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6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载波频谱分析的激光多普勒振动信号解调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军 张明蔚 +3 位作者 施鹏磊 侯聪 李翔 俞本立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53,共9页
激光多普勒振动测量多采用激光外差法,其解调过程中需采用正交混频、滤波、反正切等运算,过程较为复杂,硬件要求较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多普勒载波信号的频谱分析的方法,利用载波主频与振动信号引起的边频之间的强度关系,直接解析... 激光多普勒振动测量多采用激光外差法,其解调过程中需采用正交混频、滤波、反正切等运算,过程较为复杂,硬件要求较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多普勒载波信号的频谱分析的方法,利用载波主频与振动信号引起的边频之间的强度关系,直接解析出振动目标的振幅与频率信息,最大可检测量不受传统外差解调极限的限制。并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与标准振动源的对标实验中,在距离振动目标17 m、振动目标频率范围为60 Hz~20 kHz的条件下,散射光信号实测幅值范围为21.44 pm~44.21μm,与参考值相比,展示出良好的一致性,表明本文所提频谱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平稳振动信号的非接触远距离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测振 频谱分析 多普勒信号 相干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反馈对超磁致伸缩换能器输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闫洪波 曹蕊 +1 位作者 汪建新 于均成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7-352,共6页
为研究时滞反馈对超磁致伸缩换能器输出的影响规律,扩大超磁致伸缩伸缩换能器的使用范围。通过分析换能器工作原理,建立时滞反馈控制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多尺度法求解得到系统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时滞反馈控制下的输出响应。仿真... 为研究时滞反馈对超磁致伸缩换能器输出的影响规律,扩大超磁致伸缩伸缩换能器的使用范围。通过分析换能器工作原理,建立时滞反馈控制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多尺度法求解得到系统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时滞反馈控制下的输出响应。仿真分析得知:无时滞反馈控制系统的输出呈硬式非线性特性;与无时滞反馈系统相比,位移和速度时滞反馈控制的换能器通过调整控制增益或时滞可有效降低系统的振动幅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加速度时滞反馈控制下的换能器能够在不改变系统振幅的条件下改变系统的谐振频率,将加速度时滞反馈控制的换能器应用于能量回收系统中,仿真发现:调整控制增益不仅能够改变能量回收系统的有效频带范围,也可以调整系统的感应电压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反馈控制 超磁致伸缩换能器 非线性振动 输出 能量回收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式塔筒的减振方案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申彦利 王高丰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4,共9页
为探究调谐质量阻尼器和分布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对于钢-混凝土组合式风电塔筒的震致振动的控制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钢混组合式塔筒的数值分析模型,基于不同类别场地环境下选取相应的地震波对3种结构进行相应的非线性时程分析... 为探究调谐质量阻尼器和分布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对于钢-混凝土组合式风电塔筒的震致振动的控制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钢混组合式塔筒的数值分析模型,基于不同类别场地环境下选取相应的地震波对3种结构进行相应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比在不同场地环境下TMD对主结构的减振效果。计算结果表明,钢混组合式塔架在岩石、硬土场地和软弱土场地下地震响应更激烈;TMD结构能够有效地控制地震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塔筒的振动,且D-MTMDs对震致振动控制效果优于STMD;结构对于岩石、硬土土场地环境下的控制效果略优于其他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塔筒 地震响应 非线性分析 振动控制 分布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目视觉的架空导线风致面内振动测试
4
作者 陈晓娟 郭振东 +2 位作者 韩梦阳 王璋奇 王占南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5-810,850,共7页
