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综合整治对乡村发展的影响——以浙江省桐乡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强 余姗 +1 位作者 杨庆媛 鄢慧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8-448,共11页
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作为调整城乡人地关系的重要政策工具,成为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以浙江省桐乡市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检验了土地综合整治前后的变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 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作为调整城乡人地关系的重要政策工具,成为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以浙江省桐乡市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检验了土地综合整治前后的变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土地综合整治对乡村发展的影响路径由强到弱分别为村民就业状况、村庄治理状况、村民住房状况、村民生活感受、村庄发展状况;②村民就业状况、村民住房状况和村庄治理状况之间也呈现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且以村民生活感受和村庄发展状况为中介间接作用于乡村发展,中介效应分别为0.16、0.26;③土地综合整治各维度的观察变量对其潜在变量的贡献程度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协调推进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产业振兴的约束与突破
2
作者 魏建 马海霞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113,178,共8页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第一位的任务,然而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着耕地红线、粮食安全底线、生态红线的约束,制度改革不彻底的制约以及乡村资源再配置的困难。我国已经进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乡村展现出生产、生态、文化、情绪等多重功能和价...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第一位的任务,然而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着耕地红线、粮食安全底线、生态红线的约束,制度改革不彻底的制约以及乡村资源再配置的困难。我国已经进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乡村展现出生产、生态、文化、情绪等多重功能和价值,这些功能和价值丰富了乡村产业的内在基础。要围绕乡村产业多元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三农领域的改革,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工程,有效完成乡村资源优化再配置,推动乡村多元功能的实现,全面提高乡村产业的整体收益水平,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 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功能多元化 产业收益 国土综合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典型经验与实施路径
3
作者 朱玉春 潘子纯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4,共11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驱动人地关系重塑的关键基础,更是提升城乡地域系统功能价值的重要手段,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城乡融合视域下,剖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特征,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导向,以空间优化为整治龙头...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驱动人地关系重塑的关键基础,更是提升城乡地域系统功能价值的重要手段,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城乡融合视域下,剖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特征,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导向,以空间优化为整治龙头,以人地钱业为整治抓手,以权属调整为制度保障。借鉴城乡合作伙伴关系理论,从增强乡村比较优势、发挥乡村后发优势、形成城乡合作伙伴关系三方面揭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同时,以典型案例为依据,梳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驱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核、以地为基、以钱为渠和以业为兴的诸多经验,并提出完善政策体系建设、赋能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空间统筹规划,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村经济活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资源共享等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城乡融合发展 理论逻辑 典型经验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4
作者 龚强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3期76-78,共3页
作为“千万工程”迭代升级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广受关注和重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聚焦解决发展中产生的空间矛盾,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具有特殊意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包括:对田、水、村、路、... 作为“千万工程”迭代升级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广受关注和重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聚焦解决发展中产生的空间矛盾,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具有特殊意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包括:对田、水、村、路、林、矿的整治;其特征:重视各级国土空间规划、重视服务城乡融合协同发展、重视发挥整治平台的综合作用、重视人本理念,突出以人为本、总结经验,探索有效途径;实施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人民至上,规划引领、统筹谋划,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积极主动、共建共享,立足当前、谋划长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 综合整治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OD理念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仝德 徐珩 +1 位作者 潘向向 吾买尔艾力·艾买提卡力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1,共10页
