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筋土桥台承载性能及影响因素的模型试验研究
1
作者 徐超 余晓晓 +3 位作者 杨阳 左彬澧 韦小当 崔纪泽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9-547,556,共10页
作为承载桥梁的下部结构,加筋土桥台的承载性能及影响因素历来备受关注。以桐岳高速公路上某加筋土桥台为原型,完成了4组大比例加筋土桥台的缩尺模型试验,研究了加筋间距、筋材与砌块面板连接形式、填料级配3个因素对桥台承载性能与变... 作为承载桥梁的下部结构,加筋土桥台的承载性能及影响因素历来备受关注。以桐岳高速公路上某加筋土桥台为原型,完成了4组大比例加筋土桥台的缩尺模型试验,研究了加筋间距、筋材与砌块面板连接形式、填料级配3个因素对桥台承载性能与变形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筋间距和填料级配(包括最大粒径)是加筋土桥台承载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筋材与砌块面板连接方式(强度)对加筋土桥台变形控制的作用不可忽视。减小加筋间距和改善填料级配,可提升加筋土复合体的整体刚度,减少桥台变形,增强桥台的承载性能;相较于筋材与砌块面板的摩擦连接,机械连接限制了两者的相对位移,增强了加筋土复合体的侧向约束,对减小桥台变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桥台 承载性能 加筋间距 筋材与砌块面板连接形式 填料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通体叠置关系的CO_(2)混相驱合理井距研究
2
作者 季迎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194,共9页
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油藏砂体叠置关系复杂,不同相带的储层物性、连通性差异大,CO_(2)混相驱合理井距确定难度大。根据地质特征识别单个连通体,建立了考虑连通体随机分布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揭示不同相带连通体发育规模、叠置关系及分布密... 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油藏砂体叠置关系复杂,不同相带的储层物性、连通性差异大,CO_(2)混相驱合理井距确定难度大。根据地质特征识别单个连通体,建立了考虑连通体随机分布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揭示不同相带连通体发育规模、叠置关系及分布密度特征。研究了不同相带注采对应率与井网密度的关系,结合谢尔卡乔夫公式构建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的新模型,采用净收入将来值法优化建立CO_(2)混相驱合理井距基础图版。为进一步解决砂砾岩连通体的复杂叠置关系的影响,引入连通体复合叠置系数,利用随机选取的地质模型为样本,以合理井距基础图版为基础,计算不同复合叠置系数下的井距修正系数,即合理井距与基础合理井距之比。研究表明,合理井距的修正系数与复合叠置系数呈二次式关系,建立了连通体叠置关系修正图版,提出了不同渗透率和原油黏度的合理井距优化方法。在研究区设计CO_(2)混相驱先导试验井组2个,基于不同相带连通体叠置关系差异化设计注采井距为310~400 m,先后开展了2轮试注,有效延缓了砂砾岩油藏开发初期的递减,相邻区块初期年递减率在30%以上,试验井组初期连续稳产超过30个月,先导试验区井距设计合理并建立了有效驱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砂砾岩 CO_(2)混相驱 连通体叠置 合理井距 谢尔卡乔夫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岩石破裂时空观(一):科学定义及应用前景
3
作者 王运敏 刘祥鑫 游勋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当前大数据、大模型、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推动矿业、岩土、信息、安全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新兴技术引入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领域后,岩石破裂在时空尺度的表征及评估取得了长足进步。纵观岩石破... 当前大数据、大模型、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推动矿业、岩土、信息、安全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新兴技术引入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领域后,岩石破裂在时空尺度的表征及评估取得了长足进步。纵观岩石破裂问题的研究历程,所存在的不足在于人为将时序和空间特征割裂研究。究其本质,是对岩石破裂的时空一致性缺乏深度认知。在此背景下,分别从唯物主义哲学和物理学发展的视角总结了事物的时空变化性和物质运动的时空延展性规律,以能量时空性为主线,提出了岩石破裂时空观学术思想,从“岩石→能量→破裂”完全统一角度定义了岩石破裂时空观。结合新时代学科发展前沿问题,岩石破裂时空观理论体系的提出将为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全新的第四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 岩石破裂时空观 时空一致性 多学科交叉融合 第四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复杂场景目标提取的颜色增强与连通区域构造方法
4
作者 李明禄 赵春青 +2 位作者 侯茂新 王肖霞 杨风暴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28,共9页
