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of catalysts for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1
作者 Wei Song Penggao Liu +4 位作者 Xinyue Chen Ting Wang Chunrong He Rui Hao Kaiyu Li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5年第1期481-497,共17页
Coal direct liquefaction technology is a crucial contemporary coal chemical technology for efficient and clean use of coal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romotion of alterna... Coal direct liquefaction technology is a crucial contemporary coal chemical technology for efficient and clean use of coal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romotion of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guarantee energy security and economic security. However, several challenges need to be addressed, including low conversion rate, inadequate oil yield, significant coking, demanding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Ex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se issues, but further exploration is required in certain aspects such as pyrolysis of macromolecules during the liquefaction process, hydrogen activation, catalysts'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solvent hydrogenation, as well as interactions between free radicals to understand their mechanisms better.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esign strategy for efficient catalysts in coal liquefaction, encompassing the mechanism of coal liquefaction, catalyst construction,and enhancement of catalyt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It serves as a comprehensive guide for further research endeavors. Firstly, it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conversion mechanism of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provides detailed descriptions of various catalyst design strategies, and especially outlines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Furthermore, it addresses the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associated with constructing efficient catalysts for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based o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ir action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CATALYSTS Mechanismof action Solvent hydrogen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blasting dynamic-static action in the water decoupling charge
2
作者 Hao Zhang Xueyang Xing +3 位作者 Yiteng Du Tingchun Li Jianxin Yu Qingwen Z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821-836,共16页
Water decoupling charge blasting excels in rock breaking,relying on its uniform pressure transmission and low energy dissipation.The water decoupling coefficients can adjust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stress wave and qu... Water decoupling charge blasting excels in rock breaking,relying on its uniform pressure transmission and low energy dissipation.The water decoupling coefficients can adjust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stress wave and quasi-static pressure.However,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ntributions is unclear,and it is difficult to provide reasonabl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design of water decoupling blasting.In this study,a theoretical model of blasting fracturing partitioning is established.The mechanical mechanism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the optimal decoupling coefficient are obtained.The reliability is verified through model experiments and a field test.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ecoupling coefficient,the rock breaking ability of blasting dynamic action decreases,while quasi-static action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The ability of quasi-static action to wedge into cracks changes due to the spatial adjustment of the blast hole and crushed zone.The quasi-static action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fracturing range,determining an optimal decoupling coefficient.The optimal water decoupling coefficient is not a fixed value,which can be obtained by 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model.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the maximum error in the model experiment results is 8.03%,and the error in the field test result is 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decoupling blasting Blasting dynamic-static action Optimal decoupling coefficient Adjustment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preparation,application of advanced array structured materials and their action mechanism analyse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3
作者 Nanping Deng Xiaofan Feng +7 位作者 Yongbing Jin Zhaozhao Peng Yang Feng Ying Tian Yong Liu Lu Gao Weimin Kang Bowen Che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66-303,I0007,共39页
