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制度理论视角下全球通识教育院校多元发展模式研究
1
作者 赵娜 欧吉祥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33,共8页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许多国家意识到通识教育在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能力和全球公民意识人才方面的重要性,于是全球通识教育院校应运而生。基于新制度理论视角,对全球通识教育院校发展的“原发内生型”欧洲...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许多国家意识到通识教育在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能力和全球公民意识人才方面的重要性,于是全球通识教育院校应运而生。基于新制度理论视角,对全球通识教育院校发展的“原发内生型”欧洲模式、“后发外生型”亚洲模式和“后发内生型”大洋洲模式的考察,发现由于各国在地理位置、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同,欧洲、亚洲和大洋洲全球通识教育院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形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差异。总体来说,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全球通识教育院校发展模式都具有注重通识教育国际化、重构通识教育认识论和重视全球公民教育的特征。目前全球通识教育院校发展仍然面临着困境,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开发的不足、通识教育哲学本土转化的挑战、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通识教育院校 发展模式 特征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多样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与策略
2
作者 荀渊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4,共8页
多样化发展将成为未来高校发展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策略。从欧美研究型大学多样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来看,自主办学是保持大学多样化发展的基础,市场驱动是促进大学多样化发展的动力,组织与制度自由是大学多样化发展的关键,平衡... 多样化发展将成为未来高校发展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策略。从欧美研究型大学多样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来看,自主办学是保持大学多样化发展的基础,市场驱动是促进大学多样化发展的动力,组织与制度自由是大学多样化发展的关键,平衡与妥协是大学维持多样化发展的有效策略。大学多样化发展要得以推进,就要避免大学与各个机构组织的过度竞争,避免学术漂移对大学多样化发展带来的可能影响,并充分意识到多样化发展是政府、市场、大学自主办学及其多样化组织制度共同作用下的一项长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多样化发展 自主办学 市场驱动 组织与制度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理念下高校实验室管理内涵式发展路径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寇国辉 葛双超 +3 位作者 牛晓丽 王博 张晓明 李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3,257,共7页
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是展现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解决“重量轻质”的问题,推动高等教育向“量质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型,势在必行。通过文献归纳,对实验室管理内涵式发... 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是展现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解决“重量轻质”的问题,推动高等教育向“量质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型,势在必行。通过文献归纳,对实验室管理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探讨实验室文化内涵系统化建设的涵盖要素;分析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阐述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架构,提出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的方式;构建“产学研用”多元化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促进实验室管理内涵式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仪器类专业特色实践体系,最终赋能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 高校实验室 数字化 产教融合 内涵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融合式教学”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和实践理路 被引量:3
4
作者 任艳妮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必然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向“融合”式教学阶段。数字化技术促发了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将网络云课堂、线下专题教学课堂、翻转课堂、“克隆班”异地-同步课堂、社会大课堂等五大“融合...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必然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向“融合”式教学阶段。数字化技术促发了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将网络云课堂、线下专题教学课堂、翻转课堂、“克隆班”异地-同步课堂、社会大课堂等五大“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引入高校思政课改革,具有助力思政课教学向智能化、全景化、精准化与个性化迈进,促进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转变的价值意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差异性、个性化教学,技术服务于教学的实践原则,以内生机制保障“融合式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不断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融合式教学” 高质量发展 实践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指向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杨燕 孙爱武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77,共5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和分类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需要贯彻时代发展新要求,明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指向与实践路径,在坚持和把握高质量发展规律性的基础上回应现实矛盾挑战,找准高质量发...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和分类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需要贯彻时代发展新要求,明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指向与实践路径,在坚持和把握高质量发展规律性的基础上回应现实矛盾挑战,找准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着力在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推进教育教学价值观念的转变、增强课程体系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提升就业质量和服务贡献度、建立健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结构体系等方面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高质量发展 内涵指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发展模式
