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SAMT在胶东前垂柳矿区金矿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利峰 段留安 +4 位作者 王志军 李子永 刘飞 王小天 韩小梦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4,共11页
胶东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矿产地,是巨型矿集区。胶莱盆地东北缘位于胶东东部,广泛发育有金多金属矿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有勘探深度大、分辨率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矿产勘查工作中。通过在胶莱盆地东北... 胶东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矿产地,是巨型矿集区。胶莱盆地东北缘位于胶东东部,广泛发育有金多金属矿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有勘探深度大、分辨率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矿产勘查工作中。通过在胶莱盆地东北缘前垂柳金矿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测量工作,并结合矿区地质资料和岩石电阻率特征,查明了前垂柳矿区构造破碎带的厚度、走向以及花岗岩接触带的深部发育特征,CSAMT解译结果与钻探结果一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验证了前垂柳矿区“三层结构勘查模式”以及前垂柳一带存在“近EW向构造控矿模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可作为该区域金矿勘查的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 构造破碎带 矿产勘查 前垂柳金矿 胶莱盆地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观音堂锑矿床地质、地化异常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2
作者 章志明 陈澍民 +4 位作者 刘家军 黎长洲 韦少港 王明兴 吴金虹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695,共19页
湖南观音堂锑矿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内,以往勘查工作均围绕NE走向的矿脉展开,而对近期发现的NWW走向矿脉研究尚属空白。文章旨在综合新地质事实基础上阐明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深化成矿规律认识,建立综合找矿模型,指导矿区深边部及外... 湖南观音堂锑矿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内,以往勘查工作均围绕NE走向的矿脉展开,而对近期发现的NWW走向矿脉研究尚属空白。文章旨在综合新地质事实基础上阐明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深化成矿规律认识,建立综合找矿模型,指导矿区深边部及外围锑矿勘探工作。文章针对区内地层、构造及矿体特征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对成矿相关元素分析化验,综合分析其对成矿指示作用。调查研究显示,观音堂锑矿床赋矿地层主要为震旦系留茶坡组厚层硅质岩,金家洞组底部白云岩次之。矿石以辉锑矿为主,围岩蚀变类型包括褪色化、硅化、碳酸盐化、石墨化等。矿体分布严格受褶皱和断裂复合控制,轴向NE的宽缓背斜轴部及附近和NE、NWW向断裂为主要容矿空间。矿区内留茶坡组硅质岩Sb、Zn及金家洞组As、Sb、Pb、Zn元素存在明显富集特征;Sb与Cd、Zn元素具有良好亲缘性,共同构成最主要的指示元素,圈定出AS-1~AS-4共4个土壤元素组合异常。建立了硅质岩、白云岩赋矿,背斜轴部叠加NE/NWW断裂复合控矿,Sb高异常为指示的观音堂锑矿综合找矿模型。以上结果表明,观音堂锑矿为主要赋存于震旦系硅质岩中的典型裂隙充填型锑矿,褶皱和断裂叠加,尤其是与多期断裂叠加对锑矿勘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良好的虚脱空间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Sb、Cd、Zn致矿元素异常组合对寻找锑矿具有良好指示作用;矿区北东部溜溪坑以及南东部的赔机冲背斜具有良好找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矿 地化异常 找矿模型 找矿远景 雪峰弧形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耳山沙沟脉状Ag-Pb-Zn矿床构造变形序列与控矿构造特征
3
作者 杨明建 张达 +8 位作者 张鑫明 刘松岩 聂胜强 未国栋 王轩 葛保京 三忠军 杨军伟 牛元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4-597,共24页
沙沟脉状Ag-Pb-Zn矿床是熊耳山地区最大的Ag-Pb-Zn矿床之一。矿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矿体的展布严格受断裂控制。矿脉主要以发育Ag、Pb、Zn及少量Au矿化为特征,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及穿切关系,划分出四个成矿阶段,分别为①石英‒菱铁矿阶段... 沙沟脉状Ag-Pb-Zn矿床是熊耳山地区最大的Ag-Pb-Zn矿床之一。矿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矿体的展布严格受断裂控制。矿脉主要以发育Ag、Pb、Zn及少量Au矿化为特征,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及穿切关系,划分出四个成矿阶段,分别为①石英‒菱铁矿阶段;②暗色闪锌矿阶段;③方铅矿‒银‒浅色闪锌矿阶段;④石英‒碳酸盐阶段。