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ierarchy结构的网格资源发现算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姬晓波 陈蜀宇 +1 位作者 田东 吴长泽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共3页
为了解决传统资源发现机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状态、可扩展性较差等问题,在超级节点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联系节点,建立了一种基于层次结构的网格模型,设计了成员加入协议,给出了基于跳数限定、缓存列表的资源发现算法。通过对网络架构的分... 为了解决传统资源发现机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状态、可扩展性较差等问题,在超级节点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联系节点,建立了一种基于层次结构的网格模型,设计了成员加入协议,给出了基于跳数限定、缓存列表的资源发现算法。通过对网络架构的分析,该模型能够适应网格资源的复杂性与异构性,可扩展性好。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缩短了查询时间,提高了网格环境下资源发现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 资源发现 超级节点 联系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地震动作用下地基土-地铁隧道结构的动力接触效应 被引量:8
2
作者 左熹 陈国兴 +2 位作者 杜修力 庄海洋 陈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1期9-15,共7页
将地基土-地铁隧道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采用记忆型嵌套面粘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和动塑性损伤模型,分别模拟土体和隧道结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用点-线接触单元模型描述强地震动作用下地基土-地铁隧道之间的相对滑移,利用罚函数法和拉... 将地基土-地铁隧道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采用记忆型嵌套面粘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和动塑性损伤模型,分别模拟土体和隧道结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用点-线接触单元模型描述强地震动作用下地基土-地铁隧道之间的相对滑移,利用罚函数法和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动力接触效应,建立土-地铁隧道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动力接触效应对地基土-地铁隧道之间的法向接触压应力、切向接触剪应力和切向滑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罚函数法比拉格朗日乘子法更适用于求解强地震动作用下地基土-地铁隧道之间的动力接触问题;与地基土-地铁隧道变形协调假定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动力接触效应使地铁隧道的地震加速度反应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动力接触效应 点-线接触单元 罚函数法 拉格朗日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航空发动机销钉式叶片固有振动频率的有限元计算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强 张忠平 +2 位作者 李春旺 乔艳江 赵文轸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0-472,515-516,共3页
为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某型航空发动机低压压气机销钉式转子叶片的固有振动频率,以柔度矩阵法的计算结果为参考,通过约束销钉-销孔接触面上部分节点的自由度,将非线性的接触问题转化成线性问题,满足了有限元法的使用条件。最后,建立了约... 为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某型航空发动机低压压气机销钉式转子叶片的固有振动频率,以柔度矩阵法的计算结果为参考,通过约束销钉-销孔接触面上部分节点的自由度,将非线性的接触问题转化成线性问题,满足了有限元法的使用条件。最后,建立了约束自由度的节点面积与销钉-销孔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为利用有限元方法解决类似问题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销钉式叶片 弹性间隙接触 节点自由度约束 有限元方法 固有振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面的有限单元模拟方法综述 被引量:7
4
作者 和平 李志雄 +1 位作者 陆远忠 邵志刚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94,共9页
有限单元法是研究地球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利用以连续介质理论为基础的有限单元法研究地学,特别是地震学、地壳形变学科时,对具有非连续性特点的断层所采用的几大主流处理方法,并阐述了各断层模型基础上(弱化... 有限单元法是研究地球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利用以连续介质理论为基础的有限单元法研究地学,特别是地震学、地壳形变学科时,对具有非连续性特点的断层所采用的几大主流处理方法,并阐述了各断层模型基础上(弱化带模型、劈节点模型、接触模型以及块体模型)所展开的地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有限元 弱化带 劈节点 接触单元 块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OF的网格资源发现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熊金波 谢艳辉 张珊珊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5317-5320,5324,共5页
