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4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modelling for predicting corrosion initiation lif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quare piles under reverse-seepage pressure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Rong-bo WU Wen-bing +3 位作者 HE Si-hong XIAO Liang WEN Min-jie MEI Guo-xi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596-3611,共16页
Square pil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RC)in marine environments are susceptible to chloride-inducedcorrosion.A novel reverse-seepage technique(RST)is applied to square piles to block the intrusion of chlorides.Thisresea... Square pil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RC)in marine environments are susceptible to chloride-inducedcorrosion.A novel reverse-seepage technique(RST)is applied to square piles to block the intrusion of chlorides.Thisresearch introduces a computational model designed to predict the lifespan of corrosion initiation in reinforced concretesquare piles when applied reverse-seepage pressure.The model considers the impacts of chloride binding and the tripletime-dependence property among the permeability,the corrected surface chloride concentration,and the diffusioncoefficient.The proposed numerical model is solved using the alternating direction implicit(ADI)approach,and its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are evaluated by contrasting the computational outcomes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andexperimental results.Furthermore,the primar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corros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quare pilesare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pplying RST can decrease the chloride penetration depth and prolong the lifespanof corrosion initiation in square piles.The water-cement ratio and reverse seepage pressure are the most influentialfactors.A water pressure of 0.4 MPa can double the life of concrete,and the durable life of concrete with a water-cementratio of 0.3 can reach 100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rse-seepage technique chloride ion intrusion alternating direction implicit method reinforced concrete square pile corrosion initiation li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upling effects of influence factors on probability of corrosion initiation tim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小刚 赵衍刚 +1 位作者 邢锋 卢朝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223-229,共7页
The coupling model of major influence factors such state affecting the chloride diffusion process in concrete is as environmental relative humidity, load-induced crack and stress discussed.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 The coupling model of major influence factors such state affecting the chloride diffusion process in concrete is as environmental relative humidity, load-induced crack and stress discussed.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of the critical chloride concentration Cc, the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 and the surface chloride concentration Cs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collected natural exposure data. And the estimation of probability of corrosion initiation considering the coupling effects of influence factors is presen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relative humidity and curing time are the most effect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bability of corrosion initiation before and after 10 years of exposure time. At the same exposure time, the influence of load-induced crack and stress state on the probability of corrosion initiation is obvious, in which the effect of crack is the most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 corrosion initiation time coupling influence model influence factors natural exposure dat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ilure modes and transformation law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s under drop hammer impact
