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酚S和双酚F诱导斑马鱼的神经发育毒性及联合作用分析
1
作者 杨潇 包志伟 +5 位作者 韩晓雯 苏心聪 孟令浩 代卓雅 王泽君 王慧利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8-1098,共11页
本研究选择亚致死剂量下等效应的BPS和BPF,从斑马鱼的发育表型、运动行为、血管发育和神经毒性等4个方面比较神经发育毒性的差异和联合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LC5的BPS和BPF均会诱导斑马鱼表观畸形,如抑制了斑马鱼游泳囊、卵黄囊等发育;... 本研究选择亚致死剂量下等效应的BPS和BPF,从斑马鱼的发育表型、运动行为、血管发育和神经毒性等4个方面比较神经发育毒性的差异和联合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LC5的BPS和BPF均会诱导斑马鱼表观畸形,如抑制了斑马鱼游泳囊、卵黄囊等发育;BPS和BPF的暴露会影响斑马鱼的早期运动行为,这与心血管系统损伤以及神经中枢系统损伤有着潜在的关联.BPS和BPF造成了斑马鱼心血管发育的异常,尾静脉(CV)宽度缩短;DA、AChE以及NO神经递质的异常传递导致了斑马鱼神经元发育受损,这对侧线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进而导致斑马鱼早期运动行为的受损.BPF暴露更容易诱导斑马鱼的组织、器官毒性,而BPS直接毒性影响要小于BPF,更多的通过分子层次表现出来,这表明两者作用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此外,结合浓度加和模型的联合作用分析来分析20个检测指标,BPS和BPF产生加和作用有16个,达到了80%,因此混合物产生的毒性效应应当引起重视.研究结果为BPS、BPF及其混合物暴露后的健康风险评估与风险预警给予相关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F 双酚S 神经毒性 联合暴露 浓度加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R模型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蛋白核小球藻联合毒性作用评估 被引量:4
2
作者 闫嘉宁 孟庆俊 +2 位作者 魏海生 李琳 郝研宁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46-1857,共12页
为考察新污染物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以常见的氧氟沙星(Ofloxacin,OFXL)、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XL)3种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供试品,通过96 h急性毒性试验测定3种抗生素对蛋白核小球藻(Chl... 为考察新污染物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以常见的氧氟沙星(Ofloxacin,OFXL)、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XL)3种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供试品,通过96 h急性毒性试验测定3种抗生素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抑制的单一毒性及二元和三元混合体系(共计20组)的联合毒性,通过等效线图法、浓度加和模型(CA)、独立作用模型(IA)、模型偏移率(MDR)和组合指数法评价二元和三元混合体系抗生素的相互作用类型。结果表明:①3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蛋白核小球藻在96 h均呈现明显的生长抑制,以半数效应浓度EC_(50)的负对数(pEC_(50))作为判断毒性大小的指标,毒性呈NFXL(pEC_(50)=-2.02)>CIP(pEC_(50)=-2.12)>OFXL(pEC_(50)=-2.23)的特征。②混合体系毒性相互作用类型以协同作用为主,毒性相互作用类型与混合体系组分浓度比、毒性效应区域和污染物浓度范围有关。混合体系中混合物组分浓度比最接近1∶1时,协同作用最强,毒性最大。③混合体系在低浓度范围(0%~30%)时,毒性相互作用类型以加和作用为主;在中高浓度范围(30%~100%)时,毒性相互作用随混合体系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研究显示,环境水体中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蛋白核小球藻有一定的毒性效应,且抗生素二元、三元混合体系的协同毒性效应呈毒性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抗生素 联合毒性效应 浓度加和模型 模型偏移率(M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RF-SHAP的露天煤矿粉尘浓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金磊 杨晓伟 +4 位作者 张浩 杜勇志 李新鹏 戴春田 周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3,共10页
