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土-钢板界面剪切试验与PFC细观模拟分析
1
作者 李永辉 王海 +1 位作者 牛恒宇 蒋晓天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4,137,共9页
针对砂土-钢板接触界面,通过大型界面剪切试验和PFC细观模拟,探究法向应力和界面粗糙度对砂土-钢板接触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界面粗糙度增大,界面摩擦角随之增大,界面剪切强度、残余强度提高,砂土剪缩、剪胀性显... 针对砂土-钢板接触界面,通过大型界面剪切试验和PFC细观模拟,探究法向应力和界面粗糙度对砂土-钢板接触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界面粗糙度增大,界面摩擦角随之增大,界面剪切强度、残余强度提高,砂土剪缩、剪胀性显著;法向应力增大,界面剪切强度、残余强度提高,砂土剪缩性提升,剪胀性降低;界面剪切过程中砂土颗粒向剪切方向移动聚集,强接触力链合并,数量减少,传力性能提升;界面粗糙度通过改变钢板槽内砂土颗粒的数量使其与钢板的接触面积发生变化,从而对界面剪切力学特性产生影响;法向应力影响砂土与钢板接触的密实度和作用力,使得其界面剪切力学性状产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钢板接触界面 界面剪切试验 PFC 细观模拟 界面粗糙度 法向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粗糙度影响的残积土-混凝土界面剪切特性研究
2
作者 付冬平 王迪 刘飞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411-10418,共8页
为探究不同粗糙度系数影响下残积土-混凝土界面的直剪特性,将烘干残积土样在不同含水率(13%、19%、25%)下配置成重塑土样,利用气动直剪仪在法向应力30、60、90 kPa条件下与不同粗糙度系数的3D打印混凝土块进行了一系列单调直剪试验,研... 为探究不同粗糙度系数影响下残积土-混凝土界面的直剪特性,将烘干残积土样在不同含水率(13%、19%、25%)下配置成重塑土样,利用气动直剪仪在法向应力30、60、90 kPa条件下与不同粗糙度系数的3D打印混凝土块进行了一系列单调直剪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影响下残积土-混凝土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竖向位移-剪切位移规律及强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界面抗剪强度随着接触面粗糙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含水率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含水率19%附近达到峰值;接触面摩擦角随粗糙度系数增大变化不明显,随含水率增大均呈现先增长后减小的趋势;接触面黏聚力随着粗糙度系数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趋势,随含水率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粗糙度系数,含水率,剪切强度三者拟合结果显示含水率位于15%~20%,接触面粗糙系数位于16~18时,接触面剪切强度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积土 混凝土 界面直剪 粗糙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块石尺寸效应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忠平 李进 +2 位作者 刘浩宇 张益铭 刘新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5-974,共10页
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的抗剪强度是控制坡体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为探究块石尺寸对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含不同块石尺寸的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室内大型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接触界面的破... 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的抗剪强度是控制坡体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为探究块石尺寸对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含不同块石尺寸的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室内大型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接触界面的破坏模式受块石尺寸和法向压力的影响不显著,均表现为应变硬化特征;法向压力会削弱块石尺寸效应的影响;随块石尺寸增加,抗剪强度和抗剪强度指标(φ、c)先增加后减少,既存在着正尺寸效应,又存在着负尺寸效应,尺寸效应对内摩擦角φ的影响有限,整体在29°波动,而对表观黏聚力c影响较大;不同块石尺寸试样在不同法向压力作用下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剪缩行为,法向压力能够增强土石混合体的剪缩特性;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为薄弱的潜在滑移面,随着块石尺寸系数的增加,薄弱破坏面有向土石混合体内部转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界面 尺寸效应 土石混合体 剪切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钢粘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建桥 任露泉 +1 位作者 陈秉聪 顾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9-25,共7页
应用回归设计技术,探讨了35钢与土壤粘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热处理工艺能改变试样的粘附特性;在硬度较高或存在游离铁素体的条件下,硬度对粘附力的影响不同;金属材料与液体间的固—液接触角是影响粘附力的较主要因素;铁素体双... 应用回归设计技术,探讨了35钢与土壤粘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热处理工艺能改变试样的粘附特性;在硬度较高或存在游离铁素体的条件下,硬度对粘附力的影响不同;金属材料与液体间的固—液接触角是影响粘附力的较主要因素;铁素体双相组织能降低粘附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粘附 35钢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改进桩-土接触面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赛 汪优 +1 位作者 秦志浩 刘建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47-1955,共9页
