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付增 余长益 +3 位作者 魏英豪 朱泰锋 苏栋 李围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5-1515,共11页
为解决现有组合式顶管技术和三圆盾构施工大断面地下空间技术中永久结构因纵梁尺寸过大,极大地压缩梁下可使用空间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并针对是否设置预应力筋和施加预应力大小等6种工况,开展... 为解决现有组合式顶管技术和三圆盾构施工大断面地下空间技术中永久结构因纵梁尺寸过大,极大地压缩梁下可使用空间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并针对是否设置预应力筋和施加预应力大小等6种工况,开展四点弯曲试验,研究其破坏模式、受力性能、变形能力及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正、负弯矩下,该组合梁试件均表现为延性破坏。2)正、负弯矩下,设置预应力筋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其中,负弯矩下极限承载力最高可提高69.3%,正弯矩下最高可提高12.1%。3)正弯矩下,预应力筋的存在使组合梁的抗裂性能有所降低,主要表现为设置预应力筋后组合梁开裂荷载有所降低,但设置预应力筋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抗变形能力;负弯矩下,预应力筋使组合梁的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均有显著提高。4)随着预应力的增大,组合梁极限承载力、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在正弯矩下的提升效果不明显,而在负弯矩下的提升效果显著。5)跨中截面应变沿梁高方向基本呈线性分布,整体符合平截面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预应力 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轨两用变高度连续钢桁结合梁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
2
作者 郑志东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4,共6页
福州道庆洲大桥主桥为公轨两用变高度连续钢桁结合梁桥,跨径布置为(120+276+120) m。主桥横向为2片主桁,标准段桁高9.5 m,主墩处桁高23 m;在主墩墩顶范围上弦杆设置8束体外预应力索。主桥钢梁采用先双悬臂拼装,边跨钢梁拼装至边墩,再单... 福州道庆洲大桥主桥为公轨两用变高度连续钢桁结合梁桥,跨径布置为(120+276+120) m。主桥横向为2片主桁,标准段桁高9.5 m,主墩处桁高23 m;在主墩墩顶范围上弦杆设置8束体外预应力索。主桥钢梁采用先双悬臂拼装,边跨钢梁拼装至边墩,再单悬臂拼装剩余中跨侧钢梁至中跨合龙的施工方案,主墩设置临时托架,边跨设置临时墩。在钢梁安装及合龙过程中,基于无应力状态法控制理论,以中跨无应力合龙为目标,采用起始段钢梁预转和预偏、钢梁上墩、体外索一次张拉到位、合龙状态偏差评估和合龙口精调等施工控制技术,实现了钢梁安全、高精度安装和合龙。合龙后主梁高程最大偏差22 mm,轴线最大偏差27 mm,整体线形偏差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轨两用桥 钢桁结合梁 体外预应力索 悬臂拼装 无应力合龙 施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与预应力碳纤维布组合加固RC梁抗弯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康俊涛 马雷 +2 位作者 张亚州 秦世强 曹鸿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4-101,共8页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钢板锚固于钢筋混凝土梁底部,碳纤维布施加预应力后粘贴于钢板上,实现对梁进行的组合加固的新方法;推导出了组合加固梁在适筋破坏范围内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将计算结果与...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钢板锚固于钢筋混凝土梁底部,碳纤维布施加预应力后粘贴于钢板上,实现对梁进行的组合加固的新方法;推导出了组合加固梁在适筋破坏范围内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将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1)理论计算值与相关文献试验值较为接近,试验中梁的破坏模式与和理论预测的破坏模式基本吻合;2)相对于单一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梁,组合加固梁的极限弯矩提高了37.4%~57.1%,屈服弯矩提高了60.4%~95.7%;3)相对于单一粘贴钢板加固梁,组合加固梁的极限弯矩提高了25.4%~39.7%。因此,钢板与预应力碳纤维布组合加固技术可有效提高梁的抗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预应力碳纤维布 钢板 组合加固 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配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下的裂缝宽度计算 被引量:5
4
作者 章坚洋 宋玉普 章一涛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1-24,共4页
本文通过14根混合配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静载和疲劳试验,分析了疲劳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裂缝的变化规律。采用静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和增大系数法建立了疲劳荷载下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裂缝宽度的计算值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关键词 混合配筋 预应力度 疲劳裂缝 裂缝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桥梁钢—混接头状态监测及安全评估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纲 黄宗明 +2 位作者 杨溥 刘遥 谢增银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0-97,共8页