通过详细的野外勘查分析各组控矿断裂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恢复构造应力场,解析构造变形样式及构造控矿特征,识别出研究区自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4期构造变形事件:D_(1)期为晚三叠世N-S向挤压背景,区内形成NE-SW向左旋剪切断裂,以及N-S向与NNE-SSW向次级裂隙,奠定了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架;D_(2)期为早侏罗世NW-SE向挤压背景,早期形成的不同方向断裂被再次激活,NE-SW向断裂表现为逆断层性质,N-S向断裂呈左旋压扭性特征;D_(3)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近E-W向伸展背景,N-S向断裂呈张性特征,NE-SW向断裂再次发生左旋张剪性运动,并形成新的次级NNE-SSW向断裂。主要控制着第一、第二阶段的矿化过程。辉绿玢岩脉的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研究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时间应该不早于160 Ma左右;D_(4)期为早白垩世中期NW-SE向伸展为主的应力背景,NE-SW向和NNE-SSW向断裂呈张性特征,N-S向断裂主要表现为右旋张剪性特征,并控制着第三、第四阶段的矿化过程,银铅锌矿化达到顶峰。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控矿构造具有多期次叠加、等间距分布、多序次控矿的特征,并进一步识别出至少存在四级构造。断裂的多期叠加、反复激活是形成多序次断裂的前提,也是形成富矿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阶段 控矿构造 构造变形序列 构造级序 沙沟Ag-Pb-Zn矿床 熊耳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页岩的润湿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4
作者 李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10093-10102,共10页
页岩润湿性作为表征多孔介质空间内固体基质-烃类-非烃类流体多相耦合作用的关键参数,其准确评价对认识页岩油气赋存机理、提升开发效率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调研了全球典型页岩层系润湿性特征,从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成、微观结构与测试... 页岩润湿性作为表征多孔介质空间内固体基质-烃类-非烃类流体多相耦合作用的关键参数,其准确评价对认识页岩油气赋存机理、提升开发效率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调研了全球典型页岩层系润湿性特征,从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成、微观结构与测试条件四方面剖析了影响页岩差异润湿性特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页岩具有亲油-亲水复合润湿特性,其评价挑战源于有机质-矿物组分的空间异质性和孔隙结构多尺度非均质性;现行实验方法受制于样品非均质性与储层条件还原度不足,需发展融合界面物理化学、微观成像与原位表征的多尺度综合评价技术。润湿性演变受控于有机质热演化路径、成岩矿物改造及流体-基质界面作用,目前温度-压力-流体等多物理场条件下的页岩润湿叠加效应仍缺乏系统认知,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页岩储层润湿性反转机理及其富烃效应研究应得到关注。不同类型页岩油气储层与不同演化阶段的润湿性评价需建立差异化指标以及针对性的评价规范和标准。研究认识有助于更好地评价页岩非均质润湿性,同时对于深化认识页岩油气赋存、富集和开采机理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有机地球化学 矿物组成 孔隙结构 非均质性 润湿性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地区谢家沟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
5
作者 鲍兴隆 钱建平 +1 位作者 孙俊磊 黄东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0-691,共12页
谢家沟金矿床位于胶西北招平断裂带的分支断裂上,已进入危机矿山行列,研究谢家沟金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对于其深部及外围找矿有重要意义。在矿区现场开展构造地质调查,对矿脉及脉岩进行产状测量和统计,结合岩矿分析和同位素测试成果,重... 谢家沟金矿床位于胶西北招平断裂带的分支断裂上,已进入危机矿山行列,研究谢家沟金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对于其深部及外围找矿有重要意义。在矿区现场开展构造地质调查,对矿脉及脉岩进行产状测量和统计,结合岩矿分析和同位素测试成果,重新厘定了矿区成矿构造系统。经研究可将成矿构造演化序列分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3期。矿区构造控矿规律表现为:矿体在走向上具有明显的NNE向优选方位;矿体总体由SW向NE侧伏;脉组呈左行雁列产出并具有明显的矿化中心;矿化分带与构造蚀变分带具有一致性。本文提出了2个找矿预测靶区,为下一步找矿增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家沟金矿床 构造控矿规律 成矿构造 构造样式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丹池成矿带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68
6
作者 蔡明海 梁婷 +1 位作者 吴德成 黄惠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0,共6页
