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滑桩土拱效应的时效性试验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桂林 樊友全 +1 位作者 张永兴 董捷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1,共4页
土拱效应是保证抗滑桩桩后土体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岩土体具有蠕变特性,必然导致桩间土拱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笔者设计了抗滑桩室内推桩模型试验,分析了1 kN、2 kN恒定外推力条件下,抗滑桩桩后土体内部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土拱效应的... 土拱效应是保证抗滑桩桩后土体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岩土体具有蠕变特性,必然导致桩间土拱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笔者设计了抗滑桩室内推桩模型试验,分析了1 kN、2 kN恒定外推力条件下,抗滑桩桩后土体内部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土拱效应的时效性。沿法向布置的土压力计量测数据表明,土拱效应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土拱作用厚度相对增加;沿推力方向布置的土压力计量测数据表明,水平土拱效应伴随推力增长呈现出先增强而后逐渐扩展的现象,随着时间的增长,应力沿着法向扩散的范围有很大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恒定外推力 土拱效应 时效性 土压力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中小跨混凝土梁桥的恒活载效应比例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海军 袁光杰 +2 位作者 屈浩然 王庆珍 刘东双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3-38,共6页
鉴于国内外针对中小跨桥梁安全监测的科学研究、技术规范和工程实践相对滞后,研究了常见中小跨梁桥的恒活载效应比例关系及与大跨径桥梁的差异。选取多座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并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提取跨中位置的恒、活载弯矩值,分析了中... 鉴于国内外针对中小跨桥梁安全监测的科学研究、技术规范和工程实践相对滞后,研究了常见中小跨梁桥的恒活载效应比例关系及与大跨径桥梁的差异。选取多座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并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提取跨中位置的恒、活载弯矩值,分析了中小跨梁桥的恒活载效应占比。通过计算和对比分析表明:常见中小跨混凝土梁桥的活载效应占比很高,且随跨径的增大而逐步减小。相同跨径不同桥宽的混凝土简支梁桥,活载占比差别很小;相同跨径不同截面形式的中小桥活载占比存在差异,其中T梁的活载占比最大,小箱梁次之,空心板最小;不同时期的相同跨径中小桥活载占比随着设计规范和设计荷载等级的更新及设计理念变化而减少。中小跨梁桥在活载响应比例上明显大于大跨径梁桥,这种差异会明显影响基于活载、恒载响应进行安全监测数据预警及评判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中小跨桥梁 安全监测 恒活载效应比例 活载占比 跨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砂与钢板界面的弱化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俊伟 朱娜 +1 位作者 王立忠 尚文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3-1130,共8页
针对桩-土界面的循环弱化机制,采用自主研发的大尺度恒刚度界面剪切仪,进行不同剪切位移幅值和初始法向应力下砂与钢板界面的循环剪切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剪切应力、法向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分别呈"滞回环"和"... 针对桩-土界面的循环弱化机制,采用自主研发的大尺度恒刚度界面剪切仪,进行不同剪切位移幅值和初始法向应力下砂与钢板界面的循环剪切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剪切应力、法向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分别呈"滞回环"和"阶梯"状发展,且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趋于"扁平",相邻循环应力应变曲线趋于重合,两者的循环弱化速率均随初始法向应力和剪切位移幅值的增加而增大;同组试验不同循环下的最大剪切应力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近似呈对数型弱化;循环剪切过程中界面摩擦角的发展趋势与剪切位移幅值密切相关;循环剪切形成毗邻界面1cm厚剪切带,剪切带内砂土颗粒破碎率达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界面 弱化效应 循环荷载 恒刚度 颗粒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荷载作用下疲劳裂纹扩展新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谷利雄 许忠勇 刘智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8期2024-2028,共5页
