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pology Optimization in Damping Structure Based on ESO
1
作者 郭中泽 陈裕泽 侯强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8年第4期293-298,共6页
The damping material optimal placement for the structure with damping layer is studied based on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ESO) to maximize modal loss factors.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o... The damping material optimal placement for the structure with damping layer is studied based on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ESO) to maximize modal loss factors.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objective function defined as the maximum of modal loss factors of the structure and design constraints function defined as volume fraction of damping material. The optimal placement is found. Sever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for verifica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ethod based on ESO is effective in solving the 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with unconstrained damping layer and constrained damping layer. This optimization method suits for free and constrained damping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减振 隔振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发酵工艺优化及抗疲劳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勇 慕永利 +1 位作者 周硕 冉军舰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7,共7页
以沙棘和百香果为原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1∶1)为发酵菌种,制备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以感官评分和小鼠力竭跑步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 以沙棘和百香果为原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1∶1)为发酵菌种,制备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以感官评分和小鼠力竭跑步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并探讨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对小鼠抗疲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14 h,混菌接种量5%,沙棘果汁与百香果汁体积比1∶1,木糖醇添加量6%。在此优化条件下,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的感官评分和小鼠力竭跑步时间分别为(87.65±3.12)分和(138.1±3.5)s。相比对照组,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喂食力竭跑步小鼠,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58.7%和43.1%(P<0.05),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了50%以上(P<0.05),肌酸激酶活性显著降低了48.8%(P<0.05)。结果显示,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对力竭跑步小鼠具有较好的抗疲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百香果 混菌发酵 发酵工艺优化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蛋白酶高温菌株筛选及豆粕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军燕 张焕新 +4 位作者 吴平 刘萍 黄延莉 代春华 何荣海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从云烟卷烟中分离纯化后得到1株产蛋白酶能力较强的高温菌株YYC4。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确定YYC4菌株高温固态发酵未灭菌豆粕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 从云烟卷烟中分离纯化后得到1株产蛋白酶能力较强的高温菌株YYC4。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确定YYC4菌株高温固态发酵未灭菌豆粕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80 g/mL、发酵温度55℃、接种量10^(7)CFU/g含水基质、相对湿度80%、发酵时间50 h、MgSO_(4)质量分数0.12%。在此条件下发酵,豆粕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由4.92%升高至18.57%,总蛋白质量分数由40.42%增加至47.95%,胰蛋白酶抑制剂质量分数则由8.19 mg/kg降低至3.19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高温固态发酵 菌株筛选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剥蚀区影响下大巷布置优化及煤柱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解盘石 张波 +5 位作者 黄宝发 张浩 路贝 雷二辉 王茜 刘鑫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82,共17页
