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含量对低Cu/Mg比Al-Cu-Mg-Ag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杨国强 刘志义 +2 位作者 柏松 李苏望 曹靖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6,204,共5页
研究了Cr含量(质量分数)对低Cu/Mg比Al-Cu-Mg-Ag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Cu/Mg比Al-Cu-Mg-Ag合金中添加Cr,合金中形成了Al-Cr相和Al_(1.6)TiCr_(0.4)相;Cr含量由0.17%提高到0.22%,合金的抗拉强度由463 MPa提高到484... 研究了Cr含量(质量分数)对低Cu/Mg比Al-Cu-Mg-Ag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Cu/Mg比Al-Cu-Mg-Ag合金中添加Cr,合金中形成了Al-Cr相和Al_(1.6)TiCr_(0.4)相;Cr含量由0.17%提高到0.22%,合金的抗拉强度由463 MPa提高到484 MPa,提升了4.5%;屈服强度由288 MPa提高到319 MPa,提升了10.8%。合金力学性能的提升主要来源于Cr的固溶强化和S′相的析出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 Cu/Mg比 固溶强化 析出强化 cr AL-CU-MG-AG合金 析出相 欠时效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ion behavior of Cr between high-carbon ferrochrome alloy and Al_(2)O_(3)-SiO_(2)-MgO-CaO-CrO_(x)slag
2
作者 GUO Yu-feng LI Zhi-wei +6 位作者 WANG Shuai LIU Fei CHEN Feng YANG Ling-zhi LI Zhao-xiang LI Guang YANG Jian-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392-404,共13页
The high-carbon ferrochrome is an essential raw material for producing stainless steel,and the demand of i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ainless steel.So increasing Cr recovery rate from chromite is essential for ... The high-carbon ferrochrome is an essential raw material for producing stainless steel,and the demand of i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ainless steel.So increasing Cr recovery rate from chromite is essential for lower costs and higher economic benefits in high-carbon ferrochrome production process.This study calculated the activity of CrO_(x)in slag and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behavior of Cr between slag and alloy.Theω(MgO)/ω(Al_(2)O_(3))was 1.0,and the w(CaO)/w(SiO_(2))was from 0.2 to 0.6 in this study.The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phases of the slag were chrome-containing spinel,magnesium-aluminum spinel,olivine and melilite.The content of spinel in slag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w(CaO)/w(SiO_(2)),and the w(CrO_(x))in spinel also reduced,but the content of melilite increased.The distribution ratio of Cr between slag and allo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lag basicity at 1600℃,meansning that increasing the w(CaO)/w(SiO_(2))of slag can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Cr in chromite smelt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SiO_(2)-MgO-CaO-crO_(x)slag spinel viscosity cr distribution ratio chrom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坝遗址地层的Cr/Cu值对干湿环境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中轩 朱诚 +3 位作者 朱青 马春梅 张广胜 欧阳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9-803,共5页
将中坝遗址5 ka以来连续沉积地层按文化序列分为12层,分别测量Rb、Sr和Cr、Cu含量,对比显示,Cr/Cu比值与Rb/Sr比值明显正相关。Cr与Rb的属性相似,Cr化学活性低,易于在粉砂质沉积物中富集;而Cu和Sr在成壤过程中容易迁移,在粘土质沉积层... 将中坝遗址5 ka以来连续沉积地层按文化序列分为12层,分别测量Rb、Sr和Cr、Cu含量,对比显示,Cr/Cu比值与Rb/Sr比值明显正相关。Cr与Rb的属性相似,Cr化学活性低,易于在粉砂质沉积物中富集;而Cu和Sr在成壤过程中容易迁移,在粘土质沉积层中含量较高。通过对Cr、Cu元素在表生环境下的化学性质、沉积地层的属性、微地貌特征、与泥炭腐殖化度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曲线等指标对比表明,Cr/Cu比值变化对环境干湿变化的指示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坝遗址 cr/Cu值 Rb/Sr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Ni-Co奥氏体堆焊材料的空泡腐蚀行为 被引量:9
