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0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1
作者 张奇 郭翀 +3 位作者 范光亮 赵斌 钟晓飞 李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颈内动脉剥脱术的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斑块分为稳定性... 目的:探讨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颈内动脉剥脱术的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斑块分为稳定性斑块组(62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4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头颈部CTA检查,记录点状钙化、低衰减斑块、餐巾环征、正性重构、钙化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及最大斑块长度;并进行超声检查,对峰值收缩期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率(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管腔狭窄程度、回声强弱进行记录。结果:与不稳定斑块组相比,稳定斑块组的低衰减斑块出现比例显著降低,钙化斑块体积、PSV、EDV显著升高,脂质斑块体积、RI显著降低,管腔狭窄程度较轻、斑块回声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D和P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衰减斑块、较大的脂质斑块体积、较低的PSV和EDV、较严重的管腔狭窄程度、较低的斑块回声,是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评估不稳定斑块的AUC为0.910(95%CI:0.851~0.97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83.9%。结论: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于不稳定CAS斑块的无创性诊断具有较高的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智能检测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
2
作者 李曼 蒋德攀 +5 位作者 王麦林 李艳若 张晗宇 王颖 张岚 黄婷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6-361,369,共7页
目的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实现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智能检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23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APE行CT肺动脉成像并确诊为APE的患者。按照7∶2∶1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 目的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实现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智能检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23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APE行CT肺动脉成像并确诊为APE的患者。按照7∶2∶1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基于Res2Net网络框架,结合多孔空间金字塔池化和注意力机制模块训练模型,对模型进行五折交叉内部验证;在测试集上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同时采用戴斯相似系数、精确率、交集比并集(IOU)评估模型的分割效能并绘制相应曲线。比较该模型与经典的U-Net模型及CE-Net模型的效能。结果最终纳入303例APE患者,训练集212例,验证集61例,测试集30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5,敏感度为0.90,特异度为1.00;戴斯相似系数为0.86,精确率为0.90,Pos-IOU为0.78,Neg-IOU为1.00。参数曲线图及雷达图显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多项参数均优于U-Net及CE-Net模型。分割对比的可视化结果显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对肺动脉栓子的分割精准度更高。结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模型对APE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ct肺动脉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深度学习 Res2Net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在鉴别泌尿系尿酸与非尿酸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杰 田兆荣 王志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在鉴别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经能谱CT扫描诊断为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并获取结石能谱碘/水基图像,于轴位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结石碘/水物... 目的:探讨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在鉴别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经能谱CT扫描诊断为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并获取结石能谱碘/水基图像,于轴位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结石碘/水物质浓度,与术后结石经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进行对照并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数据。结果:对于碘基图物质浓度,尿酸结石组与非尿酸结石各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水基图物质浓度,尿酸结石组除与一水草酸钙(COM)+二水草酸钙(COD)+碳酸磷灰石(Cap)结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5),与其余非尿酸结石各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结石组与COM结石组、与COM+COD结石组、与COM+CaP结石组、与非草酸钙结石组中曲线下面积(AUC)均为1.00,特异度与灵敏度均为100.0%,尿酸结石组与COM+COD+CaP组AUC为0.96,特异度100.0%、灵敏度88.9%;对应的尿酸结石在碘基图表现为低密度,在水基图上表现为高密度。非尿酸结石各亚组中,仅COM结石组与COM+COD结石组、COM结石组与COM+COD+Cap结石组间在碘基图物质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M结石组与COM+COD结石组AUC为0.62,特异度55.6%、灵敏度84.6%,COM结石组与COM+COD+Cap结石组AUC为0.71,特异度85.7%、灵敏度53.8%;对应的非尿酸结石(含钙结石)在碘基图和水基图上均表现为高密度。结论:能谱CT通过物质分离技术获得的碘基图在鉴别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及其各亚组有重要价值,为临床甄别尿酸结石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计算机体层成像 尿酸结石 ct能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CT血流储备分数评估狭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
