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KD-3对内蒙古某钼矿的浮选实验
1
作者 李颖 刘鸿 +4 位作者 王舰 马艺闻 姜效军 张琦 崔波 《矿产综合利用》 2025年第1期161-167,173,共8页
针对内蒙古某钼矿存在嵌布状态复杂、泥化现象严重、降低尾矿品位难等问题,采用LKD-3捕收剂对其进行浮选实验研究。实验分析结果表明,LKD-3对辉钼矿具有良好的选择性,LKD-3中2,3,5-三甲基萘与碳十醇发生协同作用,可更有效地吸附在钼矿... 针对内蒙古某钼矿存在嵌布状态复杂、泥化现象严重、降低尾矿品位难等问题,采用LKD-3捕收剂对其进行浮选实验研究。实验分析结果表明,LKD-3对辉钼矿具有良好的选择性,LKD-3中2,3,5-三甲基萘与碳十醇发生协同作用,可更有效地吸附在钼矿物表面,增强钼矿物表面疏水性,稳定其与药剂的吸附作用,显著提高钼精矿的品位与回收率;浮选实验结果表明,采用LKD-3对钼品位0.164%的原矿进行一粗五精二扫的闭路浮选实验,获得钼品位53.44%,钼回收率91.79%的钼精矿,比同流程、同药剂制度下采用现场煤油为捕收剂浮选闭路实验时钼精矿品位增加6.48个百分点,回收率增加4.17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对提高难选钼矿生产指标、减少资源浪费等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化钼矿 复合捕收剂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色选技术从高铝熟料的废料中回收耐材的技术
2
作者 刘玉林 刘长淼 +1 位作者 彭团儿 徐健 《矿产综合利用》 2025年第1期168-173,共6页
铝矾土在烧成熟料后,含铁高的铝矾土熟料因颜色差异被人工手选挑出;而手选出的高铁铝矾土熟料因无法满足耐火材料的要求而被抛弃。本实验以高铝熟料的废料为原料,先将原料破碎为至5~10 mm,再通过色选机对原料进行分选,最后可得到全铁含... 铝矾土在烧成熟料后,含铁高的铝矾土熟料因颜色差异被人工手选挑出;而手选出的高铁铝矾土熟料因无法满足耐火材料的要求而被抛弃。本实验以高铝熟料的废料为原料,先将原料破碎为至5~10 mm,再通过色选机对原料进行分选,最后可得到全铁含量低于2%的合格耐火材料原料。精矿产品全铁品位为1.48%,产率为33.12%。该技术可有效提高耐火行业的铝矾土利用率,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矾土熟料 高铁废料 光电色选 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协同强化不连沟煤泥浮选试验研究
3
作者 韩伟 牛耀 +6 位作者 程上 李斌 王磊 刘文礼 卓启明 刘国杰 何静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9-217,共9页
不连沟煤泥为长焰煤,其灰分高、微细粒含量及高密度物含量均高,浮选分离难度大。为实现不连沟煤泥的有效分选,分别以十二烷(非极性药剂)、苯甲酸戊酯(酯类极性药剂)和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为捕收剂,... 不连沟煤泥为长焰煤,其灰分高、微细粒含量及高密度物含量均高,浮选分离难度大。为实现不连沟煤泥的有效分选,分别以十二烷(非极性药剂)、苯甲酸戊酯(酯类极性药剂)和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为捕收剂,探究了不同种类的药剂及复配药剂对不连沟煤泥的分选效果。通过接触角、FT-IR红外光谱、Zeta电位测定和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药剂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以上述药剂为捕收剂时,十二烷捕收效果差,高药剂用量下苯甲酸戊酯展现出较好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DDAB捕收能力较好,但选择性差。以DDAB为基础分别与十二烷和苯甲酸戊酯复配使用,发现复配药剂作用下不连沟煤泥浮选效果得到有效改善,其中,DDAB与苯甲酸戊酯复配时,添加2%的DDAB获得的精煤可燃体回收率达到83.63%,有效改善了不连沟煤泥的浮选效果。通过药剂作用机理发现,DDAB首先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煤泥表面,在增强煤泥表面疏水性的同时对煤泥表面亲水位点起到掩蔽作用,强化了后续药剂在煤表面的吸附能力,即对亲水性煤泥表面起到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长焰煤 复配 表面活性剂 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碘值脂肪酸皂对磷矿浮选性能及机理研究
4
作者 彭李情 罗惠华 +3 位作者 李封元 阮耀阳 肖庆渝 刘闵新 《非金属矿》 2024年第4期65-69,共5页