3
作者 Chunming Song Jiahe Zhong +3 位作者 Haotian Zhang Yuetang Zhao Zhongwei Zhang Feng Li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9期318-339,共22页
With the change of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and impact conditions,reinforced concrete slabs exhibit different mechanical behaviors with different failure patterns,and the failure m... With the change of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and impact conditions,reinforced concrete slabs exhibit different mechanical behaviors with different failure patterns,and the failure modes are transformed.In order to reveal the failure mode and transformation rul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s under impact loads,a dynamic impact response test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drop hammer test device.The dynamic data pertaining to the impact force,support reaction force,structural displacement,and reinforcement strain were obtained through the use of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technology(DIC),impact force measurement,and strain measurement.The analysis of the ultimate damage state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identified four distinct types of impact failure modes:local failure by stamping,overall failure by stamping,local-overall coupling failure,and local failure by punching.Additionally,the influence laws of hammerhead shape,hammer height,and reinforcement ratio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and failure mod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lab were reveal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1)The local damage to the slab by the plane hammer is readily apparent,while the overall damage by the spherical hammer is more pronounced.(2)In comparison to the high reinforcement ratio slabs,the overall bending resistance of the low reinforcement ratio slabs is significantly inferior,and the slab back exhibits further cracks.(3)As the hammer height increases,the slab failure mode undergoes a transformation,shifting from local failure by stamping and overall failure by stamping to local-overall coupling failure and local failure by punching.(4)Three failure mode thresholds have been established,and by comparing the peak impact force with the failure thresholds,the failure mode of the slab can be effectively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Drop hammer impact test Dynamic response Crack propagation Failure m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tic model of non-uniform corrosion induced crack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小刚 王学志 +1 位作者 卢朝辉 邢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940-945,共6页