为研究浅埋煤层在剥蚀区影响下大巷布置优化及煤柱稳定性,以瑶渠煤矿西采区回风大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验证等方法,研究了剥蚀区影响下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与能量演化规律,分析了在偏应力屈服准则和能量判据下不... 为研究浅埋煤层在剥蚀区影响下大巷布置优化及煤柱稳定性,以瑶渠煤矿西采区回风大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验证等方法,研究了剥蚀区影响下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与能量演化规律,分析了在偏应力屈服准则和能量判据下不同尺寸煤柱的破坏情况,确定了巷道布置优化后合理的煤柱尺寸。结果表明:剥蚀区会使围岩应力增加、应变能积聚,致使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加剧,坚硬岩层受扰动时应变能变化较小,但不会隔断能量的传递,而较软煤岩体中会产生较大的应变能改变。巷道布置优化后,掘进过程中煤柱内偏应力与应变能呈先递增再稳定最后递减趋势,巷间煤柱小于9 m时,煤柱内偏应力与能量曲线均呈“钟形”分布,且均大于屈服破坏的极限值;煤柱宽度为10~13 m时,偏应力与能量曲线转变为“马鞍形”,煤柱内部小于屈服极限区域逐渐增加,承载能力逐步提高;煤柱宽度大于13 m时,回风大巷与剥蚀区距离过近,其间煤体在剥蚀区和回风大巷双重应力和能量叠加下产生失稳破坏。最后,综合确定煤柱合理尺寸范围为10~12 m,考虑保持煤柱稳定性同时减小剥蚀区的影响,采用10 m煤柱进行工程实践,监测结果表明巷道整体变形量较小,围岩稳定性控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区 巷道布置优化 煤柱宽度 偏应力 应变能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几丁质属菌株ZLX3产生广谱抗菌素的发酵条件优化
5
作者 刘冰花 李辉 +1 位作者 李玲 王超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3-431,共9页
目的筛选噬几丁质属菌株Chitinophaga sp.ZLX 3产生广谱抗菌素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药敏实验采用滤纸片法。以单因素法筛选菌株ZLX 3产生抗菌素的发酵培养基的最佳pH值、最佳酵母膏浓度、最佳蛋白胨浓度以及最佳培养时间、最佳培养温度... 目的筛选噬几丁质属菌株Chitinophaga sp.ZLX 3产生广谱抗菌素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药敏实验采用滤纸片法。以单因素法筛选菌株ZLX 3产生抗菌素的发酵培养基的最佳pH值、最佳酵母膏浓度、最佳蛋白胨浓度以及最佳培养时间、最佳培养温度和最佳转速,通过SPSS软件分析得到3个最显著性影响因素,在软件Design-expert中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3个显著性影响因素进行实验设计,得到3个显著性影响因素对菌株ZLX 3产生的抗菌素活性的交互影响程度,拟合得到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显示出这3个发酵条件与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大小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出最优的发酵条件拟合值。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拟合值,确认菌株ZLX 3产生抗菌素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药敏实验显示优化后菌株ZLX 3代谢物的抑菌圈直径是优化前的1.32倍,即优化后菌株ZLX 3代谢物的抑菌活性提高了。结论菌株ZLX 3产生抗菌素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的pH7.2、酵母膏浓度1 g·L^(-1)、蛋白胨浓度30 g·L^(-1)、温度25.2℃、转速为113 r·min^(-1)、培养时间4 d。本研究为后期研究菌株ZLX 3产生的抗菌素的理化性质、抗菌机制及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几丁质属 菌株ZLX3 广谱抗菌素 发酵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木质素降解真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培养基组分优化
6
