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灾害“预”“防”的核心要义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高会然 许冲 +2 位作者 王巍 何祥丽 肖子亢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4,共6页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的新修订《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自然灾害救助准备、应急响应、保障措施等进行了国家层面上系统性的规范和完善。其中,自然灾害救助准备是应急响应的首要任务,“预”与“防”是贯穿灾害救助准备环...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的新修订《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自然灾害救助准备、应急响应、保障措施等进行了国家层面上系统性的规范和完善。其中,自然灾害救助准备是应急响应的首要任务,“预”与“防”是贯穿灾害救助准备环节的两个核心概念。该文旨在剖析自然灾害“预”“防”的核心要义、理论与技术框架及其发展现状。通过文献综述和调研,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自然灾害“预”与“防”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分析了其在自然灾害救助准备与应急实战中的应用案例与短板,对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及提升灾害应对能力措施提出了思考,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与应急救助管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预防 应急预案 救助准备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演进逻辑与国际比较研究
2
作者 孔锋 孙慧颖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11,共9页
该文构建了“理念—目标—过程—工具”分析框架,运用文本比较法探究了中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演进特征、逻辑与发展进路。结果发现:(1)演进特征表现为治理理念从传统应急思维向现代风险治理思维转型,治理目标以风险防控为核心提升... 该文构建了“理念—目标—过程—工具”分析框架,运用文本比较法探究了中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演进特征、逻辑与发展进路。结果发现:(1)演进特征表现为治理理念从传统应急思维向现代风险治理思维转型,治理目标以风险防控为核心提升治理体系效能与社会韧性,治理过程呈现以灾前预防为核心的全过程综合防御,治理工具随风险情境与治理需求的变化而动态调整。(2)演进逻辑呈现为基于外部情境响应的动态调适、内部治理需求的价值选择、内外驱动下的耦合机制三方驱动。(3)通过梳理国内外防灾减灾规划,发现仙台减灾框架对中国防灾减灾工作具引导价值,尤其在风险理解、治理体系建设、韧性投资、应急准备与恢复方面。完善中国防灾减灾规划需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理念,注重多元目标的统筹平衡,加强全过程的韧性建设,增强治理工具的协调性和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救灾 国家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规划历程 演进逻辑 国际比较 仙台减灾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灾韧性城市:本质内涵、分形结构与特征向量 被引量:2
3
作者 赫磊 解子昂 李捷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5,共8页
本文旨在明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领域中韧性城市的界定与概念内涵,基于前期对防灾韧性城市发展脉络的综述性研究,推演出逻辑自洽的防灾韧性城市(Disaster Resilient City)的本质内涵、分形结构与特征向量。主要结论:防灾韧性城市的本质内... 本文旨在明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领域中韧性城市的界定与概念内涵,基于前期对防灾韧性城市发展脉络的综述性研究,推演出逻辑自洽的防灾韧性城市(Disaster Resilient City)的本质内涵、分形结构与特征向量。主要结论:防灾韧性城市的本质内涵是以人为本的服务供给、动态演进的自适应过程、跨尺度多系统的关联协同;其分形结构统一于由“节点—边”联结的物质环境系统与社会网络系统交织的高阶复杂城市网络结构;基于“结构—功能”模型推导出具有独立自由度的四维特征向量,即鲁棒性、冗余性、多样性和治理能力。研究有利于明确防灾韧性城市的概念,构建广泛共识与深入探讨的基础,形成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领域韧性城市的研究边界,推动综合防灾规划理论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韧性城市 物质环境系统 社会网络系统 复杂网络 综合防灾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避难场所规划历程回顾和新时代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威涛 万汉斌 李翔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在多种灾害形势愈加严峻和城市化持续推进的双重驱动下,城市避难场所规划作为我国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交集,经历了从试点规划引领的“起步”,到国家标准支撑的“普及”,再到综合防灾减灾主导的“升级”3个发展阶段。在国土空... 在多种灾害形势愈加严峻和城市化持续推进的双重驱动下,城市避难场所规划作为我国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交集,经历了从试点规划引领的“起步”,到国家标准支撑的“普及”,再到综合防灾减灾主导的“升级”3个发展阶段。在国土空间规划和韧性城市建设交叉融合的新时代,避难场所规划在新的上位规划体系下,又迎来上接安全发展战略、下落社会生态系统、分级空间规划响应、落实空间治理现代化等新要求。通过政府文件和实践案例的梳理研究,划分我国城市避难场所规划历程和特点,提出新时代发展方向,为未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避难场所规划 综合防灾减灾 国土空间规划 韧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学科视角下的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孔锋 康欣蕊 王一飞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是凝聚力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的研究既是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需求,也是总结和优化中国综合减灾模式的需求。该文综述了不同...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是凝聚力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的研究既是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需求,也是总结和优化中国综合减灾模式的需求。该文综述了不同领域凝聚力的研究特征,梳理了不同领域凝聚力的作用机制和逻辑关系,阐述了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运作的中国实践。研究发现:①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运行受到灾害经济学、政府治理体制机制和社会网络的影响。②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与灾害韧性和应急管理能力在主体特征、运作逻辑和灾前、灾中、灾后三阶段的任务有明显区别。