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2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C-方钢管-再生混凝土叠合柱轴压力学性能及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维炳 杨树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3-585,共13页
为了解决方钢管-再生混凝土叠合柱(square steel pipe-recycled aggregated concrete composite-columns,SP-RAC-C)耐久性以及延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方钢管-再生混凝土叠合... 为了解决方钢管-再生混凝土叠合柱(square steel pipe-recycled aggregated concrete composite-columns,SP-RAC-C)耐久性以及延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方钢管-再生混凝土叠合柱(ECC-SP-RAC-C),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探究宽厚比、材料强度和再生骨料取代率等参数对其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该型叠合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ECC-SP-RAC-C在延性、耗能和承载力等指标上均优于RAC-SP-RAC叠合柱;宽厚比越小(ECC壳越厚)则试件的延性越高,但承载力和耗能能力降低;随着钢管强度或厚度的增加,试件的承载力、耗能和延性均增加,但钢管强度越高ECC的作用越小,而钢管厚度影响反之;ECC、RAC强度的提高均增加了叠合柱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低强度的ECC、高强度的核心RAC展现了更好的组合效应和良好的延性;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增加,叠合柱承载力下降、延性增加;叠合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 再生混凝土 方钢管 轴压 有限元模拟 轴压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加劲大径厚比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偏心受压非线性行为研究
2
作者 王振山 康树宽 +3 位作者 宗梦媛 李哲 韦俊 卢俊龙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5,共12页
大径厚比钢管混凝土构件局部屈曲问题较为突出,在螺旋加劲肋新型约束形式基础上,提出了螺旋加劲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通过偏心受压试验研究发现,螺旋肋可对大径厚比方钢管形成较好的约束,局部屈曲显著减小,构件承载力与变形能力得到有... 大径厚比钢管混凝土构件局部屈曲问题较为突出,在螺旋加劲肋新型约束形式基础上,提出了螺旋加劲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通过偏心受压试验研究发现,螺旋肋可对大径厚比方钢管形成较好的约束,局部屈曲显著减小,构件承载力与变形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基于试验结果,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新型组合构件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了钢管厚度、螺旋肋宽厚比、钢筋直径及偏心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偏心率增大,试件承载力降低,延性增加;减小钢管宽厚比和增加钢筋直径,承载力和延性均有明显提升;螺旋肋宽厚比对试件承载力影响不大。基于数值分析结果,给出了设计建议;并对该叠合柱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考虑螺旋肋影响的实用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螺旋加劲肋 偏心受压 数值模拟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芯钢管连接的PVC-CFRP管混凝土柱-RC梁边节点应变分析
3
作者 于峰 施坤 +2 位作者 管玉聪 方圆 许波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7,共11页
为分析芯钢管连接的PVC-CFRP管混凝土柱-RC梁边节点的应变发展规律,通过10个芯钢管边节点试件和1个普通边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试验,探析芯钢管含钢率、CFRP条带间距、节点环箍配箍率、轴压比和梁纵筋配筋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在... 为分析芯钢管连接的PVC-CFRP管混凝土柱-RC梁边节点的应变发展规律,通过10个芯钢管边节点试件和1个普通边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试验,探析芯钢管含钢率、CFRP条带间距、节点环箍配箍率、轴压比和梁纵筋配筋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在节点处发生剪切破坏。早期节点剪力主要由混凝土斜压杆承担,当试件达到峰值承载力时,节点斜向压力仍由混凝土承担,而斜向拉力由柱纵筋和节点环形箍筋共同承担,芯钢管直接参与抗剪。考虑芯钢管含钢率、节点环箍配箍率和轴压比的影响,引入边节点抗剪综合影响系数,建立边节点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FRP管混凝土 节点 钢管混凝土 破坏形态 应变分析 受剪机理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CFST柱压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
作者 卢亦焱 柳永达 +2 位作者 刘真真 马文涛 祝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为研究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钢管混凝土(CFST)柱的压弯承载力,进行3个原CFST柱和7个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CFST柱(组合加固柱)试件的偏压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和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在试验基础上,通过纤维模型法对258... 