In order to perfectly reflect the dynamic corros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cover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an analytic model of non-uniform corrosion induced cracking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elastic-plastic fra... In order to perfectly reflect the dynamic corros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cover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an analytic model of non-uniform corrosion induced cracking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elastic-p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 theory.Comparisons with the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show that the predictions given by the present model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both for natural exposed experiments and short-time indoor tests (the best difference is about 2.7%).Also it obviously provides much better precision than those models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uniform corrosion (the maximal improved precision is about 48%).Therefore,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o-called uniform corrosion models to describe the cover cracking of RC should be adopted cautiously.Finally,the influences of thickness of local rusty layer around the reinforcing steel bar on the critical corrosion-induced crack indexes were investigated.It is found that the thickness of local rusty layer has great effect on the critical mass loss of reinforcing steel,threshold expansion pressure,and time to cover cracking.For local rusty layer thickness with a size of a=0.5 mm,the time to cover cracking will increase by about one times when a/b (a,semi-minor axis;b,semi-major axis) changes from 0.1 to 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 non-uniform corrosion induced cracking dynamic cracking local rusty layer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包钢加固锈蚀箍筋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强 曹腾飞 +3 位作者 陈少杰 阎沛霖 汪勇 刘晓岩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9,共9页
为研究锈蚀箍筋混凝土柱外包型钢加固后的抗剪承载能力,设计9根不同箍筋间距的混凝土柱,对其中7根混凝土柱通电加速锈蚀箍筋,采用水泥基灌浆料或环氧树脂胶作为外包型钢加固柱的填充物,加固处理后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以箍筋间距、箍... 为研究锈蚀箍筋混凝土柱外包型钢加固后的抗剪承载能力,设计9根不同箍筋间距的混凝土柱,对其中7根混凝土柱通电加速锈蚀箍筋,采用水泥基灌浆料或环氧树脂胶作为外包型钢加固柱的填充物,加固处理后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以箍筋间距、箍筋锈蚀率和填充物为变量,综合运用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方法对其破坏形态和抗剪承载性能进行分析;基于混凝土柱极限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引入外包型钢有效利用系数,建立外包型钢加固锈蚀箍筋混凝土柱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柱底形成塑性铰、柱底加固型钢连接处失效,箍筋间距和箍筋锈蚀率等因素共同影响其抗剪承载力;相同箍筋间距及锈蚀率下采用水泥基灌浆料与环氧树脂胶对外包型钢与混凝土柱协同工作性能一致;加固后外包型钢对核心区混凝土约束能力的提升,显著提高了混凝土柱的抗剪承载力。研究可为外包型钢加固锈蚀箍筋混凝土柱采用水泥基灌浆料作为填充物提供实践指导,为抗剪承载力计算、耐久性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柱 箍筋锈蚀 抗剪承载力 外包型钢加固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锈蚀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6
作者 刘小娟 黄哲烜 +3 位作者 刘阳 郭子雄 蒋欢军 陈玉洁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7-206,277,共11页
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一个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柱中不同部位钢筋锈蚀率往往不一致,在弯曲受拉侧和受压侧的纵向钢筋锈蚀对RC柱压弯性能的影响机理也不同。为研究纵向钢筋锈蚀对R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一个未锈蚀R... 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一个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柱中不同部位钢筋锈蚀率往往不一致,在弯曲受拉侧和受压侧的纵向钢筋锈蚀对RC柱压弯性能的影响机理也不同。为研究纵向钢筋锈蚀对R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一个未锈蚀RC柱和五个锈蚀RC柱的拟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钢筋锈蚀率、锈蚀位置和轴压比等参数对R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侧锈蚀RC柱的损伤分布和力学性能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当轴压比为0.1时,锈蚀侧纵筋受拉断裂是导致RC柱力学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当轴压比较大时,锈蚀侧混凝土的受压损伤和锈蚀纵筋受压屈曲是引起RC柱力学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未锈蚀RC柱相比,纵筋锈蚀率不超过15.00%的单侧纵筋锈蚀RC柱正向承载力降幅不超过10.00%,反向承载力降幅不超过5.00%,在极限状态时的累积耗能降幅约6.48%~15.21%。与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相比,钢筋锈蚀对RC柱变形能力的影响最显著。随着钢筋锈蚀率的增大,RC柱的弯曲变形占比减小,剪切变形和滑移变形占比增大。当受拉侧钢筋因锈蚀而提前断裂时,RC柱正向极限变形降低约30.00%~37.00%,反向极限变形降低约10.00%~17.00%。进行锈蚀RC柱抗震性能评估时,需合理考虑受拉和受压纵筋锈蚀的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钢筋混凝土(RC)柱 抗震性能 单侧钢筋锈蚀 锈蚀率 轴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蚀钢筋与纤维增强混凝土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刘延春 陈本晟 +3 位作者 刘才玮 闫良泰 刘新宇 苗吉军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1-273,共13页
