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明策 王佃娥 +2 位作者 袁泉 邱振宇 周祥成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31,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其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推动教学体系变革,强化思政与“健康第一”协同育人,优化体育教学场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困境:数字技术基础薄弱,数字技术应用实...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其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推动教学体系变革,强化思政与“健康第一”协同育人,优化体育教学场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困境:数字技术基础薄弱,数字技术应用实效不足,数字治理体系尚不健全。路径:强化数字技术支撑,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增强数字技术应用实效;提升协同治理效能,创新数字化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教学改革 高校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郝清杰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7,共10页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工作要求,是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龙头作用的重要任务和迫切需要。文章从政府简政放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部分省市改革...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工作要求,是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龙头作用的重要任务和迫切需要。文章从政府简政放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部分省市改革试点、高校层面综合改革等方面,总结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宝贵经验,对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的全面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综合改革 简政放权 自主办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创融合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3
作者 刘广超 杨洁 +1 位作者 易晓华 刘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163-167,共5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是涉农高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相关,在培养创新型现代农业科技人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围绕“发展绿色农业,实现种质创新”农业院校人才培养需求,针对现有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存在教学内... 植物生理学实验是涉农高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相关,在培养创新型现代农业科技人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围绕“发展绿色农业,实现种质创新”农业院校人才培养需求,针对现有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不够新颖、缺乏课程整合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足等痛点问题进行教学改革,通过修订新形态数字教材、创新实验设计与教学模式、深挖课程育人元素、优化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等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植物生理学研究专业技术的同时,具备完善的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与解决现代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植物生理学 实验教学 专创融合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综合院校“农+”食品营养与健康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思考和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小俊 魏东 +1 位作者 黄谦 栗慧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人民群众对营养与安全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现代食物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为高等学校食品营养与健康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复合型食品营养与健康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农+”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食品营养与健康复合... 人民群众对营养与安全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现代食物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为高等学校食品营养与健康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复合型食品营养与健康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农+”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食品营养与健康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的现实意义进行阐释,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践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农+”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食品营养与健康复合型人才的创新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综合院校 “农+” 食品营养与健康 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教学实习课程实施状况调查与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
5
作者 周臣 杨又兵 《畜禽业》 2025年第6期41-46,共6页
综合专业教学实习课程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该课程的实施情况,以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实习安排、岗位质量、校企合作、教师指导与考核等方... 综合专业教学实习课程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该课程的实施情况,以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实习安排、岗位质量、校企合作、教师指导与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实习过程中仍存在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岗位挑战性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师指导与考核机制需要优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了优化实习安排、提升岗位质量、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指导与考核体系、强化职业规划教育等改进建议,以期提高实习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相关课程的改革与优化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教学实习 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五式一体”综合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以大连艺术学院为例
