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1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composite action between concrete and cold-formed steel beam
1
作者 S.O.Bamaga M.Md.Tahir +6 位作者 T.C.Tan S.Mohammad N.Yahya A.L.Saleh M.Mustaffar M.H.Osman A.B.A.Rahm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689-3696,共8页
Cold-formed steel structures are steel structure products constructed from sheets or coils using cold rolling, press brake or bending brake method. These structures are extensively employed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Cold-formed steel structures are steel structure products constructed from sheets or coils using cold rolling, press brake or bending brake method. These structures are extensively employed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due to their light mass, ductility by economic cold forming operations, favorable strength-to-mass ratio and other factors. The utilization of cold formed steel sections with concrete as composite can hugely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However, the use of cold formed steel members in composite concrete beams has been very limited.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developments in composite beam with cold formed steel sections was introduced. It was revealed that employing cold-formed steel channel section to replace reinforcement bars in conventiona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cost reduction without reducing strength capacity. The use of composite beam consisting of cold-formed steel open or close box and filled concrete could also reduce construction cost. Lighter composite girder for bridges with cold-formed steel of U section was introduced. Moreover, types of shear connectors to provide composite action between cold-formed steel beam and concrete slab were presented.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etal decking on the behavior of composite beam with cold-formed steel sec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ductile shear connectors were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formed steel BEAM composite shear connection thin-wall composite gird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狮子洋大桥设计风参数及主梁断面气动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林 刘鹏 +2 位作者 徐军 崔冰 崔巍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狮子洋大桥为主跨2180 m的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悬索桥,该桥中跨桥面高度处设计基准风速高达48.0 m/s。为确保该超大跨度悬索桥运营阶段的抗风安全性,围绕主梁气动外形优化开展多方案抗风性能比选及风致振动性能评价。