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bust stability test for 2-D continuous-discrete systems with interval parameters
1
作者 肖扬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3期337-343,共7页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2-D recursive continuous-discrete systems with interval parameters involves the problem of robust Hurwitz-Schur stability of bivariate polynomials family. It is proved that...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2-D recursive continuous-discrete systems with interval parameters involves the problem of robust Hurwitz-Schur stability of bivariate polynomials family. It is proved that the Hurwitz-Schur stability of the denominator polynomials of the systems is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for the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the 2-D hybrid systems. The 2-D hybrid transformation, i. e. 2-D Laplace-Z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proposed to solve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2-D continuous-discrete systems, to get the 2-D hybrid transfer functions of the systems. The edge test for the Hurwitz-Schur stability of interval bivariate polynomials is introduced. The Hurwitz-Schur stability of the interval family of 2-D polynomials can be guaranteed by the stability of its finite edge polynomials of the family. An algorithm about the stability test of edge polynomials is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ontinuous-discrete systems 2-D Laplace-Z transformation interval parameters bivariate polynomials family Hurwitz-Schur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val grey number sequence prediction by using non-homogenous exponential discret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被引量:20
2
作者 Naiming Xie Sifeng Li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1期96-102,共7页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a new grey prediction approach and its solution for forecasting the main system variable whose accurate value could not be collected while the potential value set could be defined. Based on th...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a new grey prediction approach and its solution for forecasting the main system variable whose accurate value could not be collected while the potential value set could be define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nonhomogenous discrete grey forecasting model(NDGM), the interval grey number and its algebra operations are redefin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NDGM model to construct a new interval grey number sequence prediction approach. The solving principle of the model is analyzed, the new accuracy evaluation indices, i.e.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of mean value sequence(MAPEM) and mean percent of interval sequence simulating value set covered(MPSVSC), are defined and, the procedure of the interval grey number sequence based the NDGM(IG-NDGM) is given out. Finally, a numerical case is used to test the modelling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ould solve the interval grey number sequence prediction problem and it is much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DGM(1,1) model and GM(1,1)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y number grey system theory interval discret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non-homogeneous exponential sequ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mpled-data Consensus of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General Linear Dynamics Based on a Continuous-time Mo del 被引量:14
