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屹立 刘绮 +2 位作者 陆雪干 刘铭 李先琨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3-425,共13页
凋落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组成部分,其分解过程不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还是构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深刻影响着土壤肥力、碳储存与释放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该... 凋落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组成部分,其分解过程不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还是构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深刻影响着土壤肥力、碳储存与释放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性地总结归纳了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凋落物的化学组成、物理结构等质量特征,气候条件的变化,以及土壤分解者的种类与活性等。同时,该文还深入梳理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在凋落物分解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热点话题,这对深化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推动物质循环研究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未来研究应在整合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对主场效应、土壤动物作用、光降解等话题的认识,并建立系统的分解机制研究框架。此外,构建一个针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凋落物处理(包括添加与去除)的长期固定实验网络平台,对于深入揭示凋落物分解对土壤有机碳转化与稳定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该文为进一步探索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响应机制提供了生态学视角的见解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凋落物分解 凋落物质量 气候 土壤分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卢德浩 郑峰霖 +5 位作者 古佳玮 帅晓迈 杨佳曼 李程 蔡梦真 陈红跃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5,共10页
以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的马尾松纯林(Pinusmassoniana)、加勒比松纯林(Pinuscaribaea)、杉木纯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杉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法,探究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和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 以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的马尾松纯林(Pinusmassoniana)、加勒比松纯林(Pinuscaribaea)、杉木纯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杉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法,探究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和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1)4种林分的凋落物总量介于4.42-6.72t∙hm^(-2)之间,其中杉阔混交林最大,马尾松林最小,且各林分半分解层的凋落物总量均大于未分解层。相比于杉木纯林,杉阔混交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提高了4.83%和13.57%。在3种针叶林中,杉木林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最大(7.12、6.00t∙hm^(-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与凋落物厚度、现存量均为显著正相关(p<0.05)。2)加勒比松林的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分别是其他3种林分的1.18-1.44倍。杉阔混交林的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相比于杉木林分别增加了10.79、3.94、6.84t∙hm^(-2)。土壤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主要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容重和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土壤非毛管持水量主要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容重显著相关(p<0.05)。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孔隙度和有机碳质量分数对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持水能力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而凋落物厚度和有机碳质量分数是导致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持水能力产生差异的关键因素。4个林分的综合水源涵养能力大小排序依次为:杉阔混交林>加勒比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在水源涵养方面是研究区域的理想选择,在3种针叶纯林中,加勒比松林的水源涵养能力表现最佳。