为研究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钢管混凝土(CFST)柱的压弯承载力,进行3个原CFST柱和7个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CFST柱(组合加固柱)试件的偏压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和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在试验基础上,通过纤维模型法对258个组合加固柱进行参数分析,分析了夹层混凝土强度、外套钢管厚度和屈服强度对组合加固柱N/N_(u)-M/M_(u)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CFST柱和组合加固柱的破坏形态基本一致,均为典型的弯曲型破坏,组合加固柱加固部分与原CFST柱变形协调良好;夹层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外套钢管厚度和屈服强度的降低使试件N/N_(u)-M/M_(u)曲线呈现外凸趋势;在这些因素当中,夹层混凝土强度对平衡点位置影响效果最显著,钢管厚度和屈服强度对平衡点位置影响不大。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组合加固柱压弯承载力计算方法。通过公式得到的压弯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纤维模型法模拟值的误差均在10%以内,表明计算方法可准确预测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CFST柱压弯承载力,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套钢管 夹层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柱 纤维模型法 N/N_(u)-M/M_(u)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形冷弯薄壁型钢组合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
5
作者 吴丽丽 刘艳霞 +1 位作者 武海鹏 韩港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91,共15页
为解决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阴角对其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用1个冷弯薄壁方钢管和2个U形钢管焊接成L形钢管,内填充混凝土形成L形冷弯薄壁型钢组合钢管混凝土柱形式。设计了5组共10根试件的轴压试验,并开展了有限元参数分析,研究了钢管厚度、... 为解决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阴角对其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用1个冷弯薄壁方钢管和2个U形钢管焊接成L形钢管,内填充混凝土形成L形冷弯薄壁型钢组合钢管混凝土柱形式。设计了5组共10根试件的轴压试验,并开展了有限元参数分析,研究了钢管厚度、U形管外伸长度和钢材强度等参数对构件承载力和延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试件的主要破坏形态为中上部局部鼓曲破坏,适量增大U形管外伸长度可以提高承载力,但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易发生弯扭破坏;承载力和延性随着钢管厚度和钢材强度增大而增加;混凝土强度对构件的初始刚度和峰值荷载的影响都很小,但对曲线下降段的影响较大;试件端部和中部截面阴角处的混凝土应力值比各边中部更大,说明采用U形钢管与方钢管组合的方式改善了阴角处钢管对混凝土约束普遍较弱的问题。基于“统一理论”,给出了两种承载力建议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两种计算方法在0.44~1.94的约束效应系数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 U形管 钢管混凝土柱 轴心受压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构套加固震损CFSST框架边节点地震损伤评估
6
作者 许成祥 廖泽瀚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521,565,共11页
为了对钢构套加固震损方钢管混凝土(CFSST)框架边节点地震损伤进行评估,基于已有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通过材料性能折减的方法来模拟地震损伤影响,选择合适的地震损伤模型,探究节点的损伤演化规律,运用该模型研究外... 为了对钢构套加固震损方钢管混凝土(CFSST)框架边节点地震损伤进行评估,基于已有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通过材料性能折减的方法来模拟地震损伤影响,选择合适的地震损伤模型,探究节点的损伤演化规律,运用该模型研究外包钢构套强度、外包钢构套厚度、外包钢构套非核心区加固高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性能折减法能够较好模拟地震损伤;通过计算得出轻度震损和中度震损的试件经加固后其抗震性能能够恢复甚至超过原始试件;当钢构套强度由Q235分别提升至Q345、Q390、Q420时,节点的极限荷载分别提高了6.27%、10.57%、13.70%;当钢构套厚度从4 mm提升至6 mm、8 mm时,节点的极限荷载分别提高了4.02%、9.68%;提升钢构套非核心区高度对节点的抗震承载力影响较小,将钢构套高度由200 mm提升至400 mm,其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提高了0.86%和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边节点 外包钢套加固 地震损伤评估 损伤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双相不锈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唐红元 王辉祥 刘烨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9,共13页
在环境腐蚀介质作用下,普通碳钢管混凝土柱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从而危害整个结构体系的安全。为了使钢管混凝土柱在耐腐蚀、承载力和延性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本文提出采用双相型不锈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柱(UFSST)代替普... 在环境腐蚀介质作用下,普通碳钢管混凝土柱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从而危害整个结构体系的安全。为了使钢管混凝土柱在耐腐蚀、承载力和延性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本文提出采用双相型不锈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柱(UFSST)代替普通碳钢管混凝土柱,并对12根矩形短柱试件进行轴心受压试验。通过对试件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和荷载-应变行为规律的研究,讨论了3种混凝土强度等级和3种钢管壁厚对矩形UFSST短柱试件轴压承载力性能影响,以及双相不锈钢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矩形UFSST短柱试件破坏模式可分为腰鼓屈曲和剪切破坏,两类破坏均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试件极限承载力随钢管壁厚和混凝土强度增加而提升,钢管约束效应使试件荷载在峰值后随轴向位移增加仍保持相对平稳发展。对比试验结果与现行规范承载力设计公式计算结果发现:在未考虑钢管约束效应的规范中,欧洲规范BS EN 1994-1-1计算结果均值与试验结果最接近且偏于安全,可直接用于矩形UFSST短柱承载力估算;考虑了钢管约束效应的中国技术规程T/CECS 952—2021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基于矩形钢管对混凝土的非均匀约束作用,对中国技术规程T/CECS 952—2021公式进行了修正,修正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矩形UFSST短柱承载力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不锈钢钢管混凝土 轴压试验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筋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8