作者 章林 王晓娜 +3 位作者 周勇 杨光 贾晓丽 孙思琦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探索木质素降解真菌对森林地被可燃物的降解效果,以阔叶红松林、山杨-白桦混交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红皮云杉林地被可燃物为降解菌种来源与降解试验样品,对经降解后的可燃物质量损失率与木质素降解率进行了分析。筛选出1株对地被... 为探索木质素降解真菌对森林地被可燃物的降解效果,以阔叶红松林、山杨-白桦混交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红皮云杉林地被可燃物为降解菌种来源与降解试验样品,对经降解后的可燃物质量损失率与木质素降解率进行了分析。筛选出1株对地被可燃物中木质素有较好降解能力的菌株,经鉴定为Phlebiopsis pilatii。该菌株最先表现出较强的木质素降解能力,其处理后10 d山杨-白桦混交林和红皮云杉林地被可燃物中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19.69%和16.01%,其处理后60 d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红皮云杉林地被可燃物质量损失率为23.00%和22.00%。蔗糖、大豆粉和氯化钙分别为该菌株的最适产酶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确定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蔗糖为10.0 g·L^(-1),大豆粉为20.0 g·L^(-1),氯化钙为3.0 g·L^(-1),吐温-80为0.5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降解真菌 菌株筛选 森林地被可燃物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无人机结构拓扑优化与增材制造研究
7
作者 卞青青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7-201,共5页
为了提高无人机载重、减少整体质量、实现机身轻量化设计,以农用无人机机翼为研究对象,基于围绕增材制造的核心拓扑结构折叠固化的薄复合材料壳,采用类似桁架的内部结构和折叠的薄复合材料壳进行制造,实现高度复杂且无需模具的无人机结... 为了提高无人机载重、减少整体质量、实现机身轻量化设计,以农用无人机机翼为研究对象,基于围绕增材制造的核心拓扑结构折叠固化的薄复合材料壳,采用类似桁架的内部结构和折叠的薄复合材料壳进行制造,实现高度复杂且无需模具的无人机结构。通过优化设计和增材制造的结合,成功提高了农用无人机的载重能力和续航能力。机翼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和模拟结果的吻合度较高,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可为农用无人机结构的拓扑优化和增材制造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无人机 结构拓扑优化 增材制造 性能改进 载重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淀粉废水低温发酵菌株筛选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辉 屈玉玲 +3 位作者 贠建民 叶晨光 王彪 赵风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6-315,共10页
【目的】针对马铃薯淀粉废水低温发酵启动困难,筛选低温发酵菌株并优化其低温发酵条件。【方法】以从低温条件自然发酵的马铃薯淀粉废水当中已分离得到的3株真菌作为出发菌株,进行低温发酵性能的对比,筛选低温发酵菌株,进一步对该菌株... 【目的】针对马铃薯淀粉废水低温发酵启动困难,筛选低温发酵菌株并优化其低温发酵条件。【方法】以从低温条件自然发酵的马铃薯淀粉废水当中已分离得到的3株真菌作为出发菌株,进行低温发酵性能的对比,筛选低温发酵菌株,进一步对该菌株进行低温驯化,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考察。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设计方法重点考察了发酵温度、时间、接种量及摇床转速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优化了低温发酵条件。【结果】筛选的杰丁塞伯林德纳氏酵母在15~18℃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潜在发酵性能;当发酵温度为17℃、培养时间为45 h、接种量为10.4%及摇床转速为163 r/min时,马铃薯淀粉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58.74%。处理后淀粉废水中SS降低了71.0%,TN降低了24.5%,TP降低了53.0%,有机物质含量大幅降低。【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低温环境下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废水 低温发酵 菌株筛选 杰丁塞伯林德纳氏酵母 COD去除率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大曲中氨基甲酸乙酯降解菌株的筛选及共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9
作者 李超伟 侯晓艳 +12 位作者 张宿义 覃池 宋川 敖宗华 赵欢 张立强 李丝桐 赵润 刘书亮 胡凯弟 李琴 赵宁 李建龙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为降低白酒发酵过程中有害副产物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的含量,本研究从大曲中筛选得到具有降解EC能力且发酵性能优良的细菌和酵母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2株菌共发酵培养条件并应用于白酒发酵。结果表明:从白酒大曲中获得EC... 为降低白酒发酵过程中有害副产物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的含量,本研究从大曲中筛选得到具有降解EC能力且发酵性能优良的细菌和酵母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2株菌共发酵培养条件并应用于白酒发酵。结果表明:从白酒大曲中获得EC降解酶活力较高的5株酵母菌和4株细菌,进一步分析其产酯能力和蛋白酶活性,得到具有优良发酵性能的解淀粉芽孢杆菌JX2-10(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QX-2(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在24 h内JX2-10和QX-2的EC降解率分别达到85%和35%;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出JX2-10和QX-2共发酵的最佳产蛋白酶和总酯条件为初始pH 5.6、培养温度30.1℃、乙醇体积分数3.9%,该条件下蛋白酶活力为41.59 U/mL、总酯质量浓度为5.85 g/L;应用于白酒发酵,发酵结束后实验组的酒醅及白酒中EC质量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减少了12.7%和10.8%,且能增加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本研究可为白酒发酵过程中EC的降解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氨基甲酸乙酯降解菌株 分离鉴定 共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刀柄高应变灵敏度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