建议未来在营建水源涵养林时,可以考虑将加勒比松作为混交树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林分类型 针叶纯林 混交林 凋落物 土壤 水源涵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金山两种典型林分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谷雨晴 袁在翔 +3 位作者 牛莹莹 吴茜 邹朋峻 关庆伟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明晰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磷含量和组分的影响程度,以期为亚热带区域提高土壤磷有效性和维持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以紫金山77年生的朴树(Celtis sinensis)、糙叶树(Aphananthe aspera)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枫香(Liqui... 明晰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磷含量和组分的影响程度,以期为亚热带区域提高土壤磷有效性和维持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以紫金山77年生的朴树(Celtis sinensis)、糙叶树(Aphananthe aspera)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磷组分、微生物生物量磷、凋落物和细根的化学组成以及磷酸酶活性,并对土壤磷组分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的活性磷、中等活性磷和稳定性磷含量均高于针阔混交林,表明阔叶混交林土壤具有较高的磷有效性和供应能力;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各磷组分占总磷(TP)比例具有相似规律,从高到低依次为:稳定性磷>中等活性磷>活性磷,其中,NaHCO_(3)-Po、NaOH-Pi、NaOH-Po、HCl-Pi、Residual-P在不同林分和土层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NaHCO_(3)-Pi仅在土层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表明,阔叶混交林土壤磷组分受凋落物碳磷比(C/P_(L))、细根碳氮比(C/N_(F))、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调控,除NaHCO_(3)-Po、NaOH-Po、HCl-Pi外,其余磷组分与DOC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7种磷组分与C/P_(L)呈正相关,与C/N_(F)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针阔混交林土壤磷组分受土壤铵态氮(NH_(4)^(+)-N)、凋落物氮磷比(N/P_(L))、细根磷含量(P_(F))调控,除NaHCO_(3)-Pi外,其余磷组分与NH_(4)^(+)-N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_(F)呈正相关,与N/P_(L)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综上,阔叶混交林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性磷含量,两种林分类型下土壤磷组分受不同因素调控,其中,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是导致两种林分土壤磷组分变化的共同调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组分 阔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微生物生物量磷 凋落物 细根 酸性磷酸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温度和含水率对幼、成蚓分解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的影响
4
作者 郭亚茹 周建云 +4 位作者 王霜 候晓雯 胡家铭 余茜颖 侯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3,125,共9页
为明确幼、成蚓在不同土壤温度和含水率条件下分解凋落物的作用,以陕西秦岭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法进行接种蚯蚓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的室内培养试验,分别接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 为明确幼、成蚓在不同土壤温度和含水率条件下分解凋落物的作用,以陕西秦岭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法进行接种蚯蚓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的室内培养试验,分别接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幼蚓、成蚓,以不添加蚯蚓作为对照。设置不同土壤温度(T_(1):14℃、T_(2):18℃、T_(3):22℃)、含水率(M_1:30%、M_(2):32.5%、M_(3):35%)梯度,探究土壤温度及含水率对蚯蚓分解凋落物与凋落物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T_(1)时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幼蚓、成蚓对凋落物的分解率均在下降,M_(3)时幼蚓分解率是成蚓的1.3倍;在T_(2)、T_(3)时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幼蚓、成蚓对凋落物的分解率提高,M_(3)时成蚓分解率分别是幼蚓的1.05倍、1.18倍;幼蚓、成蚓对凋落物C、N、P含量的影响及纤维素的释放作用增强。幼蚓、成蚓对木质素的释放作用在T_(1)、T_(2)时随土壤含水率增加呈下降趋势,T_(3)时,随土壤含水率增加呈上升趋势。2)在土壤含水率相同时,随着土壤温度的增加,幼蚓、成蚓对凋落物分解作用及凋落物C、N、P、纤维素及木质素的释放作用增强。3)土壤温度及含水率对幼、成蚓分解凋落物的速率有交互影响。蚯蚓对凋落物分解作用在T_(3)M_(3)时最强,幼蚓、成蚓对凋落物的分解率分别达18.3%和21.2%。接种幼蚓和成蚓后凋落物有机碳含量在T_(3)M_(3)时最低,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2.7%和13.5%;接种幼蚓和成蚓后凋落物全磷含量在T_(3)M_(2)时最低,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21.3%、29.5%。