为了解决传统资源发现机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网格资源环境的问题,在有效组建网格资源虚拟组织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虚拟组织中联系结点的选取原则和选取算法,通过该算法从具有相同资源类型的联系结点中选出管理结点。联系结点和管理结点之... 为了解决传统资源发现机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网格资源环境的问题,在有效组建网格资源虚拟组织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虚拟组织中联系结点的选取原则和选取算法,通过该算法从具有相同资源类型的联系结点中选出管理结点。联系结点和管理结点之间采用类似二部图的方式进行连接,构成基于动态自组织覆盖架构的网格资源发现模型。从资源发现能力、资源发现效率和系统可扩展性等方面对该模型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模型适合网格资源的特征,在大规模网格系统中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发现性能,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资源发现 动态自组织 覆盖架构 联系结点 管理结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土体接触耦合机制的模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谢雄耀 万灵 李鸿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69-3575,共7页
盾构隧道动力特征受隧道衬砌结构及壁后土体相互耦合作用影响,为了分析隧道-土体接触耦合机制,以上海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Bucket搜索法通过分析节点接触和弹性地基接触两种不同类型接触耦合下隧道结构的模态特征,并将分... 盾构隧道动力特征受隧道衬砌结构及壁后土体相互耦合作用影响,为了分析隧道-土体接触耦合机制,以上海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Bucket搜索法通过分析节点接触和弹性地基接触两种不同类型接触耦合下隧道结构的模态特征,并将分析结果与地铁隧道现场动力实测提取的模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隧道结构受土体耦合约束作用,呈现低频特性,前10阶模态频率在0~100 Hz范围内,模态振型幅值在10?4 m的数量级上。弹性地基接触与实测提取模态特征误差较小,可用于隧道结构动力分析模型简化和理论研究,为隧道结构动力损伤识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模态特征 接触耦合 节点接触 弹性地基接触 ARMA模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线轮胎静态接触特性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薛隆泉 张红军 +1 位作者 王慧武 刘荣昌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91-393,共3页
采用ANSYS软件非线性分析技术,通过三维体单元、层单元和接触单元,建立了60系列的R15型子午线轮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使用Pilot节点控制刚性目标面压向轮胎,得到了在静态接触过程中轮胎各部位的形态变化、应力分布... 采用ANSYS软件非线性分析技术,通过三维体单元、层单元和接触单元,建立了60系列的R15型子午线轮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使用Pilot节点控制刚性目标面压向轮胎,得到了在静态接触过程中轮胎各部位的形态变化、应力分布和接地区印迹分布,为进一步进行子午线轮胎的动态接触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线轮胎 非线性分析 接触单元 Pilot节点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复合材料接触力学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江晓禹 孔祥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3-18,共6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并结合边界元方法,研究了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接触力学问题。用可能接触区接触节点对方法、比例加载方法和库仑摩擦定律来模拟该问题。在受载过程中,随载荷的增加而逐渐改变接触边界条件。由于边界条件的不定性,导致了... 采用有限元方法,并结合边界元方法,研究了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接触力学问题。用可能接触区接触节点对方法、比例加载方法和库仑摩擦定律来模拟该问题。在受载过程中,随载荷的增加而逐渐改变接触边界条件。由于边界条件的不定性,导致了该问题的非线性,故引入了数学规划方法求解高度不定性的弹性接触方程组,进而求得接触区的接触位移和接触压力。文中给出了高分子复合材料不同摩擦情况的大量有限元数值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加载 接触力学 高分子复合材料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坑式架车机托头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程兵 于兰峰 +1 位作者 符康 吴永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4-369,共6页