③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多元主体的利益取向、主体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和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等。提高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运作效率的路径包括增加多元主体参与渠道和完善非政府主体参与的奖励机制、提高资源分配公平度、适当放权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强防灾减灾常态化建设、推动综合减灾的“举民体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凝聚力模式 防灾减灾 气候变化 复杂灾害 自然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灾种影响下的西南民族村寨应急疏散空间韧性规划方法——基于贵州省凯里市下司镇清江村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超深 赵炜 张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传统的应急疏散空间规划主要关注避难场所布局,对疏散通道的关注严重不足,且避难场所选址缺少对多灾种及灾种间相互影响的综合考量,对人群疏散行为特征关注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将应急疏散空间划分为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两个层面,并... 传统的应急疏散空间规划主要关注避难场所布局,对疏散通道的关注严重不足,且避难场所选址缺少对多灾种及灾种间相互影响的综合考量,对人群疏散行为特征关注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将应急疏散空间划分为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两个层面,并从多灾种综合防御的视角进行避难场所的空间选址,给出了考虑多灾种影响的疏散通道重要性和脆弱性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了基于经验研判和仿真检验相结合的应急疏散空间规划方法。通过对贵州省清江村的实证检验,发现该方法在灾害类型多的民族地区有较强的适用性,能够明显提升村寨疏散效率;通过应急演练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加强民众对灾害及避难场所的认知,能够明显地提升村寨的社会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灾 避难场所 疏散通道 仿真检验 韧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视角下应急避难场所防灾减灾能力综合评价:以温州市瓯海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安峰 范秀芳 +2 位作者 杜温瑞 孙婉馨 徐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230,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应急避难场所在综合防灾减灾中的基础作用,基于韧性视角,从场所安全性、管理规范性、交通可达性、服务保障性、重建恢复性5个维度,构建多维度的应急避难场所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地理信息系统(G... 为进一步提高应急避难场所在综合防灾减灾中的基础作用,基于韧性视角,从场所安全性、管理规范性、交通可达性、服务保障性、重建恢复性5个维度,构建多维度的应急避难场所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温州市瓯海区为例,根据其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和开源数据,综合评估该区应急避难场所防灾减灾能力,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构建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能够分析评估应急避难场所防灾减灾能力,可找出应急避难场所的薄弱指标,为管理者提供优化提升的方向。实例分析中,瓯海区低韧性的应急避难场所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区,且村级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较低,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应急避难场所 防灾减灾能力 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森林火灾综合减灾资源基本情况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宿爱芝 付磊 +2 位作者 胡杰 马勇 杨瀚翔 《森林防火》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概述了昆明市防灾减灾救灾情况,阐述了昆明市森林火灾综合减灾资源储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提升昆明市森林火灾综合减灾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昆明市 基本情况 森林火灾 综合减灾资源 防灾减灾救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防灾发展驱动下避难场所与救助设施的协同规划探讨
9
作者 张威涛 徐漫辰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5,共6页
城市避难场所与应急救助设施的协同布局,是综合防灾发展驱动下城市避难场所规划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先通过厘清避难场所在传统职能运行基础上,从灾害暴发期至缓解期参与治安消防、医疗救护、物资供应等应急救助的行动机制,构建以避难场... 城市避难场所与应急救助设施的协同布局,是综合防灾发展驱动下城市避难场所规划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先通过厘清避难场所在传统职能运行基础上,从灾害暴发期至缓解期参与治安消防、医疗救护、物资供应等应急救助的行动机制,构建以避难场所为核心空间节点、多方专业救助设施紧密联结的“避难协同空间系统”;再提出灾害风险评估、空间规划决策、规划实施保障的三段式避难场所和救助设施协同规划路径和策略,以此落实避难场所和多方救助单位之间行动兼空间上的密切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灾 避难场所 救助设施 行动机制 协同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滑坡防治关键问题初论 被引量:26
10
作者 吴树仁 王涛 +2 位作者 石菊松 石玲 辛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71-1880,共10页
在概述工程滑坡灾害防治研究主要进展的基础上,从工程边坡扰动过程与机理、潜在工程滑坡危险性识别评估和监测预警3个方面,集成探索工程滑坡灾害有效预防的主要途径,强调潜在工程滑坡危险性识别评估是有效预防工程滑坡灾害的关键;从快... 在概述工程滑坡灾害防治研究主要进展的基础上,从工程边坡扰动过程与机理、潜在工程滑坡危险性识别评估和监测预警3个方面,集成探索工程滑坡灾害有效预防的主要途径,强调潜在工程滑坡危险性识别评估是有效预防工程滑坡灾害的关键;从快速钻探勘察技术、快速评估和快速锚固技术,特别是深层滑坡自适应锚固技术研究方面,概述工程滑坡快速防治技术研究新进展;从主动减灾防灾理念和意识、工程滑坡风险评估与控制、综合减灾3个方面,集成研究主动减轻工程滑坡灾害的有效途径,强调构建"防、治、管"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减灾信息共享平台,是综合减灾防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滑坡 预防 治理 风险评估 综合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方法研究——以廊坊市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易立新 陈世杰 +1 位作者 王晓荣 郭家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1-16,共6页