结合气象站... 狮子洋大桥为主跨2180 m的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悬索桥,该桥中跨桥面高度处设计基准风速高达48.0 m/s。为确保该超大跨度悬索桥运营阶段的抗风安全性,围绕主梁气动外形优化开展多方案抗风性能比选及风致振动性能评价。结合气象站概率统计模型设计风速和混合气候模式设计风速,确定狮子洋大桥桥位处设计风参数;对5种主梁方案开展主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进行主梁方案比选和颤振稳定性气动措施优化、不同扭转阻尼比下涡激共振稳定性评价以及台风气候模式下多模态抖振频域计算。结果表明:桥位设计基本风速取34.9 m/s;颤振稳定性方面,对5种主梁方案,上、下层桥面设置通长纵梁能显著改善主梁断面的气动稳定性,增设桥面底部中央稳定板、封闭下层桥面底部和上、下弦杆风嘴可进一步提升抑振效果;涡激共振响应方面,当扭转阻尼比达到0.32%时,扭转涡激共振基本消失;抖振响应方面,台风下主梁抖振响应显著高于《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3360-01—2018)规定的百年重现期内设计风速下抖振响应。推荐主梁方案为上、下层桥面系分别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和整体式箱梁的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其主梁断面可满足颤振、涡激共振和抖振的抗风安全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 台风 风致振动 气动选型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肇高铁西江特大桥主桥总体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斌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珠肇高铁西江特大桥主桥为(70+148+2×435+148+70)m三塔斜拉桥,采用中塔设置固定支座、边塔设置纵向活动支座的支座体系,在中、边塔处均设置纵向液压阻尼器,辅助墩、边墩处设置E型钢阻尼器,并设置2对中塔加强索以提高桥梁刚度。主... 珠肇高铁西江特大桥主桥为(70+148+2×435+148+70)m三塔斜拉桥,采用中塔设置固定支座、边塔设置纵向活动支座的支座体系,在中、边塔处均设置纵向液压阻尼器,辅助墩、边墩处设置E型钢阻尼器,并设置2对中塔加强索以提高桥梁刚度。主梁采用钢-混组合梁,钢结构采用槽形截面,桥面板采用混凝土板,负弯矩较大的主梁区段采用顶、底板双组合截面以改善主梁应力状态。辅助墩两侧共58 m范围内钢结构与混凝土桥面板采用缓粘结剪力钉连接,桥面板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钢筋混凝土(RC)组合结构,以提高桥面板抗裂性能。采用H形桥塔,由上、中、下塔柱和上、下横梁组成,桥面以上塔高与主跨跨径比值为1/3.69,桥塔及桥墩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斜拉索采用双索面扇形布置,全桥设置102对平行钢丝拉索以及2对中塔加强索。该桥结构验算结果表明:桥梁具有合理的刚度、良好的轨道平顺性、气动稳定性及抗风性能,能够满足高速列车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三塔斜拉桥 钢-混凝土组合梁 中塔加强索 缓粘结剪力钉 UHPC+RC组合桥面板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槽型钢箱组合梁斜拉桥空间受力特性模型试验
4
作者 谢明志 蒋志鹏 +3 位作者 黄胜前 曾甲华 杨灯 杨永清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7,共10页
为加强学生形象地理解高速铁路组合梁斜拉桥空间受力特性,该文依托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设计了一种基于过程建造的槽型钢箱组合梁辅助墩负弯矩区试验模型,模拟桥梁建造关键过程的施工演变及成桥状态,并制作了1∶2.5试验模型,研究了... 为加强学生形象地理解高速铁路组合梁斜拉桥空间受力特性,该文依托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设计了一种基于过程建造的槽型钢箱组合梁辅助墩负弯矩区试验模型,模拟桥梁建造关键过程的施工演变及成桥状态,并制作了1∶2.5试验模型,研究了不同荷载工况作用下组合梁的空间应力分布状态,并对关键截面进行积分,深入探明竖向剪力及轴力在钢箱梁各部件中的传力特性。通过该模型试验,在为学生掌握跨海桥梁建造过程、体系转换、结构受力特点提供直观展示的同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掌握高铁混合梁斜拉桥设计及参数优化提供创新试验平台,进一步培养了其综合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组合梁斜拉桥 模型试验 应力分布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梁斜拉桥主梁虚拟双层梁模型
5
作者 陈常松 卢风越 +3 位作者 黄茛 颜东煌 佘勤聪 许巧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131,共13页
