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Overview on Advanced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Used for Decentralized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被引量:77
1
作者 ZENG Zheng ZHAO Rongxiang +2 位作者 TANG Shengqing YANG Huan LU Zhipe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I0001-I0022,21,共22页
并网逆变器是分散式可再生能源接入配电网的重要接口,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并网逆变器在传统配电网中的地位越发突出。为了高效完成可再生能源分散式并网,并有效降低并网逆变器对电网的冲击,一些在装置上、结构上和功... 并网逆变器是分散式可再生能源接入配电网的重要接口,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并网逆变器在传统配电网中的地位越发突出。为了高效完成可再生能源分散式并网,并有效降低并网逆变器对电网的冲击,一些在装置上、结构上和功能上更加先进的并网逆变器成为了迫切的需求。针对现有的一些先进并网逆变器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从装置级、功能级和控制级的角度对现有先进并网逆变器进行综述。给出一些在结构上能更加灵活地将可再生能源分散接入配电网的硬件电路。研究一些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分散接入的,使并网逆变器能虚拟同步发电机完成自治运行、电能质量治理、系统阻抗检测、网络阻抗控制等辅助控制功能。同时还对并网逆变器的并网同步算法和电流跟踪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一个适合于可再生能源分散并网的先进并网逆变器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资源 并网逆变器 分散 分布式能源 公用事业 控制策略 快速渗透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单伟 孙一中 +1 位作者 施萧萧 程长风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6,共9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重要推动者。运用QCA与NCA方法,根据TOE框架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研究模型,探究影响“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企业资金资源是促进“小巨人”...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重要推动者。运用QCA与NCA方法,根据TOE框架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研究模型,探究影响“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企业资金资源是促进“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前因条件共同影响下形成了三条促进“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所构建的“特质—能力—行为”模型进一步发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呈现出不同的内在驱动逻辑。研究结论揭示了多重并发因素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复杂机制,为中小企业赋能新质生产力涌现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为政府优化政策扶持优质企业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 高质量发展 组态效应 资源编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
3
作者 尹婵娟 沈清明 +1 位作者 崔国印 郭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2-227,共6页
针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低、管理效能不足的共性问题,探索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策略。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深入分析高校实验室资源配置现状,围绕数字化赋能核心理念,系统优化实验室经费、实验条件、实验课程及实验人员... 针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低、管理效能不足的共性问题,探索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策略。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深入分析高校实验室资源配置现状,围绕数字化赋能核心理念,系统优化实验室经费、实验条件、实验课程及实验人员队伍配置,推动实验室资源的高效协同与集约利用,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运行质量。该策略构建了多维度资源整合机制,依托技术赋能与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实验室资源配置范式,有效解决了实验室资源分散、共享不足等痛点,为高校实验室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实验室资源 优化配置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需求响应的园区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资源优化配置
4
作者 赵振宇 刘夏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9-469,共11页
为进一步提高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提出一种考虑需求响应的园区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配置模型。结合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并综合考虑灵活性资源的特性,定义综合能源系统电、热灵活性指标。在需求响应方面,采... 为进一步提高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提出一种考虑需求响应的园区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配置模型。结合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并综合考虑灵活性资源的特性,定义综合能源系统电、热灵活性指标。在需求响应方面,采用模糊C均值法对分时区间进行划分并确定合理的分时电价,同时在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中计及可中断负荷、可转移负荷的参与。计及各类灵活性资源,建立上层优化设备容量、下层优化设备出力运行的园区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配置模型。算例结果表明,灵活性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有效降低弃风弃光率,提高系统经济性,同时灵活性资源的加入可以有效解决灵活性不足的问题,达到快速响应负荷,并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灵活性资源 综合需求响应 优化配置 可再生能源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地质特征、资源潜力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旭升 王濡岳 +3 位作者 申宝剑 王冠平 万成祥 王倩茹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8,共14页