针对现有特征提取方法在复杂场景下难以有效提取出完整目标区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SV空间非线性颜色增强以及连通区域构造的方法。首先,依据目标颜色特征分析直方图分布特性得到目标提取多级阈值;其次,对不同光照条件导致目标提取效... 针对现有特征提取方法在复杂场景下难以有效提取出完整目标区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SV空间非线性颜色增强以及连通区域构造的方法。首先,依据目标颜色特征分析直方图分布特性得到目标提取多级阈值;其次,对不同光照条件导致目标提取效果差的情况,通过构建不同光照下色调和明度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进行增强提取;最后,对提取图像中连通性较差的区域提出最近邻骨架连接方法,提升目标区域的连通性,使其构成完整目标轮廓。通过多场景目标提取的检测对比实验,相较于形态学处理方法,所提方法总体平均检测精确率提升0.102 6。因此,利用文中目标提取方法能够提高复杂场景下无人探测平台的目标检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空间 阈值分割 颜色增强 目标提取 骨架提取 最近邻连接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次密度中心图的聚类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卢建云 邵俊明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7-335,共9页
密度聚类是一种依据数据对象之间的密度关系进行聚类的算法。密度聚类通过判断数据集中低密度对象与密度中心对象的隶属关系实现对数据集的划分,能够有效地处理数据集中各种大小、不同形状和密度的簇。然而,受到数据集变密度、噪声和复... 密度聚类是一种依据数据对象之间的密度关系进行聚类的算法。密度聚类通过判断数据集中低密度对象与密度中心对象的隶属关系实现对数据集的划分,能够有效地处理数据集中各种大小、不同形状和密度的簇。然而,受到数据集变密度、噪声和复杂分布的影响,如何准确估计数据对象的局部密度并通过密度中心确定聚类数目仍是需要研究的问题。针对上述密度聚类问题提出一种多层次密度中心图的聚类算法CMDCG。首先,基于每个数据对象的邻域,利用信息熵计算其局部密度;其次,依据局部密度和邻域空间确定每个数据对象的隶属关系并确定密度中心;最后,通过变化邻域空间得到多层次密度中心,根据多层次密度中心的隶属关系构建图结构,得到图的连通分量即为初始聚类,其他数据对象根据隶属关系划归到对应的初始聚类。在人工和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CMDCG算法能够准确地识别聚类数目并形成正确的初始聚类,算法对变密度和噪声情况下的数据集有很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聚类 多层次密度中心 连通图 信息熵 邻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素变化过程中的系统故障模式动态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王鑫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6,共6页
为弥补通过绝对故障数量方式识别系统故障模式的不足,以因素变化过程中的故障数量变化为基础,提出系统故障模式动态识别方法。该方法以空间故障树的特征函数和故障分布提供故障数据变化特征;以集对分析的联系数表达识别的确定性和不确... 为弥补通过绝对故障数量方式识别系统故障模式的不足,以因素变化过程中的故障数量变化为基础,提出系统故障模式动态识别方法。该方法以空间故障树的特征函数和故障分布提供故障数据变化特征;以集对分析的联系数表达识别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计算联系度,进而计算动态识别度完成故障样本模式的动态识别。论述了系统故障模式动态识别方法的可行性。给出了单一因素和多因素联合影响下的动态识别流程。通过电气系统故障标准模式对故障样本模式进行识别,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为系统故障模式动态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工程 空间故障树 特征函数 联系数 故障模式 动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波状态空间多变流器并网系统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万钰锡 李寅 林顺富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共11页
为解决新能源多变流器并网系统MGCCS(multiple grid-connected-converter system)中的电能质量相关问题,首先基于谐波状态空间HSS(harmonic state space)方法建立MGCCS的串联和并联模型。HSS模型考虑了开关过程中的高频分量,其内部的Toe... 为解决新能源多变流器并网系统MGCCS(multiple grid-connected-converter system)中的电能质量相关问题,首先基于谐波状态空间HSS(harmonic state space)方法建立MGCCS的串联和并联模型。HSS模型考虑了开关过程中的高频分量,其内部的Toeplitz矩阵能够有效捕捉变流器内部的谐波耦合。在建立MGCCS串联和并联HSS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虚拟电阻改进模型,并考虑电网阻抗的影响,以模拟多变流器并网系统。通过对状态矩阵的特征值分析,对多变流器互联系统的谐波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深入分析了主电路和控制器参数对谐波不稳定性的影响,预测谐波不稳定模式的振荡频率。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及RT-LAB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HSS改进模型的正确性以及谐波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流器并网系统 谐波状态空间 谐波稳定性 谐波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采场台阶边坡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陈明辉 袁利伟 +3 位作者 刘尉俊 李素敏 冯佳兴 陈迪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5-614,共10页