作者 阿里甫江·夏木西 邵金兰 史露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9-187,共9页
目的为改善再生混凝土不均匀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再生粗骨料利用,进行了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方法基于统一理论思想,充分考虑钢管和钢筋对核心再生混凝土的双重约束作用,对既有核心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中的套箍系... 目的为改善再生混凝土不均匀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再生粗骨料利用,进行了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方法基于统一理论思想,充分考虑钢管和钢筋对核心再生混凝土的双重约束作用,对既有核心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中的套箍系数等指标进行修正,得到适合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的非线性数值模拟模型,并采用现有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以修正后的套箍系数为参数对不同钢管壁厚、纵筋直径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正交得到的90根模型试件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随着混凝土强度和钢管壁厚的增加,组合抗压强度对应的荷载值和峰值荷载后的塑性变形能力均呈现增加趋势,而纵筋直径的增加对此影响不大。基于此,以现有T/CECS625-2019规程中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公式为参考,提出基于统一理论思想的R-RACFST(reinforced an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短柱承载力计算公式。为验证该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对100组既有试验和模型试件的试验值和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直接采用CECS408-2015中的配筋钢管混凝土公式得到的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为0.95,标准偏差为0.05,采用本文推荐的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公式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11,标准偏差为0.06。结论本文提出的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公式安全可靠,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 套箍系数 承载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荷载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耐火性能数值分析
9
作者 王文达 李生强 +1 位作者 毛文婧 郑龙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后的耐火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往复荷载作用后塑性损伤和残余变形对组合梁节点火灾下的应力和变形的...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后的耐火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往复荷载作用后塑性损伤和残余变形对组合梁节点火灾下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以及不同损伤程度、荷载作用水平和防火保护层厚度对节点耐火极限和破坏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预损伤对节点的耐火极限有不利影响,且随损伤程度的增加,耐火极限下降明显;重度损伤下节点的耐火极限与无损伤节点相比降低了23.5%;重度损伤的节点在火灾作用下形成塑性铰,且产生较大的耗能损伤,轻度和中度损伤下未形成明显塑性铰,耐火极限分别仅下降1.0%和3.6%;对于以梁损伤作为预损伤模式的节点,梁荷载比和防火保护层厚度是影响有地震预损伤节点耐火极限的主要因素;随柱荷载比的增大,耐火极限呈降低趋势,但整体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 低周往复加载 损伤程度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参数对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车桥耦合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鹏 余存 +4 位作者 任兆永 覃玉海 贺盛 王龙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31,共14页
车辆运行会引起桥梁振动,随着跨径增大,桥梁非线性增加,车桥耦合作用愈加明显.本文以575 m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广西平南三桥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脉动试验和现场无障碍行车试验,同时建立了精细化车桥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不同车速、车... 车辆运行会引起桥梁振动,随着跨径增大,桥梁非线性增加,车桥耦合作用愈加明显.本文以575 m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广西平南三桥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脉动试验和现场无障碍行车试验,同时建立了精细化车桥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不同车速、车重影响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响应分析,探索其响应规律,并提取桥梁重要截面处的冲击系数与现行规范计算值比较,讨论现行规范对该桥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现场脉动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不同工况下的动应变时程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车速在20 km/h~60 km/h范围内,该桥的动力响应与车速大小无明显关系,当车速超过60 km/h时,挠度会随车速增加而急剧增大.车重增加会导致该桥最大动挠度增加,冲击系数减小,但桥梁实际的总响应并未减小.因此,严格控制过桥车辆的速度和车重,可有效降低行车荷载对桥梁的冲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响应 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 现场试验 精细化有限元 冲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双块式无砟轨道行车安全性分析
