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对中国省域人类福祉碳强度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圣云 房方 王石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0-962,共13页
数字经济是驱动碳减排和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构建并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人类福祉碳强度,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省域人类福祉碳强度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数字经济是驱动碳减排和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构建并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人类福祉碳强度,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省域人类福祉碳强度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①2011—2020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形成“西低东高”空间格局;而人类福祉碳强度明显降低,呈“北高南低”空间特征。②发展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中国人类福祉碳强度,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每提高1单位,人类福祉碳强度相应降低1.138单位。数字经济通过降低用电能耗与产业结构升级来降低人类福祉碳强度,人均用电量、第三产业占比每提高1单位,中国人类福祉碳强度分别降低0.645、0.083单位,降低用电能耗的促减效应明显更强。③数字经济对中国省域人类福祉碳强度的促降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发展数字经济对本省及邻近省域的人类福祉碳强度具有显著降低作用。建议缩小中国数字经济的东西差距与人类福祉碳强度的南北差异,发挥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减少用电能耗,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中国人类福祉碳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人类福祉碳强度 门槛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数字化助力农业“双碳”目标实现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阳 刘芮含 周承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6,共13页
实现农业“双碳”目标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关键举措。农业碳排放强度是衡量农业“双碳”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农村数字化能否成为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关键驱动力?选取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外)的面板数据,运... 实现农业“双碳”目标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关键举措。农业碳排放强度是衡量农业“双碳”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农村数字化能否成为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关键驱动力?选取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外)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农业农村数字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采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分析该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为实现农业“双碳”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和量化支持。研究发现:农业农村数字化能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随着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农业农村数字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在西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2016-2022年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数字化 农业碳排放强度 动态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检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姬新龙 王书玉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43,共6页
文章选取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探究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具体影响及作用机制,以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考察其门槛效应,并从地理区位、粮食生产功能区两个维度进行异质性检验。研... 文章选取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探究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具体影响及作用机制,以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考察其门槛效应,并从地理区位、粮食生产功能区两个维度进行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绿色金融主要通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及推动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来降低碳排放强度;在不同的区域产业结构下,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双门槛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的农业碳减排作用在西部地区及粮食产销平衡区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农业碳排放强度 产业结构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成都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集约紧凑型空间指标阈值研究
4
作者 邓欣 柴铁锋 +2 位作者 何青松 费凝远 袁红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50,共14页
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的轨道交通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但由于缺乏成熟的城市管理理论指导,存在站城融合度低、轨交影响区低效使用等问题。在此阶段,“新一线”城市因处于城市发展的风口期,人口和经济迅速聚集并趋于饱和,导致这些问题... 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的轨道交通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但由于缺乏成熟的城市管理理论指导,存在站城融合度低、轨交影响区低效使用等问题。在此阶段,“新一线”城市因处于城市发展的风口期,人口和经济迅速聚集并趋于饱和,导致这些问题更为显著。通过研究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影响区集约紧凑型空间要素阈值,有效量化影响区空间紧凑发展,实现以最少的资源能耗提升城市空间效率的低碳发展目标。构建基于低碳城市发展视角下的站域集约紧凑型空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正态分布法和类比分析法等数据分析手段,得出基于参照城市修正后的成都轨道交通站点发展目标阈值。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成都中心型站点对居住人口吸引力较低,火车北站路网聚集度偏低,孵化园站开发强度有待提升,所有站点整体功能混合度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中心型站点 集约紧凑型评价指标 低碳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分析与门槛效应检验
