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育融合”的发展历程、现实困境与实践对策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理宣 姜若梅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五育融合”起源于中国近代国民教育改革、拯救民族存亡危机的思考,成熟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过程。通过审视“五育融合”的教学现状发现,还存在低层化的教学目标、碎片化的教学方式... “五育融合”起源于中国近代国民教育改革、拯救民族存亡危机的思考,成熟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过程。通过审视“五育融合”的教学现状发现,还存在低层化的教学目标、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贫乏的知识内涵、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等困境。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确立崇高的教学目标、赋予知识丰富的育人内涵、实施大概念教学、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人的全面发展 整体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知识融通——从知识立场到生命立场 被引量:7
2
作者 鲁子箫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知识融通是“五育融合”的基础。追溯历史,知识分化和教学知识学科化是知识逐渐遮蔽生命、知识逻辑取代生命发展逻辑的过程。因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融通是知识进化... 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知识融通是“五育融合”的基础。追溯历史,知识分化和教学知识学科化是知识逐渐遮蔽生命、知识逻辑取代生命发展逻辑的过程。因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融通是知识进化的根本出路。知识融通作为“五育融合”之基础的理论逻辑体现为:“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但“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式知识组织方式阻碍着学习者生命的整全发展。因此,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知识融通才能以“整全的知识”育“全面发展的人”。当前,人文知识的重组和教学重建成为知识融通的“试验田”,要坚持知识的生命立场,打破学科间知识边界、领域内知识固化和“唯知识”的教学评价,围绕生命主题开展知识融通,为实现“五育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知识融通 教学知识组织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的全面发展”到“完整的人”——重释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23
3
作者 高强 韩飞 季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9,共6页
从介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形成出发,阐述了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教育观和劳动观相结合所形成的3种具有差异性的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继而通过对马克思《184... 从介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形成出发,阐述了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教育观和劳动观相结合所形成的3种具有差异性的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继而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挖掘其中"完整的人"的理念,并结合教育学和国外体育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流派对"完整的人"思想的发展和应用,提出应对马克思主义体育观进行反思,从而在本体论、认识论和发展观的层面上形成"完整的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体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哲学 人的全面发展 完整的人 马克思主义体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工业产品设计反思 被引量:15
4
作者 江牧 胡书可 林鸿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9-83,共5页
通过对当今人类社会设计行为所带来后果的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并由此提出"中""、安""、返"的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适度设计 人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世纪转换中国体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定位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远梅 韩会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9,共4页
世纪转换中国的现实是社会历史的进步与人的异化的矛盾 ;世纪转换中国发展的历史是对新的价值体系的追求 。
关键词 世纪转换 中国体育 价值取向 人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 历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春燕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81,共4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从根本上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健康发展的价值观念,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与发展的科学依据,与社会主义核心...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从根本上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健康发展的价值观念,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与发展的科学依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价值契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与居民体育价值观特征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晓华 许慧玲 古雅芬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21,共6页
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出发,对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珠三角的不同个人受经济环境和状况的影响,在体育价值观取向上的不同反映进行深入分析;又从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视角,剖析了体育特有功能与提高国民体质和发展医疗保健事业的关... 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出发,对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珠三角的不同个人受经济环境和状况的影响,在体育价值观取向上的不同反映进行深入分析;又从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视角,剖析了体育特有功能与提高国民体质和发展医疗保健事业的关系;探索了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体育价值观取向在数量上所表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指标 体育价值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人的精神活动需要 现代人生活必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9
8
作者 刘荣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55,共5页
人的需要理论不仅体现于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跃迁中,而且展开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探讨了历史地自行产生的需要和社会需要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探讨了人的需要从极少... 人的需要理论不仅体现于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跃迁中,而且展开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探讨了历史地自行产生的需要和社会需要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探讨了人的需要从极少的需要转化到多方面的需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从而显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趋势,而且提出了现阶段培育“社会的个人需要”的指导性建议,即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最高点,要发现、创造和满足由社会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要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从而对人的需要的发展也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出了热切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手稿 人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趋势 社会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耕南 陆幼雅 王宏亮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14,共4页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努力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紧密联...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努力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构建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春玲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02-405,共4页
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的指导和约束。中国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仍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多元文化价值观并存使得人们面临文化价值选择的困惑,社会发展也因此缺少正确文化价值观的引导。事实上,“和谐”就是... 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的指导和约束。中国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仍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多元文化价值观并存使得人们面临文化价值选择的困惑,社会发展也因此缺少正确文化价值观的引导。事实上,“和谐”就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对“和谐”内涵的反思和建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在对文化价值观进行释义的基础上,反思了文化价值观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了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建构的基本取向人的和谐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建构的价值选择理性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文化价值观 人的和谐发展 理性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基础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倩春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8,共5页
科学教育的兴起曾经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但随着科学技术负效应的不断显现,人们开始对科学教育进行反思和质疑。本文意在说明,科学教育只有重塑其人文价值基础,即通过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以人的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创造性... 科学教育的兴起曾经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但随着科学技术负效应的不断显现,人们开始对科学教育进行反思和质疑。本文意在说明,科学教育只有重塑其人文价值基础,即通过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以人的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创造性发展为根本目标,才能适应现代文明的未来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人文价值 人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终极价值目标的确立与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策略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东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3-36,共4页