认为疲劳裂纹扩展的机理是惯性效应,并在断裂力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惯性效应因子导出等幅荷载作用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解析表达式。将随机载荷用通用的傅立叶变换转换为等幅非对称循环载荷的叠加,这一方法具有力学概念清晰、简便的特点... 认为疲劳裂纹扩展的机理是惯性效应,并在断裂力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惯性效应因子导出等幅荷载作用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解析表达式。将随机载荷用通用的傅立叶变换转换为等幅非对称循环载荷的叠加,这一方法具有力学概念清晰、简便的特点。通过与试验数据和其它方法的对比研究,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成功地将等幅载荷作用下疲劳裂纹扩展新公式推广到随机载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载荷 等幅载荷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断裂力学 惯性效应因子 傅立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汽对大气重力和倾斜格林函数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少聪 徐建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4期39-42,共4页
建立用相对湿度表示的大气比气体常数模型 ,利用地面温度和空间垂直温度梯度与压力变化的规律估算大气水汽组分变化对比气体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自然温度条件下 ,水汽变化对大气比气体常数影响不大。进一步将此结果应用于大气重力... 建立用相对湿度表示的大气比气体常数模型 ,利用地面温度和空间垂直温度梯度与压力变化的规律估算大气水汽组分变化对比气体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自然温度条件下 ,水汽变化对大气比气体常数影响不大。进一步将此结果应用于大气重力和倾斜格林函数 ,得到了水汽对大气重力和倾斜格林函数的影响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 大气 重力 地面温度 格林函数 倾斜 相对湿度 表示 模型 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对亚临界裂纹扩展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蒋青青 李江腾 +2 位作者 胡毅夫 桂易林 赖伟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527-2530,共4页
利用Instron1342型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采用双扭常位移松弛法对花岗岩试件在空气中及饱和水两种条件下进行了亚临界裂纹扩展试验研究,获得了相应的裂纹扩展速率V与应力强度因子KI的关系(KI-V曲线)及亚临界裂纹扩展参数,讨论了两种环境... 利用Instron1342型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采用双扭常位移松弛法对花岗岩试件在空气中及饱和水两种条件下进行了亚临界裂纹扩展试验研究,获得了相应的裂纹扩展速率V与应力强度因子KI的关系(KI-V曲线)及亚临界裂纹扩展参数,讨论了两种环境下裂纹亚临界扩展的规律,并对两种环境下亚临界裂纹扩展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常位移松弛法所测试的两种条件下的lgKI-lgV关系都有很好的线性规律。在双对数坐标空间中,含饱和水试件的lgKI-lgV曲线位于空气中试件lgKI-lgV曲线的左上角,曲线斜率减小,而截距增加。在同一应力强度因子水平上,含饱和水试件的裂纹扩展速度大,说明水能加速亚临界裂纹扩展,与实际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常位移松弛法 亚临界裂纹扩展 影响因素 饱和水试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材料SHPB实验中脉冲整形技术实现近似恒应变率加载功能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卢玉斌 武海军 +1 位作者 李庆明 赵隆茂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7-53,共7页
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和数值模拟,对脆性材料在SHPB实验中是否需要实现近似恒应变率加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脆性材料的SHPB实验中,即使整形入射应力波在反射应力波中产生了一个近似平台,脆性材料试样中仍旧存在显著的由惯性... 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和数值模拟,对脆性材料在SHPB实验中是否需要实现近似恒应变率加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脆性材料的SHPB实验中,即使整形入射应力波在反射应力波中产生了一个近似平台,脆性材料试样中仍旧存在显著的由惯性产生的径向围压。所以,在脆性材料的SHPB实验中应用脉冲整形技术,并不能改变转折应变率表征SHPB试样中应力状态由一维应力状态向多轴应力状态的转变。无论是否采用了脉冲整形技术,应用脆性材料的SHPB实验结果时,都应该考虑惯性引起的径向围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脆性材料 SHPB 波形整形技术 径向围压效应 近似恒应变率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幅循环加载岩石变形局部化带位移演化规律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小彬 韩心星 +1 位作者 王逍遥 张子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1048,共8页
