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气与蒸汽介质组成比及其压力调控的木材压缩变形永久固定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荣凤 何啸宇 +4 位作者 王艳伟 孙龙祥 黎静 侯晓鹏 陈章景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共20页
压缩变形永久固定(定型)是木材密实化技术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之一。研究以空气、蒸汽以及两者混合气体为介质,在0.1、0.3和0.5 MPa的介质气体压力下,采用高温加压热处理方法,对表层压缩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木材实施180℃、2 h的... 压缩变形永久固定(定型)是木材密实化技术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之一。研究以空气、蒸汽以及两者混合气体为介质,在0.1、0.3和0.5 MPa的介质气体压力下,采用高温加压热处理方法,对表层压缩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木材实施180℃、2 h的定型处理。通过分析定型处理对压缩木材的回复率,以及其他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的影响,阐明空气与蒸汽介质组成及其压力对木材压缩变形永久固定的作用机理。在180℃温度、0.5 MPa介质气体压力条件下,以纯蒸汽为介质时,有近80%的压缩变形被永久固定,但只以空气为介质时,仅约54%的压缩变形被永久固定。以空气为介质的热处理虽然会使半纤维素降解,但处理材中乙酸及醛类物质含量远远低于介质中加入50%以上蒸汽的混合介质处理材。说明介质中加入一定量的蒸汽,促进细胞壁组分化学反应,对木材压缩变形固定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所有检测样品统计分析结果,吸水回复率与相对结晶度之间的相关关系(r=0.921,p<0.01),比吸水回复率与羟基吸收强度之间相关关系(r=0.557,p<0.05)更密切,间接说明半纤维素降解过程使压缩应力释放,比羟基减少使吸湿性降低对压缩变形的永久固定的贡献更大。与空气介质相比,以蒸汽与空气的体积比为1∶1或蒸汽比例更高的混合气体为介质时,木材吸着水EMC和回复率降幅可以提高50%,木材硬度和表面硬度损失率降低4.6%及以上。空气与蒸汽混合介质处理不仅减少了处理过程中蒸汽的使用量,而且简化了压缩木材的定型处理过程,对降低压缩木的生产成本,实现木材压缩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压缩变形固定 空气介质 蒸汽介质 回复率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率对杉木心材回复率及力学性质的影响
2
作者 赵丽媛 黄荣凤 +3 位作者 王艳伟 何啸宇 孙龙祥 付跃进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9,共10页
对人工林杉木心材实施压缩率为40%~65%的整体压缩,采用蒸汽与空气混合介质加压热处理方法进行压缩变形固定(定型),探讨压缩率对定型材密度、回复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缩率为40%时,早材和晚材均被压缩;随着压缩率进一步增大... 对人工林杉木心材实施压缩率为40%~65%的整体压缩,采用蒸汽与空气混合介质加压热处理方法进行压缩变形固定(定型),探讨压缩率对定型材密度、回复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缩率为40%时,早材和晚材均被压缩;随着压缩率进一步增大,压缩材密度随之增大,并趋于均匀。经蒸汽与空气混合介质加压热处理后的定型材,在气干、高湿及吸水条件下的吸湿/吸水回复率降至0%~0.63%,几乎不发生回复。随着压缩率及密度的增加,定型材的硬度、MOR、MOE及横纹抗压强度持续增大,定型材密度与硬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的二次函数关系,与MOR、MOE及横纹抗压强度间呈极显著相关的线性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38。横纹抗压径向加载时,未呈现典型的木材横纹加载应力-应变特征曲线。压缩率为40%时,与对照材相比,定型材弦向横纹抗压强度提高约50%,但径向横纹抗压强度几乎没有提高;压缩率达到或超过45%时,径向和弦向横纹抗压强度提高率接近;在65%的压缩率下,弦向和径向横纹抗压强度均可以达到对照材的4倍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心材 压缩率 回复率 密度 横纹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脱氯工艺提钛尾渣对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淑萍 钟静雄 +3 位作者 徐银清 辛云涛 吕学伟 曾冠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0-188,共9页
