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源四倍体水稻亚种间杂种胚囊的结构及受精特点 被引量:16
1
作者 肖波 刘向东 +2 位作者 卢永根 李金泉 赵杏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50-1156,i0002-i0004,共10页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对11份同源四倍体水稻亚种间杂种的胚囊结构和双受精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四倍体杂种均存在一定频率的败育胚囊,败育频率因组合而异,最高的败育率为23.8%,最低为5.5%,平均14.3%。败育胚囊主...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对11份同源四倍体水稻亚种间杂种的胚囊结构和双受精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四倍体杂种均存在一定频率的败育胚囊,败育频率因组合而异,最高的败育率为23.8%,最低为5.5%,平均14.3%。败育胚囊主要有胚囊退化、异常小胚囊、无卵器、无雌性生殖单位和极核位置异常等5种类型。杂种在双受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频率的异常,包括胚囊结构正常但未能受精和受精停滞等,其中未能受精的频率为3.5%~11.9%。平均7.9%,受精停滞的频率为1.1%~6.2%,平均3.7%。另外,还存在低频率(平均4.7%)的胚乳发育受阻。认为部分胚囊败育和受精异常(包括未能受精和受精停滞)是导致同源四倍体水稻亚种间杂种结实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四倍体水稻亚种间杂种 胚囊 受精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在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强华 朱苹 +2 位作者 刘光英 吴海珍 林任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在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微量滴定板法测定生物膜形成能力,将efaA+、efaA-粪肠球菌S14、S14-pAT28、S14-pAT28-efaA分别接种到96孔板,37℃培养24h形成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测定孔板底部生物膜的OD570... 目的探讨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在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微量滴定板法测定生物膜形成能力,将efaA+、efaA-粪肠球菌S14、S14-pAT28、S14-pAT28-efaA分别接种到96孔板,37℃培养24h形成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测定孔板底部生物膜的OD570值;MTT法比较S14、S14-pAT28、S14-pAT28-efaA所形成的生物膜的活菌含量OD492;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比较efaA+、efaA-肠球菌形成的生物膜的平均厚度、最大厚度。结果 efaA+转化株在各培养时间点微量滴定板法测定的生物膜形成能力OD570值、MTT法测定的OD492活菌含量、CLSM观察的生物膜的平均厚度、最大厚度均大于野生株及空质粒转化株,P<0.05;空质粒转化株与野生株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基因有利于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在研究大鼠海马神经元胞内钙超载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娅林 赵鹏 程介士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8-100,104,F003,共5页
目的 观察抑制性氨基酸牛磺酸对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所致胞内钙超载的影响。方法 选择Fluo-3/ AM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进行着色后,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实时 扫描,动态显示海马神经元二维图像... 目的 观察抑制性氨基酸牛磺酸对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所致胞内钙超载的影响。方法 选择Fluo-3/ AM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进行着色后,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实时 扫描,动态显示海马神经元二维图像,以计算机相应软件对胞内钙的荧光强度变化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在 0.5 mmol/L谷氨酸作用下,胞内钙荧光强度迅速升高(P<0.001);0.5 mmol/L谷氨酸与3 mmol/L牛磺酸共同 作用于海马神经元时,胞内钙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01);灌流液中去除牛磺酸后,胞内钙荧光强度上升(P <0.001)。结论 抑制性氨基酸牛磺酸可抑制由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所致神经元的胞内钙超载;CLSM以其独 特的优势,在高清晰度地显示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同时,也可动态地观察活细胞在不同环境下胞内钙的快速变化 以及定量分析。该技术在动态观察和二维图像的高分辨率上比传统测钙方法有更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超载 海马神经元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牛磺酸 谷氨酸 clsm 大鼠海马 荧光强度 活细胞 Fluo-3/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成虫自发荧光观察及共聚焦λ扫描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魏莉 李冰燕 +3 位作者 杜海林 周霞 龚唯 诸葛洪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自发荧光现象及共聚焦λ扫描特点,丰富日本血吸虫生物学和光谱学信息。方法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周后剖杀,收集成虫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并分离雌雄虫体。荧光显微镜下分别以紫外光、蓝光、绿光等不同激发光源激...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自发荧光现象及共聚焦λ扫描特点,丰富日本血吸虫生物学和光谱学信息。方法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周后剖杀,收集成虫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并分离雌雄虫体。荧光显微镜下分别以紫外光、蓝光、绿光等不同激发光源激发观察虫体自发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分别以405nm、458nm、476nm、488nm、514nm、543nm、633nm等7种激发光激发雄虫口吸盘部做自发荧光λ扫描分析。结果不同激发光照射下日本血吸虫虫体能发出多种不同颜色的自发荧光,以蓝光激发的黄绿色荧光效果最佳,虫体大体结构清晰;λ扫描分别以405nm、488nm、514nm和543nm激发光激发样品,相应敏感的发射波长分别为490-510nm、550-570nm、560-580nm和590-600nm,其中488nm和514nm激发效果较好。458nm、476nm、633nm激发效果欠佳。结论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自发荧光,最佳模式是以蓝光激发观察黄绿色荧光;日本血吸虫雄虫自发荧光光谱较宽,主要分布于500-600nm;488nm和514nm为较适宜的激发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自发荧光 荧光显微镜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λ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导条件下的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PMA-qPCR定量检测及其呼吸活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羽霏 方祥 +2 位作者 廖振林 王丽 钟青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15-221,共7页
