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ralized plasticity model considering grain crushing and anisotropy for rockfill materials
1
作者 ZHANG Xiang-tao GAO Yi-zhao +2 位作者 YU Yu-zhen WANG Xiang-nan ZHAN Zheng-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274-1288,共15页
Rockfill 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ockfill dam,railway and highway subgrade due to its high filling density,good compaction performance,strong water permeability,small settlement deformat... Rockfill 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ockfill dam,railway and highway subgrade due to its high filling density,good compaction performance,strong water permeability,small settlement deformation and high bearing capacity.A reasonabl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rockfill materials is very important for engineering computation and analysis,and has a great development space.Based on the crushing stress and spatial mobilized plane(SMP),a state parameter that can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anisotropy and grain crushing is proposed.This state parameter is used to improve the MPZ model(a modifed ZienkiewiczⅢmodel),so that a generalized plastic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describe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fill materials in engineering.The validity of the developed model is verified by a series of conventional triaxial tests with different inclination angles of the compaction plane.The variation trend of the constructed anisotropy indexωcan reflect the non monotonic vari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of rockfill with the direction angle of large principal stress,so the model can reflect the obvious difference caused by the initial anisotropy of rockfill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itutive model ANISOTROPY grain crushing rockfill materi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and kinetics of high strength steel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光亮 周超洋 刘新彬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007-1014,共8页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high strength steel during hot deformation was investigated.The hot compression test was conduct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950-1150 °C under strain rates of 0.1,1 and...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high strength steel during hot deformation was investigated.The hot compression test was conduct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950-1150 °C under strain rates of 0.1,1 and 5 s-1.It is observed that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RX) is the main flow softening mechanism and the flow stress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increasing strain rat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 constants(Q,n,α and ln A) and strain is identified by the sixth order polynomial fit.The constitutive model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flow stress of the material incorporating the strain softening effect and verified.Moreover,the cr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RX are extracted from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under different deformation conditions by linear regression.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volume fractio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train rate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or decreasing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under a constant strain rate.The kinetics of DRX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or strai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stres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high strength steel constitutive model material consta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结砂砾石料的动力特性及损伤本构模型