钢-混凝土结合段(钢混接头)是保证混合结构安全性能最为关键的结构部位,针对大型桥梁PBL剪力键加局部预应力束的钢混接头形式进行了状态监测及安全评估方法研究。分析该类构件的破坏机理,提出了区别于传统的监测参量。研究了PBL剪力键... 钢-混凝土结合段(钢混接头)是保证混合结构安全性能最为关键的结构部位,针对大型桥梁PBL剪力键加局部预应力束的钢混接头形式进行了状态监测及安全评估方法研究。分析该类构件的破坏机理,提出了区别于传统的监测参量。研究了PBL剪力键测点布置方案和监测参量的阈值,并考虑了环境、荷载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给局部预应力损失评估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与试验数据的比照和对实桥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新监测参量和评估方法具有可行性,对大型桥梁同类关键部位的健康监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分析 健康监测 组合梁 钢混接头 局部预应力 PBL剪力键 ARX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试验 被引量:21
6
作者 万世成 黄侨 关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7,共8页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经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后的受弯性能,设计4根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试件和1根不加固的对比试件. 5根试件均为工字形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采用四点弯曲静力加载.锚固装置为自主研发的装配式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系统,碳...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经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后的受弯性能,设计4根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试件和1根不加固的对比试件. 5根试件均为工字形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采用四点弯曲静力加载.锚固装置为自主研发的装配式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系统,碳纤维板与钢梁之间的锚固主要依靠端部锚具,并辅之以专用环氧胶的黏结作用.试验中考虑碳纤维板的加固量和预应力水平两种因素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全过程截面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增大碳纤维板的加固量能提高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增大碳纤维板的预应力有助于提高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屈服承载力,对结构抗弯刚度贡献有限;破坏阶段碳纤维板有断裂和剥离两种形式,其强度利用率可达到80%以上.所采用的锚固系统锚固力大、可靠度高,工程实用价值大;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抗弯承载力,是一种补强效果很好的主动加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加固 预应力碳纤维板 钢-混凝土组合梁 试验 受弯性能 补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动力性能参数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计静 郑文忠 张文福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3-41,共9页
为获得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新型组合梁的恢复力模型,对7根跨度为3 800 mm、2根跨度为4 500 mm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支梁的骨架曲线进行了仿真分析,探讨了综合配筋指标、预应力度、预应力筋合力点到梁下边缘距离及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4个参... 为获得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新型组合梁的恢复力模型,对7根跨度为3 800 mm、2根跨度为4 500 mm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支梁的骨架曲线进行了仿真分析,探讨了综合配筋指标、预应力度、预应力筋合力点到梁下边缘距离及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4个参数对截面单调弯矩-曲率曲线和构件单调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综合配筋指标、预应力度对构件截面曲率延性和构件位移延性的影响;最后统计回归出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曲率延性和位移延性的计算公式,建立了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和荷载-位移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建立的恢复力模型可为该类梁的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 组合梁 预应力度 恢复力模型 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变形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聂建国 陶慕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8-45,共8页
