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申芳 杨晓灵 王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84,共7页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对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问题至关重要。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为例,在统筹考虑受水区河流水系分布、水环境现状、水污染防治形势等因素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对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问题至关重要。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为例,在统筹考虑受水区河流水系分布、水环境现状、水污染防治形势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控制单元为抓手,以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与污染物入河总量可控为底线,以污染防治措施为手段,以“天空地一体化”水环境监测体系和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为保障,通过科学核算控制单元水域纳污能力,合理制定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方案,建立了“抓手+底线+方法+手段+保障”五位一体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科学、合理,具备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抓手、底线、方法、手段、保障等5项关键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的水污染问题,实现“增水不增污”的目标。在全面落实170项水污染防治规划措施、完善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的基础上,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通水后,2035年工程受水区废污水入河量虽较现状增加了183.22%,但污染物COD、氨氮、总磷入河量较现状均有减少,减幅分别为13.2%,61.7%,77.5%。研究成果可从关键技术体系的视角为管理决策者提供指导,可为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引调水工程受水区 关键技术体系 控制单元 水环境监测体系 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太河污染物入河控制量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付意成 魏传江 +3 位作者 臧文斌 李其峰 孙秀芬 刘和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25,共5页
结合浑太河水资源网络节点图,针对计算单元部门供水预测数据,计算了点源、非点源污染物入河量,并预测了浑太河污染物入河量。以水功能区水体纳污能力为依据,给出基于规划水平年的变动污染物入河控制量。计算结果证实了该方法可行、有效。
关键词 网络节点图 水功能区 点源 非点源 入河控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制单元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优化模型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西琴 高伟 张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35-2842,共8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SD)模拟模型和Powell优化模型,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削减量与治理费用的SD-Powell模拟优化耦合模型,该模型可模拟预测污染物排放量,建立污染物削减量与治理费用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以污水治理费用最小为目标,以污... 基于系统动力学(SD)模拟模型和Powell优化模型,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削减量与治理费用的SD-Powell模拟优化耦合模型,该模型可模拟预测污染物排放量,建立污染物削减量与治理费用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以污水治理费用最小为目标,以污水处理量为约束条件,对区域污染物削减量进行空间优化,得到最小治理费用下的最大污染物削减量.以常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模拟结果显示,2020年常州市农村生活污水COD和NH3-N排放量将达到16583t和2551t,分别比2008年增长4.60%和4.59%.采用聚类方法将常州市51个乡镇划分为4类控制单元,得到4类地区COD、NH3-N治理费用函数.各单位治理资金削减量存在明显差异,COD削减率的排序依次为:I类控制单元413kg/万元、IV类控制单元380kg/万元、II类控制单元352kg/万元、III类控制单元348kg/万元,NH3-N削减率的排序依次为:III类控制单元65kg/万元、I类控制单元64kg/万元、IV类控制单元58kg/万元、II类控制单元54kg/万元,全区域削减率达到100%需要的治理费用约为16870万元.污染物削减空间优化结果显示,基于控制单元空间优化的削减效率高于平均分配的结果,治理费用在1000-16870万元/a范围,COD、NH3-N的削减率分别提高6.4%和7.4%,4类地区的优先排序顺序依次为I类,IV类,II类和III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生活污水 SD模型 费用函数 控制单元 太湖流域 常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河流域水功能区达标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魏炜 岳丹丹 +1 位作者 梁海涛 霍政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4-751,共8页
目的分析浑河流域沈抚新城下游河段的污染物流经水体的水质状况,解决沈抚新城面临的水环境问题,确保当地水环境安全.方法选取COD和氨氮为污染因子,计算浑河东陵大桥至长青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利用QUAL2K软件模拟污水经杨官河和白沙河进... 目的分析浑河流域沈抚新城下游河段的污染物流经水体的水质状况,解决沈抚新城面临的水环境问题,确保当地水环境安全.方法选取COD和氨氮为污染因子,计算浑河东陵大桥至长青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利用QUAL2K软件模拟污水经杨官河和白沙河进入浑河后,研究区域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计算出东陵大桥至长青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为COD 18.23 t/d,氨氮2.54 t/d.污水集中处理后经白沙河排放,对下游浑河水质影响较小,能够满足水功能区划;合理分配水量,使污水经白沙河和杨官河分别排入浑河时,下游水质符合水功能区要求;污水全部通过杨官河排放,下游水质不能满足水功能区划.结论从而确定沈抚新城的污染物排放量、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及污水排放位置.为浑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容量 水功能区 水污染控制规划 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的比较及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君诺 徐慧 陈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6-178,共3页
