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mi-analytical solution for mechanical analysis of tunnels crossing strike-slip fault zone considering nonuniform fault displacement and uncertain fault plane position
1
作者 YANG Heng-hong WANG Ming-nian +1 位作者 YU Li ZHANG Xi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116-2136,共21页
The tunnel subjected to strike-slip fault dislocation exhibits severe and catastrophic damage.The existing analysis models frequently assume uniform fault displacement and fixed fault plane position.In contrast,post-e... The tunnel subjected to strike-slip fault dislocation exhibits severe and catastrophic damage.The existing analysis models frequently assume uniform fault displacement and fixed fault plane position.In contrast,post-earthquak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displacement near the fault zone is typically nonuniform,and the fault plane position is uncertain.In this study,we first established a series of improved governing equations to analyze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tunnels under strike-slip fault dislocation.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ncorporated key factors such as nonuniform fault displacement and uncertain fault plane position into the governing equations,thereby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the applicability range and accuracy of the model.In contrast to previous analytical models,the maximum computational error has decreased from 57.1%to 1.1%.Subsequently,we conducted a rigorous valid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by undertaking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a 3D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model,and the results from both approaches exhibited a high degree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greement with a maximum error of 9.9%.Finally,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was utilized to perform a parametric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such as fault displacement,fault zone width,fault zone strength,the ratio of maximum fault displacement of the hanging wall to the footwall,and fault plane position,on the response of tunnels subjected to strike-slip fault dislocation.The findings indicate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the peak internal forces of the tunnel with the rise in fault displacement and fault zone strength.Conversely,an augmentation in fault zone width is found to contribute to a decrease in the peak internal forces.For example,for a fault zone width of 10 m,the peak values of bending moment,shear force,and axial force are approximately 46.9%,102.4%,and 28.7% higher,respectively,compared to those observed for a fault zone width of 50 m.Furthermore,the position of the peak internal forces is influenced by variations in the ratio of maximum fault displacement of the hanging wall to footwall and the fault plane location,while the peak values of shear force and axial force always align with the fault plane.The maximum peak internal forces are observed when the footwall exclusively bears the entirety of the fault displacement,corresponding to a ratio of 0:1.The peak values of bending moment,shear