接种蚯蚓加速了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蚯蚓在T_(3)M_(3)时对凋落物的分解作用最强,幼蚓、成蚓对温度及含水率的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凋落物分解 蚯蚓 森林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下药用植物淋出物对林木枯落物分解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潘永柱 高佳钰 官王飞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以浙江丽水松阳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林下7种常见药用植物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薄荷Mentha canadensis、蕺菜Houttuynia cordata、白及Bletilla... 以浙江丽水松阳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林下7种常见药用植物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薄荷Mentha canadensis、蕺菜Houttuynia cordata、白及Bletilla striata、灵芝Ganoderma lucidum为对象,通过水浸法提取其茎叶淋出物浸提液,并将其配制成浓度为85 mg·mL^(-1)浸提液,使用喷雾器每次喷浇250 mL浸提液于培养钵中的林木枯落物,每隔2周喷浇一次,喷浇周期分别为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药用植物淋出物对杉木枯落物分解的影响,以及通过土壤酶活性检测研究对其存在的潜在化感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薄荷、鱼腥草浸提液对杉木枯落物处理后,其养分碳、氮、磷、钾、铜、锌、锰残余留量均有升高趋势,表明这三种植物抑制了杉木枯落物分解、延长其分解周转期,土壤酶(蔗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糖苷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其他4种植物淋出物均能够显著加速分解残留物及提升土壤酶活性,因此建议杉木林下应该尽力避免种植蒲公英、薄荷、鱼腥草,同时通过降低套种密度减少药材植物的化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林药复合 植物淋出物 枯落物分解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3种针叶林土壤碳储量比较 被引量:18
6
作者 崔鸿侠 肖文发 +3 位作者 黄志霖 曾立雄 潘磊 庞宏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2,共4页
以神农架的马尾松林、华山松林和巴山冷杉林3种主要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针叶林土壤碳储量特征,以及土壤碳储量与乔木层平均胸径、灌木层生物量、地表层凋落物现存量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针叶林0~60cm土壤总碳储量分别... 以神农架的马尾松林、华山松林和巴山冷杉林3种主要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针叶林土壤碳储量特征,以及土壤碳储量与乔木层平均胸径、灌木层生物量、地表层凋落物现存量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针叶林0~60cm土壤总碳储量分别为57.79、116.07、170.62t·hm-2,巴山冷杉林土壤碳储量比马尾松林和华山松林分别高195.24%和47.00%,且3种林型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3种针叶林土壤碳储量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小,且土壤碳储量在各土层中差异也达到显著性水平。神农架地区主要针叶林土壤碳储量与平均胸径、凋落物现存量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灌木层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土壤碳储量 生物量 凋落物 神农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子健 刘佳 +3 位作者 王尚 杨巽 席景会 王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8-372,共5页
为了解中温带地区城市森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大面积针叶人工林对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对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凋落物层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共采获土壤动物8 630头,隶属于3门6纲18个类群,其中弹尾目、蜱螨目、膜... 为了解中温带地区城市森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大面积针叶人工林对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对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凋落物层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共采获土壤动物8 630头,隶属于3门6纲18个类群,其中弹尾目、蜱螨目、膜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幼虫、蜘蛛目、双翅目幼虫和石蜈蚣目是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的主要类群,其个体数占土壤动物个体总数的97.91%。天然次生林与针叶人工林间凋落物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密度-类群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2种林分间伪蝎目、石蜈蚣目、缨翅目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及蜱螨目和弹尾目个体数之比差异明显。2种林分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人工林 天然次生林 凋落物 土壤动物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森林林窗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庆贵 吴福忠 +3 位作者 谭波 杨万勤 何伟 倪祥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37-3545,共9页
