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SN油田东部过渡带油水边界综合确定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宇 杨会东 +3 位作者 付宪弟 蔡东梅 王彦辉 孙衍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0,共8页
为确定大庆SN油田东部过渡带油水界面,综合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结合岩心含油产状分析和老井油水层二次解释,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叠后属性油气检测以及基于叠前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流体识别等技术,探讨构造油气藏外扩区油水边界的综合确... 为确定大庆SN油田东部过渡带油水界面,综合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结合岩心含油产状分析和老井油水层二次解释,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叠后属性油气检测以及基于叠前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流体识别等技术,探讨构造油气藏外扩区油水边界的综合确定方法。研究区油水边界具有以下特征:岩心含油产状为油斑以上;测井解释外推为油层或油水同层;叠后属性低高频能量比大于0.85;叠前反演预测含水饱和度小于75%。因此,以“井点定深度、地震定边界、动态来验证”为原则,从“点—线—面—空”,经过综合分析,确定最终油水边界位置。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研究区外扩评价部署,对同类型构造油田油水边界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油气藏 油水边界 井震资料 叠后属性 叠前反演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中部隆起带北西向大断层识别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宁 唐贤君 +3 位作者 钟荣全 陈春峰 陈永军 何新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3,共12页
东海陆架盆地不同地区均揭示有局部北西走向断层的存在,但由于对断层缺乏盆地整体研究,导致断层运动学和动力学认识存在争议。以中部隆起带为重点研究区,通过对区域重磁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展了盆地尺度北西向大断层识别和分布规律研... 东海陆架盆地不同地区均揭示有局部北西走向断层的存在,但由于对断层缺乏盆地整体研究,导致断层运动学和动力学认识存在争议。以中部隆起带为重点研究区,通过对区域重磁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展了盆地尺度北西向大断层识别和分布规律研究,探讨了区域北西向大断层构造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中部隆起带发育有10条北西向大断层,该类断层具有分布范围广,断层规模“南大北小”和断面相对低角度的特点,并控制了区域内中生界及古新—中下始新统厚度的南北差异;②北西向大断层形成时间早于北东、北北东向断层,主要经历中生代燕山期正断层发育、中生代末期至早中始新世伸展-转换断层发育、中晚始新世到渐新世断层整体消亡和中—上新世至今断层局部活化四个演化阶段;③北西向大断层的形成与中国东部印支—燕山期先挤压逆冲、后伸展回滑作用有关,反映印支期华南与华北板块南北碰撞向东南方向深入影响至东海陆架盆地区域,形成大量北西走向低角度逆冲断层,燕山期在北西—南东向区域挤压及地壳增厚背景下,存在广泛的北北东—南南西向伸展逃逸,最终控制了北西向低角度正断层的形成。上述研究为区域内深层及基底潜山领域的油气勘探研究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北西向大断层 基底断层 重磁震综合分析 构造演化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油气藏重磁电震综合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6
3
作者 杨辉 文百红 +6 位作者 戴晓峰 王玲 朱如凯 侯连华 毛志国 张丽君 宋雪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6-293,共8页
通过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数十口钻井资料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提出了火山岩油气藏重磁电震综合预测方法.将正则化下延与延拓回返垂直二次导数串联形成了一个新的滤波器,该滤波器相当于首先通过正则化下延将位场曲面延拓至地下目的层段,... 通过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数十口钻井资料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提出了火山岩油气藏重磁电震综合预测方法.将正则化下延与延拓回返垂直二次导数串联形成了一个新的滤波器,该滤波器相当于首先通过正则化下延将位场曲面延拓至地下目的层段,降低火山岩埋深对磁力异常幅值的影响,然后利用延拓回返垂直二次导数对弱信号进行增强,不仅提高了位场异常的分辨率,而且由于对位场异常幅值信息进行了能量补偿,因而有利于利用增强后的位场异常的幅值划分火山岩岩性.利用该技术对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地震3D工区的重磁资料进行了处理,结合建场测深及3D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根据重磁电震等资料综合预测了火山岩油气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 磁力 建场测深 地震 综合地球物理 火山岩 天然气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及其邻域岩浆岩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1
4
作者 杨传胜 李刚 +2 位作者 杨长清 龚建明 廖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5-133,共9页
