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及控制措施分析
1
作者 王军文 刘彦伟 +3 位作者 张钊 李春雨 李勇 郭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0-726,共7页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替混凝土腹板对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的控制效果,并通过优化桥墩截面尺寸、对主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及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来控制主墩的地震损伤。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对主梁混凝土应力影响较小,考虑动轴力后主墩墩顶、墩底在地面峰值加速度分别达到0.4g、0.6g时开裂,墩顶更易损伤;波形钢腹板可提升主梁抗震能力,却降低主墩抗震性能;优化桥墩截面、对桥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等措施均可提升主墩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损伤 控制措施 抗震性能 峰值地面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水准设防下摇摆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2
作者 阎石 付江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和可恢复功能结构“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基础之上,完成符合摇摆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具体韧性性能水准的划分、目标的定义以及指标的量化。然后,在明确摇摆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基本规律与抗震韧性性能的基础之上,给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流程,并以一幢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展示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工程算例。最后,选用6条天然地震波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模拟建筑物遭遇罕遇地震时的结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摇摆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目标,并表现出损伤程度低、残余变形小、复位能力好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特点。验证了摇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摇摆框架结构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动力时程分析 层间侧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主轴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滑蹭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段渊博 崔永存 +1 位作者 汪静静 杨志文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38,共11页
为了解决某航空发动机主轴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滑蹭失效问题,对钢球和滚道接触状态影响轴承滑蹭现象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轴承发生三点接触时,钢球运动状态、钢球与滚道滑蹭的变化规律,通过... 为了解决某航空发动机主轴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滑蹭失效问题,对钢球和滚道接触状态影响轴承滑蹭现象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轴承发生三点接触时,钢球运动状态、钢球与滚道滑蹭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轴承结构设计参数,提升了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抗蹭伤的能力。首先,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预估-校正的GSTIFF变步长积分算法,求解了动力学微分方程组;然后,以钢球接触状态、钢球运转稳定性及轴承摩擦功耗为分析指标,分析了轴承滑蹭产生的机理;最后,分析了钢球接触状态、垫片厚度和工作游隙对轴承产生滑蹭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轴承在处于即将发生三点接触临界状态时,轴承滑蹭现象最轻,轴承接触区域摩擦功耗最低,不会因接触区温升过快造成轴承失效;在一定的范围内,垫片厚度和径向工作游隙越小,则轴承发生的滑蹭现象越轻,其最优参数为垫片厚度0.125 mm、径向工作游隙0.221 mm,此时轴承的工作状态为刚发生三点接触的临界状态,钢球和内滚道之间发生的滑蹭现象最轻,轴承摩擦功耗最小。该结果可为解决某航空发动机主轴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滑蹭失效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 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 滑蹭特性 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 轴承结构设计参数 三点接触状态 轴承接触区域摩擦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震时程法在大跨连续刚构桥纵向抗震性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佳栋 谭平 +1 位作者 张云 周福霖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6-317,共12页