为降低架空导线振动测试系统的复杂度,减小在线传感器带来的负载效应,笔者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目视觉原理的图像分析法。首先,以普通消费级相机为测试工具,以图像模板匹配目标定位技术为核心,开发架空输电导线面内振动位移的非接触测量方法... 为降低架空导线振动测试系统的复杂度,减小在线传感器带来的负载效应,笔者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目视觉原理的图像分析法。首先,以普通消费级相机为测试工具,以图像模板匹配目标定位技术为核心,开发架空输电导线面内振动位移的非接触测量方法;其次,开展导线模型在局部风场作用下沿跨多点面内位移时程信号测试实验,对导线面内振动位移与典型测点频谱规律进行详细分析;最后,讨论在局部涡激载荷作用下,导线模型面内振动位移时空演化规律与频谱特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便捷、成本低廉等优势,且能够稳定提取长柔结构沿跨多点的同步瞬时位移,是对目前其他传统测试方法的有益补充;局部区域的涡激力可以引起整挡导线的稳定面内运动,振型呈显著的驻波振动,具有明显的波腹和波节特征,测点频谱表现出单一模态主导的多频振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导线 图像分析 位移测量 局部涡激励 微风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向多点位TMD的半潜式风机振动控制研究
5
作者 孙亮明 林道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2-129,共8页
为了对半潜式风机水平向和竖向的振动进行控制,提出了多向多点位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的布设方式,即在机舱内布置H-TMD,平台内布置V-TMD。为研究这种TMD布设方式的减振效果,建立了半潜式风机-多向多点位TMD全耦合数值... 为了对半潜式风机水平向和竖向的振动进行控制,提出了多向多点位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的布设方式,即在机舱内布置H-TMD,平台内布置V-TMD。为研究这种TMD布设方式的减振效果,建立了半潜式风机-多向多点位TMD全耦合数值模型,利用OpenFAST仿真分析风浪联合作用下半潜式风机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布置多向多点位TMD的减振效果要比单点位TMD的减振效果要好,且在机舱内布置低频H-TMD,平台内布置V-TMD为最优布置方案,能够使半潜式风机纵摇、横摇、垂荡、塔架纵向振动的平均标准差控制率分别达到13.97%、32.85%、15.21%、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半潜式风机 调谐质量阻尼器(TMD)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减震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
6
作者 鲁正 张家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具有碰撞出力时机可控的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semi-active impact damper,SAID),旨在控制地震激励下土木工程结构的多模态振动,SAID无需额外的控制元件,依靠其碰撞作动力干预结构振幅的积累实现振动控制。根据SAID力学模... 文中提出了一种具有碰撞出力时机可控的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semi-active impact damper,SAID),旨在控制地震激励下土木工程结构的多模态振动,SAID无需额外的控制元件,依靠其碰撞作动力干预结构振幅的积累实现振动控制。根据SAID力学模型和对应半主动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碰撞净距可调的装置构造,并开展了振动台试验,探究了SAID系统在5层框架结构的减震效果。研究表明,SAID系统可以有效减小结构顶层加速度和结构层间位移,依据时频能量分析可以发现SAID能够在可控碰撞中将结构的振动能量由低阶模态向高阶模态转移,从而快速耗散能量,并有效限制主导模态所引起的结构反应。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SAID系统的优化方案增强型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enhanced semi-active impact damper,ESAID)系统,以减少冲击引起的加速度突变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SAID系统的减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 多模态振动控制 时频能量分析 碰撞耗能装置 半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CSD耦合分析的内置竖向挡板TLD高层建筑风振控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孙连杨 吴玖荣 +2 位作者 钟文坤 傅继阳 黄鹏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1,共10页
