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压器油中电弧的产气特性
1
作者 穆泽渊 蒋泽赟 +3 位作者 王成龙 孟杨 张昱钊 丁卫东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34-3442,共9页
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油浸式变压器因电弧故障导致内部压力升高进而箱体破裂的事故,严重威胁电网运行和人员安全。电弧迅速气化、裂解绝缘油产生的高温气体是导致变压器内部超压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对电弧故障产气特性的研究尚不深入。... 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油浸式变压器因电弧故障导致内部压力升高进而箱体破裂的事故,严重威胁电网运行和人员安全。电弧迅速气化、裂解绝缘油产生的高温气体是导致变压器内部超压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对电弧故障产气特性的研究尚不深入。因此搭建了油中工频电弧放电实验平台,探究了电弧电流幅值和弧长对油中电弧产气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研究了不同燃弧时段的电弧产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电弧电流幅值对单位能量产气量的影响较小,而弧长的增加会增大单位能量产气量,同时也会增大电弧能量,因此导致了压力的显著增加;电弧燃弧过程中,绝缘油裂解均比较充分,H_(2)、C_(2)H_(2)、CH_(4)、C_(2)H_(4)为主要裂解产物;电弧电流幅值对气体成分影响很小,35 mm弧长条件下裂解气体成分为约64%H_(2)、21.1%C_(2)H_(2)、7.5%CH_(4)、6.5%C_(2)H_(4)以及0.9%的其他气体,而弧长的增加会导致H_(2)含量的略微增加;电弧燃弧过程中,受到气泡内部温度和压力的影响,H_(2)含量有一个逐渐下降至稳定值的趋势。该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油中电弧压力特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变压器 电弧故障 单位能量产气量 气体成分 压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暂态能量的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自适应差动保护 被引量:2
2
作者 郑涛 陈云飞 +1 位作者 马英 李紫肖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0-1454,共15页
对于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而言,当限流电抗器集中配置在换流站出口时,基于边界元件特性的暂态量保护方案难以适用。针对此问题,该文首先通过分析故障电流行波的传输特性,构造了兼具幅值与方向特征的复合暂态能量;其次,通过定性分析不同位置... 对于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而言,当限流电抗器集中配置在换流站出口时,基于边界元件特性的暂态量保护方案难以适用。针对此问题,该文首先通过分析故障电流行波的传输特性,构造了兼具幅值与方向特征的复合暂态能量;其次,通过定性分析不同位置故障时线路两端故障电流波形特征,明确了区内外故障时线路两端复合暂态能量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区内故障时保护的灵敏性以及区外故障时保护的可靠性,通过构造校正函数自适应调整制动量幅值,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暂态能量的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自适应差动保护方案;最后,PSCAD/EMTDC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自适应差动保护方案在不同故障条件下均能可靠地识别区内外故障,且其具有较好的耐受过渡电阻以及抗噪声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电网 电流行波 复合暂态能量 制动量校正函数 自适应差动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驱动的太湖流域抗咸保供“四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娟 林荷娟 薛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太湖流域2022年遭遇罕见的高温干旱,上海市陈行水库遭遇严重咸潮入侵威胁。利用太湖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平台,驱动流域一维河网与太湖二维湖流水量水质耦合模型与来水组成模型,实现了流域、区域、城镇不同空间尺度,江河湖库海多种要素,... 太湖流域2022年遭遇罕见的高温干旱,上海市陈行水库遭遇严重咸潮入侵威胁。利用太湖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平台,驱动流域一维河网与太湖二维湖流水量水质耦合模型与来水组成模型,实现了流域、区域、城镇不同空间尺度,江河湖库海多种要素,水闸、泵站等工程不同调度下的水位、流量、来水组成快速预测预报和一体化风险预警,并将成果应用于陈行水库应急补水线路规划工作中。应用结果表明:基于60多套从太湖流域河网向上海市陈行水库周边河网应急补水线路的预演方案,提出北一线、北二线、南线补水方案,其中北一线补水方案效率更高,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解决了陈行水库仅能维持5 d的供水困难。研究成果可为强化流域与区域多目标统筹调度、全力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咸保供 预报调度一体化 水量水质耦合模型 来水组成模型 陈行水库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添加剂对青贮玉米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艳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1,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化学添加剂对青贮玉米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同批次收获的玉米秸秆,铡碎为1~2 cm。试验共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喷洒清水,其余3组分别喷洒8 mL/kg的等量发酵抑制剂(盐酸、甲酸、乙酸),并记为盐...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化学添加剂对青贮玉米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同批次收获的玉米秸秆,铡碎为1~2 cm。试验共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喷洒清水,其余3组分别喷洒8 mL/kg的等量发酵抑制剂(盐酸、甲酸、乙酸),并记为盐酸组、甲酸组、乙酸组。常温真空青贮30 d后,分别取3份青贮玉米中间部位小样待测。