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新内涵、新任务、新要求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林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F0002,共11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和方法创新开辟了广阔前景,赋予了新时代法治文明新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和方法创新开辟了广阔前景,赋予了新时代法治文明新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一系列新任务,并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全方位的新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法治对世界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文明 全面依法治国 法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法治要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柏峰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4,共1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性。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性。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难题、巩固改革成果,切实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衔接。要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新形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健全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法治体系,在法治轨道上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治轨道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监督论
3
作者 范进学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9,共13页
习近平总书记宪法监督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从宪法监督的科学内涵、健全和完善宪法监督机制和程序、坚持宪法实施宪法解释宪法监督系统推进、人大宪法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地位与作用等多... 习近平总书记宪法监督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从宪法监督的科学内涵、健全和完善宪法监督机制和程序、坚持宪法实施宪法解释宪法监督系统推进、人大宪法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地位与作用等多个方面对中国特色宪法监督制度与理论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本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监督的重要论述,就上述四个层面的要求进行了学理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宪法监督重要论述对于推动中国特色宪法监督理论研究与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与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宪法监督 宪法实践 健全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法治文明中的中国涉外法治 被引量:4
4
作者 何志鹏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91,共15页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新时代中国法治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通过主张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中国法治理论建设得以提升,中国法治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完善。开放发展的中国明确了...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新时代中国法治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通过主张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中国法治理论建设得以提升,中国法治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完善。开放发展的中国明确了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互动机制,将国际秩序纳入国家法治发展的大局之中,将国家法治的经验推广到国际秩序的构建进程,为中国法治的进步和世界法治文明的发展作出中国独特的贡献。在世界法治文明进步受到挫折之时,涉外法治体现了中国对于世界秩序的期待,包含了中国对于国家行为方式的期许,凸显了中国对于大国担当的允诺,落实了中国对于国家人民利益维护的主张。推进涉外法治,不仅要坚持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地位,还要积极促进双边和多边法律合作,加强法律域外适用体系的构建,加强涉外法治理论和人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统筹推进 世界法治文明 中国法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立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沈寿文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拟制定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贯彻实施宪法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重要国策的重要法律。在该法制定中,应当明了“民族团结”在本质上是中国各族公民的团结,应当以体系思维理解这部法律与宪法和其他法律一起,构成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 拟制定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贯彻实施宪法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重要国策的重要法律。在该法制定中,应当明了“民族团结”在本质上是中国各族公民的团结,应当以体系思维理解这部法律与宪法和其他法律一起,构成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的“法律规范集群”,因而立法工作中需要注意符合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并与其他法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无论是立法思路,还是具体内容,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均应当遵循一般立法的规范要求,特别是“促进型立法”的“目的模式的法律”以及“行政执法导向的法律”的文本表达和实施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 “目的模式的法律” “行政执法导向的法律”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总体格局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江必新 戢太雷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5,共1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原创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这一重大论断。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意义。“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重... 党的二十大报告原创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这一重大论断。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意义。“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重大论断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与丰富的理论内涵,可以将其概括为“总体格局论”,包括中国特色方向道路格局、理念价值格局、基本任务格局、工作格局、推进格局和法治保障格局等六个理论板块。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总体格局论为根本遵循,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系建构与与时俱进同向发力、宏观设计与微观落实统筹推进、法律制定与法律实施齐头并进、全民守法与抓住“关键少数”共同推动,使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 总体格局 法治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的历史主动精神
7
作者 邓晶晶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改革是积极主动的历史作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性。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历史方位、清醒认识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历史创造中形成的标志性精神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作... 改革是积极主动的历史作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性。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历史方位、清醒认识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历史创造中形成的标志性精神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作为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涵盖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与动因、目的与动力、领导与方向、原则与方法、决心与意志等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何为”与“为何”“为民”与“靠民”“行稳”与“致远”“改准”与“改好”“敢改”与“真改”的道理,其中蕴含的唯物史观的理论底色、人民主体的价值旨归、清醒自为的主动担当、理性辩证的谋略定力、勇毅前行的斗争自觉,生动彰显了历史主动精神。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和理论自觉达到了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全面深化改革 历史主动精神 执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体系之完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8