10
作者 姜飞跃 李鹏南 +1 位作者 李树健 邱新义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4-832,共9页
为获得智能刀柄高应变灵敏度结构参数最优值,以刀柄轴向应变灵敏度、轴向刚度、扭转刚度最大为优化目标,以一阶固有频率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为约束条件,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优化目标近似响应面模型,分析设计变量与优化目标之间的关系,并采... 为获得智能刀柄高应变灵敏度结构参数最优值,以刀柄轴向应变灵敏度、轴向刚度、扭转刚度最大为优化目标,以一阶固有频率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为约束条件,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优化目标近似响应面模型,分析设计变量与优化目标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刀柄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获得刀柄结构参数Pareto最优解。相比标准刀柄,优化后刀柄轴向应变灵敏度提高了32.8%、轴向刚度降低了14.8%、扭转刚度降低了18.2%,1阶固有频率降低了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刀柄 多目标优化 应变灵敏度 响应曲面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选应变测点的结构分布载荷反演改进方法
11
作者 李占海 江文松 +2 位作者 杨军 田永卫 罗哉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5-933,共9页
为解决结构载荷反演标定方程的病态引起的解不唯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应变测点优化的行列式最优设计(DOD)与条件数最优设计(COD)的改进方法。首先,通过施密特正交化筛选,从诸多应变与载荷工况中筛选出应变基工况矩阵与载荷基工况矩阵;然后... 为解决结构载荷反演标定方程的病态引起的解不唯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应变测点优化的行列式最优设计(DOD)与条件数最优设计(COD)的改进方法。首先,通过施密特正交化筛选,从诸多应变与载荷工况中筛选出应变基工况矩阵与载荷基工况矩阵;然后,以应变基工况矩阵的最大行列式和最小条件数为优化指标建立优化模型,逐次减少应变测点数量,得到载荷反演模型及其改进模型;最后,在襟翼结构的内部布置20组电阻式应变片,并设计6个加载点分布载荷开展加载验证实验。结果表明:DOD方法优化后减少6个应变测点,单点最大载荷平均识别误差从5.221%降至3.360%;COD方法优化后减少2个应变测点,单点最大载荷平均识别误差从2.423%降至1.099%;因此,DOD方法的优化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计量 分布载荷反演 应变测点优选 襟翼 DOD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及航天诱变菌株的筛选
12
作者 田怡 高锦运 +4 位作者 肖裕玲 樊素芹 赵宇科 莫转林 莫美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7-54,共8页
以桑黄为出发菌株(SH-0),搭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进行太空诱变,液体发酵初筛获得30株诱变菌株,经鉴定有两株卧孔菌属,其余均为桑黄孔菌属。以SH-0菌丝体干重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其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优... 以桑黄为出发菌株(SH-0),搭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进行太空诱变,液体发酵初筛获得30株诱变菌株,经鉴定有两株卧孔菌属,其余均为桑黄孔菌属。以SH-0菌丝体干重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其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优配方为1 L培养基中,加入玉米粉46.47 g、葡萄糖55.00 g、蛋白胨22.00 g、黄豆面21.94 g、KH2PO40.07 g、麸皮36.34 g、NaCl 0.01 g、MgSO40.29 g。采用最优液体发酵培养基复筛出菌丝体干重显著大于SH-0的12株桑黄航天诱变菌株和1株市售桑黄(SH-S)。多维度综合比较复筛菌株,最终筛选出桑黄航天诱变菌株SH-68,其菌丝体干重24.4 g/L,粗多糖含量32.99 mg/g,总黄酮8.90 mg/g,总多酚含量7.76 mg/g,总抗氧化能力53.9μmol/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1.8%。将各指标赋予相应权重后其综合得分32.46,在出发菌株22.56分的基础上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液体发酵 配方优化 航天诱变 菌株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植物基核桃发酵乳菌种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13