为研究锈蚀钢筋与玄武岩-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BPFRC)的黏结滑移机理,本文应用电化学加速锈蚀方法制备了48个不同锈蚀率(0、2%、5.0%和10.0%)下的棱柱体偏心拉拔试件,通过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探究纤维掺入对混凝土基体影响;开展拉拔试验... 为研究锈蚀钢筋与玄武岩-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BPFRC)的黏结滑移机理,本文应用电化学加速锈蚀方法制备了48个不同锈蚀率(0、2%、5.0%和10.0%)下的棱柱体偏心拉拔试件,通过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探究纤维掺入对混凝土基体影响;开展拉拔试验观察纤维增强混凝土(FRC)黏结性能变化规律,记录试件表面变化与破坏模式;采用电镜扫描对破坏后黏结界面进行微观测试。试验结果表明:1)纤维的桥接有效抑制裂缝发展并分散荷载作用,FRC的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12.43%~18.65%和5.36%~9.64%;2)在黏结性能方面,锈蚀影响下混凝土约束和界面摩擦大幅降低,钢筋锈蚀率6%~7%时,普通混凝土黏结强度平均降低18.1%,BPFRC与普通混凝土割线黏结刚度分别下降43.3%和39.0%,而初始黏结刚度受锈蚀影响较小,降低了5.0%~11.8%;3)锈蚀损伤条件下FRC在黏结强度、黏结刚度、残余强度等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不同锈蚀率下FRC的黏结强度比普通混凝土提高11.1%~27.6%,BPFRC较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BFRC)/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PFRC)提高了5.2%~11.8%,两种纤维混合时体现出正协同效应。在试验结果基础上,本文结合锈蚀损伤系数建立不同纤维掺入的半经验半理论黏结强度预测公式与三段式黏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BF-PF增强混凝土的性能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 锈蚀 力学性能 黏结-滑移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PP修复腐蚀与脱节钢筋混凝土管道的接头力学行为
8
作者 方宏远 初佳军 +3 位作者 李斌 张富鑫 王念念 杜雪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34-850,共17页
钢筋混凝土管道(RCP)接头问题是引发管道失效的主要诱因.采用原位固化法(CIPP)技术可有效修复接头病害,但修复后复合结构的协载特性尚不明确.为此,开展了CIPP-RCP接头复合结构三边加载试验,分析了内衬壁厚、腐蚀宽度、顶部腐蚀深度和脱... 钢筋混凝土管道(RCP)接头问题是引发管道失效的主要诱因.采用原位固化法(CIPP)技术可有效修复接头病害,但修复后复合结构的协载特性尚不明确.为此,开展了CIPP-RCP接头复合结构三边加载试验,分析了内衬壁厚、腐蚀宽度、顶部腐蚀深度和脱节长度对接头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和内衬应变的影响规律.基于双线性牵引-分离响应的黏结单元,建立了复合结构三维数值模型,探讨了各因素对CIPP内衬von Mises应力的影响,并基于模拟结果推导了内衬最大von Mises应力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复合结构失效过程分为线性增长、屈服强化、波动下降和稳定下降4个阶段,达到屈服荷载后接头顶部和底部内壁率先开裂.内衬壁厚从4 mm增至16 mm时,屈服荷载与极限荷载分别增长31.8%和80.3%.顶部腐蚀深度小于保护层厚度时,腐蚀宽度扩大对复合结构的屈服荷载影响可以忽略,极限荷载与腐蚀宽度呈正相关;顶部腐蚀深度大于保护层厚度时,复合结构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骤降.脱节长度小于10 cm时,CIPP可有效恢复原RCP接头的极限荷载;脱节长度大于10 cm时,修复效果减弱.内衬应变发展呈线性缓慢增长和非线性快速增长两个阶段.内衬壁厚与腐蚀宽度越大,内衬越稳定;顶部腐蚀深度与脱节长度越大,内衬越易屈服.推导的内衬最大von Mises应力预测方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固化法 钢筋混凝土管道 腐蚀 脱节 复合结构 三边加载试验 接头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修正的锈蚀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预测
9
作者 黄天立 李群 +3 位作者 陈龙 陈华鹏 阳波 何益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5-585,共11页
腐蚀电流密度的测量存在误差,且物理模型预测腐蚀电流密度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量化物理模型的不确定性,准确预测钢筋非均匀锈蚀引起的钢筋混凝土(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修正的锈蚀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预测... 腐蚀电流密度的测量存在误差,且物理模型预测腐蚀电流密度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量化物理模型的不确定性,准确预测钢筋非均匀锈蚀引起的钢筋混凝土(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修正的锈蚀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预测方法。首先,采用贝叶斯方法结合实测数据推断RC结构腐蚀开裂过程中的腐蚀电流密度物理模型中的参数,采用马尔科夫蒙特卡罗方法中的Metropolis-Hastings算法进行采样,得到参数的后验分布;然后,利用后验分布传递参数的不确定性,得到腐蚀电流密度预测模型;最后,利用锈蚀产物质量相等将非均匀腐蚀的钢筋锈蚀椭圆模型转换成均匀腐蚀的厚壁圆筒模型来计算混凝土保护层中的应力,通过钢筋损失量与腐蚀电流密度预测值之间的关系,预测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时间。通过2个试验试件验证所提方法预测锈蚀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修正后的腐蚀电流密度预测模型能准确地预测腐蚀电流密度,且能够有效地预测锈蚀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开裂时间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 保护层开裂 开裂时间 非均匀锈蚀 贝叶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混凝土弧形模壳-现浇梁建造与竖向加载测试