建立准确合理的接触面本构模型是研究桩基承载力、沉降及变形等问题的前提。考虑桩-土界面初始剪切刚度的深度效应,提出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无厚度接触面本构模型,根据剪切试验的数据对改进的接触面本构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 建立准确合理的接触面本构模型是研究桩基承载力、沉降及变形等问题的前提。考虑桩-土界面初始剪切刚度的深度效应,提出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无厚度接触面本构模型,根据剪切试验的数据对改进的接触面本构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法向应力下的模拟曲线。利用FLAC^(3D)软件内嵌的FISH语言,对桩-土界面进行改进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提出的无厚度接触面模型合理地模拟出桩-土界面刚度的非线性,成功实现了桩-土剪切试验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无厚度接触面本构模型能够合理地模拟桩-土界面的力学行为,可以描述接触面刚度的非线性变化,也适于程序化计算,拓展了接触面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应用领域,为深入探讨桩基承载变形性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界面 无厚度接触面 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提离对核电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国波 王亚西 +1 位作者 于艳丽 何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8-233,共6页
当地震足够大时结构基础将会与下卧地基土发生分离,即所谓的基础提离现象。但该现象在常规的土-结构相互用(SSI)的地震响应分析中常常被忽视。核电站结构(NPP)由于特殊性,其设计地震强度一般较大,因而有可能发生基础提离现象。基于某简... 当地震足够大时结构基础将会与下卧地基土发生分离,即所谓的基础提离现象。但该现象在常规的土-结构相互用(SSI)的地震响应分析中常常被忽视。核电站结构(NPP)由于特殊性,其设计地震强度一般较大,因而有可能发生基础提离现象。基于某简化核电站结构,利用大型通用软件ANSYS的接触面功能和弹簧单元,分别进行了四种工况的计算:1基础固定;2考虑基础提离,不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3不考虑基础提离,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4同时考虑基础分离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合适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计算方法以及基础提离对核电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1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核电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不容忽视;2基础提离主要影响核电站结构竖向地震响应,而对结构水平向地震响应的影响较小。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核电站结构的抗震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提离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地震响应 接触面 核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混凝土接触面动剪强度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吕鹏 刘建坤 崔颖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80-183,共4页
为了研究冻土-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开发了一种低温动荷载直剪仪,它是在普通直剪仪框架的基础上,安装了动力加载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该装置能够保证在负温条件下对冻土进行动荷载直剪试验,从而测定冻土的动力学参数。为了研究寒区... 为了研究冻土-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开发了一种低温动荷载直剪仪,它是在普通直剪仪框架的基础上,安装了动力加载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该装置能够保证在负温条件下对冻土进行动荷载直剪试验,从而测定冻土的动力学参数。为了研究寒区冻土与混凝土构筑物的相互作用,使用该仪器进行了一系列的多因素接触面动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了冻土-混凝土接触面在动荷载作用下的行为特征,多因素对比试验则揭示了接触面动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混凝土 接触面 动直剪 动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泥岩颗粒与钢护筒接触面往复剪切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梁越 刘泽宇 +1 位作者 张强 袁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4,共5页