为研究高碘值脂肪酸皂捕收剂正反浮选富集低品位胶磷矿性能,以湖北某胶磷矿为试验对象,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6.77%,矿浆温度40℃下,以Na_(2)CO_(3)作为p H调整剂,水玻璃和NO-2作为正浮选抑制剂,H_(2)SO_(4)、H_(3)PO_(4)作为反浮选... 为研究高碘值脂肪酸皂捕收剂正反浮选富集低品位胶磷矿性能,以湖北某胶磷矿为试验对象,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6.77%,矿浆温度40℃下,以Na_(2)CO_(3)作为p H调整剂,水玻璃和NO-2作为正浮选抑制剂,H_(2)SO_(4)、H_(3)PO_(4)作为反浮选调整剂,以高碘值脂肪酸皂作为捕收剂,通过正浮选1粗1精1扫与反浮选1粗2扫闭路试验,获得磷精矿P_(2)O_(5)品位为30.32%,回收率为83.45%的浮选指标。结果表明,在正反浮选中使用高碘值脂肪酸皂作为捕收剂,能有效提高磷精矿的品位,磷矿P_(2)O_(5)品位从22.11%提至30.32%,高碘值脂肪酸皂具有较好的正反浮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品位磷矿 正反浮选 脂肪酸皂捕收剂 复配捕收剂 溶液化学 浮选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浮炼焦煤泥复配药剂浮选规律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5
作者 陈辉 何静谊 +7 位作者 张瑞 李福仁 刘文礼 梁世豪 刘国杰 张震辉 王赟 卓启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7-203,共7页
龙泉选煤厂4#入浮煤泥具有细泥含量及中间密度物含量高、浮选精度差的特点。以该煤泥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典型的非极性、极性捕收剂,对其浮选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将非极性煤油与极性苯甲酸戊酯按不同比例复配,考察复... 龙泉选煤厂4#入浮煤泥具有细泥含量及中间密度物含量高、浮选精度差的特点。以该煤泥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典型的非极性、极性捕收剂,对其浮选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将非极性煤油与极性苯甲酸戊酯按不同比例复配,考察复配药剂对该难浮炼焦煤浮选精度的强化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煤油单独作捕收剂,采用煤油-苯甲酸戊酯的复配捕收剂(复配比70∶30)在精煤灰分相近的情况下可将精煤产率提高24.72百分点;相较于单独使用苯甲酸戊酯作捕收剂,浮选捕收性能相当,浮选精度较好,药剂成本比降低30%。机理研究表明,接触角大小按煤油-苯甲酸戊酯>苯甲酸戊酯>煤油的顺序依次降低,说明复配药剂能够更好改善煤样疏水性。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发现,煤简化模型代替龙泉4^(#)入浮煤泥模型与苯甲酸戊酯分子的前线轨道能隙差值E_(LUMO)^(coal)-E_(HOMO)^(amyl·benzoate)小于与正十二烷分子(煤油)E_(LUMO)^(coal)-E_(HOMO)^(kerosene),且根据量子化学计算吸附能大小遵循煤油-苯甲酸戊酯复配药剂>苯甲酸戊酯>煤油。证明苯甲酸戊酯本身就易与煤表面发生吸附,70%煤油-30%苯甲酸戊酯复配药剂在煤表面吸附牢固程度高,两种成分能相互协同,增大煤表面疏水面积,提升浮选效果,同时能够降低选煤厂药剂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选煤泥 捕收剂 复配药剂 量子化学计算 吸附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性-非极性复合捕收剂对氧化煤泥浮选效果试验研究
6
作者 于得水 王鑫 +2 位作者 李大虎 曾鹏 郜美如 《选煤技术》 2024年第6期15-21,共7页
针对氧化煤泥浮选效果差、浮选精煤产率低且精煤灰分高,同时药剂消耗量大等难题,采用柴油与极性新型药剂KD混合作为复合捕收剂进行难浮氧化煤泥的浮选,并对复合捕收剂浮选过程中的入浮浓度、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以及复合捕收剂配比... 针对氧化煤泥浮选效果差、浮选精煤产率低且精煤灰分高,同时药剂消耗量大等难题,采用柴油与极性新型药剂KD混合作为复合捕收剂进行难浮氧化煤泥的浮选,并对复合捕收剂浮选过程中的入浮浓度、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以及复合捕收剂配比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通过调控复合捕收剂及适量起泡剂的使用条件,对氧化煤泥的最优浮选效果进行试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极性-非极性复合捕收剂在氧化煤泥表面的吸附量显著高于柴油在氧化煤泥表面的吸附量,且氧化煤泥和复合捕收剂作用后,煤表面接触角增加、疏水性提高,极性-非极性复合捕收剂可大幅提升氧化煤泥浮选效果;精煤产率达75.06%,同时保持了较低的精煤灰分8.33%,浮选完善指标为50.89%,可燃体回收率提升至84.52%,显著提升了浮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氧化煤泥 复合捕收剂 药剂制度 浮选完善指标 可燃体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煤泥浮选捕收剂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吉登高 蔡阳辉 +1 位作者 彭素琴 吴越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6-9,共4页
