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笔谈)——面向“和平、发展与进步的今后80年”
1
作者 杨洁勉 朱锋 +9 位作者 严安林 张连红 周峰 江时学 卢昊 张云 王波 许利平 吴湘宁 宗华伟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I0001,共59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国14年抗战以巨大牺牲换取的胜利,不仅重铸了民族尊严,而且扭转了法西斯扩张进程,促成了战后国际新秩序的诞生,并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觉醒注入决定性力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国14年抗战以巨大牺牲换取的胜利,不仅重铸了民族尊严,而且扭转了法西斯扩张进程,促成了战后国际新秩序的诞生,并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觉醒注入决定性力量,重塑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版图。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巨变下的动荡变革时期,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坚决维护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来之不易的成果,同时又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凝聚全球共识,促进集体行动,推动和塑造新的和平议程,与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全球南方”关键成员,将站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进一步倡导和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为推动国际社会和平、发展与进步提供新的实践路径与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联合国 战后国际秩序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战史研究的世界意义
2
作者 徐志民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0,共10页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奋勇抵抗日本侵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奋勇抵抗日本侵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人数最多,不仅开辟并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而且始终牵制和抗击着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瓦解了在世界上存在了几百年的殖民体系,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史 二战史 反法西斯 民族解放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最艰难时期对敌军事斗争中的辩证思维
3
作者 翁有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7,共12页
1941年春到1943年是华北根据地抗战最艰难的岁月。在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从1939年初50多个完整县,到1942年最严重时减少到7个县,其中冀南根据地村庄有些距敌人据点、碉堡极近,中间竟无一村之隔。在山东根据地,受到日伪严重蚕食,1942年... 1941年春到1943年是华北根据地抗战最艰难的岁月。在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从1939年初50多个完整县,到1942年最严重时减少到7个县,其中冀南根据地村庄有些距敌人据点、碉堡极近,中间竟无一村之隔。在山东根据地,受到日伪严重蚕食,1942年底根据地面积比1940年时缩小约三分之一。在晋察冀边区,由于侵华日军对根据地连续进行“扫荡”“蚕食”和“封锁”,边区军民面临抗战开始以来最艰苦、困难和危险的时期。这表明,华北各敌后根据地均已面临着极端严重和极端危险的生存空间。为扭转此危机,各根据地运用抗战军事智慧、机制和谋略,以弱搏强,避实击虚,机智、灵巧、英勇但艰难地进行反“扫荡”。如山东抗日根据地、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反“扫荡”过程中都各有出奇制胜的成功战例和奇迹,显示了我之劣势与敌之优势相互转换易位的辩证过程。而在反敌“蚕食”、反敌“囚笼”过程中,根据地所采用的敌进我进战略战术,更集中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精准运用,敌后武工队的纷纷出现,使敌后“一天两个世界,白天是日本人的世界,晚上是八路军的世界”。由此,敌人的军事优势逐渐消失,敌后根据地逐步度过最困难和危险时期,至1944年华北各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发展。各根据地不仅战胜危机并获得了迅速恢复与发展,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还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持久坚守与支撑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敌后根据地 抗战最困难时期 军事战略战术 辩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爱国广告宣传与商品营销
4
作者 陈浩洋 张俊峰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9,共13页
抗战时期,在广告中加入爱国、抗战元素,是众多商家推销商品的重要方法。相关广告在事件、人物、时间选择上大致呈现出紧随时事的特点,尤其是在时间方面,以抗战爱国为名的广告密集出现的时间与抗战时局的发展直接相关。在商家广告创意和... 抗战时期,在广告中加入爱国、抗战元素,是众多商家推销商品的重要方法。相关广告在事件、人物、时间选择上大致呈现出紧随时事的特点,尤其是在时间方面,以抗战爱国为名的广告密集出现的时间与抗战时局的发展直接相关。在商家广告创意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几乎各种商品均可以抗战爱国之名进行营销,爱国成为部分商家的营销手段而非目的。其实质、数量的变动情况亦是国民党政府不充分、不彻底的抗战动员在经济领域的反映。在抵制日货的社会潮流下,广告兼具推销商品与维权的作用,虽皆利用报纸广告这一载体,却呈现出不同的面向,具体实践中的爱国广告营销也呈现出多层次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爱国 广告 商品 营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海外娼妓书写及其历史认知