4
作者 凡子榕 刘庆爽 +5 位作者 王照谦 贾崇富 孙喜霞 王浩 潘双 杨志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8-484,共7页
目的:以侵入性血管造影测得的血流储备分数(FFR ICA)为参考标准,探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测得的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段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跨狭窄段CTFFR差值(ΔCTFFR)对心肌缺血的评估价值。方法:使用第三代双源CT机对55... 目的:以侵入性血管造影测得的血流储备分数(FFR ICA)为参考标准,探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测得的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段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跨狭窄段CTFFR差值(ΔCTFFR)对心肌缺血的评估价值。方法:使用第三代双源CT机对5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CTA检查,使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CTFFR测量软件,分别基于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冠脉CTA数据测量冠脉狭窄病变处的CTFFR(分别称为dCTFFR和sCTFFR),并计算其近端与远端CTFFR的差值(ΔdCTFFR和ΔsCTFF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dCTFFR和sCTFFR与FFR的关系。以同期测得的FFR ICA≤0.80作为参考标准,分别评估dCTFFR、sCTFFR、ΔdCTFFR和ΔsCTFFR对狭窄血管所致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结果:55例患者共68支冠状动脉血管ICA诊断有狭窄病变(其中11例患者为多支血管狭窄),其中44支血管狭窄处FFR≤0.80、24支FFR>0.80。①dCTFFR与FFR的相关性良好(r=0.656,P<0.001),sCTFFR与FFR呈中度相关(r=0.457,P<0.001)。②在血管水平,以FFR≤0.80作为参考标准,dCTFFR的诊断效能优于sCTFFR(AUC分别为0.813和0.700,P=0.025),且ΔdCTFFR的诊断效能也优于ΔsCTFFR(AUC分别为0.833和0.742,P=0.027)。③在24支非缺血性狭窄病变(FFR>0.80)中,ΔdCTFFR和ΔsCTFFR假阳性诊断率(均为25.00%)均小于dCTFFR(54.17%)和sCTFFR(45.83%);在12支“灰区”狭窄病变(0.75≤FFR≤0.80)中,dCTFFR和ΔdCTFFR的假阴性诊断率(分别占16.67%和占25.00%)均小于sCTFFR(50.00%)和ΔsCTFFR(66.67%);对于32处严重缺血性狭窄病变(FFR<0.75),dCTFFR和ΔdCTFFR的假阴性诊断率分别为3.13%和12.50%,小于sCTFFR(15.63%)和ΔsCTFFR(21.88%)。结论:基于机器学习CTFFR测量技术获得的dCTFFR与侵入性FFR的相关性高于sCTFFR。与sCTFFR或ΔsCTFFR相比,dCTFFR和ΔdCTFFR的诊断效能更高,在评估血管狭窄所致心肌缺血时应作为首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血流储备分数 ct血管成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新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在头颈部动脉支架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凡子榕 孙喜霞 +3 位作者 刘庆爽 王照谦 杨志强 贾崇富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CT的新虚拟单能量成像(VMI+)技术应用于头颈部动脉支架成像的图像质量及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对21例头颈部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患者行双能量CT头颈部血管成像,经后处理获得M_0.6融合图像(M_0.6图像)和40~150 keV...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CT的新虚拟单能量成像(VMI+)技术应用于头颈部动脉支架成像的图像质量及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对21例头颈部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患者行双能量CT头颈部血管成像,经后处理获得M_0.6融合图像(M_0.6图像)和40~150 keV(10 keV间隔)VMI+图像。计算正常血管管腔及支架内管腔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支架直径,计算支架内、外管腔的CT值差值△CT(内-外)以及支架直径低估率。结果:21例患者共植入23枚支架。80 keV VMI+图像支架血管段的SNR、CNR与M_0.6图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keV时VMI+图像的支架直径测量值增大趋势开始减缓。与其他单能级图像相比,80 keV和90 keV图像的△CT_((内-外))绝对值较小。与M_0.6图像相比,80 keV图像的主观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93±0.23和4.61±0.37,P<0.05)。结论:80 keV VMI+可以提高头颈部动脉支架的图像质量,减少支架产生的射线束硬化伪影,推荐其作为头颈部动脉支架成像的最佳单能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虚拟单能量 支架 头颈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评估Ⅱ~Ⅲ期肺癌患者化疗后骨密度变化
6