调谐液体阻尼器(TLD)是高层建筑风振控制常用的阻尼器。纯水TLD系统的阻尼比较小,在其内部增设内置挡板,可显著增加其阻尼比而提高振动控制效果。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开源软件OpenFOAM对带竖向挡板的TLD系统内的液体晃荡进行CF... 调谐液体阻尼器(TLD)是高层建筑风振控制常用的阻尼器。纯水TLD系统的阻尼比较小,在其内部增设内置挡板,可显著增加其阻尼比而提高振动控制效果。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开源软件OpenFOAM对带竖向挡板的TLD系统内的液体晃荡进行CFD仿真,并以第三代风振控制Benchmark模型为计算实例,对其风致响应进行计算结构动力学(CSD)时程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CFD/CSD耦合作用的TLD-高层建筑风振控制数值算法,对顶部设置带有竖向挡板的TLD系统的高层建筑的风振控制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此类TLD系统对高层建筑风致响应的控制效率。不同重现期风荷载下的仿真结果表明,此类TLD系统对结构风致响应的控制效果显著。与实时混合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文中提出的数值算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振控制 高层建筑 内置竖向挡板TLD CFD/CSD耦合作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峡谷大跨度斜拉桥施工阶段抖振响应及抗风索减振措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捷 刘小波 +1 位作者 杨霄 张天翼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
为研究山区峡谷大跨度斜拉桥在不同施工状态下的抖振响应特点,以及适用于该类桥梁的抗风索减振措施,以跨越深切峡谷的某大跨度斜拉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时域分析方法计算该桥在最大双悬臂施工状态、单悬臂中期施工状态和最大单悬臂施工... 为研究山区峡谷大跨度斜拉桥在不同施工状态下的抖振响应特点,以及适用于该类桥梁的抗风索减振措施,以跨越深切峡谷的某大跨度斜拉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时域分析方法计算该桥在最大双悬臂施工状态、单悬臂中期施工状态和最大单悬臂施工状态下的抖振响应,分析不同布置形式抗风索对抖振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主梁在最大双悬臂施工状态下梁端竖向抖振位移显著,主要由桥塔顺桥向弯曲引起;单悬臂中期施工状态结构整体刚度提升使得梁端竖向和塔顶顺桥向抖振位移明显降低;最大单悬臂施工状态主梁悬臂段最长,主梁抖振响应较单悬臂中期施工状态显著增大。一端与桥塔承台连接的传统抗风索可大幅降低最大双悬臂状态主梁的竖向抖振位移,最大减小率达55.3%,但对单悬臂施工状态桥梁抖振响应的抑制效果并不明显;当主桥处于最大单悬臂施工状态时,在两侧主梁悬臂端采用交叉连接方式布置的“软连接”抗风索可有效抑制主梁的竖向、横桥向和扭转抖振位移,且减振效果优于平行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山区峡谷 施工状态 抖振响应 抗风索 时域分析 减振措施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变分原理的浮筏−舱段耦合系统声振特性分析
9
作者 雷智洋 吴崇建 +2 位作者 刘彦 陈志刚 苏金鹏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57,共12页
[目的]旨在基于广义变分原理研究浮筏-舱段耦合系统的声振特性,提升浮筏隔振系统的声学性能。[方法]将浮筏-舱段简化为加筋圆柱壳、双层平板、弹簧及外声场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广义变分方法构建结构振动能量方程,并基于赫姆霍兹积分方... [目的]旨在基于广义变分原理研究浮筏-舱段耦合系统的声振特性,提升浮筏隔振系统的声学性能。[方法]将浮筏-舱段简化为加筋圆柱壳、双层平板、弹簧及外声场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广义变分方法构建结构振动能量方程,并基于赫姆霍兹积分方程构建声场域边界元离散方程。采用傅里叶级数和多项式展开的位移与声压,建立半解析声振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系统研究浮筏和舱段结构多要素对耦合系统的振动声学特性影响规律。系统研究隔振器刚度、筏架弹性模态、筏架-设备质量比、舱段结构及肋骨参数等设计要素对耦合系统声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优化方法。[结果]结果显示,所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一致,验证了动力学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具有分析效率较高、物理概念清晰的优势。[结论]研究表明,降低隔振器刚度、提高筏架结构刚度、增大筏架-设备质量比和增大舱段环形肋骨高度可显著提升系统的声学性能。这些结论为浮筏隔振系统的动力学设计、分析及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筏-舱段耦合系统 隔振 振动控制 振动声学特性 广义变分原理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发动机振动传递控制仿真与试验研究
10
作者 王双立 贺佩韬 +2 位作者 耿小明 谢溪凌 张志谊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发动机振动经两侧支承结构传递到壳体表面,形成的振动声辐射使水下航行器易被探测。针对发动机振动传递控制问题,在有限空间内设计一种新型的主被动隔振支承,以替代传统的法兰支承。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振源-隔振支承-壳体耦合系统振动模... 发动机振动经两侧支承结构传递到壳体表面,形成的振动声辐射使水下航行器易被探测。针对发动机振动传递控制问题,在有限空间内设计一种新型的主被动隔振支承,以替代传统的法兰支承。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振源-隔振支承-壳体耦合系统振动模型,分析振源振动传递特性,并结合自适应控制算法进行控制效果仿真。构建振源-隔振支承-壳体试验系统,验证主被动支承结构对振动传递的控制效果。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主被动隔振支承可使10~500 Hz频带内壳体主要线谱最大衰减2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主被动隔振支承 自适应控制 振动传递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测试测点布局