为了有效预测和控制煤矿粉尘浓度,保障煤矿工人健康及环境安全,以宝日希勒露天煤矿现场粉尘监测数据为基础,使用随机森林对粉尘浓度进行预测,提出了4种启发式智能优化算法优化随机森林超参数的方法,通过RMSE、MAE和皮尔逊相关系数R对模... 为了有效预测和控制煤矿粉尘浓度,保障煤矿工人健康及环境安全,以宝日希勒露天煤矿现场粉尘监测数据为基础,使用随机森林对粉尘浓度进行预测,提出了4种启发式智能优化算法优化随机森林超参数的方法,通过RMSE、MAE和皮尔逊相关系数R对模型进行评价,采用SHAP可解释模型分析影响露天煤矿粉尘浓度的因素。结果表明:PM2.5、PM10、TSP的最优模型分别为GWO-RF、WOA-RF和HHO-RF;超参数调整使模型整体RMSE指标提升约为1~3,MAE提升约为1~2.5,R提升约4%~6%;PM2.5的预测表现最好,训练集与测试集共同作用时,R为0.9463,MAE为3.059,RMSE为4.919,其次是PM10、TSP;单因素作用时,湿度对于该矿粉尘浓度影响最大,双因素同时影响下湿度和气压对粉尘浓度变化影响最大。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粉尘浓度预测方法,可准确预测粉尘浓度并确定粉尘最影响因素,对矿山粉尘管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粉尘浓度预测 启发式算法 SHAP 模型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新污染物对5种不同细胞的联合毒性研究
4
作者 赵悦 隆浩渊 +4 位作者 傅榆涵 侯力睿 刘倩 吴杨美雪 尹淑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0-314,共15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新污染物的种类逐渐增多。目前新污染物的毒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毒性的评价,由于人类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暴露于新污染物的混合物,因此评估新污染物混合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5种常见的体...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新污染物的种类逐渐增多。目前新污染物的毒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毒性的评价,由于人类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暴露于新污染物的混合物,因此评估新污染物混合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5种常见的体外毒性研究细胞模型——人正常肝细胞L02、小鼠正常肝细胞AML12、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大鼠胶质瘤细胞C6、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测定不同浓度炔雌醇(ethinyl estradiol,EE2)、双酚A(bisphenol A,BPA)、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对5种细胞的相对生长抑制率,分别计算污染物在不同生长抑制率下的效应浓度(F%-max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 F,其中F=10、20、25、33、50)。按照EC 50∶EC 50(半数效应浓度)、E C 33∶EC 33∶EC 33(生长抑制率为33%下的效应浓度)、EC 25∶EC 25∶EC 25∶EC 25(生长抑制率为25%下的效应浓度)的比例分别进行二元、三元、四元等毒性比例混合,以1/2为稀释因子进行浓度梯度处理,计算抑制率并拟合实际作用曲线,采用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CA)模型和独立作用(independent action,IA)模型预测不同污染物之间的联合效应。4种污染物对5种细胞的生长抑制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暴露48 h后,在所有细胞中EE2的毒性最大,PFOA的毒性最小,HK2细胞对4种污染物的敏感性最弱。在二元组合中,EE2与BPA的混合物在2种神经细胞C6与HT22上都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随着混合物的组分增加,三元和四元混合物更易产生相加与拮抗作用。4种污染物对所有的受试细胞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其联合效应会随着组分及浓度等的变化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细胞模型 细胞毒性 浓度加和模型 独立作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含J-型剂量-效应关系二元混合物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9
5
作者 窦容妮 刘树深 +2 位作者 刘海玲 王丽娟 覃礼堂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98-504,共7页
低剂量刺激高剂量抑制的Hormesis效应常常呈现J-型剂量-效应关系,如何评价Hormesis污染物及其混合物的毒性目前尚未解决.选择微板毒性分析法(Microplate Toxicity Analysis,MTA)获得的具有J-型剂量-效应关系的丙酮、乙腈及S-型剂量效应... 低剂量刺激高剂量抑制的Hormesis效应常常呈现J-型剂量-效应关系,如何评价Hormesis污染物及其混合物的毒性目前尚未解决.选择微板毒性分析法(Microplate Toxicity Analysis,MTA)获得的具有J-型剂量-效应关系的丙酮、乙腈及S-型剂量效应关系的二甲亚砜为混合物组分,以直接均分射线法构建丙酮-二甲亚砜(J-S型)、乙腈-二甲亚砜(J-S型)和丙酮-乙腈(J-J型)3个二元混合物体系,利用不同效应浓度水平下以浓度加和为参考模型的多个等效线图分析污染物的毒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二元混合物仍然具有J-型浓度-效应关系特征,除丙酮-乙腈二元混合体系在1个效应浓度水平下可能呈现协同特征外,其余二元混合物在不同效应浓度水平均表现为拮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型剂量-效应关系 直接均分射线法(EquRay) 浓度加和 等效线图 拮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样矿物成分对固化土抗压强度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宁建国 黄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7,共5页