针对煤泥浮选捕收剂分散难、选择性差、用量大等问题,利用不同化工产品及表面活性剂,将煤油制备成复合捕收剂用于煤泥浮选。分别进行了煤油、复合捕收剂的优选试验及浮选速度试验。优选试验表明:当煤油用量为900 g/t,仲辛醇用量为450 g/... 针对煤泥浮选捕收剂分散难、选择性差、用量大等问题,利用不同化工产品及表面活性剂,将煤油制备成复合捕收剂用于煤泥浮选。分别进行了煤油、复合捕收剂的优选试验及浮选速度试验。优选试验表明:当煤油用量为900 g/t,仲辛醇用量为450 g/t时,煤油浮选效果最佳;当Fy-4复合捕收剂用量为500 g/t,仲辛醇用量为450 g/t时,精煤灰分为9.96%,精煤产率为88.72%,可燃体回收率为94.82%,在精煤灰分相近的条件下,Fy-4复合捕收剂的用量比煤油降低了44.44%,精煤产率和可燃体回收率分别提高了0.06%和0.16%。浮选速度试验表明:Fy-4复合捕收剂不仅节省了药剂用量,而且提高了煤泥浮选活性,提升了精煤浮选速度。最后探讨了无机电解质NaCl对复合捕收剂浮选效果的影响,当NaCl浓度为0.05 mol/L时,煤泥颗粒Zeta电位更趋近零电点,降低了煤泥颗粒的相对接触角,改善了煤泥浮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捕收剂 浮选速度 无机电解质 ZETA电位 相对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某氧化铅锌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厚明 魏德洲 +1 位作者 高邦牢 张怡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32,共4页
甘肃省陇南某铅锌矿矿石因氧化程度高、矿物嵌布粒度细、易泥化而非常难选,尤其是锌的回收十分困难。试验针对矿石性质,按照先浮铅后浮锌的原则流程,在传统的硫化浮选工艺基础上,采用氧化锌矿物的复合捕收剂5N,最终获得了铅品位和回收... 甘肃省陇南某铅锌矿矿石因氧化程度高、矿物嵌布粒度细、易泥化而非常难选,尤其是锌的回收十分困难。试验针对矿石性质,按照先浮铅后浮锌的原则流程,在传统的硫化浮选工艺基础上,采用氧化锌矿物的复合捕收剂5N,最终获得了铅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1.58%和72.64%、含锌6.88%的铅精矿及锌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39.71%和72.47%、含铅0.40%的锌精矿,成功实现了氧化铅锌矿石的有效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铅辞矿石 硫化浮选 氧化锌矿物复合捕收剂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某难选硫化铜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彭会清 熊晨曦 文勤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6-28,70,共4页
安徽某热液蚀变的接触变质原生硫化铜矿矿石因性质复杂而难选,以常用浮选药剂按常规铜硫混浮—铜硫分离流程进行选矿试生产不能达到设计指标,致使选厂不能正常投产。为此,对该矿石进行了合理浮选工艺流程和新药剂制度的试验研究。试验... 安徽某热液蚀变的接触变质原生硫化铜矿矿石因性质复杂而难选,以常用浮选药剂按常规铜硫混浮—铜硫分离流程进行选矿试生产不能达到设计指标,致使选厂不能正常投产。为此,对该矿石进行了合理浮选工艺流程和新药剂制度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酯类捕收剂QL先脱除易浮脉石,然后用复合捕收剂MC进行铜硫混浮、以石灰为抑制剂进行铜硫分离,获得了铜品位22.78%、回收率86.80%的铜精矿,超过铜精矿铜品位21.30%、回收率85.50%的设计指标。新的工艺流程适应矿石性质,药剂制度简单、用量少,易于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选硫化铜矿石 新型酯类捕收剂QL 复合捕收剂MC 易浮脉石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低品位氧化铅锌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库建刚 王安理 +2 位作者 张文彬 蔡圣锋 乔翠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54,共3页