11
作者 安浩军 臧朝平 +3 位作者 高东武 白道瑞 敬彤 王鑫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91-303,共1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和有效独立法的整机振动测试测点布局方法,以解决复杂环境下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测试的测点选择问题。构建发动机各类振源的数学表征,并施加于发动机的有限元模型,建立发动机激励下整机响应的计算方法;建立发动机机... 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和有效独立法的整机振动测试测点布局方法,以解决复杂环境下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测试的测点选择问题。构建发动机各类振源的数学表征,并施加于发动机的有限元模型,建立发动机激励下整机响应的计算方法;建立发动机机匣表面响应关于各个载荷的灵敏度分析方法,计算机匣表面待选测点的灵敏度;结合灵敏度信息,采用有效独立法计算所有待选测点的独立性,综合选择兼具独立性和灵敏度的最佳测点位置;以某型涡扇发动机为例,采用本方法选取了其最佳测点位置,用于研究各类振源的外传激励振动能量在发动机外部附件分配,指导外部传感器以及附件结构的布置。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测点相较于其他测点,响应最高提高了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测点布局 振动测试监测 响应分析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软钢复合阻尼器滞回性能研究
12
作者 段居轩 张四化 钱辉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8-39,共12页
为了实现阻尼器耗能能力与自复位能力的结合,采用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螺栓作为自复位部件,为其并联X型金属阻尼器以增强耗能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SMA-软钢复合阻尼器(SMA-mild steel hybrid damper,SMA-MSHD)。介绍了... 为了实现阻尼器耗能能力与自复位能力的结合,采用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螺栓作为自复位部件,为其并联X型金属阻尼器以增强耗能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SMA-软钢复合阻尼器(SMA-mild steel hybrid damper,SMA-MSHD)。介绍了其基本构造、变形模式,由理论分析建立了其恢复力模型,开展了一个循环拉伸试验,建立了三维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SMA-MSHD的滞回曲线展现出典型的“旗帜形”,SMA-MSHD具备出色的能量耗散能力和自复位能力,理论模型、试验数据和有限元分析三者吻合良好。基于已经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建立了9个额外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分析,关键参数包括SMA螺栓削弱段直径、X型钢板厚度、X型钢板强度和SMA螺栓的预应变。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增大SMA螺栓的削弱段直径可提高SMA-MSHD的输出力和割线刚度,但是SMA-MSHD的阻尼能力随之降低;增大X型钢板的厚度和强度会使SMA-MSHD滞回曲线饱满程度增加,增强SMA-MSHD的耗能能力;为SMA螺栓施加预应变可以有效减小SMA-MSHD的残余变形,提高SMA-MSHD的弹性刚度和割线刚度,但是会降低SMA-MSHD的最大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自复位阻尼器 滞回性能 数值模拟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面布置电抗器的振动响应实测及控制
13
作者 胡杨木 谢强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6,共10页
为研究附建式变电站内电抗器设备的振动特性及振动在结构内的传播规律,控制电抗器振动引起的结构舒适度问题,文中通过现场实测的方法对电抗器的振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附建式变电站居民楼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电抗器振动在结构... 为研究附建式变电站内电抗器设备的振动特性及振动在结构内的传播规律,控制电抗器振动引起的结构舒适度问题,文中通过现场实测的方法对电抗器的振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附建式变电站居民楼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电抗器振动在结构中的传播规律,利用Z振级及二次噪声评价了结构的舒适度,仿真模拟了增设不同类型的隔振支座对电抗器的隔振效果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次噪声是电抗器振动下的主要舒适度问题,研究能对电抗器隔振支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建式变电站 电抗器振动 现场实测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框架阻抗模型的地铁临近建筑振动响应分析及评价
