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云模型的地铁站点与常规公交衔接换乘评价
1
作者 杜光远 谭桂菲 +1 位作者 夏齐 赵向宇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1,共9页
为了识别地铁站点与常规公交线路衔接换乘存在的换乘效率低等问题,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以及响应公众需求和监督,需要对地铁站点与常规公交衔接换乘进行全面系统评价.基于便利性、可靠性... 为了识别地铁站点与常规公交线路衔接换乘存在的换乘效率低等问题,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以及响应公众需求和监督,需要对地铁站点与常规公交衔接换乘进行全面系统评价.基于便利性、可靠性、可达性、通畅性及舒适度等5个维度15个指标,建立地铁站点与常规公交的衔接换乘评价指标体系;选取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方法对指标进行客观赋权,采用云模型生成基于基本算法的评价标准云和结果云,评价结果通过云的数字特征和云图直观展现,进而对识别出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以中国青岛市主城区45个地铁站点与常规公交衔接换乘为案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衔接换乘综合评价等级为“中等”,准则层(便利性、可靠性、可达性、通畅性和舒适度)的衔接换乘评价等级均为“中等”以上,基本符合青岛市主城区地铁站点与常规公交衔接换乘的特点,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评价结果有助于优化公共交通资源配置,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衔接换乘 评价指标体系 CRITIC法 云模型 交通运行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Informer的云计算资源负载预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浩阳 贺小伟 +2 位作者 王宾 吴昊 尤琪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0,共8页
负载预测是云计算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预测云资源的使用情况可提高云平台性能及防止资源浪费,然而云计算资源使用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负载预测较为困难,尽管Informer在时序预测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未对时间的因果依赖... 负载预测是云计算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预测云资源的使用情况可提高云平台性能及防止资源浪费,然而云计算资源使用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负载预测较为困难,尽管Informer在时序预测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未对时间的因果依赖关系加以限制造成未来信息泄露,也未考虑网络深度的增加导致模型性能下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Informer的多步负载预测模型(Informer-DCR)。将编码器中各注意力块之间的正则卷积替换为扩张因果卷积,使深层网络中的高层能够接收更大范围的输入信息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并保证时序预测过程的因果性。在编码器中添加残差连接,使网络中低层的输入信息直接传到后续的高层,解决了深层网络退化问题。实验结果表明,Informer-DCR模型在不同预测步长下的平均绝对误差比Informer、时间卷积网络等主流预测模型降低了8.4%~40.0%,并且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比Informer更好的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负载预测 Informer模型 扩张因果卷积 残差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系云和改进冲突证据融合算法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3
作者 陈光耀 李司豪 +2 位作者 梁阳泽 夏震昭 徐照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230,共9页
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形成机制复杂,影响指标众多且呈现多重不确定性,为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协同作用,基于信息融合和不确定性分析理论,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理论和云模型的泥石流易发评价方法。首先,应用联系云模型(CCM)计算... 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形成机制复杂,影响指标众多且呈现多重不确定性,为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协同作用,基于信息融合和不确定性分析理论,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理论和云模型的泥石流易发评价方法。首先,应用联系云模型(CCM)计算泥石流易发性关键评价指标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BPA);然后,引入兰氏距离和邓氏熵,分别修正指标BPA的可信度和不确定度,得到修正后的BPA;最后,基于D-S证据理论对修正BPA进行证据融合,实现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CCM能够克服正态云模型计算BPA时要求指标为正态分布的缺陷,并考虑的指标分布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提出的方法与其他4种常用的证据融合方法评价结果基本吻合,用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有效可行;基于兰氏距离和邓氏熵改进的冲突证据融合算法可提高证据融合的收敛速度和精度,并且结果更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系云模型(ccm) 泥石流 易发性评价 基本概率分配函数(BPA) 冲突证据融合 兰氏距离 邓氏熵 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联系云的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政 朱彬 康虔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7,共12页