为准确模拟钢混组合斜拉桥混凝土桥面板和钢主梁的相互作用和二者之间因混凝土收缩徐变而导致的内力重分配,首先根据组合截面的内力分配特点和基于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增量递推算法开发了一种连续组合的新型组合梁单元-虚拟双层梁单元,然... 为准确模拟钢混组合斜拉桥混凝土桥面板和钢主梁的相互作用和二者之间因混凝土收缩徐变而导致的内力重分配,首先根据组合截面的内力分配特点和基于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增量递推算法开发了一种连续组合的新型组合梁单元-虚拟双层梁单元,然后采用三跨连续梁和赤壁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对该新型单元进行了验证分析和工程应用,并与工程常用的实际双层梁单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虚拟双层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且相较于实际双层梁模型,单元数量可减少约67%,计算速度提高约40%。该新型单元既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又能够减少主梁单元数量,实现了钢梁与桥面板界面之间的连续组合,不仅能精确模拟混凝土桥面板的收缩徐变效应,还可模拟钢梁与桥面板的分阶段施工过程,为组合结构提供了一种精度较高的改进钢混组合梁模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 斜拉桥 收缩徐变 有限元 虚拟双层梁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槽形钢箱梁-混凝土桥面板组合梁斜拉桥整体受力特性与截面刚度分配
6
作者 李晓斌 宋汶灵 +4 位作者 谢明志 张勇 杨灯 包杰 曾甲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3,共7页
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桥全联主梁采用槽形钢箱梁-混凝土桥面板组合结构,在高速铁路大跨度跨海斜拉桥中系首次采用。为探明槽形钢箱梁-混凝土桥面板组合主梁沿纵桥向的静力受力特点,建立主桥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主桥在不同荷载组合作用... 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桥全联主梁采用槽形钢箱梁-混凝土桥面板组合结构,在高速铁路大跨度跨海斜拉桥中系首次采用。为探明槽形钢箱梁-混凝土桥面板组合主梁沿纵桥向的静力受力特点,建立主桥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主桥在不同荷载组合作用下的静力响应分析,揭示刚度分配和一期压重对主梁受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荷载组合作用下,截面应力峰值均出现在主墩及辅助墩处;主墩处主梁截面承受的轴向压力及负弯矩最大,辅助墩处主梁截面承受的竖向剪力最大,负弯矩较大,该处钢箱梁截面的正应力水平最高,尤其是钢箱梁顶缘的正应力水平远高于主墩处。综合分析主梁截面刚度及其分布情况、内力和应力分布情况,以及一期压重混凝土板对主梁受力的影响,辅助墩处主梁截面为最不利受力位置,其受力状态更加需要关注。与普通组合梁相比,槽形钢箱梁-混凝土桥面板组合梁的构件在工厂预制,可以在海湾深水区装配化实现快速建造,在工程经济性、抗风性能、海湾深水施工条件、高速列车行车性能适应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形钢-混组合梁 斜拉桥 有限元法 静力行为 刚度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奇沥公铁两用大桥主桥边跨组合梁设计及施工方案研究
7
作者 刘振标 夏正春 +3 位作者 印涛 胡方杰 徐伟伟 姜洪劲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2,共8页
洪奇沥公铁两用大桥是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公铁分层布置,上层为8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为4线铁路。主桥采用(3×100+808+3×100) m超短边跨钢混箱-桁组合梁斜拉桥,一跨跨越洪奇沥水道,无工程先例可借鉴。结合建... 洪奇沥公铁两用大桥是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公铁分层布置,上层为8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为4线铁路。主桥采用(3×100+808+3×100) m超短边跨钢混箱-桁组合梁斜拉桥,一跨跨越洪奇沥水道,无工程先例可借鉴。