10
作者 蒋友宝 谭捷 +2 位作者 高鹏翔 张明亮 贺昊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821-3827,共7页
混凝土弧形梁在支模时往往成型精度难以保证,且制作较难造价高,而3D打印技术有着施工速度快、设计自由度高等特点,因此为解决混凝土弧形梁支模复杂等问题,对3D打印弧形模壳-现浇梁建造的有效性展开研究。根据已有3D打印混凝土配合比和... 混凝土弧形梁在支模时往往成型精度难以保证,且制作较难造价高,而3D打印技术有着施工速度快、设计自由度高等特点,因此为解决混凝土弧形梁支模复杂等问题,对3D打印弧形模壳-现浇梁建造的有效性展开研究。根据已有3D打印混凝土配合比和工艺参数,设计和打印了3根3D打印弧形梁模壳,并测量了打印成型精度;模壳内部配置钢筋笼并现浇混凝土材料,制作出3D打印混凝土弧形模壳-现浇梁;对梁试件进行竖向加载测试,验证该建造方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3D打印弧形模壳实体与三维模型尺寸基本一致,中部误差最大为4%,且整体打印质量和成型质量较好;竖向加载下,3根3D打印弧形模壳-现浇梁试件破坏形态相似;弧形模壳和现浇梁之间设有加固筋的梁试件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得到显著提高,其中极限荷载提升幅度约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模壳 加固筋 开裂荷载 极限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锈蚀损伤软接触模型的非线性超声导波识别
11
作者 阎石 王雪南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4-743,共10页
将软接触模型结合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可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早期识别难的问题。然而,目前缺少以层状锈蚀为基础的软接触模型及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实验证明。该文将钢筋的锈胀问题简化为一个均匀的层状平面模型,并确立了整个锈胀过... 将软接触模型结合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可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早期识别难的问题。然而,目前缺少以层状锈蚀为基础的软接触模型及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实验证明。该文将钢筋的锈胀问题简化为一个均匀的层状平面模型,并确立了整个锈胀过程中层表面接触压力与刚度;使用颗粒接触模型建立了锈蚀程度和超声导波非线性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数值分析时将锈蚀接触问题简化为一个软接触模型,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到软接触中各参数和锈蚀程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与有限元计算及实验验证的方法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在软接触模型得到的结果中,超声导波的非线性系数变化趋势和理论计算及实验结果一致。通过理论计算推导出二阶非线性系数和接触力之间的关系,得到一种基于非线性超声导波的钢筋混凝土早期锈蚀识别方法,该方法对基于软接触模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损伤的识别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锈蚀识别 非线性超声导波 层状结构 软接触模型 钢筋混凝土结构 颗粒链接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非结构型和结构型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抗弯试验
12
作者 赖富才 刘霞 +2 位作者 汪昕 李伟涛 吴智深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0-270,共11页
针对混杂非结构型和结构型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单向板开展四点弯试验,对比单向板的破坏模式、裂缝分布和荷载曲线,理论分析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板的极限荷载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混杂纤维的加入改变了BFRP筋混凝土板的破坏模式,由脆性斜... 针对混杂非结构型和结构型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单向板开展四点弯试验,对比单向板的破坏模式、裂缝分布和荷载曲线,理论分析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板的极限荷载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混杂纤维的加入改变了BFRP筋混凝土板的破坏模式,由脆性斜拉破坏转变为延性弯曲破坏。非结构型纤维限制微裂缝的发展,保证了加载初期混凝土的整体性;混凝土开裂后,结构型纤维承担混凝土开裂面上的部分拉力,有效限制较大裂缝的发展。板底裂缝向上发展到纵筋所在高度前,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板试件跨中截面的中和轴位置基本保持不变,板横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与C-5S8试件相比,HFRC-5S8试件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提升35.6%、51.1%、34.8%;与C-5B8试件相比,HFRC-5B8试件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提升50.7%、30.2%。钢筋混凝土试件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一致;而混杂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试件的计算值比试验值低22%,理论计算方法获得的混杂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试件极限承载力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纤维 破坏模式 裂缝发展机制 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 极限承载力 混凝土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自然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13
作者 刘阳 张伟平 +3 位作者 姜超 邱俊澧 王瑞琳 郑乃浩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1191,共11页