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盐酸组、甲酸组、乙酸组青贮玉米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 <0.05),乙酸组青贮玉米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 <0.05)。(2)与对照组相比,盐酸组、甲酸组、乙酸组青贮玉米的pH值、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 <0.05),乳酸含量显著提高(P <0.05),乙酸组青贮玉米的乙酸含量显著提高(P <0.05)。(3)与对照组相比,盐酸组、甲酸组、乙酸组青贮玉米的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P <0.05),酵母菌数量显著降低(P <0.05),乙酸组青贮玉米的好气性细菌数量显著降低(P <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化学添加剂均能改善青贮玉米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结构,其中以等量乙酸作为发酵抑制剂,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添加剂 青贮玉米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幼苗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石佳竹 许涵 +4 位作者 李艳朋 陈洁 骆土寿 林明献 李意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40,共8页
【目的】分析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幼苗物种组成、分布及数量特征变化规律,更深入了解热带森林群落物种组成和自然更新过程,为进一步探究幼苗分布与生长的影响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海南尖峰岭典型热带山地雨林... 【目的】分析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幼苗物种组成、分布及数量特征变化规律,更深入了解热带森林群落物种组成和自然更新过程,为进一步探究幼苗分布与生长的影响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海南尖峰岭典型热带山地雨林,基于2012年建立的1块60 hm^(2)动态监测大样地,连续7年监测其中290个样站(每个样站3个1 m^(2)小样方)的幼苗生长规律,区分幼苗的生活型、菌根类型和物种优势度,分析其物种组成及数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2013—2019年共记录到幼苗个体234种60750株,包括4种生活型(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和3种菌根类型(丛枝菌根类型AM、外生菌根类型ECM、内生和外生混合类型AM&ECM)。优势物种九节和厚壳桂幼苗广泛分布,其重要值、植株数量和出现频度均在所有物种幼苗中占据前2位。各幼苗样方物种数量分布不均匀,较大部分幼苗物种仅有稀少的植株数量。【结论】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幼苗物种组成丰富,存在大量稀有物种,研究结果对了解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幼苗的物种组成、分布及数量特征变化以及探究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尖峰岭 热带山地雨林 幼苗 物种组成 数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废弃物堆肥对设施蔬菜连作土壤生态质量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蔡尽忠 王理玲 邓盈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57,共7页
为了探究利用蔬菜废弃物堆肥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对设施蔬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将芹菜、白菜、胡萝卜、花椰菜等蔬菜废弃物与玉米秸秆进行堆肥,并施用于不同连作年限的设施小白菜土壤。研究表明,受试的4种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 为了探究利用蔬菜废弃物堆肥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对设施蔬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将芹菜、白菜、胡萝卜、花椰菜等蔬菜废弃物与玉米秸秆进行堆肥,并施用于不同连作年限的设施小白菜土壤。研究表明,受试的4种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小白菜品质均随着堆肥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则随着堆肥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连作5年的土壤中,高剂量施肥处理与未施肥对照相比,土壤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及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0.77、1.63、1.53、3.50、1.66、0.99及1.65倍;小白菜维生素C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88.56%和50.42%;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减少了94.55%。结果表明,利用蔬菜废弃物堆肥制备的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改善连作土壤的生态质量,并且对连作年限长的土壤有着更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连作 生物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酶活性 小白菜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量传递的流动-传热-凝固过程耦合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7
作者 郑莲宝 李旺 +2 位作者 王松伟 徐勇 宋鸿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36-242,共7页