3
作者 张涛 任红磊 武颖利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6,共11页
胶结砂砾石料是一种新型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筑坝材料,但对胶结砂砾石料的动力特性缺乏足够的了解。开展了胶结砂砾石料的循环三轴动力剪切试验,探究胶结砂砾石料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围压和胶凝掺量均会影响滞回曲线的形态,随围压和胶... 胶结砂砾石料是一种新型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筑坝材料,但对胶结砂砾石料的动力特性缺乏足够的了解。开展了胶结砂砾石料的循环三轴动力剪切试验,探究胶结砂砾石料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围压和胶凝掺量均会影响滞回曲线的形态,随围压和胶凝掺量的增大,动剪模量增大、阻尼比减小。在广义Kelvin模型上串联损伤元件,构建了动力损伤本构模型,根据能量交互原理定义损伤变量D,并修正动剪模量和阻尼比的理论公式,推导得出损伤本构模型的刚度矩阵,该模型对胶结砂砾石料三轴动力剪切试验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并以某胶结砂砾石坝为例,讨论了坝体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及损伤分布规律。所建立的胶结砂砾石料动力损伤模型简洁实用,参数较少且物理意义明确,可用于胶结砂砾石坝的动力响应研究和震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砂砾石料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损伤特性 动力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宏观缺陷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研究
4
作者 孙雅珍 王龙岩 +4 位作者 吴昌宇 王金昌 于阳 袁立凡 祝奉斌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目前对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研究多聚焦于完好隧道,较少涉及初始宏观裂缝存在时对隧道衬砌结构弱化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研究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首先,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推导考虑材料弱化的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本构模型;... 目前对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研究多聚焦于完好隧道,较少涉及初始宏观裂缝存在时对隧道衬砌结构弱化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研究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首先,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推导考虑材料弱化的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其次,将宏观损伤度为0,0.2,0.3和0.4时混凝土试件抗拉强度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构模型的合理性;然后,采用地层-结构法对土体-隧道-列车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模拟,引入无限单元边界吸收模型边界处的应力波;最后,通过在完整衬砌结构上预制深度为3.5,7.0和10.5 cm裂缝,并调整模型中的损伤参数,系统地研究衬砌结构在不同裂缝深度下考虑材料弱化作用的动力损伤特性。结果表明:推导得到的本构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误差仅为7.3%,模型合理;在不同裂缝深度下,竖向振动加速度和竖向振动速度均呈现出拱顶>边墙>仰拱的规律,且与行车道距离成正相关;裂缝深度由0 cm增加到10.5 cm,衬砌结构拱顶、边墙和仰拱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分别增大8.4%,2.7%和5.3%,竖向振动速度分别增大15.1%,17.1%和16.7%;裂缝深度从0 cm增加到10.5 cm,拱顶、边墙和仰拱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分别增加22.3%,15.5%和减小9.12%,拱顶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在裂缝深度为3.5 cm时超过了仰拱,说明动应力响应受行车道距离和初始宏观裂缝引起的应力集中共同影响;在3种不同裂缝深度下,考虑材料弱化作用下的衬砌损伤度较不考虑时分别增大0.039,0.130和0.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动力响应 初始裂缝 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 本构模型 混凝土材料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碾作用下筑坝堆石料动力响应特性
5
作者 张威 郭骁 +1 位作者 余懿凡 陈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9-175,共7页