3
作者 ZHANG Xie-Yan ZHANG Jing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49-2555,共7页
关键词 多Agent系统 采样数据 连续时间 线性 LYAPUNOV函数 LMI方法 采样间隔 通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 results on passivity analysis of discrete-time stochastic neural networks with time-varying delay
4
作者 于建江 张侃健 费树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63-67,共5页
The problem of passivity analysis for a class of discrete-time stochastic neural networks (DSNNs) with time-varying interval delay was investigated. The delay-dependent sufficient criteria were derived in terms of lin... The problem of passivity analysis for a class of discrete-time stochastic neural networks (DSNNs) with time-varying interval delay was investigated. The delay-dependent sufficient criteria were derived in terms of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LMIs). The results are shown to be generalization of some previous results and are less conservative than the existing works. Meanwhil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the obtained stability conditions is reduced because less variables are involved. A numerical example is given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and the benefit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ITY discrete-TIME stochastic neural networks (DSNNs) interval delay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LM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间隔深松机作业性能仿真与试验
5
作者 王铁军 于中鑫 +2 位作者 孟繁博文 陈玉文 王瑞丽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6,共9页
针对保护性耕作深松作业机具土壤扰动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间隔深松机直注深松铲。利用离散元法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铲体幅宽对土壤扰动行为的影响。以耕作比阻、土壤膨松度和土壤扰动系数为试验指标,对比不同铲体幅宽条件下土壤运动状... 针对保护性耕作深松作业机具土壤扰动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间隔深松机直注深松铲。利用离散元法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铲体幅宽对土壤扰动行为的影响。以耕作比阻、土壤膨松度和土壤扰动系数为试验指标,对比不同铲体幅宽条件下土壤运动状态及各方向微观运动情况,分析直注深松铲土壤扰动效果。结果表明,当铲体幅宽为350 mm时,耕作阻力最小;当铲体幅宽为450 mm时,耕作比阻最小;土壤扰动随铲体幅宽增加而增大,铲体幅宽主要影响土壤侧向扰动、土壤回落及土垄高度,适当减小幅宽有利于减小土壤侧向扰动、增加土壤回落、降低垄高;铲体幅宽对土壤膨松度和土壤扰动系数有重要影响,当铲体幅宽为350 mm时,土壤膨松度相对较小,土壤扰动系数相对较大;不同铲体幅宽对耕作阻力和扰动面积均有一定的影响,铲体幅宽对扰动面积影响大于对耕作阻力的影响;试验范围内土壤膨松度和扰动系数试验值和仿真值平均误差分别为6.36%和6.84%,耕作阻力和比阻试验值和仿真值平均误差分别为9.02%和12.41%。间隔深松机降低土壤扰动效果明显,可为深松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间隔深松 直注深松铲 土壤扰动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分析中的对称性与守恒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6
作者 邱志平 邱宇 张培宣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112,共33页
本文综述了力学分析中对称性与守恒律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连续系统中的Lie群对称性,包括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Lie群对称性、泛函的Lie群对称性及其守恒律,以及扰动微分方程的近似Lie对称性,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这些对称性在实际中的应... 本文综述了力学分析中对称性与守恒律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连续系统中的Lie群对称性,包括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Lie群对称性、泛函的Lie群对称性及其守恒律,以及扰动微分方程的近似Lie对称性,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这些对称性在实际中的应用.接着,探讨了离散系统的对称性与守恒律,重点介绍了离散系统的动力学方程、Noether对称性、Lie对称性及Mei对称性,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进行了说明.最后,综述了随机系统中的对称性与守恒律,讨论了Ito型和Stratonovich型随机微分方程的对称性,特别是在统计意义下对随机微分方程对称性的理解.本文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推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 守恒律 连续系统 离散系统 随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的铁路路基施工机群配置优化
7
作者 鲍学英 申中帅 +1 位作者 李子龙 吕向茹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73,共10页
