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RLH结构的小型超宽带滤波器 被引量:6
1
作者 褚庆昕 黄健全 刘传运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9-363,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新型复合左右手(CRLH)结构的小型超宽带带通滤波器.CRLH结构的串联电容和并联电感分别由平板电容和短路支节线产生.单元内部存在交叉耦合,调整交叉耦合电容,单元电路可产生3个可控的传输零点,形成具有良好选择性的超宽带带... 提出一种基于新型复合左右手(CRLH)结构的小型超宽带带通滤波器.CRLH结构的串联电容和并联电感分别由平板电容和短路支节线产生.单元内部存在交叉耦合,调整交叉耦合电容,单元电路可产生3个可控的传输零点,形成具有良好选择性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由于仅采用一个CRLH结构单元,滤波器具有较小的尺寸和通带插损(1.5 dB);带内群延时较为平坦,同时滤波器在11.95~16 GHz的阻带范围内传输抑制大于20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面波导 交叉耦合 复合左右手 带通滤波器 超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超宽带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健全 褚庆昕 刘传运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0-465,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共面波导的新型超宽带复合左右手传输线(CRLH TL)。根据Bloch周期电路理论,由单元集总等效电路模型,推导出左、右手频率范围和相应的相速、衰减特性,提取了传输线的等效本构参数。新结构左、右手参数独立可控,设计、调整... 提出了一种基于共面波导的新型超宽带复合左右手传输线(CRLH TL)。根据Bloch周期电路理论,由单元集总等效电路模型,推导出左、右手频率范围和相应的相速、衰减特性,提取了传输线的等效本构参数。新结构左、右手参数独立可控,设计、调整方便;相比常见的交指或缝隙耦合,面面耦合形成的串联电容可以有效抑制高频谐振,拓宽传输线通带。实验结果表明:新型传输线具有较小的损耗和超宽通带,适用于超宽带微波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 超宽带 共面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SG-CRLH传输线结构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强力 赵伟 秦红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为了扩展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在双频微波器件中的应用,提出一种新型的简化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这种新型传输线与广义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相比,在保留双频带通滤波功能的基础上,简化了电路模型、实际结构与设计步骤.利用这种新型传输线与单... 为了扩展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在双频微波器件中的应用,提出一种新型的简化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这种新型传输线与广义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相比,在保留双频带通滤波功能的基础上,简化了电路模型、实际结构与设计步骤.利用这种新型传输线与单负媒质互补开口谐振环的周期结构设计了一个超宽带双频带通滤波器(2.2~4.0GHz,4.8~9.3GHz).两个通带的相对带宽分别达到58%和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的广义复合左右手 广义复合左右手 传输线 互补开口谐振环 双频带通 滤波器 超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SCRLH传输线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龚建强 褚庆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2-56,共5页
传统的混合右左手(CRLH)传输线(TL)若要实现较宽的阻抗匹配带宽则须工作于平衡态,即左手和右手通带无缝过渡,而在现实中平衡态条件往往不易满足.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简化混合右左手(SCRLH)TL结构.该新结构具有类似带通滤波器的特... 传统的混合右左手(CRLH)传输线(TL)若要实现较宽的阻抗匹配带宽则须工作于平衡态,即左手和右手通带无缝过渡,而在现实中平衡态条件往往不易满足.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简化混合右左手(SCRLH)TL结构.该新结构具有类似带通滤波器的特性:通带内衰减常数为零,特性阻抗为实数并随频率连续平滑分布,具有宽带甚至是超宽带的阻抗匹配带宽;带外特性阻抗为纯虚数,电磁波传播受到抑制.文中还采用微带高低阻抗线以及短路枝节实现了一种中心频率为6.85 GHz、相对带宽约为110%的超宽带微带SCRLHTL结构实例,针对该结构实例进行了全波、电路仿真分析以及实验测量,三者所得的传输特性吻合良好,并且基于三者传输特性提取出的色散特性皆能很好地逼近色散特性理论值,从而证明了新型SCRLH TL结构的可实现性以及其适用于超宽带滤波器设计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混合右左手传输线 相移 衰减 阻抗特性 超宽带 微带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地雷壳体超宽带脉冲屏蔽效能计算与实验
5
作者 罗先南 方向 +2 位作者 高振儒 刘君 方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276-2279,共4页
采用不锈钢纤维作为聚酰胺的导电填料,通过注塑工艺制备复合材料地雷壳体。在壳体内部放置电子引信并连接电点火头,于微波暗室中进行峰值功率为1GW的超宽带电磁脉冲辐射下的毁伤效应实验。超宽带脉冲能量主要分布在10MHz~2GHz范围内,... 采用不锈钢纤维作为聚酰胺的导电填料,通过注塑工艺制备复合材料地雷壳体。在壳体内部放置电子引信并连接电点火头,于微波暗室中进行峰值功率为1GW的超宽带电磁脉冲辐射下的毁伤效应实验。超宽带脉冲能量主要分布在10MHz~2GHz范围内,当壳体放置天线前的距离>0.5m时,内部的电子引信能正常工作;数值计算表明完整壳体的屏蔽效能>25dB,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当壳体存在单个直径<4.5mm圆孔时,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均表明其对屏蔽效能影响微小。复合材料壳体有助于提高电子引信地雷在战场高功率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地雷壳体 超宽带 电磁脉冲 屏蔽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