基于二维地震资料和重磁资料的处理、解释,研究了东海陆架盆地及其邻域岩浆岩时空分布特征,并收集整理浙闽地区相关地质资料,将海陆连为一体进行综合解释。浙闽陆区岩浆岩非常发育,并且大致沿28°N为界,北侧岩浆岩大体呈NE向带状分... 基于二维地震资料和重磁资料的处理、解释,研究了东海陆架盆地及其邻域岩浆岩时空分布特征,并收集整理浙闽地区相关地质资料,将海陆连为一体进行综合解释。浙闽陆区岩浆岩非常发育,并且大致沿28°N为界,北侧岩浆岩大体呈NE向带状分布,南侧则呈NNE向带状分布,且埋深较浅,甚至在有些地区出露地表,其分布特征受区内大断裂的控制。综合地震、重磁资料研究认为,海域岩浆岩多分布在隆起部位或凹陷的边缘位置,发育情况与断裂的展布密切相关。收集整理了海域钻遇岩浆岩的15口钻井资料,沿自SW至NE一线,对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其侵入关系对岩浆活动进行了期次和展布特征的划分,初步划分为4期:燕山期、四川期、华北期和喜马拉雅期;4带:浙闽隆起区、中部隆起区、钓鱼岛隆褶带和琉球岛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重磁资料 岩浆岩 时空分布 东海陆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重磁地震综合探测剖面研究 被引量:48
5
作者 高德章 赵金海 +2 位作者 薄玉玲 唐建 王舜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3-861,共9页
依据东海南部一条自东海陆架直至菲律宾海盆的重磁地震综合探测剖面 ,采用地壳结构重磁地震综合反演解释系统开展岩石圈结构的综合研究 ,制作了岩石圈结构地学断面图 .结果表明基隆凹陷为一中新生代沉积凹陷 ,沉积厚度达到 14km ;冲绳... 依据东海南部一条自东海陆架直至菲律宾海盆的重磁地震综合探测剖面 ,采用地壳结构重磁地震综合反演解释系统开展岩石圈结构的综合研究 ,制作了岩石圈结构地学断面图 .结果表明基隆凹陷为一中新生代沉积凹陷 ,沉积厚度达到 14km ;冲绳海槽盆地为弧后扩张地堑型盆地 ,地壳厚度仅为 14 .5km ;菲律宾板块沿北西西方向向欧亚板块俯冲 ,莫霍面急剧下插 ,导致冲绳海槽的形成与发展 ;岩石圈厚度约为 80km ,但在 370km处仅为 5 3km ,在 4 5 0km至 5 4 0km处岩石圈厚度大于 10 0k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地震综合探测 地学断面 岩石圈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集成 被引量:55
6
作者 张春贺 乔德武 +8 位作者 李世臻 张颖 杨辉 胡来东 尚应军 徐雷良 柴继堂 谭捍东 刘劲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4-387,共14页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难度不断加大.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历经六年,通过对深水海域、西部复杂山地、西藏高原、南方碳酸盐岩、火山岩覆盖区等几类典型地球物理勘探久攻不克的复杂地区开展地震、重磁电、...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难度不断加大.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历经六年,通过对深水海域、西部复杂山地、西藏高原、南方碳酸盐岩、火山岩覆盖区等几类典型地球物理勘探久攻不克的复杂地区开展地震、重磁电、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联合攻关,以及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攻关实验,取得了长足进步,直接带动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油气勘探发现和成果,形成了针对深水海域的长电缆地震勘探技术、适用于西部复杂山地和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宽线地震勘探技术、高原地震调查技术、复杂地区三维重磁电勘探技术、针对火山岩覆盖区和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应用于复杂山地的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等六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攻关集成.本文介绍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所取得的这六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攻关成果.提出了今后在复杂地区开展油气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有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海域 复杂山地 西藏高原 南方碳酸盐岩 火山岩覆盖区 地震勘探 重磁电勘探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天然地震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雁荡低凸起综合地球物理解释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传胜 李刚 +4 位作者 栾锡武 杨长清 龚建明 杨艳秋 索艳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981-2992,共12页
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地震和重磁资料的综合地球物理解释,对雁荡低凸起展布形态进行了细致刻画,凸起呈NE方向不连续展布于瓯江凹陷和闽江凹陷之间,长约170 km、宽约15~50 km.地震资料揭示雁荡低凸起上广泛发育了侏罗纪与白垩纪地层。... 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地震和重磁资料的综合地球物理解释,对雁荡低凸起展布形态进行了细致刻画,凸起呈NE方向不连续展布于瓯江凹陷和闽江凹陷之间,长约170 km、宽约15~50 km.地震资料揭示雁荡低凸起上广泛发育了侏罗纪与白垩纪地层。厚度约为500~1500 m,展布面积约5000 km^2,局部缺失中生界地层.凸起两侧中生代盆地结构差异明显,西侧瓯江凹陷为典型的断陷盆地,东断西超、断裂发育,半地堑、掀斜断块等中生界构造样式发育;东侧闽江凹陷为坳陷型盆地,断裂、火成岩不发育,挤压背斜、断背斜、反转构造等中生界构造样式发育.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与剩余重力异常图上,凸起表现为一系列NE向团块状重力高值区,而磁力异常△T、图上则表现为深部磁场强度低的特征,火成岩影响部位可见磁力高值异常.综合凸起及邻域重磁震、莫霍面深度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认为雁荡低凸起为一元古界组成的古隆起,区别于东部的台北低凸起.同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推测侏罗纪时期雁荡低凸起与浙闽隆起区可能连为一体,晚白垩世近东西向伸展作用下浙闽隆起发生裂陷进而形成了雁荡低凸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地震资料 重磁资料 雁荡低凸起 盆地结构 成因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磁震资料的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综合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冯旭亮 张功成 +6 位作者 王万银 赵志刚 邱之云 谢晓军 纪晓琳 鲁宝亮 宋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42-4254,共13页