针对目前采用定性方法确定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的不足,按照以水定陆的污染防治思路,在分析污染源排放与入河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定量化模式,即结合功能区水体纳污能力,确定水体的限制排污总量,再结... 针对目前采用定性方法确定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的不足,按照以水定陆的污染防治思路,在分析污染源排放与入河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定量化模式,即结合功能区水体纳污能力,确定水体的限制排污总量,再结合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浓度,确定控制断面的污染物浓度,通过水环境数学模型的模拟,按照控制断面污染物浓度达标的要求,计算污染源的设计排放浓度,进而计算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根据去除率的范围确定农村分散式污水的处理规模与工艺。并将其应用于台州市新华村的生活污水处理中,最终通过定量计算选定生物滤池作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 水环境数学模型 水功能区 纳污总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红举 章杭惠 汪传刚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5期42-44,49,共4页
通过评价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环境状况,分析区域污染源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水量水质模型核算该地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结果表明:该区域现状COD、NH3-N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1.07万t/a7、124 t/a,而该区域COD和NH3-N的纳污能力分别为8.0... 通过评价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环境状况,分析区域污染源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水量水质模型核算该地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结果表明:该区域现状COD、NH3-N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1.07万t/a7、124 t/a,而该区域COD和NH3-N的纳污能力分别为8.07万t/a和4 009 t/a,现状COD和NH3-N的污染负荷分别是水域纳污能力的1.4倍和1.8倍,超过该区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最后确定了污染物限制排污总量,提出了水资源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 水功能区 纳污能力 总量控制 省际边界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划定与管控研究——以东莞水乡功能区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杨箐丛 朱江 +2 位作者 詹浩 高舒欣 陈泓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7,共9页
国土空间规划建立了全域分区分类用途管控体系,明确了7类一级规划分区、20类二级规划分区,但关于规划分区的具体划定方法和管控机制却并不明确,学术界也缺乏有针对性的相关研究,导致各地在当前规划实践中缺乏指导。根据各类分区的含义,... 国土空间规划建立了全域分区分类用途管控体系,明确了7类一级规划分区、20类二级规划分区,但关于规划分区的具体划定方法和管控机制却并不明确,学术界也缺乏有针对性的相关研究,导致各地在当前规划实践中缺乏指导。根据各类分区的含义,在充分衔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类分区的划定尺度、划定步骤、边界衔接与冲突协调等技术要点,并以东莞水乡功能区为例进行实证验证。同时,基于国内外分区管控经验借鉴,提出传导管控、条件管控、结构性管控三种主要管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分区 划定方法 管控机制 东莞水乡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雨洪管理导向下的“与水共存”土地利用管控单元——以牡丹江市中心老城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赵蕾 徐苏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1-85,共5页
极端气候影响下,中国暴雨灾害频发,受灾规模扩大,仅依赖结构性减灾措施已无法有效降低灾害风险,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非结构式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已开发的城市空间,在难以进行"还地与河"时,可尝试加入雨洪管理导向下的土... 极端气候影响下,中国暴雨灾害频发,受灾规模扩大,仅依赖结构性减灾措施已无法有效降低灾害风险,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非结构式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已开发的城市空间,在难以进行"还地与河"时,可尝试加入雨洪管理导向下的土地开发调控作为以减灾为目的的与水共存区土地利用管控单元。对牡丹江市中心老城区进行与水共存区的确定与规划,通过GIS技术构建淹没分析模块,结合SWMM模型模拟研究区域的淹水趋势地图并划分管控单元,从雨洪管理角度对人口和产业方面进行脆弱度分析,通过风险矩阵确定各管控单元的风险等级,从而进行与水共存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险等级 与水共存 土地利用管控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功能区控制单元的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风险评价区划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肖瑶 黄岁樑 +2 位作者 孔凡青 刘明喆 李莹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2-228,共7页
以水功能区控制单元为基础,结合子流域划分工作单元。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环境分析模型构建环境风险源危险性指标体系,进行流域环境风险源识别及其危险性等级评价。增加"环境风险源下游特征"指标以考虑风险源流经下游重... 以水功能区控制单元为基础,结合子流域划分工作单元。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环境分析模型构建环境风险源危险性指标体系,进行流域环境风险源识别及其危险性等级评价。增加"环境风险源下游特征"指标以考虑风险源流经下游重要性不同的水功能区(工作单元)对其本身危险性等级的影响。结合指标数据、标准和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风险源的危险性(以及工作单元的脆弱性等级)。参考河流一维污染物衰减模型,建立工作单元危险性等级评价方法。工作单元危险性等级由两部分叠加构成,即本单元风险源的危险性等级和上游风险源通过河流对下游工作单元危险性的影响。结合工作单元的危险性和脆弱性等级,通过风险矩阵评价工作单元的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在同一水功能区控制单元,合并风险相同的工作单元,实现流域风险评价区划。将上述方法应用在滦河流域中上游。研究表明,滦河流域中上游共55个风险区,其中高风险区I有3个,较高风险区II有15个,较低风险区Ⅲ有14个,低风险区IV有23个,说明滦河流域中上游整体风险性偏低;并对不同等级风险区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 流域 风险 水功能区控制单元 滦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源地表水污染优先控制治理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墩福 张孝金 +1 位作者 彭欣 黄红兰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7,68,共8页
