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 CT检测小鼠骨微结构指标受标本通量影响的方案设计
1
作者 赵媛媛 雷建锋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40,共6页
在过去几十年中,Micro CT已成为评估小动物骨骼微结构的金标准。然而Micro CT得到的定量指标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成像参数、重建像素大小和图像分割阈值等。为了提高相关实验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及在各个研究间进行更可靠的比较,结合... 在过去几十年中,Micro CT已成为评估小动物骨骼微结构的金标准。然而Micro CT得到的定量指标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成像参数、重建像素大小和图像分割阈值等。为了提高相关实验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及在各个研究间进行更可靠的比较,结合小鼠离体股骨的Micro CT实验,设计不同通量的标本及组合方案来验证骨微结构测量结果是否受其影响。结果表明,标本通量及组合方式的不同对骨微结构指标测量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但高通量扫描会降低输出图像的质量,可能会减弱组间差异的检测能力,仍需注意其产生的影响。因此在确定实验方案前需探讨标本通量对实验结果是否产生影响,或者在整个研究中保持标本通量和标本摆放方式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ct 骨皮质 骨小梁 微结构指标 扫描通量 标本摆放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冲击下不同孔状和密度仿生结构的抗冲击能力研究
2
作者 周娟 赵宇鹏 +2 位作者 龙思星 张世杰 江旭东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5-954,共10页
针对现代工程应用对轻质高强结构需求的问题,以夏威夷果壳微观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仿生结构进行了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了不同孔状和不同密度的仿生结构在横向冲击下的力学行为和吸能特性。首先,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 针对现代工程应用对轻质高强结构需求的问题,以夏威夷果壳微观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仿生结构进行了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了不同孔状和不同密度的仿生结构在横向冲击下的力学行为和吸能特性。首先,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夏威夷果壳显微结构,设计了四种相对密度一致的多孔结构模型及三种相对密度有所差异的仿生截半立方体结构模型;然后,采用热塑性材料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DM),制备了仿夏威夷果壳结构模型;最后,采用了有限元模拟和落锤冲击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孔状和不同密度的仿生结构在横向冲击条件下的抗冲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密度一致的情况下,三角形多孔结构的比能量吸收和破碎力效率分别比方形多孔结构提高了约60.3%和59%;仿生截半立方体结构的吸能性与相对密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威夷果壳 微计算机断层扫描 扫描电子显微镜 熔融沉积成型 有限元模拟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与细观力学的植物侧根固土机理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周云艳 徐琨 +1 位作者 陈建平 王晓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探寻植物根系加固土体、防护边坡的作用机理,该文从细观角度对根系固土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探讨,并利用长江科学院研制的CT三轴仪,分别对素土样和2种含根土样进行不固结不排水的CT实时三轴剪切试验。通过对试样3个断面在不同应变时刻... 为了探寻植物根系加固土体、防护边坡的作用机理,该文从细观角度对根系固土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探讨,并利用长江科学院研制的CT三轴仪,分别对素土样和2种含根土样进行不固结不排水的CT实时三轴剪切试验。通过对试样3个断面在不同应变时刻所对应的CT扫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3个扫描层中素土样的(CT数均值)ME-ε1关系曲线下降段和(CT数方差)SD-ε1关系曲线上升段的变化幅度均大于2种含根土样曲线相应阶段的变化幅度;这说明含根土体内部缺陷发育速度更慢,含根土样内部裂纹萌生和扩展得更加缓慢,根系具有阻裂作用。文中重点对3种土样在高度的7/16处的断面上的CT扫描图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Matlab软件自编后处理程序,对CT扫描图片进行了二值化处理,并统计出断面上的裂隙率、根附近区域及其之外区域的总裂隙大小、最大裂隙区域的长度和宽度信息。通过对含根土样和素土样受压过程的CT演化图片和断面上统计的裂缝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来对比说明素土和含根土样中裂纹扩展以及试样破坏过程的差异,从而揭露了根系的阻裂作用和桥联作用。最后得出根系固土的细观力学机理主要表现为根系对土体的阻裂作用和桥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分析 植被 ct 根系固土 边坡加固 细观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T技术研究木材断口形态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费本华 赵勇 +3 位作者 覃道春 杨忠 侯祝强 赵荣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7-140,共4页