水平连铸是铜板带铸轧加工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核心物理过程包括流动、传热及凝固,实验研究存在诸多不便和局限性,因此往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铸坯质量和组织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模拟准确性和完整性,本工作建立了铜板坯水平连铸流动... 水平连铸是铜板带铸轧加工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核心物理过程包括流动、传热及凝固,实验研究存在诸多不便和局限性,因此往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铸坯质量和组织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模拟准确性和完整性,本工作建立了铜板坯水平连铸流动-传热过程与传热-凝固过程耦合数值模型,并设计了不同网格之间的高精度场传递算法;通过控制输入参数和边界条件实现了流动-传热模型和传热-凝固模型之间温度场量一致性,解决了传统模型无法耦合流场计算凝固组织的难题,并通过生产试验证实了耦合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连铸 温度场 组织场 数值模拟 场量传递 耦合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诚实错误信息强度对人物印象的持续影响效应的作用
8
作者 阴晓娟 林依 +3 位作者 贾丽娜 王旭瑛 夏尧远 金花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7-853,共7页
关注不同强度的不诚实错误信息如何作用于人物印象的持续影响效应(CIE)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新媒体时代下错误信息带来的挑战,维护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本研究采用人物行为清单范式考察了这一问题。实验1和实验2分别通过改变初始的不诚实错... 关注不同强度的不诚实错误信息如何作用于人物印象的持续影响效应(CIE)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新媒体时代下错误信息带来的挑战,维护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本研究采用人物行为清单范式考察了这一问题。实验1和实验2分别通过改变初始的不诚实错误信息的极端性或数量来操纵信息强度,结果发现:(1)负性错误信息对人物印象的特异性指标“诚实度”不存在错误信息持续影响效应,且这一结果不受错误信息强度的影响;(2)负性错误信息对人物印象的非特异性指标“喜爱度”存在错误信息持续影响效应,且这一效应仅发生在负性错误信息数量较多的条件下。结果表明,在道德的诚实维度内,负性错误信息对人物印象的持续影响效应较为复杂,既受具体印象指标的制约,也受具体强度因素操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影响效应 不诚实错误信息强度 极端性 数量 人物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多股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隐蔽性缺陷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贾伯岩 夏彦卫 +2 位作者 刘宏亮 徐亚兵 伊晓宇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7-474,共8页
为解决大容量、大跨越输电用碳纤维导线由于隐蔽性缺陷无法检出而导致频繁断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多股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隐蔽性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搭建导线运行环境并模拟导线运行工况,采用基于分布式光纤布里渊... 为解决大容量、大跨越输电用碳纤维导线由于隐蔽性缺陷无法检出而导致频繁断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多股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隐蔽性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搭建导线运行环境并模拟导线运行工况,采用基于分布式光纤布里渊散射的时域反射技术,检测碳纤维导线的温度和应变分布情况,并结合光时域反射技术,检测碳纤维导线中光纤的损耗情况。经过综合对比分析,获取可表征多股碳纤维缺陷隐蔽性缺陷的光纤温度、应变、损耗等信号特征量,并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将各信号特征量作为模型输入,通过模型训练确定模型内各权系数,使其能够有效地检测多股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隐蔽性缺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获取各类光纤信号特征量,并且能够准确地检测各类导线隐蔽性缺陷,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技术 多股碳纤维 复合芯导线 隐蔽性缺陷 信号特征量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知语义学看汉语“部分”量词的量化功能
10
作者 孙竞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8,共11页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探讨汉语“部分”量词的语义功能,指出“部分”量词可以增加描写的详细度,在这个意义上它不是强制性的。相比之下,“部分抽取”功能使它具有句法上的强制性。文章讨论了汉语是否有复合量和连续量的语法标记,认为个体...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探讨汉语“部分”量词的语义功能,指出“部分”量词可以增加描写的详细度,在这个意义上它不是强制性的。相比之下,“部分抽取”功能使它具有句法上的强制性。文章讨论了汉语是否有复合量和连续量的语法标记,认为个体量词和“部分”量词在切割语境下可以各自实现复合量预设与连续量预设。最后文章提出“全量承诺”假设,并在这一假设基础上分析了汉语表达部分量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量词 个体量词 复合量/连续量 全量/部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辣椒连作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51
11
作者 刘来 黄保健 +3 位作者 孙锦 郭世荣 李恋卿 郭红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0,共6页
选取不同连作年限的辣椒大棚土壤和相邻露地小麦-辣椒轮作土壤(对照),研究了大棚辣椒连作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连作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pH值显著低于对照;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随连作年限延长呈先... 选取不同连作年限的辣椒大棚土壤和相邻露地小麦-辣椒轮作土壤(对照),研究了大棚辣椒连作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连作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pH值显著低于对照;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随连作年限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高于对照,而真菌数量不断增加;连作土壤酶活性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呈显著相关性,真菌数量与土壤养分无显著相关性,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养分呈显著相关性。土壤全磷、全氮、pH值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较大,而全氮、pH值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连作 土壤肥力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醇溶蛋白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凌建群 何祖华 +1 位作者 马志超 李德葆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9-135,共7页