Lithium-sulfur battery(LSB)has brought much attention and concern because of high theoretical specific capacity and energy density as one of main competitors for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systems.The widely comme... Lithium-sulfur battery(LSB)has brought much attention and concern because of high theoretical specific capacity and energy density as one of main competitors for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systems.The widely commerci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SB is mainly hindered by serious“shuttle effect”of lithium polysulfides(Li PSs),slow reaction kinetics,notorious lithium dendrites,etc.In various structures of LSB materials,array structured materials,possessing the composition of ordered micro units with the same or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unit,present excellent application potential for various secondary cells due to some merits such as immobilization of active substances,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appropriate pore sizes,easy modification of functional material surface,accommodated huge volume change,enough facilitated transportation for electrons/lithium ions,and special functional groups strongly adsorbing Li PSs.Thus many novel array structured materials are applied to battery for tackling thorny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In this review,recent progresses and developments on array structured materials applied in LSBs including preparation ways,collaborative structural designs based on array structures,and action mechanism analyses in improv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safety are summarized.Meanwhile,we also have detailed discussion for array structured materials in LSBs and constructed the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array structured materials and battery performances.Lastly,some directions and prospects about preparation ways,functional modifications,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array structured materials in LSBs are generalized.We hope the review can attract more researchers'attention and bring more studying on array structured materials for other secondary batteries including L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ay structured materials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structural designs action mechanism analyses Advanced Li-S batteries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and safe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tionable Genotype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Life Span in Iceland
4
作者 Brynjar O Jensson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57-857,共1页
Background:In 2021,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recommended reporting actionable genotypes in 73 gene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s for which preventive or therapeutic measures are available.... Background:In 2021,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recommended reporting actionable genotypes in 73 gene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s for which preventive or therapeutic measures are available.Evalu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ctionable genotypes in these genes with life span are currently lacking.Methods:We assessed the prevalence of coding and splice variants in genes on the ACMG Secondary Findings,version 3.0(ACMG SF v3.0),list in the genomes of 57,933 Icelanders.We assigned pathogenicity to all reviewed variants using reported evidence in the ClinVar database,the frequency of variants,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disease to create a manually curated set of actionable genotypes(variants).We asse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genotypes and life span and further examined the specific causes of death among c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on ICE 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tionable Genotype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Life Span in Iceland
5
作者 Brynjar O Jensson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08-208,共1页
Background:In 2021,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recommended reporting actionable genotypes in 73 gene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s for which preventive or therapeutic measures are available.... Background:In 2021,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recommended reporting actionable genotypes in 73 gene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s for which preventive or therapeutic measures are available.Evalu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ctionable genotypes in these genes with life span are currently lac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GE action 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如何影响元认知?——基于认知模型和神经机制的探讨