14
作者 徐林刚 潘文 +1 位作者 张雨珩 孙光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46-351,共6页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地铁大大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尽管地铁对人们的贡献巨大,但是也会对轨道周围建筑诱发竖向振动和造成二次结构噪声,严重影响建筑内人群的使用舒适度。因此本工作针对地铁临近建筑的振动问题展开现...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地铁大大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尽管地铁对人们的贡献巨大,但是也会对轨道周围建筑诱发竖向振动和造成二次结构噪声,严重影响建筑内人群的使用舒适度。因此本工作针对地铁临近建筑的振动问题展开现场实测,随后将所得时程曲线作为振动激励输入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探讨多种不同竖向频率的隔振支座最佳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地铁振动的优势频率分布在10~70 Hz,振动波在传播过程中,频率成分分布由高频集中向低频集中。隔振层最佳方案为:隔振层整体设计频率低、低频支座布置在隔振层内部、高频支座布置在隔振层外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振动 地面振动实测 竖向振动 有限元分析 建筑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元件非理想性的负电容压电分流电路稳定性分析
15
作者 郝虎 郑智伟 黄修长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09,156,共8页
考虑实际电路元件中压电元件的寄生电阻和运算放大器偏置电流的非理想性对抑制结构振动的影响,建立负电容压电分流理想电路模型与非理想性电路模型的机电耦合系统时域状态方程。利用数值模拟获得耦合系统的位移响应,利用特征值分析获得... 考虑实际电路元件中压电元件的寄生电阻和运算放大器偏置电流的非理想性对抑制结构振动的影响,建立负电容压电分流理想电路模型与非理想性电路模型的机电耦合系统时域状态方程。利用数值模拟获得耦合系统的位移响应,利用特征值分析获得耦合系统状态矩阵的特征值,对比分析验证寄生电阻导致非理想性压电分流电路的不稳定性,以及运算放大器偏置电流补偿电路对非理想性电路模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偏置电流补偿电路能更好地控制考虑压电元件寄生电阻的非理想性电路模型的稳定性边界,研究成果可指导负电容压电分流非理想电路模型中偏置电流补偿电路的稳定性设计,提高负电容压电分流电路实际应用中减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寄生电阻 特征值分析 数值模拟仿真 偏置电流补偿电路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温环境下船舶管线金属超结构减振支架设计
16
作者 王蕊果 杨德庆 刘西安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90-96,共7页
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及核动力破冰船中部分管路工作于超低温或高温环境,现有橡胶类、塑料类和液压类减振支架由于材料低温脆性、高温软化、高温老化和液压油冻结而难以发挥使用功能。该研究基于超材料理论设计了一类适用于高、低温环境的... 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及核动力破冰船中部分管路工作于超低温或高温环境,现有橡胶类、塑料类和液压类减振支架由于材料低温脆性、高温软化、高温老化和液压油冻结而难以发挥使用功能。该研究基于超材料理论设计了一类适用于高、低温环境的母材为耐低温H500钢的管线金属超结构减振支架解决此难题。该超结构减振支架含有特殊设计的星型胞元,通过反相力自动生成效应和带隙特性获得低频及宽频段减振性能。通过调整胞元的环向及径向序构数目来适配不同型号管路及其承载性能。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超材料胞元的能带结构,对比分析了不同管径超结构支架安装于板架时的承载与隔振性能,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针对三种管径的不同金属超结构支架在250 Hz以下频段的总振级落差均保持在20 dB以上。金属超结构减振支架能够在保持承载性能的同时实现舰船管路的超低频宽频段振动抑制,为高、低温极端环境下船舶减振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隙特性 振动控制 管线支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P水电站导流洞进水塔新浇混凝土爆破振动影响控制
17
作者 倪宏涛 黄月君 +2 位作者 赵振夫 胡学中 陈明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80,共9页