提钛尾渣是含钛高炉渣提钛后所排放的废渣,具有潜在水硬活性,但因含有氯离子,其资源化利用受到限制,需进一步脱氯处理.本文分析了不同脱氯工艺下提钛尾渣的掺量对水泥浆体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掺入提钛尾渣会降低水泥浆体的流动性;提钛... 提钛尾渣是含钛高炉渣提钛后所排放的废渣,具有潜在水硬活性,但因含有氯离子,其资源化利用受到限制,需进一步脱氯处理.本文分析了不同脱氯工艺下提钛尾渣的掺量对水泥浆体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掺入提钛尾渣会降低水泥浆体的流动性;提钛尾渣中的氯离子对水泥浆体有促凝作用,且随着掺量的增加,凝结时间缩短明显.在相同掺量下,几种不同脱氯工艺的提钛尾渣按对水泥浆体凝结时间的缩短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未脱氯渣>水洗脱氯渣>煅烧脱氯渣.掺入20%以内提钛尾渣对水泥浆体强度影响较小,但当掺量进一步提高时,强度逐渐下降.提钛尾渣中的氯离子主要以Friedel盐形式存在于水泥浆体中;掺入提钛尾渣后水化产物的Si―O键伸缩振动峰向低波数方向偏移.提钛尾渣的推荐掺量范围为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钛尾渣 脱氯 水泥浆体 凝结 抗压强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组分对硫酸铝型无碱液体速凝剂性能的影响及机理
4
作者 孙振平 葛宇龙 +2 位作者 田俊涛 杨海静 李志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3-1101,共9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甲酸、草酸和磷酸3种络合组分对硫酸铝型无碱液体速凝剂(LA)储存稳定性、水泥净浆凝结时间和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借助水化热、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TG‒DTG)分析手段表征掺硫酸铝型LA的水泥浆体的水化... 通过试验研究了甲酸、草酸和磷酸3种络合组分对硫酸铝型无碱液体速凝剂(LA)储存稳定性、水泥净浆凝结时间和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借助水化热、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TG‒DTG)分析手段表征掺硫酸铝型LA的水泥浆体的水化进程、物相组成和物相微观形貌,以探明络合组分对硫酸铝型LA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3种络合组分均能提高硫酸铝型LA的储存稳定性,磷酸效果最佳,甲酸次之,草酸最弱。在硫酸铝比例相同的条件下,3种络合组分对于提升硫酸铝型LA促凝效果的能力依次为甲酸>草酸>磷酸。草酸作为络合组分可以提高硫酸铝型LA的早强作用,而磷酸作为络合组分则使硫酸铝型LA的早强作用变差,但对提高砂浆28d抗压强度有利。络合组分提供的酸根离子能够与硫酸铝型LA中促凝离子Al^(3+)形成稳定络合物,不仅对提高硫酸铝型LA的储存稳定性有利,同时还增加了Al3+的含量,使水泥浆体中钙矾石(AFt)的生成量显著增加,增强硫酸铝型LA的促凝作用和早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铝型无碱液体速凝剂 络合组分 储存稳定性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水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石膏水化活性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薛璐韬 李育彪 +4 位作者 吴晓勇 李瑞 孙旭超 吴开振 池汝安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30,共8页
氟石膏的强酸性与较低水化活性限制了其在抹灰石膏领域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选用CaO、Ca(OH)_(2)为中和剂,Na_(2)C_(2)O_(4)、Na_(2)SO_(4)、K_(2)SO_(4)、K_(2)SiO_(3)、半水石膏为激发剂,对氟石膏水化活性进行改性,探究中和剂... 氟石膏的强酸性与较低水化活性限制了其在抹灰石膏领域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选用CaO、Ca(OH)_(2)为中和剂,Na_(2)C_(2)O_(4)、Na_(2)SO_(4)、K_(2)SO_(4)、K_(2)SiO_(3)、半水石膏为激发剂,对氟石膏水化活性进行改性,探究中和剂与激发剂种类、掺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质量分数)的中和剂可以将氟石膏pH值提高至9左右,并使氟石膏中游离氟含量维持在0.02%(质量分数)左右,基于成本考虑,选择价格更低的CaO为中和剂;K_(2)SO_(4)、Na_(2)SO_(4)和半水石膏作为激发剂均有较好的激发效果,其中Na_(2)SO_(4)激发效果最好,经1.0%(质量分数)Na_(2)SO_(4)激发制备的抹灰石膏初凝时间为119 min,终凝时间为252 min,抗压强度为10.30 MPa,抗折强度为3.85 MPa,各项指标均达到《抹灰石膏》(GB/T 28627—2023)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石膏 中和剂 激发剂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水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水泥石超高温干热环境热损伤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江 王越洋 +2 位作者 肖京男 魏浩光 杨睿月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4,共8页
