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M-DEM coupled modeling of cone penetration tests in lunar soil 被引量:4
1
作者 LIN Cheng-xiang TU Fu-bin +1 位作者 LING Dao-sheng HU Cheng-b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92-405,共14页
Cone penetration test(CPT)is an appropriate technique for quickly determining the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of lunar soil,which is valuable for in situ lunar exploration.Utilizing a typical coupling method recently deve... Cone penetration test(CPT)is an appropriate technique for quickly determining the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of lunar soil,which is valuable for in situ lunar exploration.Utilizing a typical coupling method recently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a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coupled model of CPTs is obtained.A series of CPTs in lunar soil are simulated to qualitatively reveal the flow of particl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hroughout the penetration process.In addition,the effects of major factors,such as penetration velocity,penetration depth,cone tip angle,and the low gravity on the Moon surface are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DEM coupled model cone penetration test lunar soil lunar explo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两岸SPT-CPT参数相关性分析及液化判别研究:以海门至太仓段为例
2
作者 余颂 刘峰 +2 位作者 刘薛宁 成新旭 蔡国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78,共8页
静力触探试验(CPT)与标准贯入试验(SPT)是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原位测试手段。SPT试验起步较早,工程经验丰富,CPT数据的解译则具有丰富的理论背景。因此,SPT-CPT相关性研究能够有效地利用SPT丰富的工程经验、依靠CPT成熟的解译系统,更高效... 静力触探试验(CPT)与标准贯入试验(SPT)是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原位测试手段。SPT试验起步较早,工程经验丰富,CPT数据的解译则具有丰富的理论背景。因此,SPT-CPT相关性研究能够有效地利用SPT丰富的工程经验、依靠CPT成熟的解译系统,更高效地进行工程勘察实践,包括对勘察场地的液化评估。长江两岸沉积历史及特征差异明显,适用的SPT-CPT相关性模型也不同。本文依托海门至太仓段过江隧道工程,采用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长江下游两岸的SPT和CPT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一种基于土类指数(I_(c)),可靠度更高的SPT-CPT相关性模型。本模型通过I_(c)考虑土体类型的影响,无须额外考虑土颗粒级配。本文将得出的相关性模型应用于研究区的砂性土液化判别,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贯入试验 静力触探 相关性分析 液化判别 原位测试 饱和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规范CPT砂土液化判别模型的改进与概率形式
3
作者 赵泽宁 段伟 +2 位作者 蔡国军 武猛 刘松玉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876,共8页
静力触探(CPT)因其高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评估砂土液化势。目前中国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典型CPT方法(岩规法)在涉及细粒和深层土的液化判别结果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并且结果难以整合到概率风险评估中。本研究考虑细粒含量、... 静力触探(CPT)因其高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评估砂土液化势。目前中国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典型CPT方法(岩规法)在涉及细粒和深层土的液化判别结果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并且结果难以整合到概率风险评估中。本研究考虑细粒含量、不确定性和采样偏差的影响,基于贝叶斯加权最大似然估计法,建立CPT双曲线概率模型以改进岩规法,并推荐采用液化概率(PL)=15%所对应的临界锥尖阻力表达式作为确定性方法。最后用实际案例验证所提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CPT双曲线模型中的临界锥尖阻力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并稳定,更能反映土体的动力特性。模型适用范围更广,可用于深层土和细粒含量较高的土,准确性高于岩规法和国际通用的Robertson和Wride方法。在不确定性较高的场地,概率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确定性模型的替代或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静力触探 双曲型模型 概率 细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Tu数据的阳江海域黏土循环强度评价方法研究
4
作者 毛健伟 高尚 吴琪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28,共12页