将东江源沿线18个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成寻乌控制单元、安远控制单元和定南控制单元,2011~2012年间进行东江源地表水水质监测和污染负荷核算,结果表明,影响最广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城镇化加剧的区域生活污染和矿产企业工业点源... 将东江源沿线18个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成寻乌控制单元、安远控制单元和定南控制单元,2011~2012年间进行东江源地表水水质监测和污染负荷核算,结果表明,影响最广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城镇化加剧的区域生活污染和矿产企业工业点源污染,东江源地表水水质污染趋重,污染物以COD、氨氮和总氮为主,这些污染物指标均值分别为21.86mg·L^-1、0.90mg·L^-1、0.96mg·L^-1,污染负荷分别达1 235.9t·a^-1、622.8t·a^-1和3 361.8t·a^-1;筛选确定了寻乌、定南控制单元2个优先治理单元,以及寻乌县石排下游、定南下历河砂头下游2个重点监控点。其中寻乌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的年污染输出最大,分别占东江源流域的56.5%、51.5%、44.9%;安远控制单元的水质监测和年污染负荷量相对较低;定南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指标分别为26.4mg·L^-1、1.41mg·L^-1和1.13mg·L^-1,劣Ⅴ类水质的功能区2个,数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单元 水质监测 水污染负荷 东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高山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现存量与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川 杨万勤 +4 位作者 张慧玲 王滨 岳楷 彭艳 吴福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09-1514,共6页
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的特征直接关系到流域源头水质环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等物质的输出格局。为了解岷江上游水源源头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溪流非木质残体的储量特征,于2013年8月高山森林溪流水量最大的季节,在研究区域海拔3 600 m典... 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的特征直接关系到流域源头水质环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等物质的输出格局。为了解岷江上游水源源头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溪流非木质残体的储量特征,于2013年8月高山森林溪流水量最大的季节,在研究区域海拔3 600 m典型高山森林范围内,沿主河道两岸调查每条森林溪流的非木质残体储量,共找到18条森林溪流汇入主河道,根据实地采样的可操作性和典型性,选择其中12条溪流详细调查非木质残体储量,每条森林溪流从尽头到源头每隔10 m设置一个长度为1 m,溪流实际宽度的样方(源头作为最后一个样方)。将样方内所有非木质残体全部采集,低温保存,迅速带回实验室,分别按照树皮、树叶和直径小于1 cm树枝分离,65℃烘干至恒重,测定各组分现存量。然后,将样品粉碎过筛,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凋落物有机碳含量,以不同组分现存量与其碳含量计算各组分的碳储量。结果表明:(1)该区域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分别为657.25 kg和262.96 kg,单位面积现存量和碳储量为439.70 g·m-2和175.92g·m-2;(2)各溪流中直径小于1 cm树枝占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的69.76%和73.41%,其次为树叶,树皮比例最小且不足10%;(3)尽管溪流长度、面积和流量与非木质残体各组分单位面积现存量和碳储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但显著影响溪流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及其在各组分的分配比例;(4)相对于树皮,凋落树叶现存量和碳储量所占比例在流量较小溪流中相对较大。这些结果为深入认识高山森林流域水环境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新的思路和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 溪流 非木质残体 现存量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湖荡区域水环境容量分析:以嘉兴北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昊璋 张民曦 +2 位作者 袁静 陈晓辉 喻国良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44-51,共8页
平原河网湖荡广泛分布在沿海地带,由于其地势低、水动力弱,易聚集大量的沉积物和污染物,污染负荷超过水环境容量,危及生态系统。为分析平原河网湖荡区域的水环境容量,以嘉兴北部地区为例,做了大量的野外实测,收集了不同时期的水文、水... 平原河网湖荡广泛分布在沿海地带,由于其地势低、水动力弱,易聚集大量的沉积物和污染物,污染负荷超过水环境容量,危及生态系统。为分析平原河网湖荡区域的水环境容量,以嘉兴北部地区为例,做了大量的野外实测,收集了不同时期的水文、水质数据和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各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及污染来源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各控制单元的污染负荷和剩余水环境容量的时空差异显著,区域内总氮(TN)与总磷(TP)的浓度超标严重,河流控制单元的化学需氧量(COD)和TP浓度高于湖荡控制单元的;研究时段内,各控制单元的TN均无剩余水环境容量;大部分控制单元存有COD剩余水环境容量;大部分控制单元单位时间的剩余水环境容量呈现出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的规律;根据各控制单元的污染源和水环境容量情况,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水环境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单元 水环境容量 河网湖荡 平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水质联合调控的温州市主城区平原河网引水规模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田传冲 魏婧 黄冬菁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47,共4页