煤炭气化与油页岩原位开采时井下为超高温干热环境,对油井水泥环的热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对此,探索了600℃长期干热环境下硅酸盐水泥石性能劣化规律,分析了微观结构特征与水化产物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硅酸盐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显著下降... 煤炭气化与油页岩原位开采时井下为超高温干热环境,对油井水泥环的热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对此,探索了600℃长期干热环境下硅酸盐水泥石性能劣化规律,分析了微观结构特征与水化产物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硅酸盐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显著下降,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微观结构由凝胶结构转变为粒状结构,氢氧化钙和C—S—H凝胶消失,转变为硅酸二钙-γ、斜硅钙石和钙铁石等相态。加砂水泥石孔隙度与渗透率均随养护时间呈现上升趋势,凝胶结构基本消失,以粒状和微小絮状、针状晶体结构为主,氢氧化钙和C—S—H凝胶消失,转变为大量斜硅钙石,石英参与水化反应程度低,抑制损伤效果不明显,硅酸盐水泥石无法满足原位开采高温干热环境的密封要求。初步探索了SCKL改性硅酸盐水泥与铝酸盐水泥2种体系600℃长期干热环境适应性,铝酸盐水泥有望成为原位开采超高温干热环境固井材料,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提高其综合性能。研究结果为基于油页岩与煤炭气化等原位开采工况下封固段地层特性优选水泥浆、改善水泥石综合性能和开发新型耐高温高压固井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干热环境 硅酸盐水泥石 抗压强度 渗透率 微观结构 水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超高温干热环境下铝酸盐水泥石性能评价
7
作者 李小江 王越洋 +3 位作者 肖京男 魏浩光 杨睿月 贾慧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1-536,共6页
油页岩原位开采时井下为超高温干热环境,温度可达500℃以上,对油井水泥环的密封完整性提出了挑战。对此,评价了600℃长期干热环境下铝酸盐水泥石与加砂铝酸盐水泥石性能演变规律,分析了微观结构特征与水化产物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铝酸... 油页岩原位开采时井下为超高温干热环境,温度可达500℃以上,对油井水泥环的密封完整性提出了挑战。对此,评价了600℃长期干热环境下铝酸盐水泥石与加砂铝酸盐水泥石性能演变规律,分析了微观结构特征与水化产物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铝酸盐对水泥石高温强度衰退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经过600℃干热环境后,水泥石强度先升高后缓慢降低,这是因为硬度较高的刚玉等矿物取代硬度较低的三水铝石等矿物,水泥石以块状和粒状结构为主,结构尚可,但孔喉尺寸变大,渗透率提高。加砂铝酸盐水泥石强度低于纯铝酸盐水泥石,经过600℃干热养护后石英和刚玉含量显著升高,水泥石微观结构演化规律与纯铝酸盐水泥石基本一致,石英砂参与反应程度低,虽可部分优化水泥石孔喉结构,但其胶结性更差,水泥石内部微裂缝增多,导致渗透率升高。研究结果可为适用于油页岩等原位开采高温工况的铝酸盐水泥浆体系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开采 铝酸盐水泥石 抗压强度 渗透率 微观结构 水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渣掺量对固废基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志全 张广田 +3 位作者 张艳佳 贾彪 刘东基 张彪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97-2607,共11页
采用碱渣、矿渣、钢渣和脱硫石膏制备固废基胶凝材料,考察了碱渣掺量对固废基胶凝材料标准稠度、凝结时间、流动度、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RD、TG-DSC、SEM-EDS测试手段,对比分析了水泥、固废基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探究... 采用碱渣、矿渣、钢渣和脱硫石膏制备固废基胶凝材料,考察了碱渣掺量对固废基胶凝材料标准稠度、凝结时间、流动度、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RD、TG-DSC、SEM-EDS测试手段,对比分析了水泥、固废基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探究了碱渣对固废基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渣能够提高胶凝材料标准稠度,降低胶砂流动度;碱渣最佳掺量为15%(质量分数),此时胶凝材料标准稠度为28.4%,初凝时间为292 min,终凝时间为359 min, 1 d抗压强度为7.1 MPa, 3 d抗压强度为27.4 MPa, 7 d抗压强度为36.4 MPa, 28 d抗压强度为49.6 MPa。碱渣中的氯盐和硫酸盐能够加速胶凝材料早期水化反应进程,生成较多的Friedel's盐、钙矾石(AFt)和水化硅(铝)酸钙(C-(A)-S-H)凝胶,使早期强度提高;后期水化产物不断生成,相互穿插、搭接,形成致密结构,保证了胶凝材料后期强度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渣 胶凝材料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水化产物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温叠加原理的EPE温度/紫外辐照耦合老化评估