林窗对降水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再分配以及分解者群落的影响可能深刻作用于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但有关高山森林林窗大小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尚无研究报道。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川西高山森林不同大小林窗对非生长季节和生长季节红桦(... 林窗对降水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再分配以及分解者群落的影响可能深刻作用于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但有关高山森林林窗大小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尚无研究报道。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川西高山森林不同大小林窗对非生长季节和生长季节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凋落叶质量损失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1a的分解,不同生境下红桦和岷江冷杉凋落叶分别分解了27.25%—30.12%和27.04%—27.96%,其中非生长季节占53.83%—60.18%和50.23%—59.09%。林窗对红桦和岷江冷杉凋落叶质量损失的影响因物种不同而呈现季节差异。总体上,林窗加快了岷江冷杉凋落叶的分解而延缓了红桦凋落叶的分解。与郁闭林下相比,林窗显著增加了2种凋落叶非生长季节的质量损失速率,显著降低了生长季节2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速率;2种凋落叶质量损失速率在非生长季节随林窗面积增大而加快,在生长季节随林窗面积增大而减慢。林窗显著影响了初冻期、深冻期和融化期岷江冷杉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但对红桦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影响不显著。可见,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受到林窗的显著影响,并且阔叶和针叶凋落叶在非生长季节和生长季节对林窗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凋落物分解 质量损失 非生长季节 针叶林 高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物候期凋落物分解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46
9
作者 王文君 杨万勤 +2 位作者 谭波 刘瑞龙 吴福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737-5750,共14页
为了解植物生长不同物候时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树种马尾松和柳杉,次生林树种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试验研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为了解植物生长不同物候时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树种马尾松和柳杉,次生林树种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试验研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4种凋落物分解袋共获得土壤动物8047只,其中,柳杉(2341只)>香樟(2105只)>马尾松(2046只)>麻栎(1555只)。其中,秋末落叶期、萌动期和展叶期,马尾松凋落物袋中主要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优势类群,而后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香樟凋落物袋中除秋末落叶期和叶衰期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外,其他各时期均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柳杉凋落物分解各时期均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麻栎凋落物分解在前3个时期以菌食性为主,而后以植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相关分析表明,在秋末落叶期和萌动期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主要和氮、磷含量及其格局密切相关,叶衰期主要和难分解组分木质素显著相关。除在秋末落叶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与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显著相关外,其余主要物候关键时期均与土壤动物的类群密度及其食性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功能类群 常绿阔叶林 物候时期 凋落物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不同树种林地客土混合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和枯落叶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增文 高文俊 +3 位作者 潘开文 张丽萍 杜红霞 高祥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149-4156,共8页