离散元法适用于模拟露天开采后的非均质岩质台阶边坡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变化,但缺乏明晰量化的边坡失稳判据,难以精确获取边坡安全系数。针对该问题,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结合重力增加法,建立了边坡水平方向平均位移与重力系数的尖点... 离散元法适用于模拟露天开采后的非均质岩质台阶边坡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变化,但缺乏明晰量化的边坡失稳判据,难以精确获取边坡安全系数。针对该问题,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结合重力增加法,建立了边坡水平方向平均位移与重力系数的尖点突变模型,将边坡临界失稳判据量化为确定的位移突变特征值。通过对不同节理间距和连通率进行组合模拟,揭示了不同组合下边坡临界位移及安全系数变化规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确定边坡失稳临界位移及安全系数;当节理连通率为0.70时,边坡的临界失稳位移整体高于节理连通率为0.70以上的组合;随着节理间距的增大,边坡临界失稳时沿节理面形成范围更大的滑体,对应较大的临界失稳位移。该研究结果为节理岩体区域边坡位移监测及位移预警阈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点突变理论 重力增加法 失稳判据 临界位移 节理间距 节理连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市政热水直接供暖的水氟互联空调系统
9
作者 查富海 王源 +2 位作者 李先庭 国德防 顾超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6,共9页
我国北方较多公共建筑分别采用直膨式空调供冷和市政热水供暖,需要2套室内末端。提出了一种利用市政热水直接供暖的水氟互联空调系统,其室内机为三介质换热器,可以利用市政热水或直膨的方式加热室内空气,实现直膨式空调和集中热网供暖... 我国北方较多公共建筑分别采用直膨式空调供冷和市政热水供暖,需要2套室内末端。提出了一种利用市政热水直接供暖的水氟互联空调系统,其室内机为三介质换热器,可以利用市政热水或直膨的方式加热室内空气,实现直膨式空调和集中热网供暖的灵活切换;以北京某办公建筑为例,按夏季空调工况进行机组选型,建立了系统的性能模拟模型,并分析其在供暖季及过渡季的供暖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供暖季采用市政热水供暖时所需的用户侧水温低于54℃;在过渡季采用直膨式供暖时其机组容量高于过渡季尖峰负荷,且在49%的运行时间内能效超过3.5。提出的水氟互联空调系统采用一套末端保障夏季空调和冬季供暖需求,并在市政热水停暖后可用直膨方式供暖,简化了现有系统形式,提高了供暖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氟互联机 三介质换热器 空调系统 市政热网 供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秩序统合视域下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路径与衔接
10
作者 方涧 徐静泓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9,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究在“多规合一”改革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法”立法的具体路径以及与其他规范之间的衔接方案。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表现出明显的“行政中心主义”、附带化、还原主义特... 研究目的:探究在“多规合一”改革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法”立法的具体路径以及与其他规范之间的衔接方案。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表现出明显的“行政中心主义”、附带化、还原主义特征;(2)直接制定基本法、直接法典化或者从适度法典化到完全法典化三种立法路径虽然各有优势,但均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3)仅仅将规划立法作为单一的调整土地利用的前置性控制措施,而非将其置于“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修复—生态督察”全链条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之中,将始终无法根本性解决融贯性低、衔接不清等问题。研究结论:现阶段宜在法秩序统合视域下采取“单域集合性—多域综合性—全域统合性”的三阶段复合立法路径,并从衔接着手,尽量减少宏观性、宣示性条款,增加实质性、具体化条款,完成兼顾科学性与务实性的国土空间规划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秩序统合 国土空间规划 立法路径 立法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连通性与环境公平性视域下城市冷岛网络构建及优化——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11
作者 林佳怡 董寅 +1 位作者 戴嘉腾 郭力慈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582-5594,共13页
综合统筹自然景观规划与蓝绿设施配置形成契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理念的城市冷岛网络,对于全球变暖加剧背景下减少极端高温危险性、降低人口热暴露风险、缓解城市气候脆弱性具有重要价值。以“新四大火炉”之一的福州市为研究... 综合统筹自然景观规划与蓝绿设施配置形成契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理念的城市冷岛网络,对于全球变暖加剧背景下减少极端高温危险性、降低人口热暴露风险、缓解城市气候脆弱性具有重要价值。以“新四大火炉”之一的福州市为研究对象,融合Landsat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及开源互联网地图等多源地理大数据,基于电路理论、改进的移动搜索法与位置分配模型,构建了兼顾景观生态与环境正义、“点-轴-面-网”一体化的高密度中心城区冷岛网络格局,得到以下结论:(1)福州市中心城区热岛效应显著,建设活动频繁,人口高度密集的中、东部地区尤为明显;(2)研究识别出41个冷岛核心源地、83条冷岛廊道、37个冷节点、67个热节点、6个网络集群与137个新增蓝绿空间布局点,通过有机组合上述自然景观结构要素实现了景观连通性与环境公平性视域下的蓝绿空间布局优化;(3)构筑了“一环一轴,三廊多点”的城市冷岛网络体系,“一环”为由主城核心区外围众多天然山体组成的环城绿环,“一轴”是指闽江廊道通风主轴,“三廊”即“石笋山-旗山湖-旗山”、“青芝山-红光湖-鳌峰山”、“闽江口-南山-大姆山”三条山体廊道,“多点”则是中心城区内由冷节点与新增蓝绿空间布局点共同构成的较大规模降温节点,进一步结合福州市派江吻海、“山、水、城”一体的自然禀赋优势提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改进策略。