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错布种下氮肥减施对花生根系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婧 赵世玉 +7 位作者 徐爽 谢畅 蒋春姬 赵新华 刘喜波 钟超 于海秋 王晓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3,共12页
[目的]针对辽宁省花生生产上氮肥施用量过大,导致氮肥利用率低、产量和品质下降的现状,探究交错布种下氮肥减施对花生根系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明确辽宁地区单垄交错布种条件下花生最佳氮肥减施量,为当地的花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 [目的]针对辽宁省花生生产上氮肥施用量过大,导致氮肥利用率低、产量和品质下降的现状,探究交错布种下氮肥减施对花生根系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明确辽宁地区单垄交错布种条件下花生最佳氮肥减施量,为当地的花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试验于2019-2020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以青花6号为试材,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氮肥用量水平,T0(不施氮肥)、T1(纯氮82.5 kg·hm^(-2),大田常规施氮量)、T2(纯氮70 kg·hm^(-2),氮减施15%)、T3(纯氮62 kg·hm^(-2),氮减施25%)、T4(纯N54 kg·hm^(-2),N减施35%),研究氮肥减施对花生根系形态、根瘤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氮肥适量减施能够有效促进单垄交错布种花生根系形态的优化,T2处理可显著增加花生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并在生育期内保持较高的根系活力。通过对花生根瘤超显微结构分析得出,氮肥减施能促进类菌体增大并产生脂质体。与T0相比,施氮肥提高了花生荚果产量,增产幅度为3.76%~9.74%。不同氮肥减施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同,其中T2处理下获得最高产量,两年平均比T1增产2.17%,而T3处理平均比T1减产0.58%。氮肥减施对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氮减施15%(T2)时有利于花生根系生长,增产效果最好,为最佳氮肥减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氮肥减施 根系形态 根瘤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种与混播对不同株型玉米根系竞争区域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书萍 赵海岩 +1 位作者 刘晶 肖万欣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11,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区为2种播种方式:一是清种平展型玉米农大108(SP1)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SP2),另一是两个不同株型玉米品种按1∶1混播(MP),副区为根系竞争的2个不同区域,即0~20 cm土层的根系重叠区(CD)和非重叠区...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区为2种播种方式:一是清种平展型玉米农大108(SP1)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SP2),另一是两个不同株型玉米品种按1∶1混播(MP),副区为根系竞争的2个不同区域,即0~20 cm土层的根系重叠区(CD)和非重叠区(CK)。在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条件下,通过动态测定土壤温湿度、全氮含量、温室气体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MP处理下土壤温度总体上较SP2处理高2.9%、土壤湿度较SP2处理低3.1%;CK区域土壤湿度较CD区域高18.3%。与其他播种方式相比,SP2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比MP处理显著提高8.5%。整个生育期不同处理下N_(2)O和CO_(2)排放量顺序依次均表现是SP2处理>SP1处理>MP处理,且CD区域下的N_(2)O和CO_(2)排放量较CK区域分别减少7.3%和5.9%。SP2处理粒重、收获指数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下产量与其他处理产量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上,在密植条件下,与清种平展型品种和两个不同株型品种混播相比,清种紧凑型玉米品种可获得较高产量,同时,该处理根系竞争区域附近土壤全氮含量相对较高,根系重叠区与非重叠区土壤湿度差较大,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方式 春玉米 株型 增密种植 根系重叠区 温室气体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防治玉米田一年生杂草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恒智 黄修柱 +11 位作者 张佳 袁善奎 张耀中 刘伟堂 王金信 张国福 连磊 路兴涛 彭学岗 李美 高传杰 刘学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4期49-55,共7页
为明确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早期茎叶喷雾处理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与作物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在玉米、杂草3叶期前茎叶喷雾,能有效地防... 为明确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早期茎叶喷雾处理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与作物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在玉米、杂草3叶期前茎叶喷雾,能有效地防治玉米田一年生杂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94、742.5、891、1485 g/hm^(2)的剂量下,药后14 d总体株防效分别为85.7%、90.4%、95.3%、100%,药后28 d总体株防效分别为83.5%、88.8%、92.7%、98.0%,鲜重防效分别为85.2%、89.6%、94.5%、98.6%,同时对供试玉米“登海605”安全。因此,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可作为玉米田备选除草剂,采用早期茎叶喷雾防治一年生杂草,推荐有效成分用药量为742.5~891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丁津·异噁唑草酮 早期茎叶喷雾 玉米 安全性 株防效 鲜重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区施用微生物肥料下的稻茬烤烟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模糊综合评价
