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论骈诗与骈文学的建构
1
作者 王正刚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0,154,共9页
清代骈文理论集历代之大成,论骈诗多作于清代。清代论骈诗的主要内容包括骈文文道论、经典批评和艺术风格诸方面。骈文文道论立足于骈文文体的自足性和兼容性,重在厘清骈文渊源,论证骈文有资政统,追求文道合一;骈文经典批评通过题咏、... 清代骈文理论集历代之大成,论骈诗多作于清代。清代论骈诗的主要内容包括骈文文道论、经典批评和艺术风格诸方面。骈文文道论立足于骈文文体的自足性和兼容性,重在厘清骈文渊源,论证骈文有资政统,追求文道合一;骈文经典批评通过题咏、褒扬历代名家名篇,推崇汉魏六朝骈文,标举徐陵、庾信等名家名篇在骈文史上的经典地位;骈文风格论则重在评骘清代骈文作家作品,指出骈文重“气”的风格,强调“性灵”“简质清刚”“清转华妙”等风格在骈文史上的重要性。这些论述丰富了清代骈文批评的内容,促进了骈文学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骈诗 骈文学 文道 经典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清代诗话的破体观念论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任竞泽 李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72,共15页
清代诗话是清代文体史料及文体批评的渊薮,其中破体观念在清诗话文体理论中又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目前学界整理的煌煌16册174种清诗话中论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及其对立范畴以诗为文、以词为诗、以律为古等破体批评的诗话就... 清代诗话是清代文体史料及文体批评的渊薮,其中破体观念在清诗话文体理论中又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目前学界整理的煌煌16册174种清诗话中论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及其对立范畴以诗为文、以词为诗、以律为古等破体批评的诗话就多达63部,贯穿整个清代诗话史和诗学史。清代诗学史上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学者诸如王夫之、叶燮、王士祯、沈德潜、赵翼、翁方纲、潘德舆等,在对相关破体范畴进行文体批评时,往往褒贬倾向不一,或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学术争鸣,并在演进递嬗中形成了系统的破体观念体系,堪称中国古代破体理论的集大成和总结者。这对于纵向观照和比较研究宋元明诗话破体观念具有重要的文体批评史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话 以文为诗 以诗为词 以古为律 破体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创新与道统阐扬:论《元和圣德诗》的典范价值
3
作者 刘怀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6,212,213,共10页
《元和圣德诗》作于韩愈创作《原道》、确立儒家道统观之后,因诗中有行刑场面的血腥描写及“颂圣”的内容,历来的唐诗选本多不选录,当代研究者也很少关注。诗歌称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叛乱、重振帝国雄风之“盛德”,具有“诗史”性质。在艺... 《元和圣德诗》作于韩愈创作《原道》、确立儒家道统观之后,因诗中有行刑场面的血腥描写及“颂圣”的内容,历来的唐诗选本多不选录,当代研究者也很少关注。诗歌称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叛乱、重振帝国雄风之“盛德”,具有“诗史”性质。在艺术上突破了“颂圣”诗的传统写法,创新特征鲜明。其中“以丑为美”的血腥描写意在“震慑藩镇”、表现“尊王攘夷”、维护皇权的道统观;“以文为诗”的破体探索是为更好地阐扬道统所采取的表现策略;尊经用典则从语言表达形式上体现了回归儒家正统的价值取向。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创新,皆服务于道统观的表达,而道统观则为前者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二者相得益彰,在思想与诗艺、复古与创新、尊体与破体、美与丑之间,匠心独运,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该诗不仅是韩愈将道统观与诗歌怪奇审美探索自觉结合、开拓新诗境的典范之作,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均应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元和圣德诗》 道统观 以丑为美 以文为诗 尊经用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与宋诗的奠基 被引量:11
4
作者 谷曙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90,共6页
考察北宋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历程,梳理韩诗与欧诗的艺术关系,揭示出欧诗承韩有学韩、似韩与变韩三个时期,其关键在于对“以文为诗”的标举与承传创变。欧阳修的尊韩、学韩确立了韩愈诗歌在北宋的诗学典范地位,他在模仿研习韩诗基础... 考察北宋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历程,梳理韩诗与欧诗的艺术关系,揭示出欧诗承韩有学韩、似韩与变韩三个时期,其关键在于对“以文为诗”的标举与承传创变。欧阳修的尊韩、学韩确立了韩愈诗歌在北宋的诗学典范地位,他在模仿研习韩诗基础上的“变韩”为自家诗的独创新意奠定了基础,学韩而不觉其为韩的创新精神是他接受韩诗、领导诗歌革新的真精神所在。比较韩、欧诗歌的不同可见,欧诗“变韩”之处主要表现在诗歌题材的日常生活化与文人化、议论说理的凝练精警与理性色彩、谋篇布局的疏荡章法与铺叙笔法等方面。此外,欧阳修还以平易细密扬弃了韩诗的过分奇险拗峭。欧诗承韩这一接受现象对创立有宋一代新诗风具有深远的诗学意义。欧阳修承上启下,是杜、韩与苏、黄之间的重要艺术中介,其接受韩诗之意义就在于对宋诗风格的形成起奠基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韩愈 诗歌 以文为诗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别集编纂看“文”“学”关系的嬗变 被引量:6
