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composite action between concrete and cold-formed steel beam
1
作者 S.O.Bamaga M.Md.Tahir +6 位作者 T.C.Tan S.Mohammad N.Yahya A.L.Saleh M.Mustaffar M.H.Osman A.B.A.Rahm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689-3696,共8页
Cold-formed steel structures are steel structure products constructed from sheets or coils using cold rolling, press brake or bending brake method. These structures are extensively employed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Cold-formed steel structures are steel structure products constructed from sheets or coils using cold rolling, press brake or bending brake method. These structures are extensively employed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due to their light mass, ductility by economic cold forming operations, favorable strength-to-mass ratio and other factors. The utilization of cold formed steel sections with concrete as composite can hugely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However, the use of cold formed steel members in composite concrete beams has been very limited.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developments in composite beam with cold formed steel sections was introduced. It was revealed that employing cold-formed steel channel section to replace reinforcement bars in conventiona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cost reduction without reducing strength capacity. The use of composite beam consisting of cold-formed steel open or close box and filled concrete could also reduce construction cost. Lighter composite girder for bridges with cold-formed steel of U section was introduced. Moreover, types of shear connectors to provide composite action between cold-formed steel beam and concrete slab were presented.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etal decking on the behavior of composite beam with cold-formed steel sec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ductile shear connectors were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formed steel BEAM composite shear connection thin-wall composite gird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受弯性能试验
2
作者 关虓 程豪杰 +6 位作者 秦卿 师红杰 唐丽云 程亮 任翔 张程华 高志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50,共11页
为解决传统后浇带叠合板工序复杂、模板消耗量大以及底部不出筋密拼叠合板附加钢筋不易固定、拼缝截面处承载力偏低等问题,设计了3块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和1块15G310-1图集做法密拼叠合板试件,开展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竖向螺栓的排列方... 为解决传统后浇带叠合板工序复杂、模板消耗量大以及底部不出筋密拼叠合板附加钢筋不易固定、拼缝截面处承载力偏低等问题,设计了3块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和1块15G310-1图集做法密拼叠合板试件,开展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竖向螺栓的排列方式、数量对密拼叠合板的承载力、变形以及破坏机制等的影响规律,并验证其竖向螺栓密拼连接的有效性,提出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的受弯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均优于现阶段15G310-1图集底部不出筋密拼叠合板,竖向螺栓连接能更好保证预制层与现浇层的整体性;采用单排竖向螺栓连接时,随着螺栓数量的增加,叠合板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提高,与单排螺栓连接相比,采用双排竖向螺栓连接的密拼叠合板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亦随之提高;经承载力验算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拼缝位置处仍能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丰富了装配式叠合板的连接构造形式以及为计算竖向螺栓连接叠合板承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板 拼缝 螺栓连接 受弯性能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胶接技术的飞机复合材料连接强度特性研究
3