通过人工制备物理力学性质相同而矿物成分不同的土样,考察相同水泥掺量的固化土抗压强度随土样矿物成分的变化,测定相应固化土孔隙液中主要离子浓度,并进行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土样矿物成分,特别是蒙脱石,影响固化土孔隙液中Ca(OH)2的浓... 通过人工制备物理力学性质相同而矿物成分不同的土样,考察相同水泥掺量的固化土抗压强度随土样矿物成分的变化,测定相应固化土孔隙液中主要离子浓度,并进行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土样矿物成分,特别是蒙脱石,影响固化土孔隙液中Ca(OH)2的浓度,进而影响固化土抗压强度。在相同的水泥掺量作用下,含蒙脱石的固化土孔隙液中Ca(OH)2不饱和,随着土样中蒙脱石含量的减少,固化土孔隙液中Ca(OH)2浓度增加,水泥水化生成的胶凝性水化物的量也相应地增多,固化土抗压强度增量也随之提高;当固化土孔隙液中Ca(OH)2浓度达到饱和,土样矿物成分基本不影响固化土抗压强度。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碱性外掺剂调整固化土孔隙液中Ca(OH)2浓度,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碱性外掺剂可以改变固化土孔隙液中Ca(OH)2浓度,减小甚至消除土样矿物成分对固化土孔隙液Ca(OH)2浓度的影响,提高固化土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土 矿物成分 液相环境 ca(OH)2浓度 外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基对垃圾焚烧中NO_x,SO_2生成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祝建中 陈烈强 +1 位作者 蔡明招 余刚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63-66,共4页
分别在固定床和自行设计的中空水冷转式垃圾焚烧炉中,研究了模化有机垃圾焚烧过程钙基添加剂对NOx,SO2的生成特性,并将其实验结果作了对比,表明新型转式焚烧炉采用二次燃烧技术,有效降低了NOx的生成,添加钙基物质更有利于固硫.
关键词 垃圾处理 中空水冷转式垃圾焚烧炉 钙基添加剂 NOx SO2 生成特性 二次燃烧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与内源性雌激素联合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晖 孔繁翔 +2 位作者 王世和 于洋 张民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8年第2期13-17,共5页
为了探讨环境雌激素与内源性雌激素联合作用的生物效应,通过对鲫鱼血浆卵黄蛋白原含量的相对变化和化合物暴露浓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7β-雌二醇(E2)、双酚A(BPA)及其毒性固定比例混合物雌激素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相加作用数学... 为了探讨环境雌激素与内源性雌激素联合作用的生物效应,通过对鲫鱼血浆卵黄蛋白原含量的相对变化和化合物暴露浓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7β-雌二醇(E2)、双酚A(BPA)及其毒性固定比例混合物雌激素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相加作用数学模型根据单个化合物的数据可预测不同配比混合物的效应。在各个浓度范围,实验得出的混合物效应与通过浓度相加和反应相加模型计算得出的混合物效应比较,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在较低浓度范围BPA和E2呈现相似联合作用,混合物效应大小取决于化合物的作用性质、暴露量和质量比例,表明在对环境雌激素的风险评价中应考虑污染物与内源性雌激素的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E2) 双酚A(BPA) 联合作用 浓度相加 独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发电厂烟塔合一环境影响之二——华能北京热电厂烟塔合一设计环境影响估算 被引量:25
9
作者 崔克强 柴发合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4,i003,共5页
介绍了德国导则规范的污染物扩散模式。该模式为依照德国2002年空气清洁法研制的拉格朗日模式。利用该模式计算了华能北京热电厂烟塔合一设计通过120m冷却塔排放的烟气对地面造成的附加质量浓度。作为对比计算了与120m冷却塔排放量相同... 介绍了德国导则规范的污染物扩散模式。该模式为依照德国2002年空气清洁法研制的拉格朗日模式。利用该模式计算了华能北京热电厂烟塔合一设计通过120m冷却塔排放的烟气对地面造成的附加质量浓度。作为对比计算了与120m冷却塔排放量相同情况下通过240m烟囱排放的烟气对地面造成的附加质量浓度。计算结果表明,通过120m冷却塔排放烟气对地面造成的SO2和PM10附加年均质量浓度和日最大质量浓度总体小于通过240m烟囱排放对地面造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塔合一 污染物扩散模式 污染物地面附加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NPP对气候变化及景观动态的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旻 王让会 +2 位作者 吕雅 宗连玲 江涤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6-180,F0003,共6页