6
作者 程晓荣 仇式明 +1 位作者 定险峰 范炤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438,共14页
动作与元认知是认知加工的重要环节。元认知体现个体对认知过程的表征、监控与调控;动作则是输出内部认知加工,尤其是决策信息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动作的各个方面(如反应速度、反应强度、反应顺序、反应冲突及反应观察等)均影响元认... 动作与元认知是认知加工的重要环节。元认知体现个体对认知过程的表征、监控与调控;动作则是输出内部认知加工,尤其是决策信息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动作的各个方面(如反应速度、反应强度、反应顺序、反应冲突及反应观察等)均影响元认知。从认知模型角度,元认知的决策后模型较好地适用于解释动作影响元认知的相关实验证据。该类模型认为用于元认知评估的信息(元认知证据)与用于知觉判断的信息(知觉证据)不同但相关,并分别侧重于层级加工、贝叶斯计算、信心增效等方面。从神经机制角度,动作与知觉信息可能通过以额叶皮层为核心的脑网络整合,依托β振荡和α抑制等电生理机制,在注意调控下形成元认知。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动作改变元认知的边界条件、信心反映的真实含义,以及特殊人群的元认知表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 元认知 知觉判断 信心评估 认知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通道特征融合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
7
作者 陶志勇 郭希俊 +2 位作者 任晓奎 刘影 王泽民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9,共12页
现阶段,深度学习已在基于WiFi的人体动作识别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显著成果。然而,在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强大的空间分集特性进行动作识别时,受多径效应影响,获得信道状态信息(CSI)存在对相同动作的特征描述存在差异、不同... 现阶段,深度学习已在基于WiFi的人体动作识别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显著成果。然而,在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强大的空间分集特性进行动作识别时,受多径效应影响,获得信道状态信息(CSI)存在对相同动作的特征描述存在差异、不同动作的特征描述存在类似、特征提取不完整和动作分类复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和多通道、多尺度的时间卷积网络的动作识别方法。首先,根据MIMO系统的空间分集特性,构建多通道信息提取模型,从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信道中提取出有关动作的特性信息。然后,设计多尺度的统合机制,强化同一动作在不同通道接收数据的表征,通过整合不同尺度的动作特征,增强对动作的表征能力。再次,采用特征图融合注意力机制和特征通道注意力机制对各通道的动作特征进行聚合。注意力机制能有效地找出对最终动作识别有重要贡献的特征,使模型可以更好地进行特征聚焦。与此同时,将时间卷积网络应用于特征处理过程,使不同时间步的动作特征间的长期依赖关系得以维持,增加对复杂和连续动作的识别能力。最终,利用全局平均池化层(GAP)将各通道的特征图与动作分类器进行连接,以便多通道的动作特性能有效聚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动作识别的精度。本文提出的模型在公共数据集7种动作测试中,实现98.72%的平均准确率。同时在自行搭建的实验室、教室和走廊等真实环境下进行测试时,10种不同的动作分别获得97.94%、97.28%和95.66%的识别准确率。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基于WiFi的人体动作识别模型在不同环境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识别 深度学习 信道状态信息 TCN 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算法的舰船避碰行动策略技术研究
8
作者 苏娜 周雪芳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153,共5页
快速且准确地制定舰船避碰行动方案对保证舰船安全及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智能算法应用到舰船避碰行动策略制定中,从环境适应性、复杂场景处理能力以及实时性等3个方面对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及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比较,以... 快速且准确地制定舰船避碰行动方案对保证舰船安全及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智能算法应用到舰船避碰行动策略制定中,从环境适应性、复杂场景处理能力以及实时性等3个方面对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及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比较,以避碰成功率、避碰时间、收敛速度为指标,对多种智能算法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GA-PSO算法优于其他算法,提出了基于GA-PSO的舰船避碰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PSO 避碰 舰船 行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结构相互作用对人行桥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唐冕 张金龙 +1 位作者 宋旭明 周雨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20,共14页
在人行桥中合理地考虑人-结构相互作用(human-structure-interaction,HSI)、真实预测出人群引起的振动响应,建立基于国人身体特性并考虑交通流的行人荷载模拟方式及合理的单自由度弹簧-质量-阻尼人体模型(spring-mass-damping,SMD),利... 在人行桥中合理地考虑人-结构相互作用(human-structure-interaction,HSI)、真实预测出人群引起的振动响应,建立基于国人身体特性并考虑交通流的行人荷载模拟方式及合理的单自由度弹簧-质量-阻尼人体模型(spring-mass-damping,SMD),利用随机概率分布的傅里叶级数,采用具有时空变化的移动步行荷载与人体动力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模拟人-结构相互作用。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SILVA实验中的人-桥一体化的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验证行人模拟方式的合理性,进一步探究人群动力效应模拟和行人整体效应对人行桥动力特性及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人因素作用下,当人行桥处于非共振时,移动力(MF)模型和弹簧-质量-阻尼器(SMD)模型的差异率仅为0.8%,人行桥处于临近共振时两模型的差异率达到15%,MF模型和SMD模型模拟结果差异显著,有必要考虑人体模型的影响;人群荷载作用下,高阶谐波的响应显著增加,最小增幅约为83.2%,相位角按照[0,2π]均匀分布取值更接近实际荷载状态,人体效应模拟比纯荷载模拟更接近SILVA实验的实测结果,考虑HSI效应可以较好体现行人在振动表面行走的净效应;行人纵向分布和路径的方向性对横向振动的影响显著,对竖向振动的影响可忽略;结构振动响应与人群同步率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考虑人-桥相互作用的耦合动力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桥 振动 人体动力学 随机人群 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盐侵蚀RC梁抗震性能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
10
作者 胡卫兵 罗雨欣 +1 位作者 白澄宇 郑山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为研究锈蚀钢筋混凝土(RC)梁抗震性能,对8根RC梁进行人工气候加速腐蚀试验和拟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锈蚀程度和配箍率对RC梁破坏过程、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等的影响。在OpenSees中分别采用SFI-MVLEM单元和零长度截面单元模拟梁... 为研究锈蚀钢筋混凝土(RC)梁抗震性能,对8根RC梁进行人工气候加速腐蚀试验和拟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锈蚀程度和配箍率对RC梁破坏过程、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等的影响。在OpenSees中分别采用SFI-MVLEM单元和零长度截面单元模拟梁的弯剪变形和黏结滑移变形,并以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最优为原则对模型相关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纵筋锈蚀率从0增加到6.8%,试件剪切破坏特征愈加严重,承载力、延性及塑性转动能力分别降低6.7%、5.1%、11.5%;随着配箍率的增加,试件的变形能力、延性和承载力逐渐提高;单位纵筋锈蚀率增量下,梁试件DL-4的峰值荷载、延性系数和塑性转角比相同配箍率试件DL-3分别降低1.48%、1.79%和3.04%;试件DL-8的峰值荷载、延性系数和塑性转角比相同配箍率试件DL-7分别降低1.77%、3.20%和6.97%,表明锈蚀率和配箍率参数存在耦合效应。模拟与试验的承载力误差均值为8.95%,累积耗能能力误差均值为9.82%,表明所提出的数值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可用于锈蚀RC梁抗震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 钢筋混凝土梁 销钉刚度系数 数值模型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的引信可靠性分析方法