5
作者 肖涵 曾婷婷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8-224,共7页
在近代父权制的统摄下,女性身体及性的商品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在日本,伴随所谓“帝国意志”的海外布局,底层女性成规模地越境到海外,以身体充当近代日本的国家肉体资本,这正是日本娼业区别于他国的独特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近代父权制的统摄下,女性身体及性的商品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在日本,伴随所谓“帝国意志”的海外布局,底层女性成规模地越境到海外,以身体充当近代日本的国家肉体资本,这正是日本娼业区别于他国的独特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语境下,日本的海外娼妓一方面被赋予了一定程度的历史能动性,另一方面则被吸纳进了日本的民族国家框架,这为反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官方和社会的历史认知与时弊提供了可供镜鉴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 海外娼妓 战后责任 历史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冷漠到觉醒:全面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研究
6
作者 张宗兰 梁大伟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123,124,共11页
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动员构建政治认同,是其建立和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并领导敌后抗战的重要路径。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国民党在华北一线军事溃散、统治失序,民众对抗战态度冷漠,晋察冀地区民众处于政治认同“真空”状态。中国共产党积极... 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动员构建政治认同,是其建立和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并领导敌后抗战的重要路径。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国民党在华北一线军事溃散、统治失序,民众对抗战态度冷漠,晋察冀地区民众处于政治认同“真空”状态。中国共产党积极开辟晋察冀根据地,并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中关于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分析,将贫农、雇农和中农作为构建政治认同的核心力量。通过组织动员将边区民众纳入群众团体、思想动员提升民众政治文化素养、经济动员保障民众物质生活、政治动员激发民众参与边区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巧妙地平衡地主、富农同民众间的复杂博弈,呈现以组织认同为特殊形式、价值认同为文化之源、利益认同为根本保障、制度认同为保障机制的政治认同塑造逻辑。这一过程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执政的政治智慧,对各个时期密切党群关系、巩固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晋察冀边区 政治认同 政治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与现实的互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理路
7
作者 万军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1,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以史学研究钩沉国家历史,探赜文化兴替,提起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推出许多标志性史学论著,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面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生成和演进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环境紧...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以史学研究钩沉国家历史,探赜文化兴替,提起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推出许多标志性史学论著,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面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生成和演进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具有求真和致用的鲜明特质,担负着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双重使命。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文化传统等结合起来,汲取中国史学的思想遗产,形成具有民族风格的史学类型,并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相生相长。客观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以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为方向导引,同时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提供厚重的学理支撑,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政策,切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学术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加入联合国始末
8