分析气候变化与人为扰动对生态系统NPP的影响,以及未来情景模式下NPP的响应机制。在景观动态模拟模型CA-Markov模型耦合未来A1B情景模式下的区域气候模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生态系统NPP对气候变化和景观动态响应模型,实现了人类活动与气... 分析气候变化与人为扰动对生态系统NPP的影响,以及未来情景模式下NPP的响应机制。在景观动态模拟模型CA-Markov模型耦合未来A1B情景模式下的区域气候模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生态系统NPP对气候变化和景观动态响应模型,实现了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NPP的影响定量分析。艾比湖流域2005—2020年生态系统NPP增长了223.27 GgC,其中由人类活动直接导致的NPP增加为141.01 GgC,气候变化的贡献为82.26 GgC。近期内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仍是生态系统NPP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的影响虽然较小,但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流域 区域气候模式 ca-Markov模型 大气CO2浓度 N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和镍对大麦根伸长的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旭 宋宁宁 +1 位作者 王学东 马义兵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1-756,共6页
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在环境污染中普遍存在,所以复合污染的联合毒性研究对于准确评价重金属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大麦根伸长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铜(Cu)和镍(Ni)对大麦根伸长的联合毒性。基于Cu-Ni混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运用扩展的... 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在环境污染中普遍存在,所以复合污染的联合毒性研究对于准确评价重金属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大麦根伸长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铜(Cu)和镍(Ni)对大麦根伸长的联合毒性。基于Cu-Ni混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运用扩展的浓度加和(CA)与独立作用(RA)两个模型对不同浓度组合的Cu-Ni混合物的交互作用及联合毒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扩展的CA和RA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Cu-Ni混合物对大麦根伸长的联合毒性,低剂量的Ni能缓解Cu对大麦根伸长的毒性作用,但是低剂量的Cu对Ni的生物毒性没有显著影响。研究阐明了Cu、Ni复合作用对大麦根伸长联合毒性的效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毒性 浓度加和模型 独立作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度加和模型与独立作用模型在化学混合物联合毒性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徐小庆 郭璞 +3 位作者 王晓静 谢长清 韩崇 王旭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4,共4页
环境中污染物的组分十分复杂,仅仅研究污染物单一组分的毒性不能完全反映环境中污染物所致风险。因此,需要选择相关模型对两种或者多种组分引起的联合毒性进行研究。目前,较为常用的模型主要有相互作用(interaction,IAI)模型、浓度加和(... 环境中污染物的组分十分复杂,仅仅研究污染物单一组分的毒性不能完全反映环境中污染物所致风险。因此,需要选择相关模型对两种或者多种组分引起的联合毒性进行研究。目前,较为常用的模型主要有相互作用(interaction,IAI)模型、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CA)模型、独立作用(independent addition,IA)模型、两阶段预测(two stage prediction,TSP)模型等,其中CA模型和IA模型应用较为广泛。论文综述了CA、IA、TSP模型(由CA和IA模型发展而来)的基本原理、评价标准及其在农药、化学混合物、金属混合物等在联合毒性预测方面的应用,并对该类模型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人类生存的环境、药物之间联合应用等的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毒性 浓度加和模型 独立作用模型 两阶段预测模型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混配制剂环境风险评估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朗 姜辉 +7 位作者 贾俊超 曲甍甍 周艳明 周欣欣 黄健 沈燕 王友启 于雪骊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24,共10页