四川省某低品位铅锌矿矿石因氧化程度高、矿物嵌布粒度细、易泥化等特点,尤其是矿石中含有大量的赤、褐铁矿,而锌矿物以菱锌矿为主,且品位低,回收难度极大,此类矿石常被视为呆矿。本试验针对矿石特性按照阶段磨矿、优先浮选的原则流程,... 四川省某低品位铅锌矿矿石因氧化程度高、矿物嵌布粒度细、易泥化等特点,尤其是矿石中含有大量的赤、褐铁矿,而锌矿物以菱锌矿为主,且品位低,回收难度极大,此类矿石常被视为呆矿。本试验针对矿石特性按照阶段磨矿、优先浮选的原则流程,在传统的硫化浮选工艺基础上,采用组合捕收剂L-05选别氧化锌矿,最终获得了铅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0.22%和76.25%、含锌1.89%的铅精矿及锌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0.01%和56.14%、含铅1.52%的锌精矿,成功实现了氧化铅锌矿石的有效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 氧化铅锌矿 菱锌矿 褐铁矿 L—05组合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选分离某磁铁矿和富含磁黄铁矿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陈雯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35,共3页
介绍了磁铁矿的矿石性质、分离浮选的试验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以丁基黄药为基料的复合捕收剂 ,经先浮选后磁选工艺流程 ,可将铁精矿品位提高到 6 6 %以上 ,硫含量降至 0 3%以下 ,改变了该矿因产品硫含量过高而停产的局面。
关键词 浮选 分离 磁铁矿 磁黄铁矿 磁选工艺流程 品位 铁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浮选药剂评述 被引量:53
12
作者 李亚萍 沈丽娟 +1 位作者 陈建中 刘炯天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88,共6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使用的煤炭浮选药剂:捕收剂、起泡剂、复合浮选剂、调整剂等进行了综述,简述了它们的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并进行了点评。
关键词 浮选药剂 捕收剂 起泡剂 复合浮选剂 调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泥浮选药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1
13
作者 崔广文 于文慧 +1 位作者 张玉 李琳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1期15-19,共5页
为提高煤泥浮选效果,实现浮选药剂的高效低耗,阐述了捕收剂、起泡剂、复合药剂和调整剂的分类、性能及应用情况,并对比分析了传统浮选药剂和新型浮选药剂的特点,最后对煤泥浮选药剂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果表明:传统煤泥捕收剂存在药... 为提高煤泥浮选效果,实现浮选药剂的高效低耗,阐述了捕收剂、起泡剂、复合药剂和调整剂的分类、性能及应用情况,并对比分析了传统浮选药剂和新型浮选药剂的特点,最后对煤泥浮选药剂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果表明:传统煤泥捕收剂存在药耗大、分散性差等缺点,通过乳化、引入极性基团等方法对传统捕收剂进行改性,可提高煤表面疏水性,增大油滴在水中的分散性,从而提高浮选效果。天然起泡剂和工业副产品起泡剂存在用量大、泡沫易碎、流动性差等缺点,人工合成起泡剂弥补了以上2种起泡剂的不足。复合药剂是集捕收性能、起泡性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浮选药剂,具有浮选速度快、药耗少、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对煤质有一定选择性。未来应从研制低药耗、低成本浮选药剂,保证药剂使用方便、易于调节,注重绿色环保、实现废物利用3方面着手,开发高性能、低成本、低消耗、绿色环保、适应性强的新型浮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浮选 捕收剂 起泡剂 调整剂 复合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蜂窝的空气夹层对热损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护林 葛新石 +1 位作者 李业发 高举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由空气夹层和透明蜂窝组成的复合透明蜂窝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就空气夹层厚度对复合透明蜂窝热损的影响作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证明空气夹层的存在可大幅度降低集热器的热损。由于空气夹层的两侧具有较大温差,故可使透明蜂窝的工作... 由空气夹层和透明蜂窝组成的复合透明蜂窝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就空气夹层厚度对复合透明蜂窝热损的影响作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证明空气夹层的存在可大幅度降低集热器的热损。由于空气夹层的两侧具有较大温差,故可使透明蜂窝的工作温度降低,这对延长蜂窝材料的使用寿命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隔热材料 复合蜂窝 集热器热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抛物面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宏宇 王辉涛 +2 位作者 王华 黄峻伟 葛众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6-480,共5页