定量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变化情况,并对VBNC菌的呼吸活性进行分析。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 定量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变化情况,并对VBNC菌的呼吸活性进行分析。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结合的技术(PMA-q PCR)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活菌数。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优化传统CTC(5-cyano-2,3-ditolyl tetrazolium chloride)呼吸检测法对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A-q PCR检测技术结合平板计数的方法,可用于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诱导过程中活菌数和可培养菌数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差值测定出VBNC细胞的浓度。在不同的温度、Na Cl含量和氯霉素含量的诱导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在其中的7种条件下在60 d内进入了VBNC状态。VBNC细胞终浓度最低为5.75×10~2 CFU/m L,最高为1.70×10~5 CFU/m L。在细胞呼吸实验中,采用CTC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双染法能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VBNC细胞表面的红色荧光,有效区分死活细胞。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能够根据荧光强度快速区分呼吸活性呈阴性和阳性的细胞。本研究为VBNC细菌的检测和生理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 PMA-qPCR 流式细胞仪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肠球菌ace阳性和阴性菌株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强华 刘光英 林任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9-603,共5页
目的比较粪肠球菌ace基因阳性、阴性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探讨粪肠球菌ace基因是否有利于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方法微量滴定板法检测46株临床分离粪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方法检测其ace基因,比较生物膜阳性组、阴性组粪肠球菌ac... 目的比较粪肠球菌ace基因阳性、阴性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探讨粪肠球菌ace基因是否有利于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方法微量滴定板法检测46株临床分离粪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方法检测其ace基因,比较生物膜阳性组、阴性组粪肠球菌ace基因检出率;将粪肠球菌ATCC29212(ace^+)、野生株U8-ace^-、空质粒对照株EU8-ace^-、转化株ZU8-ace^+接种到96孔板,培养3h、6h、12h、24h、36h、48h,结晶紫染色,测定OD570,微量滴定板法比较ATCC29212(ace^+)、U8-ace^-、EU8-ace^-以及ZU8-ace^+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将ATCC29212(ace^+)、U8-ace^-、EU8-ace^-、ZU8-ace^+在含盖玻片的细胞培养皿内培养6h^72h,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比较ace^+、ace^-粪肠球菌形成的生物膜平均厚度和密度。结果生物膜阳性组粪肠球菌ace基因检出率为76.67%,高于生物膜阴性组31.25%的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04,P>0.05);微量滴定板法显示不同时间点ATCC29212(ace^+)以及转化株ZU8-ace^+的OD570值都大于U8-ace^-的OD570值,P<0.01,而EU8-ace^-与U8-ace^-比较,OD570值无统计学差别,P>0.05;CLSM观测的ace^+粪肠球菌在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生物膜的平均厚度、密度均高于ace^-粪肠球菌,P<0.01,空质粒对照株与野生株比较,生物膜的厚度、密度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粪肠球菌胶原黏附素ace基因或有利于肠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粪肠球菌胶原结合蛋白基因ace 生物被膜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实时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设计(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朝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7-672,共6页
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已成为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研究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种工具.本文给出了一种反射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具体设计.采用多面体转镜进行水平扫描,摆镜进行垂直扫描.利用商品透镜设计了光学扫描中继系统... 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已成为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研究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种工具.本文给出了一种反射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具体设计.采用多面体转镜进行水平扫描,摆镜进行垂直扫描.利用商品透镜设计了光学扫描中继系统,采用光电倍增管作为激发出的荧光探测器,同时给出了数据采集和扫描同步控制系统的组成与设计.利用CODE V优化光学扫描系统以获得尽可能小的扫描光斑尺寸和较大的视场,并综合考虑了采样频率、扫描速度和探测器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给出了该型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的相互匹配的设计参量.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焦扫描系统设计合理可行;从光学扫描系统到PMT探测单元的各项技术指标得到优化,满足实时探测的要求;该系统具有适应性强,易升级,低成本的技术特点,同时可达到同类商品的技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显微镜 光学扫描系统 同步采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木糖葡萄球菌体外生物被膜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徐长赓 周永辉 +3 位作者 杨艳北 郝美琪 陈俭清 李艳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35,38,共4页
通过阿司匹林对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干预作用的研究,为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结晶紫染色法(CV)、XTT分析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方法研究阿司匹林对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及生物被膜下活菌和死菌的分布情况... 通过阿司匹林对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干预作用的研究,为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结晶紫染色法(CV)、XTT分析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方法研究阿司匹林对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及生物被膜下活菌和死菌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对木糖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并且对其生物被膜的干预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 结晶紫染色法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XTT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颗粒形貌表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闫溢哲 周亚萍 +2 位作者 刘华玲 史苗苗 刘延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18-323,共6页
淀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淀粉应用研究中,淀粉的加工及改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些年,人们对淀粉改性后结构及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淀粉改性对其颗粒形貌有明显影响,导致其性能有一定程度改变。因... 淀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淀粉应用研究中,淀粉的加工及改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些年,人们对淀粉改性后结构及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淀粉改性对其颗粒形貌有明显影响,导致其性能有一定程度改变。因此,对淀粉改性前后颗粒形貌的表征尤为关键。本文概述了目前淀粉颗粒形貌的表征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有助于大家正确选择合适的表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颗粒形貌 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偏振光显微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