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山丘陵稻作区农田及末级沟道水质评价分析
1
作者 李涛 陈剑 +3 位作者 袁鹤龙 张状状 李江 缴锡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37,共8页
稻田与末级沟道是农田面源污染发生的重要源头,沟道水质状况是影响稻田面源污染的直接因素。研究选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典型低山丘陵稻作区农田,于2022-2023年水稻生育期开展田面水和沟道水定期采样,分析田沟水质动态变化规律,... 稻田与末级沟道是农田面源污染发生的重要源头,沟道水质状况是影响稻田面源污染的直接因素。研究选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典型低山丘陵稻作区农田,于2022-2023年水稻生育期开展田面水和沟道水定期采样,分析田沟水质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田沟水质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水稻生育期内田沟水中TP浓度与COD浓度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田面水TN与NH_(3)-N浓度呈现出两次升降的变化趋势,而沟道水中TN与NH_(3)-N浓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分蘖期和拔节期水稻田沟水中的各项水质指标浓度均较高,此时污染风险较大。单因子水质评价结果显示,2022年和2023年田面水质超过Ⅳ类水质标准的比例为83.9%和88.0%,末级沟道水质评价超出Ⅳ类水质标准的比例为89.7%和76.9%。2022年和2023年田面水综合标识指数分别为3.4105~5.1415和4.7204~6.2424,沟道水综合标识指数为3.2105~4.7305和4.1104~5.7314,主要为Ⅲ至劣Ⅴ类水质。两种水质评价方法对比发现,单因子评价法可以明确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时间跨度的田沟水中主要的污染指标,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更适合对田沟水质进行细致的评价和划分。本研究对水稻格田及其末级沟道水质进行精确把控,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制定稻田排水制度提供基础数据,为稻田面源污染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排水沟 水质 评价方法 单因子评价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3年合流水库水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2
作者 王晓辉 黄泉萍 +1 位作者 谢天 肖利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169-172,共4页
为掌握合流水库水质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于2019—2023年对合流水库开展季度调查,监测主要水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19—2023年合流水库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至中度富营养状态,总氮(TN)、总磷(TP)浓度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 为掌握合流水库水质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于2019—2023年对合流水库开展季度调查,监测主要水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19—2023年合流水库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至中度富营养状态,总氮(TN)、总磷(TP)浓度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呈整体上升趋势。2019—2023年该水库水质指标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呈明显的季节变化,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和叶绿素a(Chl.a)浓度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表现为主汛期高于枯水期。相关性分析表明,Chl.a浓度与TP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高锰酸盐指数(COD_(Mn))、NH3-N浓度、TN浓度、水温、pH等均无显著相关。合流水库为磷限制性水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流水库 水质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营养盐 气象水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水质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乔宇豪 贾飚 +2 位作者 徐芬芳 王康 朱焱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0,共8页
为了对四川省主要河段的水质状况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基于2021年四川省内86个水质断面的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进行水质评价,比较平均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和熵值赋权法3种赋权方法的评价结果,对岷江、沱江进行水质的空... 为了对四川省主要河段的水质状况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基于2021年四川省内86个水质断面的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进行水质评价,比较平均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和熵值赋权法3种赋权方法的评价结果,对岷江、沱江进行水质的空间特征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全省断面全部是Ⅰ~Ⅱ类水,总体水质为优。年内水质的特征是:6月份出现Ⅳ类水断面,其污染指标是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其余月份只有少量Ⅲ类水断面。岷江上游断面WQI为1.48,下游断面WQI值为2.15;沱江的水质断面WQI值在2.08~2.32间波动。可以得出结论:四川省2021年全省水质良好,表明近年的水环境治理成果显著,但夏季时仍有超标断面;河流在流经大型城市后污染物含量会明显升高,下游断面WQI值随之上升,流动过程中污染物会衰减,两者共同影响着河流水质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综合标识指数法 水质评价 时空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2013−2022年水质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分析
4
作者 杨进腊 温雯雯 +4 位作者 胡潇芮 黄林培 陈丽 卢慧斌 陈光杰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0-1311,共12页