采用简化方法对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进行高效和准确的评估,在该类桥梁的设计和加固改造时是非常必要的。耐震时程法作为一种评估桥梁抗震性能的简化方法,只需要一次时程分析就可以实现桥梁从完好到倒塌的全过程分析。为研究耐震时... 采用简化方法对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进行高效和准确的评估,在该类桥梁的设计和加固改造时是非常必要的。耐震时程法作为一种评估桥梁抗震性能的简化方法,只需要一次时程分析就可以实现桥梁从完好到倒塌的全过程分析。为研究耐震时程法在评估大跨连续刚构桥纵向抗震性能的适用性与精确性,本文以一座大跨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反应谱,生成3条耐震加速度时程曲线作为地震输入,同时选择16条天然地震动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对比研究了该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耐震时程分析结果处于增量动力分析结果的包络线之内,耐震时程法中位值与增量动力分析结果的均值曲线吻合较好,因此,耐震时程分析方法可以作为大跨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评估的一种高效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抗震性能 耐震时程法 ID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拆除构件法的无楼板钢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的关键杆件的判定方法与验证
5
作者 袁梓豪 陶忠 赵龙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61-468,共8页
本工作聚焦于无楼板钢框架结构,采用拆除构件法,提出以梁端最大塑性转角作为关键杆件判定指标的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en建模,选取同济大学李国强研究中的2层4跨屏幕钢框架倒塌试验数据验证了该建模方法和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 本工作聚焦于无楼板钢框架结构,采用拆除构件法,提出以梁端最大塑性转角作为关键杆件判定指标的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en建模,选取同济大学李国强研究中的2层4跨屏幕钢框架倒塌试验数据验证了该建模方法和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构建三个不同荷载工况和跨长条件下的平面钢框架模型,逐一拆除底层框架柱得到其失效柱处的竖向位移并计算最大梁端的转角,从而初步判断柱的重要性顺序,然后基于GSA(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指南中的规定分别对三个模型进行了线性静力分析和非线性动力分析,进一步验证底层框架柱的重要性顺序。分析结果表明:以最大梁端转角作为关键杆件判定指标的方法能准确判定底层框架柱的重要性顺序;线性静力分析法较非线性动力分析法结果偏保守;线性静力分析中弯矩DCR(Demand-capacity ratios)值是判断结构连续倒塌的关键指标,且荷载布置和结构跨度对关键杆件的判定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结构 连续倒塌 关键杆件 拆除构件法 线性静力分析 非线性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框架楼房中心立柱爆破失效条件下结构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6
作者 姚颖康 章强 +1 位作者 侯永恒 贾永胜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9,共9页
为研究RC框架楼房局部立柱爆破失效后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和动力响应特性,依托一栋8层框架结构楼房爆破拆除工程,通过中心立柱现场爆破试验,对立柱邻近梁柱子结构的变形与应力调整过程进行了实时观测。采用PKPM建立实际工程对应的建筑... 为研究RC框架楼房局部立柱爆破失效后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和动力响应特性,依托一栋8层框架结构楼房爆破拆除工程,通过中心立柱现场爆破试验,对立柱邻近梁柱子结构的变形与应力调整过程进行了实时观测。采用PKPM建立实际工程对应的建筑模型,并基于拆除构件法,应用SAP 2000中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计算中心立柱失效下剩余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以及抗连续倒塌能力。结果表明:中心立柱爆破失效后,采用应变-弯矩理论公式得出的应变理论值约为260με、动应变现场实测值约为377με、数值模拟值约为238με,三种方法得出的动应变结果较为接近;失效点竖向位移计算值3.2 mm,与现场实测位移2.67 mm接近,其导致的塑性转角计算值为0.051°,与现场实测值0.05°接近;中心立柱爆破失效瞬间,剩余结构经历了明显的动力冲击,其正负向加速度值大致相同,最大加速度达到3.5 m/s^(2);中心立柱失效后,剩余结构产生荷载重分布,原本由中心立柱承担的竖向荷载被周边柱所分担,导致上方梁体出现显著的悬链线效应。本论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框架结构楼房在意外爆炸情况下的易损性评估与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同时也可为拆除爆破中的试爆立柱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抗连续倒塌 立柱失效 非线性分析 动力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各施工阶段受力影响的连续刚构桥梁地震损伤分析
7
作者 刘仕远 王慧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8,178,共11页
为研究处于各施工阶段的连续刚构桥梁受力情况的不同在抗震易损性方面的影响,通过研究一座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进一步对该类桥的地震损伤性能进行分析。以Midas/Civil软件建立各施工阶段模型,提取施工阶段的受力情况,并将各阶段受力情况... 为研究处于各施工阶段的连续刚构桥梁受力情况的不同在抗震易损性方面的影响,通过研究一座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进一步对该类桥的地震损伤性能进行分析。以Midas/Civil软件建立各施工阶段模型,提取施工阶段的受力情况,并将各阶段受力情况输入Abaqus软件建立的结构模型中,并以等效荷载法提出的适用于连续刚构桥在施工阶段下主梁和主墩的内力等效荷载计算公式验证内力的吻合情况。基于规范反应谱生成10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分别输入两组模型,以增量动力分析法对是否考虑施工阶段受力情况的两组模型进行时程分析。曲率延性系数为损伤指标划分损伤状态,基于理论易损性分析方法,加速度峰值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取得主墩墩底、墩顶和墩梁固结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显示:内力等效荷载计算公式模拟的等效内力与各施工阶段的内力吻合较准确;相同地震动强度不同施工阶段下,墩底、墩顶和墩梁固结处各损伤状态的损伤超越概率均随主梁悬臂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不考虑施工阶段桥梁的受力将会低估墩底、墩顶的损伤概率,同时高估墩梁固结处的损伤概率。损伤概率低估量在墩底沿纵桥向最大,且该低估量的大小也与主梁悬臂长度有直接关系,随悬臂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施工阶段 受力影响 等效荷载法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损伤分析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宗周红 赖苍林 +1 位作者 林友勤 任伟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8-104,共7页