11
作者 李启航 朱志辉 +2 位作者 朱萌萌 林超 刘晓春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7,共7页
对于路基、桥梁、隧道地段,提出了由钢轨、扣件、钢管混凝土轨枕、道床板、底座等组成的新型钢管混凝土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为分析高速列车运行条件下新型钢管混凝土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的行车安全性,采用TRBF-DYNA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软... 对于路基、桥梁、隧道地段,提出了由钢轨、扣件、钢管混凝土轨枕、道床板、底座等组成的新型钢管混凝土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为分析高速列车运行条件下新型钢管混凝土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的行车安全性,采用TRBF-DYNA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了列车-无砟轨道-路基/桥梁/隧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350、385 km/h速度下车辆及无砟轨道结构动力学分析结果,以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中关于车辆、轨道结构的动力性能指标为依据,采用指标系数对列车运行安全和轨道结构动力响应进行评判。结果表明:在350、385 km/h速度等级下,车辆安全指标系数及轨道结构动力性能指标系数均未大于1;利用指标系数可直观地确定各地段动力学显著指标;钢管混凝土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在路基、桥梁、隧道地段均满足350 km/h高速行车安全要求,且具备足够的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动力学分析 钢管混凝土轨枕 指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防脱空预制方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12
作者 郭家逸 闫翔宇 +2 位作者 张浩泽 陈志华 白成军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0,共8页
为解决方钢管混凝土柱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钢管与混凝土界面脱空问题,提出一种后浇自密实灌浆料的预制方钢管混凝土柱,通过轴压试验研究其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并提出其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参数化分析预留缝隙厚度、后浇灌浆料强度等因素对... 为解决方钢管混凝土柱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钢管与混凝土界面脱空问题,提出一种后浇自密实灌浆料的预制方钢管混凝土柱,通过轴压试验研究其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并提出其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参数化分析预留缝隙厚度、后浇灌浆料强度等因素对该新型防脱空预制方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浇筑自密实灌浆料的预制方钢管混凝土柱能够有效避免界面脱空现象的出现,且极限承载力高于相同强度等级现浇钢管混凝土柱,20 mm预留缝隙使用C40灌浆料后,其承载力约提升4%,峰值荷载对应位移更大,试件变形能力得到提高;提高后浇灌浆料强度等级可以有效提高其轴压性能,选取C40灌浆料时相比选用C30灌浆料极限承载力可提高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脱空预制方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 界面脱空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弯矩-转角曲线计算方法
13
作者 黄志 龚莉 +2 位作者 蒋丽忠 周旺保 戚菁菁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8,共12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提出了基于极限弯矩、初始转动刚度的四折线弯矩-转角模型。对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到了三种节点连接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弯矩-转角曲线。基于钢结...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提出了基于极限弯矩、初始转动刚度的四折线弯矩-转角模型。对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到了三种节点连接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弯矩-转角曲线。基于钢结构设计标准,提出了适用于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极限弯矩计算方法;基于组件法建立了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到节点的极限弯矩与初始转动刚度值,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误差较小,吻合良好。基于极限弯矩、初始转动刚度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四折线弯矩-转角模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及适用性。该研究建立的四折线模型简单、精确且表达直观,可为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结构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 节点 组件法 弯矩-转角模型 极限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RP筋-海水海砂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轴压性能
14