结合建设条件、结构特点以及技术经济性,对边跨主梁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主梁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叠合板-桁组合梁,将结构受力和对拉索的锚固压重融于一体,并在边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连续钢桁梁自身高承载力特性和叠合板现浇层以预制板为底模的优势,节省模板和临时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钢桁梁采用“纵向分段横向分块安装+多点步履式顶推”的施工方案,有效解决超宽、超高钢桁梁水运运输受通航条件限制的难题,并适应边跨位于岸上的大吨位钢梁架设;边跨施工采用部分支撑临时墩方案,临时墩反力较完全支撑临时墩方案减小46.2%,临时工程量少,并且避免了不设临时墩方案中主跨架设对边跨混凝土浇筑的扰动影响,叠合板-桁组合梁施工质量高;现浇混凝土采用“先受压区后受拉区、先管内后管外”的分段浇筑方案,较一次浇筑方案,上、下层桥面板最大名义拉应力分别减小81.8%、76.0%,有效改善混凝土结构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合建桥 斜拉桥 叠合板-桁组合梁 结构设计 施工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盐腐蚀波纹腹板-钢底板箱梁竖向挠度的研究
8
作者 唐先习 甘子玉 +2 位作者 张己存 臧小萌 甘亚南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5,63,共7页
研究目的:本文综合考虑波纹钢腹板-钢底板组合箱梁褶皱效应、剪力滞以及铁木辛柯剪切变形等因素,研究中将氯离子侵蚀视为组合箱梁翼板和腹板厚度的减小,据此推导出该类组合结构的弹性控制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进而应用理论分析、有限元... 研究目的:本文综合考虑波纹钢腹板-钢底板组合箱梁褶皱效应、剪力滞以及铁木辛柯剪切变形等因素,研究中将氯离子侵蚀视为组合箱梁翼板和腹板厚度的减小,据此推导出该类组合结构的弹性控制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进而应用理论分析、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研究,进行氯盐环境组合箱梁腐蚀规律以及其挠度演化的研究。研究结论:(1)钢底板厚度减小对组合箱梁竖向挠度影响很大,而RC顶板厚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且波纹钢腹板厚度减小对组合箱梁竖向挠度无影响;(2)氯盐溶液浸泡,组合箱梁基本为均匀腐蚀,干湿循环频次增加,腐蚀速度加快,箱梁挠度大幅增加;(3)随着氯离子腐蚀加剧,基于组合箱梁顶底板应力测试值反演其腐蚀层厚度,进而修正组合箱梁的竖向挠度,第三侵蚀阶段其修正率达12.5%;(4)本文研究对波纹钢腹板-钢底板组合箱梁耐久性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箱梁 氯离子侵蚀 理论分析 试验研究 挠度演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空间受力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易云焜 徐梦莹 +2 位作者 汪阳 林春乾 张雅俊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7,共7页
为给超宽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的简化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以漳州马洲大桥为背景,研究空间受力特性。建立该桥有限元模型,研究超宽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的空间受力特性;针对影响空间受力的3个关键参数(大横梁横... 为给超宽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的简化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以漳州马洲大桥为背景,研究空间受力特性。建立该桥有限元模型,研究超宽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的空间受力特性;针对影响空间受力的3个关键参数(大横梁横向刚度、拱肋横桥向位置和系杆张拉力),应用参数分析和力学简化分析2种方法得到各参数合理取值,并将数值分析和力学分析的结果相互验证,分析桥宽对结构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会在墩底产生横桥向反力、顺桥向力矩和扭矩等空间力;大横梁和主纵梁的横向刚度比与其长度比成反比例时为其合理横向刚度,使空间力均接近于0;拱肋至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为2/3半桥宽时,墩底横桥向反力、顺桥向反力矩和竖向反力矩等空间力接近为0,为拱肋的横桥向合理位置;系杆张拉力除应考虑拱肋水平推力,还应考虑桥墩横桥向力矩,并在二者间进行综合平衡;桥宽增加后桥梁结构一阶失稳系数减小,但对一阶失稳模态和竖向失稳荷载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承式梁拱组合桥 刚构体系 大横梁横向刚度 拱肋横桥向位置 系杆张拉力 参数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承式拱形变高钢桁组合连续梁施工关键技术
10