人工纯林的长期经营会引发连栽障碍,影响森林的可持续发展,解决途径是引进更新树种形成混交林。为了指导四川岷江上游人工纯林更新树种和混交比例的选择,尝试通过针阔叶树种林地腐殖质土壤及其枯落物的客置和混合原位培养试验,探讨... 人工纯林的长期经营会引发连栽障碍,影响森林的可持续发展,解决途径是引进更新树种形成混交林。为了指导四川岷江上游人工纯林更新树种和混交比例的选择,尝试通过针阔叶树种林地腐殖质土壤及其枯落物的客置和混合原位培养试验,探讨不同树种种间关系的协调性。结果表明:(1)连香树、云南松和云杉林地经过各种客土混合后酶活性普遍都有所提高,而在糙皮桦林地,经云南松土壤客土混合后酶活性普遍有所下降,经云杉土壤客土混合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蔗糖酶活性却有所下降;(2)连香树和云南松林地经过各种客土混合后,加速了c和N由枯落物进入土壤,而在糙皮桦和云杉林地经过各种客土混合后,促进了N从枯落物和有机质矿化分解进入土壤的过程,但却会对有机c进入土壤产生抑制作用;(3)所有不同针阔叶树种林地经土壤客土混合后,对原有土壤的酸碱性起到中和的作用,即原来的阔叶林地土壤向偏酸性方向发展,而原来的针叶林地土壤向偏碱性方向发展;(4)所有不同树种林地的客土混合对枯落叶分解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连香树林地的LM0.15—0.50和LY0.15—0.35、糙皮桦林地的HM0.15和HY0.15—0.50、云南松林地的ML0.15—0.50和MH0.35—0.50、云杉林地的YL0.35—0.50和YH0.35类型是相对较好的选择,可作为确定更新树种和混交比例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 糙皮桦 云南松 云杉 种间关系 土壤生物化学 枯落叶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物候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氮和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文君 杨万勤 +2 位作者 谭波 刘瑞龙 吴福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物候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释放特征的影响,以期进一步认识凋落物分解与植物生长间的生态联系。【方法】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马尾松和柳杉及次生林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孔... 【目的】探讨不同物候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释放特征的影响,以期进一步认识凋落物分解与植物生长间的生态联系。【方法】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马尾松和柳杉及次生林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孔径凋落物分解袋排除土壤动物的方法,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按照凋落物自然分解过程在不同物候期(秋末落叶期、萌动期、展叶期、叶片成熟期、盛叶期和叶衰期)研究去除和不去除土壤动物条件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的浓度、释放率以及释放速率特征。【结果】在第1年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浓度在4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中均表现出升高的趋势,土壤动物提高了叶片成熟期马尾松和香樟凋落物N浓度,但降低了柳杉和麻栎凋落物N浓度;4种凋落物P浓度在分解过程中以叶片成熟期和盛叶期达到最高值,除土壤动物显著影响叶片成熟期香樟P浓度外,对其他3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浓度无显著影响;土壤动物显著影响凋落物N和P的释放过程,移除土壤动物条件下,4种凋落物N在展叶期表现为释放的过程,此后释放率持续下降,但4种凋落物P在展叶期和叶片成熟期表现为释放,盛叶期表现为富集,至叶衰期又表现为释放的过程;相对而言,允许土壤动物进入条件下,马尾松和香樟凋落物N和P在叶片成熟期表现为明显富集现象,而盛叶期表现为明显释放过程,柳杉和麻栎凋落物N和P却表现为叶片成熟期释放而盛叶期明显富集的过程;经过整个第1年的凋落物分解,土壤动物明显促进了柳杉和麻栎凋落物分解过程N的释放以及马尾松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的释放,但土壤动物抑制马尾松和香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的释放,以及香樟、柳杉和麻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的释放;相对于其他物候期,秋末落叶期和萌动期土壤动物抑制马尾松和香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的释放,而在展叶期、叶片成熟期和盛叶期土壤动物促进马尾松、香樟和麻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的释放。【结论】土壤动物可显著影响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的释放过程,在植物生长较慢的秋末落叶期、萌动期和展叶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N和P释放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在植物生长大量消耗养分的叶片成熟期和盛叶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N和P释放的作用更为明显,这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土壤动物与植物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凋落物分解 N和P释放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残塬沟壑区利用阔叶树种枯落叶改善针叶林地土壤酶活性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林 刘增文 +2 位作者 郭冠春 周丽萍 贺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10,共7页
通过对针叶林地土壤与不同阔叶树种枯落叶进行室内混合培养和测定,研究了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阔叶树种枯落叶分解对针叶林地土壤酶活性的改善效应,以期达到快速确定引入混交树种目的,并且为防止针叶纯林林地所出现的土壤极化等系列问题... 通过对针叶林地土壤与不同阔叶树种枯落叶进行室内混合培养和测定,研究了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阔叶树种枯落叶分解对针叶林地土壤酶活性的改善效应,以期达到快速确定引入混交树种目的,并且为防止针叶纯林林地所出现的土壤极化等系列问题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侧柏林地土壤混合5种阔叶树种枯落叶培养后,酶活性综合指数较对照均有提高,引入树种适宜度为刺槐>柠条>辽东栎>小叶杨>沙棘。(2)油松林地土壤,混合小叶杨、柠条和沙棘枯落叶培养后,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数较对照均有提高,刺槐和辽东栎枯落叶培养后则反之,故不宜刺槐和辽东栎与油松混交,引入树种适宜度依次为小叶杨>柠条>沙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枯落叶 土壤极化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残塬沟壑区利用阔叶树种枯落叶对针叶林土壤极化的防治效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增文 时腾飞 +3 位作者 杨森浩 潘岱立 李卓青 罗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5-453,共9页