通过改进的室内直剪仪,控制试样颗粒级配、干密度、含水率等,研究钢-土接触面剪切特性在不同往复剪切圈数下的变化情况。分别在法向应力100,200,300,400 k Pa条件下,记录不同剪切圈数下剪应力和法向位移的变化情况,引入摩尔-库伦准则分... 通过改进的室内直剪仪,控制试样颗粒级配、干密度、含水率等,研究钢-土接触面剪切特性在不同往复剪切圈数下的变化情况。分别在法向应力100,200,300,400 k Pa条件下,记录不同剪切圈数下剪应力和法向位移的变化情况,引入摩尔-库伦准则分析了剪应力位移关系曲线、极限剪应力以及法向位移随往复剪切圈数的变化规律,发现剪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呈先急剧上升后趋于稳定的现象;随着往复剪切圈数的增加,极限剪应力和法向位移均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在一定的剪切圈数后趋于稳定;黏结力随剪切圈数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而内摩擦角则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破碎泥岩 钢-土界面 往复剪切 剪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界面接触热阻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宏涛 徐冰 +1 位作者 白玉星 双妙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38,共5页
火灾条件下钢管与混凝土间界面热阻对结构温度场有很大影响。利用INSTRON 8874型高温材料试验机的高温接触热阻试验装置对钢-混凝土界面接触热阻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各测点的温度时间历程曲线,利用多项式拟和方法外推得到钢、混凝土界... 火灾条件下钢管与混凝土间界面热阻对结构温度场有很大影响。利用INSTRON 8874型高温材料试验机的高温接触热阻试验装置对钢-混凝土界面接触热阻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各测点的温度时间历程曲线,利用多项式拟和方法外推得到钢、混凝土界面处温度值,通过热传导方程和接触热阻定义得到了界面接触热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界面压力下钢管混凝土界面的接触热阻数值比较稳定,与文献结果相比有一定可靠性;无界面压力下钢管混凝土界面的接触热阻数值离散性大,随温度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界面接触热阻 火灾 界面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土-结相互作用界面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0
作者 廖雄华 李锡夔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0-455,共6页
根据土 -结 (桩 )相互作用典型的界面力学行为特点——两者相互作用直至剪切破坏的滑动面一般都是在土体一侧内部发生的 ,滑动层的厚薄与土性及结构物表面粗糙度等有关等 ,提出了把二者所谓相互作用的界面在概念上做广义化的处理 ,即泛... 根据土 -结 (桩 )相互作用典型的界面力学行为特点——两者相互作用直至剪切破坏的滑动面一般都是在土体一侧内部发生的 ,滑动层的厚薄与土性及结构物表面粗糙度等有关等 ,提出了把二者所谓相互作用的界面在概念上做广义化的处理 ,即泛化为一有限的区域 ,认为结构与土体相互作用的界面应是一个广义的相互作用影响范围而非绝对地仅只限于两者的相互接触界面 ,两者间相互作用的界面行为可近似地通过这有限薄层范围内土体材料的本构行为来模拟 ,从而形成了本文关于土 -结相互作用界面行为的模拟关键实质上可以归结为土体的非线性本构行为及其数值分析途径的研究等观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界面力学行为 数值模拟 非线性接触分析 多重屈服面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与结构界面接触问题研究进展评述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立云 杜修力 李亮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8-597,共10页
针对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土-结构界面接触问题,本文从界面接触力学特性及界面接触模拟两个方面的研究展开评述。分析了接触面(带)的力学特性和变形分布规律方面的试验方法和取得的成果,讨论了现有试验方法的不足;随后,对土-结构界... 针对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土-结构界面接触问题,本文从界面接触力学特性及界面接触模拟两个方面的研究展开评述。分析了接触面(带)的力学特性和变形分布规律方面的试验方法和取得的成果,讨论了现有试验方法的不足;随后,对土-结构界面接触行为的两类模拟方法-接触面单元方法和接触力学方法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今后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界面接触问题 试验技术 本构关系 数值模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土界面剪切规律时效性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梁越 储昊 +1 位作者 卢孝志 曾超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2,共5页
钢-土界面时效性对研究钢护筒嵌岩桩的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室内直剪试验,研究预压时间对钢-土接触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试验设计预压时间分别为0,1,2,4,6,17,24和48 h,探索不同预压条件下得到的钢... 钢-土界面时效性对研究钢护筒嵌岩桩的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室内直剪试验,研究预压时间对钢-土接触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试验设计预压时间分别为0,1,2,4,6,17,24和48 h,探索不同预压条件下得到的钢-土界面在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受剪时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引入摩尔-库伦准则,分析了剪应力与水平位移的关系、抗剪强度等随界面预压时间的变化,发现剪应力随水平位移的增加而增大并趋于稳定;随着预压时间的增加,摩擦角、黏聚力呈增大趋势,并在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钢-土界面剪切的极限强度不仅与界面上的法向应力有关,还与界面预压的时间有关,极限剪应力随预压时间的增加有较明显的增长,当法向应力较小时界面极限剪应力的时效性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土界面 剪切特性 时效性 承载力 抗剪极限强度 桩基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与铜矿尾矿界面作用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友芳 尹光志 张东明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88,93,共4页