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南海分布有30多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其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资料的限制,南海存在不同区域盆地研究程度不同,不同区域盆地面积差别较大,部分盆地只是坳陷而没有达到盆地的级别以及盆地外围可能存在凹陷等... 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南海分布有30多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其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资料的限制,南海存在不同区域盆地研究程度不同,不同区域盆地面积差别较大,部分盆地只是坳陷而没有达到盆地的级别以及盆地外围可能存在凹陷等问题.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问题制约了其油气分布规律、储量等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本文以地震剖面数据为约束,以重力资料为主、辅以磁力资料,研究了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及构造区划.通过提取新生代盆地及其构造单元引起的重力异常,结合地震剖面等资料反演了新生界底界面深度及新生界厚度.在充分调研已有盆地和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南海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确定了盆地及构造单元划分标准.以新生界厚度为基础并结合重、磁、震、地质等资料,进行地质-重磁震联合解释,将南海原有的36个盆地重新划分为24个盆地,盆地总面积扩大了约15万km^2.研究表明,南海新生代盆地沉积层厚度在1.5~16km之间,有6个北东东/北东向沉积坳陷带、2个近南北向沉积坳陷带以及1个三角沉积坳陷区;盆地展布方向主要为北东和北东东向,其次为北西和近南北向,呈现"南三北三"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新生代沉积盆地 重磁震联合解释 新生界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震联合反演及综合解释在海域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骆迪 张训华 +5 位作者 蔡峰 刘展 张志珣 侯方辉 杜润林 魏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143,共9页
由于受到海水的覆盖,地球物理技术成为海洋地质调查的主要和首要手段。其中,地震资料能够较为清晰地反映浅部地质构造,但是,由于海洋地震勘探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深部地震反射资料品质较差,有效波能量较弱,无法根据地震资料获... 由于受到海水的覆盖,地球物理技术成为海洋地质调查的主要和首要手段。其中,地震资料能够较为清晰地反映浅部地质构造,但是,由于海洋地震勘探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深部地震反射资料品质较差,有效波能量较弱,无法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深部构造形态,另外,地震资料无法获得火成岩分布的边界。重磁资料可以有效地反映断裂、火成岩等密度、磁性异常体,对构造区域的划分也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位场数据固有的特点,使其存在严重的多解性,因此开展重磁震综合解释,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资料的优势,弥补其不足,从而提高解释的可靠性。本文利用1∶100万重磁震资料对中国东北部海域研究区,包括渤海的大部分海域,北黄海以及南黄海的部分海域进行了综合解释,获得了研究区的断裂展布和火成岩分布特征以及研究区的整体构造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震综合解释 渤海湾盆地 北黄海盆地 南黄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典型剖面的重-磁-震联合反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正一 范建柯 +1 位作者 白永良 董冬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871-2891,共21页
重-磁-震联合反演是获取地壳结构的重要方法.此次研究,我们主要基于全球最新的水深、重磁异常、沉积物厚度等数据,结合实测地震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的莫霍面展布特征,并利用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跨越中国... 重-磁-震联合反演是获取地壳结构的重要方法.此次研究,我们主要基于全球最新的水深、重磁异常、沉积物厚度等数据,结合实测地震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的莫霍面展布特征,并利用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跨越中国海-西太平洋典型剖面的地壳结构和异常体分布,揭示了陆壳到洋壳的典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浙江地区到马里亚纳俯冲带,地壳结构大致呈现由厚到薄、由老到新、由复杂到简单的特征.浙江地区(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地壳结构复杂,三层结构明显,地壳内断裂带发育,并伴有广泛的岩浆侵入;东海地区莫霍面起伏剧烈,地壳厚度变化较大,冲绳海槽地壳明显减薄,是其过渡壳性质的体现;西菲律宾海盆、九州—帕劳海脊、帕里西维拉海盆、马里亚纳俯冲带等构造单元地壳结构相对简单,二层结构明显.