force,and axial force for the ratio of 0:1 amount to approximately 123.8%,148.6%,and 111.1% of those for the ratio of 0.5:0.5,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ike-slip fault tunnel engineering semi-analytical solution fault zone width nonuniform fault displacement uncertain fault plane 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ain analysis of buried steel pipelines across strike-slip faults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滨 李昕 周晶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654-1661,共8页
Existing analytical methods of buried steel pipelines subjected to active strike-slip faults depended on a number of simplifications.To study the failure mechanism more accurately,a refined strain analytical methodolo... Existing analytical methods of buried steel pipelines subjected to active strike-slip faults depended on a number of simplifications.To study the failure mechanism more accurately,a refined strain analytical methodology was proposed,taking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soil-pipeline interaction and pipe steel into account.Based on the elastic-beam and beam-on-elastic-foundation theories,the position of pipe potential destruction and the strain and deformation distributions along the pipeline were derived.Compared with existing analytical methods and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the maximum axial total strains of pipe from the analytical methodology presente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results at small and intermediate fault movements and become gradually more conservative at large fault displacements.The position of pipe potential failure and the deformation distribution along the pipeline are fairly consistent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ike-slip fault buffed pipeline nonlinear pipe-soil interaction analytical formula strain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X区块伸展差异伴生型隐蔽性断层识别及预测方法
3
作者 王健豪 胡慧婷 +3 位作者 王海学 付晓飞 胡爽 高峰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3-562,共10页
隐蔽性断层断距小、活动强度低,在地震响应上多表现为连续相位或弱扭动反射特征,难以通过常规方法有效识别。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需求提升,准确识别及预测此类断层在油气勘探、注水开发、压裂改造和储气库安全管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针... 隐蔽性断层断距小、活动强度低,在地震响应上多表现为连续相位或弱扭动反射特征,难以通过常规方法有效识别。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需求提升,准确识别及预测此类断层在油气勘探、注水开发、压裂改造和储气库安全管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针对伸展差异伴生型隐蔽性断层的识别,尤其是其与主干断层斜交并形成新增构造圈闭时,现有识别技术存在明显不足。以渤海湾盆地渤中X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地震资料和已钻遇证实的隐蔽性断层数据,系统分析了主干断层及已知隐蔽性断层几何学特征和运动学特征。研究发现,隐蔽性断层主要发育于主干断层分段生长连接处。据此提出“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方法”:应用“断距−距离”曲线中的断距减小点定位隐蔽性断层的发育位置,应用地震属性平面图指示隐蔽性断层走向,利用地震剖面落实隐蔽性断层空间展布。该方法在渤海湾盆地渤中X区块的预测结果已成功应用于勘探实践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对类似地区伸展差异伴生型隐蔽性断层的识别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性断层 渤海湾盆地 地震属性 断距−距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层量化隐伏型煤矿基岩含水层水化学空间演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陆望 郑忻 +4 位作者 张杰 张苗 胡永胜 郑剑 殷晓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45-2257,共13页