作者 朱云萍 胡杰 涂满明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共7页
延崇高速砖楼特大桥主桥采用(65+120+65) m上承式拱形变高钢桁组合连续梁,双幅分离,分别位于平面圆曲线、缓和曲线及直线段上,平面以直代曲、桥面超高及超高过渡变化使得钢结构和桥面系异常复杂,且钢桁梁杆件种类和数量繁多、空间结构... 延崇高速砖楼特大桥主桥采用(65+120+65) m上承式拱形变高钢桁组合连续梁,双幅分离,分别位于平面圆曲线、缓和曲线及直线段上,平面以直代曲、桥面超高及超高过渡变化使得钢结构和桥面系异常复杂,且钢桁梁杆件种类和数量繁多、空间结构复杂。主梁施工采用双幅共用塔吊+履带吊悬拼方案,经济适用性强,解决了山区施工条件受限难题;主墩处采用托架+倒T形立柱精调系统,确保平、纵面曲线连续钢桁梁悬拼起始节间安装精度,以及双悬臂架设安全性;杆件连接时利用标准冲钉控制杆件形位,通过控制安装拱度和桥面轴线实现高精度线形控制;采用Z形托架辅助边跨上墩,通过边跨压重、合龙口斜角对拉技术确保合龙段快速精确安装,完成结构体系转换;采用吊架法施工桥面悬臂现浇段混凝土,实现平面曲线线形和桥面超高过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组合连续梁 悬臂拼装 托架 精调系统 线形控制 体系转换 吊架法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工字钢-混组合曲线梁桥收缩徐变效应研究
11
作者 闫磊 邢俊鹏 +1 位作者 牛哲 刘金鑫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为了解收缩徐变对双边工字钢-混组合曲线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以该类型某3×35 m曲线梁为背景,开展模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按1∶5的缩尺比制作曲率半径92 m的2×7 m试验梁,先对承载自重+配重3个月的试验梁挠度、应力进行观测,再... 为了解收缩徐变对双边工字钢-混组合曲线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以该类型某3×35 m曲线梁为背景,开展模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按1∶5的缩尺比制作曲率半径92 m的2×7 m试验梁,先对承载自重+配重3个月的试验梁挠度、应力进行观测,再使该试验梁承受自重+配重+开裂荷载11个月(即14个月龄期)进行同等观测。采用有限元法对不同曲率半径下3×35 m曲线组合梁桥的钢主梁挠度、应力长期(10年)增长系数取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个月龄期后,试验梁挠度增加,增量约为初始挠度的10%,曲线内、外侧钢主梁挠度差可忽略不计;中支点处应力增加,距梁端0.4L(L为该跨跨径)处应力减少。当3×35 m曲线梁桥的曲率半径由460 m增加至1000 m时,对于挠度长期增长系数,中跨跨中处曲线内侧钢主梁由0.35线性变化至0.06、曲线外侧钢主梁由-1.13线性变化至-0.18,边跨距梁端0.4L处曲线内、外侧钢主梁不变,均取1.1;对于应力长期增长系数,中跨跨中处曲线内侧钢主梁由-0.44线性变化至-0.36、曲线外侧钢主梁由-0.27线性变化至-0.34,边跨距梁端0.4L处曲线内、外侧钢主梁不变,分别取0.89、0.90,中支点处的曲线内、外侧钢主梁不变,分别取1.35、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桥 曲线梁桥 收缩徐变 应力 挠度 曲率半径 缩尺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n-PBL剪力连接件力学性能与结构参数优选
12
作者 姚国文 董雨杭 +2 位作者 应立 贺煊博 吴树杭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是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形式,其结合了钢的高强度、强变形能力和混凝土的良好抗压性能,其剪力连接件的细部构造对整体承载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深入探索Twin-PBL剪力连接件的力学行为,并通过细部构造优化来提高... 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是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形式,其结合了钢的高强度、强变形能力和混凝土的良好抗压性能,其剪力连接件的细部构造对整体承载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深入探索Twin-PBL剪力连接件的力学行为,并通过细部构造优化来提高其力学性能,基于ABAQUS建立了典型波形钢腹板箱梁节段的实体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顶板之间Twin-PBL剪力连接件的力学表现,揭示了横向贯穿钢筋构造的有无对Twin-PBL剪力连接件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开孔钢板孔径、厚度及横向贯穿钢筋直径进行了结构参数优选。研究表明:Twin-PBL剪力连接件设置横向贯穿钢筋能够降低开孔钢板和钢翼缘板的剪应力,且贯穿钢筋分摊了孔洞内混凝土榫的部分剪力;综合考虑开孔钢板的材料属性、制作工艺等因素,对开孔钢板截面高度为180 mm的Twin-PBL连接件,最优开孔直径为70 mm,横向贯穿钢筋直径为25 mm,开孔钢板厚度为2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Twin-PBL剪力连接件 力学性能 构造优化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简支-刚构组合梁桥抗震特性及优化设计研究