介绍了福建泉州后渚大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现场环境振动实验,并利用频域中的单模态识别法(SDOFI)、峰值法(PP)和时域中的随机子空间识别法(SSI)分别进行桥梁动力特性识别。利用ANSYS建立了全桥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 介绍了福建泉州后渚大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现场环境振动实验,并利用频域中的单模态识别法(SDOFI)、峰值法(PP)和时域中的随机子空间识别法(SSI)分别进行桥梁动力特性识别。利用ANSYS建立了全桥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理论模态分析,基于参数分析和环境振动测试结果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标定,建立了该桥的基准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服务于桥梁长期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 环境振动 动力特性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大跨连续刚构桥动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卫星 李小珍 +1 位作者 李俊 强士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8-121,208,共5页
使用桥梁动力分析程序BDAP,对遂渝铁路主跨128 m的薛家坝涪江特大桥进行车桥耦合动力仿真分析,得到桥梁及列车的动力响应。为检验桥跨结构的实际动力性能,进行全桥动力试验,测试其自振特性以及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桥跨时桥跨结构的动力... 使用桥梁动力分析程序BDAP,对遂渝铁路主跨128 m的薛家坝涪江特大桥进行车桥耦合动力仿真分析,得到桥梁及列车的动力响应。为检验桥跨结构的实际动力性能,进行全桥动力试验,测试其自振特性以及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桥跨时桥跨结构的动力响应。将试验结果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基本相符。结果表明,该桥具有良好的竖向刚度、横向刚度和结构强度,列车在桥上运行时对桥跨结构有一定的冲击作用,而列车行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 动载试验 车桥耦合振动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尹海军 李子青 +2 位作者 郭琦 闫雯 韩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3-668,共6页
以重庆芙蓉江特大桥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该桥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分别采用空间结构板壳单元shell63与梁单元beam4两种建模方式,分析了其动力特性,对两种模型的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 以重庆芙蓉江特大桥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该桥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分别采用空间结构板壳单元shell63与梁单元beam4两种建模方式,分析了其动力特性,对两种模型的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差异均在工程允许范围内,两种建模方法都是可行的.在实际工程中可以考虑采用梁单元进行计算,以满足工程实时性要求,节省建模和计算时间,缩短设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高墩 连续刚构桥 有限元 动力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失效模式的识别和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山锁 孙龙飞 +2 位作者 司楠 杨威 秦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7-172,共6页
研究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通过识别和优化结构的失效模式,实现结构的破坏由理想的失效模式控制,对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及降低结构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工程... 研究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通过识别和优化结构的失效模式,实现结构的破坏由理想的失效模式控制,对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及降低结构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工程模拟软件OpenSEES平台,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得到计算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提出了结构最弱失效模式的识别方法,并提出了最佳的优化方案,对相关工程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 失效模式 识别 优化设计 ID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反圆柱凸轮机构滚轮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健 薄玉成 +1 位作者 李强 常学芳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63,共4页
以转管武器凸轮曲线槽主滚轮系统为背景,进行了高速反圆柱凸轮机构滚轮动力学分析。首先对凸轮曲线机心组系统进行加速度分解,指出了机心组最大直动加速度对系统驱动力矩的影响。以回转体转角、回转体角速度、回转体角加速度、凸轮曲线... 以转管武器凸轮曲线槽主滚轮系统为背景,进行了高速反圆柱凸轮机构滚轮动力学分析。首先对凸轮曲线机心组系统进行加速度分解,指出了机心组最大直动加速度对系统驱动力矩的影响。以回转体转角、回转体角速度、回转体角加速度、凸轮曲线压力角为自变量,推导了主滚轮纵动加速度和主滚轮纯滚动角加速度。分别以主滚轮和机心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主滚轮纯滚动的动力学必要条件。此研究成果将对反圆柱凸轮机构的深入研究以及改善转管武器凸轮系统传动条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转管武器 反圆柱凸轮 纯滚动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不同烈度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现行抗震规定的初步验证 被引量:19