5
作者 黄蔚 张协奎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4,共12页
基于新发展格局下市场制度创新与城乡空间重构的交互逻辑,运用2001—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提升1个单位,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相应增加0.0... 基于新发展格局下市场制度创新与城乡空间重构的交互逻辑,运用2001—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提升1个单位,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相应增加0.06个单位,并且该影响效应随统一大市场建设、产业结构水平变化而呈现出差异性。分维度检验表明,商品、劳动力、资本统一大市场建设均显著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城乡经济、社会、空间融合的作用显著有效,对生活及生态环保融合的影响效应虽不显著但仍具促进作用。机制分析揭示,产业关联强度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和边际效应跃迁特征的非线性作用关系,并且伴随着产业关联强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城乡融合发展 产业关联强度 机制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流域调水经济产出强度影响因素与门限效应研究
6
作者 贾雅各 何凡 +2 位作者 王丽川 路培艺 孙润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现阶段我国调水工程经济性问题日益凸显,为科学认识中国跨流域调水经济产出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我国34项已建调水工程(涉及城市69个)2017~2020年的年度面板数据,构建人均GDP与调水经济产出强度之间的门限模型,并将万元GDP用水量与... 现阶段我国调水工程经济性问题日益凸显,为科学认识中国跨流域调水经济产出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我国34项已建调水工程(涉及城市69个)2017~2020年的年度面板数据,构建人均GDP与调水经济产出强度之间的门限模型,并将万元GDP用水量与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作为控制变量验证该非线性关系的稳健性,得到了“一阈值、两区制、三因素”的成果。结果表明,人均GDP与跨流域调水经济产出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门限值γ=89405元/人,将样本划分为高、低社会经济水平区制;在不同区制,人均GDP、万元GDP用水量、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三个因素对跨流域调水经济产出强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为提升调水经济产出强度,高社会经济水平区制应重点推动经济增长和保持高效用水,而低社会经济水平区制则应侧重于提高用水效率和优化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经济产出强度 门限效应 人均GDP 万元GDP用水量 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下组织力学特性对空化效应的影响
7
作者 陈禄丰 王月兵 +2 位作者 于亚萍 赵鹏 郭晓安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8,共7页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空化效应在超声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为保证HIFU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制定HIFU临床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靶区组织的力学特性并合理选择HIFU辐照剂量,...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空化效应在超声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为保证HIFU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制定HIFU临床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靶区组织的力学特性并合理选择HIFU辐照剂量,以控制空化活动的剧烈程度。文章探究了组织力学特性对空化效应的影响。焦区在HIFU作用下出现大气泡,大气泡造成的声波反射有利于激发空化,降低空化阈值。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组织杨氏模量增加,焦区气泡生长膨胀减小,因此降低了冲击散射从而提高了空化阈值。通过被动空化监测系统,对离体组织空化情况进行监测,杨氏模量较低的脂肪组织在42、56 W声功率下便能达到稳态空化阈值和惯性空化阈值,并具有最高的空化活动强度,而杨氏模量较高的肌肉组织和牛肝组织则分别在56、77 W声功率达到稳态空化阈值,在77、84 W声功率达到惯性空化阈值,空化活动强度也随之降低。实验结果表明,组织空化阈值与杨氏模量成正比,空化强度与杨氏模量成反比。文中的研究为HIFU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减少HIFU治疗的不良影响、提高HIFU临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组织力学特性 被动空化监测 空化阈值 空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关系——基于中国省级数据分析
8
作者 唐重振 丁泽宇 唐明慧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61,共11页
[目的]探讨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关系,揭示其中的运行机制及区域差异,为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同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的回归模型探讨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碳排放之... [目的]探讨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关系,揭示其中的运行机制及区域差异,为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同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的回归模型探讨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门槛模型,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在影响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中的门槛作用。[结果]①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倒“N”型关系,即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是先下降、再上升、后下降的过程。②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城乡收入差距越小的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减排效果越强。③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强度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倒“N”型关系明显,在中部地区效果并不显著,在西部地区则存在“N”型关系。[结论]建议精准把握新质生产力阶段性特征,引导新质生产力与低碳农业发展相适应,增强新质生产力的减排效应;注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手段,激励农民技术、设备升级,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减排效应;明确区域间差异,引导新质生产力与各地区实际相匹配,因地制宜实现农业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 碳排放强度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质量信息公开能促进区域能源消费清洁化转型吗?——来自AQI公开的证据