作者 赵维涛 张杰斯 +2 位作者 李淑萍 贾彩霞 孙嘉明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25,共8页
以共胶接、中间不加垫片的二次胶接和中间加垫片的二次胶接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3种不同胶接技术连接而成的试验件强度特性的差异及其原因,通过对试验件的拉伸剪切性能试验及计算拉伸剪切应力值、异常数据处理、统计分析与差异原因分析,... 以共胶接、中间不加垫片的二次胶接和中间加垫片的二次胶接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3种不同胶接技术连接而成的试验件强度特性的差异及其原因,通过对试验件的拉伸剪切性能试验及计算拉伸剪切应力值、异常数据处理、统计分析与差异原因分析,得到各个试验件载荷与位移的变化关系曲线及极限载荷、拉伸剪切应力值、统计结果和差异原因。得出结论:共胶接的极限载荷与拉伸剪切应力值均大于未加垫片的二次胶接,未加垫片的二次胶接的极限载荷与拉伸剪切应力值均大于加垫片的二次胶接,即共胶接具有最优的连接强度;气泡等一些微观机理的存在及胶缝和中间垫片的差异是导致3种胶接技术连接强度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共胶接 二次胶接 胶接技术 连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槽式密拼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受弯性能研究
4
作者 林彦 倪浩冉 +1 位作者 赵志捷 周学军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9,共12页
为了研究开槽式密拼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受弯性能,对7个钢管桁架叠合板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考察各试件的破坏形态、应力分布、承载力和刚度,分析拼缝钢筋与底板钢筋的传力机理,研究拼缝钢筋配置、拼缝钢筋搭接长度、钢管桁架距拼... 为了研究开槽式密拼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受弯性能,对7个钢管桁架叠合板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考察各试件的破坏形态、应力分布、承载力和刚度,分析拼缝钢筋与底板钢筋的传力机理,研究拼缝钢筋配置、拼缝钢筋搭接长度、钢管桁架距拼缝距离对开槽式密拼钢管桁架叠合板受弯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验试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基于验证的有限元模型,深入研究开槽式密拼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受力性能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开槽式密拼钢管桁架叠合板未发生沿叠合面的撕裂破坏,其受弯承载力和刚度与后浇带式叠合板接近,可实现整体式拼缝叠合板的受力性能;增大拼缝钢筋的配筋率可有效控制裂缝开展,显著提高叠合板承载力;增加拼缝钢筋搭接长度可减少拼缝两侧钢筋搭接范围混凝土板裂缝,提高叠合板承载力,但当拼缝钢筋搭接长度大于1.6la时,承载力提高幅度降低;减少钢管桁架距拼缝的距离可限制裂缝开展,但对叠合板承载力影响不明显。最后给出开槽式密拼钢管桁架叠合板拼缝处受弯承载力验算方法,并提出开槽式密拼拼缝的构造要求和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拼 钢管桁架 混凝土叠合板 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采用高强高延性PE-ECC的RC板-柱节点拟静力试验研究
5
作者 张耀庭 万一凡 +3 位作者 朱大壮 武建辉 黄冰峰 杨锐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6,共13页
为提高钢筋混凝土(RC)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课题组采用自主开发的高强高延性PE-ECC材料,提出一种在节点核心及柱边区域内局部替换普通混凝土的新型板-柱节点。为研究此类节点的抗震性能,针对某实际工程板-柱结构的中柱节点,采用1∶... 为提高钢筋混凝土(RC)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课题组采用自主开发的高强高延性PE-ECC材料,提出一种在节点核心及柱边区域内局部替换普通混凝土的新型板-柱节点。为研究此类节点的抗震性能,针对某实际工程板-柱结构的中柱节点,采用1∶2.5缩尺,主要考虑板纵筋配筋率的影响,设计制作4个板-柱节点试件,其中3个为节点核心及柱边2倍板厚区域采用PE-ECC替换的新型板-柱节点,1个为RC板-柱节点,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RC板-柱节点相比,新型板-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板底纵筋配筋率相同的情况下,新型板-柱节点的极限荷载提升约29%,延性提升约94%,耗能能力提升约39%;RC节点发生的是局部冲切破坏,其他3个新型板-柱节点发生的是弯曲破坏;随着新型板-柱节点试件纵筋配筋率的提高,试件的极限荷载提高,但其耗能能力及延性均有所降低;根据试验得到的力-位移曲线,建立适用于新型板-柱节点的恢复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 板-柱节点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服役的复材螺纹连接松动特性及其表征方法研究
6
作者 李迎 李赫 +3 位作者 郭晋飞 王月珍 张月泽 刘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7-51,共5页
螺纹连接预紧力的长期保持可保证飞行器的服役性能并减小油气泄漏的风险。然而,复材螺纹连接的预紧力受材料蠕变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发生预紧力松弛现象。以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和钛合金普通螺纹紧固件组成的连接结构为研究对象,引... 螺纹连接预紧力的长期保持可保证飞行器的服役性能并减小油气泄漏的风险。然而,复材螺纹连接的预紧力受材料蠕变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发生预紧力松弛现象。以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和钛合金普通螺纹紧固件组成的连接结构为研究对象,引入Maxwell和Kelvin串联结构,建立复材蠕变-预紧力松弛理论模型。其中,Maxwell结构由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串联构成,Kelvin结构由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并联组合。搭建试验系统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两者最大相对误差为4.35%。考虑到螺纹预紧力松弛工程化应用的高成本性和难实现性,提出一种利用动态性能退化表征螺纹连接松动的新思路。通过预紧力松弛、接触刚度计算与赋能,以及进行螺纹连接模态仿真与拟合,建立动态性能退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服役复材螺纹连接 松动失效 预紧力松弛 动态性能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不同抗剪连接钢-UHPC组合梁的受弯性能