9
作者 刘维娟 付志强 +1 位作者 黄利强 柴羽芯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42,共8页
目的EPE作为缓冲包装材料,在长期储运过程中易受环境影响发生老化,增加产品受损风险,且其寿命测试周期较长,难以快速预测。为了快速评估EPE材料的老化性能,开展温度/紫外辐照双因素耦合加速老化试验并构建数学模型。方法以压缩永久变形... 目的EPE作为缓冲包装材料,在长期储运过程中易受环境影响发生老化,增加产品受损风险,且其寿命测试周期较长,难以快速预测。为了快速评估EPE材料的老化性能,开展温度/紫外辐照双因素耦合加速老化试验并构建数学模型。方法以压缩永久变形率为老化指标,基于时温叠加原理得到老化时间-压缩永久变形率曲线的位移加速因子,采用插值法推算日常环境(20℃、0.029W/m^(2))下材料老化加速因子,构建快速预测EPE材料老化时间的耦合加速因子模型。结果结果表明,温度越高、辐照度越大,材料老化现象(黄化、卷翘、开裂)越显著,材料降解越严重,力学性能越差。数据显示,在不同温度(40、50、60、70℃)和辐照度(0.45、0.86、1.18、1.49 W/m^(2))下,老化时间-压缩永久变形率曲线均呈典型的对数趋势,20℃、0.029 W/m^(2)下模型预测和实际失效时间分别为1.17和1.25年,相对误差为0.064,试验周期与温度单因素加速老化测试时间加速比为3.13~6.25倍。结论基于时温叠加原理构建的耦合老化加速因子模型可以快速准确预测材料的老化时间,为EPE等同类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聚乙烯 时温叠加原理 温度/紫外耦合老化 加速因子 压缩永久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形状先验与变分正则的典型红外目标分割
10
作者 曹敏 王尧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1-618,共8页
由于非制冷探测器获得的红外图像存在边缘细节模糊、灰度不均匀等干扰现象,极易影响目标分割的性能。本文在稀疏表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隐式形状表示框架,该方法通过字典中概率形状的稀疏线性组合来引导隐式形状的演变,首先从字典... 由于非制冷探测器获得的红外图像存在边缘细节模糊、灰度不均匀等干扰现象,极易影响目标分割的性能。本文在稀疏表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隐式形状表示框架,该方法通过字典中概率形状的稀疏线性组合来引导隐式形状的演变,首先从字典中选择最能代表形状的稀疏形状组合,将目标轮廓先验隐式地融入到稀疏表示中,使轮廓对齐更容易;然后构造了一种将基于区域分割与稀疏表示相结合的新能量函数,通过迭代求解水平集函数最优解,最终得到典型目标的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可以对复杂背景的下典型目标实现稳定分割,尤其是对部分遮挡、粘连目标也有较好的分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目标分割 形状先验 水平集 稀疏表示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的高温压缩永久变形
11
作者 谢可勇 安琪 +2 位作者 孙岩 王登霞 李家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为了分析造成橡胶高温压缩永久变形的主要因素,开展了不同方式的橡胶高温压缩永久变形试验,明确了不同试验方式测得的压缩永久变形的涵义,对导致橡胶材料高温压缩永久变形的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极性高的橡胶材... 为了分析造成橡胶高温压缩永久变形的主要因素,开展了不同方式的橡胶高温压缩永久变形试验,明确了不同试验方式测得的压缩永久变形的涵义,对导致橡胶材料高温压缩永久变形的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极性高的橡胶材料分子间作用力强,易产生物理压缩永久变形;键能高的橡胶材料不易产生化学压缩永久变形。随试验温度升高,橡胶材料物理压缩永久变形和化学压缩永久变形均增加,但高温条件下,化学老化未必是导致橡胶材料发生压缩永久变形的主要原因。对橡胶材料压缩永久变形原因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在橡胶配方和硫化工艺设计、橡胶高温压缩状态下老化动力学研究等方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物理压缩永久变形 化学压缩永久变形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硅复合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
12
作者 吴庆勇 赵爽 +4 位作者 韩斌 王伟 乔敏 杜爽 陈俊松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88-2395,共8页