9
作者 陈金皇 梅星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192,202,共10页
为探究AQI对地区清洁能源消费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能源消费清洁化转型提供有益经验,论文基于2006—2021年全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清洁能源消费数据,根据各城市的AQI公开时间构建准自然实验框架,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法考察了AQI公开对... 为探究AQI对地区清洁能源消费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能源消费清洁化转型提供有益经验,论文基于2006—2021年全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清洁能源消费数据,根据各城市的AQI公开时间构建准自然实验框架,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法考察了AQI公开对城市清洁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QI公开提升了城市清洁能源消费强度。机制检验表明,AQI公开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和限制非清洁能源耗能企业准入影响城市清洁能源消费强度,上述发现证实了AQI公开对企业绿色化转型和地区能源消耗结构优化的正面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AQI公开后,南方城市相较于北方城市、“两控区”城市相较于非“两控区”城市的清洁能源消费强度提升更低,而沿海城市相较于内陆城市清洁能源消费提升更多。因此,应进一步增强AQI公开的范围,利用环境质量信息改善绩效考核和公众监督的质量,同时配合财税补贴等政策促进城市绿色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促进能源消费清洁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消费强度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绿色技术进步 企业准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降雨的红层丘陵低山区滑坡灾害气象预警阈值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易靖松 程英建 +1 位作者 徐乙 尹国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2,23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历时降雨强度与区域滑坡灾害的关系,并对滑坡灾害的气象预警阈值进行研究,为地方管理部门地质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2013—2021年研究区348个雨量站的逐小时降雨数据和231处近10 a已发生灾情、险情滑坡事件... [目的]研究不同历时降雨强度与区域滑坡灾害的关系,并对滑坡灾害的气象预警阈值进行研究,为地方管理部门地质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2013—2021年研究区348个雨量站的逐小时降雨数据和231处近10 a已发生灾情、险情滑坡事件的时间及位置,基于平均降雨强度(I)—降雨历时(D)模型,分地貌单元,提出了不同降雨历时的临界降雨预警阈值和分级预警阈值。[结果]研究区丘陵地貌区不同前期降雨条件下1,3,6,12,24和48 h平均雨强的红色预警阈值依次为29.774,18.579,14.416,11.186,8.679和6.734 mm;低山地貌区不同前期降雨条件下1,3,6,12,24和48 h平均雨强的红色预警阈值依次为28.849,15.542,10.520,7.121,4.820和3.263 mm。[结论]在24 h前期降雨条件下,低山区对降雨的敏感性明显比丘陵区高,具体表现为低山区1,3,6,12和24 h的临界预警阈值明显比丘陵区更低,但随着降雨历时进一步延长,低山区和丘陵区域临界预警阈值趋于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降雨强度 降雨历时 分级预警 预警阈值 红层丘陵低山区 滑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发展、科技创新与农业碳排放强度 被引量:11
11
作者 庞洪伟 刘鑫雨 +1 位作者 巩艳红 王正旺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农业生产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物联网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农业农村能源转型和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2010—2021年我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分... 农业生产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物联网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农业农村能源转型和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2010—2021年我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物联网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物联网发展显著抑制了农业碳排放强度,并且存在显著异质性,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有效提升了物联网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把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发现物联网发展和农业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跨越门槛值后,物联网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研究结论在推动数字化农业、促进科技与农业融合方面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科技创新 农业碳排放强度 调节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岩石试件三轴扰动破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军 朱传根 +2 位作者 李勋 王波 张艺腾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4,共14页