4
作者 雷玉成 秦敏明 +2 位作者 徐桂芳 李涛 孙文江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4,114,共4页
采用一种新型的Cr-Ni-Co奥氏体堆焊材料用钨极氩弧焊(TIG)堆焊到304不锈钢表面,将堆焊层与304不锈钢基体做对比,在人工海水的条件下利用超声波振动设备对两种材料进行耐空泡腐蚀试验,用失重法评价两种材料的抗空蚀性能,对Cr-Ni-Co堆焊... 采用一种新型的Cr-Ni-Co奥氏体堆焊材料用钨极氩弧焊(TIG)堆焊到304不锈钢表面,将堆焊层与304不锈钢基体做对比,在人工海水的条件下利用超声波振动设备对两种材料进行耐空泡腐蚀试验,用失重法评价两种材料的抗空蚀性能,对Cr-Ni-Co堆焊层不同时间的空蚀形貌用扫描电镜(SEM)进行跟踪观测.结果表明,与304不锈钢的失重相比,Cr-Ni-Co堆焊层的失重显得很小,表现出优良的抗空蚀性能;从SEM观测到的形貌图的变化中看出滑移和相变是Cr-Ni-Co堆焊层吸收空泡冲击能的主要方式,应力集中使得材料易产生裂纹,进而导致材料的断裂和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Ni-Co奥氏体钢 空蚀 堆焊 失重率 滑移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两相介质流中Cu-Cr-Zr合金的冲蚀磨损行为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勇 龙永强 +1 位作者 刘平 田保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50-1655,共6页
利用MCF-30冲蚀磨损实验机,对固溶态及随后经过不同形变热处理的Cu-Cr-Zr合金进行液固两相流冲蚀磨损实验,并运用扫描电镜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介质冲蚀磨损实验中,固溶态合金冲蚀磨损质量损失最大,且随形... 利用MCF-30冲蚀磨损实验机,对固溶态及随后经过不同形变热处理的Cu-Cr-Zr合金进行液固两相流冲蚀磨损实验,并运用扫描电镜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介质冲蚀磨损实验中,固溶态合金冲蚀磨损质量损失最大,且随形变时效后加工变形程度的增大,冲蚀磨损质量损失呈先逐渐下降然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添加少量石英砂(10 g/L)后,合金冲蚀磨损质量损失约增加19%-35%;铜合金线材二次加工变形率在50%-80%之间时,具有良好的抗冲蚀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液固两相流 冲蚀磨损性能 变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C比及热处理工艺对高铬铸铁抗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向道平 唐建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24,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r/C比及热处理工艺对高铬铸铁抗冲击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对较低冲击载荷下,热处理态Cr28(Cr/C比为9.5)抗磨性比Cr15(Cr/C比为5.6)更好;相对中等冲击载荷下铸态Cr28白口铁比其热处理态的更耐磨。并...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r/C比及热处理工艺对高铬铸铁抗冲击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对较低冲击载荷下,热处理态Cr28(Cr/C比为9.5)抗磨性比Cr15(Cr/C比为5.6)更好;相对中等冲击载荷下铸态Cr28白口铁比其热处理态的更耐磨。并从金相组织上分析了其原因,探讨了其磨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铬铸铁 cr/C比 碳化物形貌 冲击磨损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渣对Cr^(6+)的吸附实验 被引量:5
7
作者 杜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6-149,153,共5页
首次以芹菜渣为生物吸附剂,采用静置吸附法研究了其对Cr^(6+)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显示:芹菜渣对Cr^(6+)的吸附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Cr^(6+)初始浓度相同时,吸附率随芹菜渣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 首次以芹菜渣为生物吸附剂,采用静置吸附法研究了其对Cr^(6+)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显示:芹菜渣对Cr^(6+)的吸附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Cr^(6+)初始浓度相同时,吸附率随芹菜渣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芹菜渣加入量相同时,吸附率随Cr^(6+)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正交实验得到3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程度顺序为:pH>温度>时间,最优吸附条件为pH2、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2h。