地质构造是控制地下水化学场形成的关键因子,但由于其类型、性质和组合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致使定量表征地质构造对含水层水化学空间演化是个难点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典型隐伏型煤田——淮北煤田袁店一矿的二叠系主采煤层砂岩裂隙含水层... 地质构造是控制地下水化学场形成的关键因子,但由于其类型、性质和组合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致使定量表征地质构造对含水层水化学空间演化是个难点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典型隐伏型煤田——淮北煤田袁店一矿的二叠系主采煤层砂岩裂隙含水层(简称“煤系”)和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简称“太灰”)为研究对象,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离子比例分析,阐明控制含水层水化学空间演化的关键因素,利用断层复杂系数量化地质构造对地下含水层水-岩作用的影响,揭示袁店一矿水化学空间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袁店一矿煤系主要水-岩作用为阳离子交替吸附与脱硫酸,太灰主要水-岩作用为碳酸盐溶解与黄铁矿氧化。袁店一矿东部断层复杂系数平均值为0.56,中部为0.61,西部为0.71。随着断层复杂系数平均值的增加,断层愈发育,煤系在袁店一矿主要水-岩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与脱硫酸有向非碳酸盐溶解转变的趋势;太灰在袁店一矿主要水-岩作用碳酸盐溶解与黄铁矿氧化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研究成果为研究华北隐伏型煤田地下水化学演化的构造控制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型煤田 水-岩作用 水化学特征 断层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新城子盆地五间房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弘龙 黄笑 +3 位作者 王殿学 王常东 唐国龙 于兵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5,共12页
新城子盆地为中生代陆相火山盆地,经过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及风化剥蚀致使地表岩石破碎,构造形迹不明显,对铀成矿规律的总结及深部勘查带来很大困难。为解决区域基岩出露情况较好但岩石破碎的找矿难题,采用地面伽马能谱、高精度磁测与可控... 新城子盆地为中生代陆相火山盆地,经过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及风化剥蚀致使地表岩石破碎,构造形迹不明显,对铀成矿规律的总结及深部勘查带来很大困难。为解决区域基岩出露情况较好但岩石破碎的找矿难题,采用地面伽马能谱、高精度磁测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等方法,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和物性资料,推断解译了14条断裂及2条剖面的岩性垂向分布、空间展布情况和铀富集成矿的有利区域。根据ZK1、ZK2、ZK3、ZK4、ZK5钻孔的揭露情况,查证了断裂的存在并揭露到3段工业铀矿体。本次成功找矿案例为合理运用物探方法寻找铀矿提供了借鉴,同时预示该地区外围及深部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方法 基岩破碎区 隐伏断裂 铀矿勘查 五间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双承压含水层下隐伏断层活化导水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健 郭亮亮 涂坤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51,共10页
【目的】现有的关于煤层采动揭露底板隐伏断层突水试验研究成果,仅考虑了煤层下伏单一承压含水层条件,需研究煤层底板多承压含水层条件下隐伏断层活化导水特征。【方法】通过室内相似物理模拟方式,对煤层底板双层承压含水层条件下,采动... 【目的】现有的关于煤层采动揭露底板隐伏断层突水试验研究成果,仅考虑了煤层下伏单一承压含水层条件,需研究煤层底板多承压含水层条件下隐伏断层活化导水特征。【方法】通过室内相似物理模拟方式,对煤层底板双层承压含水层条件下,采动过程隐伏充水通道在不同深度上的应力和孔隙水压力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利用自主设计的煤层底板隐伏断层突水试验系统,可以相对合理地模拟两层承压含水层条件下不同深度上的断层活化导水规律;浅部比深部断层带的应力增量、孔隙水压力增量变化程度相对更高,孔隙水压力变化时间均滞后于应力变化时间;临近开采结束阶段,浅部和深部断层带孔隙水压力增量的上升趋势,表明断层带向采空区卸荷促进了渗流导升,断层带存在滞后突水的可能性,浅部较深部断层带的滞后突水风险相对更高。应力扰动程度整体上随深度增加而衰减,浅部相对深部断层带更易活化,持续不断的扰动将使浅部和深部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深部承压水可通过隐伏断层补给浅部承压水,承压水通过断层带导升过程存在着显著的水头压力损耗。【结论】试验结果可为底板多承压含水层条件下隐伏断层活化导水模式分析提供理论和工程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 隐伏断层 双承压含水层 活化导水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氡气测量在沙湾断裂带中段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曾敏 董好刚 +2 位作者 张宏鑫 陈雯 刘凤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7-352,441,共6页