为研究高应力围岩扰动破坏机制,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类岩石试件的三轴常规压缩和三轴循环扰动试验,得到了试件的扰动应力–应变规律和变形破坏特征,并对试件开展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成像试验,从微观角度进一步阐明了试... 为研究高应力围岩扰动破坏机制,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类岩石试件的三轴常规压缩和三轴循环扰动试验,得到了试件的扰动应力–应变规律和变形破坏特征,并对试件开展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成像试验,从微观角度进一步阐明了试件扰动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试件在不同围压下均存在一个阈值强度,轴向荷载超过阈值强度后,轴向变形对扰动变得敏感,再次施加扰动会引起试件显著变形,当轴向荷载低于阈值强度时,变形对扰动不敏感。阈值强度与极限强度的比值可以反映试件的抗扰动能力,随着围压增大,该比值呈现逐步递减的规律,说明高围压下试件抗扰动能力下降,对扰动作用更敏感。(2)扰动作用下类岩石试件存在弱化效应,如常规三轴10MPa围压下试件表现出腰鼓破坏,而受扰动作用后,试件呈现斜切脆性破坏,与常规三轴5MPa围压下破坏形态相近。(3)岩石试件在高应力作用下进入塑性流动状态,内部颗粒重新排列,内部小孔隙与大孔隙的占比减少,而中孔隙的占比显著增多,试件内部孔隙率整体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岩石试件 三轴扰动 阈值强度 破坏形态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碳减排的机理与效应 被引量:26
13
作者 乔均 台德进 邱玉琢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55,共14页
推进农业低碳绿色转型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 推进农业低碳绿色转型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更换回归方法等稳健性检验下仍成立;土地规模经营、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影响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三条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新质生产力均负向影响农业碳排放,就影响力度而言,东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最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的削减作用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到增强,并且,农村人口老龄化比重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升会强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碳减排效应。对此,应先立后破、因地制宜,根据地区发展实际,逐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农业低碳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碳排放总量 碳排放强度 中介效应 面板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欣 芮雪雨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76,共11页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形态,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基准回归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形态,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基准回归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会因自身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对碳排放强度产生非线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碳排放强度 产业结构 绿色金融 面板门槛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运动强度规定方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体成分及心肺运动试验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若江 秦晋梅 +5 位作者 薛伟珍 李治 王枫 张翔 刘鸿宇 裴志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78-2684,共7页
目的分析两种运动强度规定方法制订的运动处方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临床干预效果及差异。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在太原市中心医院招募的MS患者49例,随机分为标准化组(n=24)和个体化组(n=25)。所有患者在治疗... 目的分析两种运动强度规定方法制订的运动处方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临床干预效果及差异。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在太原市中心医院招募的MS患者49例,随机分为标准化组(n=24)和个体化组(n=25)。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以测量主要指标,用于观测和制订运动处方,次要指标包括人体参数、人体成分和代谢指标的测定。标准化组基于心率储备,个体化组基于通气阈值规定运动强度,两组患者均进行12周运动频率一致的等能量消耗运动干预。结果干预后,两组较干预前均有效降低患者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相关参数及收缩压(P<0.05),个体化组对WC、BMI和体脂肪参数的改善幅度更高(P<0.05);两组较干预前均有效提高患者峰值摄氧量(PeakVO_(2))、峰值负荷功率(PeakWR)、峰值代谢当量(PeakMets)和峰值呼吸交换率(PeakRER)(P<0.05),个体化组还有效提高患者峰值心率(HRpeak)、峰值氧脉搏(PeakVO_(2)/HR)和最大通气量(MVV)(P<0.05)。干预前,两组PeakVO_(2)和PeakMe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化组高于个体化组,干预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组对以上指标的改善幅度均高于标准化组。结论即使处于中等运动强度领域,基于CPET的两种渐进式运动处方都可有效改善MS患者的健康相关指标,通气阈值个体化方法相比最大生理值标准化方法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强度 通气阈值 代谢综合征 心肺运动试验 运动处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LPE电缆绝缘片晶周期性结构演变及其对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士贻 门业堃 +4 位作者 刘博 及洪泉 陈道远 高建 李建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5-1213,I0030,共10页
为了研究长期高温条件下高压直流电缆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绝缘片晶周期性结构演变对直流绝缘特性的影响,将500 kV直流XLPE电缆绝缘层的薄片试样置于135℃条件下加速热老化。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mall angle X-ray... 为了研究长期高温条件下高压直流电缆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绝缘片晶周期性结构演变对直流绝缘特性的影响,将500 kV直流XLPE电缆绝缘层的薄片试样置于135℃条件下加速热老化。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分析热老化对组成球晶的片晶/无定形区过渡界面、片晶和片晶长周期结构的影响。同时,分析XLPE直流电导特性和击穿强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片晶/无定形区界面厚度、片晶厚度、片晶长周期尺寸随着老化的进行先略微增大后逐渐减小,在老化336 h时出现最大值,这与电荷注入阈值场强和直流击穿强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而与载流子迁移率变化和片晶间无定形区尺寸的变化相反。基于陷阱控制的阈值场强变化和自由体积击穿理论,分析片晶周期性结构变化对直流击穿强度的影响。综合分析可知,经过短时间热老化有助于改善XLPE的片晶周期性结构,从而提升直流击穿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过渡界面 片晶长周期 阈值场强 直流击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与训练科学的五大“论战” 被引量:3