This paper initially applied th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d the fractal theory to research the feature of wood fracture. Pinus elliottii, Populus×canadensis cv. ‘I-214’ and Larix gme... This paper initially applied th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d the fractal theory to research the feature of wood fracture. Pinus elliottii, Populus×canadensis cv. ‘I-214’ and Larix gmelinii were choosed as samples. The author established the logarithm-logarith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tion area of wood fracture and its location, then defined the slope-D_L regressed by the two factors above as the section variation fractal dimension of wood frac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an effectively analysis the feature of wood fracture. All the samples exist an marke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tion area of fracture and its location, D_L is a new effective parameter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feature of wood fracture, the delta of -2 described the complexity of fracture surface of wood. Due to the anisotropy and variation of wood properties, D_L is the statistically fractal dimension. All the results are tested by the statistic software——SARS, there exists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_L from different species. The average fractal dimension of fracture surface of Pinus elliottii is 2.25, Populus×canadensis cv. ‘I-214’ is 2.46, Larix gmelinii is 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断层扫描 木材断口 截面变化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工业X-CT2代扫描运动控制卡设计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开龙 魏彪 +2 位作者 米德伶 胡现辉 路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68-172,共5页
分析比较了工业X-CT扫描运动控制的特点,提出了在优先满足工业X-CT 2代扫描运动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对工业X-CT扫描运动通用控制的设计方案,使其能同时支持1,2,3代扫描的运动控制。通过将FPGA芯片EP1C3T100C8及单片机AT89LV52应用于2代扫... 分析比较了工业X-CT扫描运动控制的特点,提出了在优先满足工业X-CT 2代扫描运动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对工业X-CT扫描运动通用控制的设计方案,使其能同时支持1,2,3代扫描的运动控制。通过将FPGA芯片EP1C3T100C8及单片机AT89LV52应用于2代扫描运动控制的设计,研究开发了控制卡,即采用步进电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稳定性,数据的同步采用了FIFO技术,功能模块的选择采用了译码电路的方法,并通过状态机以实现对时序的匹配。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2代扫描运动控制卡不仅快速、稳定,而且可以利用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控制软件进行各种控制参数的灵活选择,达到了使其能同时支持1,2,3代运动扫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X-ct 扫描运动控制 FPGA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崩解炭质泥岩路用性能及其基于三轴CT试验的力学特性 被引量:18
6
作者 曾铃 史振宁 +2 位作者 付宏渊 何忠明 胡庆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30-2036,共7页
为研究预崩解炭质泥岩的路用性能及其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力学特征,利用室内基本物理力学实验与三轴CT同步扫描实验对其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炭质泥岩矿物组成主要为伊利石、石英、高岭石,压实度是控制回弹模量的主要因素,具有与... 为研究预崩解炭质泥岩的路用性能及其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力学特征,利用室内基本物理力学实验与三轴CT同步扫描实验对其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炭质泥岩矿物组成主要为伊利石、石英、高岭石,压实度是控制回弹模量的主要因素,具有与土相似的性质,不同工点所取试样具有不同的CBR;试件压实度越高,峰值强度越大,偏应力陡增段CT扫描层CT数增大速率比应力应变曲线平缓段的大,表明试验前期试件密度增大速率比试验后期的大;试验前,试件具有较多细小孔洞及裂纹,密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试验的进行,密度差异性降低,炭质泥岩颗粒在围压及偏应力的作用下存在挤密、错动、融合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崩解 炭质泥岩 路用性能 三轴ct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技术的混凝土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 被引量:17
7