4
作者 金江华 夏冰 +8 位作者 李旭 于大鹏 郭伟 陈焘 吴文信 李思军 王新月 黄杰 邓小华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91,共10页
研究根区施用微生物肥料对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明确烟稻复种区烟叶品质提升适宜的微生物肥料。以云烟87为供试烤烟品种,设计顿丰纳米硅菌肥、耕天下微藻营养液、金叶微生物菌肥、根茎康微生物菌剂和不施微生物菌剂等5个处理,采用... 研究根区施用微生物肥料对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明确烟稻复种区烟叶品质提升适宜的微生物肥料。以云烟87为供试烤烟品种,设计顿丰纳米硅菌肥、耕天下微藻营养液、金叶微生物菌肥、根茎康微生物菌剂和不施微生物菌剂等5个处理,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施用微生物菌肥对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和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并构建烟叶外观质量指数、物理性状指数、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感官质量指数、品质指数、综合效果指数对不同处理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稻茬烤烟根区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和物理特性,提高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感官评吸质量和品质指标,提高烤烟上等烟率、产量和产值。施用金叶微生物菌肥烟叶的B2F、C3F、X2F等级外观质量指数较不施微生物菌肥的烟叶分别提高了13.54%、4.37%、4.45%,物理性状指数分别提高了3.67%、6.25%、6.80%,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分别提高了6.14%、9.81%、6.59%,感官质量指数分别提高了13.80%、18.80%、10.40%,品质指数分别提高了10.17%、13.02%、8.14%。施用顿丰纳米硅菌肥、耕天下微藻营养液、金叶微生物菌肥、根茎康微生物菌剂较不施微生物菌肥烟叶的经济性状指数分别提高了8.80%、11.10%、23.60%、19.80%,综合效果指数分别提高了6.43%、6.75%、13.81%、9.00%。综上所述,施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提高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其中以金叶微生物菌肥的施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烤烟 根区施肥 微生物肥料 经济性状 烟叶品质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胺不同方式施用对番茄根系分泌物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荆莉莉 李梅 +3 位作者 王中阳 万群 葛静 余向阳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0,共9页
为了探究农药施用方式对植物代谢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并评估了噻虫胺(clothianidin)根施和叶施处理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根系分泌物的差异,同时分析了两种施药方式对土培番茄植株生长的... 为了探究农药施用方式对植物代谢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并评估了噻虫胺(clothianidin)根施和叶施处理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根系分泌物的差异,同时分析了两种施药方式对土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噻虫胺显著改变了番茄根系分泌物的丰度和组成,且两种施用方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与空白对照相比,根施和叶施噻虫胺均显著改变了番茄根系分泌物的β多样性,但根施噻虫胺对番茄根系分泌物的影响更为显著;根施和叶施噻虫胺均显著降低了番茄根系分泌物的α多样性,且叶施较根施降低幅度更大;此外,与空白对照相比,根施处理表现为37.63%的代谢物丰度显著升高,12.58%的代谢物丰度显著下降,包括与植物防御系统有关的生物碱丰度的增加以及对脂类、有机酸和其他代谢物合成的抑制;叶施处理则表现为35.16%的代谢物丰度显著升高,13.42%的代谢物丰度显著下降,同样包括生物碱丰度的增加。但抑制酚酸的合成,且在噻虫胺不同施用方式下的硫酸和硬脂酸呈现相反变化趋势。此外,根施和叶施噻虫胺均可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较空白对照增加植株的鲜重、株高和根长,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可为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估,指导农药高效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胺 根施 叶施 根系分泌物 番茄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药方式对贴梗海棠蚜虫的防效研究
6
作者 马永红 《中国果树》 2025年第4期83-85,共3页