为提高地下金属矿山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估的准确性,根据工程实际,选取5个典型影响因素,构建了围岩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mprov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AHP)和改进CRITIC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 为提高地下金属矿山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估的准确性,根据工程实际,选取5个典型影响因素,构建了围岩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mprov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AHP)和改进CRITIC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 CRITIC)分别计算指标主、客观权重,基于博弈论思想,确定指标最优综合权重,结合多维联系云模型理论,建立了地下金属矿山巷道围岩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以国内14条巷道工程为样本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并与模糊综合、物元可拓判别结果及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最后,将模型应用到某金矿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估中。结果表明,基于博弈论-多维联系云的地下金属矿山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估结果与现场调查结论完全一致,验证了本模型在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方面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为地下金属矿山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估提供一种准确的、可量化分析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联系云模型 围岩稳定性 区间层次分析法 博弈论 改进CRITI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型风电场详细模型建模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少康 耿华 +1 位作者 马进 杨耕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10,共10页
提出一种双馈型风电场详细模型的建模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可体现风场内每一台风机以及集电系统的电磁暂态过程。该建模方法利用元件连接法(CCM)的思路,首先将风机、集电线路及变压器等视为分立元件,并建立各个元件的详细模型。再根据CCM... 提出一种双馈型风电场详细模型的建模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可体现风场内每一台风机以及集电系统的电磁暂态过程。该建模方法利用元件连接法(CCM)的思路,首先将风机、集电线路及变压器等视为分立元件,并建立各个元件的详细模型。再根据CCM元件连接规则连接各元件,构成风电场的详细模型。利用该建模方法能够获得系统的非线性微分方程,便于后续利用非线性系统理论进一步对系统展开分析。此外,该模型建立在dq坐标系,稳态时各物理量均为直流,借助线性化工具,可方便地获得风电场在某稳态工作点处的线性化矩阵。通过对比仿真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建模 双馈型风力发电机 元件连接法 详细模型 小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环境下车辆最优车速闭环快速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8
6
作者 邱利宏 钱立军 +1 位作者 杜志远 王金波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45-1252,共8页
为解决智能交通系统中多辆车的最优车速预测问题,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及控制算法的执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交通信号灯正时(SPAT)的方法来计算目标车速范围,避免车辆红灯停车;提出基于最优巡航车速和最优加速度跟随的模型预测控制建模方法... 为解决智能交通系统中多辆车的最优车速预测问题,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及控制算法的执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交通信号灯正时(SPAT)的方法来计算目标车速范围,避免车辆红灯停车;提出基于最优巡航车速和最优加速度跟随的模型预测控制建模方法;提出考虑效率反馈的闭环车速预测控制方法并采用快速模型预测求解最优目标车速。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在环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以避免车辆红灯怠速以及发生碰撞;相比于基准方法 1和基准方法 2,平均燃油经济性分别提高6.44%和37.1%;相比于基准方法1,系统平均驱动效率提高7.13%;快速模型预测程序执行效率为模型预测的13倍,且每一步长的实际计算时间小于计算步长,可以实现实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车速预测 快速模型预测控制 闭环控制 云计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系度优化TOPSIS法的区域电能替代潜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艳梅 陈增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693,共7页
电能替代是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使用电能替代燃煤、燃油的能源消费方式,对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减少大气污染意义重大。为评估各区域电能替代潜力,从社会经济水平、能源消费结构、环保约束、经济性、配套支持5个方面构建了中国区域电能替... 电能替代是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使用电能替代燃煤、燃油的能源消费方式,对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减少大气污染意义重大。为评估各区域电能替代潜力,从社会经济水平、能源消费结构、环保约束、经济性、配套支持5个方面构建了中国区域电能替代潜力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云模型和熵权法相组合的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同时,使用联系度优化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an ideal solution)法对各区域的电能替代潜力进行评估。最后应用此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对国网管辖区内的25个区域的电能替代潜力进行了评估排名,并在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电能替代推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替代 潜力评估 云模型 联系度 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拓联系云模型的隧道塌方风险等级评价方法 被引量:17
8
作者 关晓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6-192,共7页
为准确预测隧道塌方风险等级,基于塌方相关理论和工程实际,建立塌方风险等级评价因子体系,借助云理论中云雾化现象检验采用综合权重方法确定的评价因子权重,利用物元可拓理论与联系云模型实现评价因子定性与定量之间的转换,提出1种基于... 为准确预测隧道塌方风险等级,基于塌方相关理论和工程实际,建立塌方风险等级评价因子体系,借助云理论中云雾化现象检验采用综合权重方法确定的评价因子权重,利用物元可拓理论与联系云模型实现评价因子定性与定量之间的转换,提出1种基于可拓联系云的隧道塌方风险等级评价方法。计算待评价物元与联系云模型间的综合确定度,结合模糊等级特征值确定塌方风险等级,并引入距离相似性判断风险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可拓联系云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塌方风险等级一致,模型可以较好地适用于隧道塌方风险等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塌方风险 联系云模型 物元可拓方法 云雾化 距离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与云模型的TOD站点衔接设计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艳丽 金宇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3-200,共8页