作者 戚永乐 彭刚 +1 位作者 柏巍 王乾峰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29,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CT数字图像技术的混凝土材料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的新方法。首先,采用医用CT扫描系统,对混凝土试样进行逐层扫描,生成材料的内部细观结构图像,利用CT图像的三维重构技术,将得到的剖面细观图像逐层叠加,形成三维细观结构图... 提出了一种基于CT数字图像技术的混凝土材料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的新方法。首先,采用医用CT扫描系统,对混凝土试样进行逐层扫描,生成材料的内部细观结构图像,利用CT图像的三维重构技术,将得到的剖面细观图像逐层叠加,形成三维细观结构图像;然后,将该图像映射到有限元程序中进行三维网格剖分,建立真实状态下的混凝土细观数值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钢纤维混凝土进行了劈裂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CT技术的数字图像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方法可真实地反应混凝土材料的内部结构与材料的固有力学特性,其数值分析结果与物理试验结果吻合,是数值分析领域中的一种新的尝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ct技术 数字图像 细观结构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处理技术的岩土材料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晓军 张金夫 +1 位作者 刘凯年 张肖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31-1334,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对岩土材料CT图像进行处理的有限元模型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充分考虑岩土材料的非均匀性,特别是可以考虑空隙分布对岩土材料力学性质的影响。应用该方法对沥青胶结颗粒材料的劈裂试验进行了数值模... 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对岩土材料CT图像进行处理的有限元模型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充分考虑岩土材料的非均匀性,特别是可以考虑空隙分布对岩土材料力学性质的影响。应用该方法对沥青胶结颗粒材料的劈裂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方向拉应力分布不均匀,最大拉应力出现在空隙与颗粒的交界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识别 图像处理 岩土材料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图像的运动伪影校正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亚雄 孙明林 +3 位作者 李涤尘 卢秉恒 龚振宇 王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9-482,共4页
为了消除因患者晃动造成的运动伪影及相关误差,提高CT图像的精度,提出了通过A型或U型圆柱管校正器对CT图像的扫描过程进行监测,并通过对图形的反向缩放、平移、旋转和偏移变换,对原始图像的伪影进行校正.研究表明,提出的校正器校正法能... 为了消除因患者晃动造成的运动伪影及相关误差,提高CT图像的精度,提出了通过A型或U型圆柱管校正器对CT图像的扫描过程进行监测,并通过对图形的反向缩放、平移、旋转和偏移变换,对原始图像的伪影进行校正.研究表明,提出的校正器校正法能够有效地提高CT图像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不仅能消除或减少运动伪影,还能对CT扫描过程中的其他误差及图像处理中的误差加以校正,从而为CT图像的三维重建和定制化植入体的精确制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伪影 误差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仿真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丰荣 刘泽 +3 位作者 李艳玲 曲怀敬 张梅 张运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81-784,共4页
2DShepp-Logan头部模型是CT二维医学图像重建领域普遍采用的经典模型。提出一种思路—以3DShepp-Logan头部模型作为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进行仿真实验和算法性能评价的基本参考模型。首先介绍3DShepp-Logan头部模型的设计以及仿真投影数... 2DShepp-Logan头部模型是CT二维医学图像重建领域普遍采用的经典模型。提出一种思路—以3DShepp-Logan头部模型作为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进行仿真实验和算法性能评价的基本参考模型。首先介绍3DShepp-Logan头部模型的设计以及仿真投影数据的计算,进而描述所设计的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仿真计算过程。数值实验部分给出了基于3DShepp-Logan头部模型的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仿真实例。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思路的可行性和模型计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医学图像重建 仿真计算 Shepp-Logan头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测量技术在岩土工程CT图像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尹小涛 党发宁 +2 位作者 杨红喜 秦广平 丁卫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429-432,共4页
首先对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技术)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基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引入了数学形态学中图像平移、反射、腐蚀、膨胀等运算方法,基于定义的兴趣域边界提取算法和形状因子实现了其几何测量和空间描述,定量分析了 CT 图像兴... 首先对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技术)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基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引入了数学形态学中图像平移、反射、腐蚀、膨胀等运算方法,基于定义的兴趣域边界提取算法和形状因子实现了其几何测量和空间描述,定量分析了 CT 图像兴趣域的空间物理特性。该方法异于以往数学建模的思路,而是借用数学形态学中空间几何描述的思想,以实现对岩土体中的天然缺陷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合理刻画。