碾压质量不佳可能会产生渗透通道并使大坝不均匀沉降,影响堆石坝的稳定性和长期耐久性,因此对堆石坝施工进行碾压质量评价十分重要。依托老挝南公1水电站工程,通过建立振动碾和筑坝堆石料四自由度动力耦合分析模型,并结合现场振动碾施... 碾压质量不佳可能会产生渗透通道并使大坝不均匀沉降,影响堆石坝的稳定性和长期耐久性,因此对堆石坝施工进行碾压质量评价十分重要。依托老挝南公1水电站工程,通过建立振动碾和筑坝堆石料四自由度动力耦合分析模型,并结合现场振动碾施工作用下堆石料动力响应原位监测试验,开展了振动碾-堆石料的动力响应分析,并通过碾压层振动特性分析进行了压实质量评价。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堆石料峰值振速与刚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碾压遍数的增加,碾压层密实度增加,坝体堆石料刚度逐渐增大,峰值振速也随之增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碾压遍数的增加,碾压区的峰值振速均逐渐增加,且在碾压遍数达到7遍以上时满足质量要求。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堆石料动力响应的碾压质量评价方法,有助于保证坝体碾压质量并实现快速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堆石料 压实 振动监测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大型三轴试验和原型监测的堆石料模型参数缩尺效应修正 被引量:4
6
作者 邹德高 刘京茂 +4 位作者 宁凡伟 孔宪京 崔更尧 金伟 湛正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76-2483,共8页
根据常规大型三轴(最大颗粒粒径60mm)试验堆石料模型参数计算的土石坝变形值与原型监测值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导致其差异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仍不清。采用中国首台超大型三轴仪(最大颗粒粒径200,160mm)及大型三轴仪,对5座世界级高坝筑坝堆... 根据常规大型三轴(最大颗粒粒径60mm)试验堆石料模型参数计算的土石坝变形值与原型监测值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导致其差异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仍不清。采用中国首台超大型三轴仪(最大颗粒粒径200,160mm)及大型三轴仪,对5座世界级高坝筑坝堆石料开展了力学特性缩尺效应(包括缩尺方法、颗粒尺寸效应)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本构模型(邓肯E-B,E-μ模型,广义塑性模型)对坝体计算变形的影响,结合两河口心墙坝和阿尔塔什面板坝的监测资料探讨了缩尺效应规律和本构模型的合理性,明晰了缩尺方法、颗粒尺寸效应以及本构模型三类误差是高土石坝计算失真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孔隙率一致时,混合法缩尺相比相似级配法会高估堆石料的模量,相似级配缩尺方法更加合理;基于相似级配法时,常规大型三轴试验相比超大型三轴会高估堆石料的模量,超大型三轴试验成果与实际工程监测资料反演结果十分接近,可以认为基本消除了尺寸效应影响;广义塑性模型计算结果(尤其是水平位移)比邓肯E-B,E-μ模型更符合实际。针对工程中应用最多的邓肯E-B,E-μ模型参数提出了缩尺效应分类修正方法,易于对大型三轴试验参数进行修正,避免低估大坝沉降变形。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堆石料缩尺效应及不同本构模型的影响,可为同类工程变形预测提供可靠的试验与数值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超大型三轴 缩尺效应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石料本构模型对混凝土面板坝应力变形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傅中志 张意江 +1 位作者 陈锦祎 王永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89-2100,共12页
堆石料本构模型选择是影响混凝土面板坝应力变形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以某典型面板坝为例,采用邓肯E-B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南水”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对坝体填筑过程和蓄水过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研究了两种模型计算的坝体和面板的位... 堆石料本构模型选择是影响混凝土面板坝应力变形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以某典型面板坝为例,采用邓肯E-B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南水”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对坝体填筑过程和蓄水过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研究了两种模型计算的坝体和面板的位移和应力分布差异;分析了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呈现差异的原因。两种模型计算结果最显著的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1)“南水”模型计算的坝体沉降、面板挠度等位移指标小于E-B模型,其原因是“南水”模型计算的坝体小主应力和变形模量更高。(2)E-B模型计算结果显示蓄水后面板底部顺坡向受拉;而“南水”模型计算的面板顺坡向应力为全断面受压。前者是由E-B模型的各向同性弹性本质决定的,垫层料因水压力作用顺坡向膨胀,产生沿坡面向上的位移;后者是其F1屈服面持续扩张产生塑性体积收缩导致的,塑性体缩抵消了顺坡向弹性膨胀,使垫层料产生沿坡面向下的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面板坝 堆石料 本构模型 应力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硬度A286高温合金的本构模型
8
作者 宋扬扬 莫宁宁 冯治国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4-139,共6页