7
作者 方志 周楚钰 +3 位作者 洪金圣 徐海波 张海兵 汪建群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74,共14页
为明确界面抗剪连接的不同布置对钢-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组合梁受弯性能的影响,完成了3根界面栓钉不同布置的钢-UHPC组合梁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基于截面纤维模型的钢-UHPC组合梁受弯性能非线性... 为明确界面抗剪连接的不同布置对钢-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组合梁受弯性能的影响,完成了3根界面栓钉不同布置的钢-UHPC组合梁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基于截面纤维模型的钢-UHPC组合梁受弯性能非线性分析方法并编制了相应计算程序且以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和程序的适用性,并用其分析了集束度和剪力连接度对钢-UHPC组合梁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集束度γ≤0.5和γ=1的钢-UHPC组合梁,其临界剪力连接度分别为0.9和0.74;2)钢-UHPC组合梁的弹性抗弯刚度随着剪力连接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集束度的增加而降低;3)剪力连接度对钢-UHPC组合梁的抗弯承载能力和延性系数影响显著,集束度γ=1时组合梁的延性系数明显增大,但集束度γ≤0.5时,其延性系数基本不再受集束度的影响;4)对于完全剪力连接组合梁,极限状态时界面的剪力分布随剪力连接度的增大而越趋于不均匀,但集束度对极限状态时界面的剪力分布影响较小.钢-UHPC组合梁的集束度γ不应大于0.5,剪力连接度η不宜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钢-UHPC组合梁 剪力连接度 集束度 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不同抗剪连接的预制UHPC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8
作者 方志 鲁睿 +4 位作者 洪金圣 何德华 王晓璜 陈建宁 黄佳俊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56,共16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预制梁和预制桥面板通过槽口式剪力连接键结合形成的UHPC组合梁在预制装配式结构中具有较广的应用场景.为明确这种预制UHPC组合梁的受弯性能,分别对3片不同剪力连接度(分别为0.47...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预制梁和预制桥面板通过槽口式剪力连接键结合形成的UHPC组合梁在预制装配式结构中具有较广的应用场景.为明确这种预制UHPC组合梁的受弯性能,分别对3片不同剪力连接度(分别为0.47、0.94和1.41)的预制UHPC组合梁和1片UHPC整浇梁进行了四点弯曲试验.结果表明:剪力连接度对预制UHPC组合梁的抗弯性能影响显著,剪力连接度为0.47和0.94的组合梁,边槽口下方预制梁腹板上出现了因剪力键水平剪力较大引起的斜裂缝,进而导致此处剪力键的最终抗剪失效;剪力连接度为0.47、0.94和1.41的预制UHPC组合梁,抗弯承载能力分别为整浇梁的76%、97%和100%,延性系数分别为整浇梁的28%、38%和37%,开裂前弹性刚度分别为整浇梁的52%、72%和85%.给出了不同剪力连接度预制UHPC组合梁的抗弯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并以试验结果验证了其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预制组合梁 剪力连接度 抗弯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薄膜传感器的传动锥齿轮柔性测试技术
9
作者 谷士鹏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76,共7页
通过分析溅射气压对PdCr薄膜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以及退火条件对Pt薄膜电阻率的影响,采用掩模板方法实现应变薄膜与热电阻薄膜图形化处理,并利用高温银浆烧结实现引线与敏感层薄膜的稳定连接,建立由Ni基合金基带、Y2O3过渡层、AlON-Al2O... 通过分析溅射气压对PdCr薄膜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以及退火条件对Pt薄膜电阻率的影响,采用掩模板方法实现应变薄膜与热电阻薄膜图形化处理,并利用高温银浆烧结实现引线与敏感层薄膜的稳定连接,建立由Ni基合金基带、Y2O3过渡层、AlON-Al2O3复合绝缘层、PdCr应变敏感层/Pt热电阻敏感层、Al2O3防护层组成的薄膜传感器设计方法。将薄膜应变传感器、薄膜热电阻传感器同时柔性安装于传动锥齿轮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外部应力较高时薄膜应变传感器线性度为0.243%;薄膜热电阻传感器ΔR/ΔT斜率为0.4529,线性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层与复合绝缘层制备 敏感层制备及图形化 引线连接 柔性安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端板式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10
作者 陈丽华 石锦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5,144,共10页