本文综述了欧洲和美国农药混配制剂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详细介绍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评估体系中的2种方法,即,基础的"整体测试法"和近年来提倡的"基于组分的方法"。"基于组分的方法"的特点是以浓度... 本文综述了欧洲和美国农药混配制剂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详细介绍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评估体系中的2种方法,即,基础的"整体测试法"和近年来提倡的"基于组分的方法"。"基于组分的方法"的特点是以浓度加和模型(CA模型)作为默认假设进行初级评估,以独立作用模型(IA模型)等作为高级评估手段的农药混配制剂环境风险评估方法。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模型偏差率(MDR)、毒性相似度及毒力单元(TU)等概念以及混配制剂风险评估流程。本文的目的旨在为建立我国农药混配制剂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混配制剂 整体测试法 基于组分的方法 浓度加和模型 毒力单元 毒性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土壤重金属镉和铅复合污染毒性阈值的推导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喆 王美娥 +3 位作者 霍彦慧 丁寿康 谢天 陈卫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9-270,共12页
镉(Cd)和铅(Pb)是生物体非必要元素,具有毒性大、迁移性强等特点,二者在场地土壤中通常存在复合污染的现象。土壤污染物预测无效应浓度(predicted no effect concentration,PNEC)是污染物自身毒性与不确定性系数共同决定的参数,其中土... 镉(Cd)和铅(Pb)是生物体非必要元素,具有毒性大、迁移性强等特点,二者在场地土壤中通常存在复合污染的现象。土壤污染物预测无效应浓度(predicted no effect concentration,PNEC)是污染物自身毒性与不确定性系数共同决定的参数,其中土壤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是PNEC值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本研究选择湖南常宁某铜矿冶炼厂和江苏靖江某电镀厂2个不同类型的污染场地及周边土壤,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及重金属的有效性浓度,采用经验模型估算出Cd和Pb单一污染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半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EC_(50))及其土壤中的PNEC,通过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CA)模型,结合外推因子法,估算获得场地土壤实际Cd和Pb复合污染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_(mix))。结果表明,2个场地土壤中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102倍和37.6倍,Pb平均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15.1倍和3.86倍,Cd和Pb复合污染现象明显。由于2个场地土壤性质差异较大,Cd和Pb的EC_(50)存在较大差异,EC_(50)(Cd)分别为19.1~36.2 mg·kg^(-1)和20.1~35.4 mg·kg^(-1),而EC_(50)(Pb)分别为366~1891 mg·kg^(-1)和682~1575 mg·kg^(-1)。同时由于场地实际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及Pb/Cd含量比不同,所推导的PNEC_(mix)也存在明显差异,Cd含量及其在Cd和Pb总量中的占比较高的土壤样点的PNEC_(mix)较低,2个场地的PNEC_(mix)分别为0.933~37.9 mg·kg^(-1)和32.9~744 mg·kg^(-1)。2个场地调查样点中Cd和Pb含量的实测值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相应的PNEC_(mix),对植物生长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因此,进行复合污染生态风险基准值制定和生态风险评价时,需要考虑影响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关键场地特异性(site-specific)因素,如土壤理化性质及不同污染物浓度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 重金属 预测无效应浓度 浓度加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分子量分级下DOM的组分特征及其生物毒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晓妍 陈文凤 +4 位作者 成芳德 唐磊 王晓昌 林雨 刘孝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885-5895,共11页
分别采用超滤离心管和超滤杯两种方式制备不同分子量的溶解性有机物(DOM),探究不同的分子量分级方式对获得的DOM组成成分特征及其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同时判明各组分联合作用方式.DOM分别来源于城市污水厂出水(EfOM)及商品天然腐植酸(SW... 分别采用超滤离心管和超滤杯两种方式制备不同分子量的溶解性有机物(DOM),探究不同的分子量分级方式对获得的DOM组成成分特征及其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同时判明各组分联合作用方式.DOM分别来源于城市污水厂出水(EfOM)及商品天然腐植酸(SWR-NOM).结果表明,两种分级方式获得的不同分子量DOM含有相同的荧光峰,腐殖酸类物质是EfOM与SWR-NOM含有的主要荧光类有机质(FDOM),占FDOM的56%~91%.同种DOM不同分子量组分中FDOM组成相对含量一致.采用超滤离心管分级得到的DOM在不同分子量区间内SUVA254和E2/E3的差异较大,而采用超滤杯分级时差异变化较小.