为促进轨道交通区域的公共交通引导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模式发展,需要对轨道站点区域进行一体化衔接设计,目前尚缺少全面考虑TOD特点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TOD模式特征和乘客换乘满意度,提出TOD轨道站点与步行、... 为促进轨道交通区域的公共交通引导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模式发展,需要对轨道站点区域进行一体化衔接设计,目前尚缺少全面考虑TOD特点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TOD模式特征和乘客换乘满意度,提出TOD轨道站点与步行、常规公交及非机动车衔接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获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的分级标准.为获得相对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设计一种优于单一评价方法的层次分析和云模型结合评价方法.以中国南京市新街口地铁站为案例进行指标与方法应用与检验,结果显示,该站与步行、常规公交及非机动车方式衔接等级分别为中等、较好及中等,基本符合中心商业型站点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公共交通导向 衔接设计 层次分析法 云模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半云模型的相关性风速及风电场并网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蒋海峰 张曼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27-133,共7页
针对现有相关矩阵法生成相关性风速的不足,文中引入风速的混合半云模型,改进风速的抽样过程。采用蒙特卡洛抽样生成具有相关性的风速样本,通过历史风速与模型结果的对比表明,所提出的改进相关矩阵法生成的风速间的相关系数与真实数据更... 针对现有相关矩阵法生成相关性风速的不足,文中引入风速的混合半云模型,改进风速的抽样过程。采用蒙特卡洛抽样生成具有相关性的风速样本,通过历史风速与模型结果的对比表明,所提出的改进相关矩阵法生成的风速间的相关系数与真实数据更为接近。然后,选取不同相关系数对风电场出力和并网可靠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对风电场出力和可靠性有较大影响,考虑风速相关性可以得到对风电场出力和并网可靠性更加准确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风速 相关矩阵法 混合半云模型 风电场并网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联络通道高压气体膨胀法开挖施工安全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敦文 邱丰恺 +2 位作者 贾昊然 张兆令 黄迪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11-1517,共7页
针对近两年逐渐兴起的新型破岩技术--高压气体膨胀法应用于隧道工程施工时可能存在的诸多安全风险问题,结合高压气体膨胀法的施工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理论的地铁联络通道高压气体膨胀法开挖施工安全评价方法。综合考虑爆区环境、... 针对近两年逐渐兴起的新型破岩技术--高压气体膨胀法应用于隧道工程施工时可能存在的诸多安全风险问题,结合高压气体膨胀法的施工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理论的地铁联络通道高压气体膨胀法开挖施工安全评价方法。综合考虑爆区环境、爆破参数、施工过程及安全管理4个影响因素建立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基于正向云发生器生成云滴图对高压气体膨胀法施工安全等级进行评价。以长沙市某地铁联络通道开挖施工为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云模型所得评价结果与现场振动监测判定结果一致,表明云模型评价方法是合理有效的,能够为地铁联络通道高压气体膨胀法施工提供安全风险预判,保障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联络通道 云模型 高压气体膨胀法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率突变分析的点云特征线自动提取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陈华伟 袁小翠 +1 位作者 吴禄慎 王晓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8-1228,共11页
点云特征线提取是点云模型重构的基础,国内外对此从边缘检测、特征线跟踪和面域分析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但由于存在模型多样性、点云数据噪声和不完整性、特征复杂性等问题,看似简单的特征线自动化提取很难实现。从曲率突变点隐含了点云... 点云特征线提取是点云模型重构的基础,国内外对此从边缘检测、特征线跟踪和面域分析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但由于存在模型多样性、点云数据噪声和不完整性、特征复杂性等问题,看似简单的特征线自动化提取很难实现。从曲率突变点隐含了点云特征线这一论断出发,借鉴图像处理中的区域分割和边缘检测思想,提出了特征线提取中的聚类、细化、分段和排序方案。在具体实现中分别提出了基于连通区域聚类的备选点集分离算法,基于局部影响区域腐蚀的点集细化算法,以及基于组合搜索准则和主成分分析(PCA)双向搜索的特征线分支截断和排序算法。在对比实验中,确定了算法关键参数曲率突变点比例w和方向夹角阈值θT的推荐值,并与类似算法对比能提取更多的特征点;在模型实验中,简单几何模型的特征线提取正确率达到了100%,复杂机械零件模型和艺术品模型的特征线提取正确率均达到了85%以上,取得了预想的棱线和特征轮廓线提取效果。算法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通过程序优化可获得更好的特征提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模型 曲率突变 特征线提取 连通区域 细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环境下中间件的负载均衡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源 冯文龙 黄梦醒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8-1192,共5页
为了提高云服务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一种云计算环境下中间件的负载均衡机制。确定负载粒度,考虑影响中间件负载的各种参数,设计参数的加权因素和负载算法,建立监控模型,及时反应负载变化;建立中间件负载均衡结构模型,设计均衡算法,... 为了提高云服务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一种云计算环境下中间件的负载均衡机制。确定负载粒度,考虑影响中间件负载的各种参数,设计参数的加权因素和负载算法,建立监控模型,及时反应负载变化;建立中间件负载均衡结构模型,设计均衡算法,实现各个中间件的均衡,保障云服务安全可靠。仿真结果表明,该负载平衡机制能有效地实现云计算环境下服务中间件的负载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中间件 负载均衡 连接 监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和联系数的重要电力用户供电风险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庆林 闫广华 +1 位作者 蔺帅帅 李存斌 《广东电力》 2016年第4期94-98,121,共6页