5
作者 何诗海 胡中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158,192,共14页
六朝隋唐时期确立了别集仅收单篇辞章、不录学术著作的编纂体例以及诗赋在文体谱系中的核心地位,体现了文学独立、自觉以及与学术分离的进程。宋代以后,这种传统体例被不同程度地打破。到了清代,甚至出现大量专收学术论著的别集。这种变... 六朝隋唐时期确立了别集仅收单篇辞章、不录学术著作的编纂体例以及诗赋在文体谱系中的核心地位,体现了文学独立、自觉以及与学术分离的进程。宋代以后,这种传统体例被不同程度地打破。到了清代,甚至出现大量专收学术论著的别集。这种变迁,为考察古代文学观念的发展、演变,如诗赋辞章地位的升降、“文”与“学”的离合变化等,提供了十分有效的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集 体例 诗赋 辞章 学术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中国古代辨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1978~2018) 被引量:4
6
作者 任竞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90,共12页
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核心理论范畴,"辨体"批评研究在近4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学界还没有进行全面综述总结。文章对总成果进行量化统计和分类分析的基础上,从辨体、破体、尊体和以文为诗、以诗为词类文体辨析两个板块... 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核心理论范畴,"辨体"批评研究在近4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学界还没有进行全面综述总结。文章对总成果进行量化统计和分类分析的基础上,从辨体、破体、尊体和以文为诗、以诗为词类文体辨析两个板块分别述评,回顾取得的成就,反思存在的问题,进而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为今后辨体理论批评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体 破体 尊体 以文为诗 以诗为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年来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章家谊 胡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4-132,156-157,共9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考已经走过了62年,历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先后也已达229道。通过对历年高考作文题的题型统计和题目高频词分析,可以看到我国高考作文题明显存在"文体的去诗歌化"、"话题的个人化"、"答案的封闭...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考已经走过了62年,历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先后也已达229道。通过对历年高考作文题的题型统计和题目高频词分析,可以看到我国高考作文题明显存在"文体的去诗歌化"、"话题的个人化"、"答案的封闭化"的倾向,从而显示出出题者的自我角色预设和对考生的角色期待存在着亟待纠正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作文 去诗歌化 个人化 封闭化 角色预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江右文化对虞集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舜臣 何云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0-85,共6页
虞集的青年和晚年均在江西崇仁度过,其文学思想、学术主张乃至人格的锻炼,都深受江右文化的濡染。他接续了欧阳修、曾巩等人开创的散文传统,诗歌则主张"宗唐得古",不满江西末流崇怪尚奇的倾向,力倡平易雅正的诗文风气。虞集... 虞集的青年和晚年均在江西崇仁度过,其文学思想、学术主张乃至人格的锻炼,都深受江右文化的濡染。他接续了欧阳修、曾巩等人开创的散文传统,诗歌则主张"宗唐得古",不满江西末流崇怪尚奇的倾向,力倡平易雅正的诗文风气。虞集的学术思想主张"会和朱陆",融汇诸家学说,此亦深受元初江右理学特别是乃师吴澄的影响。此外,他还与江西籍的玄教中人交往甚密,对道教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培育了冲淡舂融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集 江右文化 诗文风尚 理学 玄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糅复合,别创诗体——中国现代诗歌文体衍生模式初探 被引量:4
9
作者 吕周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79,共11页
诗歌通过与散文、戏剧、小说等文体的嫁接、复合产生一种新的诗歌文体,是现代诗歌文体衍生的一种主要方式。复合体诗歌是一种新的诗歌文体样式,预示着现代诗歌文体探索、发展的方向,体现出现代自由诗在文体上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复合体... 诗歌通过与散文、戏剧、小说等文体的嫁接、复合产生一种新的诗歌文体,是现代诗歌文体衍生的一种主要方式。复合体诗歌是一种新的诗歌文体样式,预示着现代诗歌文体探索、发展的方向,体现出现代自由诗在文体上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复合体诗歌使现代自由诗背离传统诗歌的文体样式越来越远,变得愈来愈不像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文体 变体 现代诗歌文体 衍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典诗体形式的形成与变异 被引量:4