对于50mg/L的Cr^(6+)溶液,芹菜渣为吸附剂时的最佳固液比为10g/L;芹菜渣对Cr^(6+)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吸附过程先为快速吸附,当吸附时间超过90min时为慢速吸附;芹菜渣对Cr^(6+)的吸附热力学情况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描述,吸附动力学情况可用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对于中低浓度(≤30mg/L)的Cr^(6+)溶液,芹菜渣的吸附效果好于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渣 cr^(6+) 生物吸附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曲线 固液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靶共溅射纳米复合Cr-Al-Si-N涂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铁钢 蒙德强 +3 位作者 李柏松 赵彦辉 刘艳梅 姜肃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8-86,共9页
目的利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离化率高、溅射离子能量高等优点,在Cr-Al-N涂层中添加Si元素研制a-Si3N4包裹nc-(Cr,Al)N的纳米复合涂层,通过改变反应沉积时的N2/Ar比来调控涂层成分与结构,实现纳米复合Cr-Al-Si-N涂层性能优化。方法... 目的利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离化率高、溅射离子能量高等优点,在Cr-Al-N涂层中添加Si元素研制a-Si3N4包裹nc-(Cr,Al)N的纳米复合涂层,通过改变反应沉积时的N2/Ar比来调控涂层成分与结构,实现纳米复合Cr-Al-Si-N涂层性能优化。方法采用高功率脉冲与脉冲直流复合磁控溅射技术制备Cr-Al-Si-N涂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应力仪、纳米压痕仪、划痕测试仪和摩擦试验机,研究N2/Ar比对涂层成分、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涂层主要由面心立方结构的CrN与AlN相组成,且沿(200)晶面择优生长。当N2/Ar流量比为3∶1时,涂层与基体结合最好,临界载荷约为36.5N;摩擦系数和内应力较低,分别为0.5和-0.48GPa。当N2/Ar流量比为4∶1时,H/E值和H^3/E^*2值升至最高,分别为0.11和0.24GPa,磨损率最低,约为1.9×10^-4μm^3/(N·μm)。结论当N2/Ar流量比为4∶1时,三靶共溅射制备的Cr-Al-Si-N涂层硬度较高,耐磨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 脉冲直流磁控溅射 三靶共溅射 纳米复合涂层 cr-Al-Si-N涂层 N2/Ar流量比 临界载荷 摩擦系数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生物刺激对高质量比Cr(Ⅵ)污染土壤治理及稳定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卿 莫文君 +3 位作者 刘洁琼 彭森 李倩男 万芮含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46-3354,共9页
为提高Cr(Ⅵ)污染土壤治理后的稳定性,采用化学还原剂联合乙酸钠生物刺激对高质量比Cr(Ⅵ)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和稳定化。通过测定Cr(Ⅵ)质量比、Cr形态及含量并结合XRD分析,同时对生物刺激过程中Cr(Ⅵ)污染土壤的细菌多样性变化进行监测,... 为提高Cr(Ⅵ)污染土壤治理后的稳定性,采用化学还原剂联合乙酸钠生物刺激对高质量比Cr(Ⅵ)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和稳定化。通过测定Cr(Ⅵ)质量比、Cr形态及含量并结合XRD分析,同时对生物刺激过程中Cr(Ⅵ)污染土壤的细菌多样性变化进行监测,对比多硫化钙(Calcium polysulfide,CPS)、硫酸亚铁(FeSO4)、零价铁3种化学还原剂以及乙酸钠用量对高质量比Cr(Ⅵ)污染土壤的治理能力及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0%的FeSO4与质量比为7 g/kg的乙酸钠联用,在生物刺激50 d时对高质量比Cr(Ⅵ)的去除及稳定化效果最佳,还原率为93.58%,且能够将毒性较大的生物有效态铬全部转化为其他稳定形态的铬。XRD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联用后土壤中Cr主要以Cr(Ⅲ)的形式存在。生物刺激过程中土壤细菌群落物种分布变化明显,生物刺激50 d时,富集的细菌类群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高质量比cr(Ⅵ)污染土壤 化学还原 生物刺激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变形量对时效Fe13Mn6Si13Cr4Ni0.1C合金组织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10
作者 杨世洲 李宁 李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22-7026,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Fe13Mn6Si13Cr4Ni0.1C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研究了不同预变形量对1 073K时效合金的组织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预变形后再时效的合金,形状回复率在时效300min时达到(86.1±1.0)%,比固溶态32%提高了169... 为了进一步提高Fe13Mn6Si13Cr4Ni0.1C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研究了不同预变形量对1 073K时效合金的组织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预变形后再时效的合金,形状回复率在时效300min时达到(86.1±1.0)%,比固溶态32%提高了169%;5%预变形后再时效的合金,在180min时达到最大值(82.9±1.0)%,比固溶态提高了159%,随后形状回复率随时效时间延长略有下降;直接时效合金(无预变形量),在180min时达到最大值(46.3±1.0)%,比固溶态提高了44.7%,随后形状回复率也随时效时间延长略有下降。经SEM和XRD分析,10%预变形后再时效合金所析出的定向Cr23C6颗粒最多,也最细小,这是此合金比5%预变形后再时效合金以及直接时效合金形状回复率提高幅度更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变形量 形状回复率 Fe-Mn-Si-cr-Ni-C合金 cr23 C6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CR型9速自动变速器的杠杆法计算分析