17
作者 黎涌明 殷明越 +3 位作者 李博 魏佳 毕志远 高崇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3,共12页
科学的目的是揭示客观事物存在的现象及其规律。由于所持有的证据不一,研究人员对事物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可能并不完全一样。国际学术期刊通过设立争鸣类的栏目,允许和鼓励对相关科学问题持有不同学术观点的研究人员“同台论战”。研究遴... 科学的目的是揭示客观事物存在的现象及其规律。由于所持有的证据不一,研究人员对事物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可能并不完全一样。国际学术期刊通过设立争鸣类的栏目,允许和鼓励对相关科学问题持有不同学术观点的研究人员“同台论战”。研究遴选了运动与训练科学领域的五大“论战”:负荷术语使用、训练强度分布模式、线粒体含量增加、无氧阈的金标准测试、高强度间歇训练的临床作用,分别综述了正反两方的论据,并予以评论。建议注重科学争鸣的证据导向,认清结论成立的限定条件,加强“运动中的人”的研究及其出版刊发力度,搭建有组织的的学术争鸣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 两极化 线粒体 无氧阈 高强度间歇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失稳模式及预警阈值现场试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荣华 何明宁 +1 位作者 江思义 潘宏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07-4214,共8页
降雨是诱发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为探明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失稳模式,通过75、125、150、175 mm/h 4组不同降雨强度下边坡失稳现场试验,基于工程边坡原位监测试验采集的含水率-时间与位移-时间曲线研究了花岗岩残积土... 降雨是诱发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为探明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失稳模式,通过75、125、150、175 mm/h 4组不同降雨强度下边坡失稳现场试验,基于工程边坡原位监测试验采集的含水率-时间与位移-时间曲线研究了花岗岩残积土边坡渐进失稳破坏特征,并提出了降雨条件边坡失稳的持续时间与降雨量阈值。研究表明:降雨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为渐进失效破坏,根据降雨强度斜坡失稳破坏可分为浅层局部滑动、浅层整体滑动与崩塌、深层局部滑动、深层整体滑动4种模式,斜坡发生变形失稳的区域主要位于坡脚位置,坡中次之,坡顶最小。边坡深层滑动从显著变形到失稳破坏历时18~20 min,而浅层滑动持续时间为25~135 min。土壤界限含水率可特征边坡失稳破坏过程,当斜坡土壤含水率上为42%~45%时,斜坡开始出现开裂、蠕动变形等失稳征兆;当土壤含水率上升到47%~50%时,坡面土体开始崩解并迅速发生滑坡、崩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斜坡失稳 现场试验 降雨阈值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和大运动量相结合的体能类项目训练模式述评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庆玺 赵亮 刘瑞东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2,共8页
文章探讨了高强度训练和大运动量训练的结合效果和应用价值,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科学实用的训练指导。研究表明:(1)短时高强度训练主要集中于增强磷酸原供能和糖酵解代谢,这对于短时、高爆发的运动项目尤为重要,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瞬... 文章探讨了高强度训练和大运动量训练的结合效果和应用价值,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科学实用的训练指导。研究表明:(1)短时高强度训练主要集中于增强磷酸原供能和糖酵解代谢,这对于短时、高爆发的运动项目尤为重要,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瞬时爆发力和速度。(2)相对而言,大运动量训练更注重有氧能力提高,对于中长距离的耐力项目有显著效果。(3)高强度训练和大运动量训练各有优点,但结合使用效果更为显著。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教练员必须深入了解各个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特性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从而为运动员提供更为精准的训练建议。研究结论:高强度与大运动量训练在体能训练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针对不同体能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教练员应综合运用高强度和大运动量训练,确保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乳酸阈模式 两极化模式 高强度间歇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环湖截污体系优选截留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曾祥平 刘杰 +3 位作者 丁文川 曾晓岚 张玉 罗万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7-1768,共12页
农村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滇池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之一,环湖截污治污体系对农村农业污水的截留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对该体系的自动化控制,有效支撑智能化控制平台的高效运行,本研究在前期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截污治污体系截流井采用基于总磷(... 农村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滇池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之一,环湖截污治污体系对农村农业污水的截留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对该体系的自动化控制,有效支撑智能化控制平台的高效运行,本研究在前期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截污治污体系截流井采用基于总磷(TP)浓度阈值控制模式对农村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负荷截留效果最好的基础上,针对环湖截污治污体系现状条件下,采用TP浓度阈值控制模式对应的优选截留率进行研究,探讨了重现期和雨峰系数的影响,并就选择性截留后枯、平和丰水年农业农村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入湖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当干渠发生溢流时,存在优选TP浓度阈值,当截留TP浓度大于等于该阈值的径流时,可以使溢流进入滇池的污染物负荷最小,此时截留径流量与总径流量的比值即为优选截留率。(2)随重现期的增大,TP浓度阈值的设定值整体呈减小趋势,所截留的污染物平均浓度减小,优选截留率减小。(3)随雨峰系数增大,TP浓度阈值的设定值增大,优选截留率变化不大。(4)考虑基于TP浓度阈值控制模式的环湖截污系统截留作用后,滇池农业农村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入湖系数:枯、平、丰水年COD分别为0.09、0.14、0.23;总氮分别为0.10、0.22、0.31;TP分别为0.07、0.12、0.19,均较不考虑环湖截污系统截留作用时显著降低。(5)采用TP浓度阈值控制模式,在枯、平及丰水年均可有效提升截污干渠末端水质净化厂的进水浓度,增强处理工艺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选截留率 TP浓度阈值控制模式 农村农业污水 截污体系 滇池流域 重现期 雨峰系数 入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