作者 刘子玉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1952年6月日本正式提交入联申请时,联合国受美苏冷战等因素影响,难以通过规范的单独审议程序吸纳新成员。苏联提出共产主义阵营与西方阵营的申请国可以同时入联的“一揽子方案”,但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1953年,联合国大会认为应以普适... 1952年6月日本正式提交入联申请时,联合国受美苏冷战等因素影响,难以通过规范的单独审议程序吸纳新成员。苏联提出共产主义阵营与西方阵营的申请国可以同时入联的“一揽子方案”,但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1953年,联合国大会认为应以普适性原则为基础,通过政治妥协打破入联僵局,尽早吸纳日本等国加入联合国。1955年,加拿大提出日本与蒙古等18个国家同时入联的方案,因中国台湾当局反对蒙古入联而失败。苏联随机应变,提出排除日蒙两国的“16国入联方案”,并顺利通过安理会与联合国大会审议,日本入联再度受挫。1956年10月,日苏恢复邦交,苏联承诺支持日本入联。1956年12月,日本正式加入联合国。1952—1956年间,日本入联进程深受美苏冷战及联合国职能与内部权力关系变化的影响,日本政府的外交努力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入联 美苏冷战 联合国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1-1945年中美苏联合抗日与日本“大东亚秩序”的破灭
9
作者 宋德星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5-58,共14页
日本与东亚大陆体系的互动及其追逐强权的机会主义国际秩序观,形塑了其关于国际秩序的基本观念及对外行为,这也是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外侵略行径的重要内因。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救亡图存的真正全国性的抗战和肩负... 日本与东亚大陆体系的互动及其追逐强权的机会主义国际秩序观,形塑了其关于国际秩序的基本观念及对外行为,这也是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外侵略行径的重要内因。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救亡图存的真正全国性的抗战和肩负着伟大责任的反法西斯同盟的联合作战,具有革命性和世界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侵略与反侵略的生死较量,也是文明与野蛮的生死较量,需要从国际秩序演进和世界历史进程的高度来审视和理解。这样才能有力彰显中美苏作为主要战略力量联合抗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 美国 苏联 日本“大东亚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宣传伯力审判与美日中反应
10
作者 赵士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7,200,共11页
伯力审判是苏联在1949年12月底对日本细菌战犯举行的正义审判。在审判结束后,苏联自上而下统筹出版审判材料,并对外广泛传播。获知审判消息后,美方从“以拖待变”的漠视,转向否定、攻击伯力审判;而日本普通民众、共产党、被苏关押战俘... 伯力审判是苏联在1949年12月底对日本细菌战犯举行的正义审判。在审判结束后,苏联自上而下统筹出版审判材料,并对外广泛传播。获知审判消息后,美方从“以拖待变”的漠视,转向否定、攻击伯力审判;而日本普通民众、共产党、被苏关押战俘对审判反应不一;中国作为日本细菌战最大受害国,不仅在外交、宣传上积极回应苏方,而且还逮捕和侦查隐匿的细菌战犯,并于1956年在沈阳独立审判了日本细菌战犯。苏联对伯力审判的广泛传播,有利于凝聚世界民众反细菌战、捍卫和平的共识,对禁止生物武器扩散和捍卫正确二战史观具有持久而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力审判 日本细菌战犯审判 苏联宣传 美日中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争前后王韬对日认识的变与不变
11
作者 胡天舒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4,共7页
王韬作为第一代改良思想家,其对日认识的真知灼见迄今仍令人叹为观止。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王韬的日本观既有时代性的变化,又有主体性的固守,他总是能够具有超强的预见能力。明治初期,他有过对日本施行近代化维新政策的赞赏;甲午战争... 王韬作为第一代改良思想家,其对日认识的真知灼见迄今仍令人叹为观止。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王韬的日本观既有时代性的变化,又有主体性的固守,他总是能够具有超强的预见能力。明治初期,他有过对日本施行近代化维新政策的赞赏;甲午战争前,在日本考察期间,他也曾对日本盲目学习西方的举动表示不可取;甲午战争后,他还预言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灾难性后果。王韬对民族、国家和国际危局抱有强烈的关心,在其落拓不羁的外表下,始终怀揣着可贵的政治品质——对国家的关怀和对民族的期望。王韬日本观的变化过程是对日本时局的锐意观察与精准预测,在日期间虽因家庭不幸及仕途不畅有自我放纵的表现,但是其家国情怀自始至终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王韬 《扶桑游记》 日本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料所见丁汝昌自尽诸家说及相应价值误判
12
作者 韩东育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4,共12页
关于丁汝昌自尽的问题,百多年来聚讼纷纭。实际上,无论是日本人《劝降书》中的巧妙预设,还是中日双方臧否不一的两极认识,也无论是研究者们动用的古今中外标准,抑或史学爱好者凭心情勾画出的丁军门像,都未能完全贴近丁汝昌自决前的心理... 关于丁汝昌自尽的问题,百多年来聚讼纷纭。实际上,无论是日本人《劝降书》中的巧妙预设,还是中日双方臧否不一的两极认识,也无论是研究者们动用的古今中外标准,抑或史学爱好者凭心情勾画出的丁军门像,都未能完全贴近丁汝昌自决前的心理活动和决绝一念。爬疏原始史料并弄清这一问题,对于客观面对和解释新旧时代遭遇后东亚军政人物的价值判断标准及其实效性,或有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汝昌 伊东祐亨 北洋舰队 《劝降书》 《日清战争实记》 《清日战争实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太岳区林业建设述论
13