湖泊水质监测是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明确湖泊水质的长期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可为科学评估湖泊环境质量、制定精准治理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简称“九大湖”)的1080... 湖泊水质监测是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明确湖泊水质的长期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可为科学评估湖泊环境质量、制定精准治理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简称“九大湖”)的1080组水质监测数据,计算综合营养指数(TLI),并结合人类活动强度数据及水文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系统评估了九大湖水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3−2022年云南九大湖中,杞麓湖(65.96±4.55)、异龙湖(65.74±5.54)、星云湖(64.74±4.36)、滇池草海(62.94±6.85)和滇池外海(61.40±4.11)的TLI值较高,属于中度富营养水体;程海(42.47±2.98)、阳宗海(41.26±2.39)和洱海(40.87±2.94)为中营养湖泊;抚仙湖(21.48±2.27)和泸沽湖(13.30±2.69)为贫营养湖泊。尽管富营养和中营养水体仅占九大湖总蓄水量的24.43%,但其流域面积占比高达84.97%,表明九大湖富营养化问题较为突出,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②季节变化上,九大湖富营养和中营养湖泊的TLI值在雨季普遍高于旱季,呈现出显著的季风气候效应。雨热同期、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主要通过改变流域污染输入途径和藻类生长繁殖速率影响湖泊营养状态。年际变化上,异龙湖、星云湖、滇池和阳宗海的水质在2018年后显著改善,主要得益于河湖长制的实施及九大湖保护治理规划的落实;而抚仙湖、洱海和杞麓湖的水质因旅游业和农业活动的加剧呈恶化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③九大湖TLI值的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如湖泊水深、流域面积与湖泊面积之比、温度等)决定了湖泊的自净能力、流域营养盐负荷强度及藻类生长速率,而人为因素(如人口密度、耕地面积占比等)通过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研究显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整体向好,水体营养状态受季风气候、湖泊水文特征及人类活动强度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表明九大湖治理需因地制宜、因时施策,以实现精准化管理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 水体质量 富营养化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QI和多元统计分析的官厅水库水质评价
5
作者 陈慧 黎小红 +3 位作者 谢建枝 阚海明 徐恒康 张微微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197,共13页
官厅水库自2007年恢复为北京备用水源地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全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库区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变化。为深入评估官厅水库近10余年水质特征和明晰库区水体关键污染源,文章选取了水库8个监测断面2011-2020年9项水质... 官厅水库自2007年恢复为北京备用水源地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全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库区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变化。为深入评估官厅水库近10余年水质特征和明晰库区水体关键污染源,文章选取了水库8个监测断面2011-2020年9项水质指标,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WQI)和多元统计分析探究了官厅水库水质的时空变化及主要污染源。结果表明:(1)2011-2020年官厅水库DO、BOD5、COD、高锰酸盐指数和NH_(3)^(-)N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标准以内,TN和TP超出了地表水Ⅲ类标准;DO、BOD5、NO_(3)^(-)-N和TN指标季节差异显著,旱季显著高于雨季;COD、高锰酸盐指数和TP雨季高于旱季,但差异不显著。(2)雨季水质总体优于旱季,基本处于中等和良好水平,尤其自2016年以后水质整体呈现出逐年向好的良好态势,这归因于上游对水库的集中输水和引黄生态补水显著改善了入库口断面水质状况。(3)主成分分析表明,水库上游农业活动和工业生活污水排放等产生的氮磷集聚是官厅水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有机污染物和自然过程也对库区水质产生了重要影响。(4)官厅水库水质在旱季和雨季均呈现空间异质性。旱季污染最严重的断面是2个入库断面和距离上游河岸带较近的1个库区断面,雨季污染最严重的断面为2个入库断面,均以氮磷污染为主;其余库区断面污染风险较低,以有机污染为主;出库断面水质相对清洁,但需关注潜在的氮污染。研究结果可为官厅水库水环境时空管理政策顶层设计以及污染管控措施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厅水库 水质评价 旱季 雨季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3年山西省河流水环境质量特征分析
6
作者 王爱花 史明 +3 位作者 刘金涛 惠晓梅 毋晓琴 李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3,共5页
掌握近年山西省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对后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河流污染治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1~2023年山西省地表水国控、省控逐月水质数据,分析全省及主要流域不同水质类型比例和主要污染指标现状,采用Mann-Kendall(M-K)... 掌握近年山西省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对后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河流污染治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1~2023年山西省地表水国控、省控逐月水质数据,分析全省及主要流域不同水质类型比例和主要污染指标现状,采用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和系统聚类法探究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21~2023年全省河流水环境呈改善趋势,优良水体(Ⅰ~Ⅲ类)断面比例显著上升,污染水体(Ⅳ~劣V类)断面比例显著下降;当前全省污染源以农业、生活污染为主,但依然存在工业污染风险,其中,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在4~10月易成为污染指标,而氨氮在每年的11月~次年3月易成为污染指标;六大流域河流水质均有不同程度地好转,但涑水河、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污染水体断面比例依然较高;全省及主要流域3年逐月水质状况主要分为3类,水质较差的一类集中在2021年大部分月份及2022、2023年春夏季个别月份,水质好的一类主要包括2022、2023年大部分月份,春夏季为未来水环境治理需要重点关注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类型变化 污染指标 M-K趋势检验 系统聚类法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的新疆阿克苏河健康评估