铁路路基施工机群配置关系施工工期,会直接产生施工成本,对生态环境造成重要影响,进而产生较高碳排放量。首先,考虑铁路路基施工工期、施工成本、施工绿色指数及碳排放等目标,建立铁路路基施工机群配置优化模型。其中,将施工机群配置优... 铁路路基施工机群配置关系施工工期,会直接产生施工成本,对生态环境造成重要影响,进而产生较高碳排放量。首先,考虑铁路路基施工工期、施工成本、施工绿色指数及碳排放等目标,建立铁路路基施工机群配置优化模型。其中,将施工机群配置优化模型中各优化目标作为一级指标建立机群配置多目标决策偏好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组合数有序加权算子(Combination 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C-OWA)法与基于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的权重确定(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法结合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其次,采用基于莱维飞行机制的量子粒子群优化(Quantu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QPSO)算法求解该施工机群配置优化模型。最后,以某铁路路基工程某标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多目标优化方案较原方案工期提前75 d,成本降低203.257万元,绿色指数提升5.250%,碳排放量降低1.305 t。研究结果可为铁路路基施工机群配置优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铁路路基机群配置 碳排放 组合数有序加权算子法 基于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的权重确定法 基于莱维飞行的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装备短间隔接续的地下黄金矿调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浩 弯茂全 +3 位作者 龚韩君 李国清 侯杰 胡乃联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9-386,共18页
随着矿山开采逐渐转向深部,矿山的生产条件更加复杂且恶劣,要求矿山必须提升智能装备水平,逐渐减少现场作业人员,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高效精准的调度管控是实现矿山智能化作业的重要保障。为此,开展面向多装备短间隔接续的地下黄金矿调度优... 随着矿山开采逐渐转向深部,矿山的生产条件更加复杂且恶劣,要求矿山必须提升智能装备水平,逐渐减少现场作业人员,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高效精准的调度管控是实现矿山智能化作业的重要保障。为此,开展面向多装备短间隔接续的地下黄金矿调度优化,提升开采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分析提取了地下黄金矿开采作业多工序、多装备和复杂耦合等约束,形成符合调度要求的约束规则。通过构建装备配置与任务排布的组合优化模型,以总时长和总间隔最小为目标,将地下装备调度问题抽象为流车间调度问题。运用遗传算法完成了模型求解,在减少任务冲突和装备闲置的同时,通过短间隔调整实现了开采装备的动态精准调度。案例研究表明,在不同作业场景下,优化模型能够有效缩短整体作业时长和工序间隔,在大规模生产、多循环约束场景下开采效率达到72.57 t/h,在故障率为8%的条件下,总作业时长的延迟控制在15%以内。科学的装备配置与调度策略对于提升矿山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为地下黄金矿的装备调度提供了有效的优化方案,能够在保障生产接续性的基础上,提高整体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黄金矿 多装备调度 智能矿山 短间隔控制 调度优化 作业接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底周转视角下地铁列车区间运行时间节能分配方法
9
作者 李晓明 李恩龙 +2 位作者 赵东升 乔珂 赵鹏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88,134,共11页
牵引能耗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减少牵引能耗可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本研究基于区间运行时间与牵引能耗的相关关系,提出以周转牵引能耗最小化为目标的区间运行时间节能分配方法,通过合理分配区间运行冗余时间实现能耗优... 牵引能耗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减少牵引能耗可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本研究基于区间运行时间与牵引能耗的相关关系,提出以周转牵引能耗最小化为目标的区间运行时间节能分配方法,通过合理分配区间运行冗余时间实现能耗优化。首先,在满足线路受力与运行时间约束的前提下,采用离散仿真法建立单区间内列车运行时间与牵引能耗的关系模型;然后,构建区间运行时分优化模型,并设计基于迭代寻优的冗余时间分配算法,以科学调整各区间的运行时间,从而降低牵引能耗。以实际地铁线路为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保证运力不变的前提下,优化方案可使单车次牵引能耗降低7.57%。所构建方法具有实用性和应用价值,为城市轨道交通节能运行图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区间运行时间 列车节能 运行控制 离散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连续-离散耦合模型的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受力分析
10
作者 沈书拯 江巍 +3 位作者 欧阳晔 谭亿虹 吴剑 陈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4,共11页
使用结构力学计算模型分析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内力变形,由于引入简化假定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一定局限。依托湖北省巴东县某建筑边坡工程,以FLAC3D和PFC3D为工具建立包含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结构和边坡的三维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模型,采用重力增... 使用结构力学计算模型分析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内力变形,由于引入简化假定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一定局限。