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代论骈诗与骈文学的建构 |
王正刚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清代诗话的破体观念论析 |
任竞泽
李增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3
|
艺术创新与道统阐扬:论《元和圣德诗》的典范价值 |
刘怀荣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4
|
论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与宋诗的奠基 |
谷曙光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
5
|
从别集编纂看“文”“学”关系的嬗变 |
何诗海
胡中丽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
6
|
近40年中国古代辨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1978~2018) |
任竞泽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
7
|
60年来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问题 |
章家谊
胡笙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
8
|
论江右文化对虞集的影响 |
李舜臣
何云丽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
9
|
杂糅复合,别创诗体——中国现代诗歌文体衍生模式初探 |
吕周聚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
10
|
论古典诗体形式的形成与变异 |
木斋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
11
|
论中国散文诗文体形态的基本生成 |
王珂
代绪宇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
12
|
“以文为诗”与诗界革命的诗学追求 |
胡峰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13
|
论20世纪散文诗对中国新诗诗体建设的负面影响 |
王珂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
14
|
论周作人散文的风格 |
吴仁援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2
|
|
|
15
|
近代报刊诗话的文体观念及变革转型--以邵祖平、陈衍、王揖唐、黄侃、俞陛云等为考察中心 |
任竞泽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
16
|
在诗与散文之间——论屠格涅夫的小说文体 |
朱宪生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
17
|
晋宋之际的诗运转关 |
王澧华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
18
|
谈老舍旧体诗的若干资料问题 |
张桂兴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2
|
|
|
19
|
泰戈尔散文诗对“五四”新诗体式的影响 |
张娟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20
|
论曾国藩诗文中的道家风格 |
彭昊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