人工纯林的长期连续生长或连栽所引起的土壤极化是导致土壤退化和影响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防治的根本途径是引入其他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或者利用其他树种枯落叶进行根系附近的局部客置。针对在黄土残塬沟壑区的... 人工纯林的长期连续生长或连栽所引起的土壤极化是导致土壤退化和影响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防治的根本途径是引入其他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或者利用其他树种枯落叶进行根系附近的局部客置。针对在黄土残塬沟壑区的针叶纯林,通过野外采集典型林地腐殖质层土壤和不同森林和城市道路绿化阔叶树种当年枯落叶后进行室内混合培养试验,研究表明:(1)油松枯落叶会引起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微生物数量增加和脱氢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等多种酶活性增强的正向极化,但同时却会引起土壤碱解氮含量和脲酶、蔗糖酶活性降低的负向极化。与小叶杨和沙棘混交或将其枯落叶客置可以明显改善油松林地土壤性质,而柠条、刺槐和辽东栎则反会恶化土壤性质。客置七叶树、紫叶李、泡桐枯落叶可以明显改善油松林地土壤性质,其次为银杏,而其他树种均不适宜。(2)侧柏枯落叶会引起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微生物数量增加和蔗糖酶、脱氢酶、磷酸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的正向极化,但同时却会引起土壤碱解氮含量和脲酶活性降低的负向极化。与辽东栎、刺槐混交或将其枯落叶客置可以明显改善侧柏林地土壤性质,其次是沙棘和柠条,而小叶杨则反会恶化土壤性质。客置玉兰、七叶树、法桐枯落叶可以明显改善侧柏林地土壤性质,其次为杜仲、五角枫,而其他树种均不适宜。该研究结果将对于大面积人工纯林改造、混交林营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退化 土壤极化 枯落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动物在长白山臭冷杉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振海 殷秀琴 张成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9-67,共9页
【目的】研究长白山臭冷杉凋落物分解率和C、N、P元素释放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对臭冷杉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元素释放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为长白山地区森林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 【目的】研究长白山臭冷杉凋落物分解率和C、N、P元素释放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对臭冷杉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元素释放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为长白山地区森林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利用凋落物袋法对长白山北坡暗针叶林和明亮针叶林2个亚带(2类生境)优势种——臭冷杉凋落物的分解率、养分动态及土壤动物的作用进行研究。采用手捡和Tullgren法相结合来分离凋落物中的土壤动物,凋落物中有机碳(TOC)的测定先采用过量的K2Cr O7-H2SO4经高温消煮分解后,再用Fe SO4滴定法滴定,全氮(TN)和全磷(TP)相对含量的测定采用Smartchem140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完成。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生境、网孔及其相互作用对凋落物分解率及养分含量的综合影响,并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与凋落物分解率以及养分绝对含量间的关系。利用Canono for Windows4.5对各土壤动物类群与凋落物分解率和养分元素绝对含量进行冗余分析。【结果】2类生境中臭冷杉凋落物经过1年的分解,在1 mm网袋内的分解率显著高于0.01 mm网袋(P<0.05)。2种网袋内凋落物分解表现出季节性变化,夏秋季分解率高于冬春季。明亮针叶林2种网袋内凋落物的分解率高于暗针叶林。2类生境中2种网袋内的凋落物TN、TP相对含量经过1年的分解均有上升,且暗针叶林显著高于明亮针叶林,尤其是1 mm网袋内TP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明亮针叶林(P<0.05);在明亮针叶林1 mm网袋内凋落物TOC相对含量低于暗针叶林,而0.01 mm网袋内相反。分解1年后2种生境1 mm网袋内凋落物TP相对含量显著低于0.01 mm网袋(P=0.001),而TN和TOC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暗针叶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在网袋内共捕获21个类群905只土壤动物,明亮针叶林共捕获19个类群1 227只土壤动物。2类生境中参与臭冷杉凋落物分解的土壤动物主要有节跳虫科、甲螨亚目、山跳虫科、球角跳虫科、辐螨亚目、革螨亚目、线蚓科和鳞跳虫科。Pearson相关系数及RDA分析显示,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主要土壤动物类群与针叶林臭冷杉凋落物分解率呈正相关,而与TN、TP和TOC绝对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土壤动物对臭冷杉凋落物的分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而对养分元素的释放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臭冷杉 凋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针叶林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两种优势树种叶凋落物分解对模拟酸雨的响应 被引量:11