11
作者 宫涛 罗美琴 鲁庆东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2年第7期46-51,共6页
以通用公司9速自动变速器为研究对象,以杠杆法原理为基础,建立各挡的等效杠杆及空间速度矢量图,对各节点的运动和速度进行计算分析,并通过传动比分配计算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自动变速器的设计和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自动变速器 cr-cr 杠杆法 速度矢量 传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Mg_(2)Si增强A356铝基复合材料的变质处理与组织性能研究
12
作者 任东 董俊 +1 位作者 赵恒峰 李祥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7,共7页
目的提升汽车轮毂用13%(质量分数,下同)Mg_(2)Si/A356-1.3F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振动铸造的方法制备13%Mg_(2)Si/A356-1.3Fe复合材料,研究了振动频率(0~180 Hz)和不同Mn/Cr质量比(0%∶1%~1%∶0%)变质处理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 目的提升汽车轮毂用13%(质量分数,下同)Mg_(2)Si/A356-1.3F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振动铸造的方法制备13%Mg_(2)Si/A356-1.3Fe复合材料,研究了振动频率(0~180 Hz)和不同Mn/Cr质量比(0%∶1%~1%∶0%)变质处理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室温拉伸性能和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热处理态复合材料和A356再生铝合金(对比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结果施加不同振动频率后,复合材料中初生相的尺寸细小、分布均匀,在复合材料浇铸过程中施加机械振动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当振动频率为180 Hz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约为未施加机械振动时的1.51倍。不同Mn/Cr比变质处理后,复合材料中富铁相的形态、尺寸和类型都发生了改变,除Mn/Cr比为1%∶0%外,经其他Mn/Cr比变质处理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都高于未变质处理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且Mn/Cr比为0.5%∶0.5%变质处理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最大,约为未变质处理复合材料的1.2倍。结论经过机械振动、Mn/Cr比为0.5%∶0.5%变质处理和热处理后,复合材料中富铁相为α-Fe(Al8Fe_(2)Si)相,相较于再生铝合金,其室温、150℃和350℃时的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26.0%、53.9%和1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频率 Mn/cr变质处理 13%Mg_(2)Si/A356-1.3Fe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铬比例对CeO_2-CrO_x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1,2-二氯乙烷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孟中华 杨鹏 周仁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1-396,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铈铬比例的CeO_2-CrO_x复合氧化物(Ce/Cr摩尔比分别为9/1、4/1、2/1、1/1、1/2、1/4、1/8)以及单纯的CeO_2和Cr_2O_2,并研究了各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DCE)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纯的CeO_2,不同铈铬...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铈铬比例的CeO_2-CrO_x复合氧化物(Ce/Cr摩尔比分别为9/1、4/1、2/1、1/1、1/2、1/4、1/8)以及单纯的CeO_2和Cr_2O_2,并研究了各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DCE)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纯的CeO_2,不同铈铬比例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DCE的催化氧化活性有明显提高,其中Ce/Cr摩尔比为2/1的CeO_2-CrO_x复合氧化物上DCE的氧化活性最好,且只有极微量的含氯等副产物产生;随着Ce/Cr摩尔比减小,对HCI的选择性有下降的趋势.通过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BET)、紫外拉曼(UV-Raman)光谱、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等实验技术,研究了铈铬比例对铈铬复合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比例Ce-Cr的复合,形成了结构较稳定的Ce-Cr-O固溶体,提高了催化剂活性氧物种的流动性,催化剂表面酸量及强弱酸比例,从而有利于DCE的吸附活化,进一步脱氯降解以及深度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 1 2-二氯乙烷 CeO_2-crO_x复合氧化物 铈铬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扩径率对Fe-Mn-Si-Cr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艳华 刘兴江 +1 位作者 齐锦刚 关元礼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50-752,共3页