通过梳理中国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与勘探实践,分析和总结不同类型页岩气地质特征、富集规律与资源潜力,取得以下认识:①中国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页岩在地质年代上由老到新分布,构造改造和生烃演化过程复杂度逐渐降低。②沉积环... 通过梳理中国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与勘探实践,分析和总结不同类型页岩气地质特征、富集规律与资源潜力,取得以下认识:①中国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页岩在地质年代上由老到新分布,构造改造和生烃演化过程复杂度逐渐降低。②沉积环境控制源储配置类型,是“成烃控储”的基础,海相和陆相源储配置类型以源储一体型为主,偶见源储分离型,海陆过渡相以源储一体型和源储共生型为主。③刚性矿物抗压保孔和地层超压控制源储一体型页岩气的富集,良好的源储耦合与保存条件控制源储共生型和源储分离型页岩气的富集。④海相依然是中国页岩气增储上产主阵地,过渡相和陆相有望成为重要接替领域。建议按照3个层次开展页岩气勘探部署,加速展开中上扬子地区海相志留系、寒武系和二叠系勘探;重点突破中上扬子地区海相超深层和华北地区奥陶系等海相新层系、石炭系—二叠系海陆过渡相以及四川、鄂尔多斯、松辽等盆地中生界陆相页岩气领域;探索准备华南和西北等新区页岩气领域,为中国页岩气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与资源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海相页岩 海陆过渡相页岩 陆相页岩 源储配置 富集机理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灵活性资源联合运行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法
6
作者 邓倩文 李奇 +3 位作者 邱宜彬 李豆萌 霍莎莎 陈维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2-922,I0001,共12页
“双碳”战略背景下,可再生能源渗透比例不断提升,灵活性资源缺乏问题日益严重.为构建安全、高效、低碳的清洁能源系统以应对这一挑战,提出一种考虑多灵活性资源联合运行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对电转气设备的两阶段运行进行... “双碳”战略背景下,可再生能源渗透比例不断提升,灵活性资源缺乏问题日益严重.为构建安全、高效、低碳的清洁能源系统以应对这一挑战,提出一种考虑多灵活性资源联合运行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对电转气设备的两阶段运行进行精细化建模,引入掺氢燃气轮机和电转气设备协同运行,以充分利用H 2的低碳特性.同时,通过碳捕集设备向电转气设备提供碳原料,实现了CO_(2)的循环利用,从而构建了以氢能为核心的灵活性资源联合运行框架.然后,针对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问题,通过Elbow法确定了最优聚类数目,并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得到风速的典型场景.在此基础上,以投资成本、运维成本、置换成本、环境惩罚和弃风惩罚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设备约束、能量平衡约束及灵活性约束,建立优化配置模型.为解决模型的非线性问题,采用大M法将其线性化处理并完成模型求解.最后,基于中国西南某地区实测数据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使综合能源系统的总成本降低了10.22%、新能源渗透率提高了6.01%、环境惩罚成本降低了2.65%,有效提升了系统的经济性和新能源消纳量,同时显著降低了系统碳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性资源 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配置 氢能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人力资源动态配置的动车组系统机会维修模型
7
作者 刘晓祖 王红 +2 位作者 何勇 齐彦昆 张启真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3-701,共9页
针对动车组多部件系统如何在有限停机时间内实现维修任务的合理分配问题,建立了考虑人力资源动态配置与机会维修的动车组多部件系统联合决策模型。首先,基于部件经济相关性引入了机会维修理念,归并各部件维修时机;其次,考虑到机会维修... 针对动车组多部件系统如何在有限停机时间内实现维修任务的合理分配问题,建立了考虑人力资源动态配置与机会维修的动车组多部件系统联合决策模型。首先,基于部件经济相关性引入了机会维修理念,归并各部件维修时机;其次,考虑到机会维修时维修任务数量的差异性,构建了基于人力雇佣成本及停机时间成本的维修人员数量决策方法;最后,以机会维修阈值和维修人员数量为决策变量,以维修总成本为优化目标进行了联合决策。算例分析表明,构建的联合决策模型相比较于固定维修人员维修模型和传统顺序维修模型可实现维修人员动态配置,有效降低维修人员雇佣数量及系统停机次数,节省维修总成本。该模型可进一步提升传统机会维修的维修经济性,为动车组系统的维修决策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维修 动态配置 动车组多部件系统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码头同贝同步装卸作业的资源配置与调度优化
8
作者 范忠浪 曾艳 刘旺盛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3,59,共12页
为提升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并降低能耗,考虑同贝同步装卸模式下岸桥装卸、集卡运输、堆场存取三个环节,构建两阶段资源配置与调度模型。第一阶段,根据船舶配载计划,考虑岸桥的闲置成本,运用启发式算法得到岸桥作业各贝位的路线与顺序;第... 为提升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并降低能耗,考虑同贝同步装卸模式下岸桥装卸、集卡运输、堆场存取三个环节,构建两阶段资源配置与调度模型。第一阶段,根据船舶配载计划,考虑岸桥的闲置成本,运用启发式算法得到岸桥作业各贝位的路线与顺序;第二阶段,着眼于堆场平行堆存布局,在集卡水平运输中采用贪婪原则(先近后远)进行集装箱位置分配,并设计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求得集卡最优配置和作业序列。通过Flexterm仿真及多算法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显著减少能耗与成本,为码头多资源调度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码头 同贝同步装卸 资源配置与调度 箱区分配 改进鲸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量时代基础教育空间资源的精准供给策略——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