13
作者 韦锋 杨红 白绍良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6期1-9,48,共10页
以三跨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例 ,用本文第二作者编制并经检验的平面框架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程序 PL -AFJD对严格按国家标准 GBJ1 0 -89设计的柱截面尺寸控制偏紧且沿高度方向有一次截面变化的 7、8、9度区的框架做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多... 以三跨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例 ,用本文第二作者编制并经检验的平面框架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程序 PL -AFJD对严格按国家标准 GBJ1 0 -89设计的柱截面尺寸控制偏紧且沿高度方向有一次截面变化的 7、8、9度区的框架做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多波输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7度区结构的反应较小 ,处在结构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虽仍有部分柱端屈服 ,但非弹性变形不严重。 9度区虽然反应较大 ,但绝大部分柱端的反应均在构件滞回变形能力范围之内 ,且未发现明显形成薄弱层的趋势。情况较为严重的是 8度区框架 ,其中虽未形成明显的薄弱层 ,但在某些地震动输入下 ,少数柱端变形已接近柱的非弹性滞回变形能力界限 ,预示了局部倒塌的可能性。分析结果初步揭示了三个不同烈度区抗震规定有效性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抗震设计 非线性 动力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托车车架结构动力优化设计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剑鸣 雷刚 陈松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2,127,共5页
应用MSC.Nastran对某型摩托车车架结构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将其计算结果与试验模态分析结果做比较,验证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然后从引起摩托车振动的两个根源(路面激励和发动机激励)出发,着重从发动机激励方面考虑,通过对车架结构... 应用MSC.Nastran对某型摩托车车架结构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将其计算结果与试验模态分析结果做比较,验证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然后从引起摩托车振动的两个根源(路面激励和发动机激励)出发,着重从发动机激励方面考虑,通过对车架结构进行动力优化设计,有效地避免了摩托车常用工况下车架前几阶固有频率与发动机的一、二阶惯性力频率一致引起的摩托车共振问题,从而改善摩托车的动态特性,提高摩托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托车 车架结构 有限元 模态分析 动力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50
15
作者 谷音 黄怡君 卓卫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7,共7页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通过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得到整体结构的破坏特征和易损位置,分析适用于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损伤指标。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进行整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时,采用应变作为墩柱损伤指标,位移作为支座损伤指标,绘...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通过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得到整体结构的破坏特征和易损位置,分析适用于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损伤指标。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进行整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时,采用应变作为墩柱损伤指标,位移作为支座损伤指标,绘制了基于整体性能的全桥易损性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 损伤指标 地震易损性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圆柱滚子动平衡测量机用摆架的设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隋新 刘春阳 +2 位作者 李济顺 马伟 姜海军 《轴承》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9-42,共4页
针对已有摆架在滚子动不平衡量提取过程中表现出振幅不明显、微小不平衡量敏感性差、振动方向不稳定等问题,以模态平衡法为基础分析研究了摆架振动模型,从理论角度提出了改进摆架的思路,设计了一种振幅更明显、灵敏度更高、振动更加稳... 针对已有摆架在滚子动不平衡量提取过程中表现出振幅不明显、微小不平衡量敏感性差、振动方向不稳定等问题,以模态平衡法为基础分析研究了摆架振动模型,从理论角度提出了改进摆架的思路,设计了一种振幅更明显、灵敏度更高、振动更加稳定的新型滚子动平衡测量机用摆架。试验表明,新摆架设计方案合理,能够明显增加微小转子动不平衡量提取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圆柱滚子 动平衡 测量 摆架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齐茂 燕柳斌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7-112,共6页