6
作者 黄莉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111,共4页
高校思政课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凝魂聚气,以... 高校思政课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凝魂聚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基固本,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根铸魂,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立德树人 时代新人 内涵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分类发展政策变迁研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
7
作者 徐培鑫 叶晓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55,共12页
推动高校分类发展是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研究探讨高校分类发展政策的变迁逻辑,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分类发展政策历经学科功能导向的初始分类与重点高校建设的初步分层交错期、重点工程引领... 推动高校分类发展是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研究探讨高校分类发展政策的变迁逻辑,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分类发展政策历经学科功能导向的初始分类与重点高校建设的初步分层交错期、重点工程引领下的制度化分层与层级化辐射期、分层逻辑主导下的各类型高校协同发展期、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的多元分类与特色发展期,政策变迁受到外部宏观制度环境变革和高等教育内部自身条件变化的双重影响,呈现路径依赖特征,院系调整、改革开放、高校扩招、“双一流”建设是变迁的关键节点。未来高校分类发展政策应借鉴历史经验,完善不同类型高校设置的标准体系与制度设计;构建高校分类的央、地、校多元主体治理模式;深化以分类评价为牵引的高校分类改革;建立兼顾公平与绩效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分类发展政策 历史制度主义 变迁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类职业本科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8
作者 汤狄华 项俊华 +1 位作者 裴蓓 杨悦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151-154,共4页
人才乃兴邦富国之本,亦为乡村振兴之关键。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高校人才培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尤其是适应乡村发展需求的农类职业本科大学生,更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 人才乃兴邦富国之本,亦为乡村振兴之关键。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高校人才培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尤其是适应乡村发展需求的农类职业本科大学生,更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但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育中,农类职业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实践资源、师资队伍及评价体系等方面仍存不足,学校应设计相应的教育工作路径,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服务区域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类职业本科院校 大学生 核心素养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自然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晓鸿 马俊杰 +3 位作者 田明中 孙洪艳 于海亮 熊金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5,共7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人的科学自然观、系统发展观和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上,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晚,虽已取得诸多成果,但仍然存在高校层面重视度不够、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不系统、课程设置和教材不够完善、教育形式不够丰富等一系列问题。“立足地学、着眼生态、尊重自然、厚植文化”,自然文化教育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应时代之所需主动求变、谋自身之发展主动应变而进行的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实践,对进一步丰富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自然文化育人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维视界及实现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继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104,共11页
职业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高水平院校、高水准专业和高品质课程体系率先发展为重点,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和现代... 职业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高水平院校、高水准专业和高品质课程体系率先发展为重点,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和现代气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着院校发展断层、专业建设脱链和课程对接不畅的困境,导致职业教育本科文凭难求、职业教育上升通道狭窄、职业教育人才出彩困难,成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实现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院校升格、重组与转设机制,建设高水平职业本科院校体系;创新专业升本、专业新设和专业融合发展机制,打造高水准职业教育本科专业与专业群;创新课程融合发展、双向对接和协同开发机制,建设中高本一体化高品质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 高质量发展 院校 专业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以来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变迁及反思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继河 周文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136,共6页
历史制度主义者的制度变迁理论将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作为正式制度的教师政策等是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党以来,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干部教育、以苏为师、专业培训和师德建设等四个阶段。通过对相关政策... 历史制度主义者的制度变迁理论将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作为正式制度的教师政策等是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党以来,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干部教育、以苏为师、专业培训和师德建设等四个阶段。通过对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变迁受宏观环境制约,体现从高度集权模式到准市场经济模式、从革命式变迁到渐进式变迁趋势。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创新要实现高校、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行动者的利益均衡。高校要积极疏通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师对话的桥梁;教师要主动顺应制度变迁,基于高校实际探寻自我特色的发展路径。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关注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现象,弱化以往教师制度中“糟粕”成分对新制度建设的影响,实现旧制度与新制度的良性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制度变迁理论 历史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型大学研究的“三部曲”——兼评李克军等著《新型大学发展模式论》