作者 贺文乐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太岳区是华北地区战略要地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林区。民国前期,阎锡山政府施行“六政三事”,该区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受战争影响,太岳区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了发展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太岳区是华北地区战略要地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林区。民国前期,阎锡山政府施行“六政三事”,该区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受战争影响,太岳区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了发展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开展了以植树造林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林业建设。通过采取出台政策、广泛宣传与典型示范等革命化举措,太岳区林业建设在增加森林面积与保持水土流失等方面产生了一些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该区生态环境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观,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岳区 林业建设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舆论战的话语深层结构和语境重构趋向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丹云 李雪莹 谭光裕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49,共7页
[研究目的]新时代国际关系背景下的中西方舆论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分析对美舆论战的语境构成及新时代舆论场的重构趋向,对认清舆论战本质、争夺舆论场话语主导权、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结合语言学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 [研究目的]新时代国际关系背景下的中西方舆论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分析对美舆论战的语境构成及新时代舆论场的重构趋向,对认清舆论战本质、争夺舆论场话语主导权、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结合语言学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定义舆论战及其特质属性,从语场、语式、语旨三个语境维度解构舆论战的话语深层结构,并基于此分析新时代舆论战语境在三个维度的重构趋向,进而提出有效开展舆论战的攻防策略。[研究结论]对舆论斗争话语的深层结构分析有助于认清舆论战的本质,做到“知理”“会战”,进而制定相应的防御、进攻及进攻式防御策略,确保国家在国际舆论博弈中取得话语先导主导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战 话语结构 语境重构 攻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华北日军对八路军宣传工作的观察与认知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8,共13页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宣传工作曾和游击战术一道发挥过至关重要的历史性作用。而侵略华北的日军对其做何观察、有过怎样的认知、受过怎样的影响,则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课题。在战争爆发初期,日方一直企图通过武力来迫使中方屈服...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宣传工作曾和游击战术一道发挥过至关重要的历史性作用。而侵略华北的日军对其做何观察、有过怎样的认知、受过怎样的影响,则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课题。在战争爆发初期,日方一直企图通过武力来迫使中方屈服,因此对八路军采取了轻视的态度,对中方的宣传工作几乎没有感知。然而从1938年下半年起,此种情况开始发生转变,甚至由此促使华北日军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但即便如此,由于日方在其全军范围内始终未能形成高度的重视,陷入武力征服的妄想中无法自拔,最终在“思想的战斗”中败下阵来,并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八路军 日本 宣传战 思想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妙的中间路线:20世纪60~70年代印度NID设计的“现代性”语境与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敏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6,共8页
20世纪60~70年代,印度NID根植于后殖民时期国家经济建设的现实需求,在设计中采取了走中间路线的策略。本研究结合冷战背景与印度语境,分析了这个时期NID设计在“现代性”语境下选择中间路线的三个主要原因,并解读其“好设计”思想的核... 20世纪60~70年代,印度NID根植于后殖民时期国家经济建设的现实需求,在设计中采取了走中间路线的策略。本研究结合冷战背景与印度语境,分析了这个时期NID设计在“现代性”语境下选择中间路线的三个主要原因,并解读其“好设计”思想的核心内容与价值体系。微妙的中间路线,指NID设计在冷战对抗与经济援助、农村手工艺与现代化目标、传统价值观与后殖民思想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采取折中、谨慎的选择与批判性。该路线清晰地表达了印度为避免陷入消费主义的“再殖民”境地,呈现由政府主导而不是由市场主导设计的现象,是设计服务于意识形态的实践。研究揭示了从传统的Lota到甘地的“手摇织机革命”,再到NID设计教育的模式,均有以共同创造为基础的印度式印记。在NID设计中并存着两个原则:一个是被精心选择的微妙中间路线;另一个是从传统延续而来的共同创造,这两个原则奠定了印度式“好设计”的创新基础。最后指出,NID设计的共同创造转变为一种社会参与模式,能够缓解不同种姓之间的文化隔离并消除了传统手工艺与设计之间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印度语境 NID设计 中间路线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新四军向民众借用钱款物资问题研究