丹池成矿带是我国锡多金属矿业的重要基地和超大型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的产出地,通过构造地质调查,在成矿带内识别出两套不同的变形构造样式和构造组合,它们分别对应于印支期挤压变形和燕山中-晚期伸展。在此基础上对控制成矿带、矿田及矿... 丹池成矿带是我国锡多金属矿业的重要基地和超大型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的产出地,通过构造地质调查,在成矿带内识别出两套不同的变形构造样式和构造组合,它们分别对应于印支期挤压变形和燕山中-晚期伸展。在此基础上对控制成矿带、矿田及矿床的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带内矿床定位的两类构造组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控矿作用 丹池成矿带 矿床 构造地质 印支期 矿田 广西 矿业 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裂及其控岩、控矿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崔学军 陈祥云 +3 位作者 杨建国 贾伟 罗小洪 赵赣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共6页
与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层对应的 NNE向断裂 (郯庐断裂、赣江断裂 )经历了三次性质转变 :J3 -K1(15 7~ 97Ma)为左行走滑 ,K1晚期至 E2 为张性拱裂 ,E2~ 3 以后呈右行走滑 ;在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层的耦合区内相应形成了伸展褶断、扭... 与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层对应的 NNE向断裂 (郯庐断裂、赣江断裂 )经历了三次性质转变 :J3 -K1(15 7~ 97Ma)为左行走滑 ,K1晚期至 E2 为张性拱裂 ,E2~ 3 以后呈右行走滑 ;在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层的耦合区内相应形成了伸展褶断、扭旋褶断、挤压褶断三种构造组合形式 ,其中燕山早期的伸展褶断构造组合呈现出张性伸展性质 ,为成岩成矿提供有利空间 ;同步耦合区内形成于燕山早期第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作用 长江中下游 九江-瑞昌成矿区 同步耦合断裂 控岩作用 断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幔枝构造与银多金属成矿作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牛树银 聂凤军 +6 位作者 孙爱群 江思宏 王宝德 张建珍 马宝军 白大明 陈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44-1958,共15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构造演化、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燕山期以来是该区地幔热柱强烈活动时期。最明显的表现是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最显著的标志是兴蒙地区盆岭构造的形成和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大兴...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构造演化、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燕山期以来是该区地幔热柱强烈活动时期。最明显的表现是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最显著的标志是兴蒙地区盆岭构造的形成和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大兴安岭中南段是一较典型的幔枝构造,具有明显的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外围拆离滑脱层及上叠断陷盆地,是该区重要的成矿控矿构造。大兴安岭地区6个多金属矿床103个硫同位素数据统计,值域主要集中在-4‰~3‰,均一化程度较高;4个大、中型多金属矿床24个铅同位素数据统计,206 Pb/204 Pb为18.441 4~17.666 7,207 Pb/204 Pb为15.665 1~15.488 3,208Pb/204Pb为38.642 6~37.710 9;12个矿床地幔氦比例为37.25%~76.96%,平均55.90%;成矿流体氦-氩同位素组成主要位于地幔流体区域。根据测试结果,矿质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甚至源自于核-幔边界,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热柱-幔枝构造-地壳构造扩容带迁移至有利的构造部位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幔枝构造 控矿构造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锦屏-天柱地区构造控岩控金特征模拟实验及其力学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吴学益 卢焕章 +4 位作者 吕古贤 王中刚 胡瑞忠 陈文一 朱笑青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5-368,共14页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侧重研究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的地质背景,建立了该类型金矿的成矿模式。进而开展三轴温压条件下的成岩成矿实验,构造形变特征及其与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该区岩石、矿...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侧重研究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的地质背景,建立了该类型金矿的成矿模式。