13
作者 刘尊稳 梁刚毅 +1 位作者 李欣婧 牟金龙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为探究高速铁路简支-刚构组合梁桥抗震优化设计方法,以我国西部地区一座跨越沟谷的高速铁路简支-刚构组合梁桥为实际工程背景,建立考虑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简支-刚构组合梁桥线桥一体化计算模型。采用反应谱法、非线性时程法及IDA... 为探究高速铁路简支-刚构组合梁桥抗震优化设计方法,以我国西部地区一座跨越沟谷的高速铁路简支-刚构组合梁桥为实际工程背景,建立考虑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简支-刚构组合梁桥线桥一体化计算模型。采用反应谱法、非线性时程法及IDA法对比分析了线桥一体化模型和传统模型的抗震特性并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①轨道约束改变了桥梁体系的受力行为和高、低阶振型对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②对刚构桥进行抗震研究时,可选择邻近10~11跨简支梁桥作为边界条件,以消解桥跨数对刚构桥抗震性能的影响;③针对6度区地震及7度区小震、中震,刚构桥抗震研究建议不考虑轨道约束效应,而在8度、9度区中震及7度、8度、9度区大震中,轨道约束对刚构桥地震响应影响较大,进行抗震计算时建议考虑轨道约束效应;④轨道约束放大了过渡桥墩的地震响应,在过渡桥墩墩顶设置减隔震支座不仅能有效降低结构体系地震响应,同时节约其他桥跨减隔震支座的购买及施工成本;⑤轨道层间的传力及耗能部件主要是凹槽垫片和隔离层,为防止这些构件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发生严重损伤,可考虑在轨道层间设置减隔震装置或植入耗能钢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梁 简支-刚构组合梁桥 线桥一体化模型 抗震特性 抗震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伊高速黄河特大桥主桥主梁方案比选及设计关键技术
14
作者 王健 闫生龙 +1 位作者 宋松林 王翰哲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5,共7页
沁伊高速黄河特大桥主桥为(85+25×100)m连续组合梁桥,为选取合适的主梁形式,结合项目建设条件,选取工字钢-混组合梁、整体钢-混组合箱梁及双边箱组合梁方案进行对比。从结构整体性、桥面板局部受力、施工便捷性、工程经济性、运营... 沁伊高速黄河特大桥主桥为(85+25×100)m连续组合梁桥,为选取合适的主梁形式,结合项目建设条件,选取工字钢-混组合梁、整体钢-混组合箱梁及双边箱组合梁方案进行对比。从结构整体性、桥面板局部受力、施工便捷性、工程经济性、运营维修养护及景观效果等角度综合考虑,最终选用整体钢-混组合箱梁方案。主桥主梁采用混凝土桥面板+斜腹板槽形钢主梁组成的箱形等截面组合梁。主梁总高4.8 m,宽16.5 m,其中钢梁高4.5 m,桥面板厚0.28 m。采用优化钢梁上翼缘宽厚比、控制高腹板稳定性、改善桥面板多体系受力和采取负弯矩区桥面板防裂措施等多项设计关键技术,保证了主梁承载力、腹板稳定性、桥面板耐久性以及结构经济性。结构受力分析结果表明:钢梁抗弯(剪)承载力、桥面板承载力、裂缝宽度和腹板稳定性等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组合梁 槽形钢主梁 腹板稳定 防裂措施 方案比选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挠度计算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明昊 刘世忠 +1 位作者 王志鲲 张建功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1,138,共8页
为得到求解精度高且简便高效的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考虑全截面剪切变形影响的挠度计算方法。以分析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箱壁剪应力分布特点入手,利用虚功原理,并引入考虑全截影响的剪切形式因子,将组合箱梁挠度分离为Euler梁理... 为得到求解精度高且简便高效的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考虑全截面剪切变形影响的挠度计算方法。以分析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箱壁剪应力分布特点入手,利用虚功原理,并引入考虑全截影响的剪切形式因子,将组合箱梁挠度分离为Euler梁理论挠度与考虑全截面剪切变形的附加挠度,基于能量变分原理建立了全截面剪切变形附加挠度的表达式。