QcNrst矢量的散度水平分布特征相似,只不过强度上存在差异,但无明显相互抵消现象,而在梅雨锋气旋衰亡阶段就不同了,QaNlst矢量与QcNurv矢量、QsNhdv矢量与QcNrst矢量的散度水平分布特征基本相反,且存在明显的相互抵消现象。可见,通过QN矢量PG分解可以揭示出梅雨锋气旋不同阶段降水的强迫因子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矢量分析 Q^N矢量 Q^N矢量分解 梅雨锋气旋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徐晨光 冯新峰 申子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5期8655-8659,共5页
利用河南省14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 ~ 2010年的逐月降雨资料,进行降雨聚类分区和建立基尼系数降雨分布不均匀性模型,对河南省近50年的降雨量、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系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河南省年降雨量在空间上具有... 利用河南省14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 ~ 2010年的逐月降雨资料,进行降雨聚类分区和建立基尼系数降雨分布不均匀性模型,对河南省近50年的降雨量、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系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河南省年降雨量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现出南多北少、西南多东北少的特点;河南省年降雨量总体趋于增加,各类降雨类型具备一定的年代年际变化特征;同时,降雨年内时间分布趋于均匀,降雨量较多月份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趋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聚类分区 分布模型 时空分布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亮温反演云物理量划分对流-层状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方案
7
作者 沈新勇 梅海霞 +1 位作者 庆涛 李小凡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81-888,共8页
观测分析表明对流云中水云重要,而层状云中冰云重要。因此,提出了一个基于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阈值划分对流-层状降水的新方案。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的值可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由不同AMSU微波通道(23.8、31.4、89、150 GHz)的亮温计算得出。... 观测分析表明对流云中水云重要,而层状云中冰云重要。因此,提出了一个基于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阈值划分对流-层状降水的新方案。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的值可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由不同AMSU微波通道(23.8、31.4、89、150 GHz)的亮温计算得出。通过对由TOGA COARE试验资料作为强迫场的二维云分辨模式的模拟结果的分析,对该划分方案进行讨论。若液水路径大于1.91 mm或冰水路径大于1.70 mm,则划分为对流降水;相反,则划分为层状降水。通过对地面降水收支的分析表明,该划分方案是具有物理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分辨模式模拟 辐射传输模式 亮温模拟 对流-层状降水划分 液水路径 冰水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特征对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降水分配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继辉 郑路 +5 位作者 陈琳 闵惠琳 李华 刘士玲 吴思达 杨丽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4-180,共7页
探究马尾松人工林降雨特征对降水分配格局的影响,为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技支撑。依托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降水分配观测场,采用野外定位研究方法,以30年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观测了2018年1—12月的林... 探究马尾松人工林降雨特征对降水分配格局的影响,为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技支撑。依托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降水分配观测场,采用野外定位研究方法,以30年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观测了2018年1—12月的林外降雨、林内透流、干流和冠层截留。结果表明:研究区年降雨总量1303.6 mm,马尾松林的透流、干流及截留量分别占同期降雨的60.9%,0.4%,38.7%。产生透流和干流的最小雨量分别为0.4,2.2 mm。4个降雨特征指标中(雨量、雨强、历时和2次降水间隔时间),降雨量在马尾松降水格局分布中影响最大,雨强和历时对透流量、透流率、干流量、冠层截留量及冠层截留率均有显著影响,而2次降水间隔时间仅对透流量、干流量和冠层截留量有显著影响。SPS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3个冠层水文分量对降雨特征的响应并非同步,降雨特征对林内透流和截留的影响大于干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特征 透流 干流 冠层截留 降水分配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来全球、大洲和区域尺度降雨时空变化诊断(1900-2010) 被引量:14
9
作者 孔锋 王一飞 +2 位作者 吕丽莉 方佳毅 史培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8,95,共9页
采用1900-2010年0.5°×0.5°的降雨数据诊断全球、七大洲和IPCC26个陆地分区的降雨气候态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结果表明:(1)在气候态降雨量上,全球年均降雨量主要分布在30°S^30°N,特别是20°S^20&... 采用1900-2010年0.5°×0.5°的降雨数据诊断全球、七大洲和IPCC26个陆地分区的降雨气候态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结果表明:(1)在气候态降雨量上,全球年均降雨量主要分布在30°S^30°N,特别是20°S^20°N,仅非洲和南美洲年均雨量高于全球。年均降雨量SEA(东南亚分区)最高,SAH(撒哈拉分区)最少,不同季节伴有不同变化。(2)在变化趋势上,1900-2010年全球降雨量变化趋势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且以减少趋势为主。在大洲上,亚洲、非洲和南极洲呈减少趋势,且6-8月减少最多,9-11月减少最少。在IPCC 26个陆地分区上,12个分区呈增加趋势,14个分区呈减少趋势。(3)在波动特征上,1900-2010年全球陆地降雨量波动特征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周边地区、南美洲西部山脉地区和南极洲内陆地区,不同季度的降雨量均大于年均降雨量波动特征,且大洋洲和南极洲四个季度波动特征大于其它五个大洲。在IPCC 26个陆地分区上,仅8个分区年均降雨量波动特征波动特征超过了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区域降雨 时空格局 变化趋势 波动特征 IPCC陆地分区 全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要素的城市汇水区分级划分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治州 张书亮 +2 位作者 王一梅 杨祺琪 戴强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7,共7页