7
作者 任嘉敏 吕海英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I0001,共8页
阿克苏河的水生态健康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为探求阿克苏河整体健康状态,构建了符合阿克苏河的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体系并进行适用性验证。对阿克苏河11个采样断面进行浮游植物样本采集和水质指标测定。根据水质综合指数(W... 阿克苏河的水生态健康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为探求阿克苏河整体健康状态,构建了符合阿克苏河的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体系并进行适用性验证。对阿克苏河11个采样断面进行浮游植物样本采集和水质指标测定。根据水质综合指数(WQI)和河流栖息地指数(QHEI)确定参考点,并计算各采样断面的P-IBI。结果表明:在阿克苏河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8纲13目21科57属183种,群落结构以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为主,其中硅藻门占绝对优势。P-IBI评价结果显示,阿克苏河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健康采样断面有4个,亚健康采样断面1个,一般采样断面3个,较差采样断面2个,极差采样断面1个。冗余分析(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总磷和总溶解固体是影响阿克苏河健康的主要水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 水质综合指数 水质指标 河流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太湖河流气象水质协同预测模型研究
8
作者 许睿亭 姜翠玲 +1 位作者 孙磊 冯亚坤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8-238,共11页
【目的】为优化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根据环太湖19个水质监测站点2021—2023年逐日水质监测数据和7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对水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克里金插值... 【目的】为优化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根据环太湖19个水质监测站点2021—2023年逐日水质监测数据和7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对水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克里金插值法获得与水质监测站点空间相位一致的气象数据,综合考虑气象要素对水质要素的影响机理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筛选输入的气象数据。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反向传播网络(BP)方法以及并行的GRU-LSTM模型对综合水质指数WQI进行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水质预测模型中,模型精度受输入步长的影响,步长14 d的并行的GRU-LSTM模型表现最佳,预测精度为R^(2)=0.98。【结论】研究成果采用的深度学习模型为河流水质的长期监测和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径,结合气象数据的水质预测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帮助相关部门提前预警水质变化,优化水资源的调度与治理策略,提高水环境的可持续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水质协同预测模型 深度学习 综合水质指数法 河流水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水北调工程输水干流水质的时空变化
9
作者 滕姣 郭志阳 +1 位作者 陈盛 谭茜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为了解淮水北调工程水源及调水干流水质变化,基于2011-2019年淮水北调工程沿线4个监测断面的逐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水质综合污染指数(WQI)法、主成分分析法、Daniel趋势检验法及Ward聚类分析法分析各断面水质时空变化特... 为了解淮水北调工程水源及调水干流水质变化,基于2011-2019年淮水北调工程沿线4个监测断面的逐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水质综合污染指数(WQI)法、主成分分析法、Daniel趋势检验法及Ward聚类分析法分析各断面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蚌埠闸中监测断面连续9年的5项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何巷闸下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COD Cr)在2011年、2012年、2016年及2019年超地表水Ⅲ类标准;整体来看,宿州闸上、四铺闸上监测断面近九年的COD Cr、高锰酸钾指数(COD Mn)、氨氮(NH_(3)^(-)N)及总磷(TP)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溶解氧(DO)随时间呈升高趋势;汛期DO、NH_(3)^(-)N下降,其余指标在汛期均升高;②4个监测断面的WQI整体平均值为59.40,表明水质属于“良”等级;WQI值以2014年为拐点先降后增;汛期WQI值变小,水质变差;主成分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OD Cr、COD Mn、TP是影响水质的关键污染指标;③Daniel趋势检验表明,监测断面WQI值均呈上升趋势,表明9年来监测断面水质有变好的趋势。监测断面空间上表现为水质从南到北逐渐变差,而水质污染以入河支流沟渠输入和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为主。