10
作者 木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37,共6页
 古典诗体由近体诗和古风体组成,古风体是近体诗的别样形态。广义的近体诗由新体诗和狭义近体诗两种体式构成;中国诗歌的诗体形式大体经历了由前古典的散文与诗的混合,到古典时期的近体诗时代,再到宋人以文为诗的三大历程,也经历了线...  古典诗体由近体诗和古风体组成,古风体是近体诗的别样形态。广义的近体诗由新体诗和狭义近体诗两种体式构成;中国诗歌的诗体形式大体经历了由前古典的散文与诗的混合,到古典时期的近体诗时代,再到宋人以文为诗的三大历程,也经历了线型结构、对仗性结构和涵纳对仗因素的线型结构三种诗体结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体 近体诗 古风体 新体诗 线型结构 对仗性结构 诗体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散文诗文体形态的基本生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珂 代绪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75-77,共3页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抒情文学文体中一种特殊的抒情文体,在五四自由诗运动时期受到很多作家和诗人的喜爱,迅速完成了散文诗文体由西方向中国的译介和被中国化的文体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进程。20...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抒情文学文体中一种特殊的抒情文体,在五四自由诗运动时期受到很多作家和诗人的喜爱,迅速完成了散文诗文体由西方向中国的译介和被中国化的文体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进程。20年代初中期是中国散文诗进入自觉状态后的第一个高峰,涌现了一些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还形成了比较粗略的艺术流派,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散文诗的文体特征和文体风格。偏重于散文的西方散文诗在中国被严重诗化,更偏重于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散文诗 中国自由诗运动 文体建设 文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为诗”与诗界革命的诗学追求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7-140,共4页
晚清诗界革命采取"以文为诗"的诗学策略,解构传统格律诗体,重建自由的新诗体。通过口语、新名词介入诗歌,消解格律诗的节律及文体形式,实现诗歌结构的嬗变与功能的转换。这一诗学策略启发了胡适等白话新诗人对现代诗歌自由体... 晚清诗界革命采取"以文为诗"的诗学策略,解构传统格律诗体,重建自由的新诗体。通过口语、新名词介入诗歌,消解格律诗的节律及文体形式,实现诗歌结构的嬗变与功能的转换。这一诗学策略启发了胡适等白话新诗人对现代诗歌自由体式的建设与发扬,进而形成了20世纪以降占据诗坛主流地位的"现代自由体"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诗 诗界革命 诗学追求 现代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散文诗对中国新诗诗体建设的负面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珂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6-81,共6页
散文诗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抒情文体,它的文体特性长期被新诗人误解。散文诗几乎成为新诗初期的流行诗体,受到中国新诗人的极端重视。散文诗给了新诗人过多的文体自由,不仅造成新诗人对"散文美"的过度追求,还助长... 散文诗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抒情文体,它的文体特性长期被新诗人误解。散文诗几乎成为新诗初期的流行诗体,受到中国新诗人的极端重视。散文诗给了新诗人过多的文体自由,不仅造成新诗人对"散文美"的过度追求,还助长了新诗诗体建设史中长期存在的文体自由与文体法则的极端对抗,是百年新诗无法建立起相对定型的诗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用"散文诗"这个术语作为这种抒情文体的体裁名称是不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散文诗 文体特征 文体 诗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作人散文的风格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仁援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22-27,共6页
平缓、平正、平实、平易、平质是周作人散文的内涵意蕴、文学追求、审美情趣、文风语言、秉性资质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周作人 散文创作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报刊诗话的文体观念及变革转型--以邵祖平、陈衍、王揖唐、黄侃、俞陛云等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竞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61,共12页