构建了一种能够表征材料硬度对流动应力影响的本构模型以满足梯度硬度零件数值仿真的需要。开展了不同硬度(175~370 HV)A286高温合金的准静态压缩试验,构建了考虑硬度影响的改进Ludwik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了梯度硬度薄壁管仿真。结果表... 构建了一种能够表征材料硬度对流动应力影响的本构模型以满足梯度硬度零件数值仿真的需要。开展了不同硬度(175~370 HV)A286高温合金的准静态压缩试验,构建了考虑硬度影响的改进Ludwik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了梯度硬度薄壁管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硬度的增加,材料的流动应力也相应增加。相较于原始Ludwik模型,改进Ludwik模型R值增至0.996,e_(AARE)值降至2.6%,能有效预测不同硬度下的流动应力。仿真中薄壁管形成明显的鼓包,鼓包区域应力较小,非鼓包区域应力较大,验证了改进Ludwik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梯度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的流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本构建模 材料硬化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CrMnTi淬硬钢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其本构模型
9
作者 盛精 吕浩宇 +2 位作者 向铁明 王志敏 黄丛林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14-2122,共9页
为了厘清20CrMnTi淬硬钢在高温、高应变率下流动应力变化规律,采用了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对试件在20℃、200℃、400℃、600℃和800℃条件下的动态力学行为开展了研究。分析了应变、应变率与温度对流动应力的作用规律,构建了材料的Jo... 为了厘清20CrMnTi淬硬钢在高温、高应变率下流动应力变化规律,采用了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对试件在20℃、200℃、400℃、600℃和800℃条件下的动态力学行为开展了研究。分析了应变、应变率与温度对流动应力的作用规律,构建了材料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应变硬化效应随着温度的上升逐渐减弱,且流动应力达到峰值对应的应变愈小;材料在20~600℃温度范围内,有动态应变时效现象发生;在800℃时材料对应变率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材料对温度的敏感性较强。通过将应变与温度软化项相关联,对J-C本构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能更为准确的描述20CrMnTi淬硬钢的动态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MnTi淬硬钢 Johnson-Cook本构模型 应变率敏感性 温度敏感性 动态应变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构模型对面板堆石坝动力特性影响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永超 沈振中 +1 位作者 疏永康 熊汉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141,共5页
为研究堆石料本构模型及模型参数对面板堆石坝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方法和动力时程分析,分别采用邓肯-张E-B模型和南水模型对某沥青混凝土堆石坝进行动力计算,比较了两种本构模型下坝体的静动位移、动应力和地震永久变形的分... 为研究堆石料本构模型及模型参数对面板堆石坝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方法和动力时程分析,分别采用邓肯-张E-B模型和南水模型对某沥青混凝土堆石坝进行动力计算,比较了两种本构模型下坝体的静动位移、动应力和地震永久变形的分布规律和数值大小,在此基础上针对堆石料参数设计了正交试验,采用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两种本构模型下面板坝的动位移分布规律相似但数值大小不同,动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均不同,参数K和Rd分别是邓肯-张E-B模型和南水模型中对坝体动位移最敏感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 面板堆石坝 动力响应 参数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体本构模型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恩龙 陈生水 +2 位作者 李国英 米占宽 韩华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72-1978,共7页
中国西部兴建的很多200~300 m高的堆石坝处于高烈度地震区。应力水平高时堆石体的颗粒破碎对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广义塑性理论,通过引入状态参数,建立了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体的本构模... 中国西部兴建的很多200~300 m高的堆石坝处于高烈度地震区。应力水平高时堆石体的颗粒破碎对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广义塑性理论,通过引入状态参数,建立了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体的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堆石体在400、800、1 500、2 200 kPa围压作用时的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出的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循环荷载作用下颗粒破碎时堆石体的动应力和动应变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体 颗粒破碎 动本构模型 循环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石料的临界状态与考虑颗粒破碎的本构模型 被引量:44
12
作者 刘恩龙 陈生水 +1 位作者 李国英 钟启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48-154,共7页