6
作者 王芷琦 张秀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60-63,68,共5页
在政策的高位推动下,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方兴未艾,成为“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教育从管理向服务转型的契机。但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仍存在党建引领、系统整合、队伍下沉、空间赋能、智慧服务等方面的不足... 在政策的高位推动下,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方兴未艾,成为“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教育从管理向服务转型的契机。但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仍存在党建引领、系统整合、队伍下沉、空间赋能、智慧服务等方面的不足。结合大连艺术学院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站式”学生社区“五式一体”综合管理服务模式,认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育人必须把浸润式、创新式、下沉式、场景式、便利式有机融合起来,才能产生更好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一站式”学生社区 综合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演进、特征与启示
7
作者 刘秀峰 白雪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3-16,共4页
构建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演进历程,可以为健全当前师范教育体系提供参考。我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演进大致经历了独立高等师范教育的建立期、独立高等师范教育的整顿收缩期... 构建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演进历程,可以为健全当前师范教育体系提供参考。我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演进大致经历了独立高等师范教育的建立期、独立高等师范教育的整顿收缩期、以综合性大学培养为主的探索期、综合性大学与师范学院共同培养并存期四个阶段,演进过程呈现出中等教育师资培养主体在独立师范和综合大学间徘徊更替、综合性大学教育系科参与师范教育的功能存在虚化现象的特征。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坚持以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为主体,同时需要建立实质性的制度以推动综合性大学参与师范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高等师范教育体系 独立高等师范学院 综合性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优配: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选择
8
作者 史秋衡 孙昕妍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基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构想与前瞻性思考,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关系要突破以往“对口”模式与“适应”模式的局限性,升级为主动适应、深度嵌套与适度引领的新型“优配”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供给类型与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现实中... 基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构想与前瞻性思考,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关系要突破以往“对口”模式与“适应”模式的局限性,升级为主动适应、深度嵌套与适度引领的新型“优配”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供给类型与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现实中,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性滞后、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惯性以及教育科技人才离散化倾向,成为影响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症结。统筹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新型就业“优配”模式的应然逻辑指向重视知识体系完备与终身成长的能力优配、彰显人才培养特色与过程质量的类型优配以及实现就业育人全要素协同融汇的结构优配。以此为思路指导,以塑造大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与高质量就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改革发力,拓展“通专结合、专创融合”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育人途径,“分型分类”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是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需优配 大学生就业能力 高校分类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的历史成就、现实审思与发展愿景 被引量:5
9
作者 曲铁华 高海冰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0,共11页
高考招生制度不仅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而且也是选拔人才和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新一轮高考改革已推行多年,成效显著,逐步从局部试点走向全国布局,选拔标准也从分数优先转向倚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逐渐突破传统分层分批录... 高考招生制度不仅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而且也是选拔人才和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新一轮高考改革已推行多年,成效显著,逐步从局部试点走向全国布局,选拔标准也从分数优先转向倚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逐渐突破传统分层分批录取的束缚,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录取机会,改变学校教育的培育模式,从传统的文理分科转向了选科自由的新样态。同时,审视新高考改革的进程,发现政策鼓励与执行过程的偏差、科学选才与考试负担的冲突、个性发展与职业选择的博弈以及普通教育与生涯教育的对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高考改革的推进。纵然如此,对新高考这种具有全局性的系统改革,必须坚持系统性的思维模式,稳步推进,在目标层面、主体层面、技术层面与治理层面都将找准关键点,阐明关键目标与价值主体,把握教育综合性改革的未来方向与技术路线。未来,新高考改革展现新的发展愿景:锚定发展目标,保障选拔体系的公平性;观照学生的主体需求,尊重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实现数字赋能,凸显高考改革的科技性;实现科学治理,增强“教、考、招”的联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选科 综合评价 公平性 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十年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希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3,共7页
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是一场全国范围的立体式、系统性重大教育改革,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新高考改革十周年之际,系统把握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新高考的后续发展与完善及深刻认识中国... 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是一场全国范围的立体式、系统性重大教育改革,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新高考改革十周年之际,系统把握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新高考的后续发展与完善及深刻认识中国高考现代化命题具有重要意义。本轮新高考改革是此前系列高考改革探索的迭代升级与高中新课改的逻辑推进。高中学考科目被纳入高校招生评价,具有与高考科目类似的选拔属性,本质上等同于高考科目。十年新高考改革实践再度表明,高中毕业考试与高校招生选拔考试必须分开举行;不宜过度批判考试科目的统一性、过度强调考试科目的选择性。想要将综合素质纳入统一高考招生评价,需以赋予高校一定招生自主权为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高中学考 综合素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6