从人的生活质量入手 ,富裕、和谐、自由堪称人类社会的三大终极价值目标。三大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必须并推共进。但由于在现实中不可能完全做到并推共进 ,因而常常有优选其中哪一项的问题。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目标优先选择策略是“优先... 从人的生活质量入手 ,富裕、和谐、自由堪称人类社会的三大终极价值目标。三大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必须并推共进。但由于在现实中不可能完全做到并推共进 ,因而常常有优选其中哪一项的问题。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目标优先选择策略是“优先富裕 ,兼顾和谐与自由”。这一价值策略尽管明显优于计划经济社会对和谐的优先选择 ,从而更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但仍有自己的问题。其中最大缺陷就是在人生追求和精神领域会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社会终极价值目标 价值策略 优选原则 激励偏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实现的三维审视 被引量:4
13
作者 史家亮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8,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从制度评价的角度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实现要坚持国家长治久安、生产力发展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国家长治久安是基本标准,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根本标准,促进人的自由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从制度评价的角度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实现要坚持国家长治久安、生产力发展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国家长治久安是基本标准,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根本标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最高标准。上述标准,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在实践中,需要遵循制度人民性实现的要求,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保障并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人民性 长治久安 生产力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先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21,共3页
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这一战略价值目标的提出,既科学阐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又深刻把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规律,将... 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这一战略价值目标的提出,既科学阐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又深刻把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规律,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全面进步 价值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重要环节——1980年代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3,152,共8页
1980年代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大讨论在当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在于它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重要环节。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它是清醒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理论台阶;二、它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1980年代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大讨论在当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在于它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重要环节。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它是清醒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理论台阶;二、它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铺垫。周扬和胡乔木的两篇文章是分析这场大讨论的重要历史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 价值理想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的劳动教育:观念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周兴国 曹荣荣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第3期25-34,共10页
劳动教育观念是人们关于劳动、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目标、功能及实践形态的理解和认识。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人们对于劳动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不同的劳动教育实践形态。我国劳动教育经历了从新中国成... 劳动教育观念是人们关于劳动、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目标、功能及实践形态的理解和认识。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人们对于劳动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不同的劳动教育实践形态。我国劳动教育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忽视劳动教育,到强调劳动教育的政治秩序建构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再到强调通过劳动教育促进人才培养及推进素质教育,最终到新时代突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变化过程。新中国的劳动教育观念随国家发展意识而变化,但总体上呈现向劳动教育本质复归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社会发展价值 伦理道德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理性泛化背景下技术美的价值——对消解泛化技术理性的一种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荣贤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0-113,共4页
技术理性的泛化"造成"了人类发展要面临多重危机,人自身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调是其重要表现之一。作为技术产品之主要审美形态的技术美,在促进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和谐方面,除了具有一般美学意义上的审美价值,还具有... 技术理性的泛化"造成"了人类发展要面临多重危机,人自身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调是其重要表现之一。作为技术产品之主要审美形态的技术美,在促进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和谐方面,除了具有一般美学意义上的审美价值,还具有特殊价值。基于技术理性泛化的意识形态危机,探讨了技术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理性 技术美 价值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学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64,共10页
中国的崛起会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关键在于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会不会在世界上到处争抢资源,会不会在因资源短缺所引起的世界性伤口上再重重地撒上一把盐。只要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即只要坚持不是以物质消费为中心而是以促使人的... 中国的崛起会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关键在于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会不会在世界上到处争抢资源,会不会在因资源短缺所引起的世界性伤口上再重重地撒上一把盐。只要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即只要坚持不是以物质消费为中心而是以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那么中国对资源的需求就会是适可而止的,它追求的必然是生活的质而不是量,而当它发现,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损害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就会自觉地去调节开发利用资源的数量与方式。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这些中国的领导人正一步一步地突破以消费为中心,使中国朝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这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最强有力的保证。中国的新的领导集体差不多是同时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平崛起”的概念的,这两者本来就是一套完整思路中的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是中国领导人所倡导的致力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致力于发展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战略。如果要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然要坚持这种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战略,而倘若坚持这种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战略,那么中国的崛起必将是和平的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和平崛起 人的全面发展 弗洛姆 马克思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的发展观
19
作者 傅明 张春香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15-20,共6页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对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发展的目标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前期探索和创新。为今天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发展才是硬道理 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可持续发展的人学意义
20
作者 杨雪英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1-44,共4页
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代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 ,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人学内涵 ,具有深远的人学意义。人的主体性世界观的调整和人的价值观的重塑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科技与人文的重新整合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代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 ,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人学内涵 ,具有深远的人学意义。人的主体性世界观的调整和人的价值观的重塑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科技与人文的重新整合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宗旨。不仅如此 ,可持续发展理论还因为包含了一种全新的人道主义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人学意义 人道主义 全面发展 主体性 世界观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