12
作者 顾永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9-73,共5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中国新型大学的研究逐渐兴起,且主要聚焦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2015年以来,围绕中国新型大学研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其中,顾永安的文章《中国新型大学的新特质与新样态》,首次提出了中国新型大学的概念界...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中国新型大学的研究逐渐兴起,且主要聚焦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2015年以来,围绕中国新型大学研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其中,顾永安的文章《中国新型大学的新特质与新样态》,首次提出了中国新型大学的概念界定、愿景、特质、样态,对相关研究起到了奠基性价值;柳友荣等著作《新型大学型态论》,从高校内外治理体系的新视角,聚焦新型大学型态开展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对相关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李克军等著作《新型大学发展模式论》,从研究的前瞻性与预判性、研究框架体系化、研究方法多样化三个方面提供了创新性贡献。三位学者关于中国新型大学的研究逐步深入递进,不断创新升华。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新型大学的研究将持续拓展,以推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大学 核心内涵 形态论 发展模式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营利性高校发展制度体系建设探析
13
作者 王玲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6,共14页
二战后,美国政府(包括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以地位平等、鼓励竞争、追求质量为主要价值取向,从支持性制度、监管性制度、约束性制度、引导性制度等几方面入手,通过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推进这一基本路径,逐步建立了一套对营利性高校发展既有... 二战后,美国政府(包括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以地位平等、鼓励竞争、追求质量为主要价值取向,从支持性制度、监管性制度、约束性制度、引导性制度等几方面入手,通过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推进这一基本路径,逐步建立了一套对营利性高校发展既有促进又有规范与引导作用的制度体系。在该制度体系下,美国营利性高校实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呈现理性发展态势。当然,目前这一制度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以进一步巩固营利性高校的平等地位,加强对“非认证”营利性高校的质量监管,提升营利性高校的市场竞争力,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综合其建设成果与面临的问题可以看出,美国营利性高校发展制度体系建设正逐步走出“创建”阶段,走向“深化完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营利性高校 发展制度 体系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与乡村依托“第一书记”构建互促发展机制研究
14
作者 孙绍然 关世龙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28,共5页
高校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乡村在助力高校提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质量、增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 高校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乡村在助力高校提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质量、增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等方面也具有宝贵资源。高校与地方党委应充分利用“第一书记”这一纽带,突破以往在关爱支持、角色认知和考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提升群体意识、优化角色定位、完善评价机制等举措,取得实现资源共享、激发各方活力、推动全面发展的工作成效,进而推进高校与乡村互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乡村 第一书记 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颠覆性创新:普及化时代民办高校的价值守正与路径突破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舸 王昕 邓磊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部分,民办高等教育实现其高质量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近年来,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人口转型联袂而至,对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序列的民办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现实,民办高校亟须突破...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部分,民办高等教育实现其高质量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近年来,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人口转型联袂而至,对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序列的民办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现实,民办高校亟须突破传统办学的窠臼,从守正与颠覆两个角度寻求创新和突破。一方面,民办高校应遵循历时性发展路向,守护高等教育的公共价值与社会属性;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必须面对现实条件,以颠覆式创新理论为指导发挥自组织的主体特性。着眼于办学路向、人才培养、学科设置等维度,沿着“守正-创新”双向逻辑主线寻求突破,以推动创新型民办高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价值守正 颠覆式创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样化视域下高校分类发展的现实阻滞与突破进路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焕霞 牛利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8,共6页
形成科学合理的高校分类发展格局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多样化作为高校分类发展的理性选择,不断为高校分类发展赋能。当前,我国高校分类发展呈现多样化匮乏的现实样态,“攀高求全”与“尚名逐利”的外部表现形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与... 形成科学合理的高校分类发展格局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多样化作为高校分类发展的理性选择,不断为高校分类发展赋能。当前,我国高校分类发展呈现多样化匮乏的现实样态,“攀高求全”与“尚名逐利”的外部表现形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设置趋同的内部现象表征,共同诱发了社会需求多样性与人才规格均质化的主要矛盾。分类评价标准的“迷离”加之高校对于资源的竞争成为其主要原因。我国应积极通过寻觅多样化的旨归、探索高校分类管理模式以及追寻高校特色自觉,实现高校分类发展理念与实践突破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化 同质化 高校分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分类发展的生成逻辑、现实困境与规范进路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凯亚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71,共5页