由于接触问题为非线性问题,计算成本高,参数设置复杂,且存在不收敛的情况,而节点耦合分析为线性问题,不存在以上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采用节点耦合的线性分析代替非线性接触分析的可行性。以地坑式架车机托头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 由于接触问题为非线性问题,计算成本高,参数设置复杂,且存在不收敛的情况,而节点耦合分析为线性问题,不存在以上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采用节点耦合的线性分析代替非线性接触分析的可行性。以地坑式架车机托头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别对其建立接触模型和节点自由度耦合模型,并在举升工况下进行接触分析。探讨接触刚度和摩擦因数等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2种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别。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精度要求不高或接触面基本无相对滑移的模型,可以利用节点自由度耦合模型近似代替接触模型,将非线性分析转换成线性分析,使计算效率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坑式架车机 接触分析 刚度系数 节点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摩擦节点约束──罚函数滑移线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文彬 赵有守 顾岳鹏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7-83,共7页
在分析有限元程序DYNA,有限差分程序HEMP[1]、TOODY[2]、TENSOR[3]接触碰撞算法的基础上,为解决大位移、强冲击或爆炸作用问题,提出了带摩擦节点约束罚函数混合滑移线算法。此算法有利于克服计算中的数... 在分析有限元程序DYNA,有限差分程序HEMP[1]、TOODY[2]、TENSOR[3]接触碰撞算法的基础上,为解决大位移、强冲击或爆炸作用问题,提出了带摩擦节点约束罚函数混合滑移线算法。此算法有利于克服计算中的数值噪声,简化计算工作量,提高计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线算法 接触碰撞 节点约束法 罚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接触面积刚性连接的结合部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奇志 陈国平 +2 位作者 陈文华 潘骏 段福斌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7-402,共6页
为了解决结合部仿真建模的问题,依据赫兹接触理论和G-W模型推导出连接零件结合部的有效接触面积计算公式,对结合部的有效接触面积内有限元单元节点刚性连接的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某印制板夹具为例,按照所提方法得到了结合部的有效接... 为了解决结合部仿真建模的问题,依据赫兹接触理论和G-W模型推导出连接零件结合部的有效接触面积计算公式,对结合部的有效接触面积内有限元单元节点刚性连接的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某印制板夹具为例,按照所提方法得到了结合部的有效接触面积,运用Patran软件中MPC命令建立了螺钉连接件有效接触面积的有限元单元节点刚性连接的模型。通过比较印制板夹具实测模态和计算模态的非平动前四阶模态频率及计算模态保证判据(MAC)值,表明所建有限元模型是合理的、符合实际的,从而证明了有效接触面积刚性连接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可以为其他产品的结合部仿真建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部 刚性连接 单元节点 有效接触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星群网络中基于联系图的路由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维维 姚雪宁 +2 位作者 王文瑞 安源 李晶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3,共7页
随着卫星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由全功能大型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网络正逐渐被由大量微小型卫星组成的分布式自组织星群网络所替代.这种新型卫星网络架构给星间数据通信和路由带来了自组织、自适应能力方面的问题.本文从延迟容忍的角度考... 随着卫星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由全功能大型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网络正逐渐被由大量微小型卫星组成的分布式自组织星群网络所替代.这种新型卫星网络架构给星间数据通信和路由带来了自组织、自适应能力方面的问题.本文从延迟容忍的角度考虑,提出利用卫星周期性运动的特点构建网络结构,建立联系图来计算和选择路由.针对异常情况,采用被动发现和重路由机制重构网络拓扑,并利用满消息和空消息的传递来避免拥塞和控制流量.使用OPNET搭建网络仿真场景,分析对比该方案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Flood路由、Spray-and-wait路由、Random路由相比,本文提出的路由技术具有更高的抗毁性能,且在平均端到端时延上从2 377s降到16s,平均吞吐量上从1 696bit/s提高到2 895b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星群网络 联系图路由 节点失效 拥塞避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模糊模型的液压支架试验台中梁销轴节点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洁 赵显昆 +2 位作者 姜彪 张建卓 郭昊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0-259,共10页