研究目的:针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困境,探讨将生态导向开发(EOD)理念应用于其中的理论逻辑及具体实践路径。研究方法:逻辑演绎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当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面临资金筹措难、规划统筹难、可持续运营难三大难题;(2... 研究目的:针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困境,探讨将生态导向开发(EOD)理念应用于其中的理论逻辑及具体实践路径。研究方法:逻辑演绎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当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面临资金筹措难、规划统筹难、可持续运营难三大难题;(2)按照“目标—理念—工具”逻辑,建立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目标、以EOD为理念、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工具的实施机制,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3)实践路径上,构建“三资”转化平台形成明晰的自然资源价值显化标准与渠道,打造土地利用“产品包”形成具有市场动力的供地新方式,鼓励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保障权利、责任共担、利益共享;(4)广东梅州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采取“财政资金支持+社会资本滚动+金融工具联动”“四田+四地+四治”“市级统筹+县级主导+镇级实施+村庄参与”等措施,有效打通“经济流”“生态流”“权益流”,有很强的示范推广价值。研究结论:EOD理念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互促,可以有效协调“人、地、业、钱”等资源,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发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EOD理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导向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机制与路径研究——以沪派江南营建为例
6
作者 应苏辰 金晓斌 +4 位作者 吴萍 闫玉玉 唐春荧 谭迎辉 周寅康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0,共11页
研究目的:从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视角,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沪派江南营建的机制和路径,以期为全域整治政策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解析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与村落保护的政策演进相辅相成,全域整治通过底线保障... 研究目的:从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视角,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沪派江南营建的机制和路径,以期为全域整治政策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解析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与村落保护的政策演进相辅相成,全域整治通过底线保障、潜力挖掘、场景营造、协同增效机制助力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2)面向沪派江南营建要求,全域整治的总体理念、微观导向、方案编制、工程技法、管理方式等内涵更新,实现了农用地整治本地生态化、建设用地整治适度精准化、生态保护修复自然增效化、历史文化保护全景赋能化转型;(3)全域整治通过底色底板保障、特征调查挖掘、特色场景塑造、多元联动增效机制,助力了沪派江南保护和传承。并立足规划设计、实施建设、价值生成、保障增效的全生命周期视角,探讨了全域整治政策优化路径。研究结论:全域整治是落实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抓手,未来应加强多元整治模式、特色成效评估、整治参与机制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 沪派江南营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流域尺度的临港新片区陆海联通水系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7
作者 王鑫 莫子龙 +3 位作者 尹杰 焦俊鹏 何文辉 李娟英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临港新片区作为典型陆海联通区域,陆域水系经农田、商业区、居民区、湿地等区域携带污染物经南汇东滩湿地汇入海洋,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为了解临港新片区从陆到海的生态环境状况,本研究开展了水环境、沉积物... 临港新片区作为典型陆海联通区域,陆域水系经农田、商业区、居民区、湿地等区域携带污染物经南汇东滩湿地汇入海洋,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为了解临港新片区从陆到海的生态环境状况,本研究开展了水环境、沉积物环境以及生物生态群落结构调查,采用多种指数模型对临港新片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总氮(TN)为水体的主要营养元素,与施用氮肥等农业活动、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建筑施工导致的点源污染有关;总磷(TP)是影响滴水湖区水质的主要指标;水体中重金属整体污染水平较低。沉积物中TP是主要营养元素,重金属含量呈现出Cd>Cu>Cr>Pb的规律。虽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研究区域整体处于低风险水平,但Cd导致的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仍值得关注。从陆到海的种类多样性指数(H′)逐渐升高,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总体来看,从陆到海水体生态质量整体呈现波动变好的趋势,但营养元素N、P及重金属Cd污染需重点关注。对研究区域进行的风险预警评价表明,陆域水体为较安全状态,近岸海域为安全状态,N、P元素可能引起的富营养化是临港新片区现阶段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针对性地确定生态优化与恢复策略以提升临港新片区的整体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联通 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风险预警体系 临港新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貌提升视角的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策略——以和顺县阳光占村为例
8
作者 梅文静 郭青霞 +3 位作者 李淑红 梁纪尧 李惠敏 闫美霞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4-814,共11页
为揭示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风貌的衔接关系,本研究从风貌提升视角出发,构建评价体系,评析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需要优化与提升的乡村风貌特征,提出面向风貌提升的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策略,促进乡村之美与生产、生活、生态协调... 为揭示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风貌的衔接关系,本研究从风貌提升视角出发,构建评价体系,评析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需要优化与提升的乡村风貌特征,提出面向风貌提升的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策略,促进乡村之美与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统一。本研究以山西省和顺县阳光占村实地调研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乡村风貌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乡村风貌存在内涵关联-问题相通-要素相同-目标一致的衔接关系。乡村风貌评价体系包含4个准则层、14个要素层和37个指标层,其综合评价得分为3.075 3,位于一般水平,其中自然生态风貌和经济产业风貌较为突出,聚落生活风貌和人文环境风貌有待提升。结合限制因素原理,明确研究区整治方向,优化布局结构,针对乡村田、水、路、林、村等要素提出差异化整治策略。研究表明,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乡村风貌具有衔接关系,能协同促进乡村振兴,通过评析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需要提升的风貌指标要素,能科学合理地保护乡村风貌,为更多相似村庄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风貌评价 整治策略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丘陵区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功能评价与分区调控