研究结果可为改善城市局部热环境及规划建设“人民城市”理念下的气候适应型城市提供可迁移的技术框架和实践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连通性 环境公平性 蓝绿空间 冷岛网络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孔间距对偏心不耦合装药贯通裂纹扩展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宪堂 刘小康 +2 位作者 王向阳 周红敏 王洪立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研究光面爆破中偏心不耦合装药炮孔间距对贯通裂纹扩展的影响,利用同心不耦合装药的孔壁压力计算公式并结合应力波叠加原理,推导偏心不耦合装药的炮孔间距计算方法。基于求得的炮孔间距范围,计算3种岩石介质在不同炮孔间距条件下贯通... 为研究光面爆破中偏心不耦合装药炮孔间距对贯通裂纹扩展的影响,利用同心不耦合装药的孔壁压力计算公式并结合应力波叠加原理,推导偏心不耦合装药的炮孔间距计算方法。基于求得的炮孔间距范围,计算3种岩石介质在不同炮孔间距条件下贯通裂纹的扩展位置,并选择砂岩材料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偏心不耦合装药爆破中,贯通裂纹主要集中于偏心侧;抗拉强度大的岩石,贯通裂纹偏离炮孔连心线的程度也较大。砂岩的炮孔间距为60 cm时,贯通裂纹扩展方向与炮孔连心线重合,连心线下方出现裂纹比较集中的贯通区域;炮孔间距的增大导致贯通裂纹远离炮孔连心线,从而造成欠挖。偏心不耦合装药爆破后,偏心侧岩石的损伤明显大于非偏心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面爆破 偏心不耦合装药 炮孔间距 贯通裂纹 炮孔连心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嵌套的复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管控路径——以湖北省通城县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燕 徐莉 +2 位作者 刘梦瑶 禹佳宁 罗巧灵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1,共7页
国土空间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且存在权衡协同关系,如何基于复合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并在实践中实现有效的空间管控,是当前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当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尺度嵌套的复合生态安全... 国土空间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且存在权衡协同关系,如何基于复合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并在实践中实现有效的空间管控,是当前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当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尺度嵌套的复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管控路径,并以湖北省通城县为例,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化和生态网络要素识别,优化单功能生态网络的构建路径,进而构建多功能复合的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以绿色空间为切入点,探究复合生态安全格局嵌套衔接的跨尺度空间管控方法,以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由宏观区域尺度向城区中微观尺度的有效传导与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空间 规划衔接 协同发展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交直流谐波耦合的并网逆变器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国荣 高凯 +1 位作者 解润生 徐晨林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79,共8页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使得逆变器在电网中的比例越来越高,逆变器与电网间谐波交互作用也愈加频繁和复杂。针对传统的建模方法无法体现逆变器与电网间谐波交互耦合的问题,文中基于谐波状态空间(HSS)理论对三相并网逆变器进行建模,...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使得逆变器在电网中的比例越来越高,逆变器与电网间谐波交互作用也愈加频繁和复杂。针对传统的建模方法无法体现逆变器与电网间谐波交互耦合的问题,文中基于谐波状态空间(HSS)理论对三相并网逆变器进行建模,该模型将交直流侧的多个频次谐波考虑在内,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HSS模型推导出输入到输出的谐波传递函数矩阵,建立逆变器交直流谐波耦合导纳幅值图,探究交直流谐波耦合关系。然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三相并网逆变器小信号HSS建模方法,通过计算特征值对系统稳定性进行评估以及对振荡频率进行预测。最后与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立HSS模型的准确性和系统稳定性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谐波状态空间 谐波耦合 小信号模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智能网联汽车的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
15
作者 梁军 杨航 +3 位作者 任彬彬 陈小波 陈龙 杨相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3-380,共8页