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淮水北调工程输水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水北调工程 水质评价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 主成分分析 Daneil趋势检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粤港澳大湾区水质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陈静 李燕 +3 位作者 罗育池 罗凡 陈宇华 吕业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6,78,共7页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水质评价法和地理探测器定量探测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68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综合污染指数为合格等级、基本合格等级、污染等级的断面分别占86.8%、7.3%、5.9%;因子探测表明,GDP、人口密度为水质空间异质...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水质评价法和地理探测器定量探测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68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综合污染指数为合格等级、基本合格等级、污染等级的断面分别占86.8%、7.3%、5.9%;因子探测表明,GDP、人口密度为水质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影响因子;交互探测结果表明,水质空间异质性受多种驱动因素共同影响,具有复杂性;生态探测结果表明,GDP对水质空间异质性影响更为显著;风险探测结果表明,人口密度、GDP、城镇化率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污染指数法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子 粤港澳大湾区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典型排域水质综合评价与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11
作者 李太云 仝炳伟 +1 位作者 李虹 王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88,共5页
为分析宁夏引黄灌区种养殖区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以宁夏引黄灌区第六排水沟排域为研究区,在第六排水沟选取10个典型监测断面,研究了排水沟水体内TN、NH3-N、TP、DO的变化规律与空间变化特征,采用加权欧氏距离算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两... 为分析宁夏引黄灌区种养殖区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以宁夏引黄灌区第六排水沟排域为研究区,在第六排水沟选取10个典型监测断面,研究了排水沟水体内TN、NH3-N、TP、DO的变化规律与空间变化特征,采用加权欧氏距离算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两种方法对10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时空变化分析,并对排水沟水质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第六排水沟各监测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处于Ⅲ类及以下的占比为85.8%,水质总体较好,下游水质相对较好;4、5月份受农田施肥和沟内腐烂物积存的影响水质较差,7月份随着农田施肥活动的减少和排水量增加水质达到最好;排域内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TN、NH3-N、TP,主要来源为排域内农田施肥和生活污水及垃圾排放。虽然排域水质总体较好,但仍存在部分区域和时段水质相对较差的情况,需进一步对农田施肥活动、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排放进行综合治理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排水沟 综合评价 加权欧氏距离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QI_(min)模型的贵州草海水质评价分析
12
作者 万颖 杜明普 +4 位作者 郭艳敏 刘坤云 孙赫英 王英才 李瑞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7,I0017,共12页
草海作为贵州省最大的高原湖泊,近年来因水质问题备受关注.依据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草海及入湖河流的逐月监测数据,采用水质指数(WQI)法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草海水体总磷含量较低而总氮含量较高,降雨径流对氮、磷污染贡献较小,... 草海作为贵州省最大的高原湖泊,近年来因水质问题备受关注.依据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草海及入湖河流的逐月监测数据,采用水质指数(WQI)法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草海水体总磷含量较低而总氮含量较高,降雨径流对氮、磷污染贡献较小,研究区域平均WQI值为54.49,水质评价等级以“中等”为主.在时间分布上,8至9月份水质评价结果最佳;在空间分布上,西部区域水质评价结果优于东部区域,入湖河流水质评价结果优于湖区,表明入湖河流对湖区水质影响较小.基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从14个水质指标中筛选出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氮(TN)、悬浮物(SS)、氨氮(NH_(4)-N)、溶解氧(DO)等5项关键指标,构建了WQI_(min)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表现良好,训练集上得到决定系数R^(2)=0.846,均方根误差RMSE=2.09,百分比误差PE=3.45%.研究结果旨在为草海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草海 水质评价 最简水质综合评价指数(WQI_(min)) 时空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安徽段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冯家成 曹学康 +2 位作者 陶理 华飞 吴康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6,共8页
长江安徽段作为长江下游的初始河段,其水质变化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基于2021—2023年长江安徽29个国考断面逐日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探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长... 长江安徽段作为长江下游的初始河段,其水质变化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基于2021—2023年长江安徽29个国考断面逐日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探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长江安徽段水质指数整体平均值为71.65,水质状况较好。其中,COD_(Mn)、NH_(3)-N和TN为影响地区河流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②从空间上看,上游流域断面(除XK断面外)水质较下游流域更优,造成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上下游湖泊水系连通程度、矿产资源利用开发程度以及农业种植规模等有所差异。③从时间上看,受温度以及降水等气象因素影响,水质指数在4个季度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冬春季节水质优于夏秋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指数 综合水质评价法 主成分分析 时空变化 长江安徽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京津冀地区WEF系统综合评价研究