巴基斯坦迪阿莫-巴沙水电站(DBDP水电站)是巴基斯坦在建最大的水电站,为了控制电站引水洞进口平台岩体开挖过程中爆破振动对下部拟建进水塔新浇混凝土的影响,利用现场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对有限元计算参数进行反演,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巴基斯坦迪阿莫-巴沙水电站(DBDP水电站)是巴基斯坦在建最大的水电站,为了控制电站引水洞进口平台岩体开挖过程中爆破振动对下部拟建进水塔新浇混凝土的影响,利用现场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对有限元计算参数进行反演,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不同爆源条件下进水塔处爆破振动响应进行模拟,分析了各因素对质点速度峰值(PPV)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爆破振动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单段最大药量、孔间延时、爆破推进方向和孔内起爆位置均会对拟建进水塔处的爆破振动产生影响。为了控制爆破振动对拟建进水塔处新浇混凝土的影响,需要合理控制单段最大药量和孔间延时;同时宜采用背向进水塔的起爆推进方向和孔底起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DP水电站 进水塔 新浇混凝土 爆破振动 安全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传动系统振动测点优化布局及振动监测方法研究
18
作者 李昊諝 曹宏瑞 +3 位作者 杨阳 杜明刚 乔百杰 史江海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5-1316,共12页
传感器测点优化布局对于机械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及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聚焦于齿轮传动系统,研究一种基于箱体模态及频响函数有效独立分析的振动测点优化布局方法,并采用优化测点融合的信号进行齿轮传动系统振动监测。建立齿轮传... 传感器测点优化布局对于机械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及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聚焦于齿轮传动系统,研究一种基于箱体模态及频响函数有效独立分析的振动测点优化布局方法,并采用优化测点融合的信号进行齿轮传动系统振动监测。建立齿轮传动箱体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态分析获取箱体模态振型,利用模态振型进行有效独立分析得到初始测点布局;通过谐响应分析获取初始测点关于主要轴承座处的频响函数,基于主成分分析及有效独立分析进一步优化测点,并选取对齿轮故障激励更加敏感的优化测点;基于优化测点重要性权重进行频谱加权融合,利用融合频谱实现对齿轮传动的振动监测。通过对锥齿轮传动试验台实测数据分析表明,相比任意测点组的融合频谱,优化测点组的融合频谱整体响应幅值较大,对齿轮传动的运行状态监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测点优化 有效独立分析 频响函数 频谱融合 振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机排气汇流管路振动分析与控制
19
作者 钟威 李双双 +3 位作者 苏磊 邢江 陈军 伍迪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7,共6页
针对某压缩机排气汇流管路振动超标问题,通过现场振动测试和共振分析得出气流脉动是引起管路振动超标最主要诱因的结论。为控制气流脉动以降低脉动激励力,提出增大三通直径的振动控制方案。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汇流管路原结构和振动控... 针对某压缩机排气汇流管路振动超标问题,通过现场振动测试和共振分析得出气流脉动是引起管路振动超标最主要诱因的结论。为控制气流脉动以降低脉动激励力,提出增大三通直径的振动控制方案。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汇流管路原结构和振动控制方案的流场特性以及流固耦合响应,结果表明:振动控制方案中三通管路处最大流速降幅为45%,压力不均度降幅为24.4%,最大湍动能降幅为96.3%,最大变形量降幅为28.7%。经过现场振动治理后,压缩机极限转速由850 r/min提高到920 r/min。近工况参数运行时,汇流管路振动最大处削减比高达57.1%,且高负荷工况运行时,测点振动水平均低于API 618限定值,管路振动得到有效控制,压缩机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往复式压缩机 汇流管路 振动分析 振动控制 流场分析 流固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减振孔对涉水建(构)筑物爆破振动响应规律
20
作者 胡克琛 陶好好 +4 位作者 冯庆蔚 钟东望 罗范文 李腾飞 张浩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6,共9页
为有效控制水下钻孔爆破引起的爆破振动,根据应力波作用基本理论与陆上爆破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基于空气耦合的水下减振孔减振方法并开展了现场实验和应用。在待保护建(构)筑物与爆区之间钻设减振孔并放置水下空气耦合减振装置,炸药起... 为有效控制水下钻孔爆破引起的爆破振动,根据应力波作用基本理论与陆上爆破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基于空气耦合的水下减振孔减振方法并开展了现场实验和应用。在待保护建(构)筑物与爆区之间钻设减振孔并放置水下空气耦合减振装置,炸药起爆时监测待保护建(构)筑物爆破振动速度并采用HHT时频分析法对爆破振动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设置水下空气耦合减振孔后,涉水建(构)筑物的最大爆破振动速度降低了17.72%,爆破振动主频范围降低了33.33%,爆破振动瞬时能量降低了51.08%,边际能量更加集中在低频段。结果表明:使用水下空气耦合减振孔可有效降低涉水建(构)筑物的爆破振动峰值与主频,并且对于高频能量的衰减更为明显,对水下爆破振动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钻孔爆破 爆破振动 空气耦合减振孔 振动控制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