进而开展三轴温压条件下的成岩成矿实验,构造形变特征及其与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该区岩石、矿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褶皱)和脆性变形(破裂);(2)在变形过程中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和富集,形成顺层及穿层的含金石英脉,并在多期多次变形过程中使成矿物质叠加富集;(3)在褶皱(背斜)轴部形成富矿体。模拟实验结果与所建立的该类型金矿构造控矿和成矿模式非常相似。实验资料的力学分析表明,由轴压所产生的构造附加压力大大地提高了实际围压,从而促进了岩石流变、变形和物质的迁移,由此促进含矿流体向构造附加压力小的部位定向迁移、充填和成矿。构造附加压力是促进该区金成矿的重要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构造控金 模拟实验 锦屏-天柱地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抱伦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其对金矿化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柏林 李中坚 +5 位作者 董诚 丁式江 舒斌 廖香俊 董法先 傅杨荣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抱伦金矿床是海南省新近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属于成生于印支期受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矿区出露下志留统陀烈组浅变质岩系与白垩系红色碎屑岩,西北侧分布印支期花岗岩。北北东向豪岗岭断裂与其上盘的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组成矿... 抱伦金矿床是海南省新近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属于成生于印支期受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矿区出露下志留统陀烈组浅变质岩系与白垩系红色碎屑岩,西北侧分布印支期花岗岩。北北东向豪岗岭断裂与其上盘的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磁组构分析显示矿区千枚岩以压扁变形占绝对优势,主压应力近东西向,矿化热事件前的构造变形较强,矿化之后的构造变形较弱。矿化期构造应力场为近东西向拉伸(主压应力近南北向)。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是主要赋矿(含矿)构造,对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抱伦金矿床 控矿构造 构造特征 矿化期 构造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渝页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62
11
作者 武景淑 于炳松 +1 位作者 张金川 李玉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0-269,共10页
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孔隙结构控制了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和储气量。中国南方地区下志留统是页岩气发育的最重要层位之一。为研究页岩的孔隙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对以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为勘探目标的渝页1井的岩心进行系统的采样,并进行了... 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孔隙结构控制了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和储气量。中国南方地区下志留统是页岩气发育的最重要层位之一。为研究页岩的孔隙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对以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为勘探目标的渝页1井的岩心进行系统的采样,并进行了比表面和孔径、有机质成熟度(Ro)、显微组分、总有机碳(TOC)含量、全岩X射线衍射和粘土矿物含量等一系列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黑色页岩的孔径主要分布于2~5nm,即以中孔隙为主;中孔体积占总体积的70%左右,微孔体积和宏孔体积分别占10%和20%左右。页岩孔隙结构(微孔体积、中孔体积和宏孔体积)和组成(碎屑矿物成分、粘土矿物成分、TOC和Ro)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粘土矿物对微孔体积和中孔体积都具有控制作用,并且对中孔体积的控制作用更加显著;陆源碎屑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宏孔体积的增加;有机质成熟度较高时和高成熟度有机碳含量都与宏孔隙体积呈正相关,这可能与高成熟有机质中nm级显微裂缝的发育导致宏孔体积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黑色页岩 孔隙体积 孔隙结构 页岩矿物组成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金厂峪金矿深部和外围找矿预测 被引量:7
12
作者 牛树银 李凤友 +4 位作者 陈华山 孙爱群 王宝德 王金忠 马宝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99-1006,共8页