其中,西菲律宾海盆和帕里西维拉海盆地壳内部磁异常变化较为剧烈,海盆扩张过程中形成的磁异常体分布广泛,地壳厚度(5~8km)明显小于陆壳;九州—帕劳海脊地壳厚度可达~20km,缺失中地壳,表现为岛弧地壳结构;同源的西马里亚纳岛弧和东马里亚纳火山弧地壳结构相似,浅层磁异常体分布广泛,西马里亚纳岛弧地壳厚度(~17km)略小于东马里亚纳火山弧(~20km),体现了裂离的不对称性;马里亚纳海槽具有正常的洋壳结构(~7km),但扩张中心未发生明显破裂.对比各构造单元地壳结构的异同点,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陆壳与洋壳之间不是孤立的,陆壳可能会演化出洋壳的结构或组分,板块的演化总是处于动态循环过程中.此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中国海—西太平洋深部构造特征的整体理解,促进了我们对大陆边缘演化与板块相互作用的认识,深化了我国管辖海域及邻近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西太平洋 重-磁-震联合反演 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值线拓扑走向的快速区域填充算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元满 姚长利 +1 位作者 张晨 刘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9-908,共10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形规则网格数据的等值线区域颜色快速填充算法,该算法不需要通过复杂的搜索算法寻找等值连通区域,也不需要判断等值线封闭区域之间是否相互包含构建拓扑相邻关系树。该填充算法基于等值线形成的矩形网格追踪算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形规则网格数据的等值线区域颜色快速填充算法,该算法不需要通过复杂的搜索算法寻找等值连通区域,也不需要判断等值线封闭区域之间是否相互包含构建拓扑相邻关系树。该填充算法基于等值线形成的矩形网格追踪算法,通过对等值线生成中的拓扑走向进行判断并分类,以此为基础,按约定的规则将未闭合的开曲线与矩形边界线组成封闭区域;然后结合等值线本身的特性,并充分利用等值线生成过程中的信息对封闭区域进行排序,实现封闭区域的顺序覆盖填充。同时,本文给出了详细的区域填充颜色选取算法,该算法更加简单、快速。数据测试对比证明了所提出算法的正确性,以此为基础自主开发了重磁处理软件系统,该算法成为彩色等值线图绘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等值线拓扑走向 区域填充算法 等值线分类 重磁处理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带重磁电震综合构造建模方法在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学国 相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74,共10页
山前带地表复杂导致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复杂导致存在地震波难以到达的区域,成像困难,仅靠地震建立构造模型可靠性低、多解性强。提出一种山前带重磁电震综合构造建模方法,将重磁电资料应用于整个构造建模过程,充分利用重磁电资料减少... 山前带地表复杂导致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复杂导致存在地震波难以到达的区域,成像困难,仅靠地震建立构造模型可靠性低、多解性强。提出一种山前带重磁电震综合构造建模方法,将重磁电资料应用于整个构造建模过程,充分利用重磁电资料减少构造解释多解性,提高构造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以重磁电震多参数同步联合反演为核心,提高偏移速度模型精度,并改善了成像质量。利用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构造建模,构造模型准确合理,比仅靠地震资料建立山前带构造模型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勘探 重磁电震联合反演 构造建模 地震资料解释 山前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深部边界及成矿制约:来自综合地球物理的认识 被引量:13
13
作者 严加永 吕庆田 +5 位作者 张永谦 刘卫强 王栩 陈昌昕 徐峣 刘家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4-558,共15页
江南造山带位于组成华南大陆的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之间,是揭示华南陆块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探索该地区大规模岩浆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键窗口。前人在构造学、岩石学和矿床学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对江南造山带的深部结构认识不明,... 江南造山带位于组成华南大陆的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之间,是揭示华南陆块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探索该地区大规模岩浆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键窗口。前人在构造学、岩石学和矿床学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对江南造山带的深部结构认识不明,导致对其定义、边界范围、形成时代及演化过程等方面长期存在争议,故亟需开展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工作,为解决上述争议问题提供约束。鉴于后期构造运动对上地壳大幅改造的影响,致使对于江南造山带的深部边界存在不同认识,本文以重力数据和航磁数据为主、辅以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并与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资料相结合,厘定江南造山带的深部边界。综合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深部电性结构及75种元素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聚类分析结果,推测钦杭结合带可能为江南造山带东南侧深部边界,并推断了江南造山带北部可能的深部边界和周缘的断裂构造。基于上述结果和认识,分析了区域构造对金、铜矿床的控制作用,认为江南造山带深部边界及深部断裂扮演了成矿系统中“导矿通道”的角色,从深大断裂形成之初就提供了铜、金等幔源成分为主的矿物质,在合适位置就位成矿;后期复杂的构造运动,使得局部位置再次活化,成矿物质重新富集迁移,在次级断裂等有利位置形成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铜金等矿床。因此,本文基于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所识别和划分的断裂构造格架,不仅可为厘定江南造山带的深部边界提供参考,也可为寻找幔源为主的金属矿床提供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重磁 综合地球物理 电阻率 地球化学聚类分析 成矿系统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均匀地幔的重力-地震联合建模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康 郝天珧 +2 位作者 杨辉 文百红 贺恩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903-3916,共14页