大吨位液压支架试验台加载试验中梁销轴节点端部孔壁区域峰值载荷过大,为改善销轴变形导致应力作用范围非连续性的状况,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试验台销轴节点变形后峰值接触应力的数学理论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销轴节点模型仿真分析并与... 大吨位液压支架试验台加载试验中梁销轴节点端部孔壁区域峰值载荷过大,为改善销轴变形导致应力作用范围非连续性的状况,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试验台销轴节点变形后峰值接触应力的数学理论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销轴节点模型仿真分析并与理论模型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理论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合实际工程现场应用,确定了降低销轴节点孔壁接触区域应力峰值的5个主要指标,即:轴孔缝隙、轴套管厚度、节点板厚、倒角长度、倒角角度,运用Minitab软件对3个评价指标:应力、切应力和应变建立主效应云图;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建立3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5个主要指标的最优解参数组合,并对该参数组合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销轴节点立柱峰值应力降比58.77%,耳板节点峰值应力降比12%。最优解参数组合在50 MN液压支架试验台的设计研发中得到了现场应用,验证了该优化参数的合理性,有效提升液压支架试验台加载试验时中梁销轴的使用寿命。进而证明:通过对销轴节点增设斜坡倒角,设置合理的初始间隙以及板材厚度,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销轴节点峰值载荷,并改善应力作用范围长度,为重型设备插拔定位销轴组件设计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销轴节点 赫兹接触理论 模糊数学 层次分析法 最大隶属度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节点单元和接触算法分析带缝大坝性态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龙 顾冲时 侯祥东 《水电能源科学》 2004年第1期56-59,共4页
探讨了如何利用双节点单元实现对混凝土大坝裂缝的长、宽、高等几何形态进行模拟;采用接触算法实现了对带缝大坝裂缝的物理特性模拟;结合实例,研究了此方法在裂缝的成因分析、影响因素以及预测裂缝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裂缝 双节点单元 接触算法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树木节和节间导管接触角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永林 沈繁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131-7132,共2页
[目的]探索导管在植物形态学及水分输导中的作用。[方法]以白蜡、杜仲和五角枫为试材,以枝条为样本,对节和节间木质部的导管进行解剖,在复水处理的条件下测定接触角。[结果]节和节间木质部导管特征明显不同,节间导管较为均一,基本上为... [目的]探索导管在植物形态学及水分输导中的作用。[方法]以白蜡、杜仲和五角枫为试材,以枝条为样本,对节和节间木质部的导管进行解剖,在复水处理的条件下测定接触角。[结果]节和节间木质部导管特征明显不同,节间导管较为均一,基本上为大导管,小导管数量极少,且节间细胞多为分化细胞,呈长柱状,细胞排列方向确定。构成节的细胞不均一,小导管较多,导管迂回盘绕,节区细胞分化程度也不均一,有的细胞仍处于分化阶段,原生质浓厚,细胞排列方向不规则。接触角的大小明显不同,节间的接触角均大于节的接触角。[结论]节区导管对水分具有更强的拉伸作用,节在植物体水分运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 杜仲 五角枫 节间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设备模态分析中联结部位处理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金晶 吴新跃 陈艳锋 《船海工程》 2009年第3期137-141,共5页
为了更加快速、准确地对螺栓等联结部位进行模态分析,研究了ANSYS软件中的相关算法。对某大型复杂设备应用共节点、接触算法和轴承单元分别处理了螺栓、轮齿、滑动轴承联结部位,进行了前100阶模态频率的仿真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为了更加快速、准确地对螺栓等联结部位进行模态分析,研究了ANSYS软件中的相关算法。对某大型复杂设备应用共节点、接触算法和轴承单元分别处理了螺栓、轮齿、滑动轴承联结部位,进行了前100阶模态频率的仿真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应用这些处理方法,其计算结果相对误差较小,振型一致。相对于传统处理方法能节省大量前处理时间,保证较高的计算精度,提高了分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结部件 共节点 接触算法 轴承单元 联接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筋张拉与锚固分析的接触-预紧单元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伍彦斌 黄方林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606-2611,共6页