9
作者 刘馨怡 杨朝现 +3 位作者 信桂新 李让恩 张思颖 梁韵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3-633,共11页
为厘清城乡交错带较为复杂人地关系的主要矛盾,寻求适宜的调控策略,本研究以山地丘陵区——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遵循“空间识别-功能评价-类型划分-分区调控”的研究逻辑,利用ISO聚类非监督分类、K-means算法等对重庆市城乡交错带开展研... 为厘清城乡交错带较为复杂人地关系的主要矛盾,寻求适宜的调控策略,本研究以山地丘陵区——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遵循“空间识别-功能评价-类型划分-分区调控”的研究逻辑,利用ISO聚类非监督分类、K-means算法等对重庆市城乡交错带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城乡交错带总规模2 378.18 km^(2),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主城都市区占近80%,而在城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武陵山区仅约为20%。受山地地形限制或水域分割的影响,城乡交错带在中心城区多呈“块状充填”、在其他区域多呈“不均衡环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类型区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功能异质性较强。受地形及城镇发展水平影响,主城都市区的中心城区城市发展功能较突出,其外围主城新区乡村生产功能较突出,渝东北、渝东南等因地形地貌约束生态保育功能较强。基于评价结果和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导向,可将城乡交错带划分为城镇发展融合、农业发展主导、生态保育保护3种类型区,分区采取差别化的土地综合整治调控策略为不同类型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主导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工程路径。研究结果可为山地丘陵区城乡交错带国土空间规划利用、管理调控和有效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交错带 土地利用功能评价 分区调控 土地综合整治 山地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逻辑、政策演进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理 黄利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4,共9页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探究我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逻辑与政策演进,重点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在制度僵滞期、制度演变期和制度断裂期等历史性变迁过程中,如何影响土地管制权、土地发展权和土地财产权3类土地权利的调控。在此基...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探究我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逻辑与政策演进,重点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在制度僵滞期、制度演变期和制度断裂期等历史性变迁过程中,如何影响土地管制权、土地发展权和土地财产权3类土地权利的调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困境,预测未来制度变迁的潜在驱动因素,提出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优化路径,包括在土地管制权方面应整合要素与系统,优化规划空间赋权,推进要素权益重构;在土地发展权方面应统筹供给与需求,创新土地流通机制,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在土地财产权方面应协调效率与公平,释放土地资产价值,带动整治综合效应,以期为未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制度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理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理论逻辑 政策演进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赋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影响与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威 陈丹玲 代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4,共9页
基于共建共治共享视角分析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赋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影响,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演化博弈模型,采用湖北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调研数据,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演化趋势和行为策略进行动态仿真。研究发现:共建共治共享从主体、... 基于共建共治共享视角分析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赋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影响,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演化博弈模型,采用湖北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调研数据,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演化趋势和行为策略进行动态仿真。研究发现:共建共治共享从主体、工具和价值维度指明了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赋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影响因素和行为逻辑;共建共治共享有助于促成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正向合作博弈,初始意愿、政府补贴、政府监管、企业成本是影响双方行为策略的关键因素;关键因素的变化能对社会资本的行为策略产生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影响。对此提出:政府通过出台激励政策,整合部门资源,落实奖罚措施等手段,有助于科学引导社会资本赋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整治模式从政府强势主导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共治共享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社会资本 演化博弈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评价——以广东省潮安区为例
12
作者 王颖佳 杨木壮 +1 位作者 宫清华 林彤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87-90,共4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逐渐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评价了广东省潮安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并根据三个子系统的关系提出潮安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差异化模式和措施。以期为潮安区发展绿色经...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逐渐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评价了广东省潮安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并根据三个子系统的关系提出潮安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差异化模式和措施。以期为潮安区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潮安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压力分值为0.0488~0.1709,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状态分值为0.0697~0.2123,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响应分值为0.007~0.2020,各乡镇分值差异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整治潜力 PSR模型 潮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及组态路径——基于浙江省乡镇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13