作者 戚昕 苏路路 +7 位作者 李中林 杜亚玮 周阳 邹智 刘红明 朱嘉栋 仓顺东 李永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652,共6页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技术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后骨密度(BMD)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肿瘤患者化疗后综合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连续行3次以上规律化疗的106例Ⅱ~Ⅲ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研究对象基线期和化...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技术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后骨密度(BMD)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肿瘤患者化疗后综合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连续行3次以上规律化疗的106例Ⅱ~Ⅲ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研究对象基线期和化疗1年后一般资料及影像资料,应用QCT技术测量患者BMD。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研究对象化疗前后BMD的变化情况。比较化疗后NSCLC组与健康对照组骨量差异,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对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分析,将NSCLC组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匹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匹配后两组BMD差异并计算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化疗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NSCLC患者化疗后骨密度降低(P<0.05);经倾向性评分分析,两组共106对数据成功匹配,匹配后两组性别、年龄及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BMD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后发生OP与未发生OP的NSCLC患者在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有无手术、基线期BMD及BMI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BMD、BMI及年龄是NSCLC患者化疗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NSCLC患者化疗后可出现骨密度下降,基线BMD、BMI与年龄是NSCLC患者化疗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ct 骨密度 化学治疗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特征联合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牡兰 斯琴格日勒 +1 位作者 白力嘎 其木格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4-922,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和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特点,联合二者探讨其对儿童支原体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和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特点,联合二者探讨其对儿童支原体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37例,普通7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影像学特征。对MPP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25)和预后良好组(n=8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正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模型对MPP患儿转归良好的预测效能和净效益。结果:相较于普通MPP组,重症MPP组发热热程更长、多数出现IgG、PLT、NLR水平显著升高,疾病转归多出现预后不良(P<0.05),观察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发现,普通MPP患儿两肺纹理清晰,未见异常密度灶、两肺纹理增多,重症MPP患儿右下肺见片状高密度影,边缘不清、两肺纹理增多,左下肺见斑片状高密度影,支气管肺炎伴部分病灶实变。比较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间的临床特征显示,发热程度、IgM、IgG、IgA、PLT、支气管充气征和肺实变影类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NLR、CRP、PCT、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充气征和肺实变影类型是MPP患儿疾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子。基于上述影响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AUC=0.827,具有较高预测效能,且校正曲线贴近理想曲线,DCA曲线验证预测概率高达79.3%,表示该列线图具有较高的预测净效益。结论:PLT、NLR、CRP、PCT、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充气征和肺实变影类型是MPP患儿疾病转归的独立预测因子,HRCT影像学特征联合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儿童MPP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MPP患儿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高分辨率ct 肺炎 支原体 疾病转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CH PET/CT在原发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费子航 王政杰 +1 位作者 勾亚婷 庞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目的:对比^(18)F-FCH PET/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18F-FCH PET/CT影像参数在两者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搜集行^(18)F-FCH PET/CT显像的甲状旁腺亢进症患者50例(PHPT 28例,S... 目的:对比^(18)F-FCH PET/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18F-FCH PET/CT影像参数在两者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搜集行^(18)F-FCH PET/CT显像的甲状旁腺亢进症患者50例(PHPT 28例,SHPT 22例)。通过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其临床生化指标、^(18)F-FCH PET/CT显像参数及其诊断效能等方面的差异,比较^(18)F-FCH PET/CT相关参数在PHPT与SHPT间的差异,同时探讨临床生化指标与PET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MTV总和、TLFM总和在PHPT与SHPT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UV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18)F-FCH PET/CT检测PHPT更具优势,其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6.8%和74.6%)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8%和89.8%)均高于SHPT。