为研究端板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文章通过改变端板厚度设计3个足尺节点试件,开展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利用ABAQUS软件对节点进行等效塑性应变损伤准则的有限元分析模拟,探究钢材种类、梁端盖板、轴压比及设置加劲肋等对节... 为研究端板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文章通过改变端板厚度设计3个足尺节点试件,开展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利用ABAQUS软件对节点进行等效塑性应变损伤准则的有限元分析模拟,探究钢材种类、梁端盖板、轴压比及设置加劲肋等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点试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且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通过提升钢材屈服强度、改用全截面梁上盖板、增加盖板厚度及设置梁端加劲肋等方式可有效提升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最后依据基于塑性极限分析法推导结果提出了该类型节点的端板厚度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组合剪力墙 墙梁节点 ABAQUS有限元 应力三轴度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钢内芯-UHPC组合空心柱抗震性能研究
11
作者 邵旭东 赵相如 +2 位作者 伍隋文 邵宗暄 何广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共16页
为适应新型钢-UHPC拱桥的跨越能力、加快施工进度、减轻拱上建筑自重和造价,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钢内芯-UHPC组合空心柱以及相应的插承式节点连接构造.新型柱由空心钢内芯与外部UHPC薄壁层组成,钢内芯可作为UHPC层的内模,同时提供... 为适应新型钢-UHPC拱桥的跨越能力、加快施工进度、减轻拱上建筑自重和造价,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钢内芯-UHPC组合空心柱以及相应的插承式节点连接构造.新型柱由空心钢内芯与外部UHPC薄壁层组成,钢内芯可作为UHPC层的内模,同时提供额外的耗能.介绍了新型立柱及其与承台间连接构造的概念设计,通过设计2∶5的立柱缩尺模型,采用原桥初步设计中最不利轴压比(0.24)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该立柱的破坏模式、预制立柱界面处连接性能、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残余变形、曲率分布和钢板应变等.试验结果表明:试件为弯曲破坏模式,具体为柱底塑性铰区域钢筋钢板屈服,UHPC薄壁层压溃,但节点连接处保持完好,预制与后浇UHPC界面未见裂缝,表明提出的新型装配式连接构造是可靠的.此外,试件具有较高的等效阻尼比,但试件位移延性稍显不足,主要归因于试验模型钢内芯钢板厚度与UHPC薄壁层厚度不匹配,此外,高轴压比(0.24)也是潜在原因.其次,基于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并对原型柱开展参数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新型柱随着轴压比的增加,延性降低,轴压比在0.05~0.20范围内,原型柱延性系数均接近或大于3.本研究成果可为后续钢内芯-UHPC立柱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内芯-UHPC组合柱 拱桥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承插式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钉合木-混凝土组合楼板浅槽型连接件抗剪性能试验
12
作者 杨会峰 刘凯祥 +3 位作者 戴永卿 史本凯 徐超 胡中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钉合木(NLT)是一种不使用胶黏剂的结构材,具有环保、加工快捷等优点,可用于木结构建筑的楼板、屋面板等。将混凝土板设置在钉合木楼板上方,并通过剪力连接件将二者组合,可以提高原钉合木楼板的结构性能。本文提出适用于钉合木-混凝土组... 钉合木(NLT)是一种不使用胶黏剂的结构材,具有环保、加工快捷等优点,可用于木结构建筑的楼板、屋面板等。将混凝土板设置在钉合木楼板上方,并通过剪力连接件将二者组合,可以提高原钉合木楼板的结构性能。本文提出适用于钉合木-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浅槽型连接件,并基于推出试验开展浅槽型连接的抗剪性能研究。试验参数主要包括开槽宽度、螺钉倾斜角度和螺钉尺寸,其中,开槽宽度设置为100和200 mm;螺钉倾斜角度设置为垂直和交叉45°;螺钉尺寸主要考虑螺钉直径和锚固深度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上述因素对浅槽型连接承载力、抗剪刚度和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交叉斜螺钉代替垂直螺钉、增大螺钉的直径和锚固深度均可提高浅槽型连接的抗剪性能;开槽宽度对浅槽型连接的抗剪承载力和滑移刚度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混凝土组合楼板 钉合木 浅槽型连接 斜螺钉连接 抗剪性能 开槽宽度 螺钉倾斜角度 螺钉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能钢连接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新元 杜德润 王霄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了推进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进程,引用一种耗能钢连接装配式节点,提出耗能钢连接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通过对普通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和耗能钢连接装配式方钢管混... 为了推进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进程,引用一种耗能钢连接装配式节点,提出耗能钢连接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通过对普通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和耗能钢连接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的有限元模拟,对两榀组合结构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抗侧刚度、延性系数、耗能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耗能钢连接装配式组合框架在承载力高于普通装配式组合框架的同时,延性也优于后者,耗能能力相较后者也有一定的提升,表明了将这种耗能钢连接节点应用于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 耗能钢连接 装配式 组合框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综述