进行了全树喷雾和灌根施药对贴梗海棠蚜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结合浇返青水,用“一贯亚士利”乳油灌根,整个生长季无蚜虫发生;在蚜虫发生期,用“一贯亚士利”乳油灌根,15 d后防效大幅度提高,30 d后无蚜虫发生,整个生长季都有效;在蚜... 进行了全树喷雾和灌根施药对贴梗海棠蚜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结合浇返青水,用“一贯亚士利”乳油灌根,整个生长季无蚜虫发生;在蚜虫发生期,用“一贯亚士利”乳油灌根,15 d后防效大幅度提高,30 d后无蚜虫发生,整个生长季都有效;在蚜虫发生期,全树喷雾施药速效性较好,药后10 d防效大幅下降。灌根施药防治蚜虫的持效期显著长于喷雾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梗海棠 蚜虫 施药方式 灌根 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行挖掘式玉米根茬清土机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周华 车海龙 +3 位作者 李衍军 耿端阳 张银平 李宁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7,128,共12页
针对玉米根茬与土壤形成的根土复合体影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免耕播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行挖掘-挤压破碎-振动清土”的玉米根茬处理模式,设计了一种对行挖掘式玉米根茬清土机,主要由双圆盘挖掘铲、拨茬机构、凹板-滚筒式根土分离机构... 针对玉米根茬与土壤形成的根土复合体影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免耕播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行挖掘-挤压破碎-振动清土”的玉米根茬处理模式,设计了一种对行挖掘式玉米根茬清土机,主要由双圆盘挖掘铲、拨茬机构、凹板-滚筒式根土分离机构、抖动式杆条输送机构等组成,可一次性完成玉米根土复合体挖掘、捡拾、根土分离等作业。对其关键部件结构进行了设计与运动分析,分析了双圆盘挖掘铲受力和运动,确定了其主要结构参数和作业参数;分析了根土复合体在根土分离各阶段输送状态及受力状况,确定了拨茬机构、凹板-滚筒式根土分离机构、抖动式杆条输送机构主要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保证了根土复合体能逐步实现根土分离。双圆盘挖掘铲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根土复合体挖净率可达100%。整机土槽试验结果表明,根土分离率为97.4%,分离效果较好,所设计的对行挖掘式玉米根茬清土机具备有效的根茬挖掘及根土分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根茬 对行挖掘清土机 双圆盘挖掘铲 根土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肥料施用深度和施用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韩锐锋 任荣魁 +5 位作者 董向阳 胡泽彬 郭方君 方甜甜 马文豪 张书红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9,共10页
选用高塔工艺复合肥、团粒工艺复合肥以及控释掺混复合肥3种肥料,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3个施用量[600 kg/hm^(2)(F1)、750 kg/hm^(2)(F2)和900 kg/hm^(2)(F3)]和3个施用深度[6 cm(D1)、8 cm(D2)和10 cm(D3)],研究不同类型肥料施... 选用高塔工艺复合肥、团粒工艺复合肥以及控释掺混复合肥3种肥料,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3个施用量[600 kg/hm^(2)(F1)、750 kg/hm^(2)(F2)和900 kg/hm^(2)(F3)]和3个施用深度[6 cm(D1)、8 cm(D2)和10 cm(D3)],研究不同类型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深度对冬小麦苗期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及根长、根直径、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的影响,为冬小麦生产中依据肥料类型合理调节施用量及施用深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塔工艺复合肥在施用量F1、施肥深度D2—D3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70和0.77(CK隶属函数值为0.61),以F1D3处理效果最优,较CK显著提高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尖数;团粒工艺复合肥在施用量F1—F3、施用深度D3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以F2D3处理效果最优,隶属函数值为0.86,较CK显著提高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及根长、根直径、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控释掺混复合肥在施用量F1—F3、施用深度D2—D3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以F1D2和F1D3处理效果较优,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93和0.92,均较CK显著提高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及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在相同施用量以及施用深度条件下,隶属函数值总体上表现为控释掺混复合肥>团粒工艺复合肥>高塔工艺复合肥。综上,高塔工艺复合肥以F1D3处理最优,团粒工艺复合肥以F2D3处理最优,控释掺混复合肥以F1D2和F1D3处理较优,且控释掺混复合肥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量 施肥深度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水稻根系分泌特性与解剖结构及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李浩晶 张丹珂 +2 位作者 李海润 曹静 徐国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以郑稻C42和徐稻3号为供试品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施氮量,分别为0、120、240、360 kg/hm^(2)(以N0、N120、N240、N360表示),测定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根系伤流液中部分有机酸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和激素含... 