11
作者 娄文忠 李诗怡 +3 位作者 吕斯宁 范晨阳 冯恒振 朱豪坤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79,共9页
针对引信元件在故障模式下可能会出现作用失效的问题,利用理论与实际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首先对引信元件进行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然后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完成危... 针对引信元件在故障模式下可能会出现作用失效的问题,利用理论与实际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首先对引信元件进行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然后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完成危害度分析(CA)。分析结果表明,在FMEA定性分析中,延期药柱缺陷引起的引信瞎火是发生频率最高的故障,雷管缺陷对引信可靠发火的影响最大。在CA定量分析中,电池、雷管、自毁弹簧故障的危害度等级较高。因此,在引信的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电池、雷管、自毁弹簧相关设计指标是否达到设计标准,确保引信可以可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作用失效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冠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2
作者 朱晓峰 王嵩 +4 位作者 姜涛 储文 李剑锋 刘露 倪皖莉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33-136,共4页
为减少冠腐病对花生生产带来的损失,从安徽省不同花生产区采集冠腐病病株分离病原菌,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室内筛选抑菌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结果表明,引起安徽省花生冠腐病的病原... 为减少冠腐病对花生生产带来的损失,从安徽省不同花生产区采集冠腐病病株分离病原菌,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室内筛选抑菌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结果表明,引起安徽省花生冠腐病的病原菌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该菌的致死温度为59℃(15 min),在pH 7的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药剂筛选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43%戊唑醇悬浮剂效果最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次之;其次是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甲霜恶霉灵水剂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冠腐病 黑曲霉 分离鉴定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外掺料对植被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郑蔚 刘大翔 +5 位作者 张琳瑶 杨悦舒 丁瑜 夏栋 肖海 许文年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0-308,共9页
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在非冻土区、短时冻土区向季节性冻土区推广过程中发现,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在冻融作用下均有所劣化。在冻融条件下,比较了不同类型外掺料(玄武岩纤维和棕纤维、硅粉和粉煤灰、木质活性炭和矿质活性炭)对植被混... 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在非冻土区、短时冻土区向季节性冻土区推广过程中发现,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在冻融作用下均有所劣化。在冻融条件下,比较了不同类型外掺料(玄武岩纤维和棕纤维、硅粉和粉煤灰、木质活性炭和矿质活性炭)对植被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综合选择了提升抗冻性能效果最佳的外掺料类型。研究结果表明:30次冻融循环后,添加纤维的植被混凝土试件表面完整性最好,仅在棱角区域出现轻微剥落;添加矿物外掺料的植被混凝土试件随着矿物外掺料含量的增加,表面完整性变差;添加活性炭的植被混凝土试件在冻融循环后虽未出现较大程度的质量损失,但表面均有白色物质析出和局部沙化现象,且随着掺量增加,表面微裂纹增多。纤维类对植被混凝土试件在冻融条件下的改良作用最佳,有效提升了植被混凝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能力和致密程度,增强了其塑性特征;添加硅粉与粉煤灰等矿物外掺料不利于植被混凝土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提升,矿物外掺料的添加使得植被混凝土试件的内部结构更加疏松,矿物外掺料掺量的增加对植被混凝土试件的影响更大,在冻融作用下更易受到破坏;活性炭的添加不利于植被混凝土试件的密实度以及强度的提升,且木质活性炭比矿质活性炭对植被混凝土试件的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混凝土 冻融作用 外掺料 抗冻性能 超声波速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正畸患者牙周组织健康干预方案的构建
14
作者 张玉革 刘均娥 +1 位作者 王磊 谭小彤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构建成人正畸患者牙周组织健康干预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24年2月—3月,采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法,以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为指导,构建成人正畸患者牙周组织健康干预方案,通过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函询... 目的:构建成人正畸患者牙周组织健康干预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24年2月—3月,采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法,以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为指导,构建成人正畸患者牙周组织健康干预方案,通过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函询,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对所涉及的条目进行修订,形成方案终稿。结果:2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29,积极系数为100%,变异系数为0.091~0.532和0.044~0.196,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46和0.293(P<0.01)。最终形成的干预方案包括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行动阶段3个阶段,共计17条具体干预措施。结论:成人正畸患者牙周组织健康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具有口腔专科护理特色,易于临床推广,能够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牙周健康 方案构建 可视化菌斑检测 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 德尔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的现代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倩 张馨月 +2 位作者 刘俊伶 贾楠 王飞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2期388-396,共9页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为国药大宗品种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其功擅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目前从山茱萸中已提取鉴定出包括环烯醚萜苷类、鞣质类、三萜类、黄酮类等200余种活性成分。