14
作者 高雅 宋旭杰 +5 位作者 肖林林 任雁 李国强 张晶莹 王朵朵 王珍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39-742,共4页
随着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材料的力学性能也越来越重要。其增强相的种类不同以及复合材料制备的方式和参数不同均会影响构件的力学性能。本文综述了绿色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以... 随着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材料的力学性能也越来越重要。其增强相的种类不同以及复合材料制备的方式和参数不同均会影响构件的力学性能。本文综述了绿色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以及热塑性复合材料连接的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新型增强相的种类,分析了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同时对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连接技术及其力学性能进行阐述,并对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绿色纤维 纤维增强 连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不锈钢/铜箔超声波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15
作者 王艳 张婷婷 +1 位作者 许振波 马征征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4,共6页
不锈钢(SS)箔/铜箔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导电性,然而由于两者硬度差异较大,难以直接进行复合连接。以铝箔为中间层对叠层不锈钢箔/铜箔进行了超声波焊接,研究了焊接能耗对焊接接头界面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 不锈钢(SS)箔/铜箔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导电性,然而由于两者硬度差异较大,难以直接进行复合连接。以铝箔为中间层对叠层不锈钢箔/铜箔进行了超声波焊接,研究了焊接能耗对焊接接头界面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叠层复合箔材接头无裂纹,SS/Al和Al/Cu界面生成了一定厚度的原子扩散层,表明实现了一定的扩散冶金结合。铝箔的软化和塑性流动促进了不同金属之间的协调塑性形变,界面实现机械啮合。剥离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叠层复合箔材不同界面层粘接强度不同,界面的最高剥离力达到145 N,此时焊接能耗为1000 J。接头界面纳米压痕试验结果显示,界面靠近焊头一侧相较于远离焊头一侧硬度值更高,表明界面不同层箔材发生塑性变形的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焊接 多层金属复合 箔材连接 剥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爬壁机器人腿部机构设计与分析
16
作者 杨旭 李露 +2 位作者 苑明海 车航 曹凯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1,共9页
作业型水下爬壁机器人受水流阻力影响,要求运动平稳,作业时重心波动范围小。文中提出一种水下四足式爬壁机器人的设计方案,基于切比雪夫机构设计了一种双曲柄复合连杆式仿生腿爬行机构,分析了水下爬壁机器人的移动需求,采用轨迹圆滑,且... 作业型水下爬壁机器人受水流阻力影响,要求运动平稳,作业时重心波动范围小。文中提出一种水下四足式爬壁机器人的设计方案,基于切比雪夫机构设计了一种双曲柄复合连杆式仿生腿爬行机构,分析了水下爬壁机器人的移动需求,采用轨迹圆滑,且支撑相为直线的一种组合曲线作为机器人足端运动轨迹。以预期规划轨迹复现为优化目标,基于GA算法和fmincon函数内点法计算得到腿部连杆的最优尺寸参数。通过虚拟样机仿真分析机器人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性能。最后,搭建腿部机构试验平台,实测结果表明,足端轨迹实现和机器人移动时重心波动性达到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四足式爬壁机器人 腿部机构 轨迹规划 复合连杆机构 重心波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双钢板组合剪力墙水平连接的承插式方形半灌浆套筒抗拉性能
17
作者 吕俊强 李振宝 +1 位作者 杨贝贝 唐贞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5-1601,共7页
使用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作为建筑主要抗侧力构件时,墙体水平连接至关重要,而目前用于该墙体的主要水平连接方式还是传统的螺栓连接和焊接,这在施工上具有较大的不便性,且未能充分发挥该墙体的结构优势。根据这种墙体的结构特点,设计一种... 使用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作为建筑主要抗侧力构件时,墙体水平连接至关重要,而目前用于该墙体的主要水平连接方式还是传统的螺栓连接和焊接,这在施工上具有较大的不便性,且未能充分发挥该墙体的结构优势。根据这种墙体的结构特点,设计一种新型的上下层墙体水平缝连接节点,承插式方形半灌浆套筒连接,利用有限元模拟探究钢筋直径、套筒长度、灌浆料强度和套筒形式对该新型连接节点抗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节点能较好地连接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水平拼缝,具有施工便捷、性能可靠的优点,且节点破坏主要发生在连接钢筋上,能够使装配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实现“等同现浇”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组合剪力墙 水平缝 套筒连接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复合材料螺栓连接强度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梯 冯灏 李果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41,共7页