以郑稻C42和徐稻3号为供试品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施氮量,分别为0、120、240、360 kg/hm^(2)(以N0、N120、N240、N360表示),测定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根系伤流液中部分有机酸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和激素含量以及根系解剖结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2个水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以及根系伤流液中酒石酸、乙酸(除徐稻3号幼穗分化始期)、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N240处各指标达到最高值,而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草酸含量、柠檬酸含量及中柱直径与不定根直径之比总体上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N240处达到最低值;徐稻3号的皮层横截面面积、中柱直径、不定根直径在N240处达到最高值;郑稻C42的活细胞比例在N240处达到最高值,皮层横截面面积、中柱直径、不定根直径在N360处达到最高值,N240与N360差异不显著;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酒石酸、乙酸、琥珀酸含量及活细胞比例与稻米精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通气组织面积、皮层横截面面积、中柱直径、不定根直径与外观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草酸、中柱直径和不定根直径的比值与外观品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徐稻3号和郑稻C42在施氮量为240 kg/hm^(2)条件下稻米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及营养品质均得到了改善,徐稻3号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增加了7.7%、18.4%、45.9%,郑稻C42的分别增加了14.6%、14.7%、36.0%,徐稻3号、郑稻C42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减少14.2%、20.0%,碱消值分别减少11.2%、11.6%,胶稠度分别增加了10.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根系分泌 根系解剖结构 根系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轮作模式下施氮水平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0
作者 耿赛男 李岚涛 +2 位作者 苗玉红 谭金芳 王宜伦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4-706,共13页
为探讨华北平原大豆-小麦和玉米-小麦轮作系统中后茬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本研究于2020—2022年采用裂区设计开展了大田试验。2020—2021年主处理为玉米-小麦(C-W)、大豆-小麦(S-W)和大豆(加根瘤菌)-小麦(SR-W)... 为探讨华北平原大豆-小麦和玉米-小麦轮作系统中后茬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本研究于2020—2022年采用裂区设计开展了大田试验。2020—2021年主处理为玉米-小麦(C-W)、大豆-小麦(S-W)和大豆(加根瘤菌)-小麦(SR-W)轮作模式;副处理为前茬作物施氮量,大豆施氮量为0(S-N0)、80(S-N80)、120 kg·hm^(-2)(S-N120),玉米施氮量为0(C-N0)、180(C-N180)、240 kg·hm^(-2)(C-N240)。2021—2022年主处理为玉米-小麦(C-W)、大豆(1年)-小麦(S1-W)和大豆(5年)-小麦(S5-W)轮作模式,副处理为小麦季设置的3个施氮水平:0(W-N0)、180(W-N180)、240 kg·hm^(-2)(W-N240)。结果表明,与玉米-小麦轮作相比,大豆-小麦轮作模式可有效提高后茬小麦产量,增幅为2.87%~41.21%,且增幅W-N0最高,W-N180次之。同时,W-N0处理下S5-W轮作模式下的小麦生物量、氮素积累量、叶片SPAD值和土壤无机氮分别较C-W轮作模式提高31.64%~50.55%、53.89%~90.85%、8.27%~21.62%和6.10%~34.55%;W-N180处理下分别提升6.65%~13.18%、10.61%~27.55%、4.09%~13.29%和13.47%~50.49%,而W-N240处理的增幅低于W-N0和W-N180。此外,SR-W较S-W轮作模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无显著优势。经济效益方面,S5-W轮作的周年经济效益在W-N0、W-N180和W-N240处理下分别较C-W提升34.00%、3.70%和1.76%。综上,本试验条件下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与玉米-小麦轮作模式相比,多年大豆-小麦轮作模式可有效促进后茬小麦生长发育、氮素积累和产量形成,实现小麦增产和周年经济效益增加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小麦轮作 玉米-小麦轮作 施氮量 产量 植株氮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不同食味品质水稻根系生长及分泌有机酸的影响
11
作者 李浩晶 张丹珂 +2 位作者 李海润 曹静 徐国伟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氮肥施用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为明确施氮对不同食味品质水稻根系生长及分泌有机酸的影响,以郑稻C42(优质食味)和徐稻3号(一般食味)为供试品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120、240、360 kg·hm^(-2)... 氮肥施用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为明确施氮对不同食味品质水稻根系生长及分泌有机酸的影响,以郑稻C42(优质食味)和徐稻3号(一般食味)为供试品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120、240、360 kg·hm^(-2)(以N0、N_(120)、N_(240)、N_(3)60表示),测定水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氧化力、根系伤流量、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Z+ZR)含量、脱落酸含量(ABA)、有机酸总量,为优质食味稻米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根表面积、根系氧化力、Z+ZR含量、有机酸总量先增加后降低,两品种在N_(240)处各指标达到最高值。