对40个水稻品种的醇溶蛋白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及对醇溶蛋白四组分的薄层扫描相对定量,发现水稻醇溶蛋白在蛋白组成上存在较大的多态性,基因型差异不仅可导致组分的缺失,还可影响醇溶蛋白的总量和各组分的百分含量。13kD... 对40个水稻品种的醇溶蛋白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及对醇溶蛋白四组分的薄层扫描相对定量,发现水稻醇溶蛋白在蛋白组成上存在较大的多态性,基因型差异不仅可导致组分的缺失,还可影响醇溶蛋白的总量和各组分的百分含量。13kDa组分与10kDa组分,13a组分与13b组分的百分含量变化可能有一定关联;16kDa组分相对比较稳定。这表明种子发育过程中,醇溶蛋白累积调控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醇溶蛋白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秋季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被引量:84
13
作者 柳丽华 左涛 +1 位作者 陈瑞盛 王俊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2-119,共8页
2004年9月20日~10月9日对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丰度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长江口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26属68种(含4个变种、6个不确定种),主要为温带近岸性种,其中硅藻门有21属51种,占总种数75... 2004年9月20日~10月9日对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丰度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长江口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26属68种(含4个变种、6个不确定种),主要为温带近岸性种,其中硅藻门有21属51种,占总种数75%,甲藻门有5属17种,占总种数的25%。硅藻门中角毛藻属(Chaetoceros)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的种类最多,分别为1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33.33%)和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13.73%),甲藻门中以角藻属(Ceratium)为主,有10种,占甲藻总种数的58.8%。浮游植物数量平均为1400.00×10^4cells/m^3。硅藻的平均数量为1392.69×10^4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99.3%;甲藻的平均细胞数量为7.31×10^4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0.7%。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90,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8。浮游植物密集区出现在调查区域的中部,靠近长江入海口水域。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ille)Cleve)、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 Grunow)、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Grunow)、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 Grunow)、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de—bilis Cleve)、窄隙角毛藻(Chaetoserosa afinis Lauder)和旋链角毛藻(Chaetoecros curvisetus Cleve)。本次调查长江口海域的浮游植物可划分为:东北部组群、近河口组群和南部组群3个主要生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连作及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及种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7
14
作者 刘军 唐志敏 +3 位作者 刘建国 张东升 刘萍 蒋桂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18-1422,共5页
通过采用常规微生物培养技术分析长期不同连作年限及秸秆还田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及种群结构变化,揭示棉花连作及秸秆还田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连作年限增加,秸秆还田连作模式下真菌数量持续增加,细菌和微生物总量在连作5... 通过采用常规微生物培养技术分析长期不同连作年限及秸秆还田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及种群结构变化,揭示棉花连作及秸秆还田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连作年限增加,秸秆还田连作模式下真菌数量持续增加,细菌和微生物总量在连作5-20 a逐渐下降,25 a后又上升;非秸秆还田连作模式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其微生物种群变化与秸秆还田连作模式变化一致,但非秸秆还田连作模式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量分别比秸秆还田连作模式在连作5、10和15 a降低42.9%、57.9%、70.6%和41.9%、54.7%和65.7%,而真菌数量增加28.4%、80.8%和116.7%。说明棉花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微生物数量,改善棉田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连作棉田土壤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呈随连作年限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B/F)和放线菌/真菌(A/F)比值在秸秆还田模式下先逐渐减小至连作25 a有升高,而非秸秆还田模式下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连作 秸秆还田 微生物量 微生物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幼苗数量动态及其与生境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5