作者 岳鹏飞 魏洋 +2 位作者 董志强 张依睿 黄哲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2,共9页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由截面中部的钢管混凝土和钢管外的钢筋混凝土叠合而成,力学性能突出,但在沿海地区工程结构受侵蚀因子影响严重,面临耐久性不足的问题。结合耐腐蚀性能优秀的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提出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asalt...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由截面中部的钢管混凝土和钢管外的钢筋混凝土叠合而成,力学性能突出,但在沿海地区工程结构受侵蚀因子影响严重,面临耐久性不足的问题。结合耐腐蚀性能优秀的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提出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asalt fiber-reinforced polymer,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柱内置钢管混凝土的叠合结构。通过对8根方形BFRP筋-海水海砂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轴压试验,研究BFRP箍筋间距、钢管边长及厚度对叠合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FRP箍筋、钢管复合约束叠合柱的轴压性能明显优于单一BFRP筋约束混凝土,随着箍筋间距从100 mm减小到70 mm,叠合柱的承载力提升了1.2%~20.6%;钢管厚度由2.5 mm增加到5.0 mm时,叠合柱的承载力提升了10.1%~29.7%。最终,结合BFRP筋与FRP-钢管的复合约束效应,提出了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叠合柱的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可实现对本研究叠合柱承载能力的准确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RP筋 海水海砂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轴压试验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尺方钢管混凝土套箱内部脱空检测方法研究
15
作者 宋林琳 魏明阳 +3 位作者 张学明 闫维高 刘坤 李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5,133,共11页
钢管混凝土结构内部密实性对整体钢管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对钢管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行精细化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某连接线高架桥为背景,设计了2个足尺钢管混凝土套箱试件,基于超声波法和冲击回波法,探究不同方法在模型中的适... 钢管混凝土结构内部密实性对整体钢管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对钢管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行精细化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某连接线高架桥为背景,设计了2个足尺钢管混凝土套箱试件,基于超声波法和冲击回波法,探究不同方法在模型中的适用性及不同高度、宽度和角度影响下的脱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尺寸模型采用非金属超声法检测声波的穿透性较弱,效果不明显;采用扫描式冲击回波法,通过分析时域图波形形状及峰值分布规律,并用频域图进行辅助验证,可有效判定钢-混交界面处的脱空情况。为验证测试结果,对模型进行切割,实际观察模型内部状态,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与实际密实区域的分布基本吻合。从提高密实性的角度,建议后期在该类结构设计时,上方钢板增加浇筑孔个数,增大浇筑孔直径,并在四角设置预留孔;在施工时,上方钢盖梁和下方墩柱安装应注意垂直度,在浇筑中加强对结构上部和两边振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套箱 脱空 无损检测 冲击回波法 超声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劲性骨架钢管混凝土拱桥新型栓焊节点叠合构件偏压力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于鹏 郭子康 +1 位作者 云惟经 郭晓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6,共18页
在地形复杂、条件恶劣地区的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中,拱肋采取传统焊缝连接施工难度高且节点质量无法保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栓焊节点,有效降低施工难度的同时保障了节点质量.采用钢管混凝土新型栓焊节点与外包混凝土组成的劲... 在地形复杂、条件恶劣地区的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中,拱肋采取传统焊缝连接施工难度高且节点质量无法保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栓焊节点,有效降低施工难度的同时保障了节点质量.采用钢管混凝土新型栓焊节点与外包混凝土组成的劲性骨架(叠合构件)作为拱肋不仅能提升结构承载力,还能改善节点与外包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由于拱肋受力特点为小偏心受压,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新型栓焊叠合构件的偏压力学性能,开展了缩尺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偏压试验,研究不同节点形式下(焊缝连接、栓焊连接)叠合构件之间的力学性能差异,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叠合构件的力学行为以及栓焊节点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偏压下钢管混凝土部分提供叠合构件的主要承载力,增加外包混凝土中配筋数量能有效提高叠合构件承载力.新型栓焊节点在满足节点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为叠合构件提供了更加优良的节点性能,提高节点稳定性的同时增强了节点与外包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保证叠合构件承载力的同时又提升了延性.当采用钢管混凝土栓焊节点连接形式时,栓焊弧长比应控制在2.0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性骨架钢管混凝土拱桥 栓焊节点 叠合构件 偏压 力学性能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浆锚连接方钢管混凝土拼接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立文 李智 +3 位作者 赵亮 胡少伟 李景浩 齐浩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6,共15页