在分析我国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方面的不足;针对我国中小城市的特点,提出一套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工作程序与技术方法,该方法包括灾害识别,财产易损性分析,灾害风险分析,损失预测与风险区划... 在分析我国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方面的不足;针对我国中小城市的特点,提出一套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工作程序与技术方法,该方法包括灾害识别,财产易损性分析,灾害风险分析,损失预测与风险区划,确定规划目标与减灾措施,规划编制6个阶段;以廊坊市为例,拟定了一个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方案。在规划过程中采用了风险分级法和减灾措施优先级评分法等,找出威胁廊坊城市安全的主要灾害和防治的主要措施,为廊坊市的灾害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灾害管理 灾害风险评价 城市规划 廊坊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研究的发展与实践 被引量:20
12
作者 薄景山 李平 +3 位作者 孙有为 蔡晓光 焦淙湃 张莹允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集中等特点。城市安全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城市地震安全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唐山大地震后,在反思惨痛震害教训的同时,中国政府...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集中等特点。城市安全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城市地震安全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唐山大地震后,在反思惨痛震害教训的同时,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抗震防灾技术和方法。本文简要地归纳了破坏性地震对城市的影响,从我国先后开展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防震减灾规划和韧性城市3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历程,讨论和评述了在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本文对韧性城市的定义、研究内容、特征、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城市抗震中应重点加强研究的5个方面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地震灾害 抗震防灾规划 防震减灾规划 韧性城市 发展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研初探--以南京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研为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郭东军 陈志龙 +2 位作者 谢金容 龚华栋 赵子维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9-54,共6页
结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南京综合防灾规划专题编研工作,深入解析了规划编研背景,详细介绍了南京综合防灾规划的理念、原则,灾害风险分析以及防灾空间规划、避难场所规划、防灾通道规划等内容的编研情况,以期对相似或相同类型规划的... 结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南京综合防灾规划专题编研工作,深入解析了规划编研背景,详细介绍了南京综合防灾规划的理念、原则,灾害风险分析以及防灾空间规划、避难场所规划、防灾通道规划等内容的编研情况,以期对相似或相同类型规划的研究与编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灾规划 风险评估 防灾空间 主动防灾 避难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评价的实用概率方法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威 苏经宇 +2 位作者 马东辉 郭小东 王志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21-124,共4页
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可以衡量一个城市在面临灾害时的抗御能力及恢复能力,并且是辅助城市安全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首先从城市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承灾能力三个方面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可以衡量一个城市在面临灾害时的抗御能力及恢复能力,并且是辅助城市安全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首先从城市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承灾能力三个方面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评价指标分级标准等级值;其次基于概率论原理,利用实用概率方法进行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评价,从而较为客观、快速的给出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水平;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 概率论 分级标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本玉 叶燎原 苏经宇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2,共5页
抗震防灾规划是提高城镇综合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与城市总体规划一并实施。重点回顾了我国抗震防灾规划工作的发展历程,同时对美国、日本在建立防灾规划方面的情况也进行了介绍。通过编制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加强城市的综合抗震防... 抗震防灾规划是提高城镇综合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与城市总体规划一并实施。重点回顾了我国抗震防灾规划工作的发展历程,同时对美国、日本在建立防灾规划方面的情况也进行了介绍。通过编制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加强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在丽江地震中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手段。综述了在这个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并就未来的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了总结与展望,以期国内外同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防震减灾 规划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防灾规划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冯浩 张方 戴慎志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98,共6页