血磷水平、SUV_(mean)总和鉴别诊断PHPT与SPHT的效能优于其他指标,其截断值分别为1.175(AUC=0.918)、3.4(AUC=0.8417)。PTH与SUV_(max)、MTV总和、TLFM总和等PET参数存在正相关性,其余临床指标与PET参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部分^(18)F-FCH PET/CT影像参数及临床生化指标在PHPT与SHP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ET/CT影像参数对PHPT的检测效能明显高于SHPT。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甲状旁腺激素与SUV_(max)、MTV总和、TLFM总和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18)F-FCH PET/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噪-重建联合算法BM3D-GAMP在欠采样LDCT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成明峰 孙希子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5-402,共8页
目的:针对少视角的低剂量CT图像重建问题,提出一种BM3D-GAMP稀疏重建算法,并探究其在低剂量肺癌筛查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98例发现结节的常规剂量CT平扫病例的DICOM资料和投影数据,选取各例最大结节最大横径对应层面的投... 目的:针对少视角的低剂量CT图像重建问题,提出一种BM3D-GAMP稀疏重建算法,并探究其在低剂量肺癌筛查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98例发现结节的常规剂量CT平扫病例的DICOM资料和投影数据,选取各例最大结节最大横径对应层面的投影数据。以0.1的压缩比例均匀选取投影角度以模拟稀疏均匀采样策略对压缩的投影数据进行重建,并使用Matlab实现算法。通过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提出的压缩重建算法与另两种算法的重建性能,并将重建图像与原始图像质量进行对比。3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3种不同算法重建出的最大结节层面的图像进行评分。结果:客观指标和3名医生得到的统一临床评价均表明提出的联合算法在模拟肺癌筛查LDCT欠采样图像的去噪重建中性能最优(P<0.001)。亚组分析表明这种图像重建质量的优越性仅在对实性结节的重建中不再显著(BM3D-IT vs.BM3D-GAMP,P=0.808),且这种差异在小结节(5~<15 mm)上更显著。结论:去噪-重建联合算法在少角度采样的肺癌筛查LDCT图像重建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去噪 压缩重建 低剂量ct 肺肿瘤 肺癌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
10
作者 张联庆 王超 +1 位作者 周起嘉 刘振兴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AR)比值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就诊并首次接受治疗的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AR)比值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就诊并首次接受治疗的84例LEAS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均进行足部CT灌注成像及下肢CT血管成像(CTA)检查,记录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达峰时间(TTP);检测患者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及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对患者采用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术后1年内定期随访并评估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84例LEASO患者中,1年内再狭窄者39例,畅通者45例。与畅通组患者相比,再狭窄组患者的BF、BV、足背动脉血管内径显著降低,Tmax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LEASO患者的术前血FAR为1.21±0.21,显著高于畅通组患者(1.03±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3,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F、BV、足背动脉血管内径、Tmax、FAR联合预测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AUC为0.920(0.852~0.98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和91.1%。结论: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FAR比值与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有关,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内再狭窄 ct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动力学参数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影像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付倩茹(综述) 刘劲松(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78-682,共5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亦居首位。随着影像组学的快速发展,高通量算法已可精确量化肿瘤内部的空间异质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亦居首位。随着影像组学的快速发展,高通量算法已可精确量化肿瘤内部的空间异质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技术深度融合高清解剖与功能代谢信息,已在肿瘤诊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将^(18)F-FDG PET/CT影像技术与影像组学结合并构建机器模型,进一步拓展了其在肿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范围,已被迅速引入肺癌全程管理领域。在鉴别诊断方面,可有效辅助鉴别良恶性肺结节,提高早期NSCLC诊断的准确率,预测NSCLC的病理亚型。在治疗指导方面,影像组学为精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辅助肺癌TNM分期、预测关键的基因突变状态及免疫检查点表达水平。此外,基于机器学习的影像组学特征分析在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展现出重要价值,能够有效预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及生存结局。