与不施氮肥相比,抽穗期徐稻3号在N_(240)时上述指标分别增加了148.0%、48.5%、16.0%与86.5%,郑稻C42在N_(240)时分别增加了103.7%、72.5%、17.8%与98.0%。ABA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在N_(240)处达到最低值。不同食味品种间比较发现,郑稻C42的根系氧化力、根系伤流量、根系伤流液中Z+ZR含量和有机酸总量高于徐稻3号,平均增加40.7%、74.7%、9.7%和34.1%。郑稻C42的根长、根表面积均小于徐稻3号。相关分析可知,根表面积、根系氧化力、根系伤流量、根系伤流液中Z+ZR含量和有机酸总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胶稠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幼穗分化始期根系伤流液中ABA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胶稠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N_(240)下不同食味品种根系生长及分泌功能较强。优质食味郑稻C42的根长、根表面积较小,而根系生理活性及根系伤流液中Z+ZR含量与有机酸总量较高。研究结果可以为不同食味水稻栽培及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食味品质 施氮量 根系生长 根系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菌剂对葡萄幼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的影响
12
作者 周润宇 赖蕾 +6 位作者 张慧珍 张齐 高邦牢 缪成鹏 王群力 惠竹梅 王雪飞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40,共11页
为了实现化肥减量并促进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_1)、100%有机肥(O_(1))、100%有机肥+菌剂(O_(1)B)、60%化肥+40%有机肥(C_(0.6)O_(0.4))、60%化肥+40%有机肥+菌剂(C_(0.6)O_(0.4)B),分析不同... 为了实现化肥减量并促进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_1)、100%有机肥(O_(1))、100%有机肥+菌剂(O_(1)B)、60%化肥+40%有机肥(C_(0.6)O_(0.4))、60%化肥+40%有机肥+菌剂(C_(0.6)O_(0.4)B),分析不同处理对赤霞珠葡萄扦插苗的生长、根际土壤和根系构型的影响,为酿酒葡萄实现化肥减量、科学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_(0.6)O_(0.4)B处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和有效锌含量最高,分别较CK处理提高了47.05%、44.54%、9.98%、36.68%和10.00%,较C1处理提高了16.90%、18.62%、10.05%、34.32%和0.48%。O_(1)B、C_(0.6)O_(0.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O1处理显著提高了29.82%和58.82%。C_(0.6)O_(0.4)B较C_(0.6)O_(0.4)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钙、有效镁和有效铁含量,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菌剂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处理120 d后,与其他处理相比,C_(0.6)O_(0.4)B和O_(1)B处理均能显著提升新梢生长量、第五节节间长度,且C_(0.6)O_(0.4)B>O_(1)B;所有处理中,C_(0.6)O_(0.4)B处理葡萄根系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平均直径、根尖数和分枝数最大,O_(1)B次之;有机肥配施菌剂处理(C_(0.6)O_(0.4)B和O_(1)B)葡萄扦插苗的比根长和根比表面积均大于其他处理,而其根组织密度低于其他处理;CK处理的导管数量最少,C_(0.6)O_(0.4)B处理数量最多,O_(1)B处理次之;通过土壤养分含量与根系指标间冗余分析,发现赤霞珠扦插苗根系形态的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有效元素含量)密切相关,证实了生物菌剂和有机肥共施对促进扦插苗根系生长的潜力。综合比较,施用有机肥及菌剂能够有效改善土壤性状、提升葡萄生长状况,其中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和菌剂(C_(0.6)O_(0.4)B)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微生物菌剂 土壤养分 酿酒葡萄 根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塬区碳氮配施对谷子根系形态构建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13
作者 周天游 刘钦慧 +5 位作者 胡丹丹 王志豪 崔志文 杨双双 王小林 张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31,共12页
以‘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生物炭施用梯度C10.10 t·hm^(-2)、C20.15 t·hm^(-2)、C30.20 t·hm^(-2)、C40.25 t·hm^(-2),3个氮肥施用梯度N10.06 t·hm^(-2)、N20.09 t·hm^(-2)、N30.12 t·hm^(-... 以‘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生物炭施用梯度C10.10 t·hm^(-2)、C20.15 t·hm^(-2)、C30.20 t·hm^(-2)、C40.25 t·hm^(-2),3个氮肥施用梯度N10.06 t·hm^(-2)、N20.09 t·hm^(-2)、N30.12 t·hm^(-2),共计12个碳氮交互处理(C1N1、C1N2、C1N3、C2N1、C2N2、C2N3、C3N1、C3N2、C3N3、C4N1、C4N2、C4N3),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碳氮配施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生物量积累分配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探明碳氮梯度配施的增产增效生物学潜力。结果表明:(1)随施氮比例增加,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与C1N1相比,C3N1、C3N2和C3N3处理两指标分别显著降低43.47%~81.98%和21.10%~75.72%。