14
作者 王晶 吴春莉 郑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7,59,共9页
为综合评价京津冀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5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测度京津冀地区WEF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为综合评价京津冀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5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测度京津冀地区WEF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并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影响WEF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子与维度。结果表明:2011—2021年京津冀地区WEF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空间尺度上3个省市的均值排序为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京津冀地区WEF系统各维度指数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特征,其中共享维度表现出下降趋势,创新维度的空间差异性最显著;粮食产量、生活耗能占比、万元GDP耗能量、生活用水量占比、第三产业耗能占比等指标是影响WEF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子,协调与共享是影响WEF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本研究可为区域资源高水平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F系统 高质量发展 综合评价指数模型 灰色关联度模型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河流域重要渔业水域环境质量评估
15
作者 王甜 孙世萍 +3 位作者 杨帆 牛建功 张涛 蔡林钢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6期690-697,共8页
为评估喀什河流域重要渔业水域环境质量,2023年4月~11月对伊犁河三大支流之一的喀什河水质展开了调查,测定了pH值、悬浮物、叶绿素a(Chla)、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NO_(3)^(-)-N)、氨氮(NH_(4)^(+)-N)、高锰酸盐指数(CODMn... 为评估喀什河流域重要渔业水域环境质量,2023年4月~11月对伊犁河三大支流之一的喀什河水质展开了调查,测定了pH值、悬浮物、叶绿素a(Chla)、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NO_(3)^(-)-N)、氨氮(NH_(4)^(+)-N)、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溶解氧(DO)、水温T、溶解性磷酸盐(PO_(4)^(3-))、硫化物(S^(2-))共计13个指标。研究该流域水质现状和污染特征,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喀什河流域水质呈弱碱性,pH均值在7.24~8.64;全年DO变化较大,变化范围为4.18 mg/L~12.39 mg/L。各采样点间CODMn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变化范围为0.6 mg/L~2.1 mg/L。营养盐中TN含量在不同时间和不同采样点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养殖区TN含量与对照区相比有所增加,远离养殖区后TN含量逐渐降低。网箱养殖区叶绿素a(Chla)含量略高于对照区。各采样点综合营养指数为15.71~22.87,综合评判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评估结果可为新疆宜渔水域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数据积累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河流域 渔业水质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小河流水质评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史陈雪 刘庆庆 +3 位作者 杨艳霞 安东妹 刘玥 祖国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7,I0004,共13页
我国中小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覆盖了全国85%的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是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和污染负荷排放的接纳者.开展中小河流水质综合评价对于客观、准确地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制订水污染防治整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河... 我国中小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覆盖了全国85%的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是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和污染负荷排放的接纳者.开展中小河流水质综合评价对于客观、准确地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制订水污染防治整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河南省2条典型中小河流为研究对象,在识别河流水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水质标识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4种方法对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探讨了不同方法在中小河流水质评价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条中小河流主要污染指标为NH_(3)-N、挥发酚及TP;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与可靠性分析中的水质评价结果一致性最高,该方法得到的水质类别结果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 水质标识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垟乡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其来源