11
作者 史国生 刘冬华 +1 位作者 周铭扬 缪律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3,共10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历程、价值、困境和进路进行思考和探索。研究认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历了初步尝试、规模扩大、逐步完善和全面深化4个阶段。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高校高水平...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历程、价值、困境和进路进行思考和探索。研究认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历了初步尝试、规模扩大、逐步完善和全面深化4个阶段。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作为构建全面育人培养格局的关键组成,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补充,在强化体教融合示范和引领作用中意义重大。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如下:体育和教育系统形成的合力不够、运动员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运动员训练保障体系不健全、高校体育竞赛体系不完善等。研究提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实践进路: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推动体教融合落地见效;明确高校运动员培养目标,构建一体化培养体系;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做好运动员服务保障工作;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竞赛体系,促进人才良性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体教融合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高校体育竞赛体系 文化教育 全面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综合改革十周年回望:自由选科与理工类人才培养困境及其破解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希伟 唐文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2024年是新高考综合改革十周年,这场改革对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自由选科的模式给高校理工类人才培养带来了困境:高考未选考物理、化学造成“教与学的双边痛楚”,进而导致挂科率升高与毕业率降低,以及转专业需求... 2024年是新高考综合改革十周年,这场改革对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自由选科的模式给高校理工类人才培养带来了困境:高考未选考物理、化学造成“教与学的双边痛楚”,进而导致挂科率升高与毕业率降低,以及转专业需求增多与名额限制之间的矛盾。究其缘由在于,逃避物理、化学的功利性选科行为造成学生理化基础薄弱。破解理工类人才培养困境,是一个迂回曲折、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目前来说,高校采取的治标之策包括:开设补习课程;降低专业课程难度,加大学生学习强度;实施分层分类培养及朋辈帮扶等。基于此,回归传统高考文理分科模式的呼声再次响起,同时,通过科学设置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指引,引导报考理工类专业考生同时选考物理、化学也是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综合改革 自由选科 理工类人才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十年政策执行分析与优化调整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若玲 罗青意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6,共7页
新高考改革实施已十年,其政策的初始目标为释放选择权、推动教学变革、转变评价录取方式,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较好。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释放选择权”机械性执行、“推行走班教学”选择性执行、“实施多元评价”... 新高考改革实施已十年,其政策的初始目标为释放选择权、推动教学变革、转变评价录取方式,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较好。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释放选择权”机械性执行、“推行走班教学”选择性执行、“实施多元评价”象征性执行等问题。为推动下一阶段新高考改革政策的有效落地,需要从政策的前期准备、执行主体和改革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考试招生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十年 高校招生制度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录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2”选科模式下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新凤 陈昱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6,共11页
学习适应性是评价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分析新高考生源的学习适应性是评价新高考改革成效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对第三批高考改革实施“3+1+2”选科模式的八省市高校本科生进行大规模抽样调查,并通过组间差异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学习适应性是评价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分析新高考生源的学习适应性是评价新高考改革成效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对第三批高考改革实施“3+1+2”选科模式的八省市高校本科生进行大规模抽样调查,并通过组间差异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深入研究了新高考生源的学习适应性。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良好,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的个体因素、家庭背景、学校层次和学科背景差异。学生对录取结果和改革成效的满意度以及学生选考科目与大学专业的匹配度均对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影响。“3+1+2”科目设置适应了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但同时高中层面要加强学生选科与志愿填报指导,提升学生选考科目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高校层面应当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生源多元化带来的挑战,提高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学习适应性 高考综合改革 选考科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汲取宋代书院办学经验刍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德荣 李轶南 韩畅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6,共10页