作者 汪习根 张盈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2,共9页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法治保障事关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稳定有序发展,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核心命题。在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之际,重新审视并探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法治保障事关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稳定有序发展,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核心命题。在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之际,重新审视并探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优化路径确有必要。在立法构造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应从立法核心、立法格局、立法重心、立法质量、立法空间、立法衔接六大维度加快释放立法体系效能。在演进逻辑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应遵循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的内在规律,破除制约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在价值功能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应通过强化主体、深化目标、转化客体、绿化内涵、优化场域赋能现代化强国建设。在战略部署上,立足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应严格落实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全局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数字法治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9
作者 李梦珂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9期80-83,共4页
乡村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法治建设成为破解乡村全面振兴中治理难题的关键性因素。当前,新兴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各个领域。但在乡村数字法治建设方面,仍存在法规不健全、执法效力偏弱、司法保障不足、村民数字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 乡村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法治建设成为破解乡村全面振兴中治理难题的关键性因素。当前,新兴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各个领域。但在乡村数字法治建设方面,仍存在法规不健全、执法效力偏弱、司法保障不足、村民数字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应完善乡村数字治理的法律规范体系,创新乡村数字治理的执法与监管机制,优化乡村数字治理的司法保障机制,培育乡村数字治理的法治意识,为数字技术融入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织密法治守护网,构建数字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治理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法治 法治化治理 乡村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法治推进——兼论《数据二十条》相关条款设计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兵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程度与水平决定了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动能的程度,对加快数据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前提是明确数据产权归属,基础是构建统一开放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是健全高效的定价机制,底线...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程度与水平决定了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动能的程度,对加快数据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前提是明确数据产权归属,基础是构建统一开放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是健全高效的定价机制,底线是保障数据要素安全发展。我国虽已明确了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地位,但相关法律尚未明确数据的产权归属,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尚未建立,数据要素定价机制尚未明确,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与监管的边界也尚未清晰,所有这些阻碍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充分实现。故需立足数据要素市场的特征与现实,以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促进数据动态权属流动,构建统一开放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机制,同时厘清数据监管边界,保障数据要素市场安全发展,实现数据要素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市场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数据二十条》 数据权属 数据安全 法治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党内法规制度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中的保障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昱辉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05,共4页
用制度保障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各要素的贯通联动,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必由之路。党内法规制度在管党治党实践中以其特有的政治引领机制、激励驱动机制、网络整合机制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用制度保障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各要素的贯通联动,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必由之路。党内法规制度在管党治党实践中以其特有的政治引领机制、激励驱动机制、网络整合机制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应持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促进党内法规制度治理效能转化提升,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党内法规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募慈善组织监管机制的挑战及其应对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姝楠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71,共11页
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需要代表公众捐赠意愿进行慈善财产处置,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其监管问题事关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和行业公信力。尽管我国已建立了一套链条完整的监管体系,监管力度较大、标准较为严格,但仍存在财产募集管理... 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需要代表公众捐赠意愿进行慈善财产处置,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其监管问题事关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和行业公信力。尽管我国已建立了一套链条完整的监管体系,监管力度较大、标准较为严格,但仍存在财产募集管理使用不合规、内部治理乱象、信息公开不到位等问题。应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新修改的《慈善法》为契机,以改革破题,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健全综合监管机制、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加强组织内部治理,不断织密织牢监管“安全网”,建立健全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现代慈善组织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募慈善组织 法律规范 慈善法 综合监管 内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档案法治宣传创新策略研究
13
作者 佟彤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4期249-252,共4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档案法治宣传工作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宣传策略等至关重要,能够满足时代发展对档案法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细观当前的宣传策略,很多地方依然处于传统... 在新时代背景下,档案法治宣传工作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宣传策略等至关重要,能够满足时代发展对档案法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细观当前的宣传策略,很多地方依然处于传统模式之下,创新力度不够大,有效实施的策略有限,也因此制约了档案法治宣传工作的与时俱进发展。基于此,该文就新时代档案法治宣传创新策略展开探究,旨在为档案法治宣传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档案法治 宣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法治建设的主要问题与路径选择