对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变形计算进行分析。分析考虑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效应,建立简化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混凝土支座开裂区长度以及预应力筋内力增量的计算公式,给出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跨中挠... 对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变形计算进行分析。分析考虑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效应,建立简化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混凝土支座开裂区长度以及预应力筋内力增量的计算公式,给出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跨中挠度的计算图表。分析结果表明,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变形计算公式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应力筋的内力值精度较高,不考虑预应力筋内力增量的变形计算值较试验值偏大,考虑预应力筋内力增量的变形计算值精度有明显提高,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最后在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变形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变形计算的通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 变形 挠度 混凝土开裂区 预应力筋内力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设计理念及桥梁创新技术 被引量:43
9
作者 孟凡超 刘明虎 +2 位作者 吴伟胜 张革军 张梁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5,41,共10页
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工程概况、建设目标和总体设计方案,重点阐述了以"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设计理念和总体原则指导下,设计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创新技术的应用,为提高工程品质、确保设计使... 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工程概况、建设目标和总体设计方案,重点阐述了以"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设计理念和总体原则指导下,设计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创新技术的应用,为提高工程品质、确保设计使用寿命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复合桩 埋床法预制墩台 Φ75 mm预应力粗钢筋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1860 MPa斜拉索 减隔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组合梁的弹性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詹界东 张文福 +1 位作者 王娜 计静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预应力钢-混凝土梁已应用于各种结构工程及对现有结构的加固中.采用简化分析方法研究了梁的弹性性能.即采用换算面积法,把混凝土面积转换为等效的钢面积进行计算,可得到弹性范围内简支梁的应力、应变及屈服荷载.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预应... 预应力钢-混凝土梁已应用于各种结构工程及对现有结构的加固中.采用简化分析方法研究了梁的弹性性能.即采用换算面积法,把混凝土面积转换为等效的钢面积进行计算,可得到弹性范围内简支梁的应力、应变及屈服荷载.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预应力组合梁的屈服荷载比普通组合梁的屈服荷载高,组合梁的弹性工作范围扩大了;对组合梁施加预应力后,可以减小弹性范围内的最大挠度,增强梁的刚度;在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直线布置方案比三角形布置方案可产生更大的反拱,最大挠度减少近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钢—混凝土组合梁 换算面积法 弹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钢-混凝土结合梁的内力重分配 被引量:21
11
作者 周履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共4页
讨论并推导了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钢 -混凝土结合梁内力重分配的计算公式 ,并提出了连续结合梁双重约束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说明了利用调整支座高度建立的桥面混凝土预压应力的损失情况 ,最后对解决连续结合梁负弯矩区桥面开裂的措... 讨论并推导了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钢 -混凝土结合梁内力重分配的计算公式 ,并提出了连续结合梁双重约束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说明了利用调整支座高度建立的桥面混凝土预压应力的损失情况 ,最后对解决连续结合梁负弯矩区桥面开裂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结合梁 收缩 徐变 体外力筋 预应力 内力重分配 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体外预应力加固 被引量:15
12
作者 牛斌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2-88,共7页
体外预应力技术是加固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可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降低钢筋疲劳应力幅度。文中通过一座普通钢筋混凝土桥的加固设计实例, 介绍了普通钢筋混凝土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的适用范围、设计原则、计... 体外预应力技术是加固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可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降低钢筋疲劳应力幅度。文中通过一座普通钢筋混凝土桥的加固设计实例, 介绍了普通钢筋混凝土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的适用范围、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同时建立了加固时的预应力钢筋用量计算的简化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预应力 钢筋混凝土梁 加固 铁路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猗黄河大桥组合梁负弯矩区力学性能优化措施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彬 刘来君 季建东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91,共7页