针对复合材料螺栓连接强度预测问题,设计拉伸试验并记录极限载荷。将试验变量数值化抽象为神经网络输入神经元参数,基于BP神经网络理论,建立强度预测模型。使用三组预留的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三个测试组预测误差分别为6.13%、1.63... 针对复合材料螺栓连接强度预测问题,设计拉伸试验并记录极限载荷。将试验变量数值化抽象为神经网络输入神经元参数,基于BP神经网络理论,建立强度预测模型。使用三组预留的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三个测试组预测误差分别为6.13%、1.63%、3.34%。调整训练组的组成并重新训练模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针对训练组未出现参数值有着较好的预测能力。最后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复合材料螺栓连接强度预测问题,相比有限元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精度相当,且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螺栓连接 神经网络 强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壁出筋叠合板式拼装综合管廊双舱整体结构受力性能研究
19
作者 余佳寅 陈盛扬 +2 位作者 刘文清 阎红缨 薛伟辰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8-1306,共9页
为解决反复开挖道路铺设多种管线造成交通拥堵且耗费大量建设成本的难题,提出侧壁出筋叠合板式拼装综合管廊,该管廊具有吊装方便、现场支模少、节点连接可靠、整体性和防水性好等优点。基于ABAQUS大型商用软件,建立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壁... 为解决反复开挖道路铺设多种管线造成交通拥堵且耗费大量建设成本的难题,提出侧壁出筋叠合板式拼装综合管廊,该管廊具有吊装方便、现场支模少、节点连接可靠、整体性和防水性好等优点。基于ABAQUS大型商用软件,建立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壁出筋叠合板式拼装综合管廊有限元分析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开展侧壁出筋叠合板式拼装综合管廊中节点试验,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叠合板式拼装综合管廊双舱整体结构足尺模型的有限元参数分析,分析参数包括腋角高度和轴压比。分析结果表明:1)双舱整体结构的破坏形态均为弯曲破坏。2)所有试件的峰值承载力在200.5~298.6 k N,层间位移角在1/43~1/27。3)相比于无腋角试件,当腋角高度分别为150 mm和250 mm时,有腋试件的峰值承载力分别提高24.4%和39.7%,峰值侧移分别增加49.3%和60.1%;当轴压比从0增加到0.05、0.10时,有腋试件的峰值承载力分别提升10.3%、19.7%,但峰值侧移分别降低5.2%、18.6%。总体上,侧壁出筋叠合板式拼装综合管廊双舱整体结构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和较好的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板式拼装综合管廊 侧壁出筋叠合板 有限元分析 受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测度、空间联系与区域差异 被引量:3
20
作者 尹碧波 郑佳琦 +2 位作者 孙泽萱 邝萍 欧阳昕彤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3-723,共11页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战略路径。目前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估体系,因此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不包含西藏自治区及...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战略路径。目前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估体系,因此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不包含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XGBoost模型及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分别测度各省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及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并分别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及Dagum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来衡量协同效应的空间联系以及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我国降碳减污协同效应水平差异较大,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水平整体偏低,二者存在协同发展特征。②2012−2020年我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平均协同度为0.0356,整体而言协同水平较低且存在“木桶效应”,系统处于不稳定不协调状态。③在空间联系层面,不同省份间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的空间联系强度不断增大,且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邻近性。④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的区域差异较大,并且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部。其中,东部沿海、长江中游及黄河中游地区的区域差异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余经济区呈下降趋势。研究显示,我国各省份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水平仍有较大进步空间,不同省份之间的空间联系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应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协同效应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空间联系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