金厂峪金矿是冀东地区开采历史超过半个世纪的大型金矿山,且近年来新增地质储量不断上升,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幔枝构造成矿控矿作用的视角,简述了矿床地质特征,侧重讨论了成矿物质来源,认为成矿流体源于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 金厂峪金矿是冀东地区开采历史超过半个世纪的大型金矿山,且近年来新增地质储量不断上升,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幔枝构造成矿控矿作用的视角,简述了矿床地质特征,侧重讨论了成矿物质来源,认为成矿流体源于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向上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扩容带中集聚成矿,进而在介绍近年来新的找矿进展基础上,探讨了构造的成矿控矿作用,进一步指出了深部和外围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枝构造 成矿作用 控矿构造 找矿预测 冀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地区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对成岩-成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葛良胜 邓军 +3 位作者 杨立强 王治华 郭晓东 袁士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87-1400,共14页
滇西地区地处扬子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特殊地带,是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物理资料揭示该区深构造特征复杂:地壳呈相对稳定的三层结构,其内部存在不规则低速透镜体;莫霍面自北而南呈近东西向阶梯式逐渐抬升,形态上隆坳相... 滇西地区地处扬子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特殊地带,是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物理资料揭示该区深构造特征复杂:地壳呈相对稳定的三层结构,其内部存在不规则低速透镜体;莫霍面自北而南呈近东西向阶梯式逐渐抬升,形态上隆坳相间;壳-幔界面存在明显的壳-幔过渡带,软流层地幔具有多层次隆起现象。深浅部构造呈现明显的立交桥式多层架结构。深部构造与区域成岩成矿关系密切:空间上,岩体与成矿的集中区分布体现出受由幔坡带所推断的深大断构造所控制,并与壳内低速体和壳-幔混合带存在垂向上的对应关系。岩浆岩岩石组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岩浆形成于壳-幔混合带物质的部分熔融,而地幔流体上涌是激发壳-幔混合带发生部分熔融的重要因素。研究认为,滇西地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及经历的区域构造动力体制时空转换是形成深部特殊地质结构的动力学条件,并是激发强烈壳-幔相互作用的重要前提。在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中,大量地幔流体携带成矿物质经由深大断裂上升至壳-幔混合带,激发其部分熔融,形成原始岩浆;随岩浆上升和分异演化,在构造有利部位成岩成矿,由此形成区域成岩成矿的一体化特点。而软流层幔的多期次脉动式上涌则是导致成矿多期性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构造 金多金属 成岩-成矿 控制作用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东闯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矿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谭满堂 姚书振 +1 位作者 何谋春 丁振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5-234,共10页
小秦岭金矿田是我国重要的金矿聚集区,东闯金矿是其中典型的碰撞造山带石英脉型金矿之一,其形成受控于秦岭造山带的构造作用机制,主成矿期为燕山期,金矿的形成、演化与分布严格受构造活动尤其是断裂构造的控制。通过对东闯金矿矿床地质... 小秦岭金矿田是我国重要的金矿聚集区,东闯金矿是其中典型的碰撞造山带石英脉型金矿之一,其形成受控于秦岭造山带的构造作用机制,主成矿期为燕山期,金矿的形成、演化与分布严格受构造活动尤其是断裂构造的控制。通过对东闯金矿矿床地质、构造特征、成矿期次的研究,对主要矿脉507脉的矿化趋势的分析,建立起矿田构造活动与成矿过程的时空演化关系,总结了矿脉(体)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机制与规律。这对属于危机矿山的东闯金矿的深部找矿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 东闯金矿 构造控矿 矿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山型金矿构造控矿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林 王庆飞 +5 位作者 赵世宇 李华健 赵鹤森 董超一 刘学飞 邓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7-292,共16页
造山型金矿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其成矿理论研究对全球金矿勘查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理解挤压和伸展背景下深成-中成-浅成造山型金矿成矿过程中控矿断裂形成过程、构造控制流体流动、流体就位机制以及矿化样式之间的关系,本文系... 造山型金矿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其成矿理论研究对全球金矿勘查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理解挤压和伸展背景下深成-中成-浅成造山型金矿成矿过程中控矿断裂形成过程、构造控制流体流动、流体就位机制以及矿化样式之间的关系,本文系统综述了岩石破裂原理、挤压和伸展体制断裂网络结构,全面梳理全球不同构造体制和成矿深度造山型金矿的构造控矿样式、矿脉几何学和蚀变矿化网络结构,取得以下认识:(1)在挤压背景下,深成金矿通常受韧-脆性逆冲剪切带控制,发育窄蚀变带、大脉状和层压状矿石以及黑云母-角闪石-磁黄铁矿等蚀变矿化组合;中成金矿受脆-韧性逆冲剪切带、褶皱转折端的滑脱空间和里德尔剪切派生裂隙控制,发育窄-中等宽度蚀变带、层压状和网脉状矿石以及绿泥石-方解石-绢云母-黄铁矿化蚀变矿化组合;浅成金矿受脆性剪切带和次级毛细裂隙控制,发育宽蚀变带、角砾状和浸染状矿石以及绢云母-碳酸盐-硫化物(黄铁矿、毒砂)等蚀变矿化组合。