对海洋环境下服役26年的3根钢筋混凝土梁开展受弯试验研究,获得荷载—变形全过程曲线,以评估自然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加载试验后,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了锈蚀钢筋横截面积的纵向分布。在此基础上,对自然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 对海洋环境下服役26年的3根钢筋混凝土梁开展受弯试验研究,获得荷载—变形全过程曲线,以评估自然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加载试验后,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了锈蚀钢筋横截面积的纵向分布。在此基础上,对自然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破坏模式、裂缝发展、承载力及截面应变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环境下钢筋的锈蚀沿纵向呈明显的不均匀性,总体呈现跨中锈蚀严重、两端锈蚀轻的规律,与箍筋接触位置的纵筋因受到箍筋的保护而与相邻位置相比锈蚀程度更轻。自然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与未锈蚀适筋梁类似,但破坏截面处纵筋间锈蚀差异大,导致严重锈蚀钢筋可能先断裂,引发应力重分布,荷载—挠度曲线表现出“多阶段”特征。锈蚀最严重试件的屈服和极限荷载相较锈蚀最轻试件分别下降了18.1%和14.7%;基于破坏模式的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自然锈蚀 静力试验 受弯承载力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梁开裂特征量化研究
14
作者 田野 陈徐东 +3 位作者 陈璋 吴文文 王宁宁 季韬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研究配箍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开裂特征的影响,依据我国规范设计了不同配箍率的钢筋混凝土梁,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监测了钢筋混凝土梁试件在四点弯曲试验全过程,重现了不同级别荷载作用下试件的裂缝宽度及变形大小,并将试验结果与我国规... 为研究配箍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开裂特征的影响,依据我国规范设计了不同配箍率的钢筋混凝土梁,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监测了钢筋混凝土梁试件在四点弯曲试验全过程,重现了不同级别荷载作用下试件的裂缝宽度及变形大小,并将试验结果与我国规范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能对全尺寸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及变形进行准确监测,钢筋混凝土梁在带裂缝工作阶段的裂缝宽度、间距均大于我国规范计算值,规范计算的裂缝宽度及间距均趋于保守,但我国规范可以对钢筋混凝土梁在带裂缝工作阶段的变形可以进行较好的预测。钢筋混凝土梁剪跨段裂缝分布及宽度受配箍率影响较大,纯弯段裂缝及宽度基本分布均匀,符合我国规范中裂缝计算公式的建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开裂特征 变形分析 配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混凝土中钢筋初锈时间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15
作者 李辰治 宋晓滨 +1 位作者 黄庆华 姜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1-538,660,共9页
基于Fick第二定律和Darcy定律建立了氯离子扩散-对流耦合模型,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数值求解。探明了每个干湿循环周期内氯离子含量和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钢筋初锈时间对各影响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扩散-对流... 基于Fick第二定律和Darcy定律建立了氯离子扩散-对流耦合模型,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数值求解。探明了每个干湿循环周期内氯离子含量和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钢筋初锈时间对各影响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扩散-对流耦合作用导致对流区和峰值氯离子含量的出现。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峰值氯离子含量明显增加。对流作用仅在混凝土浅层占据主导,氯离子在深层区的传输仍以扩散为主。钢筋初锈时间对临界氯离子含量的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保护层厚度、氯离子扩散系数、对流区深度和峰值氯离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混凝土 钢筋 扩散-对流 干湿循环 初锈时间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布加固锈蚀RC矩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6
作者 马佳星 马颖 +3 位作者 蒋建男 苏俊省 刘浪 李忠献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98-310,共13页
为探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布加固对锈蚀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矩形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7根RC矩形柱试件,其中6根采用贴面外加电流法进行加速锈蚀。锈蚀完成后,对3根锈蚀... 为探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布加固对锈蚀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矩形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7根RC矩形柱试件,其中6根采用贴面外加电流法进行加速锈蚀。锈蚀完成后,对3根锈蚀柱进行CFRP布加固。通过拟静力试验,分析得到了各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曲线、累计耗能曲线、等效黏滞阻尼系数、曲率分布、位移组成及有效刚度。结果表明:钢筋锈蚀显著降低了试件的抗震性能,当锈蚀率达到15.09%时,试件的峰值荷载、位移延性系数和耗能能力分别降低了37.5%、14.2%和32.8%;而CFRP布加固能有效提高锈蚀试件的抗震性能,与未加固锈蚀试件C1、C2和C3相比,加固后的试件C1R、C2R和C3R的峰值荷载分别提高11.57%、4.97%和13.32%,延性系数分别提高7.0%、7.2%和12.2%,总累计耗能分别提高112.10%、91.35%和166.12%;随着锈蚀率的增加,试件的有效刚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为此,提出了一个适用于预测锈蚀RC矩形柱有效刚度的公式,其计算结果贴合试验值,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小的离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布 锈蚀 钢筋混凝土(RC)矩形柱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有效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对带裂缝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影响