在堤坝、海上风力发电机、海底管线、海上石油平台、防波堤等海洋工程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时,海床地基土的循环力特性及其评价方法是重要科学问题。为了系统探究海洋黏土的循环强度及其评价方法,对阳江海域黏土开展了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 在堤坝、海上风力发电机、海底管线、海上石油平台、防波堤等海洋工程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时,海床地基土的循环力特性及其评价方法是重要科学问题。为了系统探究海洋黏土的循环强度及其评价方法,对阳江海域黏土开展了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和原位孔压静力触探试验CPTu。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海上风电场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可靠的岩土勘察指导。试验发现:海洋黏土的循环特性与陆域福建标准砂有显著差异。海洋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以受拉破坏为主;循环荷载作用下试样的双幅轴应变(ε_(da))存在缓慢-急剧和快速-平稳两种发展模式,ε_(da)与循环次数N的幂率、超静孔压比与循环振次比N/NL的幂率均符合双曲线关系;分析了现有基于CPTu数据的液化判别方法在原状海洋细粒土中的适用性,基于现场与室内单元土体应力条件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CPTu数据和埋深H的海洋黏土循环强度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黏土 循环强度 原位孔压静力触探 孔压 轴向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T的合肥老黏土土性波动范围计算分析
5
作者 吴杰 吴道祥 +1 位作者 林飞 李汶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288,共6页
文章选取合肥市2处相距较远的典型场地进行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CPT),对合肥老黏土层CPT数据进行去趋势化处理,并对其进行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检验,确定随机场模型的适用性。分析探究取样间距和取样范围对合肥老黏土土性... 文章选取合肥市2处相距较远的典型场地进行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CPT),对合肥老黏土层CPT数据进行去趋势化处理,并对其进行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检验,确定随机场模型的适用性。分析探究取样间距和取样范围对合肥老黏土土性波动范围的影响,并采用空间递推平均法对合肥老黏土层竖向土性波动范围进行计算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取样间距的增大,土性波动范围计算结果随之增大,标准差也呈增大趋势;随着取样范围增大,土性波动范围计算结果呈先增大后逐渐平稳的趋势;根据两场地的计算结果得出合肥地区老黏土波动范围的均值变化范围为0.57~0.68 m。该研究成果可为合肥地区岩土工程设计和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试验(cpt) 波动范围 随机场模型 空间递推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液化判别方法对比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液化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程程 崔怡怡 +3 位作者 刘中宪 袁晓铭 徐蓝 魏庆宾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7,共12页
国内外现有多种基于经验测试数据的液化判别方法,其中静力触探法(cone penetration test,CPT)由于其自身优势成为液化评价中的常用方法。该文介绍了国内外4种常用的CPT液化判别方法:NCEER法、《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方法(简称“岩规法”)... 国内外现有多种基于经验测试数据的液化判别方法,其中静力触探法(cone penetration test,CPT)由于其自身优势成为液化评价中的常用方法。该文介绍了国内外4种常用的CPT液化判别方法:NCEER法、《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方法(简称“岩规法”)、《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方法(简称“软土规程法”)和《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方法,对比分析了4种方法的判别结果,并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分类与回归决策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算法以及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对液化影响因素对液化触发的重要程度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一套液化发生与否的判别新标准。结果表明:袁晓铭等提出的通则法具有均衡性,液化判别准确率最高,在7度、8度、9度区的准确率均在94%以上,均高于NCEER法,且远高于岩规法和软土规程法;NCEER法次之,但是在9度区的深层,会将大量非液化数据误判为液化数据,不符合实际;岩规法和软土规程法判别效果最差。2种机器学习方法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7.6%和97.5%,且预测变量的重要性程度排名基本一致,其中相对密实度D r、土壤类型行为指数I c、细粒土含量(fines content,FC)、上覆盖层厚度(cover thickness,CT)对液化触发影响较大,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地下水位(groundwater table,GWT)和可液化层厚度(critical thickness of the liquefiable layer,CTL)影响较小。提出新的液化触发判别标准符合各影响因素对液化触发的影响趋势,为液化触发的预测和判别提供了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 液化判别方法 CART决策树 随机森林 液化触发判别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积沙地区静力触探试验(CPT)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傅赛 李宝建 +1 位作者 张春新 庞里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1-75,共5页