本文从山茱萸的药效成分和分子信号通路等方面切入...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为国药大宗品种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其功擅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目前从山茱萸中已提取鉴定出包括环烯醚萜苷类、鞣质类、三萜类、黄酮类等200余种活性成分。本文从山茱萸的药效成分和分子信号通路等方面切入,对山茱萸的现代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实验研究表明,山茱萸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抗氧化、保护神经系统、保护心血管系统、保肝护肾、调节免疫、抗肿瘤、调节糖脂代谢、抗骨质疏松、抑菌、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其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中。本文提出展望,旨在为山茱萸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药理作用 药效机制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风险、环境行动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
16
作者 顾乃康 邱奇唯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74,共18页
气候风险是否引起投资者关注并在金融市场的资产定价中得以合理反映是气候金融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以气候风险中最具破坏性、影响范围最广的干旱风险为例,通过考察干旱风险对地方债发行定价的影响,进而对此问题展开探讨。研究发现,... 气候风险是否引起投资者关注并在金融市场的资产定价中得以合理反映是气候金融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以气候风险中最具破坏性、影响范围最广的干旱风险为例,通过考察干旱风险对地方债发行定价的影响,进而对此问题展开探讨。研究发现,干旱风险显著提高了地方债发行时的信用利差和到期收益率,这种影响在农业产量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市自治区所发行的地方债中更为明显,而干旱风险对地方财政的冲击以及投资者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是干旱风险被定价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诸如地方水利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等基于水资源改善的环境行动在总体上能够减轻投资者对未来气候风险的负面预期,进而降低地方债发行时的干旱风险溢价。总之,气候风险已成为影响我国地方债发行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基于水资源改善的环境行动在抑制气候风险所引起的融资成本提升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风险 干旱风险 地方政府债券 信用利差 环境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移螺杆连接的BRB-RC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7
作者 赵俊贤 张家广 王柏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为减小大震下防屈曲支撑(BRB)钢筋混凝土(RC)框架节点开合效应对子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滑移螺杆连接方法,通过对预埋螺杆和锚板表面进行无黏结处理,减小节点板对RC子结构梁柱变形的切向约束,从而将BRB轴力以抗拉不抗剪的方... 为减小大震下防屈曲支撑(BRB)钢筋混凝土(RC)框架节点开合效应对子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滑移螺杆连接方法,通过对预埋螺杆和锚板表面进行无黏结处理,减小节点板对RC子结构梁柱变形的切向约束,从而将BRB轴力以抗拉不抗剪的方式有效传递至RC子结构。对2个滑移节点板连接和1个传统节点板连接的BRB-RC梁柱组合件进行拟静力试验,以验证滑移螺杆连接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焊接节点连接相比,滑移螺杆连接性能更加稳定,简化了子结构梁柱的受力状态。当层间位移角为2%时,子结构梁剪力和累积耗能降低幅度分别可达37.6%和29%,有效减轻了子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屈曲支撑(BRB) 钢筋混凝土(RC)框架 开合效应 滑移螺杆连接 大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慧”轮与“亚历山大1号”轮碰撞案研究
18
作者 毕修颖 李文愚 +1 位作者 史国友 刘先杰 《中国海事》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从《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合理解释出发,分析浮标航道出入口处船舶碰撞问题,指出其危害性,解读船舶避碰行动要点。认为在浮标航道附近航行的船舶,应首先适用不应妨碍条款,最后适用交叉相遇条款。研究了英国最高法院将在狭水道入... 从《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合理解释出发,分析浮标航道出入口处船舶碰撞问题,指出其危害性,解读船舶避碰行动要点。认为在浮标航道附近航行的船舶,应首先适用不应妨碍条款,最后适用交叉相遇条款。研究了英国最高法院将在狭水道入口处可能涉及“交叉相遇”规则和“狭水道”规则的情景,给出了基本的解读,对船舶航行提供指导、帮助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船舶碰撞 不应妨碍 避碰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CTION模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策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琳 吴鹏泽 许亚武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3年第4期64-67,共4页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教育部"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再次突出了教育资源开发...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教育部"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再次突出了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论文在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同类研究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指导媒体选择与技术应用的ACTION模式,提出了基于ACTION模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策略,包括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最小代价率原则、服务教与学的最优化及多元的交互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on模式 数字化教育资源 设计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属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概论”课程创建的实践研究
20
作者 马勇军 王亚婷 白成林 《山东高等教育》 2025年第1期43-49,90,91,共9页
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公费师范生群体入驻乡村开展教育教学已成为乡村教师队伍改革的大趋势,通过对乡村教师需求、公费师范生制度和公费师范生培养现状的调研与分析,发现公费师范生群体中均存在乡村教育认知、乡村教育能力和乡村教育情... 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公费师范生群体入驻乡村开展教育教学已成为乡村教师队伍改革的大趋势,通过对乡村教师需求、公费师范生制度和公费师范生培养现状的调研与分析,发现公费师范生群体中均存在乡村教育认知、乡村教育能力和乡村教育情怀缺失的现象。基于此,开发了“乡村教育概论”课程与对应教材,采用实践反思循序改进的行动研究路线设计探索性准实验并在青岛大学实施与改进。课程实践效果表明,“乡村教育概论”课程对不同受众群体的教育意义具有显著差异,并且“乡村教育概论”课程对公费师范生在职业认同、乡土文化认同以及违约意愿均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实现公费师范生在乡村教育中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未来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 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概论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