研究表明上述不同成矿深度金矿构造-蚀变-矿化差异由构造、流体压力、水岩反应强度和岩石抗张强度等共同控制,流体就位和矿质沉淀机制由深部的强构造流体互馈、弱水岩反应强度向浅部的弱构造流体互馈、强水岩反应强度转换。(2)在伸展背景下,深成金矿通常受韧-脆性张剪断裂带控制,发育窄蚀变带、大脉状矿石以及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磁黄铁矿等蚀变矿化组合;中成金矿受脆-韧性张剪断裂带控制,发育窄-中等宽度蚀变带、断层充填脉和网脉状矿石以及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蚀变矿化组合;浅成金矿受脆性断层角砾破碎带控制,发育宽蚀变带、角砾状和浸染状矿石以及绢云母-碳酸盐-硫化物(黄铁矿、毒砂)等蚀变矿化组合。伸展体制控矿构造多为先存断裂改造和再活化,当先存断裂优选定向时断裂发生再活化,成矿流体以充填断裂成矿为主,当先存断裂差异定向时流体压力驱动水力破裂形成新的断裂并改造先存构造。造山型金矿构造控矿研究已由传统的二维空间定性精细刻画逐渐向三维空间定量可视化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 挤压体制 伸展体制 矿化样式 构造控矿 流体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三山岛金矿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杨奎锋 朱继托 +3 位作者 程胜红 刘玄 江鹏 范宏瑞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2-282,共11页
胶东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金矿聚集区,矿床类型以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发育在三山岛–仓上断裂内部的三山岛金矿床是胶东西北部蚀变岩型金矿的典型代表。最新的勘探结果显示,三山岛金矿在大于2 km的垂深处仍有很好的金矿化,而... 胶东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金矿聚集区,矿床类型以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发育在三山岛–仓上断裂内部的三山岛金矿床是胶东西北部蚀变岩型金矿的典型代表。最新的勘探结果显示,三山岛金矿在大于2 km的垂深处仍有很好的金矿化,而且三山岛金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主矿体均发育在断裂内部的断层泥之下,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对金矿床的形成及矿体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作者通过不同尺度的构造分析后发现,在三山岛金矿床形成过程中,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状态发生过明显的转变,由成矿前的右行张扭,转变为成矿初期的NNW-SSE向挤压左行剪切应力场,三山岛主断裂也在成矿期发生左行挤压逆冲活动,主断裂封闭,主断裂内的断层泥逐渐形成,封堵成矿热液于断层泥之下,形成三山岛矿区大规模的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西北部 三山岛金矿 构造控矿规律 区域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表面基团与表面作用 被引量:60
17
作者 吴大清 刁桂仪 +1 位作者 魏俊峰 袁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25-232,共8页
矿物的表面或界面过程存在于一切地质过程中 ,并在材料和环境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矿物的表面结构、表面基团与表面作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矿物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表面基团类型的多种性和表面作用的多样性。本文较系统地介绍... 矿物的表面或界面过程存在于一切地质过程中 ,并在材料和环境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矿物的表面结构、表面基团与表面作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矿物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表面基团类型的多种性和表面作用的多样性。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矿物表面功能基、表面配位反应、表面配合反应、表面氧化还原反应、表面异位催化反应和表面离子交换反应的类型及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 表面结构 表面功能基 表面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金属矿地震方法的试验效果探讨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18
18
作者 徐明才 高景华 +1 位作者 荣立新 刘建勋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金属矿勘查中的地震方法技术还处于试验应用研究阶段。几年来的深入试验研究不但使地震方法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而且在利用地震方法探测控矿构造和寻找与隐伏金属矿有关的局部不均匀体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 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金属矿勘查中的地震方法技术还处于试验应用研究阶段。几年来的深入试验研究不但使地震方法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而且在利用地震方法探测控矿构造和寻找与隐伏金属矿有关的局部不均匀体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笔者就近几年在金属矿地震试验研究中取得的一些地震地质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认为反射波地震方法在探测沉积层控矿床和控矿构造方面效果较好,利用散射波地震方法可探测与矿体有关的地下局部不均匀体,进而,确定隐伏矿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震方法寻找深部隐伏金属矿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金属矿勘查 控矿构造 局部不均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气吸附实验的页岩孔隙结构表征 被引量:137