制作了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实桥缩尺模型,进行了组合梁受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试验,并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组合梁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与空间有限元计算结果验证了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参数分析表明,剪切变形对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挠度影响较大,相对于组合梁翼板,波形钢腹板剪切变形的影响更加突出;翼板剪切附加挠度随高跨比的增大而减小,但始终小于波形钢腹板剪切附加挠度;波形钢腹板剪切附加挠度随着宽跨比的减小而减小,当宽跨比小于0.2时,可忽略波形钢腹板剪切变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 剪切附加挠度 虚功原理 剪切形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巧高速双河特大桥总体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炳宁 宋松林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格巧高速双河特大桥为(56+152+356+140)m高低塔斜拉桥,采用半飘浮约束体系;主梁采用宽28.7 m的双边工字形钢-混组合梁;桥塔为H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整体式塔墩和钻孔灌注桩基础;斜拉索采用标准抗拉强度1860 MPa的钢绞线斜拉索,梁端采... 格巧高速双河特大桥为(56+152+356+140)m高低塔斜拉桥,采用半飘浮约束体系;主梁采用宽28.7 m的双边工字形钢-混组合梁;桥塔为H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整体式塔墩和钻孔灌注桩基础;斜拉索采用标准抗拉强度1860 MPa的钢绞线斜拉索,梁端采用锚拉板锚固,塔端采用钢锚梁锚固。针对该桥抗震设防水准高、成桥后蓄水深度大和非对称布置等特点,通过纵、横向约束体系对比分析采用在桥塔处设置纵向粘滞阻尼器,在辅助墩和桥台处设置横向软钢阻尼器的双向阻尼约束体系。采用考虑内域水和外域水附加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高烈度深水大跨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的流固耦合效应;设置风嘴和中央稳定板气动措施保障施工和运营阶段该桥的颤振和涡振性能满足规范要求。为改善钢-混组合梁桥面板的抗裂性能,上部结构采用“单节段循环+桥面板湿接缝滞后钢主梁2个节间浇筑”的施工方案。计算结果表明,该桥静动力性能满足规范要求,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高低塔 钢-混组合梁 半飘浮体系 流固耦合 气动措施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挠度分析
17
作者 罗奎 冀伟 +2 位作者 王秀艳 孔烜 韩振勇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0-455,461,共7页
为了精确分析改进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ICBGCSW)的挠度,利用有限梁段法对ICBGCSW的挠度进行了研究。首先,考虑波形钢腹板(CSW)的剪切变形和箱梁的剪力滞效应,利用势能驻值原理推导出ICBGCSW的单元刚度矩阵。随后,根据单元刚度矩阵开发... 为了精确分析改进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ICBGCSW)的挠度,利用有限梁段法对ICBGCSW的挠度进行了研究。首先,考虑波形钢腹板(CSW)的剪切变形和箱梁的剪力滞效应,利用势能驻值原理推导出ICBGCSW的单元刚度矩阵。随后,根据单元刚度矩阵开发了ICBGCSW的挠度分析程序,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梁挠度的有限元结果和实测结果对程序的正确性和适用性进行验证。最后,对ICBGCSW的挠度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挠度分析程序获取的挠度值与实测值和有限元值吻合较好,误差在2%以内。当高跨比小于0.069时,CSW和钢底板的厚度对挠度的影响较大;当高跨比大于0.069时,CSW和钢底板的厚度对挠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本文开发的挠度分析程序使用简单,只需ICBGCSW的截面信息和材料属性即可快速获取挠度值。研究成果可为ICBGCSW的挠度分析提供一种简化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箱梁 波形钢腹板 单元刚度矩阵 挠度计算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金鲤大桥总体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德明 陈亮 +1 位作者 张朝阳 常付平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4,共7页