(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C3梯度下谷子根系形态各指标呈逐渐增加趋势。与C1N1相比,C3N1、C3N2和C3N3处理拔节期谷子的根系长度(RL)、根系表面积(RSA)、根长密度(RLD)分别显著增加7.16%~123.75%、10.47%~226.59%、15.36%~60.36%;抽穗期RLD和根系表面积密度(RSD)增幅分别为15.36%~44.04%和14.80%~17.47%。(3)生物炭配施氮肥可有效增加谷子地上部总生物量积累,与C1N1相比,C2N3和C3N3处理地上部总生物量增加9.51%~56.25%,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显著增加52.39%、53.74%和31.82%、64.72%。综上,在黄土塬区谷子生产中,C3N3(生物炭0.20 t·hm^(-2)+氮肥0.12 t·hm^(-2))模式对谷子根冠生长发育具有显著调控作用,可作为该地区合理的生物炭配施氮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碳氮配施 根系形态 生物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干燥法在玉米果穗干燥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田新庆 陈武东 +6 位作者 孙鹏 温海江 于占海 马文军 何树国 姜岩 刘睿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72-74,共3页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需求量日益增加。新鲜玉米果穗若不及时进行干燥处理会降低玉米品质,也会影响玉米最终的收获产量。为改善玉米果穗干燥工艺,提升玉米品质,该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玉米果穗干燥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微波干燥的原理...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需求量日益增加。新鲜玉米果穗若不及时进行干燥处理会降低玉米品质,也会影响玉米最终的收获产量。为改善玉米果穗干燥工艺,提升玉米品质,该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玉米果穗干燥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微波干燥的原理、特点及其相较于传统干燥方法的优势,并进行了实际的微波干燥试验,以验证其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微波干燥在干燥效率和干燥均匀性方面均优于传统的热风干燥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持玉米果穗的品质。微波干燥技术不仅提高了玉米果穗的干燥效果,还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在玉米干燥工艺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干燥 玉米果穗 应用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在玉米上一次性基施施肥方法试验研究
15
作者 尹学红 赵东 +6 位作者 尹秀玲 耿荣 郭军成 王双喜 马金国 周洋 张婷婷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2期19-23,40,共6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缓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的应用效果,以宁夏灌区利通区、平罗县、同心县的露地玉米,南部山区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的覆膜玉米为研究对象,重点对不同释放期组合型缓控释尿素(释放期分别为45、60、90、120、150 d)及释放期为... 为了进一步探讨缓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的应用效果,以宁夏灌区利通区、平罗县、同心县的露地玉米,南部山区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的覆膜玉米为研究对象,重点对不同释放期组合型缓控释尿素(释放期分别为45、60、90、120、150 d)及释放期为150 d的缓控释尿素不同施肥量一次性基施施用方法(撒施后旋耕或行侧沟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T6产量为12685.2 kg·hm^(-2),较处理T3增产507.6 kg·hm^(-2),增产4.2%,净收益为15589.0元·hm^(-2),较处理T3增加1115.4元·hm^(-2);处理T5产量为12114.6 kg·hm^(-2),与处理T2相比增产471.6 kg·hm^(-2),增产4.1%,净收益为15823.4元·hm^(-2),较处理T2增加1037.3元·hm^(-2);处理T4产量为11117.0 kg·hm^(-2),较处理T1增产635.0 kg·hm^(-2),增产6.1%,净收益为10873.1元·hm^(-2),较处理T1增加1397.0元·hm^(-2);处理T8产量为11913.5 kg·hm^(-2),较处理T7增产168.2 kg·hm^(-2),增产1.4%,净收益为13892.8元·hm^(-2),较处理T7增加371.8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尿素 玉米 施肥方式 一次性基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根瘤菌和施氮对降香黄檀根系结瘤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李丽敏 林铭业 +2 位作者 张涵 廖子华 叶绍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3,共9页