为实现无机盐促凝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缓控释放,对水泥凝结硬化起到时变调控的效果,本文以硫酸铝(AlS)为芯材,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体,制备以纳米SiO_(2)为外壳,AlS为核的铝硅复合微胶囊(SiO_(2)-AlS)。采用氮气吸附比表面积法、... 为实现无机盐促凝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缓控释放,对水泥凝结硬化起到时变调控的效果,本文以硫酸铝(AlS)为芯材,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体,制备以纳米SiO_(2)为外壳,AlS为核的铝硅复合微胶囊(SiO_(2)-AlS)。采用氮气吸附比表面积法、激光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SiO_(2)-AlS进行结构表征,验证制备方法的可行性,并探究SiO_(2)-AlS的缓释效果及其对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SiO_(2)-AlS在溶液中表现出缓释效果,能够促进水泥水化进程,缩短凝结时间,提高水泥基材料早期抗压强度,但对水泥基材料初始流动度影响较小,可满足施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铝 SiO_(2) 微胶囊 凝结时间 流动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管道填充复合激发高容重泡沫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13
作者 郝逸飞 王雪寒 +1 位作者 张默 潘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7-965,共9页
为了解决地聚物泡沫混凝土(geopolymer foam concrete, GFC)的凝结时间与施工需求不匹配、高容重情况下抗压强度过高、不利于后期开挖检修等问题,基于回填料性能需求,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揭示石膏掺量、硅酸钠掺量和前驱体比例对GFC的流动... 为了解决地聚物泡沫混凝土(geopolymer foam concrete, GFC)的凝结时间与施工需求不匹配、高容重情况下抗压强度过高、不利于后期开挖检修等问题,基于回填料性能需求,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揭示石膏掺量、硅酸钠掺量和前驱体比例对GFC的流动度、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研究GFC水化反应产物,提出一种水下管道填充复合激发高容重泡沫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增加硅酸钠掺量可显著提高GFC的流动度和抗压强度,凝结时间先增加后降低,石膏掺量的增加呈现抗压强度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石膏激发的GFC会为早期生成的钙矾石提供强度,掺入硅酸钠后,会生成无定形的C-S-H凝胶。复合激发高容重GFC的制备可以为水下油气管道的回填保护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泡沫混凝土 隧道填充 抗压强度 凝结时间 复合激发 石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钠、氢氧化钠与水玻璃复合激发对地聚物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明屾 李飞 +2 位作者 周理安 宁佳蕊 张政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9-937,共9页
采用碳酸钠替代氢氧化钠调节水玻璃模数制备复合碱激发剂,研究不同碱掺量下碳酸钠掺入比例对地聚物胶凝材料净浆流动度、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通过FT-IR、XRD和SEM试验分析地聚物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 采用碳酸钠替代氢氧化钠调节水玻璃模数制备复合碱激发剂,研究不同碱掺量下碳酸钠掺入比例对地聚物胶凝材料净浆流动度、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通过FT-IR、XRD和SEM试验分析地聚物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共同复合水玻璃的激发剂激发效果优于二者单独与水玻璃复合的激发剂,当碱掺量为6%(质量分数)、碳酸钠替代比例为40%(质量分数)时,地聚物胶凝材料净浆流动度为185 mm, 28 d抗压强度为94.4 MPa。碳酸钠替代比例增加可延长地聚物胶凝材料凝结时间,当替代比例为100%时,地聚物胶凝材料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可达372和420 min。不同碱组分激发剂作用时,地聚物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相似,均以无定形铝硅酸盐C-(A)-S-H凝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碱激发剂 地聚物 流动度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石膏对碱激发胶凝材料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倪振坤 薛力梨 +2 位作者 丁艳玲 刘红飞 刘开富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33-2940,2951,共9页