15
作者 梁国华 李荣华 +4 位作者 丘清燕 陈小梅 周国逸 褚国伟 张德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728-5735,共8页
通过对模拟酸雨处理下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和木荷(Schima superba)叶凋落物分解的研究,试图探讨南亚热带区域日益严重的酸雨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规律以及可能的机制。试验应用分解袋法进行,并设... 通过对模拟酸雨处理下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和木荷(Schima superba)叶凋落物分解的研究,试图探讨南亚热带区域日益严重的酸雨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规律以及可能的机制。试验应用分解袋法进行,并设计4个模拟酸雨强度处理:CK(p H值4.5左右的天然湖水)、T1(p H值4.0)、T2(p H值3.5)和T3(p H值3.0)。21个月的分解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抑制了两种优势树种叶凋落物的分解。CK、T1、T2和T3 4个处理下的分解速率常数k值分别为:锥栗(1.18、0.93、0.94和0.86)和木荷(1.10、0.97、0.88和0.94),与CK相比,k值在T1、T2和T3均有下降的趋势。同时,模拟酸雨下两种优势树种叶凋落物的质量残留率均为:T3>T2>T1>CK。酸雨对凋落物分解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酸雨胁迫下土壤酸化从而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凋落物分解 季风常绿阔叶林 土壤pH值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的初期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梁国华 吴建平 +5 位作者 熊鑫 吴小映 褚国伟 周国逸 曾任森 张德强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53,共9页
通过在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季风林)进行野外模拟酸雨试验,对不同酸雨强度处理下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进行原位测定,探讨酸雨对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的初期影响。结果表明:在两年的测定周期内,4个酸雨水平:CK(pH值4.5左右的天然湖水)、T1... 通过在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季风林)进行野外模拟酸雨试验,对不同酸雨强度处理下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进行原位测定,探讨酸雨对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的初期影响。结果表明:在两年的测定周期内,4个酸雨水平:CK(pH值4.5左右的天然湖水)、T1(pH值4.0)、T2(pH值3.5)和T3(pH值3.0)处理下的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3.07±0.08)、(3.06±0.17)、(2.78±0.29)和(2.56±0.08)μmol·m^(-2)·s^(-1),其中T3处理显著低于CK和T1处理(P<0.05),说明模拟酸雨抑制了季风林土壤呼吸。这种抑制作用大体上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著,处理间的差异只在测定周期的第二年达到显著水平,且抑制作用的差异显著性只出现在湿季(P<0.05)。模拟酸雨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胁迫下土壤酸化而导致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及凋落物CO_2释放量下降有关。表现为模拟酸雨导致土壤pH值降低,使得土壤酸化加剧;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抑制了微生物活性;提高了凋落物质量残留率,抑制了凋落物分解。还与土壤呼吸结果相对应,上述指标对模拟酸雨的响应也大体上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著。另外,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_(10)值随处理pH值降低有下降的趋势,表明酸雨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土壤呼吸 土壤PH值 土壤微生物活性 凋落物分解 季风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丽萍 张兴昌 +5 位作者 刘增文 孙强 王书斌 孙红彦 于维峰 刘玉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7-92,共6页
【目的】研究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防止土壤退化、增加土壤肥力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集四川岷江流域上游的4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糙皮桦(Betula1 utilis)和云杉(Picea ... 【目的】研究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防止土壤退化、增加土壤肥力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集四川岷江流域上游的4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糙皮桦(Betula1 utilis)和云杉(Picea asperata))林木凋落叶及林地土壤样品,通过对当年凋落叶进行240 d室内分解培养试验,探讨不同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云杉和云南松凋落叶分解使土壤pH值降低,糙皮桦和连香树凋落叶分解使土壤pH值增加;4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土壤微生物量C、N以及4种土壤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有所增加。【结论】土壤有机质、全N、微生物量、酶活性增加的幅度与凋落叶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率有密切关系,凋落叶分解的越快,土壤状况改善的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凋落叶分解 土壤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内土壤动物作用下凋落叶C元素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勋 刘洋 +3 位作者 张艳 刘华 杨万勤 张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5-203,共9页