高校分类发展是高等教育体系内部结构功能互补、结构稳定与整体功能发挥的需要,必须遵循多元共生的价值逻辑、自主办学定位的内生逻辑以及顺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外部逻辑。目前中国高校分类发展存在多重现实障碍,主要表现在传统知识观的“... 高校分类发展是高等教育体系内部结构功能互补、结构稳定与整体功能发挥的需要,必须遵循多元共生的价值逻辑、自主办学定位的内生逻辑以及顺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外部逻辑。目前中国高校分类发展存在多重现实障碍,主要表现在传统知识观的“软扼制”扭曲了高校分类发展的价值导向,政府权力的“强干预”压制了高校分类发展的内生动力,社会评价的“潜引导”误导了高校分类发展的方向选择。为此,需要以平等包容的知识观为基础构建多元类型互补互促的高等学校结构体系,以转变角色为重点提升政府对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治理能力,以创新第三方评价机制为突破口增强社会对高校发展的引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分类发展 大学治理 内在逻辑 规范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分类发展政策执行的现实阻滞与推进策略——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叶晓力 徐培鑫 蔡敬民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4,共10页
高校分类发展政策的有效执行是引导我国高校在多元类型赛道争创一流、深化高校分类综合改革的关键。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政策本体、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四个维度可以考察我国高校分类发展政策执行过程。研究发现:高... 高校分类发展政策的有效执行是引导我国高校在多元类型赛道争创一流、深化高校分类综合改革的关键。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政策本体、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四个维度可以考察我国高校分类发展政策执行过程。研究发现:高校分类发展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面临分类政策体系的内在限制、省级政府政策执行的动力不足、利益冲突造成发展的认知偏差、分类发展战略的社会认同乏力等现实阻滞。为达到我国高校分类发展政策执行的理想效果,未来应优化政策顶层设计,完善高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强化执行机构动力,提升高校分类发展政策效力;深化目标群体认知,拓展高校分类发展政策参与;净化政策执行环境,重塑高校分类发展政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分类发展政策 高质量发展 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政策执行 现实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评教文本挖掘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建龙 李立国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4,共14页
学生评教既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活动,又是高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为提高教学评价效果,为授课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更有参考性的评教结果,区别于主要基于学生结构化评分数据进行的定量研究和基于非结构化评教文本数据进行... 学生评教既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活动,又是高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为提高教学评价效果,为授课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更有参考性的评教结果,区别于主要基于学生结构化评分数据进行的定量研究和基于非结构化评教文本数据进行的定性研究,基于大数据评教文本挖掘的研究方式被提上研究议程。以学生主观评语和客观评分两方面的评教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评教文本挖掘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进行实证检验和应用分析。研究发现,海量学生评教数据兼具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对学生评教文本进行挖掘和分析,以有效获取评教数据中的关键信息,如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5个维度23个层级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利用学生评教数据对本科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解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指标体系不仅能够了解学生重点关注的维度、预测学生评价分数并揭示教师教学质量与各个评价维度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应用于各类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从而为教师提供精细化的教学诊断,为学校进行科学的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咨询与服务支持。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类别课程存在的问题不同。为此,一方面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提高对学生评教数据的利用效率,深度挖掘海量学生评教数据背后的数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并加强与同行评教、督导评教和AI评教等不同视角评教结果的协同运用,开展基于学生中心和产出导向的教学评价应用;另一方面需要针对不同类别课程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教学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教学改进,从而更好地服务高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评教文本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诊断 教学改进 学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办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3
20
作者 阙明坤 王佳丽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1,共8页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民办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民办高校办学层次不断提高,高水平大学不断涌现,为开展研究生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国民办高校...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民办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民办高校办学层次不断提高,高水平大学不断涌现,为开展研究生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国民办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期、停滞期、探索期。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民办高校主要包括教会学校和私人开办的学堂。随着全国五所民办高校以项目的形式开展专业硕士学位培养,从此开创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校培养研究生的先河。民办高校研究生教育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高质量的导师队伍,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展望未来,民办高校将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新生力量;民办高校有望突破博士学位研究生授予权;民办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体系的重要抓手;支持与规范并举是未来民办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基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研究生教育 专业学位 发展历程 阶段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