利用土壤氡气测量方法对沙湾断裂带中段隐伏断裂——大乌岗断裂、沙湾断裂、陈村断裂进行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到背景值及异常下限,从而圈定土壤氡气浓度异常带,最终对异常带与隐伏断裂位置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号测线的西侧为陈村... 利用土壤氡气测量方法对沙湾断裂带中段隐伏断裂——大乌岗断裂、沙湾断裂、陈村断裂进行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到背景值及异常下限,从而圈定土壤氡气浓度异常带,最终对异常带与隐伏断裂位置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号测线的西侧为陈村断裂通过区域,21号测线的西侧为沙湾断裂通过区域,22号测线东侧为大乌岗断裂的通过区域,为进一步验证断裂通过位置、走向和倾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断裂 土氡测量 浓度异常带 沙湾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伏断裂上方地气异常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葛良全 童纯菡 +3 位作者 贺振华 李巨初 沈松平 杨凤根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9-35,共7页
地气测量技术是捕集并测定地下上升气流中痕量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来揭示较深部地层的信息。文章论述了不同类型隐伏断裂上方地气异常的特征,主要可概括为:(1)地气异常元素组合具有相似性,主要元素为W、Sb、La、Sm、Co、K... 地气测量技术是捕集并测定地下上升气流中痕量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来揭示较深部地层的信息。文章论述了不同类型隐伏断裂上方地气异常的特征,主要可概括为:(1)地气异常元素组合具有相似性,主要元素为W、Sb、La、Sm、Co、K和Na等微量元素和造岩元素。对隐伏含矿破碎带,除出现上述元素地气异常外,还叠加有与矿化密切相关的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地气异常。(2)在地气异常形态上,主要呈现异常“群”的分布特点,异常位置均出现在隐伏断裂的正上方;异常的宽度基本上反映了隐伏断裂破碎带的宽度。对地气样品进行多种扫描探针显微技术证实,地气样品上沉积的物质是以纳米级微粒及其集合体的形式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测量 纳米微粒 隐伏断裂带 找矿 隐优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航磁数据的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目标靶区圈定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森琦 付雷 +7 位作者 张杨 宋健 王富春 黄金辉 贾小丰 李胜涛 张林友 冯庆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6-169,共14页
发育于沉积盆地内的隐伏花岗岩体是干热岩资源勘查开发的主要对象。为分析青海共和盆地隐伏花岗岩体的分布规律,圈定该区干热岩勘查目标靶区,基于1∶50 000高精度航磁测量数据的反演计算结果,综合考虑该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隐伏... 发育于沉积盆地内的隐伏花岗岩体是干热岩资源勘查开发的主要对象。为分析青海共和盆地隐伏花岗岩体的分布规律,圈定该区干热岩勘查目标靶区,基于1∶50 000高精度航磁测量数据的反演计算结果,综合考虑该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隐伏花岗岩体的分布面积与群聚性及沉积盖层厚度等因素,分析了该区隐伏花岗岩体的分布规律,并在航磁测区范围内圈定出15处隐伏干热岩资源勘查目标靶区(共和盆地13处,青海湖盆地和同德盆地各1处)。结论认为:①圈定出的恰卜恰隐伏印支期中酸性花岗岩体,经综合地球物理勘查和钻探验证为干热岩体,表明高精度航磁测量适用于区域性干热岩资源的初步勘查及目标靶区圈定;②隐伏印支期磁性花岗岩体主体呈NW向带状分布,与区域隐伏断裂构造展布方向基本一致,部分不规则状的隐伏印支期磁性花岗岩体主要出现在共和县城西,大致沿NE向赛日钦—达连海隐伏断裂分布;③赛日钦—达连海隐伏断裂与唐乃亥—罗汉堂隐伏断裂分别构成共和盆地东、西盆地深部热流上涌的主通道,与干热岩资源的成因关系较为密切;④在东西向上,由已知的东部恰卜恰干热岩体向西,各隐伏花岗岩体埋深逐渐增加;南北向上,由盆地南、北缘向盆地中心,各隐伏花岗岩体埋深有不断加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磁测量 干热岩 目标靶区 磁性地质体 隐伏花岗岩体 隐伏断裂 地热地质 青海共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盆地断裂构造深地震反射探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成彬 方盛明 +5 位作者 刘保金 姬计法 酆少英 郭新景 李吉昌 秦学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38,共6页
为了获得适合于在大城市开展地震反射探测工作的参数和施工方法,在银川市进行了城市活断层探测方法试验。试验内容包括地震波激发参数试验、观测系统参数试验和地震反射资料处理方法试验。并在各种参数试验和资料处理方法试验的基础上,... 为了获得适合于在大城市开展地震反射探测工作的参数和施工方法,在银川市进行了城市活断层探测方法试验。试验内容包括地震波激发参数试验、观测系统参数试验和地震反射资料处理方法试验。并在各种参数试验和资料处理方法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通过试验所获得的工作参数和方法,在银川盆地内开展了城市活断层探测试验,试验获得了银川盆地深浅部构造的清晰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断层 断层活动性 参数试验 资料处理方法 隐伏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东区浅部断层的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成斌 李德庆 +2 位作者 赵景尧 袁洪克 孙振国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74,共10页
断层活动性研究是大城市地震预测和防震减灾的基础性工作。在郑州活断层探测工作中,采用地震勘探方法查明了花园口、上街和须水3条断层的空间分布、地质特征及构造活动性,为郑州市未来的地震监测及抗震防灾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另... 断层活动性研究是大城市地震预测和防震减灾的基础性工作。在郑州活断层探测工作中,采用地震勘探方法查明了花园口、上街和须水3条断层的空间分布、地质特征及构造活动性,为郑州市未来的地震监测及抗震防灾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另外,通过分析断层活动特征,提出了判定断层活动性的一些新认识,为大城市活断层探测特别是覆盖层较厚地区隐伏断层的探测提出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臆伏断层 时间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兰考区域性隐伏断裂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嘉伟 赵云章 +1 位作者 王晓青 徐莉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2期55-59,共5页