对于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在同一分子量区间内,采用超滤杯分级获得的DOM组分检测到的发光细菌毒性值大于采用超滤离心管分级检测到的结果,但采用超滤杯分级时<1kDa组分的急性毒性效应值低于检测限.利用浓度加和模型(CA)对DOM中各组分的联合作用方式进行判断,发现DOM混合物的联合毒性符合CA模型,预测联合毒性效应占检测到的实际水样毒性的67%~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DOM) 分子量分级 生物毒性 浓度加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喹烯酮、土霉素和硫酸多黏菌素B对细胞的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傅榆涵 侯力睿 +2 位作者 赵冲 扈洪波 尹淑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7-699,共13页
【目的】探讨常见兽药恩诺沙星(ENR)、喹烯酮(QCT)、土霉素(OTC)和硫酸多黏菌素B(PMB)对细胞的单一及联合毒性效应。【方法】以L02、AML12、Marc145、HEK293T、TM3和SK-N-SH细胞为模型,通过结晶紫染色获得不同浓度下4种药物对6种细胞的... 【目的】探讨常见兽药恩诺沙星(ENR)、喹烯酮(QCT)、土霉素(OTC)和硫酸多黏菌素B(PMB)对细胞的单一及联合毒性效应。【方法】以L02、AML12、Marc145、HEK293T、TM3和SK-N-SH细胞为模型,通过结晶紫染色获得不同浓度下4种药物对6种细胞的相对抑制率,进行浓度-效应方程拟合,并分别计算药物在不同生长抑制率下的效应浓度(EC_(F),其中F=10、20、25、33、50)。按EC_(50)∶EC_(50)、EC_(33)∶EC_(33)∶EC_(33)、EC_(25)∶EC_(25)∶EC_(25)∶EC_(25)的比例分别进行二元、三元、四元药物等毒性比混合,以1/2为稀释因子进行浓度梯度处理,计算抑制率并拟合实际作用曲线,采用浓度加和模型(CA)和独立作用模型(IA)法评价不同药物之间的联合效应。【结果】4种药物对6类细胞的生长抑制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无论在哪种细胞中,QCT的毒性最强,PMB毒性最小。4种抗菌药两两组合出现协同的概率较高,尤其是与OTC的组合,OTC+QCT在6种细胞中均有明显的协同抑制。TM3细胞中易出现相加而对肝细胞和肾细胞协同的可能性更大,对不同的细胞同一组合的效应变化可能不同。在三元和四元组合中,相加效应出现的概率上升且变化更为复杂,易随浓度的变化出现多段效应。【结论】常见兽药对肝脏、肾脏、神经及生殖细胞具有一定毒性,且这些药物的联合毒性效应不是简单的相加,组分、浓度等会影响联合效应,在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 联合作用 浓度加和模型(ca) 独立作用模型(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发光菌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银淑铮 刘刚 方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22-2429,共8页
本研究以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m kishitanii为模式生物,通过发光抑制试验研究了5种重金属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发光细菌的急性单一毒性与联合毒性。利用毒性单位法(TU法)表征联合毒性,并采用浓度加和模型(Concentration addtion,CA模型)... 本研究以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m kishitanii为模式生物,通过发光抑制试验研究了5种重金属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发光细菌的急性单一毒性与联合毒性。利用毒性单位法(TU法)表征联合毒性,并采用浓度加和模型(Concentration addtion,CA模型)与独立作用模型(Independent action,IA模型)预测二元混合体系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急性毒性。研究表明:单一毒性大小排序为硝酸铅>七水硫酸锌>氯化镉>盐酸土霉素>盐酸金霉素>盐酸强力霉素>盐酸四环素>五水硫酸铜>重铬酸钾。重金属之间的联合毒性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重金属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联合毒性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和拮抗作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之间的联合毒性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研究表明,重金属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共存会对发光细菌产生不同的毒性效应,因此在评价环境复合污染时应考虑联合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四环素类抗生素 毒性单位法 浓度加和模型 独立作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保定市臭氧浓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连发 王琴 +1 位作者 杨晴晴 唐兆鑫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8-533,共6页