作者 卢泓钢 付净雅 张俊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11,共13页
基于全要素、全地域、全过程和全链条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陆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利用卫星反演技术获取土壤保持、产水量、生境质量、食物供给等多维度生态系统服务数据,基于2015-2022年浙江省571个乡镇级面板数据,采... 基于全要素、全地域、全过程和全链条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陆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利用卫星反演技术获取土壤保持、产水量、生境质量、食物供给等多维度生态系统服务数据,基于2015-2022年浙江省571个乡镇级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实证检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政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直接影响及组态路径。结果表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且能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关系,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组态路径分析表明,内核驱动型、治理协同型、市场导向型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政策实现高生态系统服务的具体路径;而“土地”要素调整不足是政策难以发挥作用的核心原因。因此,政府应持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政策,并整合“内核-外缘”系统中的多元要素,因地制宜地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 组态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的演进与转型——基于政策扩散和文本分析视角
14
作者 魏威 杨佳鑫 陈丹玲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1-459,共9页
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发展演变历程,采用政策扩散理论和文本分析方法,从双重视角分析政策的演进逻辑和转型特征。结果表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经历了摸索、起步、快速发展和综合提升等4个演进阶段,呈现出从概念原始、目标单一、模... 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发展演变历程,采用政策扩散理论和文本分析方法,从双重视角分析政策的演进逻辑和转型特征。结果表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经历了摸索、起步、快速发展和综合提升等4个演进阶段,呈现出从概念原始、目标单一、模式分散到概念丰富、目标多元、模式复杂的转型特征;整治政策既以决策导向作为核心驱动力,又以执行条件为现实基础,两者相互交织,共同推动政策的动态演进;采用Python语言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发现相较于摸索阶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的网络边数、网络密度、平均度分别提升了71.9%、70.8%、70.5%,网络特征从松散型向集聚型转变。据此,未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要守好“主阵地”,注重科学性;要下好“一盘棋”,强化系统性;要留好“提前量”,提升前瞻性,保障整治工作高质量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演进逻辑 转型特征 政策扩散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主体共治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者网络建构与互动机制研究
15
作者 王晓莉 赵茜宇 刘昊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7,共11页
研究目的: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多元行动者的互动机制,梳理分析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及博弈行为,为优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协调机制提供建议。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行动者网络分析。研究结果:(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具有多主体协... 研究目的: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多元行动者的互动机制,梳理分析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及博弈行为,为优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协调机制提供建议。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行动者网络分析。研究结果:(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具有多主体协同、多机制联动的特征,其行动者网络的核心行动者类别为政府组织或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与企业、金融组织等其他行动者联合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系列工作开展,实现项目工作链有效闭合。(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元行动者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机制,体现在问题呈现、征召动员、利益赋予、异议产生及处理等环节。多元行动者在“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系列工作,从而高效促进乡村振兴”的价值共识导向下,在识别自身问题及利益诉求的基础上,以协同并进的方式推动核心目标的达成。研究结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多主体协同共治的系统工程,异质主体的职能分工与整合协调构成了维度丰富的行动者网络,网络内行动者之间互动互馈,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系列工作平稳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行动者网络分析 乡村振兴 多主体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进退分布及驱动因素
16
作者 王楠 仲崇峻 +1 位作者 田玉福 张建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77,共9页
借助GIS空间分析和 Logistic回归分析,剖析保留和退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影响试点实施状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保留和退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均呈集聚分布,且二者的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保留试点... 借助GIS空间分析和 Logistic回归分析,剖析保留和退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影响试点实施状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保留和退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均呈集聚分布,且二者的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保留试点多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等地区,而退出试点多分布于东北和西北等地区.耕地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需求和条件明显较低,农民收入低下、村庄自然禀赋不足和建设用地利用粗放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多目标、多要素、多主体的综合性工作,各地应提高对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视程度,在充分分析区域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订整治方案,并以农民提出诉求、地方政府引导和社会资本参与为主要路径推动整治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GIS空间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 保留试点 试点退出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进展