本文提出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中,为了使重力数据处理和反演更加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重力-地震联合建模分析时应当考虑非均匀地幔物质的重力效应.本文针对含油气盆地结构、断裂构造、大陆边缘演化和洋陆转换带等热点地质问题,广泛调研了... 本文提出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中,为了使重力数据处理和反演更加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重力-地震联合建模分析时应当考虑非均匀地幔物质的重力效应.本文针对含油气盆地结构、断裂构造、大陆边缘演化和洋陆转换带等热点地质问题,广泛调研了全球范围内多个地区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及其对应的地幔深部结构,发现地幔的横向不均一性是普遍存在的.在以往许多基于重力、地震数据的综合研究实践中,重力异常分离和建模分析通常都是在地壳内部(莫霍面以上)进行的.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是以均匀地幔为假设前提,虽然简化了重力异常分离和建模分析的难度,但忽略了地球深部的不均匀性所带来的重力异常,所获得的剩余重力异常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密度结构反演、地质解释会存在偏差.本文通过对模型界面的2D正演,定量探讨了非均匀地幔对布格重力异常的影响.在对四川盆地的实例研究中,剥离了非均匀地幔的重力效应,2.5D重震联合模拟的结果明显优于均匀地幔假设条件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地球物理 非均匀地幔 2.5维建模分析 重力异常分离 地震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秋文 张培震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9年第1期82-86,共5页
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特征、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下的实现方法。以东亚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为例,在GIS平台下,利用GIS的图层叠加和拼接、空间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功能,编制了东亚地区... 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特征、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下的实现方法。以东亚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为例,在GIS平台下,利用GIS的图层叠加和拼接、空间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功能,编制了东亚地区地震构造图,划分了该区的潜在震源区,并得到了各潜在震源区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在此基础上,按1°×1°计算和分析了东亚地区未来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峰值地面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危险性分析 GIS 数据查询 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层预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宋美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5,i0003,共4页
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洞、缝相互配置及储层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在三维空间分布很不稳定,非均质性极强,定量预测的难度大。在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综合应用相干数据体分析、稀疏脉冲地震反演、随机模拟地震反演等多项技... 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洞、缝相互配置及储层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在三维空间分布很不稳定,非均质性极强,定量预测的难度大。在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综合应用相干数据体分析、稀疏脉冲地震反演、随机模拟地震反演等多项技术,对新疆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藏进行了研究,分类描述出未充填-半充填溶洞型储层、Ⅰ类储层、Ⅱ类储层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经后期钻井证实预测结果与实钻情况比较符合。该方法在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层定量预测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预测 稀疏脉冲技术 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 随机模拟技术 地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湖及周缘地区重磁场特征与地质构造研究
17