本文就^(18)F-FDG PET/CT影像组学在NSCLC全程管理中的近期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 线计算机断层显像 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组学 治疗决策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定量CT分析身体组分对根治性切除术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鹿佩瑶 翟建 +3 位作者 李云成 李培 武彤 魏逸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术前身体组分参数对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42例PDAC患者的病例资料,搜集年龄、性别、术前CA19-9、糖尿病史、腰背痛、术后有无化疗、肿瘤最...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术前身体组分参数对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42例PDAC患者的病例资料,搜集年龄、性别、术前CA19-9、糖尿病史、腰背痛、术后有无化疗、肿瘤最大径、TNM分期、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等信息,QCT测量身体组分参数包括L3水平的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并计算VFA/SFA比值(VSR),以及门静脉右支层面的肝脏脂肪分数(Fat%-QCT)。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VFA、SFA、VSR、Fat%-QCT的临界值,分别进行高、低水平分组。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身体组分参数组间预后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总生存期(O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VSR、Fat%-QCT高、低水平组的OS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SR、Fat%-QCT、肿瘤长径≥3 cm、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OS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SR、Fat%-QCT、神经侵犯、TNM分期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6、1.51、2.91、1.68,P=0.006、0.039、0.008、0.012)。结论:术前VSR及肝脏脂肪含量可作为根治性切除术PDA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分析术前QCT身体组分参数对根治性切除术PDAC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胰腺肿瘤 预后 定量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身体组分 根治性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对改善胃癌患者能谱CT图像质量的价值
13
作者 贝天霞 姚晓强 +3 位作者 陈学军 曲金荣 吴越 李靖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9-1054,共6页
目的:通过与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技术对比,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在提高胃癌患者双能量CT(DECT)图像质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23年2月-2023年7月在本院共经手术病理确诊69例胃癌患者的DECT图像,基于50 keV增强... 目的:通过与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技术对比,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在提高胃癌患者双能量CT(DECT)图像质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23年2月-2023年7月在本院共经手术病理确诊69例胃癌患者的DECT图像,基于50 keV增强动脉期及70keV静脉期和延迟期的虚拟单能量图像(VMI)和碘图,分别采用50%-ASiR-V和低、中、高水平DLIR(DLIR-L/M/H)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胃癌病灶的CT值和同层面腹壁皮下脂肪CT值的SD(作为图像噪声)、胃癌病灶的信噪比(SNR病灶)、对比噪声比(CNR病灶)和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肌肉的信噪比(SNR肌肉)。图像主观评价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基于李克特5级量表法(Likert Scale)对图像噪声和图像锐利度进行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重建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4种重建算法间VMI图像上胃癌病灶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0%-ASiR-V图像相比,DLIR-M和DLIR-H图像的噪声显著降低,SNR病灶和SNR肌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IR-H图像上CNR病灶显著高于50%-ASiR-V及DLIR-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碘图上胃癌病灶的NI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结果显示,DLIR-H组的图像噪声评分最高,图像锐利度评分也显著高于50%-ASIR-V组(P均<0.05)。结论:与50%-ASiR-V重建算法相比,DLIR算法在不改变双能量CT图像上胃癌病灶的CT值和NIC的同时,能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其中以DLIR-H算法的降噪及改善图像锐利度的效果最佳,具有最优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深度学习 图像重建 碘浓度 胃肿瘤 图像质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成像方案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莹莹 张珂 +3 位作者 何辰宇 孙宏亮 王蕾 谢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 目的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T值、噪声(SD)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针对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质量及血管节段的可诊断性进行主观评估,观察40、45、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的自动去骨能力。结果40~80 keV范围内,随keV升高,各动脉在图像中的CT值、SD值、SNR及CNR均逐渐降低。