宋代书院办学蕴含着“教以复性”的德育内核,其以培养德才兼备、经世致用之人才为重任,着眼于教育事业的长远价值,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传统官学中求学者为博取功名而受教的功利化弊端。宋代书院办学在总体办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 宋代书院办学蕴含着“教以复性”的德育内核,其以培养德才兼备、经世致用之人才为重任,着眼于教育事业的长远价值,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传统官学中求学者为博取功名而受教的功利化弊端。宋代书院办学在总体办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办学支持条件等方面为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提供了颇多有益经验。当下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建设正处于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亦处于理论与行动整合的重要阶段。部分大学书院办学存在定位模糊、目标松散、互动欠缺、环境支持不足等现实问题,难以真正发挥书院的教学功能和德育价值。借鉴宋代书院办学经验,有助于把握古代书院教育德性教化之内核,明确现代大学书院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办学目标,灵活拓展大学书院的教学内容、层次和形式,全方位支持大学书院办学环境的营造,以保障大学书院办学的育人效果,推动大学书院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大学书院制 宋代书院 办学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开展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的逻辑、机制与限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炎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0,共9页
从中观层面把握教师评价改革的逻辑和机制是一条重要的路径。研究从组织视角出发,认为基于合法性和效率的双重逻辑组织,高校教师评价改革呈现出强制、竞争、模仿和学习四种发生机制。四种机制对教师评价改革的创新性、有效性和持续性产... 从中观层面把握教师评价改革的逻辑和机制是一条重要的路径。研究从组织视角出发,认为基于合法性和效率的双重逻辑组织,高校教师评价改革呈现出强制、竞争、模仿和学习四种发生机制。四种机制对教师评价改革的创新性、有效性和持续性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教师评价改革应该重视学术逻辑的作用,在学术、合法性、效率三重逻辑间形成新的张力,进而产生社会网络、自我建构两种新的改革机制。在不同的逻辑组合下,教师评价改革会呈现出多项机制兼容与并存,改革机制发生阶段化变化,且不同类型高校的改革机制之间会有显著的差异性三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教师评价改革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与师范大学转型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明义 伍汗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9,193,共9页
建设新质师范大学是师范大学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时代选择,也是以教学与研究为基础、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的新型师范大学的改革方向。这种新质师范大学展现出办学赛道新、教育模式新、育人能力新、结构要素新、办学使命新、科... 建设新质师范大学是师范大学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时代选择,也是以教学与研究为基础、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的新型师范大学的改革方向。这种新质师范大学展现出办学赛道新、教育模式新、育人能力新、结构要素新、办学使命新、科教融合新等若干新质属性。建设好新质师范大学,坚守人才培养职能、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是“人才提质”之路,强化科学研究职能、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是“创新提质”之路,提升社会服务职能、完善高校学科与产业衔接机制是“改革提质”之路,夯实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完善教师教育体制是“强师提质”之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职能、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是“开放提质”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新质师范大学 新质教师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类专业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探索--以产教融合式生产实习为抓手 被引量:1
18
作者 席峰 张春晓 +1 位作者 李丹 姜永华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6期122-128,共7页
[目的]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改变高校水产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有所脱节的现状。[方法]水产高校人才培养紧紧围绕“三农”人才需求,以生产实习为抓手,进行贯穿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一体化改革。[结果]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生... [目的]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改变高校水产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有所脱节的现状。[方法]水产高校人才培养紧紧围绕“三农”人才需求,以生产实习为抓手,进行贯穿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一体化改革。[结果]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生产实习指导小组在为期3年的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实习企业遴选、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学生心理调适、实习监管与考核和实习效果反馈的有效举措。[结论]采用此供给侧改革模式,高校水产类专业可培养出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类高校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供给侧改革 生产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北京市等级考生物学试卷特点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鹏 马会放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73,共3页
北京市生物学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卷具有“强调系统性、注重整体性、聚焦学科性、坚持创新性、突出导向性”的试题特色,更好地发挥了试卷的功能。
关键词 高考综合改革 学业水平考试 等级性考试 生物学 试题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农业本科院校省级一流专业的综合改革与实践——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
20
作者 汪薇 任文彬 +3 位作者 白卫东 于立梅 冯卫华 陈海光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0期128-132,共5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于2021年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围绕新型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介绍了专业的定位和特色、综合改革的途径和成效、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等,...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于2021年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围绕新型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介绍了专业的定位和特色、综合改革的途径和成效、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等,以期为地方农业院校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本科院校 一流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 综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