9
作者 徐幸子 苏海龙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0,共9页
当前,我国大城市进入了以存量为主的空间治理阶段,基础教育的供需关系也呈现出空间分异特征。然而,现行的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模式过于“一刀切”,属于托底保障型,难以指导新时期基础教育资源的精准供给。鉴于此,以上海市普陀区编制的... 当前,我国大城市进入了以存量为主的空间治理阶段,基础教育的供需关系也呈现出空间分异特征。然而,现行的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模式过于“一刀切”,属于托底保障型,难以指导新时期基础教育资源的精准供给。鉴于此,以上海市普陀区编制的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发展规划为例,通过确定符合基础教育服务的人口口径、建立基础教育资源数据库和学位供需模型,科学评估量化供给缺口、精准预测并指导新增资源供给、分类施策推动存量资源空间扩容,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精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存量资源 资源配置 空间规划 精准供给 上海市普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的组态路径研究——基于战略三角的组态分析
10
作者 孙芹 杨蕙馨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32,共15页
在识别“优化者”“协作者”“革新者”和“探索者”4种服务化战略的基础上,基于战略三角理论模型构建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分析框架,并通过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样本的定性比较分析揭示其服务化战略的前因组态及形成路径。研究发现:(1)... 在识别“优化者”“协作者”“革新者”和“探索者”4种服务化战略的基础上,基于战略三角理论模型构建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分析框架,并通过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样本的定性比较分析揭示其服务化战略的前因组态及形成路径。研究发现:(1)冗余资源、吸收能力、技术创新、行业竞争程度、供应链上游集中化、供应链下游集中化、政府制度压力和行业同构压力均无法单独构成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的必要条件。(2)“优化者”战略形成路径包括客户外驱型和供应商主导型,“协作者”战略形成路径包括资源制度并驱型、客户主导型和资源环境并驱型,“革新者”战略形成路径包括供应商驱动型、市场适应型、制度外驱型和制度产业并驱型,“探索者”战略形成路径包括技术创新驱动型和市场需求响应型。(3)进一步识别出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决策的关键因素和行动逻辑。研究结论有利于深化理解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形成路径的机理,对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化战略 组态分析 资源基础观 产业组织理论 制度基础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多重组态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新朋 鲍菁铭 +1 位作者 关昊 刘天森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49,共10页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经济领域的创新主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数字技术更新迭代,提升企业数字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情境—配置—能力”理论与资源编排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外...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经济领域的创新主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数字技术更新迭代,提升企业数字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情境—配置—能力”理论与资源编排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外部支持、数字平台、资源柔性、协调柔性、吸收能力、数字协作能力对数字创新的影响,识别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高水平数字创新组态路径及异质性特征。通过分析两类企业数字创新形态,促进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数字创新。结果表明:第一,单一前因条件均不能构成企业数字创新的必要条件,需要多因素协同发挥作用。第二,从结果等效性视角出发,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存在两条创新治理组态路径,即“配置主导—均衡型”和“配置主导—能力型”;非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存在3条创新治理组态路径,即“情境—配置共同主导型”“配置主导—能力型”“配置—能力共同主导型”。第三,比较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组态路径发现,其组态路径迥然不同,但资源柔性是通用核心要素。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平台是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的关键,而非专精特新企业主要依靠协调柔性和外部支持开展数字创新。结论可为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 专精特新企业 非专精特新企业 “情境—配置—能力”理论 资源编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资源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郑平 李文忠 +3 位作者 陈飞雄 黄明煌 王芳东 张端鸿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9,共15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持续推进,不确定性影响日益增强,因此亟须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以快速响应源荷功率波动,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文中以分布式资源为切入点,对计及分布式资源的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方法进行综述。