钢塑复合土工格栅的加筋效果好于其它筋材的原因在于其表面结构特性,在生产过程中塑料表面处理时,肋条压制成粗糙的花纹,以增强格栅表面的粗糙程度,提高CATT钢塑复合土工格栅与土体的摩擦系数。它与土之间不仅存在表面摩擦力,而且还存... 钢塑复合土工格栅的加筋效果好于其它筋材的原因在于其表面结构特性,在生产过程中塑料表面处理时,肋条压制成粗糙的花纹,以增强格栅表面的粗糙程度,提高CATT钢塑复合土工格栅与土体的摩擦系数。它与土之间不仅存在表面摩擦力,而且还存在镶嵌咬合力,从而增强加筋土体的稳定性。文中以不同规格的钢塑复合土工格栅作为加筋材料,以有色金属铜矿的尾矿作为填料土,通过拉拔实验,研究钢塑复合土工格栅与铜矿尾矿填料土的界面作用特性,获得了筋--土之间的剪切强度系数(C、φ)、似摩擦系数f*等结果,并对它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尾矿 钢塑复合土工格栅 加筋土 界面作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粒子冲击钢结构涂层力学行为的理论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郝贠洪 朱敏侠 +1 位作者 靳铁顺 宿廷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0-835,989,共7页
利用接触力学理论和三维有限元分析了钢结构受到风沙粒子冲击后其涂层表面接触区应力、涂层内部应力、涂层与基体界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涂层表面径向应力在接触中心出现最大压应力,在接触区边缘出现最大拉应力,且在接触... 利用接触力学理论和三维有限元分析了钢结构受到风沙粒子冲击后其涂层表面接触区应力、涂层内部应力、涂层与基体界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涂层表面径向应力在接触中心出现最大压应力,在接触区边缘出现最大拉应力,且在接触区边缘易发生环状撕裂破坏;在涂层内部,涂层对Z向应力的承受力较好;涂层内部剪应力的最大值出现在碰撞接触点的左下方和右下方,这两个位置易受到剪切破坏,在接触点和剪应力最大值之间的剪应力变化速度较大;涂层与基体界面上r/h为0~0.4时,Z向应力变化较小;在r/h为0.4~1时,Z向应力剧烈减小;r/h】1时,Z向应力基本保持不变;涂层与基体界面上剪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冲击点附近,且冲击点附近剪应力变化较大,易引起剪切撕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环境 钢结构涂层 接触应力 界面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土接触面位移与强度特性直剪试验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俊高 汪淼 +1 位作者 黄维 刘忠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5-271,共7页
利用改进的直剪仪对不同密实度(40%、55%、70%、85%)的粗粒土与不锈钢毛坯板之间接触面进行直剪试验,研究粗粒土与钢板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力学特性以及粗粒土相对密实度对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粒土与钢板之间的接触面在达到剪切破坏前... 利用改进的直剪仪对不同密实度(40%、55%、70%、85%)的粗粒土与不锈钢毛坯板之间接触面进行直剪试验,研究粗粒土与钢板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力学特性以及粗粒土相对密实度对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粒土与钢板之间的接触面在达到剪切破坏前,剪应力与剪切位移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及切向劲度系数均随着粗粒土相对密实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对密实度由40%增至85%时,接触面的黏聚力平均增大41.8%,内摩擦角平均增大35.4%;切向劲度系数ks平均增加11.2%。接触面法向应力σn从100kPa增加到800kPa的过程中,切向劲度系数ks平均增加40.3%。基于试验结果找到切向劲度系数ks与法向应力σn和相对密实度Dr之间的关系,提出ks-σn-Dr经验关系式,建立了具有简单形式的接触面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土接触面 粗糙度 剪切位移 相对密实度 切向劲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荷载下桩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社荣 李光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1-54,共4页
在水闸设计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多采用桩基。但是由于桩土作用的复杂性,要获得解析解是十分困难的。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接触面单元的非线性数值模型,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群桩与土的相互作用机理进... 在水闸设计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多采用桩基。但是由于桩土作用的复杂性,要获得解析解是十分困难的。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接触面单元的非线性数值模型,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群桩与土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采用的接触单元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桩与桩侧土体之间滑移破坏地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相互作用 非线性分析 接触面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钢-土界面剪切特性试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越 储昊 曾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2,81,共5页