17
作者 宋昌坤 张志成 +2 位作者 江乐鑫 李晓珍 柳俊哲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6-282,共7页
为探究碳化作用下带裂缝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特征,通过控制裂缝参数,研究了带裂缝硬化水泥浆体的碳化规律,分析了碳化作用下带裂缝硬化水泥浆体中钢筋的腐蚀面积率、失重率和电化学腐蚀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养护早期带裂缝水泥硬化浆体的... 为探究碳化作用下带裂缝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特征,通过控制裂缝参数,研究了带裂缝硬化水泥浆体的碳化规律,分析了碳化作用下带裂缝硬化水泥浆体中钢筋的腐蚀面积率、失重率和电化学腐蚀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养护早期带裂缝水泥硬化浆体的裂缝宽度相较于水灰比对钢筋腐蚀的影响更为显著,养护后期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的影响仍逐渐增加,并占主导地位;碳化作用下带裂缝水泥硬化浆体的Nyquist图存在2个容抗弧,其中低频区容抗弧随着碳化龄期的增加逐渐收缩,钢筋表面双电层的传递电阻降低,钢筋开始脱钝;在一定的裂缝宽度范围内,较小的水灰比可以抑制硬化水泥浆体中的钢筋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裂缝混凝土 碳化 裂缝参数 水灰比 钢筋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蚀L形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8
作者 阮升 郑山锁 +2 位作者 张欣 李浩冲 罗雨欣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78-1888,共11页
为研究不同钢筋锈蚀程度与轴压比对锈蚀L形钢筋混凝土(RC)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干湿循环-外加电流加速锈蚀方法,对5榀剪跨比为2.5的L形RC剪力墙试件进行加速锈蚀试验,随后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锈蚀程度的增大,试... 为研究不同钢筋锈蚀程度与轴压比对锈蚀L形钢筋混凝土(RC)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干湿循环-外加电流加速锈蚀方法,对5榀剪跨比为2.5的L形RC剪力墙试件进行加速锈蚀试验,随后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锈蚀程度的增大,试件承载力逐渐降低,正向(翼缘受拉)承载力降幅大于负向(翼缘受压),试件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劣化,刚度退化不断加剧,正向峰值点剪切变形占比增大;当锈蚀程度相同时,随着轴压比的增大,锈蚀试件正向破坏向小偏心受压破坏发展,正向承载力先增大后减小,负向承载力逐渐增大,且负向承载力增幅更大,试件变形能力逐渐减小,正向变形能力减小幅度更大,试件耗能能力、剪切变形及其占比均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钢筋锈蚀 干湿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的裂缝缺陷拱损伤演化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岳 田仲初 +2 位作者 戴业 史洪涛 王贵波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开展悬浇拱施工期可开裂思想的后续研究,探明悬浇拱桥施工期初始裂缝缺陷下的拱桥结构受力情况。通过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对打磨滩桥缩尺试验拱进行仿真模拟,并验证模型结果合理性;根据裂缝受力状态的不同,设置相应的裂缝缺口建立方式,... 开展悬浇拱施工期可开裂思想的后续研究,探明悬浇拱桥施工期初始裂缝缺陷下的拱桥结构受力情况。通过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对打磨滩桥缩尺试验拱进行仿真模拟,并验证模型结果合理性;根据裂缝受力状态的不同,设置相应的裂缝缺口建立方式,分析不同位置、宽度、高度下的模型结构响应。在偏载作用下,近加载处拱脚下缘裂缝对于结构刚度影响较小,最大位移差值百分比小于2%;裂缝高度越接近于钢筋,则裂缝尖端混凝土更多表现为脆性受拉破坏;当裂缝宽度达到1 mm时,裂缝尖端损伤与高度无明显相关性。裂缝高度小于保护层厚度,宽度小于0.2 mm规范限制,其存在不影响结构初始破坏的发展,对于最终破坏形式影响也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悬浇拱施工期控制技术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拱桥 试验拱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裂缝缺陷 损伤演化 结构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荷载作用下玻化微珠再生混凝土梁裂缝宽度试验研究
20
作者 娄劲涛 刘元珍 +2 位作者 张金平 李香政 王朝旭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7-314,共8页
【目的】为了研究玻化微珠再生混凝土梁的裂缝发展及最大裂缝宽度,并建立在使用荷载下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设计了分别采用玻化微珠加50%掺量再生骨料、玻化微珠加天然骨料和只有天然骨料的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弯曲试验。【方法】设置... 【目的】为了研究玻化微珠再生混凝土梁的裂缝发展及最大裂缝宽度,并建立在使用荷载下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设计了分别采用玻化微珠加50%掺量再生骨料、玻化微珠加天然骨料和只有天然骨料的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弯曲试验。【方法】设置不同混凝土材料和不同配筋率的两个对照组,比较各试验梁使用荷载下的正截面裂缝发展及最大裂缝宽度。【结果】试验表明:相同配筋率下,玻化微珠混凝土梁的最大裂缝宽度比普通混凝土梁减少19.7%,玻化微珠再生混凝土梁的最大裂缝宽度比普通混凝土梁减少25.4%;相同混凝土配合比下,玻化微珠再生混凝土梁的最大裂缝宽度随配筋率的增大而减小。由于再生粗骨料的天然缺陷及玻化微珠表面封闭内部多孔的材料特点,使得玻化微珠再生混凝土梁的断裂行为不同于普通混凝土梁,结合试验实测结果、理论分析与数学分析,修正了现有规范中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化微珠 再生混凝土梁 配筋率 最大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