鉴于引调水工程可显著提高平原河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针对温州市主城区平原河网水系特点,以瓯江干流为调水水源、以区域引排工程为手段,构建其水动力水质联合调控模型,在分析引水水质及污染物入河量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目标流速和... 鉴于引调水工程可显著提高平原河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针对温州市主城区平原河网水系特点,以瓯江干流为调水水源、以区域引排工程为手段,构建其水动力水质联合调控模型,在分析引水水质及污染物入河量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目标流速和目标水质两个因子,确定研究区所需引水规模为30m3/s,为研究区调水引流方案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市主城区 平原河网 引调水 水动力 水质 联合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熊明 梅军亚 +1 位作者 杜耀东 吴琼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1-46,共6页
对省界断面水量、取用水户实时水量、省界断面和重要水功能区的水质以及饮用水水源地的实时水质等水资源监测类型及监测方式方法展开了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总结出了适用于水资源考核要求的水文站水量监测数据、取用水户在线水量监测数... 对省界断面水量、取用水户实时水量、省界断面和重要水功能区的水质以及饮用水水源地的实时水质等水资源监测类型及监测方式方法展开了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总结出了适用于水资源考核要求的水文站水量监测数据、取用水户在线水量监测数据、水质实验室水质监测数据以及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有关水资源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方面的原则和方法,并对现有的水资源管理系统提出了一些有待改进的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数据 数据质量控制 监控能力 水功能区 水资源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市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媛媛 郑茹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2期7595-7596,共2页
通过对商丘市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成果进行分析,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系统全面地对商丘市水功能区现状水质及污染状况分别进行分析评价,针对影响水质的因素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
关键词 水功能区 水质现状 水质评价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十四五”水功能区与水环境控制单元整合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葛淼 吴庆梅 张娅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0期75-77,共3页
指出了2018年生态环境部正式挂牌,通过职能整合,进一步充实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三大职能领域,加强统一监管,实现了"岸上和水里"打通,划入水利部门的组织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等职责... 指出了2018年生态环境部正式挂牌,通过职能整合,进一步充实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三大职能领域,加强统一监管,实现了"岸上和水里"打通,划入水利部门的组织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等职责。水功能区与水环境控制单元从多头管理实现一头管理,从国家到地方,水功能区与水环境控制单元整合工作也逐渐提上日程,为此,提出了整合后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功能区 水环境控制单元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县两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48,共4页
为了保护长沙县浏阳河、捞刀河的水资源,通过对两河流域水质现状及污染源的调查分析,确定了各河流分区水质保护目标。根据两河流域水污染源现状调查成果,分析了主要污染物现状排放量。针对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分析成果,提出主要污染物入... 为了保护长沙县浏阳河、捞刀河的水资源,通过对两河流域水质现状及污染源的调查分析,确定了各河流分区水质保护目标。根据两河流域水污染源现状调查成果,分析了主要污染物现状排放量。针对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分析成果,提出主要污染物入河控制量方案。在现有成果及相关资料基础上,根据两河流域特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目标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功能区划 入河控制量 纳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沱江流域水功能区与水环境控制单元管控体系整合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梦莎 任春坪 +2 位作者 郑淋峰 马乐宽 路瑞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期146-150,共5页
水功能区和水环境控制单元在流域环境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上水功能区、控制单元两套体系长期分属水利、环保两个部门,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2018年职能调整后,上述2个体系同属生态环境部门,为了实现一体化管理,以沱江流域... 水功能区和水环境控制单元在流域环境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上水功能区、控制单元两套体系长期分属水利、环保两个部门,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2018年职能调整后,上述2个体系同属生态环境部门,为了实现一体化管理,以沱江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平台,通过空间对比和数理统计分析,开展了水功能区-水环境控制单元体系整合研究。结果表明:①现行水功能区与控制断面、水环境控制单元、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不协调不对应的关系;②为便于两者统一考核,提出了将水功能区分级分类体系简化为一级5类,调整功能区范围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并通过控制断面选取、调整、新增,达到一个控制断面考核一个水功能区或多个水功能区的目的,综合流域边界、乡镇行政区完整性,组成控制单元;③按照整合研究的思路,将沱江干流和12条重要河流优化为74个水功能区、44处控制单面、23个控制单元,实现了统一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功能区 控制断面 水环境控制单元 沱江流域 体系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