作者 郑靖川 杨瑞娟 +2 位作者 林星弥 沈钊宇 田洋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发酵菌种是发酵乳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该研究以核桃原浆为发酵底物,筛选出合适的发酵菌种来制备纯植物基核桃发酵乳,以解决其酸度不足、持水性差、风味不佳等问题,进一步提高该发酵乳的质构和稳定性。以持水性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 发酵菌种是发酵乳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该研究以核桃原浆为发酵底物,筛选出合适的发酵菌种来制备纯植物基核桃发酵乳,以解决其酸度不足、持水性差、风味不佳等问题,进一步提高该发酵乳的质构和稳定性。以持水性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法优化纯植物基核桃发酵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筛选的最佳复配菌种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杆菌,以1∶1∶1的复配比发酵后的发酵乳的质构特性和感官评分达到最优;最优发酵工艺为料液比1∶5、蔗糖添加量7%、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12 h、菌种接种量4.5%。在此条件下发酵的纯植物基核桃发酵乳质地细腻黏稠、香气适宜、口味独特,感官评分达到89.4分,相关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此产品的开发为核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为提高纯植物基核桃发酵乳的品质提供了筛菌和工艺优化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纯植物基发酵乳 菌种筛选 发酵工艺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生物碱苦豆子内生真菌筛选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14
作者 王文凯 鞠明岫 +2 位作者 金婧 刘冠兰 顾沛雯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7-316,共10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能够产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内生真菌菌株,探究其发酵条件,提高碱产率。以前期从苦豆子健康种子中分离的50株内生真菌为材料,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进行产生物...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能够产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内生真菌菌株,探究其发酵条件,提高碱产率。以前期从苦豆子健康种子中分离的50株内生真菌为材料,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进行产生物碱菌株的筛选,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多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确定分类地位。随后,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探究添加L-哌啶酸、L-赖氨酸和α-酮戊二酸对产生物碱菌株碱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筛选出3株高活性产槐定碱菌株DSD103,DSD201和DSD308,均属于互隔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其菌丝中槐定碱的产率分别为0.212,0.544和0.276 mg·g^(-1)。碱产率最高的菌株DSD201在L-哌啶酸浓度为1.079μmol·L^(-1)、L-赖氨酸浓度为6.251μmol·L^(-1)和α-酮戊二酸浓度为0.153μmol·L^(-1)时,菌丝中碱产率达到最大,为0.949 mg·g^(-1),比对照提高了74.12%。所筛选的产生物碱菌株为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内生真菌 产生物碱菌株 筛选 发酵条件优化 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几丁杆菌的酶学特性及其对虾壳废弃物的降解作用
15
作者 管箫 李督福 +3 位作者 海钱敏 刘厶铭 童金凤 马振刚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2-785,共14页
[目的]从自然环境土壤样品中分离鉴定高产几丁质酶的菌株,开展几丁质酶的酶学特性分析,并评估该菌株在几丁质降解方面的效能,为富含几丁质的虾壳等废弃物资源的工业转化及实现几丁质资源的绿色环保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胶体几... [目的]从自然环境土壤样品中分离鉴定高产几丁质酶的菌株,开展几丁质酶的酶学特性分析,并评估该菌株在几丁质降解方面的效能,为富含几丁质的虾壳等废弃物资源的工业转化及实现几丁质资源的绿色环保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胶体几丁质平板水解圈法筛选几丁质酶高产菌株,利用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研究酶的活性特征与发酵条件,并利用失重法测定胶体几丁质和虾壳的降解率。[结果]在土壤样品中成功分离出1株高产几丁质酶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隶属于几丁杆菌属(Chitinibacter),命名为Chitinibacter sp.strain CQNU6-1。酶活力分析显示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30℃、pH7.0,在此条件下,经过120 h的培养,几丁质酶活力达0.547 U/mL。