相比100 kVp,腘动脉(PA)及其近端动脉的CT值、CNR及SNR均在40~55 keV图像中升高(P均<0.05);50~55 keV图像中SD值升高(P均<0.05),而60 keV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及60 keV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动脉节段数与100 k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以远节段的SNR及CNR在各单能量图像及100 kVp图像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CT值在40~45 keV图像中、SD在40 keV图像中均高于100 kVp(P均<0.05),但SD在45 keV与100 kVp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keV图像中,PA以远节段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节段数均高于60 keV及100 kVp(P均<0.05)。40 keV图像对9例(9/30,30.00%)、45 keV图像对6例(6/30,20.00%)不能自动去骨,50及60 keV、100 kVp对30例(30/30,100%)均可自动去骨。结论行双下肢动脉能谱CTA时,对PA及其近端节段以6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对其以远或双下肢全程则以5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 ct血管成像 能谱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淋巴血管侵犯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扬 王向明 +8 位作者 谷霄龙 杨丽 王琦 时高峰 随义 徐校胜 岳萌 王明博 任嘉梁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6,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ESCC)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根治性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24例食管鳞癌患者,其中包括66例LVI阳性和158例LVI阴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ESCC)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根治性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24例食管鳞癌患者,其中包括66例LVI阳性和158例LVI阴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将入组的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3D Slicer软件逐层勾画全肿瘤感兴趣区(ROI),采用Python软件的Pyradiomics包提取肿瘤组织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食管鳞癌的LVI状态并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评价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使用校准曲线评价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拟合程度。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影像组学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从全肿瘤ROI中提取了1130个组学特征,经过筛选最终保留了7个影像组学特征,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影像组学模型预测LVI的AUC值为0.930,敏感度为0.851,特异度为0.919,准确度为0.899,阳性预测值为0.816,阴性预测值为0.936;在测试集中,AUC值为0.897,敏感度为0.789,特异度为0.787,准确度为0.788,阳性预测值为0.600,阴性预测值为0.902。校准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一致性良好。DCA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增强CT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在术前有效预测食管鳞癌的LVI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影像组学 淋巴血管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残差和注意力的CT肺癌辅助诊断 被引量:2
16
作者 谷宇 迟靖千 +3 位作者 张宝华 杨立东 李建军 唐思源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34,共5页
为了提高结节检测和肺癌诊断的性能,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用于这2个步骤的结节特征提取。该模型以一种改进U-Net网络作为基础网络,并引入了ResNeXt模块和注意力机制,在保持模型复杂度的同时,提高网络学习多种形状和... 为了提高结节检测和肺癌诊断的性能,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用于这2个步骤的结节特征提取。该模型以一种改进U-Net网络作为基础网络,并引入了ResNeXt模块和注意力机制,在保持模型复杂度的同时,提高网络学习多种形状和大小的结节特征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DSB数据集上表现良好,结节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到了99.15%和99.99%,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AUC值分别达到了80.43%和0.86。可见,本文方法对于多种多样的结节特征具有高度敏感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辅助检测 肺癌辅助诊断 ct图像 卷积神经网络 ResNeXt模块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术前^(99m)Tc-MIBI SPECT/CT显像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月红 黄京伟 +1 位作者 张腾 杨敏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疑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患者术前^(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 目的探讨疑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患者术前^(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以下简称MIBI SPECT/CT)显像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疑诊PHPT并在术前完善甲状旁腺MIBI SPECT/CT显像的2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MIBI