首先...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持续推进,不确定性影响日益增强,因此亟须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以快速响应源荷功率波动,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文中以分布式资源为切入点,对计及分布式资源的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方法进行综述。首先,从新型电力系统固有特征出发,分析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所面临的挑战与技术瓶颈;接着,沿着历史-当前-未来的时间脉络,分别从灵活性量化评估、灵活性优化调度、灵活性配置规划3个角度综述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提升路径;最后,针对上述角度,归纳总结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所面临的关键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灵活性提升 分布式资源 灵活性量化评估 灵活性优化调度 灵活性配置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偏好敏感的大数据应用云配置推荐方法
13
作者 梁哲恒 吴悦文 +4 位作者 李永健 张小陆 沈桂泉 苏林刚 刘均乐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38-746,共9页
大数据和流式数据计算已被广泛用于支撑智能电网中异常监测与预警等场景。云计算是大数据和流式数据应用的主流运行支撑环境,选择合适的云资源优化其性能面临巨大挑战。当前基于全量配置搜索的方法以所有候选云配置作为搜索空间,存在搜... 大数据和流式数据计算已被广泛用于支撑智能电网中异常监测与预警等场景。云计算是大数据和流式数据应用的主流运行支撑环境,选择合适的云资源优化其性能面临巨大挑战。当前基于全量配置搜索的方法以所有候选云配置作为搜索空间,存在搜索空间过大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资源偏好敏感的大数据应用云配置推荐方法,采用资源偏好敏感的随机森林模型作为贝叶斯优化方法的概率模型,以权衡配置选项空间较大时搜索的准确性和开销。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比于全量配置搜索方法CherryPick,在搜索结果的准确性提升23%的同时,可减少25%~44%的搜索次数;相比于数据驱动的方法RP-CH,搜索结果的准确性相差10%,但平均搜索次数可有效减少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应用 云配置推荐 资源偏好 主成分分析 贝叶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安全下受端电网灵活性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14
作者 李鸿鑫 吴思嘉 +3 位作者 陈大为 刘雪飞 戚思睿 孙铭锐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5-67,共13页
高比例新能源和大容量直流馈入下,受端电网中常规同步电源的开机规模持续压缩,系统供需平衡难度加大,灵活性调节能力减弱,大扰动冲击下频率安全风险突出。优化配置合理规模的灵活性资源,对于保障受端电网频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计及同... 高比例新能源和大容量直流馈入下,受端电网中常规同步电源的开机规模持续压缩,系统供需平衡难度加大,灵活性调节能力减弱,大扰动冲击下频率安全风险突出。优化配置合理规模的灵活性资源,对于保障受端电网频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计及同步机组灵活性改造、新能源机组调频改造以及电化学储能投建,量化多类型资源的灵活性调节能力,构建一种考虑惯量和频率约束的受端电网灵活性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通过协调多类型灵活性资源的运行特性和调频能力,求解得到满足预想故障下系统频率安全约束的灵活性资源规划配置方案。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综合投资多类型灵活性资源,能有效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改善故障态下系统频率跌落速率和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性资源 优化配置 频率安全 惯量支撑 一次调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对中国企业供应链配置多元化的影响
15
作者 郭娟娟 徐乾宇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0,共20页
为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规则体系,促进资源和要素在更广泛领域内的自由流动,我国推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该制度放松了市场准入管制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释放经济社会潜力和活力。本文以逐步推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作为... 为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规则体系,促进资源和要素在更广泛领域内的自由流动,我国推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该制度放松了市场准入管制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释放经济社会潜力和活力。本文以逐步推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对中国企业供应链配置多元化的影响、作用机制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放松市场准入管制显著促进了企业供应链多元化配置,这一作用主要通过提高市场竞争和改善资源配置实现。其中,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对企业上游供应链多元化的推动作用更明显,且在高市场分割程度地区、中西部地区及市场优势地位较高的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考虑到供应链配置多元化具有双重效应,本文将落脚点进一步延伸至企业供应链韧性,发现市场准入管制放松推动供应链配置多元化有助于提高企业所在供应链的韧性。本文不仅为支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提升供应链安全水平和韧性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准入 供应链配置 市场竞争 资源配置 供应链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资源禀赋及用户特征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