该菌株所产的几丁质酶在40℃和pH 6.0的条件下表现出最高的相对酶活力,且在70℃高温和pH 10.0的强碱性环境下,仍能保持70.0%以上的相对酶活力,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适应性;在离子浓度为0.01和0.1 mol/L时,Na^(+)、K^(+)、Mg^(2+)、Ca^(2+)、Fe^(3+)和Mn^(2+)均能提高几丁质酶的相对酶活力,其中Mn~(2+)对酶活力的提升作用最明显,而Cu^(2+)则对相对酶活力产生抑制作用。此外,CQNU6-1菌株能在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对胶体几丁质和富含几丁质的虾壳具有显著的降解效果,降解率分别可达100.0%和78.7%。该菌株产生的几丁质酶可通过硫酸铵沉淀法进行初步的富集与纯化。[结论]筛选获得的几丁质酶高产菌株Chitinibacter sp.strain CQNU6-1,发酵温度和发酵pH适应性较宽,该菌株在高温碱性条件下展现出良好的几丁质生物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 菌株鉴定 发酵条件优化 酶学性质 虾壳废弃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副猪嗜血杆菌12型H31菌株发酵培养基组分的研究
16
作者 赖小婷 吴崟沣 +2 位作者 任晓敏 洪健渠 严芬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38-3846,共9页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副猪嗜血杆菌(Haemo philus parasuis,Hps)12型H31菌株的发酵培养基组分,以提高活菌数,降低Hps12型H31菌株发酵生产疫苗的成本,为工业化生产Hps疫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牛血清、酵母提取物、...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副猪嗜血杆菌(Haemo philus parasuis,Hps)12型H31菌株的发酵培养基组分,以提高活菌数,降低Hps12型H31菌株发酵生产疫苗的成本,为工业化生产Hps疫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牛血清、酵母提取物、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硫酸镁(MgSO_(4))4种培养基成分对Hps12型H31菌株活菌数的影响,确定各因素最佳水平范围后,选取合适水平进行BBD(Box-Behnkendesign)响应面优化设计。通过对牛血清、酵母提取物、NAD、MgSO_(4)4种培养基成分进行不同组合,系统优化培养基中4种组分的添加量。利用二次响应面回归方法建立活菌数与各组分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各组分对活菌数的影响程度。【结果】单因子优化显示,活菌数较大时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添加量区间范围分别为:牛血清8%~10%、酵母提取物0.4%~0.6%、NAD0.05%~0.1%、MgSO_(4)0.3~0.5g/L。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响应面优化,经优化后Hps12型H31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分为:牛血清浓度为9.91%,MgSO_(4)浓度为0.21g/L,酵母提取物浓度为0.59%,NAD浓度为0.09%。与初始培养基成分相比,该菌株经优化后的活菌数从1.2×10^(8)CFU/m L提高到3.0×10^(9)CFU/m L,提升了24倍。【结论】本试验通过响应面法优化Hps12型H31菌株发酵培养基,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能提高Hps的活菌数,为工业化生产Hps疫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12型H31菌株 响应面法 发酵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紫薯酒发酵的酵母菌株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
17
作者 王莹艳 黄宝特 +2 位作者 阮紫盈 许慧 陈继承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179,共7页
为解决紫薯酒香气不足、典型性风味不突出的问题,以紫薯为原料制备紫薯酒,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感官评价,分析不同酵母发酵紫薯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和感官特征,筛选出最适发酵紫薯酒的酵母菌,并采用单因素与响应... 为解决紫薯酒香气不足、典型性风味不突出的问题,以紫薯为原料制备紫薯酒,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感官评价,分析不同酵母发酵紫薯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和感官特征,筛选出最适发酵紫薯酒的酵母菌,并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优化紫薯酒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DV10酵母是发酵紫薯酒的最优菌株,其发酵能力强,发酵的紫薯酒各理化指标均符合NY/T 1508—2017《绿色食品果酒》要求。在挥发性香气成分方面,DV10酵母发酵的紫薯酒香气物质种类最多且含量更高,特别是功能性风味化合物2,3,5,6-四甲基吡嗪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酵母(P<0.05)。这些丰富的香气成分增强了酒体的风味协调性和饱满度,感官评分最高(87.5分);紫薯酒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4℃、初始pH值4.3、初始糖度22°Bx。在最佳条件下,紫薯酒的酒精度为(12.93±0.18)%vol,较优化前提高了5.98%。该研究为紫薯酒的风味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推动紫薯酒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酒 菌株筛选 发酵工艺 挥发性香气成分 发酵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酒糟与马铃薯渣双菌发酵工艺优化