14
作者 冯蕾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4期88-91,共4页
全面依法治国和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乡村振兴必然在法治建设的轨道上运行,而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有赖于乡村法治实践的进步。当前,乡村法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受到村民法治意识不高、涉农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水平待提升和公共法律服... 全面依法治国和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乡村振兴必然在法治建设的轨道上运行,而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有赖于乡村法治实践的进步。当前,乡村法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受到村民法治意识不高、涉农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水平待提升和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针对此现状,从乡村村民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式积极寻找推进乡村法治建设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振兴 全面依法治国 乡村法治建设 乡村法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机制研究——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吕永祥 王立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39,共7页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两大基石,目前学术界对两者统筹推进的动态分析主要从立法和执法两个法治环节展开,改进该研究需要进一步从完整的法治过程分析出发,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全面贯穿于立法、执法、司...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两大基石,目前学术界对两者统筹推进的动态分析主要从立法和执法两个法治环节展开,改进该研究需要进一步从完整的法治过程分析出发,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全面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这四个前后衔接的法治过程。构建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机制,需要以党组制度、党政机关联合发文制度、领导小组制度等政治制度为支撑,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一系列机制,在法治运行过程中着力构建政党立规与国家立法统筹推进机制、政党执规与国家执法统筹推进机制、党内问责与司法机关法律问责统筹推进机制、党员守规和全民守法统筹推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依规治党 统筹推进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治化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学俭 杨昌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4,共8页
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推进协商民主法治化,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更是协商民主制度本身的内在诉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前提在于法制化,因... 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推进协商民主法治化,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更是协商民主制度本身的内在诉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前提在于法制化,因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构必然成为法治化的首要枢机。协商民主法治化并不是感性化的设计和随意性的推进,而是要在遵循进化理性和建构理性的共恰、显性建构和隐性认同的共进以及历史逻辑和对比逻辑的共显的原则指导下,逐步推进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大协商、基层协商和人民团体协商法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法治化 推进原则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 被引量:175
17
作者 张文显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4,共20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意蕴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近年来,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阐释和解读逐渐深入,形成了"三新""三基"...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意蕴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近年来,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阐释和解读逐渐深入,形成了"三新""三基""六论"等学理范式。全文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其他重要讲话为基本依据,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阐释为学理范式,从六个方面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作出学理型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法治理论创新 基本精神 核心要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党纪与国法的衔接方式、现实选择和优化路径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永庚 常利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7,共9页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表明,党和国家运用党纪、党规全面从严治党,要向更深层次的'纪法衔接''纪法共治''反腐一体'行进。纪法分开是新时代我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党纪成...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表明,党和国家运用党纪、党规全面从严治党,要向更深层次的'纪法衔接''纪法共治''反腐一体'行进。纪法分开是新时代我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党纪成为我国现阶段治国理政的重要凭借和现实选择。党纪和国法之间具有系统性和联动性,涉及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互动关系,需要从立纪、立法的具体方式、时间适用及时效、处分轻重程度、执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真正综合运用党纪和国法提升我国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纪律 国家法律 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党纪与国法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视域下的人权保障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龙 余渊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5,共6页
人权保障不等于人权,它来源于人权理论。它们的重心已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即由以人作为人权的主体转换成了以国家作为人权保障的主要实施主体。视域是一种与主体有关的能力,是"精神的观"。而我国的人权发展进程也历史地注定了... 人权保障不等于人权,它来源于人权理论。它们的重心已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即由以人作为人权的主体转换成了以国家作为人权保障的主要实施主体。视域是一种与主体有关的能力,是"精神的观"。而我国的人权发展进程也历史地注定了我国人权保障视域的独特性。当下,它的时代含义是:国家以保障人权为目标,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依法治国 人权保障 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思考 被引量:57
20
作者 李东来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4-118,共5页
图书馆阅读推广正处于最好的时代,也面临着新环境与新问题,需要新举措提升行业的整体性与专业性。文章分析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现实问题,从专业角度探究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未来发展,提出当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应走法治化与专业化相结合之路,以... 图书馆阅读推广正处于最好的时代,也面临着新环境与新问题,需要新举措提升行业的整体性与专业性。文章分析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现实问题,从专业角度探究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未来发展,提出当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应走法治化与专业化相结合之路,以此夯实图书馆的社会根基,彰显图书馆的行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推广 图书馆 法治化 专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