通过构建广义相加模型(GAM)探究保定市地表臭氧(O_(3))浓度的影响因素。多因素GAM显示:气象因子对O_(3)浓度的方差解释率(70.60%)大于空气主要污染物(34.30%);在一定范围内,O_(3)浓度随着日最高地面气温、总云量、细颗粒物(PM_(2.5))的... 通过构建广义相加模型(GAM)探究保定市地表臭氧(O_(3))浓度的影响因素。多因素GAM显示:气象因子对O_(3)浓度的方差解释率(70.60%)大于空气主要污染物(34.30%);在一定范围内,O_(3)浓度随着日最高地面气温、总云量、细颗粒物(PM_(2.5))的升高而升高,而随着平均相对湿度和前体物(NO 2、CO)的降低而升高。O_(3)生成最适宜的日照时数为8 h,东南风和西北风为主导风向会使O_(3)浓度升高。从污染控制的角度来看,NO_(2)、CO和PM_(2.5)多种污染物需要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 广义相加模型 气象因子 保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Pb与抗生素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孟涵 贺子琪 +1 位作者 苗家赫 王风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25-1936,共12页
重金属是水环境中的典型无机污染物,随着水体中抗生素检出率的增加,重金属和抗生素的复合污染及其效应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研究重金属和抗生素对发光菌的发光抑制作用,可以了解重金属和抗生素的毒性效应,为评估重金属和抗生... 重金属是水环境中的典型无机污染物,随着水体中抗生素检出率的增加,重金属和抗生素的复合污染及其效应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研究重金属和抗生素对发光菌的发光抑制作用,可以了解重金属和抗生素的毒性效应,为评估重金属和抗生素复合污染在水环境中的潜在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便携式急性毒性检测仪,系统研究了重金属Pb和6种抗生素(四环素、氧四环素、氯四环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嘧啶)对费氏弧菌的单一和联合急性毒性,得到了单一污染物的半数效应浓度,并对重金属Pb和抗生素所组成的二元、三元复合污染体系的联合作用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当Pb与抗生素共存时,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急剧上升。因此,在评价Pb与抗生素二元或多元复合污染体系的生态风险时,应考虑其联合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抗生素 急性毒性 浓度相加模型(ca) 独立作用模型(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除草剂与两种杀虫剂对蛋白核小球藻的联合毒性作用评估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添翼 张瑾 +1 位作者 周娜娜 宋崇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21-2233,共13页
为探讨两类典型农药(除草剂与杀虫剂)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以两种除草剂:氰草津(cyanazine,CYA)、敌草快(diquat,DIQ)和两种杀虫剂:敌百虫(dipterex,DIP)、杀线威(oxamyl,OXA)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均分射线法(direct equipartition ... 为探讨两类典型农药(除草剂与杀虫剂)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以两种除草剂:氰草津(cyanazine,CYA)、敌草快(diquat,DIQ)和两种杀虫剂:敌百虫(dipterex,DIP)、杀线威(oxamyl,OXA)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均分射线法(direct equipartition ray,EquRay)设计4组二元除草剂-杀虫剂混合物体系,应用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Time-dependent microplate toxicity analysis,t-MTA)系统研究目标化合物及其二元混合物体系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在不同暴露时间(12、24、28、72、96 h)的毒性效应,分别应用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CA)模型、绝对残差(deviation from CA,dCA)模型和拓展等效线图法分析除草剂和杀虫剂对C.pyrenoidosa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4种农药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YA>DIQ>OXA>DIP,且两种除草剂在48—96 h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均比两种杀虫剂的EC50值高出1—2个数量级;3种模型对混合物的毒性作用评估基本一致,除草剂与杀虫剂二元混合物OXA-CYA、OXA-DIQ、DIP-CYA的毒性作用整体上呈现由加和作用向拮抗作用转变,DIP-DIQ则呈现由加和作用向较弱的协同作用转变,且各混合物体系的毒性作用都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比依赖性;3个模型各有优缺点,CA是最经典的模型,可以直观地描述所有混合物毒性作用的动态变化规律,dCA模型可以定量描述混合物毒性作用的强度,拓展等效线图可以直观的描述两元混合物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浓度比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蛋白核小球藻 浓度加和模型 绝对残差模型 拓展等效线图法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