17
作者 耿东旭 汪效驷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配发的军饷物资远远不能满足新四军的需要,新四军被迫通过自筹方式来解决后勤供应不足的问题。向民众借用钱款物资是新四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临时性的应急措施。新四军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向民众借用了钱...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配发的军饷物资远远不能满足新四军的需要,新四军被迫通过自筹方式来解决后勤供应不足的问题。向民众借用钱款物资是新四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临时性的应急措施。新四军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向民众借用了钱、粮、枪支弹药、土地和其他物资,改善了新四军给养缺乏的处境。在借款借物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采取强制性手段、随意打白条、损坏和丢失所借物品等过激的做法,使民众对新四军产生误解和疏离。新四军正视问题,积极采取还款、赔偿、道歉等许多针对性措施,及时弥补了军民关系的裂痕,使借用钱款物资成为抗战时期新四军解决给养问题的一种“非主要”的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新四军 借用 钱款物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化发行革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报童的团结、培养与教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冲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8,共10页
报童是清末民初以来中国报刊城市发行的重要基层力量。经史料爬梳发现,报童也构成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等不少城市打破发行垄断并再造发行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不仅通过文化、思想、政治等教育内容对报... 报童是清末民初以来中国报刊城市发行的重要基层力量。经史料爬梳发现,报童也构成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等不少城市打破发行垄断并再造发行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不仅通过文化、思想、政治等教育内容对报童实施组织化革新,也促使报童由衣食无着的职业底层群体转化为集信息传播、情报沟通、对敌斗争等功能于一身的积极自主的民主战士,完成职能的丰富与拓展。这一历时性、全局性过程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底层工人阶级进行团结、联合与组织化的优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报童教育 组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被引量:9
19
作者 高崇 刘冀伟 卜立言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12-117,共6页
目的对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基于国务院公布的两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名录,对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属性进行分析,并按照纪念主题进行分类。通过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深入解析,归纳出抗战纪念... 目的对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基于国务院公布的两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名录,对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属性进行分析,并按照纪念主题进行分类。通过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深入解析,归纳出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具有纪念载体普遍性、历史价值独特性、纪念意义特殊性等特点,按照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及意识层面对其所蕴含的文化进行挖掘与整理,并筛选典型的文化素材,提出系统、有针对性的文化创意发想方法及原则、文化符号的提取与应用方法。结论形成系统的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通过文创产品设计实践,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对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能起到指导性作用,进一步促进抗战文化的有效传播及抗战文化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 文化创意 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本对中国东北初期农业移民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淑贤 高乐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6,共4页
日俄战争后,日本殖民主义者为达到独霸中国东北的目的,开始对中国东北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侵略活动,其中以"除队兵"移民、"爱川村"移民和"大连农事株式会社"移民最典型。尽管日本殖民主义者煞费苦... 日俄战争后,日本殖民主义者为达到独霸中国东北的目的,开始对中国东北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侵略活动,其中以"除队兵"移民、"爱川村"移民和"大连农事株式会社"移民最典型。尽管日本殖民主义者煞费苦心的经营移民侵略事业,但终因种种主客观原因,使得日本向中国东北的初期农业移民招致失败,反映了这一时期日本殖民主义者移民理论和移民政策的狂妄性与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俄战争 日本 中国东北 农业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