风积沙广泛存在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其土质松散、无黏性且含水少的特点十分突出,而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CPT)作为一种使用范围广、数据质量高的原位测试技术,能够较为简便、准确地获取风积沙地区的土体特性信息。为高效、... 风积沙广泛存在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其土质松散、无黏性且含水少的特点十分突出,而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CPT)作为一种使用范围广、数据质量高的原位测试技术,能够较为简便、准确地获取风积沙地区的土体特性信息。为高效、准确地模拟静力触探试验锥尖贯入过程中的大变形问题,采用一种具有基于网格和颗粒方法的优势的物质点法(material point method,MPM),建立了砂土中静力触探试验数值模型,并通过状态相关莫尔-库仑(state-dependent Mohr-Coulomb)准则,使用相对简单的一套土体参数,来捕捉砂土孔隙比与平均应力之间的状态相关特性。所建立的MPM数值模型首先与良好测试的模型槽试验进行对比,通过贯入过程中锥尖阻力及不同深度径向应力曲线验证了本文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随后改变计算域初始孔隙比来模拟风积沙的松散状态,通过一系列风积沙中静力触探试验数值模拟,探究锥尖贯入阻力随风积沙初始孔隙比的规律。结果表明:锥尖贯入阻力随初始孔隙比的增大而非线性减小,但松沙锥尖贯入阻力稳定值基本不随初始孔隙比发生变化,因此可采用相对节省材料的方法来选取工程设计参数,提高风积沙地区工程建设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 静力触探试验 MPM数值模拟 状态相关莫尔-库仑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T大直径钢管桩可打入性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寒阳 尹蒋松 +1 位作者 沈振义 李飒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1-207,共7页
在海洋工程当中,大直径钢管桩常采用液压锤进行施工,桩基可打入性的准确预测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究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CPT)锥尖阻力与单位锤击能量的关系,通过将CPT锥尖阻力转化为单位等效锥尖阻力,定义阻... 在海洋工程当中,大直径钢管桩常采用液压锤进行施工,桩基可打入性的准确预测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究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CPT)锥尖阻力与单位锤击能量的关系,通过将CPT锥尖阻力转化为单位等效锥尖阻力,定义阻能比为单位等效锥尖阻力与单位锤击能量阻力之比,基于9个场地、72根钢管桩打桩记录以及CPT测试结果,探讨了不同土层(粉土层、砂土层以及黏土层)中阻能比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提出了基于CPT锥尖阻力的桩基可打入性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单位等效锥尖阻力与单位锤击能量随深度变化具有相关性,阻能比在不同土层随深度变化具有各自的规律性。通过获得的不同土层阻能比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式,利用CPT锥尖阻力可以直接获得打桩需要的单位锤击能量。经工程验证,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预测打桩过程中单位锤击能量可行且具有一定精度。该方法仅需已知CPT锥尖阻力即可对单位锤击能量进行计算,可以快速地对桩基可打入性进行初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钢管桩 静力触探试验 单位锤击能量 桩的可打入性 锥尖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月环境下静力触探试验数值仿真研究
9
作者 赵学亮 刘子雄 +3 位作者 李宇 陈正瀚 杨建中 徐赵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6-434,共9页
采用三维离散元法(DEM),对地面/月面环境下的静力触探试验(CPT)贯入机理及力学行为进行数值仿真研究。DEM仿真采用考虑范德华力迟滞效应的月壤颗粒接触模型,以更好地反映月面环境下具有黏聚力特征的月壤中的CPT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由于... 采用三维离散元法(DEM),对地面/月面环境下的静力触探试验(CPT)贯入机理及力学行为进行数值仿真研究。DEM仿真采用考虑范德华力迟滞效应的月壤颗粒接触模型,以更好地反映月面环境下具有黏聚力特征的月壤中的CPT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由于月壤存在黏聚力和所处的低重力环境,其力学行为与地面环境下砂土有较大差别。在贯入过程中,探头附近浅表的月壤颗粒产生了更大的竖向位移,发生位移的颗粒数目更多,颗粒的速度场和模型力链分布也发生了变化。现有研究中重力加速度大于1.0g时得到的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月面重力加速度小于1.0g的情况,针对这2种情况应分别采用不同的线性关系式来描述稳定归一化锥尖阻力与重力加速度倒数之间的关系。与地面环境下的CPT试验相比,月面环境下的CPT试验贯入过程需要提供更大的归一化反力,且探头周围土体变形范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月环境 静力触探试验 数值分析 贯入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和变维联合后验分布的土层剖面高效优化识别方法
10