岩石是一种非均质天然工程材料,在工程中往往处于一种循环往复加载状态之中,研究循环加载过程中岩石的变形局部化演化规律,为岩土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持。将循环加载简化为等幅循环和分级等幅循环2种加载条件,开展红砂岩试件的2... 岩石是一种非均质天然工程材料,在工程中往往处于一种循环往复加载状态之中,研究循环加载过程中岩石的变形局部化演化规律,为岩土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持。将循环加载简化为等幅循环和分级等幅循环2种加载条件,开展红砂岩试件的2种循环加载方式下的实验研究,采用CCD(Charge-Coupled Device)相机对试验过程中试件的变形图像进行采集,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分析了等幅循环加载过程中试件变形局部化带位移演化规律。分析发现:循环加载全过程中,局部化带位移随加卸载应力呈现波动上升变化;相对于加载应力的变化,位移演化存在时间滞后性,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位移存在明显的累积效应。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局部化带位移顶点相对于加载应力顶点的滞后时间数值于循环前期呈平稳波动、循环后期呈上升波动;局部化带位移底点相对于卸载应力底点的滞后时间数值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平稳波动。整个循环过程中,当加载或卸载到同一应力水平时,局部化带的位移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每次循环过程中的同一应力水平下,卸载过程的位移数值大于加载过程的位移数值。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局部化带位移存在明显的缓慢演化阶段和加速演化阶段。在试件破坏前,卸载底点处的局部化带位移值明显趋近于加载顶点处的局部化位移值,该局部化带位移演化特征可以作为循环加载过程中岩石试件或结构失稳破坏的一个前兆信息。研究可为循环荷载下的岩土工程材料或结构的失稳破坏提供新的特征力学监测量,即在某一特定应力环境中,当低应力状态的变形量值与相对高应力状态的变形量值都随时间发生增大且低应力对应的变形量值增加速率明显大于高应力对应的变形量值增加速率时,岩土材料或结构将会发生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幅循环加载 局部化带位移 时间滞后 累积效应 前兆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半径曲线连续箱梁桥恒载应力的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冯升阳 郭增伟 赵付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15617-15623,共7页
为研究混凝土曲线箱梁桥的空间受力特性,以某主梁宽9.75 m、桥长5×18.76 m的城市立交匝道桥为工程背景,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几种标准跨径的桥梁模型,通过对截面应力进行积分运算获取截面不同区域所承担的内力比例,并以内力比... 为研究混凝土曲线箱梁桥的空间受力特性,以某主梁宽9.75 m、桥长5×18.76 m的城市立交匝道桥为工程背景,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几种标准跨径的桥梁模型,通过对截面应力进行积分运算获取截面不同区域所承担的内力比例,并以内力比值系数、应力差值和应力比值为评价指标讨论了同跨径下曲线箱梁桥与直线箱梁桥在一期恒载作用下各控制截面弯矩、剪力和应力的差异。研究发现:一期恒载作用下,曲线箱梁顶、底板法向正应力分布不均匀,剪力滞系数最大可达1.35;外侧腹板承担剪力值最大可达内侧腹板的2.65倍;圆心角超过8°时,边跨跨中截面剪力比值系数大于1.1,圆心角超过13°时,边跨支点截面剪力比值系数大于1.13;在恒载作用下,曲线箱梁桥中性轴“倾斜”,在边跨跨中截面外侧出现正应力卸载现象,边跨支点截面内侧出现应力卸载现象。现行普遍使用的基于梁系理论的有限元法计算结果不能真实反应曲线箱梁的空间受力分布,箱梁各腹板受力和顶底板弯曲正应力的分布在工程设计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半径 曲线箱梁 应力 恒载效应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质量法在桥梁非一致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中的误差与改进 被引量:4
10
作者 雷虎军 黄炳坤 +1 位作者 刘伟 黄江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8-34,共7页
针对大质量法计算大跨桥梁非一致弹塑性地震响应可能存在的误差。基于结构弹塑性分析理论,以某(56+100+56)m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Civil 2015建立弹塑性分析模型并利用大质量法处理模型边界形成非一致弹塑性分析模型,通... 针对大质量法计算大跨桥梁非一致弹塑性地震响应可能存在的误差。基于结构弹塑性分析理论,以某(56+100+56)m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Civil 2015建立弹塑性分析模型并利用大质量法处理模型边界形成非一致弹塑性分析模型,通过输入3条实测地震波计算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探讨了大质量法存在的误差并提出了修正方法。结果表明:大质量法直接用于求解桥梁结构的非一致弹塑性地震响应存在误差,会使求得的桥墩关键断面弯矩偏小,其根本原因是大质量法改变了结构的边界条件,使固定约束改为滑动约束,导致求得的恒载弯矩偏小;通过在原大质量法中沿地震动输入方向添加刚度为K的弹性约束同时按照公式ug+αu·g+u g修正输入地震波可实现大质量法的高精度修正,K可与大质量系数M取相同值;对于相应的计算条件,修正后的大质量法求得的桥墩关键断面弹塑性弯矩相对误差降低至0.135%;研究成果可用于任意大跨结构的非一致弹塑性地震响应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大质量法(LMM) 一致激励法 弹塑性分析 恒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恒载影响的结构动力分析方法研究
11
作者 张苒 王新敏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21,共5页