该项工作对于推动岩土工程 CT 图像定量化描述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 图像测量技术 图像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正铿 江燕萍 +1 位作者 张树桐 金朝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056-405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螺旋CT扫描且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52例,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肿瘤及累及邻近血管CT征象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螺旋CT扫描且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52例,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肿瘤及累及邻近血管CT征象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各CT影像学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分期的准确率达84.6%。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能够较准确判断结肠癌及其累及周围血管情况,具有较高的术前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的计算机模拟薄木刨切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厚立 徐兆军 +1 位作者 丁建文 业宁 《木材工业》 2004年第6期9-12,共4页
 基于CT扫描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定原木截断和木方锯剖方案的方法。通过扫描获得原木内部结构的相关信息、图象处理和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上进行原木模拟刨切加工,并在屏幕上显示虚拟刨切薄木的图象。可对同一木段进行多...  基于CT扫描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定原木截断和木方锯剖方案的方法。通过扫描获得原木内部结构的相关信息、图象处理和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上进行原木模拟刨切加工,并在屏幕上显示虚拟刨切薄木的图象。可对同一木段进行多方案的重复加工,通过对显示图象的比较分析,制定出优化加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木 断层扫描 图象处理 三维重建 模拟 木方锯剖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技术的碳化混凝土损伤细观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茂军 赵军 +1 位作者 王根伟 吴丽琴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7-193,共7页
为了从细观角度了解碳化混凝土损伤演化特征,对碳化龄期分别为0、28、56、77、90 d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并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对试件进行了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扫描,对CT数、CT数差值、CT数方差与应力水平关联图进... 为了从细观角度了解碳化混凝土损伤演化特征,对碳化龄期分别为0、28、56、77、90 d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并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对试件进行了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扫描,对CT数、CT数差值、CT数方差与应力水平关联图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CT数变化与试件的损伤演化过程有很好的相关性,试件不同部位CT数的离散性反映出了混凝土的非均质性;CT数曲线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以及CT数方差曲线的先下降后上升过程,均对应着试件在压力试验过程中首先在压力作用下密实度提高,随后微裂纹扩展直至破坏的变化过程。另外,随着碳化龄期的增长,CT数差值的最大值由12.1 HU逐渐下降至5.4 HU,反映出了碳化作用使混凝土的强度提高而塑性下降的特点。研究结果不仅是对常规力学实验的补充,而且也能够对常规力学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混凝土 碳化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图像肺区域边界凹陷自动修补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欣 王兵 +3 位作者 杨颖 王苗 吴辰 张进兴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24期191-194,218,共5页
提出用边界曲线局部极小值点连线法修补阈值分割后的CT横断面图像肺区域边界处血管和胸膜结节型凹陷。设置不同的匹配模板,实现在不同坐标系下寻找边界曲线的局部极小值点,从而确定需要修补的位置。将肺区域边界线上的点分为局部极小值... 提出用边界曲线局部极小值点连线法修补阈值分割后的CT横断面图像肺区域边界处血管和胸膜结节型凹陷。设置不同的匹配模板,实现在不同坐标系下寻找边界曲线的局部极小值点,从而确定需要修补的位置。将肺区域边界线上的点分为局部极小值点和非局部极小值点两类,连接凹陷缺口处两边的两个邻近局部极小值点,修补肺边界凹陷部分。实验表明,与通过计算边界点的曲率找边界凸点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肺实质分割的计算量,而且减少了由于过度分割造成的分割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肺边界 图像分割 边界局部极小值点 匹配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U加速实现的锥束CT高精度正投影算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星 胡晶晶 +1 位作者 王晋君 张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3-1417,共5页