SPECT/CT显像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及影像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IBI SPECT/CT显像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阴性组相比,血清总钙、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在阳性组显著升高(P<0.05);病灶的病理类型、最大径、体积及位置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PTH水平、病灶病理类型、位置及最大径与MIBI SPECT/CT显像结果阳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疑诊PHPT患者术前MIBI SPECT/CT显像结果受多重因素影响,术前血清PTH水平、病灶病理类型、位置及最大径是MIBI SPECT/CT显像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 ^(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 SPEc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片式锂离子电池在线快速CT检测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春平 李育林 +2 位作者 薛渭萍 刘康 黄美华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0-394,共5页
锂离子电池行业对电池质量检测方法的需求日益增长。针对叠片式电池X射线检测方式存在的图像遮挡和不能直接测量x、y方向包覆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向重建技术。通过2维(2D)定位切片位置,重建3维(3D)体素数据的两张... 锂离子电池行业对电池质量检测方法的需求日益增长。针对叠片式电池X射线检测方式存在的图像遮挡和不能直接测量x、y方向包覆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向重建技术。通过2维(2D)定位切片位置,重建3维(3D)体素数据的两张x、y方向切片图像,再进行正负极顶点定位,实现对包覆量的直接精确计算。使用所提方法的快速CT检测设备与传统2D检测设备相比,误判率可降低2~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快速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叠片式电池 包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评价胸椎骨密度及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
19
作者 赵君禄 刘斋 +2 位作者 赵德园 聂关伟 任庆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及骨丢失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健康体检及急腹症行全腹部CT扫描的患者708例,使用QCT软件测量T10-L3椎体骨密度。将受检者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计算每个年龄组的胸椎及腰椎骨密度,并计算各组... 目的探讨胸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及骨丢失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健康体检及急腹症行全腹部CT扫描的患者708例,使用QCT软件测量T10-L3椎体骨密度。将受检者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计算每个年龄组的胸椎及腰椎骨密度,并计算各组别的峰值骨密度及骨丢失率。胸椎与腰椎骨密度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男性、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在20~29岁年龄组,30岁以后胸腰椎骨密度开始不同程度减低,80~89岁女性胸椎及腰椎累计骨丢失率分别为60.61%及61.34%,而男性分别为44.45%及49.35%。男性与女性胸腰椎骨密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胸椎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男性r=0.96、女性r=0.98,P<0.01)。结论胸椎及腰椎QCT均能准确地显示不同年龄组的骨密度及骨丢失情况,胸椎QCT可以作为评价和监测骨丢失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丢失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ct 胸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CT图像重建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丽虹 陈功婷 +5 位作者 樊钢练 李雅楠 屈婷婷 曹乐 荐志洁 郭建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 FAI)与卷积核、迭代重建算法以及层厚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冠状动脉造影重建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44例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采用以下3种参数组合进行图像重建:(1...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 FAI)与卷积核、迭代重建算法以及层厚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冠状动脉造影重建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44例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采用以下3种参数组合进行图像重建:(1)迭代重建算法(KARL5)和层厚(0.5 mm)不变,采用4种卷积核(Soft_AA、Soft_BA、Soft_CA、Soft_DA,锐利度由低至高)重建;(2)保持卷积核(Soft_AA)和层厚(0.5 mm)不变,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FBP)和迭代重建算法(KARL5)进行重建;(3)保持卷积核(Soft_AA)和迭代重建算法(KARL5)不变,采用不同层厚(0.5 mm, 1.0 mm)进行重建。经专用分析软件自动提取上述3种参数组合中所有图像的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 LCX)、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对应的FAI。采用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于LAD、LCX和RCA:(1)不同卷积核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FAI随卷积核锐利度的提高而降低;(2)相比于FBP,KARL5重建图像的FAI显著提高(P<0.001);(3)相比于0.5 mm, 1.0 mm层厚图像的FAI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 卷积核、迭代重建算法及图像层厚对各支冠状动脉的FAI均具有显著影响,临床应用FAI进行诊断时应充分考虑CT重建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重建参数 冠脉周围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