为了研究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辨析影响混行车队混沌程度的因素,在传统交通流理论基础上,利用Cao方法和改进的Cao方法确定混行交通流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对混行交通流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并通过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判定其混沌特性.对混... 为了研究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辨析影响混行车队混沌程度的因素,在传统交通流理论基础上,利用Cao方法和改进的Cao方法确定混行交通流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对混行交通流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并通过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判定其混沌特性.对混行交通流中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协同自适应巡航(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比例及延迟时间关键参数进行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跟驰过程中车头间距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小于0时,混行交通流存在混沌;CACC车辆比例增加能够减弱混沌的时间区域,比如当CACC车辆比例达到0.6时,跟驰系统趋于稳定;CACC车辆的延迟时间对混沌的影响显著,保持低通信延迟才能发挥CACC车辆的作用,从而有效抑制混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混行交通流 混沌特性 相空间重构 李雅普诺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性、技术关联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结构路径演化
16
作者 段娟 文余源 王少龙 《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共11页
演化经济地理学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效应。基于产品空间理论和方法,使用2003—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制造企业数据,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技术关联进行研究,并佐以2016—2023年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分析该地区二位代码... 演化经济地理学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效应。基于产品空间理论和方法,使用2003—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制造企业数据,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技术关联进行研究,并佐以2016—2023年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分析该地区二位代码行业结构演化特征。结果发现:(1)2003—2015年,该地区转化行业的技术关联度变化值大多是正数,说明这些转化行业与原有行业的技术关联度高,反映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结构演化具有路径依赖效应。(2)实证表明,2003—2015年间前后两个时段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受到技术关联的影响都为正向,且具有继承性和一贯性,体现了路径依赖特征,但各阶段区域内部呈现一定异质性,多数城市产业结构演化遵循路径依赖规律的同时,也有少数城市存在因政策等因素导致路径突破的情形。(3)2015—2022年的统计分析进一步佐证了京津冀各城市行业结构演化受原有优势和路径依赖影响和约束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空间 邻近性 技术关联 京津冀城市群 路径依赖与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连接度的三亚湿地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17
作者 陈文术 余玉秀 吴耀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74-78,共5页
选取三亚湿地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6个时间节点,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景观动态分析方法,并选择适当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三亚湿地景观的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亚市的湿地面积从1995年的... 选取三亚湿地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6个时间节点,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景观动态分析方法,并选择适当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三亚湿地景观的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亚市的湿地面积从1995年的18.39 km^(2)减少至2020年的13.85 km^(2),减幅达25%;在2000—2005、2005—2010年减幅明显,其动态度分别为-1.92%和-2.76%,2015年后减速趋缓,动态度为0.01%。2015—2020年湿地面积持续扩大,斑块优势度增大,斑块的形状和边缘效应更加复杂,但景观空间格局的聚集性呈现出减弱的趋势,复杂性也明显降低,景观连接度有所增强,破碎化程度却呈现出加重的趋势。社会经济因素是造成三亚市湿地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口增长、城市扩张、湿地空间被不断压缩是导致全市湿地面积减少且破碎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人们对湿地保护意识的增强,三亚市湿地的生存环境在改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空间 景观连接度 影响因素 三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在空间机构连接分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海红 岳洪浩 +1 位作者 陈文礼 张博慧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6,共7页