作者 曹子君 胡超 +4 位作者 王亚飞 苗聪 刘涛 洪义 郑硕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6-354,共9页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数据的土体力学分类方法(如土体分类指数I_(c))应用广泛。然而,基于土体分类指数划分土层依赖于工程经验,主观不确定性较大,土体力学分层与基于钻孔取样的物性分层未必一致。在贝叶斯学习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I_(c)数...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数据的土体力学分类方法(如土体分类指数I_(c))应用广泛。然而,基于土体分类指数划分土层依赖于工程经验,主观不确定性较大,土体力学分层与基于钻孔取样的物性分层未必一致。在贝叶斯学习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I_(c)数据和土层力学剖面参数联合概率分布的高效优化识别方法。所提方法基于全高斯概率模型推导土体分类指数(I_(c))数据的似然函数,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搜索土层剖面参数联合后验分布的最大值,通过比较不同土层数目对应的联合后验分布最大值识别土层数目和土层厚度(边界)。最后,通过杭州某地铁区间CPT数据和模拟数据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结合土层识别结果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分层原理和特点。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基于I_(c)数据识别土体力学分层的计算效率显著提高,适用于不同深度CPT数据分析,计算流程较简便,便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试验 土体力学分层 贝叶斯方法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结砂土的静力触探模型试验及离散元模拟
11
作者 加瑞 赵栋 +1 位作者 雷华阳 杨岗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2-732,共11页
在砂土中掺入水泥制备人工胶结砂土,通过自行研制的静力触探模型试验装置,研究了砂土颗粒间的胶结对静力触探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锥尖阻力q_(c)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q_(c)值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胶结砂土的黏聚力增加引起的;根据... 在砂土中掺入水泥制备人工胶结砂土,通过自行研制的静力触探模型试验装置,研究了砂土颗粒间的胶结对静力触探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锥尖阻力q_(c)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q_(c)值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胶结砂土的黏聚力增加引起的;根据q_(c)值估算胶结砂土的强度参数时,如果不考虑结构性的影响,将会高估胶结砂土的内摩擦角;初始剪切模量与锥尖阻力的比值G_(max)/q_(c)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可以根据G_(max)/q_(c)的大小定性评价砂土的结构性强弱。通过离散元模拟分析了颗粒间的胶结强度对q_(c)的影响机理。模拟结果表明:贯入会导致探杆附近颗粒间的胶结发生破坏,颗粒间的胶结强度越大,颗粒发生移动所需要的力越大,锥尖周围颗粒的接触力越大,因此q_(c)值随着胶结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以为胶结砂土中静力触探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砂土 静力触探 锥尖阻力 离散元模拟 胶结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塞效应的大直径钢管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
12
作者 陈志波 陈峰 +4 位作者 翁洋 曹光伟 曾旭明 潘生贵 杨辉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4-2236,共13页
大直径钢管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是桩基设计的关键环节。现有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大多基于封闭桩或小直径管桩的试验结果,在大直径钢管桩的应用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现有基于静力触探试验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之上,综合考虑泊松效应、... 大直径钢管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是桩基设计的关键环节。现有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大多基于封闭桩或小直径管桩的试验结果,在大直径钢管桩的应用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现有基于静力触探试验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之上,综合考虑泊松效应、土塞效应以及侧阻退化,推导出了桩侧摩阻力的表达式。同时,将桩端阻力分解成桩端管壁阻力和土塞阻力,建立了锥尖阻力与桩端管壁阻力和土塞阻力的比例关系。采用修正方法对实际近海工程中的大直径钢管桩进行了竖向承载力计算,并与现有6种常用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修正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大直径钢管桩的竖向承载力,尤其在桩侧摩阻力的预测精度上具有显著优势。此外,通过桩径、桩长、土塞率以及锥尖阻力等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无黏性土与黏性土中大直径管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均需要考虑土塞效应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大直径钢管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钢管桩 静力触探试验(cpt) 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 土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体单桥静力触探曲线MCP-DD预测方法研究
13