18
作者 王宇勤 刘帅 +9 位作者 吴伟彬 路惠珍 常悦 黎美娟 漆一 孙偲 拜彬强 郝力壮 程建波 薛艳锋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14-122,共9页
试验旨在优化青稞酒糟和马铃薯渣双菌种固态发酵的工艺参数,以提升其作为发酵饲料的营养价值。选取青稞酒糟和马铃薯渣为基础原料,通过酿酒酵母菌与地衣芽孢杆菌的协同发酵作用,以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 试验旨在优化青稞酒糟和马铃薯渣双菌种固态发酵的工艺参数,以提升其作为发酵饲料的营养价值。选取青稞酒糟和马铃薯渣为基础原料,通过酿酒酵母菌与地衣芽孢杆菌的协同发酵作用,以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pH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最佳发酵参数,优化发酵工艺。并且对比分析了青稞酒糟和马铃薯渣发酵前后的营养成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33℃、3 d的发酵时间及60%的含水率为青稞酒糟的最佳发酵条件,33℃、1 d的发酵时间和55%的含水率为马铃薯渣的最佳发酵条件。与发酵之前相比,青稞酒糟发酵后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ADF和NDF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马铃薯渣发酵后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ADF和NDF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研究成功确定了双菌种协同发酵青稞酒糟和马铃薯渣工艺的最佳发酵参数,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酒糟 马铃薯渣 双菌种发酵 工艺优化 饲料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麸曲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在清香型白酒酿造中的应用
19
作者 黄治国 刘钏宇 +3 位作者 李彦中 卫春会 任志强 邓杰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202,共8页
为了节约单菌麸曲培养时间和原料,简化麸曲制备工艺,提升麸曲的生产效率,以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与根霉(Rhizopus)进行混菌麸曲制备,以糖化力和酵母活细胞数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条件,... 为了节约单菌麸曲培养时间和原料,简化麸曲制备工艺,提升麸曲的生产效率,以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与根霉(Rhizopus)进行混菌麸曲制备,以糖化力和酵母活细胞数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条件,并将混菌麸曲应用于清香型白酒酿造中,采用常规检测方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探讨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的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考察混菌麸曲添加对清香型白酒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混菌麸曲制备工艺条件为:培养温度30℃、水分含量45%、培养时间36 h。在此优化条件下,糖化力为582 U/g、酵母活细胞数为8.42×10^(8)CFU/g。将混菌麸曲应用于清香型白酒的酿造中,以市售麸曲作为对照组,混菌麸曲显著提高了酒醅酸度(P<0.05),并且提高了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含量,分别为1 798.43 mg/L、666.91 mg/L。结果显示,混菌麸曲应用于清香型白酒酿造中可以提高主要风味物质含量,简化了制曲工艺,为清香型白酒酒曲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霉 扣囊复膜酵母 混菌麸曲 制备工艺优化 麸曲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FP电子封装结构在热循环下的有限元分析
20
作者 连俊杰 朱平 +1 位作者 张甜甜 刘云春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58,62,共4页
为了深入研究焊点在复杂负载条件下的可靠性,采用统一型粘塑性Anand本构模型,以详细描述焊料的黏性变形特性。此外,利用SnPb焊料的Anand本构模型,并结合ANSYS有限元软件,对经典的封装结构方形扁平封装(QFP)中混合SnPb焊点在多次热循环... 为了深入研究焊点在复杂负载条件下的可靠性,采用统一型粘塑性Anand本构模型,以详细描述焊料的黏性变形特性。此外,利用SnPb焊料的Anand本构模型,并结合ANSYS有限元软件,对经典的封装结构方形扁平封装(QFP)中混合SnPb焊点在多次热循环中的应力和应变分布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可通过对材料属性进行优化,改善焊点的性能。进一步验证了在电子封装领域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并为封装器件的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封装 有限元方法 焊点可靠性 应力应变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