作者 周芝旭 龙国富 +1 位作者 龚晨 姚本全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5-190,共6页
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于1986—1994年完成了1∶5万的重磁力勘探工作。资料处理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进行了简单的分块常规处理,没有和地震、地质资料有效结合,也缺乏针对性,取得的地质效果不明显。通过对以往重磁力资料进行拼接、连片... 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于1986—1994年完成了1∶5万的重磁力勘探工作。资料处理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进行了简单的分块常规处理,没有和地震、地质资料有效结合,也缺乏针对性,取得的地质效果不明显。通过对以往重磁力资料进行拼接、连片,采用了一套快速、高效的重磁与地震结合的处理解释流程。经过对平面、剖面重磁力资料的处理,再结合最新的地震勘探成果进行综合解释,重新对洪湖及周缘地区划分了构造单元,对断层进行了综合解释,反演了主要密度界面。指出了洪湖区凹陷比其西面的柳关凹陷埋藏深,洪湖湖区应为下一步勘探重点,为进一步地震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湖地区 油气勘探 重磁 综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重磁数据求导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东红 曾昭发 陈家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9-1054,共6页
在双正交小波分析下,实现了重磁异常数据高精度的导数计算。该算法是在小波分析得到的系数基础上,采用Monte-Carlo方法进行噪声的估计,根据获得参数分别进行去噪处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算法的计算效率高,计算的结果精度高,抗干扰能力... 在双正交小波分析下,实现了重磁异常数据高精度的导数计算。该算法是在小波分析得到的系数基础上,采用Monte-Carlo方法进行噪声的估计,根据获得参数分别进行去噪处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算法的计算效率高,计算的结果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完成导数处理,结果对地质填图中地质体边界的划分和磁性地层参数分析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采用基于导数的位场数据反演解释方法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异常数据 导数处理 小波分析 Monte—Carlo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牛火山岩盆地重磁异常综合分析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炳飞 罗恒 +3 位作者 李端 徐江嬿 陈松林 李连支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2-299,共18页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等多金属成矿带,其南端是鄂东南矿集区,该区作为我国重要铁铜矿产地,集中分布了若干富铁富铜矿床;金牛火山岩盆地处在鄂东南矿集区西南区域,与成矿带中多个矿区的成矿条件相似,具有铁、铜、金等多金属...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等多金属成矿带,其南端是鄂东南矿集区,该区作为我国重要铁铜矿产地,集中分布了若干富铁富铜矿床;金牛火山岩盆地处在鄂东南矿集区西南区域,与成矿带中多个矿区的成矿条件相似,具有铁、铜、金等多金属矿找矿潜力。但金牛火山岩盆地具有较厚的岩浆岩和沉积岩盖层,增加了找矿工作的困难,需要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找矿预测效果。相邻矿集区开展的以重磁数据为主的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工作,为研究区构造特征分析与指导找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证明利用高精度重磁数据并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解释,可提取研究区构造格架特征、隐伏岩体和物性分布等信息,从而推断盆地及其基底构造特征并提出找矿预测。本研究针对金牛火山岩盆地虽有找矿潜力但缺乏系统研究的问题及迫切需求,基于实测和收集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开展以重磁资料为主联合大地电磁(MT)数据的综合分析解释工作,利用重磁异常线性信号提取、重磁异常数据多尺度分析、重磁异常反演和物性界面反演、以及电阻率成像等,估算盆地基底深度,圈定火山机构和隐伏岩体,推测断裂分布、盆地边界及找矿远景区,对于该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及深部找矿预测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资料 综合分析 构造格架 隐伏岩体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电震联合建模正反演在火成岩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陶德强 赵文举 +1 位作者 张嵘鑫 柴艳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330-334,20,共6页
火成岩与围岩的岩石地球物理属性差异规律性较差,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层位间差异变化较大,同时火成岩发育状态和规模在三维空间上变化较快。火成岩埋藏深度一般较大,重、磁、电、震异常较弱,使得火成岩异常较难提取。本文运用重、磁、电、... 火成岩与围岩的岩石地球物理属性差异规律性较差,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层位间差异变化较大,同时火成岩发育状态和规模在三维空间上变化较快。火成岩埋藏深度一般较大,重、磁、电、震异常较弱,使得火成岩异常较难提取。本文运用重、磁、电、震联合建模正反演解释YS地区火成岩。在大地电磁和地震二维剖面上建立统一的地质模型,通过不断修正模型并实时正演计算重、磁、电响应,最终得到一个合理可靠的解释模型。利用本文方法,火成岩的解释精度得到显著提高,提升了地质成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电震联合建模 实时正演 火成岩 GeoG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