对真空管式复合抛物面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模型进行了分析,在总热损失系数、效率因子、热迁移因子和瞬时效率表达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有盖板带翅片的复合抛物面集热器性能预测模型,并对有盖板和无盖板两种类型接收器的集热器进行了瞬时效... 对真空管式复合抛物面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模型进行了分析,在总热损失系数、效率因子、热迁移因子和瞬时效率表达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有盖板带翅片的复合抛物面集热器性能预测模型,并对有盖板和无盖板两种类型接收器的集热器进行了瞬时效率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当集热介质与外界环境间温差较小时,在相同辐射强度的情况下,有盖板带翅片的复合抛物面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反而比无盖板的复合抛物面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低;而当集热介质与外界环境温差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有盖板带翅片的复合抛物面集热器显示了其集热效率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复合抛物面 集热器 瞬时效率 传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脂肪酸类复合捕收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史继斌 许瑞波 +1 位作者 王明艳 蒋泉伟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 2005年第4期1-3,共3页
为了改善金属氧化矿和非金属矿加温浮选的现状,降低选矿成本.以菜籽油脚为基本原料,经皂化后再与松香钠皂相混合,并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可获得乳化效果较好的复合捕收剂SYT-1.该复合捕收剂常温下就能在水中充分分散,捕收能力... 为了改善金属氧化矿和非金属矿加温浮选的现状,降低选矿成本.以菜籽油脚为基本原料,经皂化后再与松香钠皂相混合,并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可获得乳化效果较好的复合捕收剂SYT-1.该复合捕收剂常温下就能在水中充分分散,捕收能力较强.与氧化石蜡皂浮选磷矿石的对比试验表明,其效果明显优于氧化石蜡皂.原矿P2O5品位为9.02%,经一粗一精一扫的闭路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指标,精矿P2O5品位达30.12%,P2O5回收率达9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捕收剂 植物油脚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任云锋 鱼剑琳 赵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1-294,343,共5页
将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和热管平板式集热器相结合,研究了一种以平面形吸热板为接收器的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采用碘钨灯模拟太阳光辐射,在不同辐射强度下,对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和普通热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温度、瞬... 将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和热管平板式集热器相结合,研究了一种以平面形吸热板为接收器的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采用碘钨灯模拟太阳光辐射,在不同辐射强度下,对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和普通热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温度、瞬时效率、平均效率及平均热损系数等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热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相比,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不但提高了集热温度和集热效率,而且降低了热损失.