作者 高睿 胡修任 +2 位作者 王泽良 李畅 吴月秀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工程中常采用静力触探获得地层信息,但因触探孔位相对稀疏,场地中存在大量未知区域,影响了设计和施工对地层信息的准确判断。提出一种岩土体单桥静力触探曲线的MCP-DD预测方法:①通过邻域半径搜索算法筛选相关数据点;②基于B样条基函数... 工程中常采用静力触探获得地层信息,但因触探孔位相对稀疏,场地中存在大量未知区域,影响了设计和施工对地层信息的准确判断。提出一种岩土体单桥静力触探曲线的MCP-DD预测方法:①通过邻域半径搜索算法筛选相关数据点;②基于B样条基函数的改良MCP算法计算相关数据的趋势估计函数;③通过空间相关函数对趋势估计函数进行DD加权,得到综合预测模型。运用该方法预测某工程场地的单桥静力触探曲线,结果表明:相比于线性插值法,MCP-DD预测方法有更高的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减小26.8%~55.8%,均方根误差RMSE减小25.2%~54.9%。此外,预测半径R0的最佳取值范围为25.0~37.8 m,平均相关数据点个数越多,平均相对距离越小,模型预测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桥静力触探 趋势估计函数 空间相关性 MCP-D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屈服阻力的苏打盐碱土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宇星 王晓燕 +3 位作者 李洪文 吴正阳 高世杰 刘迪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1-310,365,共11页
松嫩平原作为世界三大盐碱地区之一,其特有的苏打盐碱土因其粘重特性显著,在设计和优化针对该类型土质的作业机具时,必须考虑土壤耕作阻力。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在预测土壤耕作阻力时更加精确快速,成为耕作机具设计... 松嫩平原作为世界三大盐碱地区之一,其特有的苏打盐碱土因其粘重特性显著,在设计和优化针对该类型土质的作业机具时,必须考虑土壤耕作阻力。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在预测土壤耕作阻力时更加精确快速,成为耕作机具设计优化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构建苏打盐碱土DEM模型并进行参数标定,选择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 V2模型作为DEM仿真模型。通过文献查阅获取土壤与机具的本征参数,使用倾斜平面试验确定土壤间、土壤与机具间的接触参数。进一步采用锥刺和单轴压缩试验,结合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获取Bond键参数的最优组合。最后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参数标定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锥刺和单轴压缩试验土壤屈服阻力分别为153.3 N和331.4 N;在深40 cm土层,开沟铲作业阻力为11907.5 N;Bond键最优参数组合:单位面积法向刚度K_n为3.68×10^(7)N/m^(3)、单位面积切向刚度Ks为2.97×10^(7)N/m^(3)、法向应力σ为197374 Pa和切向应力τ为96285.5 Pa。通过对比锥刺试验、单轴压缩试验及田间试验的阻力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分别为-0.95%、0.78%和-8.61%,证明了DEM模型的可靠性,展示了该模型准确预测苏打盐碱土耕作阻力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碱土 屈服阻力 离散元法 参数标定 锥刺试验 单轴压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TU测试的桩基承载力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23
15
作者 蔡国军 刘松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79-482,共4页
首先回顾了基于静力触探试验(CPT)和孔压静力触探试验(CPTU)预测桩基承载力的方法。根据连盐高速和宁常高速公路工程中的PTC、CFG和PHC桩的CPTU试验资料,提出了基于CPTU预测桩基承载力的折线法。以静载荷和高应变试验得到的桩基承载力... 首先回顾了基于静力触探试验(CPT)和孔压静力触探试验(CPTU)预测桩基承载力的方法。根据连盐高速和宁常高速公路工程中的PTC、CFG和PHC桩的CPTU试验资料,提出了基于CPTU预测桩基承载力的折线法。以静载荷和高应变试验得到的桩基承载力作为参考值,评估了各种预测桩基承载力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折线法比其余三种方法在预测桩基承载力方面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具有简单、快速、多参数的优点,并且不依赖于操作者主观性的影响,值得在桩基工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 孔压静力触探 桩基 承载力 折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台湾集集地震数据的CPT与SPT液化判别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董林 王兰民 +1 位作者 夏坤 袁晓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643-3648,共6页
利用集集地震静力触探试验(CPT)数据,对基于CPT测试的Robertson液化判别方法和Olsen方法进行了检验,两个方法对液化点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2.61%和80.43%,对非液化点判别成功率分别为31.82%和44.32%。CPT液化判别方法对液化点判别基本可靠... 利用集集地震静力触探试验(CPT)数据,对基于CPT测试的Robertson液化判别方法和Olsen方法进行了检验,两个方法对液化点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2.61%和80.43%,对非液化点判别成功率分别为31.82%和44.32%。CPT液化判别方法对液化点判别基本可靠,但对非液化点判别准确性较差。对集集地震标准贯入试验(SPT)数据,美国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EER)推荐的SPT液化判别方法对液化点和非液化点判别成功率分别达到92.41%和94.35%。SPT方法判别成功率非常高,整体准确性远高于CPT方法。另一方面,CPT的土分类图可以同时反映土的种类与强度,甚至可以对集集地震液化土与非液化土进行区分。对于细粒土的液化初判,CPT土分类图也优于SPT方法中的黏粒含量指标。因此,土分类图是CPT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集地震 液化 静力触探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新疆巴楚地区的CPT液化判别新方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兆焱 王永志 袁晓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40-145,共6页