依托湖北省巴东县某建筑边坡工程,以FLAC3D和PFC3D为工具建立包含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结构和边坡的三维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模型,采用重力增加法获取给定安全系数下的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的内力变形,并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排距、桩距和桩径对内力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连续-离散耦合模型可有效获取桩后土体潜在滑移趋势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前后排桩弯矩分布呈现“S”型曲线特征,且前排桩承受更大弯矩。前后排桩侧向位移总体上均由桩底向上逐步增大,前排桩略大于后排桩,但由于连梁约束作用前排桩侧向位移在近桩顶处减小。给定安全系数增大会导致前后排桩弯矩增大和侧向位移非线性增长。排距增大后,前排桩桩顶负弯矩增大,前后排桩桩身正弯矩减小、负弯矩增大。桩距增大对桩顶弯矩影响较小,但会导致前后排桩桩身正弯矩和负弯矩均增大。桩径增大后,后排桩桩顶正弯矩增大,前排桩正弯矩和负弯矩均增大,后排桩正弯矩增大而负弯矩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 连续-离散耦合模型 重力增加法 弯矩 侧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离散耦合方法的边坡稳定性模拟研究
11
作者 黄彦华 李明旭 +1 位作者 武世岩 杨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2-1513,共12页
为探究岩质边坡失稳过程及破坏特征,以实际滑坡为工程背景,采用连续-离散耦合数值方法(FLAC-PFC),结合强度折减法模拟分析坡体变形及离散单元破裂规律。首先,通过地表沉降算例,验证以边界墙为媒介的界面耦合方法能够保证数值模型的力、... 为探究岩质边坡失稳过程及破坏特征,以实际滑坡为工程背景,采用连续-离散耦合数值方法(FLAC-PFC),结合强度折减法模拟分析坡体变形及离散单元破裂规律。首先,通过地表沉降算例,验证以边界墙为媒介的界面耦合方法能够保证数值模型的力、力矩和位移传递的连续性;然后,构建边坡连续-离散耦合数值模型,分别对连续单元和离散单元进行强度参数劣化,验证采用强度折减法进行连续-离散耦合边坡模型稳定性分析的有效性;最后,基于不同强度折减系数下边坡滑移模拟结果,分析边坡坡体位移及裂纹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坡体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出现滑移趋势,坡体表面的位移明显大于坡体内部的位移,在坡脚处出现滑坡堆积体,沿边坡横向的位移变化是边坡失稳的主要表现。在不同强度折减系数下,离散域内颗粒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破裂,总体表现为滑面上部坡体内单元微裂纹数量较多,且以张拉破坏为主,与少量剪切微裂纹共同形成宏观裂纹,成为离散单元的主破坏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强度折减法 稳定性分析 裂纹演化 连续-离散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裂隙等效连续介质耦合模型的哈尔克山裂隙网络模拟
12
作者 漆琳靖 王泽清 +2 位作者 那金 岑畅 马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6-1268,共13页
哈尔克山位于天山北部,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强烈的地形切割导致该地区断裂发达,河谷裂隙发育。哈尔克山地区对天山北麓整体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为了对其进行地下水渗透能力评价研究,探讨该区域基岩裂隙渗透特征,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 哈尔克山位于天山北部,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强烈的地形切割导致该地区断裂发达,河谷裂隙发育。哈尔克山地区对天山北麓整体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为了对其进行地下水渗透能力评价研究,探讨该区域基岩裂隙渗透特征,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DFN)与等效连续介质模型(ECM)的理论基础,提出一种离散裂隙等效连续介质耦合模拟方法。首先,基于研究区水文地质背景,结合其天然裂隙网络特征,开展区域裂隙空间特征分析;然后,根据天然裂隙网络特征开展离散裂隙网络模拟,构建符合实际区域地质条件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最后,基于等效介质模型理论,耦合裂隙与地质单元体,计算裂隙网络等效渗透率。结果表明:研究区裂隙受哈尔克山断裂构造影响,整体走向呈NWW向和NEE向;区域裂隙隙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裂隙在空间分布上服从Fisher分布;裂隙等效半径为312.9~780.6 m,隙宽为1.43~25.19 mm,渗透率为2.3~66.7 mD①,裂隙密度为0.10~5.25 m^(-1);等效渗透率xx方向为0.050~1.877 mD,yy方向为0.050~1.947 mD,zz方向为0.100~2.825 mD,整体区域渗透率均小于3 mD;哈尔克山地区基岩裂隙网络渗透率较低,断裂带及河谷裂隙发育带是山区地下水的主要运移通道。将模拟结果同前期开展的水文地质试验结果对比,二者数值较为相近,证明离散裂隙等效连续介质耦合模拟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裂隙网络模型 等效连续介质模型 哈尔克山 离散裂隙等效连续介质耦合模拟 水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指数支撑度和GICOWEHA算子的区间组合预测模型
13
作者 康超 彭可心 +1 位作者 周礼刚 陈喆栩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8,共11页
将连续区间有序加权平均(continuous interval ordered weighted average,简称COWA)算子、广义加权指数调和平均(generalized weighted exponential harmonic average,简称GWEHA)算子和诱导有序加权平均(induced ordered weighted aver... 将连续区间有序加权平均(continuous interval ordered weighted average,简称COWA)算子、广义加权指数调和平均(generalized weighted exponential harmonic average,简称GWEHA)算子和诱导有序加权平均(induced ordered weighted average简称IOWA)算子相结合,提出一种广义诱导连续区间有序加权指数调和平均(generalized induced continuous interval ordered weighted average,简称GICOWEHA)算子,讨论其性质.基于该算子提出一种区间序列值的连续指数支撑度,并以该指标为准则提出一种基于连续指数支撑度和GICOWEHA算子的区间组合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的结果对比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有序加权指数调和平均算子 连续指数支撑度 组合预测 区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C学习的组合式概率障碍证书生成