高应力水平时堆石料的颗粒破碎对其强度和变形机制有重要影响。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对重塑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描述较为成功,但目前颗粒破碎对堆石料的临界状态的影响及其数学描述鲜有研究。对堆石料进行了固结应力从0.4 MPa到4 MPa的18... 高应力水平时堆石料的颗粒破碎对其强度和变形机制有重要影响。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对重塑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描述较为成功,但目前颗粒破碎对堆石料的临界状态的影响及其数学描述鲜有研究。对堆石料进行了固结应力从0.4 MPa到4 MPa的18组固结排水和固结不排水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以及6组等向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排水条件和不排水条件下,不同的固结应力试样都趋于临界状态;堆石料的临界状态在q-p′平面和e-lgp′平面均为非线性变化。基于此试验结果,通过引入状态参数,在广义塑性力学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料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与长河坝料的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建议的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堆石料从低围压0.4 MPa到高围压3.5 MPa下的应力-应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颗粒破碎 临界状态 广义塑性 本构模型 状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筑坝土石料的统一广义塑性本构模型 被引量:42
13
作者 朱晟 魏匡民 林道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94-1399,共6页
室内三轴试验资料的分析表明:与砾石土心墙料不同,密实堆石料、砂砾料的破坏应力比,随围压的增长出现明显降低;而反映坝料剪胀特征的应力比,随着围压的增长基本不变。根据试验资料,建立了描述土石料剪胀状态和破坏状态的统一应力表达式... 室内三轴试验资料的分析表明:与砾石土心墙料不同,密实堆石料、砂砾料的破坏应力比,随围压的增长出现明显降低;而反映坝料剪胀特征的应力比,随着围压的增长基本不变。根据试验资料,建立了描述土石料剪胀状态和破坏状态的统一应力表达式;针对现有广义塑性模型不能合理反映土石料压缩性的问题,采用改进剪胀方程,利用室内压缩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成果,构造弹性和塑性模量,提出了一个可以考虑土石料复杂加载特性的实用的统一广义塑性本构模型;将上述模型编制程序,模拟土石料的试验加载,得到预测值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可较好反映筑坝土石料的应力变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 本构模型 土石料 堆石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体本构模型 被引量:37
14
作者 米占宽 李国英 陈铁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65-1869,共5页
对于高堆石坝而言,在高应力场作用下堆石颗粒将明显破碎,从而导致坝体变形率增加,因此,在高坝数值计算中必须考虑颗粒破碎的影响。传统的堆石体本构模型由于不能合理反映颗粒破碎的影响,导致计算变形与实测变形差别较大。在基于岩土破... 对于高堆石坝而言,在高应力场作用下堆石颗粒将明显破碎,从而导致坝体变形率增加,因此,在高坝数值计算中必须考虑颗粒破碎的影响。传统的堆石体本构模型由于不能合理反映颗粒破碎的影响,导致计算变形与实测变形差别较大。在基于岩土破损力学二元介质模型概念的基础上,将堆石体视为结构体和破损带组成的二元介质,建立了颗粒破碎率和破损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可以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体本构模型。并通过一个大型三轴剪切试验的算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体 二元介质 颗粒破碎 本构模型 破损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颗粒破碎对特征孔隙比影响的堆石体亚塑性本构模型 被引量:13
15
作者 明华军 孙开畅 +1 位作者 徐小峰 史存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40,共8页
颗粒破碎是影响堆石体强度和变形特性的主要问题之一。相比于砂土,堆石料在较低的应力水平下就会发生严重的颗粒破碎,因此,在进行堆石体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时必须考虑颗粒破碎的影响。同时,堆石体在受力过程中孔隙比是变化的,而传... 颗粒破碎是影响堆石体强度和变形特性的主要问题之一。相比于砂土,堆石料在较低的应力水平下就会发生严重的颗粒破碎,因此,在进行堆石体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时必须考虑颗粒破碎的影响。同时,堆石体在受力过程中孔隙比是变化的,而传统本构模型不能使用一组参数模拟不同孔隙比的同种材料。因此,以能够考虑应力水平和土体孔隙比影响的Gudehus-Bauer亚塑性本构模型为基础,考虑堆石体有别于砂土的孔隙比变化特征,提出了考虑堆石破碎的亚塑性本构模型。亚塑性理论是目前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假定的一种本构理论,颗粒材料在不同特征应力路径下,破碎造成的过度变形量不同;但相同应力水平、不同特征应力路径下孔隙比已不满足Gudehus-Bauer亚塑性本构模型中提出的等比例变化规律。据此,结合考虑颗粒破碎的临界状态理论和堆石体常规三轴试验和循环加载试验结果,提出了考虑颗粒破碎堆石体特征孔隙比的表达式,并将其引入到Gudehus-Bauer亚塑性本构模型中,建立了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体亚塑性本构模型,提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堆石体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其力学与变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破碎 亚塑性 堆石体 本构模型 特征孔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石料动力特性大型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董威信 孙书伟 +1 位作者 于玉贞 孙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96-301,共6页