泉州金鲤大桥长约1.61 km,连接晋江两岸,由南引桥、主桥、北引桥及匝道组成。主桥立意于泉州古城区鲤鱼轮廓造型,采用180 m跨网状吊杆系杆拱桥,桥面宽43.5 m;主梁采用钢-混组合梁,钢梁为双主梁纵横梁格体系;拱肋为变截面八边形钢箱提篮... 泉州金鲤大桥长约1.61 km,连接晋江两岸,由南引桥、主桥、北引桥及匝道组成。主桥立意于泉州古城区鲤鱼轮廓造型,采用180 m跨网状吊杆系杆拱桥,桥面宽43.5 m;主梁采用钢-混组合梁,钢梁为双主梁纵横梁格体系;拱肋为变截面八边形钢箱提篮拱,横桥向2片拱肋采用横撑和斜撑连接;吊杆采用环氧涂层钢绞线成品索、销接式叉耳锚固。引桥及匝道主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现浇大箱梁,主梁分幅布置,其中跨江引桥及匝道为基本跨径40 m等高梁,两幅桥之间的翼缘挑臂下敷设110 kV高压电缆随桥过江;跨江滨路引桥为主跨50 m变高连续梁;陆上引桥为基本跨径30 m等高梁,北侧陆上小半径曲线段引桥采用墩梁固结钢箱连续梁。通过采用钢-混组合梁网状吊杆系杆拱桥、分幅布置引桥及精细化设计,获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经济性,在市政桥梁中实现了高压电缆随桥过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杆拱桥 网状吊杆 钢-混组合梁 混凝土箱梁 提篮拱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线变宽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连续梁桥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炜 巫山 +2 位作者 吴桢灏 孙秀贵 王巍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长益复线潇湘北路跨线桥为主跨105 m的曲线变宽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连续梁桥,为提升该桥受力性能,综合应用了叠合板技术、预应力锚固区UHPC桥面板技术、抗拔不抗剪(URSP)连接件技术以及双重组合技术。除预应力锚固区外,其余区段桥面板... 长益复线潇湘北路跨线桥为主跨105 m的曲线变宽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连续梁桥,为提升该桥受力性能,综合应用了叠合板技术、预应力锚固区UHPC桥面板技术、抗拔不抗剪(URSP)连接件技术以及双重组合技术。除预应力锚固区外,其余区段桥面板均采用由底层混凝土预制板和上层混凝土现浇层组成的叠合板,可在保证桥梁整体性和无支模施工的同时,使收缩徐变作用下混凝土板和钢梁应力较全现浇板降低。预应力锚固区采用UHPC桥面板,并在边跨增设1道预应力束,可有效避免该区域混凝土的损伤。在中支点两侧各32 m范围布置URSP连接件,可释放抗剪约束的同时保留抗拔作用,配合预应力技术可将频遇组合下的负弯矩区混凝土板压应力水平控制在1.12 MPa以内。在中支点两侧各20 m范围内负弯矩区设置混凝土底板与钢梁底板进行组合(双重组合技术),并结合组合梁顶部URSP连接件技术,可使负弯矩区组合梁形成一个倒置的“正弯矩组合梁”效应,从而降低负弯矩区钢梁底板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桥 混凝土叠合板 预应力 UHPC URSP连接件 双重组合技术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作用下钢桁腹式混凝土组合梁桥剪力滞效应研究
20
作者 刘小伟 杨霞林 +1 位作者 王方旭 李胜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8,共9页
为分析预应力作用对钢桁腹式混凝土组合梁桥剪力滞效应的影响,基于能量变分原理,考虑钢桁腹杆剪切变形,结合预应力等效荷载法,建立了腹杆斜向布置的钢桁腹式混凝土组合梁桥在直线、折线和曲线预应力布束方式下的剪力滞效应解析解。同时... 为分析预应力作用对钢桁腹式混凝土组合梁桥剪力滞效应的影响,基于能量变分原理,考虑钢桁腹杆剪切变形,结合预应力等效荷载法,建立了腹杆斜向布置的钢桁腹式混凝土组合梁桥在直线、折线和曲线预应力布束方式下的剪力滞效应解析解。同时,利用ANSYS有限元数值仿真验证本文公式的正确性并分析了不同线形单独布束及3种布束方式综合作用下梁体的剪力滞效应。结果表明,本文解析解与ANSYS有限元数值解吻合良好,相对误差绝对值在8.0%以内,利用本文公式可有效计算腹杆斜向布置的钢桁腹式混凝土组合梁桥在预应力作用下的剪力滞效应;偏心直线束在跨中位置剪力滞系数为1,不产生剪力滞效应;折线与曲线布束情况下跨中位置剪力滞效应较为明显,最大剪力滞系数分别约为1.23和1.06;综合布束下梁体剪力滞效应可通过单独布束叠加求得,其跨中截面剪力滞系数最高为1.17,预应力作用引起的剪力滞效应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桁腹式混凝土组合梁桥 预应力等效荷载 剪力滞效应 能量变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