黄河下游郑州京广铁桥—兰考段河道穿行于华北平原济源—开封凹陷,南邻太康隆起。该河段为著名的地上悬河,属典型的游荡型河床,河流地质作用以强烈侧蚀南岸为特征。遥感、物探综合解译首次发现在河道南岸存在一东西向郑州—兰考区域性... 黄河下游郑州京广铁桥—兰考段河道穿行于华北平原济源—开封凹陷,南邻太康隆起。该河段为著名的地上悬河,属典型的游荡型河床,河流地质作用以强烈侧蚀南岸为特征。遥感、物探综合解译首次发现在河道南岸存在一东西向郑州—兰考区域性隐伏深大断裂带,该断裂带的发现,从河流地质作用特征与基底新构造活动关系方面解释了该段黄河发生、发展和演化机理,解释了河床“小尺度游荡,大尺度呈直线状延伸”的河道地貌特征和“河流强烈侧蚀南岸”的河流地质作用特征,对黄河下游河道防洪、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遥感 隐伏断层 河流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成像与浅层地震联合在浅覆盖区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林承灏 王雷 +1 位作者 黎哲君 储飞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140,共8页
为了避免单一物探方法在地质反演解释中存在的多解性弊端,本文介绍了以电成像法为主、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对隐伏断层进行探测的应用实例,首先,通过电成像法查找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走向,然后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精确查明... 为了避免单一物探方法在地质反演解释中存在的多解性弊端,本文介绍了以电成像法为主、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对隐伏断层进行探测的应用实例,首先,通过电成像法查找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走向,然后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精确查明断层的产状、性质、位置及断距等地质参数,并对两种方法的探测成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推断该隐伏断层为走向近东西向,倾向近南北向的正断层,断层落差约4.2m,其上断点埋深约17.9m。经钻孔验证表明,电成像与浅层地震联合方法在浅覆盖区隐伏断层探测中具有精确、可靠、经济的优势,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成像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隐伏断层 浅覆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垦利断裂带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褚庆忠 张树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8,共6页
本文在分析垦利断裂带断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该地区断裂构造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 ,垦利断裂带油气沿断层运聚主要有 2种模式 :①沿断层垂向运移和聚集 ;②横穿断层的运移和聚集。油气大规模地横穿断层的运移和聚集主... 本文在分析垦利断裂带断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该地区断裂构造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 ,垦利断裂带油气沿断层运聚主要有 2种模式 :①沿断层垂向运移和聚集 ;②横穿断层的运移和聚集。油气大规模地横穿断层的运移和聚集主要发生在垦利和垦东 6断层的深部和浅部层段。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 (藏 )总结出 4种成藏模式 ,即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 ,认为该地区的油气分布受构造因素控制 ,并对该地区隐蔽圈闭 (油气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成藏模式 油气运聚 隐蔽圈闭 渤海湾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构造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36
15
作者 杨克明 朱彤 何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85-693,700,共10页
根据龙门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自西向东可以划分茂汶韧性剪切带、龙门山叠瓦冲断构造带和龙门山逆掩推覆构造带。龙门山逆掩推覆构造带可以划分为前山带和隐蔽带两个亚带,具备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对于前山带,相对稳定的构造部位和良好... 根据龙门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自西向东可以划分茂汶韧性剪切带、龙门山叠瓦冲断构造带和龙门山逆掩推覆构造带。龙门山逆掩推覆构造带可以划分为前山带和隐蔽带两个亚带,具备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对于前山带,相对稳定的构造部位和良好的封盖保存条件是主控因素。对于山前隐蔽带,古今构造叠合、相对活动的构造和裂缝发育部位是主控因素。据此预测出关口-水口场隐伏断裂带上盘的磁峰场断高带,高家场、水口场、油榨坨、石板滩构造带和下盘的平落坝,邛西、大邑、鸭子河背斜是勘探天然气最有利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山带 山前隐蔽带 磁峰场断高 龙门山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黑河断陷盆地中浅覆盖区寻找隐伏矿地气普查方法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延光 杨忠芳 +4 位作者 汪明启 刘丽华 刘艳青 唐金荣 郭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7,共5页