为研究干湿循环作用下钢-土界面剪切特性对钢护筒嵌岩桩周土软化变形规律的影响,通过改进的室内直剪试验,设计一定含水率、干密度、级配的初始试样,进行了初始状态和4次干湿循环共5组工况的试验,依次在50 k Pa、100 k Pa、150 k Pa和200... 为研究干湿循环作用下钢-土界面剪切特性对钢护筒嵌岩桩周土软化变形规律的影响,通过改进的室内直剪试验,设计一定含水率、干密度、级配的初始试样,进行了初始状态和4次干湿循环共5组工况的试验,依次在50 k Pa、100 k Pa、150 k Pa和200 k Pa这4种法向应力条件下进行钢-土界面和土体本身的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对土体本身的影响大于对钢土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钢-土界面剪切过程中应力-应变关系呈弹塑性变化,没有出现应变软化现象;钢-土界面和土体本身摩擦角变化不大,而黏结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土界面 剪切特性 干湿循环 抗剪强度 嵌岩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冻融作用的氯盐渍土-钢块界面力学模型 被引量:12
18
作者 丑亚玲 黄守洋 +4 位作者 孙丽源 王莉杰 岳国栋 曹伟 盛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41-52,共12页
在中国西北特殊气候环境下冻融作用是一种风化过程,反复改变着土体的微结构和物理性质,强烈影响着土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针对冻融作用对盐渍土-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不固结不排水直剪试验,开展了冻融次数、含盐量、基质吸力... 在中国西北特殊气候环境下冻融作用是一种风化过程,反复改变着土体的微结构和物理性质,强烈影响着土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针对冻融作用对盐渍土-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不固结不排水直剪试验,开展了冻融次数、含盐量、基质吸力等因素对非饱和氯盐渍土-钢块接触面力学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含盐时接触面力学参数(黏聚力与内摩擦角)随冻融次数增加均先增大后减小,含盐时接触面黏聚力随冻融次数增加呈下降趋势,内摩擦角略有所增大;冻融前后接触面力学参数随着含盐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均存在含盐量阈值;未冻融时接触面力学参数含盐量阈值约为8%,随着冻融次数增加,该阈值有所变化;接触面基质吸力随冻融次数增加大体呈减小趋势并最终趋于稳定,随含盐量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基质吸力含盐量阈值约为10%;接触面剪应力-剪切位移分为线弹性变形阶段和强化阶段,竖向荷载较小时表现为弱硬化,未出现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对接触面剪应力-剪切位移适用性模型进行评价发现龚帕兹模型能够与试验结果很好地吻合,据其建立了冻融作用的氯盐渍土-钢块界面力学模型,基于试验数据验证了其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盐渍土 冻融循环 非饱和氯盐渍土-钢块界面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条件下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接触面的力学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文白 朱奕帆 张洁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6,共4页
为研究外加荷载对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接触面最大剪应力的变化规律,运用PFC2D模拟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过程中颗粒位移和颗粒接触力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当法向应力一定时,最大剪应力随... 为研究外加荷载对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接触面最大剪应力的变化规律,运用PFC2D模拟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过程中颗粒位移和颗粒接触力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当法向应力一定时,最大剪应力随围压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当平均应力一定时,最大剪应力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当法向应力一定、围压逐渐增加时,颗粒位移和颗粒接触力的分布与法向应力与围压的比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 物理试验 PFC2D 接触面 最大剪应力 颗粒位移 颗粒接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土岩界面微型钢管桩受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白晓宇 苏杭 +2 位作者 张鹏飞 韩健勇 张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42,共7页
依托青岛地铁某基坑工程,在微型钢管桩外壁对称布置电阻式应变片,在桩身迎土面布置土压力盒,开展了微型钢管桩支护结构的现场试验,分别采集土层中、土岩分界面以及岩层中3个部位桩身弯矩与桩侧土压力数据;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岩界面... 依托青岛地铁某基坑工程,在微型钢管桩外壁对称布置电阻式应变片,在桩身迎土面布置土压力盒,开展了微型钢管桩支护结构的现场试验,分别采集土层中、土岩分界面以及岩层中3个部位桩身弯矩与桩侧土压力数据;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岩界面桩侧土压力及桩身弯矩的演化特性;研究了第四系土层中、土岩分界面及岩层中内排微型钢管桩桩侧土压力与桩身弯矩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土层中、岩层中桩侧土压力值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又增大,随后持续增大的变化趋势;土岩分界面处桩侧土压力呈波状递增变化,且增幅较大,属于岩土层受力的薄弱点;预应力锚杆(索)支护能够有效协调桩身内力并限制桩身产生大变形,避免了桩身弯矩的增长;位于土岩结合面附近微型钢管桩弯矩数值较小且增长较缓;桩侧土压力受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基基础工程 土岩分界面 土压力 桩身弯矩 微型钢管桩 时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