17
作者 陈星星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378-2382,共5页
以泰顺县凤垟乡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6个种植区域站位点的土壤,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法测定了土壤中Cu、Pb、Cd、Zn、Cr和Ni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法对研究区域稻田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了... 以泰顺县凤垟乡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6个种植区域站位点的土壤,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法测定了土壤中Cu、Pb、Cd、Zn、Cr和Ni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法对研究区域稻田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Cu、Pb、Cd、Zn、Cr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35、26.75、0.29、57.92、23.92、14.35 mg·kg^(-1)。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后,表明6个站位点均为无污染状态。通过与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比对,所调查的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值均小于对应的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重金属污染 土壤环境质量 内梅罗污染指数 地累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2年洱海水体营养状态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华兆晖 李锐 +5 位作者 杨智 文紫豪 单航 丑庆川 张霄林 曹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9-1649,共11页
洱海是云贵高原重要湖泊,近年来经历了多次污染和治理。2017年以来,洱海全流域开展高水平保护治理,外源污染和水质发生了时空变化。为分析洱海水质的影响因素,于2017-2022年在洱海8个主要湖湾以及北部、中部、南部3个湖心水域进行连续6... 洱海是云贵高原重要湖泊,近年来经历了多次污染和治理。2017年以来,洱海全流域开展高水平保护治理,外源污染和水质发生了时空变化。为分析洱海水质的影响因素,于2017-2022年在洱海8个主要湖湾以及北部、中部、南部3个湖心水域进行连续6年的逐月水质监测,重点分析了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以及透明度4项水质指标,并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法评价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1)洱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呈北高南低趋势,与外源污染物主要经由北三江入湖有关。2)2017-2022年,南部水域富营养化程度逐年降低,中部水域氮、磷浓度呈降低趋势,北部水域氮、磷浓度略有升高,表明中部和南部治理成效优于北部。3)洱海富营养化程度在汛期高于非汛期,北部水域富营养化程度的季节变异高于中部和南部水域。4)洱海北片区及汛期污染控制尤其是水体磷控制是洱海治理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水质 富营养化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水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嘴山典型入黄排水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永春 张越 +2 位作者 丁伟 尤国祥 侯俊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5,共7页
为确保入黄排水沟水质稳定达标,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应用WQI-DET指数和水质主成分分析指数(PCAI)两项综合水质指标分析了宁夏入黄第三与第五排水沟石嘴山段2020—2022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曼特尔检验和事后多重比较... 为确保入黄排水沟水质稳定达标,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应用WQI-DET指数和水质主成分分析指数(PCAI)两项综合水质指标分析了宁夏入黄第三与第五排水沟石嘴山段2020—2022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曼特尔检验和事后多重比较法从自然因素与人类因素两方面探究了排水沟水质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排水沟贺兰段断面水质达标率最低(第三排水沟57.6%,第五排水沟69.4%),第三排水沟污染源多,治理难度大,第五排水沟污染源少,水质稳定;农田退水污染主要发生在灌溉前期,灌溉中期与冬灌期的农田退水可对河道起净化作用;第五排水沟灌溉前期多项指标与其他时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自然因素对排水沟水质无显著影响,当地污染源以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黄排水沟 综合水质指标 曼特尔检验 石嘴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QI的河网水系水质评价及时空特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邹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6,88,共5页
为全面了解上海市主要河网水质的变化情况,基于2015~2020年主要河流上19个水质监测断面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进行水质评价,基于M-K趋势检验法分析研究区域水质的年代际和年内变化特征,通过比较南北部河流以及上... 为全面了解上海市主要河网水质的变化情况,基于2015~2020年主要河流上19个水质监测断面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进行水质评价,基于M-K趋势检验法分析研究区域水质的年代际和年内变化特征,通过比较南北部河流以及上、中、下游的水质变化,分析该地区主要河网水系水质的空间变化及时空差异特性。结果表明,上海市主要河网水系水质整体WQI均值为62.32,水质评价等级为中等;水质WQI值有显著上升趋势;南部河流水质优于北部河流,WQI值从上游向下游依次减小,水质沿程有所变差,但干流水质总体优于支流。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河网水系的水质评价及水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 水质评价 M-K检验 时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