19
作者 杨峰 宁正福 +3 位作者 张世栋 胡昌蓬 杜立红 刘慧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5-140,共6页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对宁夏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乃家河组页岩样品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计算了页岩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等孔隙结构参数,并探讨...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对宁夏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乃家河组页岩样品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计算了页岩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等孔隙结构参数,并探讨了页岩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孔隙结构对页岩气存储的意义。实验结果表明:①页岩平均孔径为3.6~4.3nm,主体孔隙为中孔,也含有一定量的微孔和大孔,孔隙形状以平行板状和墨水瓶孔为主,同时具有无定形孔特征;②页岩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远大于常规储层岩石,孔径小于50nm的微孔和中孔提供了主要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构成了页岩中气体吸附存储的主要空间;③页岩微孔、中孔的发育与有机质有关,有机碳含量与微孔、中孔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呈正相关性,页岩大孔的发育与黏土矿物含量有关,黏土矿物含量增加,大孔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氮气吸附 实验 孔隙结构 页岩气存储 控制因素 黏土矿物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喀腊大湾地区控矿构造系统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柏林 王永 +11 位作者 陈正乐 李松彬 蒋荣宝 韩凤彬 崔玲玲 李丽 赵树铭 祁万修 杨屹 王世新 周永贵 郝瑞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77,共11页
喀腊大湾地区地处新疆若羌县境内,在区域上位于北东向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所夹持的区域,属于红柳沟—拉配泉一级成矿带的中东段部分。研究表明,喀腊大湾地区构造控矿作用明显。首先,大地构造背景控制一级矿带的分... 喀腊大湾地区地处新疆若羌县境内,在区域上位于北东向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所夹持的区域,属于红柳沟—拉配泉一级成矿带的中东段部分。研究表明,喀腊大湾地区构造控矿作用明显。首先,大地构造背景控制一级矿带的分布和位置,阿尔金断裂400km左右走滑位移量将北祁连山西段成矿带左行断错至目前位置,构成了区域上红柳沟—拉配泉一级成矿带。第二,区域构造环境控制二级矿带、矿床类型和矿种类型,喀腊大湾矿集区南带南侧岛弧构造环境控制与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类VMS型),南带北侧弧盆过渡带构造环境控制与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铁矿床,中带盆地构造环境控制与沉积岩有关的硅铁建造型铁矿床,北带南侧蛇绿混杂岩带控制与洋壳残留(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矿床,北带北部碰撞变形带控制与强烈韧性韧脆性变形有关的金矿床和与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热液银铅矿床。第三,构造演化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控矿作用,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早古生代,其中:(1)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早期,红柳沟—拉配泉弧后盆地(裂谷)拉张扩张时期,主要形成与中基性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铁矿床;(2)早古生代中期为红柳沟—拉配泉弧后盆地(裂谷)俯冲碰撞作用和最后挤压闭合,形成与中酸性岛弧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类VMS型)(如喀腊达坂铅锌矿和喀腊大湾铜锌矿)、与大规模韧性韧脆性变形带有关的金矿床(如大平沟金矿)和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矿床(中酸性火山岩477-488 Ma,中酸性侵入岩417-514 Ma)。第四,典型构造控矿形式有火山沉积构造控矿(铁矿、铅锌矿)、韧脆性剪切带控矿(金矿)、断裂裂隙控矿(银铅矿、铜银矿)、岩体及岩体构造控矿(铜镍矿)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构造系统 成矿构造环境 控矿构造形式 喀腊大湾地区 阿尔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