针对重要电力用户供电风险研究中既存在定量属性又存在定性属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和联系数的决策模型。首先采用云模型将影响供电侧供电安全的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值,然后把评价指标的值均转化为区间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将区... 针对重要电力用户供电风险研究中既存在定量属性又存在定性属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和联系数的决策模型。首先采用云模型将影响供电侧供电安全的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值,然后把评价指标的值均转化为区间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将区间数转化为联系数的方法,利用模型中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联系做出最终的决策。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简单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风险 决策方案 区间数 联系数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混合交叉赋权-联系云模型的水质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科 康小兵 杨四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0-76,共7页
水质评价的结果受到指标权重和指标等级隶属度计算结果的直接影响。该文针对目前传统计算模式下的融合权重和隶属度耦合的不足,提出一种优化混合交叉赋权-联系云耦合模型。模型对混合交叉赋权进行优化得出水质指标权重,再基于联系数定... 水质评价的结果受到指标权重和指标等级隶属度计算结果的直接影响。该文针对目前传统计算模式下的融合权重和隶属度耦合的不足,提出一种优化混合交叉赋权-联系云耦合模型。模型对混合交叉赋权进行优化得出水质指标权重,再基于联系数定量化评价指标并通过联系云构建评价矩阵,进而进行权重矩阵与联系云矩阵的耦合并得到水质评价结果。应用该模型对安宁河中游太和段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并分别与改变权重和隶属度的计算模式下所得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混合交叉赋权所得权重提高了指标权重分配的准确性,联系云的计算扩展了指标在不同等级隶属度的分布区域,克服了评价过程中评价等级的模糊性,二者的耦合模型所得评价结果符合评价区实际水质状况,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可为今后地下水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混合交叉赋权 联系云 耦合模型 安宁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设备入云的连接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鹏志 杨威 曹巍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7期79-85,共7页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制造技术成为制造资源集成与分配的重要手段。工业设备入云(接入云平台)是云制造的基础,由于工业设备存在异构设备通信协议种类繁多、数据安全保障复杂和数据接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得工业设备入云变得困难。设计...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制造技术成为制造资源集成与分配的重要手段。工业设备入云(接入云平台)是云制造的基础,由于工业设备存在异构设备通信协议种类繁多、数据安全保障复杂和数据接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得工业设备入云变得困难。设计了以工业消息中间件(IMQ)为枢纽的工业设备接入云的连接模型。该模型定义了IMQ、IMQ适配器的能力,使异构设备可以入云;约定了IMQ适配协议与数据发布协议,使设备与云进行通信的数据接口标准得以统一,数据安全得到保障。该模型为工业设备入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制造 工业消息中间件(IQM) 适配器 工业设备入云 连接模型 数据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组合赋权的水体富营养化多维联系云评价
17
作者 晏嘉辉 汪明武 +1 位作者 陈光耀 金菊良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1,共6页
用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组合赋权法的非对称多维联系云模型对24个湖库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综合不同赋权理念的优势,量化权重组合过程的不确定性、不同权重的随机性及其与真实权重的一致性等多重模... 用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组合赋权法的非对称多维联系云模型对24个湖库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综合不同赋权理念的优势,量化权重组合过程的不确定性、不同权重的随机性及其与真实权重的一致性等多重模糊特征,同时能高效准确地寻优求解指标权重,并能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水体的评价。扩展的多维联系云也提升了计算效率,集成联系度定量表征了富营养化等级与指标间的多重模糊随机性,实现了对水体富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精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组合赋权 水体富营养化 评价 多维联系云 多目标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框分析方法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智能构建
18
作者 王贲文 臧玉府 黄奕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9-677,共9页
空间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三维点云数据的建筑模型构建研究.然而,现有的模型构建方法大多依赖人工交互的方式,极高的人工和时间成本消耗不利于大范围城市模型的构建及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线框分析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空间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三维点云数据的建筑模型构建研究.然而,现有的模型构建方法大多依赖人工交互的方式,极高的人工和时间成本消耗不利于大范围城市模型的构建及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线框分析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对原始建筑物点云进行滤波与归一化处理,并提取建筑物的多层次边界多边形综合描述建筑边界结构;然后将各层次边界多边形分割出简单、易控的多个矩形基元,采用稳健的层次化矩形连接、分析算法生成完整的建筑物主体结构模型;最后通过对三组结构复杂、遮挡严重的建筑物点云数据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可以稳健地处理存在数据缺失、点密度差异的建筑物点云数据,并且兼顾了建筑物不同高度上的结构差异性,实现了建筑物线框模型的高精度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点云 边界多边形 矩形连接 主体结构 线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