CT的正投影计算是对CT数据采集过程的模拟,不仅可用于生成投影数据,而且是CT图像迭代重建算法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CT的锥束扫描方式下,正投影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为此,提出了一种GPU加速实现的锥束CT正投影算法.该算法通过并行计算各... CT的正投影计算是对CT数据采集过程的模拟,不仅可用于生成投影数据,而且是CT图像迭代重建算法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CT的锥束扫描方式下,正投影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为此,提出了一种GPU加速实现的锥束CT正投影算法.该算法通过并行计算各条X射线在探测器上投影,实现了锥束CT正投影的快速计算.由于该算法支持全浮点运算精度计算,且采用三线性插值方式,因此计算精度高.通过对Shepp-Logan模型的正投影计算实验以及与其他正投影算法的比较,验证了作者算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 图形处理器 锥束ct 正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T扫描研究非饱和砂土中污染物的迁移规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念清 宋玮 +1 位作者 大谷顺 江思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101,106,共6页
应用CT扫描技术对两种稳定非饱和状态的砂土试样分层进行扫描,得到不同深度CT扫描层图像,采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将CT图像转化为CT数均值,然后在稳定非饱和试样中分别间断性连续注入污染物KI溶液,测定不同时间间隔CT扫描图像,计算注入... 应用CT扫描技术对两种稳定非饱和状态的砂土试样分层进行扫描,得到不同深度CT扫描层图像,采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将CT图像转化为CT数均值,然后在稳定非饱和试样中分别间断性连续注入污染物KI溶液,测定不同时间间隔CT扫描图像,计算注入污染物先后扫描图像结果的差值,建立CT数均值和污染物迁移之间的关系,研究污染物在非饱和砂土中的运移特征,得出非饱和砂土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规律,对研究其他介质中污染物的迁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非饱和砂土 ct数均值 污染物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29
18
作者 沈比先 成果 +2 位作者 黎刚 彭珂文 周顺科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了CT平扫及螺旋动态多期扫描,分析总结了其CT表现,并与原发性肝癌及血管瘤作了鉴别诊断。结果:主要的CT表...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了CT平扫及螺旋动态多期扫描,分析总结了其CT表现,并与原发性肝癌及血管瘤作了鉴别诊断。结果:主要的CT表现有:①平扫,边缘欠清的低密度病灶中可有单发或多发的高密度钙化影;②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但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的强化;③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强化,且由边缘向中央进行,最后病灶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部分中央无强化,延迟扫描的表现有重要诊断意义;④病灶的周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螺旋CT动态多期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螺旋ct 动态扫描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形法配准工业产品CT切片模型和CAD模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晶 张定华 毛海鹏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48-249,252,共3页
在对工业产品进行体积CT扫描时 ,会存在定位偏差问题 ,所以工业产品CT切片模型与其CAD模型之间的配准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从CT切片模型的表面选取n个点 ,再把这n个点到CAD模型的距离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 ,通过复形法搜索目标函数极小值 ,... 在对工业产品进行体积CT扫描时 ,会存在定位偏差问题 ,所以工业产品CT切片模型与其CAD模型之间的配准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从CT切片模型的表面选取n个点 ,再把这n个点到CAD模型的距离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 ,通过复形法搜索目标函数极小值 ,就可求出空间变换的位置匹配参数和角度匹配参数。仿真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切片 配准 复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LSES)细观结构的CT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庶懋 高玉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37-2142,共6页
利用医用CT机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研究了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简称为LSES)这种新型土工材料的细观结构,分析了不同水泥掺量(CC)和EPS颗粒含量(Ve/Vs)下LSES不同扫描截面的CT图像以及平均CT数ME值和方差SD。随着CC的增加,ME值增加... 利用医用CT机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研究了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简称为LSES)这种新型土工材料的细观结构,分析了不同水泥掺量(CC)和EPS颗粒含量(Ve/Vs)下LSES不同扫描截面的CT图像以及平均CT数ME值和方差SD。随着CC的增加,ME值增加,LSES的结构更加密实,原生损伤减少,而随着Ve/Vs的增加,水泥水化物C-S-H包裹EPS颗粒表面和填充孔隙的效率都将下降,且Ve/Vs与ME值在本次试验范围内基本呈线性关系。此外,根据SD值在各截面处分布的不均匀性,认为LSES是局部孔隙比分布差异较大的特殊结构性土,CC和Ve/Vs是影响其结构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 ct 结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