青海省黑河盆地是北祁连地区一个典型的断陷盆地,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然而却被白垩纪以来各种运积物覆盖,为探讨该景观条件下寻找隐伏矿地气普查方法的效果,文章采用4个/km2的网格化地气普查方法,圈出明显的异常带,并通过配套的土壤面... 青海省黑河盆地是北祁连地区一个典型的断陷盆地,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然而却被白垩纪以来各种运积物覆盖,为探讨该景观条件下寻找隐伏矿地气普查方法的效果,文章采用4个/km2的网格化地气普查方法,圈出明显的异常带,并通过配套的土壤面积测量研究表明,地气测量金属异常元素来源与覆盖层土壤无关,可能反映了深部的矿化或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 断陷盆地 地气 隐伏矿 黑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活动隐伏断层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仕栋 罗奇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28,共4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了包含隐伏断层和不包含断层的场地模型,分析了在各种频率水平入射波作用下该场地地面结构的动力反应。计算结果表明,隐伏断层对地面结构的动力反应有一定的放大作用,特别是当入射波的频率与场地的基频接近时,放...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了包含隐伏断层和不包含断层的场地模型,分析了在各种频率水平入射波作用下该场地地面结构的动力反应。计算结果表明,隐伏断层对地面结构的动力反应有一定的放大作用,特别是当入射波的频率与场地的基频接近时,放大效应更为明显。这一结果说明,在包含隐伏断层的场地进行重大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断层对地震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断层 结构地 震反应 动接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湟水河隐伏断裂发育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智敏 张进 +2 位作者 田勤俭 张军龙 屠泓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5-1250,共6页
近些年来一些地震表明,强震不仅发生在地表出露的活动断裂上,还发育在一些隐伏的未出露地表的构造上。大陆内部块体间的变形带不只是一条活动断裂,而是具有很大宽度的构造变形带,这已被大量的地震活动性资料所证实。因此,要正确评估地... 近些年来一些地震表明,强震不仅发生在地表出露的活动断裂上,还发育在一些隐伏的未出露地表的构造上。大陆内部块体间的变形带不只是一条活动断裂,而是具有很大宽度的构造变形带,这已被大量的地震活动性资料所证实。因此,要正确评估地震危险性,就要研究构造带上地层变形的模型,而不仅是单条断裂的变形。湟水河隐伏断裂为一条隐伏在西宁市的断裂,位于西宁盆地中部,长12km,走向EW,浅层地震探测结果表明该断裂由两条正断层组成地堑式构造,横跨西宁地区的地层剖面研究结果指出湟水河隐伏断裂发育在宽缓背斜的核部,而宽缓的背斜和向斜由新近系红色泥岩组成。根据褶皱与断裂的关系认为,湟水河隐伏断裂为在北东向的区域主压应力作用下,褶皱变形过程中,在背斜的核部伴生形成的次级张性地堑式正断层。该褶皱及相关断裂发育在西宁盆地滑脱面之上,属于浅表性的断层,活动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河隐伏断层 褶皱变形 断裂发育模式 西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隐伏小断层底板采动突水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拥军 杨登峰 +1 位作者 陈关平 李乾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5-47,52,共4页
为得到含隐伏小断层的煤层底板开采中的突水机理,分析底板裂隙演化及渗流突水通道的形成规律。采用RFPA2D-Flow软件分析了含隐伏小断层底板在工作面开采中,底板岩层破坏、突水通道的形成及突水发生的整个动态发展过程,得到了开采过程中... 为得到含隐伏小断层的煤层底板开采中的突水机理,分析底板裂隙演化及渗流突水通道的形成规律。采用RFPA2D-Flow软件分析了含隐伏小断层底板在工作面开采中,底板岩层破坏、突水通道的形成及突水发生的整个动态发展过程,得到了开采过程中底板岩层裂隙的产生和扩展演化、损伤破坏区域的形成过程及渗流场的运移过程。结果表明:底板隐伏小断层活化突水主要分为隐伏小断层活化和活化裂隙区域扩展2个阶段。底板不同位置隐伏小断层的裂隙贯通存在差异,距采空区越近,隐伏小断层越易活化形成突水通道,随着采空区卸压效果的增加,隐伏小断层突水的可能性逐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小断层 底板突水 岩层破坏 突水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瓦斯抽采钻孔资料和Matlab预测隐伏小断层 被引量:6
20
作者 崔洪庆 丁志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7,共4页
煤层隐伏小断层的精细探测和准确预测,对预防煤矿地质灾害性事故至关重要。基于煤矿现行施工的穿层瓦斯抽采钻孔资料,利用Matlab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功能,通过编程计算煤层(顶)底板控制点三维坐标,绘制高精度煤层等高线图、等厚线图和三... 煤层隐伏小断层的精细探测和准确预测,对预防煤矿地质灾害性事故至关重要。基于煤矿现行施工的穿层瓦斯抽采钻孔资料,利用Matlab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功能,通过编程计算煤层(顶)底板控制点三维坐标,绘制高精度煤层等高线图、等厚线图和三维立体图,进而实现定量预测煤层隐伏小断层位置、产状和性质。煤矿实例模型计算验证了利用瓦斯抽采钻孔资料预测煤层隐伏小断层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小断层 瓦斯抽采钻孔 定量预测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