采用盆栽可控试验,设置了6种不同根瘤菌菌株单独接种、混合接种、仅施氮(N)、混合接菌+施氮(HN)以及不接菌不施氮(CK)共10个处理。在接种90 d后,分别测定根瘤指标、根系性状、苗高、生物量等参数,分析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和施氮对降香黄... 采用盆栽可控试验,设置了6种不同根瘤菌菌株单独接种、混合接种、仅施氮(N)、混合接菌+施氮(HN)以及不接菌不施氮(CK)共10个处理。在接种90 d后,分别测定根瘤指标、根系性状、苗高、生物量等参数,分析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和施氮对降香黄檀根系结瘤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不同根瘤菌株均能促进降香黄檀幼苗的根系结瘤,改善其苗高、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其中HN处理效果最佳。与CK相比,HN处理的根表面积、根体积、苗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提高56.75%、64.62%、43.62%、200.00%和100.00%,根瘤菌属的Rhizobiumsp.strain AFS005221促生效果最为显著。因此,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均可改善降香黄檀的根系结瘤和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降香黄檀 根系结瘤 施氮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张廷格 黄诗浩 +3 位作者 秦明慧 殷涛 李欢 刘庆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19,共7页
为探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鲜食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烟薯25号为材料,设置5个处理,即不施肥、单施化肥、25%有机肥+75%化肥、50%有机肥+50%化肥、单施有机肥,分别记为T1、T2、T3、T4、T5,研究其对烟薯25号薯块可溶性糖、维生素C... 为探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鲜食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烟薯25号为材料,设置5个处理,即不施肥、单施化肥、25%有机肥+75%化肥、50%有机肥+50%化肥、单施有机肥,分别记为T1、T2、T3、T4、T5,研究其对烟薯25号薯块可溶性糖、维生素C、氨基酸、多酚、类黄酮含量及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度各处理鲜薯产量均表现为T4>T3>T2≥T5>T1,T4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2与T5处理差异不显著,均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T4、T3处理两年平均鲜薯产量较T1分别提高55.15%、37.14%。块根品质方面,两年平均来看,T4处理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除T5外的其余处理,多酚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以T3处理的最高,T4处理次之;类黄酮含量T3、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二者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维生素C含量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表现为T5>T4>T3>T1>T2。由此可知,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烟薯25号的鲜薯产量和品质,本试验条件下,以50%有机肥+50%化肥配施(T4处理)整体表现最优。本研究结果可为鲜食型甘薯合理施肥以及增产提质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鲜食型甘薯 鲜薯产量 块根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配施对闽楠容器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翊博 张广涛 +1 位作者 刘尖 喻方圆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为探究单一施肥和氮磷配施对闽楠容器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以1年生闽楠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CK、低水平施氮、常规施氮、高水平施氮、施磷、低水平施氮+施磷、常规施氮+施磷、高水平施氮+施磷8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闽楠容... 为探究单一施肥和氮磷配施对闽楠容器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以1年生闽楠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CK、低水平施氮、常规施氮、高水平施氮、施磷、低水平施氮+施磷、常规施氮+施磷、高水平施氮+施磷8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闽楠容器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对比氮磷配施和单一施肥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氮磷配施的情况下,苗高、地径、苗高相对生长速率、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都比单一施氮效果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闽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苗高相对生长速率、苗木质量指数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常规施氮+施磷处理下达到了最大。生物量的累积总体上呈现出地上部生物量大于地下部生物量的趋势,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和总生物量同样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并且在常规施氮+施磷下达到最大,分别是0.34、1.59 g和1.93 g。在单一施磷的情况下,根冠比、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都比单一施氮和氮磷配施效果要好。在单一施磷处理下,闽楠容器苗的根冠比达到了最大为0.43,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也在该处理下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309 cm、119.98 cm^(2)、4.03 cm^(3)和1.28 mm,是CK的1.6倍、3.36倍、7.73倍和2.13倍。总体来看,合理的施肥对闽楠容器苗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磷素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施肥过低会对幼苗生长形成限制,而过高会造成抑制,均不利于幼苗的生长。氮磷配施下的苗高、地径、苗高相对生长速率、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优于单一施氮,整体上在(氮肥4760 mg/株+磷肥2000 mg/株)处理达到最大;单一施磷处理下的根冠比和根系生长发育情况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容器苗 氮磷配施 生长指标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高与施钾模式对雪茄烟根系形态和钾素代谢特征的影响