将工业副产脱硫石膏引入碱激发胶凝材料,拟解决其高碱含量时凝结硬化过快问题,同时考察力学性能和水化反应特征,研究脱硫石膏对碱激发胶凝材料宏观性能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微观分析手段探索脱硫石膏对... 将工业副产脱硫石膏引入碱激发胶凝材料,拟解决其高碱含量时凝结硬化过快问题,同时考察力学性能和水化反应特征,研究脱硫石膏对碱激发胶凝材料宏观性能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微观分析手段探索脱硫石膏对碱激发胶凝材料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脱硫石膏的引入可以有效延缓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且脱硫石膏掺量与凝结时间呈正相关,与强度、水化速率和累积放热量呈负相关,综合考虑,脱硫石膏掺量不宜超过9%(质量分数);脱硫石膏掺入后,碱激发胶凝材料水化产物中并未生成大量钙矾石晶体,且微观结构疏松,从而导致材料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碱激发材料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水化热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碱激发矿渣-粉煤灰砂浆配比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颖 吴世超 +1 位作者 李京军 孙科科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77-4184,共8页
基于响应面法以水胶比、水玻璃模数、碱当量(Na 2O含量)为自变量,以28 d抗压强度、28 d抗折强度、凝结时间和流动度为响应目标值,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方差和显著性分析,并确定了最优配比。结果表明,水胶比对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基于响应面法以水胶比、水玻璃模数、碱当量(Na 2O含量)为自变量,以28 d抗压强度、28 d抗折强度、凝结时间和流动度为响应目标值,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方差和显著性分析,并确定了最优配比。结果表明,水胶比对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凝结时间和流动度的影响最显著,水玻璃模数和碱当量的影响次之,各因素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交互影响,其中水胶比和水玻璃模数之间的交互影响最显著。最优配比为水胶比0.39、水玻璃模数1.38、碱当量4.7%(质量分数),模型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值的误差小于10%,回归拟合模型精确度较高,证实了响应面法在确定碱激发材料最佳配比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材料 响应面法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凝结时间 流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硅渣改性硫酸铝基无碱液体速凝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远 刘孝通 +2 位作者 杨安旭 张远永 杨林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5-2011,共7页
本文采用氟硅渣对硫酸铝基无碱液体速凝剂进行了改性,并测试了氟硅渣改性后无碱液体速凝剂的性能指标。采用XRD、TG-DTG和SEM表征手段分析了氟硅渣改性硫酸铝基无碱液体速凝剂对水泥水化过程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氟硅渣用量的增加... 本文采用氟硅渣对硫酸铝基无碱液体速凝剂进行了改性,并测试了氟硅渣改性后无碱液体速凝剂的性能指标。采用XRD、TG-DTG和SEM表征手段分析了氟硅渣改性硫酸铝基无碱液体速凝剂对水泥水化过程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氟硅渣用量的增加,砂浆的快凝效果和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用氟硅渣改性无碱液体速凝剂时,氟硅渣的掺量以5.0%(质量分数)为宜,此时掺改性速凝剂水泥试件的初凝时间为1 min 20 s,终凝时间为5 min 20 s,1 d抗压强度为13.8 MPa,28 d抗压强度为52.4 MPa。氟硅渣中的二氧化硅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反应形成水化硅酸钙,有利于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但氟与氢氧化钙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氟化钙沉淀,阻碍水泥水化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碱液体速凝剂 喷射混凝土 氟硅渣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HT和视觉显著性检测的彩色图像水声信道传输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健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2,共8页