16
作者 顾宇宸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针对可再生能源分布的随机波动性及用户用能的不确定性使得区域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规划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且规划策略难以兼顾多优化目标,无法充分发挥IES节能减排与协调源荷资源的作用,文章提出一种融合风、... 针对可再生能源分布的随机波动性及用户用能的不确定性使得区域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规划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且规划策略难以兼顾多优化目标,无法充分发挥IES节能减排与协调源荷资源的作用,文章提出一种融合风、光、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电气热多能互补IES规划方案。基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不同用户用能特征,考虑多元优化目标构建双层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和Gurobi求解器计算最优解集并依据决策者导向从中选取最佳解;最后运用模糊评价法对规划结果进行评估并构建多场景算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同时兼顾多种性能指标,规划得到满足区域资源禀赋与用户用能特点的优化配置方案,从而降低系统运行综合成本以及减小环境污染,提升区域能源循环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资源禀赋 双层优化配置 改进粒子群算法 用户用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小制造企业如何编排资源利用数字机会——基于资源编排理论的fsQCA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马鸿佳 王亚婧 苏中锋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0,208,共12页
利用数字机会是中小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资源编排理论指出,利用数字机会离不开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支持,尤其要将各种资源和能力有效组合起来。但大量中小制造企业难以有效编排自身资源和能力来利用数字机会。为此,本文关注中... 利用数字机会是中小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资源编排理论指出,利用数字机会离不开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支持,尤其要将各种资源和能力有效组合起来。但大量中小制造企业难以有效编排自身资源和能力来利用数字机会。为此,本文关注中小制造企业的五种传统资源和能力(实物资源、关系资源、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和创新能力)及两种数字资源和能力(大数据资源和数字平台能力),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392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五种传统资源和能力及两种数字资源和能力都不能单独作为中小制造企业数字机会利用的必要条件,但数字平台能力作为核心条件能发挥较为普适的作用。同时,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机会利用存在三种路径,可归纳为“内向型”“外向型”和“内外兼顾型”,通过进一步聚焦高技术制造业,发现其数字机会利用存在两种路径:“渐进型”和“突破型”。本文有助于发现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编排企业资源和能力,拓展了资源编排理论的研究情境(数字化背景)和研究范围(数字资源和能力),回应了识别“数据时代的资源编排规律”的呼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数字机会利用 资源和能力组态 资源编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sQCA组态视角的我国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路径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丽清 杨苏乐 +1 位作者 万里晗 卢祖洵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3-419,共7页
背景当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区域失衡、公平性缺失问题仍然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目的探究提升我国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具体路径,为实现我国医疗资源合理且高效配置、促进基本公共... 背景当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区域失衡、公平性缺失问题仍然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目的探究提升我国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具体路径,为实现我国医疗资源合理且高效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于2022年9月—2023年2月开展研究,数据源于《2021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将医疗卫生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作为投入指标,以诊疗人次和入院人数为产出指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2020年31个省份医疗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以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为结果变量,以卫生技术人员占比、每千人口床位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可支配收入、财政收入分权和医疗卫生财政预算支出占比为条件变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内外部要素对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协同影响机制,剖析高或非高水平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条件组态,明确医疗资源高效率和低效率配置的多重路径。结果2020年我国31个省份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均值为0.852,但省际存在较大差异。组态分析结果可知,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共存在3种医疗资源高效率配置的路径。