为准确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效应,提出预应力钢束张拉和锚固模拟的接触-预紧单元模型。建立孔道实体与混凝土梁体布尔运算并控制划分得到钢束与孔道的一致网格后,调整节点坐标系,在钢束节点与孔道节点之间建立法向点-点接触单元... 为准确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效应,提出预应力钢束张拉和锚固模拟的接触-预紧单元模型。建立孔道实体与混凝土梁体布尔运算并控制划分得到钢束与孔道的一致网格后,调整节点坐标系,在钢束节点与孔道节点之间建立法向点-点接触单元模拟接触、摩擦和滑移等相互作用,在钢束张拉端与锚板之间建立预紧单元并采用多荷载步加载模拟张拉和锚固过程。以空间曲线钢束算例分析表明,与传统锚固损失估算的面积试算法相比,接触-预紧单元模型计算得到的锚固损失最大相对差约5.0%,具有较高的精度;与传统预应力效应分析的约束方程-初应变法相比,接触-预紧单元模型中钢束呈整体受力特征,更符合预应力钢束的实际工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效应 点-点接触单元 预紧单元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相遇接触时间网络环境中的时延容忍网络路由方案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超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7-631,共5页
为解决时延容忍网络在短接触时间下的路由问题,给出了一种短相遇接触时间网络环境中的时延容忍网络路由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相遇接触时间、相遇间隔时间和消息时效等网络信息计算一跳传递概率和两跳传递概率,然后根据所得传递概率在当... 为解决时延容忍网络在短接触时间下的路由问题,给出了一种短相遇接触时间网络环境中的时延容忍网络路由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相遇接触时间、相遇间隔时间和消息时效等网络信息计算一跳传递概率和两跳传递概率,然后根据所得传递概率在当前接触节点和过去接触节点中选择转发节点,从而建立低成本路由.仿真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与其它经典的时延容忍网络路由方案相比,所给路由方案可以在降低路由成本的情况下,提高消息传递率,且能缩短平均时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延容忍网络 路由 相遇接触时间 相遇间隔时间 转发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遇时间感知的延时容忍网络路由
19
作者 吴育宝 赵明生 李星亮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0-134,140,共6页
延时容忍网络(Delay-tolerant Networks,DTNs)是稀疏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其无法建立源节点至目的节点整条路径。目前多数工作是在分析转发算法,而基于短相遇接触时间(Contact Duration Time,CDT)事实下的转发算法的研究工作甚少。为此,提... 延时容忍网络(Delay-tolerant Networks,DTNs)是稀疏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其无法建立源节点至目的节点整条路径。目前多数工作是在分析转发算法,而基于短相遇接触时间(Contact Duration Time,CDT)事实下的转发算法的研究工作甚少。为此,提出基于相遇接触时间的时延容忍网络路由(Contact Duration-Aware Routing,CDAR)。利用CDT、相遇间隔时间以及消息的时效计算一跳和两跳传递概率,再依据当前接触的和过去接触的节点中选择转发节点,从而构建低成本路由。实验数据表明,与同类的PROPHET路由相比,提出的CDAR路由的消息传递率提高了10%、平均时延缩短了12%和路由成本下降了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延容忍网络 路由 相遇接触时间 相遇间隔时间 转发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式刚架端板连接节点半刚性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方垒 徐伟良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51-455,共5页
门式刚架中普遍采用的端板类连接是典型的半刚性节点连接,在介绍门式刚架端板节点的形式及其受力性能的基础上,采用接触单元来模拟端板连接节点的半刚性,预应力单元来模拟螺栓的预拉力,利用ANSYS软件对门式刚架半刚接节点进行了非线性... 门式刚架中普遍采用的端板类连接是典型的半刚性节点连接,在介绍门式刚架端板节点的形式及其受力性能的基础上,采用接触单元来模拟端板连接节点的半刚性,预应力单元来模拟螺栓的预拉力,利用ANSYS软件对门式刚架半刚接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深入分析了半刚性节点中加劲肋、端板厚度、螺栓直径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计算表明,端板半刚性连接加劲肋、端板厚度、螺栓直径变化对节点域的剪切性能和梁柱腹板的受力性能均有较大影响.建议在设计中应采取相应措施,考虑节点半刚性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节点 门式刚架 有限单元法 接触单元 预应力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