本文通过回复实验和回复抱管实验测试了不同扩径率条件下 ,Fe Mn Si Cr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形状记忆效应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 :5 %左右扩径率的管接头具有较好的显微组织 ,是可回复应变量和回抱力的最佳组合 ,因此增强了管接头连接的可... 本文通过回复实验和回复抱管实验测试了不同扩径率条件下 ,Fe Mn Si Cr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形状记忆效应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 :5 %左右扩径率的管接头具有较好的显微组织 ,是可回复应变量和回抱力的最佳组合 ,因此增强了管接头连接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Si-cr合金 管接头 扩径率 形状记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在剪波OFDM系统中估计剪波比CR的新算法(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占亚 张文逸 王卫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50-957,共8页
为了在被剪波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补偿幅度衰减和缓解剪波噪声,提高系统的误比特性能,提出了一个新的剪波比估计算法.考虑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导频子载波一般是低阶相移键控调制符号,因此这些导频子载波的解调不受幅度衰减影响但是它... 为了在被剪波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补偿幅度衰减和缓解剪波噪声,提高系统的误比特性能,提出了一个新的剪波比估计算法.考虑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导频子载波一般是低阶相移键控调制符号,因此这些导频子载波的解调不受幅度衰减影响但是它的误比特率却是剪波比参数的函数.通过推导导频子载波误比特率的闭合表达式,并使用该关系和解一个关于剪波比的方程给出了估计的剪波比.两种评估方法被引入以对估计准确性进行评估.两种评估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径静态衰落信道环境下,即使信噪比很低,提出的算法也优于当前现有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OFDM) 峰均功率比(PAPR) 剪波噪声 剪波比(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制比对Cr/CrN/Cr/CrAlN多层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甜 林松盛 +4 位作者 王迪 柏松 曲帅杰 郭朝乾 代明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0-328,共9页
目的探究Cr/CrN/Cr/CrAlN多层膜的最佳调制比。方法利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TC4钛合金上制备了不同调制比的Cr/CrN/Cr/CrAlN多层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膜层表面和截面形貌;用Image-Pro分析软件对表面的大颗粒进行定量分析;利用X射线... 目的探究Cr/CrN/Cr/CrAlN多层膜的最佳调制比。方法利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TC4钛合金上制备了不同调制比的Cr/CrN/Cr/CrAlN多层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膜层表面和截面形貌;用Image-Pro分析软件对表面的大颗粒进行定量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法表征膜层的晶体结构;采用维氏硬度计测量膜层的显微硬度;采用划痕试验仪测量膜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临界载荷);通过基片弯曲法测量并计算得到膜层的残余应力;利用根据ASTM G76-05标准特制的AS600-喷砂试验机进行了抗冲蚀性能测试;采用三维表面轮廓仪测量冲蚀坑深度。结果膜层表面质量和生长取向与L_(Cr/CrN):L_(Cr/CrAlN)调制比密切相关,随着Cr/CrN比例的增加,膜层表面质量越来越好,择优取向由(111)晶面转为(200)晶面。多层膜的硬度随Cr/CrN比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合力、残余应力和韧性则随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L_(Cr/CrN)∶LCr/Cr Al N为1∶2时,达到最佳。多层膜的抗砂粒冲蚀性能变化与力学性能变化一致,在L_(Cr/CrN)∶L_(Cr/CrAlN)为1∶2时达到最佳,其抗冲蚀能力是TC4基材的3倍以上,多层膜呈典型的脆性断裂失效形式。结论在调制比L_(Cr/CrN)∶L_(Cr/CrAlN)=1∶2时,膜层获得最佳的抗冲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crN/cr/crAlN多层膜 钛合金 电弧离子镀技术 调制比 抗冲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对17wt%Cr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丽坤 刘实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5-8,共4页