历代诗话是中国古代文体理论的渊薮,而近代报刊诗话则是近代文学及历代诗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具有的融合古今中西文学文化的时代特色,近代报刊诗话也成为“诗话学”及“文体学”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一个标志。近代报刊诗话中的... 历代诗话是中国古代文体理论的渊薮,而近代报刊诗话则是近代文学及历代诗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具有的融合古今中西文学文化的时代特色,近代报刊诗话也成为“诗话学”及“文体学”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一个标志。近代报刊诗话中的文体观念主要由“先体格而后神致”的“体制为先”辨体理论、分类与辨体的批评实践、“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入律”的破体观念、“变而不失其正”的辨体通变观,以及“文章与世运递降”的文体发展论等几个方面构建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报刊诗话 体制为先 辨体破体 以文为诗 以诗为词 变革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诗与散文之间——论屠格涅夫的小说文体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宪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5-73,共9页
本文描述了屠格涅夫的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论述了屠格涅夫的随笔故事、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文体特点;确定了屠格涅夫的小说创作在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关键词 屠格涅夫 小说 文体 诗歌 散文 文学评论 俄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宋之际的诗运转关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澧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2-85,共4页
文论史上的“义熙诗风”与“元嘉诗风”,人为地把浑然为一的诗风演进按照朝代一分为二。其实,晋宋之际,由作者构成而论,超凡脱俗的名士群体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正是才艺出众的文士群体的天下;据审美趋向而言,名士钟情于清谈,争胜于谈锋,... 文论史上的“义熙诗风”与“元嘉诗风”,人为地把浑然为一的诗风演进按照朝代一分为二。其实,晋宋之际,由作者构成而论,超凡脱俗的名士群体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正是才艺出众的文士群体的天下;据审美趋向而言,名士钟情于清谈,争胜于谈锋,大都重理而轻文,而诗人钟情于吟咏,竞逐于才藻,往往重文而轻理。晋宋的诗运转关,使“情”、“采”向文学复归,体现出诗骚传统的归位,意味着中古文学在晋宋之际的新生,为南朝文学的兴盛提供了方向性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熙诗风” “元嘉诗风” 作者构成 审美趋向 诗运转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老舍旧体诗的若干资料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桂兴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50-57,共8页
老舍在一生的文学生涯中 ,除去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以及曲艺作品外 ,还写下了大量的旧体诗。本文对老舍一生中所创作的旧体诗数量进行了探讨 ,对目前所流传的老舍旧体诗的若干资料问题作了考释 ,同时公布了最新发现的老舍 1 3... 老舍在一生的文学生涯中 ,除去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以及曲艺作品外 ,还写下了大量的旧体诗。本文对老舍一生中所创作的旧体诗数量进行了探讨 ,对目前所流传的老舍旧体诗的若干资料问题作了考释 ,同时公布了最新发现的老舍 1 3首旧体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诗资料 老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戈尔散文诗对“五四”新诗体式的影响
19
作者 张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8-160,共3页
"五四"时期对泰戈尔散文诗的译介,有助于新诗打破旧体诗词音律束缚,实现诗体的解放和确立现代诗歌观念,但也扰乱了对新诗"散文化"创作弊病的整肃,影响了20世纪新诗体的适度规范。
关键词 泰戈尔 散文诗 新诗体式 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曾国藩诗文中的道家风格
20
作者 彭昊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63,共4页
晚清军政界和文坛的重要人物曾国藩在全面接受儒家文学传统的同时,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诗文创作中追求自然真切的风格,于古文多重真切,于诗歌则多逞自然。据此可以重新认识道家思想对他一生的深刻影响,并由此分析其"以道补儒&q... 晚清军政界和文坛的重要人物曾国藩在全面接受儒家文学传统的同时,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诗文创作中追求自然真切的风格,于古文多重真切,于诗歌则多逞自然。据此可以重新认识道家思想对他一生的深刻影响,并由此分析其"以道补儒"文学观和人生观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诗文 道家风格 自然真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