这一研究结果为太阳能集热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热管 太阳能集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形复合抛物面太阳集热器的热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晓伟 由世俊 张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98-1403,共6页
介绍基于复合抛物面(CPC)型集热器的发展现状设计出的新型蛇形复合抛物面(SCPC)集热器,重点介绍该集热器的聚光器和接收器的结构设计,并对蛇形复合抛物面集热器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CPC集热器的瞬时集热效率随太阳辐射... 介绍基于复合抛物面(CPC)型集热器的发展现状设计出的新型蛇形复合抛物面(SCPC)集热器,重点介绍该集热器的聚光器和接收器的结构设计,并对蛇形复合抛物面集热器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CPC集热器的瞬时集热效率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最佳照度范围在500W/m2以上;同时随着工质进口温度的提高而减小,当工质进口温度为70℃时,效率为50%~55%;集热器的热损系数为2.3252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形复合抛物面太阳集热器 实验研究 集热效率 进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捕收剂强化煤气化细渣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振 刘洋 +3 位作者 朱张磊 李毅红 高博 袁雪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118,共8页
针对煤气化细渣浮选分选效果低的问题,选用了柴油及其与油酸钠、OP4、甲基萘的复配产物作为捕收剂,MIBC、仲辛醇、2号油、聚乙二醇作为起泡剂,进行了煤气化细渣的浮选对比试验,并借助激光粒度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 针对煤气化细渣浮选分选效果低的问题,选用了柴油及其与油酸钠、OP4、甲基萘的复配产物作为捕收剂,MIBC、仲辛醇、2号油、聚乙二醇作为起泡剂,进行了煤气化细渣的浮选对比试验,并借助激光粒度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复配捕收剂强化浮选效果的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当捕收剂质量用量相同时,复配捕收剂浮选效果优于柴油捕收剂,其中OP4与柴油复配的捕收剂浮选效果最好。当柴油质量占比为80%、OP4质量占比为20%、捕收剂用量为35 kg/t、MIBC用量为6 kg/t时,浮选残炭产率提高了23.93%、浮选残炭灰分增加了5.81%。激光粒度分析结果表明,OP4与柴油复配捕收剂的粒径相对较小,改善了柴油捕收剂的分散性,增加了残炭颗粒与捕收剂之间的碰撞概率,因而致使浮选回收率增加了约1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指出,OP4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炭表面疏水官能团的附着有积极作用,提升了浮选残炭的产率。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浮选可以将附着与镶嵌在残炭上的灰质颗粒去除,但无法分离炭-灰熔融体,导致浮选残炭产品灰分偏高。因而,为实现煤气化细渣中炭-灰高效分离,后续研究应从炭-灰解离角度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表面活性剂 浮选残炭产率 组合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开发及其传热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玉兰 张红 +1 位作者 战栋栋 庄骏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6年第4期28-31,共4页
基于太阳能集热器的发展现状,综合利用非跟踪聚焦型聚光器CPC和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优越性,开发了一种CPC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给出了此集热器中聚光镜和接收器的结构设计,并对集热器进行了传热分析。
关键词 集热器 太阳能 热管 CPC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