研究目的:在结构的动力性能研究中,满足一定工程精度要求的结构动力响应模拟分析是实现结构分析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基础和保证。在对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时,恒载的初应力效应对结构后续响应的影响往往是不可忽略的。本文利用ANSYS软件,... 研究目的:在结构的动力性能研究中,满足一定工程精度要求的结构动力响应模拟分析是实现结构分析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基础和保证。在对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时,恒载的初应力效应对结构后续响应的影响往往是不可忽略的。本文利用ANSYS软件,针对恒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探讨,以为非线性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提供指导作用。研究结论:线弹性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中可将静力反应结果与动力响应结果叠加得到总反应,而非线性结构在动力分析时应用叠加法不能得到结构的真实响应,有应力法和慢动力法对于考虑恒载影响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是有效的分析方法,前者将恒载与动力荷载分别放到稳态分析和瞬态分析里施加,后者的整个加载过程全部在瞬态分析中完成。两种方法均可应用于结构线弹性动力分析和非线性动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响应 恒载影响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恒功率负荷对直流微电网稳定性影响的阻抗法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郑凯元 杜文娟 王海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电动汽车等恒功率负荷大量接入直流微电网可能导致系统振荡失稳,对系统的稳定运行提出了挑战。分析了恒功率负荷聚合接入导致系统失稳的机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Nyquist判据的直流微网稳定性估计方法。首先,在负荷动态特性相同的假设下,... 电动汽车等恒功率负荷大量接入直流微电网可能导致系统振荡失稳,对系统的稳定运行提出了挑战。分析了恒功率负荷聚合接入导致系统失稳的机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Nyquist判据的直流微网稳定性估计方法。首先,在负荷动态特性相同的假设下,推导了直流微网等效降阶模型,将含N个恒功率负荷的高阶直流微网等效为含单个负荷接入的微网降阶系统。在降阶系统中,单个恒功率负荷经N倍的线路阻抗和N倍的电源输出阻抗接入恒定电压源,其负荷个数N对稳定性的不利影响称为阻抗倍增效应。然后,为不失一般性,文章进一步讨论了恒功率负荷动态特性不同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种微网稳定性估计方法,可用于衡量恒功率负荷聚合接入带来的失稳风险、并估计系统允许接入的CPLs的最大数量。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恒功率负荷 稳定性分析 阻抗倍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磁场下铁磁矩形薄板的非线性固有振动
13
作者 陶善泽 胡宇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2,共9页
通过建立磁场中铁磁矩形板的力学模型,对其在常磁场下的非线性固有振动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静载效应。根据哈密顿变分原理,得到磁场中铁磁矩形板的磁弹性非线性振动方程,给出磁化电磁力和涡流电磁力表达式。基于摄动展开法,确定静磁力... 通过建立磁场中铁磁矩形板的力学模型,对其在常磁场下的非线性固有振动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静载效应。根据哈密顿变分原理,得到磁场中铁磁矩形板的磁弹性非线性振动方程,给出磁化电磁力和涡流电磁力表达式。基于摄动展开法,确定静磁力作用下的静挠度和非线性扰动方程。应用伽辽金法与多尺度法,得出振动系统近似解析解和固有频率表达式。通过算例,给出了3种材料的矩形薄板固有频率随时间、磁场强度、初值、边长比等的变化规律特性曲线图。结果表明:固有频率随时间的增大,最终会趋于一定值,随上下表面磁场的变化,会呈现出对称的趋势,随边长比的增大,其频率会逐渐减小;系统呈现典型的非线性特征,解析解与数值解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磁矩形板 非线性固有振动 常磁场 静载效应 多尺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汽对大气重力负荷效应的影响
14
作者 蒋维 罗少聪 孙和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4-126,共3页
通过构建水汽影响模型,并以武汉超导重力观测台站为例,根据1998年武汉地区每日两次的无线电探空数据,精确计算水汽对重力观测的影响数值。解算结果表明,水汽对武汉重力观测站的影响可达1.6×10-8m s-2,由此可见,精密重力观测中不能... 通过构建水汽影响模型,并以武汉超导重力观测台站为例,根据1998年武汉地区每日两次的无线电探空数据,精确计算水汽对重力观测的影响数值。解算结果表明,水汽对武汉重力观测站的影响可达1.6×10-8m s-2,由此可见,精密重力观测中不能忽视水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负荷效应 饱和水汽压 比气体常数 大气密度 无线电探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试系统的负载效应及其改善措施
15
作者 郭爱芳 杨俊英 《洛阳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81-84,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一阶测试系统和二阶测试系统负载效应的分析,提出了测试系统负载效应的改善措施,从而为测试系统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测量系统 负载效应 传递函数 时间常数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