山西临猗黄河大桥主桥采用(112+14×128)m+(14×128+120)m连续钢箱组合梁桥,采用钢箱梁顶推到位后安装桥面板的方案施工。由于主桥联长、跨度大,为改善组合梁负弯矩区力学性能,采用MIDAS Civil 2019软件建立主桥第一联上部结构... 山西临猗黄河大桥主桥采用(112+14×128)m+(14×128+120)m连续钢箱组合梁桥,采用钢箱梁顶推到位后安装桥面板的方案施工。由于主桥联长、跨度大,为改善组合梁负弯矩区力学性能,采用MIDAS Civil 2019软件建立主桥第一联上部结构有限元模型,分别研究桥面板分批安装、支点混凝土双结合(钢箱梁上、下翼缘均结合混凝土)构造、支点升降、支点张拉体外束4种优化措施对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桥面板分批安装次数能明显增大跨中区域桥面板压应力;采用支点混凝土双结合构造能够降低支点负弯矩区钢箱梁下翼缘应力;采用两端到中间的顺序进行支点升降能够提高支点负弯矩区桥面板压应力储备;支点张拉体外束对负弯矩区优化效果随着混凝土收缩徐变逐渐降低。基于研究结论,该桥主桥设计采用桥面板分批安装、支点混凝土双结合构造、支点升降3种措施对负弯矩区进行优化,不采用支点张拉体外束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钢箱组合梁 负弯矩区 桥面板分批安装 混凝土双结合构造 支点升降 张拉体外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字型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张拉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哲 叶梓 +2 位作者 王燕 孙东生 李颖清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48,共6页
郑州市机西高速二期贾鲁河大桥主桥为2×50 m装配式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二次张拉体内预应力束。为研究工字型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在预应力张拉阶段的受力性能,以该桥主桥为背景,制作工字型装配式波形... 郑州市机西高速二期贾鲁河大桥主桥为2×50 m装配式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二次张拉体内预应力束。为研究工字型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在预应力张拉阶段的受力性能,以该桥主桥为背景,制作工字型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梁试验梁,实测了预应力钢束张拉阶段试验梁的挠度和波形钢腹板的应变,并与有限元计算和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张拉底板预应力钢束时,波形钢腹板纵向力值较小,接近于0;波形钢腹板几乎不承受轴向力,易被压缩使得预应力能有效地施加在混凝土顶、底板上,从而提高预应力施加效率;张拉试验完成后,单片试验梁上挠值较小,可确保所有的工字梁均基本处于同一平面,可减小施工现场工字梁组合成箱梁过程中的施工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 工字型 装配式 受力性能 体内预应力束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抗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聂鑫 薛志超 +2 位作者 庄亮东 尚志强 王宏博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31,共8页
为解决大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以某120 m主跨的钢-混组合连续梁桥为背景进行抗裂技术研究。采用MIDAS Civil 2020软件建立大桥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研究增强配筋技术、后浇成型技术、预应力技术以及抗拔不抗剪... 为解决大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以某120 m主跨的钢-混组合连续梁桥为背景进行抗裂技术研究。采用MIDAS Civil 2020软件建立大桥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研究增强配筋技术、后浇成型技术、预应力技术以及抗拔不抗剪连接技术对桥面板抗裂性能的影响,并基于不同抗裂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效果,提出适用于大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的综合抗裂技术。结果表明:增强配筋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裂缝宽度,但当配筋率超过0.015后,效果明显降低;采用后浇成型技术,调整混凝土桥面板的浇筑顺序可明显降低成桥时负弯矩区桥面板应力;张拉预应力筋可有效提升负弯矩区桥面板的预压应力水平;抗拔不抗剪连接件可显著降低活载下负弯矩区桥面板应力水平;采取优化桥面板混凝土浇筑顺序、在负弯矩区布置抗拔不抗剪连接件同时施加预应力、增加预应力锚固区的配筋率的综合抗裂技术,可明显降低负弯矩区桥面板拉应力,同时对桥梁结构的其他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 负弯矩区 抗裂技术 增强配筋 后浇成型 预应力 抗拔不抗剪连接件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道庆洲大桥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光武 郑亚鹏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62-68,共7页
福州道庆洲大桥采用“公路+轨道”双层合建方式,上层为6车道城市主干道兼一级公路和人行非机动车混行通道,下层通行双线地铁。跨江大桥全长2268.5 m,其中主桥为(120+276+120)m变高度连续钢桁结合梁桥,引桥为标准跨径84 m和73 m的等高度... 福州道庆洲大桥采用“公路+轨道”双层合建方式,上层为6车道城市主干道兼一级公路和人行非机动车混行通道,下层通行双线地铁。跨江大桥全长2268.5 m,其中主桥为(120+276+120)m变高度连续钢桁结合梁桥,引桥为标准跨径84 m和73 m的等高度钢桁结合梁桥。该桥采用无竖杆变高度双层桥面钢桁梁。主桥上层公路桥面采用大挑臂“密横梁+混凝土板”结合桥面,“体内+体外”预应力混合配索;下层轨道桥面采用“纵、横梁+钢正交异性板”整体钢桥面。为保持跨江桥景观的协调统一,曲线段非通航孔引桥采用变宽桁和折线桁。为解决墩顶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结合过程中,采取顶、落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轨两用桥 钢桁结合梁 变高桁梁 桥面 预应力混合配索 顶、落梁措施 防船撞系统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碳纤维筋型钢混凝土偏拉柱荷载-位移计算模型