综合防灾规划是一种新兴的规划类型,其中灾害风险评估作为关键环节应体现"综合"内涵,即考虑多灾种、全过程及多手段的防灾需求。灾害风险评估需要有明确的评估目标、全面的评估对象、清晰的评估要素、完善的评估流程以及综合... 综合防灾规划是一种新兴的规划类型,其中灾害风险评估作为关键环节应体现"综合"内涵,即考虑多灾种、全过程及多手段的防灾需求。灾害风险评估需要有明确的评估目标、全面的评估对象、清晰的评估要素、完善的评估流程以及综合的评估方法。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的构建应是:首先明确灾害风险评估的作用与目标;确立由单灾种分析向多灾种复合的评估流程;建立多灾种风险辨识机制;落实单灾种风险分析与区划;整合多灾种综合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灾规划 灾害风险评估 “综合”内涵 复合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韧性规划建设整体框架与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威 朱峻佚 +2 位作者 费智涛 马东辉 杜修力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9-218,共10页
当前,各类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国土空间安全特别是灾害风险防控与国土空间韧性规划建设面临严峻挑战,有必要将韧性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融合,提高国土空间的防灾减灾能力,满足国家对国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土... 当前,各类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国土空间安全特别是灾害风险防控与国土空间韧性规划建设面临严峻挑战,有必要将韧性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融合,提高国土空间的防灾减灾能力,满足国家对国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土空间韧性规划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土空间韧性规划建设的目标和总体思路,构建了国土空间韧性规划建设的整体框架,从技术方法层面、空间治理层面和工作体系层面总结了国土空间韧性规划建设的发展路径。为推动国土空间韧性规划建设,本文从优化法律法规体系、政策体系、技术标准体系3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开展国土空间韧性规划建设研究与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韧性规划 整体框架 韧性城市 防灾减灾 灾害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中的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江波 戴慎志 +2 位作者 刘婷婷 赫磊 苟爱萍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73,共5页
在近年来我国各类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显得尤为紧迫。但是,由于综合防灾法规和统一的灾害管理机构的缺失,给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扰。本文从面向实施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在编... 在近年来我国各类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显得尤为紧迫。但是,由于综合防灾法规和统一的灾害管理机构的缺失,给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扰。本文从面向实施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重点处理的三大关键问题,即灾害风险与防灾能力的匹配度、相关规划的协调性以及规划对策的可操作性;进而针对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建设的六大板块提出了对策框架,并提出基于"三结合"的实施策略,即与法定规划相结合、平灾结合、部门分工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灾规划 关键问题 匹配度 协调性 操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城市建设视角下的宁波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慧彦 李强 +2 位作者 王建飞 迟宝明 姜纪沂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5-282,共8页
基于韧性城市建设的内涵与目标,综合多种灾害类型,构建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内容体系。以宁波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为例,从4个方面提出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建议:①基于灾害综合风险,通过布设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和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 基于韧性城市建设的内涵与目标,综合多种灾害类型,构建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内容体系。以宁波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为例,从4个方面提出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建议:①基于灾害综合风险,通过布设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和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台风、地质灾害等重点危险区域防御能力,构建韧性城市防御体系;②结合风险空间分布与城市长远发展规划,优化整体安全布局,构建基于安全分区的韧性城乡空间规划;③构建多灾兼顾的应急保障设施及海空陆铁一体化的应急救援体系,实施分区性部署,强化城市应急保障设施建设;④强化智能化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构建强韧性应急指挥与队伍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防灾减灾 城市规划 应急管理 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江波 戴慎志 苟爱萍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9-44,共6页
针对我国近年来各类灾害频繁发生,编制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需求日增,但是具体编制工作却又举步维艰的问题,从系统论的角度客观分析了城市防灾规划需要进行综合的必要性,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面临的现实困境在于理论体系、法规基础和实... 针对我国近年来各类灾害频繁发生,编制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需求日增,但是具体编制工作却又举步维艰的问题,从系统论的角度客观分析了城市防灾规划需要进行综合的必要性,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面临的现实困境在于理论体系、法规基础和实施主体缺乏,指出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未来出路的突破口在于加强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需要从空间设施布局入手,协调各单灾种规划的关系和矛盾,对各类防灾空间与设施进行高效整合,充分融入法定规划体系,加快研究出台综合防灾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并建立统一的综合防灾管理机构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需求 困境 出路 空间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