土壤动物对凋落叶养分元素动态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受控于凋落叶质量及环境条件。为了解不同大小林窗(G1:100 m^2、G2:400 m^2、G3:900 m^2、G4:1 600 m^2)内土壤动物对凋落叶中C元素季节动态的影响,采用凋落叶分解袋的方法,于凋落... 土壤动物对凋落叶养分元素动态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受控于凋落叶质量及环境条件。为了解不同大小林窗(G1:100 m^2、G2:400 m^2、G3:900 m^2、G4:1 600 m^2)内土壤动物对凋落叶中C元素季节动态的影响,采用凋落叶分解袋的方法,于凋落叶第一年分解的冬、春、夏、秋四个季节,研究了3.00和0.04 mm孔径凋落叶袋中长江上游马尾松人工林两种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樟(Cinnamomum camphora)凋落叶中的C元素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动物明显促进了2种凋落叶C的释放,且中型林窗(G3:900 m^2)内凋落叶C损失率更高;不同季节土壤动物对凋落叶中C释放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动物对凋落叶C释放的影响主要在春季和夏季,秋、冬两季部分林窗出现C富集现象;相对于针叶植物凋落叶,土壤动物对阔叶植物凋落叶中C元素动态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些结果说明中型林窗内土壤动物对凋落叶C释放有显著影响,在马尾松低效林改造过程中,可利用中型林窗这一显著作用,引入更容易被土壤动物分解的乡土阔叶树种樟,加速马尾松人工林的物质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元素动态 土壤动物 凋落叶分解 林窗 马尾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人工阔叶纯林枯落物分解对土壤性质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米彩红 刘增文 李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0-126,共7页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人工阔叶纯林枯落物分解对土壤性质极化的影响,为防治森林土壤退化和连栽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黄土丘陵区的陕西黄陵县,选择刺槐、辽东栎和小叶杨3种典型人工阔叶纯林为研...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人工阔叶纯林枯落物分解对土壤性质极化的影响,为防治森林土壤退化和连栽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黄土丘陵区的陕西黄陵县,选择刺槐、辽东栎和小叶杨3种典型人工阔叶纯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林地腐殖质层土壤和枯落物(当年枯落叶及细根),分别设"土壤+枯落叶"、"土壤+根系"、"土壤+枯落叶+根系"和土壤不与任何枯落物混合(对照)4种处理方式,进行室内混合培养试验,共培养120d,分析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生物学和化学性质极化的影响。【结果】1)在刺槐林地,枯落叶分解主要引起土壤pH值、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负向极化,根系分解主要引起pH值、速效磷含量负向极化;但就土壤总体性质而言,枯落叶和根系均引起了正向极化,且根系影响大于枯落叶,二者混合分解对土壤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相互抑制。2)在辽东栎林地,枯落叶分解主要引起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负向极化,根系分解主要引起过氧化氢酶活性和速效钾含量负向极化;但就土壤总体性质而言,枯落叶分解引起了负向极化,而根系分解引起了较弱的正向极化,且二者混合分解对土壤的影响总体表现为较弱抑制作用。3)在小叶杨林地,枯落叶分解主要引起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负向极化,根系分解主要引起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和速效磷含量负向极化;就土壤总体性质而言,枯落叶和根系均引起了负向极化,且根系影响较明显,二者混合分解对土壤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相互促进。【结论】从枯落物分解对土壤性质极化影响的总体结果来看,刺槐比较适宜在该地区一定时间内继续连栽,其次为辽东栎,而小叶杨不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阔叶纯林 枯落物分解 土壤性质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植物—枯落物—土壤微生物系统N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增文 潘开文 +2 位作者 杜红霞 张丽萍 高文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5,共4页
对国际上关于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植物、枯落物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的N关系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提出关于森林N素的“源”与“汇”功能、森林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N竞争关系协调和酶活性—分解关系的研究将应是未来相关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森林养分 枯落物分解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