在学术和工程领域,如何在带宽严重受限的水声信道中获取具有一定可用性的彩色图像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水下彩色图像传输方法,利用基于分级树集合分裂(Set Partitioning in Hierarchical Trees,SPIHT)算法的图... 在学术和工程领域,如何在带宽严重受限的水声信道中获取具有一定可用性的彩色图像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水下彩色图像传输方法,利用基于分级树集合分裂(Set Partitioning in Hierarchical Trees,SPIHT)算法的图像渐进传输和视觉显著性检测,在复杂多变、带宽严重受限的水声信道中获得可用性较好的水下彩色图像。该方法根据信噪比动态调整数据传输方案,并使用红色通道补偿来提高频域中显著性检测的准确性。然后使用SPIHT渐进传输图像,并在接收端通过导向滤波解决高降采样率引起的块效应,以获得高质量的水下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压缩水下彩色图像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传输 水下图像压缩 分级树集合分裂(SPIHT)算法 视觉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液体速凝剂的适应性及强度增强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爽 王伟 +5 位作者 乔敏 曾鲁平 赵爽 陈俊松 吴庆勇 朱伯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速凝剂广泛应用于喷射混凝土中,可实现混凝土的快速凝结硬化。本文研究了碱性和无碱液体速凝剂在20和5℃环境下的促凝机理和强度增强规律,并结合水化热、XRD、TG和SEM等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类型速凝剂对水泥水化进程和促凝机理的影响。... 速凝剂广泛应用于喷射混凝土中,可实现混凝土的快速凝结硬化。本文研究了碱性和无碱液体速凝剂在20和5℃环境下的促凝机理和强度增强规律,并结合水化热、XRD、TG和SEM等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类型速凝剂对水泥水化进程和促凝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无碱速凝剂掺量为8%(质量分数,下同)和有碱速凝剂掺量为5%时即可满足《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GB/T 35159—2017)中初凝时间不大于5 min,终凝时间不大于12 min的要求;低温(5℃)环境会延缓净浆终凝时间,降低掺速凝剂砂浆的早期强度;无碱速凝剂在20和5℃环境下的28 d强度仍在增加,而有碱速凝剂出现强度倒缩现象。高浓硫酸铝、常规硫酸铝、含氢氟酸类速凝剂均是通过水化生成钙矾石(AFt)和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等水化产物来提供早期强度和缩短凝结时间,而偏铝酸钠类速凝剂则是通过消耗石膏和生成水化铝酸钙(C-A-H)凝胶和氢氧化钙(CH)等水化产物来提供早期强度和缩短凝结时间;低温环境会使高浓硫酸铝、常规硫酸铝、含氢氟酸类速凝剂作用的水泥中AFt和C-S-H等水化产物含量减少,使强度下降。而掺偏铝酸钠类速凝剂的水泥水化产物受低温环境的影响,导致CH的生成量减少,减弱了CH对后期强度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凝剂 温度 水化 抗压强度 微观形貌 促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硫酸铝无碱液体速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0
作者 刘孝通 刘远 +2 位作者 杨林 杨安旭 曹建新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121,共5页
采用硫酸铝、氟硅酸、氢氧化铝等原料制备无碱液体速凝剂母液,使用纳米SiO_(2)对其进行改性处理,用基准水泥检测了改性无碱速凝剂的性能指标,并采用XRD、SEM、TG-DTG等手段对掺有速凝剂水泥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_(2)掺量... 采用硫酸铝、氟硅酸、氢氧化铝等原料制备无碱液体速凝剂母液,使用纳米SiO_(2)对其进行改性处理,用基准水泥检测了改性无碱速凝剂的性能指标,并采用XRD、SEM、TG-DTG等手段对掺有速凝剂水泥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_(2)掺量的增加,掺有速凝剂的水泥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凝结时间先降低后增加,当速凝剂中掺入3%纳米SiO_(2)时,凝结时间最短。添加含有3%纳米SiO_(2)的速凝剂,水泥初凝时间为195 s,终凝时间为345 s。1 d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0.2 MPa,28 d抗压强度为50.5 MPa。在速凝剂中引入纳米SiO_(2)可以促进水泥的水化,但当速凝剂中纳米SiO_(2)掺量较高时,会使钙矾石变为细针状导致速凝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碱液体速凝剂 纳米SIO2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