文中从空间机构连接分离实验教学入手,查找分析传统实验教学立足于新工科建设课程的不足,采用信息化虚拟仿真技术与宇航科研成果相融合的方式进行机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探索新工科建设环境下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注重知识点与能力... 文中从空间机构连接分离实验教学入手,查找分析传统实验教学立足于新工科建设课程的不足,采用信息化虚拟仿真技术与宇航科研成果相融合的方式进行机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探索新工科建设环境下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注重知识点与能力的融合,去专业知识碎片化,以学生为中心,以虚促实绿色取向的理念,论述空间机构连接分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新方法的必要性。阐述空间机构连接分离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的内容,最后,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演示,为新工科建设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空间机构 连接分离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与SPCA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重要源地识别 被引量:9
19
作者 仲启铖 张桂莲 张浪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构建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城市生态源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为对象,运用GIS、RS、Invest及景观连接度模型等方法计算指标,采用SPCA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加权计算和重分类识别重要源地。结果表明:(1)在424个备... 构建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城市生态源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为对象,运用GIS、RS、Invest及景观连接度模型等方法计算指标,采用SPCA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加权计算和重分类识别重要源地。结果表明:(1)在424个备选源地中,极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和极不重要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16.2%、16.1%、25.3%、23.0%和19.4%;(2)共识别极重要、重要源地139个,总面积18.61km^(2),平均面积0.134km^(2),占备选源地总面积的35.6%,占全区总面积的5.0%;(3)区域绿地是重要源地的主体,其次是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4)在规划实践中,可依托区域绿地开展绿林农湿多要素复合,提升源地总体规模和服务功能。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精准识别城市绿地生态网络重要源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社会-生态功能 景观连接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微米孔缝特征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文渊 赵莹 +1 位作者 钟建华 孙宁亮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共18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背散射、二次成像及能谱分析等多种实验手段,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的微米孔和微米缝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岩性为以页岩为主的细粒碎屑岩,矿物成分以黏...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背散射、二次成像及能谱分析等多种实验手段,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的微米孔和微米缝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岩性为以页岩为主的细粒碎屑岩,矿物成分以黏土和长英质为主,在结构上显示出泥岩或页岩的特点,整体为长英质页岩;储层中微米孔、缝发育,类型多样。(2)研究区微米孔直径一般为1~2μm,最大可达70μm,多呈近圆形、扁圆形、多角形和不规则形,按成因可分为压实应力屏蔽孔、成岩自生孔、溶蚀孔、生排烃扩张孔、有机质孔和硅藻残留孔6类;压实应力屏蔽孔多发育在刚性矿物的两侧;成岩自生孔常发育在白云石、绿泥石、伊利石等成岩自生矿物中,以晶间孔为主;溶蚀孔多发育在碳酸盐矿物中,内部可见次生菌丝状絮凝体;生排烃扩张孔多呈垂直或近垂直成列产出,与轻质油形成的二次生烃和排烃有关;有机质孔发育在有机质内部,与植物的残留细胞及轻质油和天然气的充填有关;硅藻残留孔主要发育在硅藻内部和边缘,孔径较大,一般为数微米至数十微米。(3)研究区微米缝以顺层为主,宽一般为1~10μm,最大可达100μm,长主要为数微米至数十微米,可见毫米级;可分为成岩收缩缝、溶蚀缝、生排烃扩张缝和构造/剪切缝4类,成岩收缩缝以张性缝为主,缝弯曲,缝壁参差不齐;溶蚀缝宽度可达60~70μm,裂缝内可见自生黏土,缝两侧有黄铁矿、磷灰石和白云石等自生矿物;生排烃扩张缝两侧多锯齿状参差不齐,绕过刚性矿物;构造/剪切微米缝一般平直,有与剪切相关的其他裂缝伴生。(4)研究区不同尺度的孔、缝之间连通性较好,形成了“纳米孔+纳米缝、微米孔+微米缝、毫米孔+毫米缝”三级储集和输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孔 微米缝 储集空间 连通性 页岩油储层 青山口组 白垩系 古龙凹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