为进一步提高用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柱构件的装配效率,并改善其抗震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出一种新型浆锚连接方钢管混凝土拼接柱设计方法。通过对缩尺比例为2的5个拼接柱构件和1个整浇柱构件开展拟静力试验,获得不同配筋率、配筋形式... 为进一步提高用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柱构件的装配效率,并改善其抗震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出一种新型浆锚连接方钢管混凝土拼接柱设计方法。通过对缩尺比例为2的5个拼接柱构件和1个整浇柱构件开展拟静力试验,获得不同配筋率、配筋形式和柱-柱节点拼接部位的新型拼接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拼接柱构件在低周期反复荷载下的破坏过程及其形态与整浇柱构件相似,其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抗承载力退化和抵抗变形(刚度)能力均比整浇柱构件更加优良,特别是将柱-柱节点拼接部位设于柱间反弯点区域的P类型构件变形能力最佳,证明了该新型拼接柱设计方法的科学性,并对提高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浆锚连接 拼接部位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RBFNN的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研究
18
作者 刘文博 杨喜娟 +1 位作者 王力 李子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5,共8页
为了改善传统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存在对样本数据依赖性强、参数选择复杂、收敛速度慢等缺陷。将麻雀搜索算法(SSA)应用于RBFNN预测模型,提出基于SSA-RBFNN的CFST界面粘结强度预测模型,收集319组数据建立数据库,选取8种影响因素作为... 为了改善传统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存在对样本数据依赖性强、参数选择复杂、收敛速度慢等缺陷。将麻雀搜索算法(SSA)应用于RBFNN预测模型,提出基于SSA-RBFNN的CFST界面粘结强度预测模型,收集319组数据建立数据库,选取8种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层参数和界面粘结强度作为输出层参数,分别建立RBFNN和SSA-RBFNN模型。通过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决定系数(R 2)等指标,将2种机器学习模型与6种现有公式进行比较,评估它们在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2种机器学习模型比公式精度更高。其中,SSA-RBFNN模型有更好的预测性能,更有助于高效预测CFST的界面粘结强度。研究结果可为CFST结构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预测方法和技术支持,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更好地评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麻雀搜索算法 钢管混凝土 界面粘结强度 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型Q460C方钢管间隙N型节点承载力研究
19
作者 叶岳松 赵东平 +1 位作者 王万祯 肖林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为考察加强构造对N型节点失效机理和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对加强节点和基本节点进行了主管轴压静力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本节点的破坏模式为主管上翼缘受拉鼓曲开裂,加强节点破坏模式为加劲板屈曲和覆板焊缝受拉开裂;加强节点的承载力... 为考察加强构造对N型节点失效机理和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对加强节点和基本节点进行了主管轴压静力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本节点的破坏模式为主管上翼缘受拉鼓曲开裂,加强节点破坏模式为加劲板屈曲和覆板焊缝受拉开裂;加强节点的承载力较基本节点提高了9.4%~36.5%;增加覆板厚度,可明显提高节点承载力。采用ABAQUS软件对覆板和加劲板加强的Q460C方钢管间隙N型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参数研究,考察了主管宽厚比γ、主支管厚度比η、主支管宽度比β、受拉支管与主管夹角θ、支管间距与主管宽度比ξ对节点破坏模式、应力分布、主管荷载-位移曲线和覆板焊缝断裂指数I f的影响规律。根据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覆板和加劲板加强的Q460C方钢管间隙N型节点承载力计算式和构造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460C方钢管 N型节点 有限元模拟 承载力计算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构建
20
作者 郭晓 谢开仲 +2 位作者 周筱航 覃礼根 刘宗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128,共4页
大跨钢管混凝土(CFST)拱桥施工过程具有高度复杂性,传统实验教学多局限于局部缩尺试验,且以演示性实验为主。为将广西大学大跨拱桥团队在服务“平南三桥”(世界最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中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研制了CFST... 大跨钢管混凝土(CFST)拱桥施工过程具有高度复杂性,传统实验教学多局限于局部缩尺试验,且以演示性实验为主。为将广西大学大跨拱桥团队在服务“平南三桥”(世界最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中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研制了CFST拱桥斜拉扣挂施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两大模式+三阶段学习任务+两阶段考核”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并通过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面向社会开放。该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在CFST拱桥建设领域的技术示范作用,为重大工程实践成果反哺实验室教学、推动科教深度融合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斜拉扣挂法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