14
作者 杨紫萱 曾霞 +3 位作者 任勐鑫 王建林 曾振柄 杨争峰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07-1923,共17页
连续动力系统安全验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多年来各类验证方法所能处理的问题规模非常受限.对此,对于给定的连续动力系统,提出通过反例制导方法生成一组组合式概率近似正确(PAC)障碍证书的算法,最终给出无限时间范畴安全验证问题在概... 连续动力系统安全验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多年来各类验证方法所能处理的问题规模非常受限.对此,对于给定的连续动力系统,提出通过反例制导方法生成一组组合式概率近似正确(PAC)障碍证书的算法,最终给出无限时间范畴安全验证问题在概率统计意义下的形式化描述.通过建立和求解基于大M法的混合整数规划方法,将障碍证书的求解转化为约束优化问题.通过微分中值定理将非线性不等式进行区间线性化.最后,实现组合式PAC障碍证书生成工具CPBC,并在11个基准系统上评估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PBC均能成功验证每个动力系统在指定不同的安全需求阈值下的安全性.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可以更高效地为复杂系统或高维系统生成可靠的概率障碍证书,验证的样例规模已高达百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动力系统 障碍证书 PAC 区间线性化 混合整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钢-连铸调度与钢包选配的集成建模与优化
15
作者 梁鹏 梁迎新 张超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8-2042,共15页
针对现有炼钢-连铸调度与钢包选配独立优化模型难以适应多工艺路线、大规模生产场景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调度计划可有效提升钢铁生产在复杂生产条件下的整体调度效率。建立了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的集成数学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浇次... 针对现有炼钢-连铸调度与钢包选配独立优化模型难以适应多工艺路线、大规模生产场景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调度计划可有效提升钢铁生产在复杂生产条件下的整体调度效率。建立了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的集成数学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浇次序列机器序列钢包序列的三层编码方式,同时提出一种改进的离散人工蜂群算法用于求解该模型。通过基于某大型炼钢厂的实际生产数据构建的不同规模测试案例表明,所提集成模型和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最大完工时间。研究结果验证了多工艺路线炼钢连铸调度与钢包选配集成优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并为工业实践提供了可行的调度优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连铸调度 钢包选配 生产调度 离散人工蜂群算法 集成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极化调制与离散有界探测的CVQKD安全性分析
16
作者 杨雯 王天一 +1 位作者 杜俊男 王成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6-816,共11页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上无条件的安全性已被证明,但受实验系统中器件非理想特性的影响,理想的连续分布量子信号会发生退化,进而引发系统性能下降。为弥合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文章考虑发送端调制器和接收端探...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上无条件的安全性已被证明,但受实验系统中器件非理想特性的影响,理想的连续分布量子信号会发生退化,进而引发系统性能下降。为弥合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文章考虑发送端调制器和接收端探测器的有限分辨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构建一个基于离散极化调制与离散有界探测的协议模型,并评估该模型下的参数估计的偏差特性及其对安全码率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发送端和接收端离散效应的耦合作用会使得过量噪声的估计值产生偏差,导致系统安全码率先增后减,最终急剧下滑。当量子信道的传输率位于0.2~0.6时,过量噪声的估计偏差会导致系统安全码率被严重低估,进而制约系统的最大传输距离。零差探测器的有限量程效应是诱发过量噪声估计偏差的最主要因素,这可以通过调节发送端的调制方差来进行有效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密钥分发 连续变量 离散极化调制 离散有界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型曲线积分函数的离散变量结构优化方法
17
作者 孙蓉 谭涛 李艳艳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1,共9页
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的结果相较于连续优化设计更加符合工程实际的需求,然而设计变量的不连续性,导致许多有效的解析数学的优化算法和条件不再适用。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连续化处理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问题的新函数,称为S型曲线积分函... 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的结果相较于连续优化设计更加符合工程实际的需求,然而设计变量的不连续性,导致许多有效的解析数学的优化算法和条件不再适用。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连续化处理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问题的新函数,称为S型曲线积分函数,该函数在自变量取0或1时,函数值为零且函数具有连续光滑的性质。通过引入新的0-1设计变量,离散变量优化设计问题可以转化成等价的0-1规划,令S型曲线积分函数值为零,取代新设计变量取0-1离散值的约束条件,以实现离散变量优化问题的连续化处理。建立起与原问题等价的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用数学规划的方法进行求解,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最后,基于MATLAB数值分析软件计算数值算例和经典桁架结构截面尺寸优化问题,数值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有效的且对问题规模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变量 结构优化 0-1规划 连续化方法 S型曲线积分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分布式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紧急控制