路径1:政府主导型驱动路径,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典型案例。路径2:内外协调型驱动路径,以云南省和甘肃省为代表案例。路径3:均衡型驱动路径,代表案例主要有广东省、福建省和湖北省。非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路径也存在3条。路径1:政府制约型路径。路径2:经济-政府双重制约型路径,代表案例有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路径3:内外制约型路径,典型案例有山西省和西藏自治区。结论内外部各要素及要素间的协同在良性互动过程中共同影响着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水平,需优化内外部环境,并对关键资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以形成合力,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 卫生保健公平提供 数据包络分析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组态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碳减排的影响:基于QCA的组态路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慧 杨泽东 +2 位作者 夏学超 祝树森 张学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7-65,共9页
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以及碳减排的关键战略。该研究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中国30个省份为案例样本,运用汇总型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模型(fsQCA模型),探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驱动碳减排的协同机制。研究发现:(1)创... 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以及碳减排的关键战略。该研究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中国30个省份为案例样本,运用汇总型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模型(fsQCA模型),探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驱动碳减排的协同机制。研究发现:(1)创新主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等学校和研发机构)、创新资源(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投入强度)和创新环境(数字金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都不能单独成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促进碳减排的必要条件,而需要各要素的有机配合,即单个要素并不构成高水平碳减排效应的瓶颈。这体现出需要继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投入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从而发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在碳减排中的重要作用。(2)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水平碳减排效应存在的5条组态路径可以归纳为3类,即“资源-环境导向型”“混合型”和“环境-主体导向型”。这反映出中国各省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碳减排的驱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3)较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高等学校和研发机构数、R&D经费投入强度会成为制约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挥碳减排效应的短板。这显示出有必要进一步培育创新主体、加强资金支持。(4)在确定的5条有效组态路径中,R&D人员全时当量、数字金融指数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仅作为核心条件出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作为辅助条件出现,高等学校和研发机构数、R&D经费投入强度既作为核心条件出现,也作为辅助条件出现。充分说明聚焦核心要素并加强要素整合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编排 区域创新 碳减排 组态效应 模糊集 定性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种组态有助于提升省域企业孵化网络资源配置效率——基于fsQCA的结构与环境因素匹配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玲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4,共14页
我国各省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在实践进程中暴露出一系列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创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构建省域企业孵化网络资源配置的二阶段效率评价模型并完成效率测算;基于组态理论探索网络结构与区域环境的高... 我国各省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在实践进程中暴露出一系列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创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构建省域企业孵化网络资源配置的二阶段效率评价模型并完成效率测算;基于组态理论探索网络结构与区域环境的高资源配置效率匹配路径。研究发现:(1)省域企业孵化网络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不高且呈波动下降趋势。(2) 7种组态有助于孵化网络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现阶段扩大网络规模是效率提升的普适性手段。(3)在创新力强的经济发达省份,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势呈替代关系;在不具备经济和地理区位优势的省份,网络密度的提升能帮助节点组织拓展资源共享渠道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基于中观和宏观视角,为我国省域企业孵化网络资源配置工作的优化提供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态 企业孵化网络 资源配置效率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