为有效提高城市雨洪模型的建模质量,在传统水文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多级汇水区的空间认知理念,提出了顾及多要素的城市地表汇水区分级划分方法.该方法综合了地形、河流、建筑物、道路及人工排水设施等不同层次的要素,将城市地表作三... 为有效提高城市雨洪模型的建模质量,在传统水文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多级汇水区的空间认知理念,提出了顾及多要素的城市地表汇水区分级划分方法.该方法综合了地形、河流、建筑物、道路及人工排水设施等不同层次的要素,将城市地表作三个等级的划分,由大到小,逐级细化,并采用丽水市莲都区雨洪模型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分级划分法所得汇水区分别在SWMM模型与MOUSE模型中的模拟结果均比泰森多边形法的更加准确,在实地考察对比后发现,该方法划分结果基本符合实地真实汇水情况,证实了其能够应用于较复杂的城市汇水区划分,可为城市防洪减灾研究和灾后恢复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洪模拟 多要素 汇水区 分级划分 丽水市莲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典型油松林降雨再分配规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波 阳辉 +4 位作者 李佳聪 朱春雨 赵宇寒 曹建生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11-2021,共11页
森林降雨再分配过程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区域产水及水资源的形成过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2年7—11月对太行山典型油松林降雨再分配要素进行观测,阐明油松林降雨再分配的基本规律,利用修正的Gash模型和Liu模型对林冠截留量进... 森林降雨再分配过程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区域产水及水资源的形成过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2年7—11月对太行山典型油松林降雨再分配要素进行观测,阐明油松林降雨再分配的基本规律,利用修正的Gash模型和Liu模型对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林外降雨量为450.8mm,油松林林冠截留量、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分别为105.5 mm、338.2 mm、7.1mm,分别占总降雨量的23.4%、75.0%、1.6%。基于修正的Gash模型计算得到林冠截留量、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分别为105.3 mm、340.7 mm、4.6mm,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2%、0.8%、34.7%;修正的Liu模型计算得到林冠截留量为96.0mm,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为9.0%;修正的Gash模型相比于Liu模型模拟结果相对误差更低,模拟效果更好。修正的Gash模型参数敏感性排序:林冠平均蒸发速率>平均降雨强度>林冠持水能力>冠层盖度>树干持水能力>树干径流系数。综上,太行山典型油松林可截留23.4%的降雨,这对评估区域水资源量具有重要意义,且修正的Gash模型在太行山油松林有很好的适用性,可用于预测油松林林冠截留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油松林 降雨再分配 林冠截留 截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1—2010年中国干湿区降雨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宇铭 邱新法 +1 位作者 朱晓晨 徐金勤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41,共8页
降雨在农业生产领域、科学技术领域以及预报洪涝灾害、分析水资源等方面意义重大。利用全国1971—2010年74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雨数据,基于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干湿区划分,对年降雨量和年降雨日数按等级进行划分,运用... 降雨在农业生产领域、科学技术领域以及预报洪涝灾害、分析水资源等方面意义重大。利用全国1971—2010年74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雨数据,基于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干湿区划分,对年降雨量和年降雨日数按等级进行划分,运用线性倾向率、累积距平、M-K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系统分析了4个干湿区内不同等级年降雨量和年降雨日数变化特征以及各区域年降雨量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过去40 a各干湿区年降雨日数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湿润区年降雨日数呈中部高、周边偏低分布趋势;②干旱区北部小雨的降雨贡献率和频率较高,半干旱区大到暴雨的降雨贡献率和频率低下;③在年代际变化中,1991—2000年湿润区年降雨量增加幅度最大,2001—2010年半湿润区年降雨量变化不明显;④各干湿分区的年降雨量近40 a突变趋势不一致,湿润区在2002年发生从多到少突变,而半干旱区未发生突变。研究成果对于预测旱涝灾害、分析水资源及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 降雨日数 干湿分区 空间分布 时间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npest反演分析的降雨入渗补给量分区
13
作者 宋词 许模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3-107,共5页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时,需要对降雨入渗补给量进行主观确定,参数识别过程比较复杂。利用Modflow软件,建立了Winpest反演模型对渗透系数进行优化,并通过分析反演过程中观测孔模拟水位和实测水位的拟合情况,进行降...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时,需要对降雨入渗补给量进行主观确定,参数识别过程比较复杂。利用Modflow软件,建立了Winpest反演模型对渗透系数进行优化,并通过分析反演过程中观测孔模拟水位和实测水位的拟合情况,进行降雨入渗补给量分区优化。将该模型运用于壁板坡隧道隧址区,结果表明:研究区需先按表层出露的不同层位进行降雨入渗补给量初次分区,再对已有分区按不同高程范围进行二次分区和降雨入渗补给量优化方能实现地下水初始渗流场的高精度拟合。利用Winpest反演分析方法,降低了人为设定降雨入渗补给量的盲目性,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地下水初始渗流场数值模拟提供了一种更加快捷高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数值模拟 Winpest反演分析 降雨入渗补给 分区优化 壁板坡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