采用大型高压多功能静动三轴试验机,对某面板堆石坝闪长岩类堆石料进行了动弹性模量与阻尼比试验和动残余变形试验,研究了主堆石料、过渡料和垫层料3种坝料在循环荷载下的动应力-应变特性和动残余变形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 采用大型高压多功能静动三轴试验机,对某面板堆石坝闪长岩类堆石料进行了动弹性模量与阻尼比试验和动残余变形试验,研究了主堆石料、过渡料和垫层料3种坝料在循环荷载下的动应力-应变特性和动残余变形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受剪应变水平的影响较大,各种材料的动弹性模量随剪应变的增加发生衰减,而阻尼比则相应增大;围压的增加引起材料的最大动弹性模量的增加,但围压力对材料动弹模增长的影响是有限的;固结主应力比的增大,会引起有效球应力的增加,从而使材料的最大动弹性模量增大。此外,从试验结果和模型参数来看,各种材料的动应力-动应变变化规律以及动变形随振次的发展规律均可以用修正等价黏弹性模型和沈珠江残余变形经验公式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堆石料 动力变形 非线性黏弹性变形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石料的剪胀特性与广义塑性本构模型 被引量:30
17
作者 王占军 陈生水 傅中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31-1938,共8页
以三轴试验成果为基础,考虑颗粒破碎引起堆石料剪胀比与应力比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能够反映堆石料低围压剪胀、高围压剪缩特性的剪胀方程。在广义塑性理论框架内构造堆石料的塑性流动方向向量和加载方向向量,引入依赖于密实度与平... 以三轴试验成果为基础,考虑颗粒破碎引起堆石料剪胀比与应力比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能够反映堆石料低围压剪胀、高围压剪缩特性的剪胀方程。在广义塑性理论框架内构造堆石料的塑性流动方向向量和加载方向向量,引入依赖于密实度与平均应力的压缩参数,构造随平均应力、剪应力比和密实度变化的塑性模量,建立了一个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料弹塑性本构模型。阐述了该模型10个参数的确定方法,并通过模拟不同围压和不同应力路径下堆石料的三轴压缩试验资料验证了模型与参数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颗粒破碎 剪胀性 广义塑性理论 弹塑性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板堆石坝筑坝材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于玉贞 刘治龙 +1 位作者 孙逊 张丙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9-914,共6页
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主坝为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且处于强震区,需研究其坝体和坝基料的动力特性。采用清华大学大型高压多功能静动三轴试验机,对坝基和主要坝体材料进行了动弹性模量与阻尼比试验和动残余变形... 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主坝为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且处于强震区,需研究其坝体和坝基料的动力特性。采用清华大学大型高压多功能静动三轴试验机,对坝基和主要坝体材料进行了动弹性模量与阻尼比试验和动残余变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堆石料相比,软岩次堆石料和覆盖层料的动弹性模量较低且变形较大,但其动应力应变关系与动变形特性同样可以分别用修正的黏弹性动本构模型和残余变形经验公式进行描述。此外,根据动力试验结果初步论证了利用软岩和直接在覆盖层上筑坝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堆石料 动力变形 非线性黏弹性模型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石料流变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占军 陈生水 傅中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88-2194,共7页
堆石坝流变变形主要是堆石料在环境因素作用下的劣化和高接触应力下的颗粒破碎重排引起的。在等向压缩方程中引入反映堆石料颗粒强度的固相硬度参数,选用双曲线型式的固相硬度衰减模型,以反映堆石料颗粒强度随时间劣化的特性;在分析堆... 堆石坝流变变形主要是堆石料在环境因素作用下的劣化和高接触应力下的颗粒破碎重排引起的。在等向压缩方程中引入反映堆石料颗粒强度的固相硬度参数,选用双曲线型式的固相硬度衰减模型,以反映堆石料颗粒强度随时间劣化的特性;在分析堆石料流变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变变形的双曲线型流动准则;推导了流变变形的计算公式,并构建了流变模量表达式,从而建立了一个可统一考虑加载与流变过程的堆石料黏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模拟两种典型堆石料的流变试验资料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流变 黏弹塑性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路径下堆石体本构模型比较验证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宗亮 贾延安 张丙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47-1151,共5页
目前对堆石体应力-应变关系特性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常规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对复杂应力路径上堆石体本构模型的验证工作尚不充分。利用糯扎渡高心墙堆石坝主堆石料复杂应力路径大型三轴试验成果,对国内常用的堆石体本构模型——邓肯-张EB模... 目前对堆石体应力-应变关系特性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常规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对复杂应力路径上堆石体本构模型的验证工作尚不充分。利用糯扎渡高心墙堆石坝主堆石料复杂应力路径大型三轴试验成果,对国内常用的堆石体本构模型——邓肯-张EB模型、清华非线性解耦KG模型和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进行了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邓肯-张EB模型通常会夸大堆石体的体积压缩变形,其加卸载准则无法正确判别一些复杂应力路径的加卸载状况,清华KG模型和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对堆石体复杂应力路径的适应性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 复杂应力路径 大型三轴试验 堆石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