以2003年新疆巴楚—伽师地区Ms6.8级地震大规模砂土液化为背景,通过对地震液化场地的详细勘察,获取了39个场地的静力触探勘察数据,根据现有国内外静力触探液化判别方法均不适合于新疆巴楚地区的情况,依据实测数据建立了含锥尖阻力基准... 以2003年新疆巴楚—伽师地区Ms6.8级地震大规模砂土液化为背景,通过对地震液化场地的详细勘察,获取了39个场地的静力触探勘察数据,根据现有国内外静力触探液化判别方法均不适合于新疆巴楚地区的情况,依据实测数据建立了含锥尖阻力基准值、地下水位、砂层埋深、地震烈度等常规参数的液化判别新公式。建立的液化判别方法分为初判和复判两部分,初判条件以特征深度表示;复判公式对液化场地和非液化场地的回判别成功率均在95%左右,可靠度较高。提出的公式形式与中国工程上最常用的液化判别公式一致,可为新疆地区液化判别及相关地区性规范制订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静力触探测试 砂土液化 判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TU测试的K_0固结黏土中静压桩时变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镜培 李林 +1 位作者 孙德安 龚卫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基于空间滑动面(SMP)准则改进的K_0固结各向异性修正剑桥模型,考虑K_0固结饱和黏土初始应力各向异性、应力历史及应力诱发各向异性对土体三维力学特性的影响,推导了静压沉桩柱孔扩张问题的弹塑性解析解。在此基础上,根据桩侧土体应力状... 基于空间滑动面(SMP)准则改进的K_0固结各向异性修正剑桥模型,考虑K_0固结饱和黏土初始应力各向异性、应力历史及应力诱发各向异性对土体三维力学特性的影响,推导了静压沉桩柱孔扩张问题的弹塑性解析解。在此基础上,根据桩侧土体应力状态与单剪试验中试样应力状态的相似性,结合桩周土轴对称固结理论提出采用孔压静力触探仪(CPTU)锥尖阻力、锥肩孔隙水压力及相应孔压消散数据预测静压桩时变承载力的理论方法。通过离心机模型试验实测结果和理论预测值的对比,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了静压桩承载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理论预测方法避免了土体基本参数测定等繁琐过程,且可以较为合理地预测静压桩时变承载力;静压桩沉桩结束后其承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之后承载力增加幅度变缓且逐渐趋于稳定值;静压桩桩径越大,沉桩结束后承载力增加的速度越慢,承载力达到稳定值的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P准则 孔压静力触探 锥尖阻力 孔压 时变承载力 离心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生态脆弱区场地测试技术与土工参数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9
作者 段伟 赵泽宁 +5 位作者 蔡国军 张希栋 吴掌乾 浦少云 刘松玉 董晓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1016,共16页
尾矿堆积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势能、易流滑、易液化等特征,是尾矿生态脆弱区潜在的灾害源和环境污染源,因此尾矿生态脆弱区场地上岩土参数表征及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在尾矿生态脆弱区场地... 尾矿堆积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势能、易流滑、易液化等特征,是尾矿生态脆弱区潜在的灾害源和环境污染源,因此尾矿生态脆弱区场地上岩土参数表征及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在尾矿生态脆弱区场地测试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尾矿料的物理、力学、排水、状态、屈服强度、液化与液化残余强度等岩土工程特性评价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分析表明:相比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技术能够高效准确获取尾矿生态脆弱区场地岩土工程参数,是工程中常用的测试手段。其中以孔压静力触探(CPTU)为代表的现代原位测试技术能够反映连续的岩土参数,在尾矿料性能评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较大的应用潜力。未来应加强基于现代原位测试评价尾矿库脆弱区的研究,以确保交通强国战略下尾矿生态脆弱区工程项目顺利建设与安全运营,同时极端环境适应性强原位测试技术是未来尾矿生态脆弱区岩土测试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原位测试技术 静力触探 土工参数 工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TU的三亚新机场海洋软土工程特性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鹏 蔡国军 +3 位作者 刘松玉 祝刘文 赵健 夏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40-144,共5页
三亚新机场项目为中国海南省计划,拟于三亚市红塘湾建成的一座总面积达28平方公里的大型海上机场项目。项目的建设对于海南省发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的重大作用,推动海南省经济高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填海造岛工... 三亚新机场项目为中国海南省计划,拟于三亚市红塘湾建成的一座总面积达28平方公里的大型海上机场项目。项目的建设对于海南省发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的重大作用,推动海南省经济高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填海造岛工程的现场勘测采用海洋CPTU技术。CPTU技术作为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原位测试手段,能够有效评价土体的工程特性,但其在国内海洋工程方面仍缺乏使用经验。本文利用自主研发的CPTU设备,对三亚新机场填海造岛工程进行海上CPTU试验。结合该地区相关现场勘察及室内土工试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认为CPTU技术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海洋原位测试技术,能够较好地应用于海洋工程实践,且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 海洋软土 工程特性 填海造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