17
作者 段楚尧 王小雨 周志军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154-160,共7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开展土地集约利用,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梳理我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文献,回顾发展历程,运用文献计量法总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进展,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全域...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开展土地集约利用,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梳理我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文献,回顾发展历程,运用文献计量法总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进展,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对提高农户收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正向影响;土地整治演进主要由传统土地整治、专项土地整治向全域综合整治方面转变;试点地区集中在开展时间较早、人地矛盾较突出的东部省份,主要推广试点经验;整治内容主要集中在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腾退与乡村生态与环境保护3方面;实施路径主要为村庄规划、多主体参与、整治评估、农民主体性发挥、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最后提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从农业用地、生态用地、产业用地等方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完善的分类管理办法与差异化激励机制;采取多方渠道加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宣传,加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关学科、应用技术、研究范式的融合等建议,以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 土地 文献计量 综合整治 千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的村庄规划策略研究——以坪茶村为例
18
作者 赵威 张浩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1期192-198,共7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规划实施的政策平台,与村庄规划的有机融合是破解乡村发展空间约束、实现国土空间优化利用、提升村庄规划实用性的关键路径。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切入点,基于文献梳理与案例研究,总结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及要...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规划实施的政策平台,与村庄规划的有机融合是破解乡村发展空间约束、实现国土空间优化利用、提升村庄规划实用性的关键路径。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切入点,基于文献梳理与案例研究,总结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及要点,在分析当前村庄保护和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理念与实践经验,以坪茶村村庄规划为实例,提出了优化空间布局、盘活土地资源、加强保护修复、健全联动机制四大规划策略,旨在为新时期村庄规划编制提供思路和参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摄影测量应用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的研究
19
作者 杨林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240-243,共4页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测绘技术,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应用广泛。大量研究表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具备较高的分辨率,有助于测绘师对土地的使用进行合理规划,能够精确的分析地形地貌,监测土地状况和变化,有效的对土地质量进...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测绘技术,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应用广泛。大量研究表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具备较高的分辨率,有助于测绘师对土地的使用进行合理规划,能够精确的分析地形地貌,监测土地状况和变化,有效的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估。倾斜摄影测量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提供了技术支持,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精细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养模式的乌蒙山河谷地带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践
20
作者 葛霖 张印 李强 《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134-138,共5页
为探讨乌蒙山河谷地带旱改水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收益情况,更好地推动山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自给区粮食安全,选取乌蒙山腹地的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为研究区,以七星关区燕子口镇甘沟河村、海子社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实例,具体分析项目开... 为探讨乌蒙山河谷地带旱改水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收益情况,更好地推动山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自给区粮食安全,选取乌蒙山腹地的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为研究区,以七星关区燕子口镇甘沟河村、海子社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实例,具体分析项目开展种养结合的效益情况。结果表明,水源供需是否平衡、土壤是否符合水稻种植条件是旱地改造水田项目选址是否可行的最重要因素;乌蒙山河谷地带旱改水项目主要工程措施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灌溉与排水工程;采取种植水稻+养殖稻花鱼结合方式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每公顷水田养殖3000尾稻花鱼,可增加约6万元经济收益。种养结合模式是改善当前农业低效的有益途径,是实现乌蒙山河谷地带旱改水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区 土地综合整治 耕地保护 种养结合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