18
作者 陈一熙 朱继忠 +1 位作者 刘嘉媛 黄林莹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3-1523,I0054,I0055,共13页
“双碳”目标下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时变特性增强,对在线紧急控制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维持电力系统在受到大扰动后的暂态稳定,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分布式深度强化学习的在线紧急控制策略。首先,将暂态稳定紧急控制... “双碳”目标下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时变特性增强,对在线紧急控制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维持电力系统在受到大扰动后的暂态稳定,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分布式深度强化学习的在线紧急控制策略。首先,将暂态稳定紧急控制问题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然后,针对常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因离散化混合动作空间所导致的维数灾、精度下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离散-连续混合策略架构,并采用近端策略优化算法作为策略更新方法,实现了对紧急控制问题中混合动作空间的直接处理。接着,针对常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训练时间长、鲁棒性不足等弊端,引入分布式并行训练架构,并设计了融入紧急控制先验物理知识的非法动作屏蔽机制,显著提高了算法的训练速度和鲁棒性。最后,通过IEEE 39节点系统验证了所提算法在暂态稳定紧急控制决策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 紧急控制 深度强化学习 离散-连续混合策略 分布式并行训练 近端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注意缺陷症状男大学生抑制控制的影响
19
作者 史磊 还沐阳 +2 位作者 何畅爽 彭晓莹 全明辉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4,共8页
对比急性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和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注意缺陷症状男大学生抑制控制的影响,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究其脑机制。采用随机交叉设计,受试者按随机顺序接受3种干预措施(MICT、HIIT和静坐休息),并在干预前... 对比急性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和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注意缺陷症状男大学生抑制控制的影响,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究其脑机制。采用随机交叉设计,受试者按随机顺序接受3种干预措施(MICT、HIIT和静坐休息),并在干预前、干预后20和50min进行色词Stroop任务和fNIRS测量,共20名受试者完成所有试验。结果表明,MICT和HIIT均改善Stroop任务的正确率,但HIIT仅在干预后50 min的不一致条件下有显著改善(t=3.41,P=0.002)。此外,MICT显著改善Stroop一致任务的反应时(t=-4.12,P=0.001)并持续至运动后50 min(t=-3.45,P=0.001)。运动后20min,MICT显著提高一致条件任务下右侧腹外侧前额叶皮质(R-VLPFC)的激活状态(t=2.92,P=0.005),且反应时和R-VLPFC激活改善正相关(r=-0.37,P=0.02)。研究认为,相较于HIIT,MICT对抑制控制任务的更多维度产生显著改善,R-VLPFC激活增加可能是MICT改善抑制控制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高强度间歇运动 注意缺陷症状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抑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运行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的时变分析法
20
作者 杨蔡进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0-754,共15页
随着运行速度的提升,高速列车与服役结构及环境的耦合作用显著加剧,并且上述耦合作用表现在车辆运动的全过程.考虑实际的运行环境,建立精细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开展更为精确的服役模拟是当前研究热点,但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车辆与... 随着运行速度的提升,高速列车与服役结构及环境的耦合作用显著加剧,并且上述耦合作用表现在车辆运动的全过程.考虑实际的运行环境,建立精细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开展更为精确的服役模拟是当前研究热点,但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车辆与长大轨道结构耦合动力学建模难题.现代高速列车短时间内就能在轨运行至数百公里的距离,经典的理论方法采用了拉格朗日方式描述系统的运动和变形,限定系统的力学研究对象固定不变,往往需要针对全部长度的轨道结构进行建模,计算分析效率亟需提高.围绕高速轨道交通领域内关键基础力学模型问题,基于模型截断的策略,从时变系统动力学角度,构建长距离连续运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高效建模与分析方法.引入移动控制体描述长大轨道结构在有效振动区域内动力学行为,利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原理建立移动控制体内截断轨道梁的连续时变动力学模型,基于自适应步长Runge-Kutta-Fehlberg积分策略,通过预处理当前时间步的积分信息,确定预测下一时间步系统响应所需的迭代条件,从而表征控制体内轨道梁下轨枕和道床质量系统的离散时变动力学问题.最后,通过数值算例仿真,分析了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模态叠加法获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长大轨道结构 离散/连续时变系统动力学 移动控制体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