针对第三水准"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提出一种在强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依据"用相同的投资获最好的设计"的设计理念,以在强烈地震波的作用下框架结构最大的层间相对位移最小化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 针对第三水准"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提出一种在强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依据"用相同的投资获最好的设计"的设计理念,以在强烈地震波的作用下框架结构最大的层间相对位移最小化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同时满足体积约束的优化数学模型。采用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和高效的显式动力分析方法进行结构分析,获得最大的层间相对位移;采用改进的复形法求解优化数学模型;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ANSYS/LS-DYNA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一个三维框架结构的抗震优化设计。数值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不一定获得抗震结构的最优设计,但能获得一系列抗震性能良好的设计,具有现实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结构优化 动力响应优化 显式动力分析 复形法 空间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超高墩连续刚构桥设计 被引量:10
18
作者 林骋 严爱国 廖祖江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52-56,共5页
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高岚河特大桥主桥为(76+4×143+88)m大跨度、长联、超高墩连续刚构桥。主梁采用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直腹板变高箱梁,梁高5.5~13.0m,为增强截面抗扭刚度、满足局部受力要求,在桥墩及跨中处共设11道横隔梁。墩... 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高岚河特大桥主桥为(76+4×143+88)m大跨度、长联、超高墩连续刚构桥。主梁采用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直腹板变高箱梁,梁高5.5~13.0m,为增强截面抗扭刚度、满足局部受力要求,在桥墩及跨中处共设11道横隔梁。墩梁固结,桥墩最大相邻墩高差51.5m,最大墩高达124m,采用单向放坡圆端形空心墩,大幅度减少了超高墩混凝土圬工量。根据地质情况,桥墩基础分别采用群桩基础及嵌固式基础。结构静、动力分析表明该桥具有良好的刚度及动力性能,各项指标满足相关规范和铺设无砟轨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高速铁路桥 超高墩 墩梁固结 静力分析 结构刚度 动力分析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墩大跨曲线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贾毅 王永宝 +1 位作者 李福海 赵人达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48,共10页
目的研究桩土相互作用和行波效应对高墩大跨曲线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有限元程序,建立跨度为(70+3×127+70) m的曲线刚构桥有限元模型,采用动态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桩土相互作用和行波效应在不同参数取值下的桥梁结构... 目的研究桩土相互作用和行波效应对高墩大跨曲线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有限元程序,建立跨度为(70+3×127+70) m的曲线刚构桥有限元模型,采用动态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桩土相互作用和行波效应在不同参数取值下的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结果纵桥向激励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比不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桥梁各桥墩控制截面内力增大30%~40%;横桥向激励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比不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桥梁各桥墩控制截面内力减小17%~25%.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将显著增大墩顶和墩底截面纵桥向内力,减小横桥向墩顶和墩底内力;考虑地震波传播速度引起的行波效应,使得桥墩内力在不同桥墩之间呈现更加不均匀分布状态,增大部分桥墩破坏的危险;由于地震波入射角度不同而引起的行波效应时,入射角度为0°时各个桥墩内力和位移响应略大于10°和-10°两个入射角度的激励结果.结论地震波入射角度引起的行波效应时对该类桥型地震响应影响较小.桩土相互作用对该类桥型的动力特性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桩土弹性连接土介质参数的增大,结构体系的自振频率也随之增大,但结构的低阶振型基本未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连续刚构桥 桩土相互作用 行波效应 地震响应 有限元法 动态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溥 何承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63-68,共6页
根据我国新抗震规范对7度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基于性能的结构设计,采用OpenSees建立相应的结构非线性分析模型,进行多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增量动力分析和结构易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地震动强度作用下,性能要求越高的结构超... 根据我国新抗震规范对7度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基于性能的结构设计,采用OpenSees建立相应的结构非线性分析模型,进行多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增量动力分析和结构易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地震动强度作用下,性能要求越高的结构超越规定的极限状态的概率越小,其抗倒塌储备系数CMR值越大;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倒塌概率满足美国ATC关于"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巨震作用下,高性能的结构倒塌概率明显比其他结构低;但用美国ATC单一的评价指标,本文七层框架按低性能水平设计的结构抗倒塌储备系数CMR值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如何针对我国规范的性能水平,建立对应的CMR评判多指标体系,应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设计 框架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 结构易损性分析 抗倒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