17
作者 张鹏 赵晓冬 +1 位作者 邓宇 沈民合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37,共7页
为探究预应力碳纤维筋型钢混凝土偏拉柱荷载-位移曲线与延性的影响因素并精确模拟其荷载-位移曲线的变化趋势,对7根不同加载偏心距与张拉水平的预应力碳纤维筋型钢混凝土柱进行偏心受拉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预应力碳纤维筋型钢混凝... 为探究预应力碳纤维筋型钢混凝土偏拉柱荷载-位移曲线与延性的影响因素并精确模拟其荷载-位移曲线的变化趋势,对7根不同加载偏心距与张拉水平的预应力碳纤维筋型钢混凝土柱进行偏心受拉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预应力碳纤维筋型钢混凝土偏拉柱荷载-位移计算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加载偏心距与预应力张拉水平为试件荷载-位移曲线及其延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荷载-位移计算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二者吻合较好,表明此种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预应力碳纤维筋型钢混凝土偏拉柱的受力和变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碳纤维筋 型钢混凝土柱 荷载-位移计算模型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唐煜 卢宏宇 +2 位作者 邹友泉 曾以华 吴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2-830,共9页
基于内+外(嵌入式加固+体外加固)与表+外(外贴加固+体外加固)组合加固思路,提出了嵌入式CFRP筋+体外预应力钢丝绳、外贴CFRP布+体外预应力钢丝绳组合加固混凝土梁新方法.介绍了组合加固工艺,并对组合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 基于内+外(嵌入式加固+体外加固)与表+外(外贴加固+体外加固)组合加固思路,提出了嵌入式CFRP筋+体外预应力钢丝绳、外贴CFRP布+体外预应力钢丝绳组合加固混凝土梁新方法.介绍了组合加固工艺,并对组合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内+外、表+外组合加固可实现对混凝土梁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抗弯刚度的有效提升,同时不降低用其他方式加固梁的延性;传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出现的剥离破坏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和改善,加固材料强度利用率有效提升.进一步对组合加固梁受弯最大承载力进行理论分析可知,组合加固梁破坏模式、最大承载力等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吻合,推导的理论计算方法可实现对组合加固梁最大承载力的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加固 钢筋混凝土梁 抗弯性能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预应力高强钢丝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黏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迪 王连广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8-40,共3页
为了研究无黏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工作性能,采用纤维模型法编制非线性分析程序,通过绘制曲线的方法,更直观的来研究其荷载与变形的关系。以混凝土强度等级,作用点至截面形心的距离,长细比以及构件的含钢率作为主要研究参... 为了研究无黏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工作性能,采用纤维模型法编制非线性分析程序,通过绘制曲线的方法,更直观的来研究其荷载与变形的关系。以混凝土强度等级,作用点至截面形心的距离,长细比以及构件的含钢率作为主要研究参数来分析其对荷载-变形关系曲线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含钢率的增加会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偏心距和长细比的增大会大幅度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黏结预应力 型钢混凝土 偏心受压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滑移效应的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自振频率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项贻强 邱政 Bishnu Gupt Gautam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为了研究滑移与体外预应力对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自振频率的影响,提出了适用组合梁自振频率计算的静力折减刚度法和动力刚度修正系数法.以一根跨径为5 m的钢-混凝土组合简支试验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静力折减刚度法、动力刚度修正系数... 为了研究滑移与体外预应力对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自振频率的影响,提出了适用组合梁自振频率计算的静力折减刚度法和动力刚度修正系数法.以一根跨径为5 m的钢-混凝土组合简支试验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静力折减刚度法、动力刚度修正系数法及换算截面法计算梁的自振频率,并将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动力刚度修正系数法计算得到的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自振频率更接近于实测值,采用静力折减刚度法和换算截面法计算得到的梁的自振频率与实测值之间存在较大误差.当体外预应力值为100 k N时,换算截面法和静力折减刚度法与实测值的误差分别为19.3%和7.9%,动力刚度修正系数法误差则仅为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预应力 钢-混凝土组合梁 滑移 自振频率 动力刚度修正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