19
作者 吴永兵 张瑛 +4 位作者 许立南 彭远 何正川 阳苇丽 赵铭钦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91,共12页
【目的】研究雪茄烟根系形态和钾素代谢特征对垄高与施钾模式的响应,为改善雪茄烟根系生长环境及提高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雪茄烟品种川雪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垄高与分次施钾的2因素3水平裂区试验,以3个垄高水平(高垄35 cm... 【目的】研究雪茄烟根系形态和钾素代谢特征对垄高与施钾模式的响应,为改善雪茄烟根系生长环境及提高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雪茄烟品种川雪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垄高与分次施钾的2因素3水平裂区试验,以3个垄高水平(高垄35 cm、中垄30 cm、低垄25 cm)为主区,以3种施钾模式(1次施钾、2次施钾、3次施钾)为副区,分析不同处理烟株的根系形态、钾含量、钾积累强度及钾素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差异特征。【结果】雪茄烟生长过程中根系形态指标整体呈逐渐升高趋势。同一垄高下,移栽后40~50 d根系形态指标均以1、2次施钾高于3次施钾,移栽50 d后均以3次施钾最高。同一施钾模式下,根系形态指标均以高、中垄处理高于低垄处理。随着生育期推进,根钾含量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茎、叶钾含量逐渐降低,根、茎、叶及全株钾积累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同一垄高下,各器官钾含量移栽50 d后均以2、3次施钾较高;各器官钾积累强度移栽50 d后均以3次施钾较高。同一施钾模式下,各器官钾含量移栽40 d后均以高、中垄处理较高,根、茎、叶及全株钾积累强度均以高、中垄处理较高。高垄分2、3次施钾上调了烟叶内流型钾离子通道基因NKT1和NtKC1、钾转运体基因NtTPK1和NtHAK1的相对表达量,外流型钾离子通道基因NTORK1的相对表达量也较低,高垄分3次施钾上调了钾转运体基因NtKT12的相对表达量。【结论】高、中垄(垄高35和30 cm)与3次施钾(钾肥基施60%+栽后30 d追施20%+栽后45 d追施20%)组合模式有利于促进雪茄烟根系发育及提升烟株钾素积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 垄高 施钾模式 根系形态 钾素代谢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及其配施对黄灌区盐碱土壤团聚体结构、持水及收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玮 尹广生 +3 位作者 陈冲 彭钰梅 商建英 王祥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6,共10页
为探究秸秆及其配施有机物料对黄河南岸灌区盐碱土壤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设置了对照(CK)、3%玉米秸秆(W1)、2%玉米秸秆配施1%牛粪(W2)、2%玉米秸秆配施1%生物炭(W3)四个有机物料组合处理,于温室大棚土壤培养后,测定... 为探究秸秆及其配施有机物料对黄河南岸灌区盐碱土壤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设置了对照(CK)、3%玉米秸秆(W1)、2%玉米秸秆配施1%牛粪(W2)、2%玉米秸秆配施1%生物炭(W3)四个有机物料组合处理,于温室大棚土壤培养后,测定不同物料组合下盐碱土壤的团聚体特性、水分特征曲线及收缩曲线,对比分析不同物料组合对盐碱土壤持水特性及结构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物料组合均增加了土壤全氮、全碳和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9.09%~27.27%、21.10%~35.64%、25.54%~64.64%,土壤>0.25 mm团聚体数量和团聚体的水稳定性均明显提高,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WR_(0.25))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增幅分别达到50.00%~57.69%、64.86%~105.41%,但不同组合处理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其中W1处理提高盐碱土壤团聚体数量和稳定性效果最好,增幅分别为57.69%、105.41%。不同物料组合增强了盐碱土壤持水性,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低吸力段和中吸力段,当土壤水吸力<100 cm时,各处理体积含水率大小依次为W1>W2>W3>CK,而当100 cm<土壤水吸力<260 cm时,各处理含水率表现为W1>W3>W2>CK。不同物料组合也改变了土壤孔隙分布状况,其中W1处理和W2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小孔隙和中等孔隙的体积占比,小孔隙体积占比较CK分别增加24.97%、20.22%,中等孔隙体积占比较CK分别增加11.43%、23.32%;而W3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30μm孔隙体积占比,较CK下降49.55%。通过比较分析Kim、Peng、Three-line和ModGG模型对盐碱土收缩过程的适应性发现,Peng和ModGG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离心条件下盐碱土壤的收缩曲线,拟合系数R^(2)均大于0.98,RMSE均小于0.012。基于ModGG模型分析后发现,不同有机物料组合提高了盐碱土壤收缩过程中结构收缩段的比例,增大了土壤孔隙体积;不同处理间土壤孔隙结构的力稳定性具有差异,其中W3处理的收缩率较CK降低19.11%,抗压实能力增强,W1处理和W2处理的收缩率较CK增大7.32%、9.76%,抗压实能力减弱。研究表明,土壤离心收缩过程中,结构收缩段的变化与土壤饱和含水率以及团聚体结构的水稳定性有关,而土壤体积的收缩情况与土壤>30μm孔隙体积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玉米秸秆 牛粪 生物炭 有机物料 配施 收缩特征曲线 水分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