利用OM、SEM和TEM等观察分析了未添加La和添加La的17wt%Cr铁素体不锈钢的组织和第二相;测定了塑性应变比、应变硬化指数和电化学再活化率;确定了热轧再结晶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两种合金中的主要第二相均为TiN;添加La后,合金铸态组织... 利用OM、SEM和TEM等观察分析了未添加La和添加La的17wt%Cr铁素体不锈钢的组织和第二相;测定了塑性应变比、应变硬化指数和电化学再活化率;确定了热轧再结晶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两种合金中的主要第二相均为TiN;添加La后,合金铸态组织中存在柱状晶,热轧再结晶温度降低,塑性应变比得到提高,加工硬化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17wt%cr铁素体不锈钢 塑性应变比 应变硬化指数 电化学再活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异步轧制及退火处理对CrCoNi中熵合金微观结构演变和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朝阳 KONG Charlie 喻海良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43,共9页
采用1.0、1.2、1.4和1.6的轧制异速比对高温退火Cr Co Ni中熵合金进行室温和深冷异步轧制,并对轧后的材料在873、973和1073 K退火处理0.5 h。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轧制态样品进行微观表征,发现轧制态合金晶粒尺寸随着异速比增加而减小,... 采用1.0、1.2、1.4和1.6的轧制异速比对高温退火Cr Co Ni中熵合金进行室温和深冷异步轧制,并对轧后的材料在873、973和1073 K退火处理0.5 h。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轧制态样品进行微观表征,发现轧制态合金晶粒尺寸随着异速比增加而减小,且存在明显的孪晶。室温异步轧制实验显示,轧制后轧制态和退火态合金的抗拉强度均随着轧制异速比的增加而增加。深冷轧制制备的材料具有比室温轧制更高的强度,但深冷轧制过程异速比对材料强度影响不明显。在深冷异步轧制过程中,由于内应力和轧制缺陷的累积使得异速比强化有一定的饱和度。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进行表征,发现室温异步轧制后合金具有明显的韧窝,而深冷异步轧制韧窝相对较浅,为剪切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冷异步轧制 crCoNi中熵合金 异速比 孪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裂纹扩展阈值的渗碳Cr-Ni合金钢超高周疲劳极限评估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溥 刘兵 +3 位作者 邓海龙 陈雨 孔建行 于欢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8-103,共6页
文章旨在构建渗碳Cr-Ni合金钢的超高周疲劳极限预测模型。在两种应力比下对渗碳Cr-Ni合金钢开展超高周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渗碳Cr-Ni合金钢的S-N特性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通过扫描电镜对断口表面裂纹形貌的观测,当疲劳寿命低于5×10^... 文章旨在构建渗碳Cr-Ni合金钢的超高周疲劳极限预测模型。在两种应力比下对渗碳Cr-Ni合金钢开展超高周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渗碳Cr-Ni合金钢的S-N特性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通过扫描电镜对断口表面裂纹形貌的观测,当疲劳寿命低于5×10^(5)周次时,表面失效是疲劳试样主要失效形式,当寿命高于1×10^(6)周次时,内部夹杂-FGA-鱼眼诱发失效成为渗碳Cr-Ni合金钢的主要失效方式。利用裂纹扩展阈值对FGA尺寸进行了评估,结合El-Haddad模型,构建了基于长裂纹扩展应力强度因子阈值的疲劳极限预测模型。与他人模型预测的疲劳极限对比,得出构建的阈值应力模型预测的疲劳极限误差最小,预测结果更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cr-Ni合金钢 变应力比 S-N曲线 应力强度因子 疲劳极限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压辅助燃烧合成制备Fe-Cr基陶瓷复合耐磨材料硬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蒲雪峰 陈龙 +1 位作者 汪金林 陶素芬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2-96,共5页
设计了一组Fe/Cr质量比分别为4、8、12、16,硬质相质量分数分别为8%、16%、24%、32%,压力分别为0.5、1、1.5、2 MPa的3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利用气压辅助燃烧合成制备了16组Fe-Cr基陶瓷复合耐磨材料,并对这些试样的宏观形貌进行分析;... 设计了一组Fe/Cr质量比分别为4、8、12、16,硬质相质量分数分别为8%、16%、24%、32%,压力分别为0.5、1、1.5、2 MPa的3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利用气压辅助燃烧合成制备了16组Fe-Cr基陶瓷复合耐磨材料,并对这些试样的宏观形貌进行分析;对耐磨层上部、中部、下部的洛氏硬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气压辅助燃烧合成制备的耐磨层硬度影响最大的是Fe/Cr质量比,其次为硬质相质量百分数,最后为压力。为了获得高硬度的同时保证试样性能的均匀性,反应的最佳压力为1.5 MPa,最佳硬质相质量分数为8%,最佳Fe/Cr质量比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合成 Fe/cr质量比 TiC-TiB2质量分数 压力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