作者 施璐璐 骆争荣 +3 位作者 夏家天 赵文娟 吴友贵 丁炳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510-6518,共9页
以百山祖自然保护区5 hm2永久样地150个幼苗监测站木本植物幼苗为研究对象,2008—2011年定期调查样方中幼苗的种类、数量、萌发、死亡等,探究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幼苗种类组成、数量动态及其与生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百山祖样地在2... 以百山祖自然保护区5 hm2永久样地150个幼苗监测站木本植物幼苗为研究对象,2008—2011年定期调查样方中幼苗的种类、数量、萌发、死亡等,探究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幼苗种类组成、数量动态及其与生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百山祖样地在2008年至2011年出现的幼苗属于26科,40属,共53个物种,不同物种萌发时段有异;2)2009年样地幼苗存活比率为7.7%,2010年为-20.8%,2011年则是-0.3%,幼苗存活比率不高,种类和数量呈减少趋势;3)存活幼苗中有明显的优势物种,分别为光亮山矾(Symplocos lucida)、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浙闽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 var.undulatula)、尖叶菝葜(Smilax arisanensis)和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5个物种之和占幼苗总数比例>50%;4)种子的萌发与生境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且与生境因子中水分关联最大;5)存活幼苗数与样站坡位、水分、落叶层厚度呈现显著相关性,水和光照是影响幼苗存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山祖 幼苗 种类组成 数量动态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粉粒径和填量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宋丽贤 张平 +3 位作者 姚妮娜 宋英泽 康明 宋开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451-2454,共4页
采用聚氯乙烯(PVC)树脂和桉木粉(WF)制得PVC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粉粒径和填量对PVC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木粉粒径的减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木粉填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然后趋于平... 采用聚氯乙烯(PVC)树脂和桉木粉(WF)制得PVC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粉粒径和填量对PVC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木粉粒径的减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木粉填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然后趋于平稳;冲击强度随着木粉粒径的减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木粉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木粉粒径为70~80目,木粉填量为20%(质量分数)时,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PVC 木粉 粒径 填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和2006年江淮流域梅雨期暴雨大尺度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尹东屏 曾明剑 +2 位作者 吴海英 赵凯 孙燕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0-76,共7页
2003年和2006年梅雨期有许多相似之处:出梅日和入梅日一致;副热带高压脊线在15~27°N之间摆动;梅雨期暴雨量集中在淮河流域、洪泽湖周边及里下河地区,但2003年梅雨总量却大于2006年。利用T213分析场资料,采用合成平均对比分... 2003年和2006年梅雨期有许多相似之处:出梅日和入梅日一致;副热带高压脊线在15~27°N之间摆动;梅雨期暴雨量集中在淮河流域、洪泽湖周边及里下河地区,但2003年梅雨总量却大于2006年。利用T213分析场资料,采用合成平均对比分析的方法,对2003年和2006年江苏江淮流域梅雨期暴雨在天气形势、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得到:(1)2003年梅雨锋区强于2006年;(2)2003年梅汛期暴雨具有较强盛的水汽输送、涡散度中心重叠、上升气流强盛等有利条件。(3)2003年强对流天气产生的暴雨少于2006年。分析表明,梅雨期梅雨量的增幅与物理量的增量成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暴雨 合成 物理量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与管理模式初探——以太湖地区农村为例 被引量:36
18
作者 武攀峰 崔春红 +1 位作者 周立祥 李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7-243,共7页
以经济相对发达的太湖地区宜兴市大浦镇渭渎村为代表,详细分析了生活垃圾产生量、组成成份及其动态变化,并对村民环保意识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发现,太湖地区相对发达地区典型农村人均垃圾产量为0.15kg·d-1,组分以可堆腐物占主要部分... 以经济相对发达的太湖地区宜兴市大浦镇渭渎村为代表,详细分析了生活垃圾产生量、组成成份及其动态变化,并对村民环保意识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发现,太湖地区相对发达地区典型农村人均垃圾产量为0.15kg·d-1,组分以可堆腐物占主要部分,达67.70%,且逐月变化不大。调查期间广大村民积极支持和参与垃圾的收集分拣工作,并表示愿意支付垃圾收集处理费用。通过对各种垃圾管理模式的比较探讨,提出了适合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以村为单位的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和高温发酵堆肥、废品回收循环利用为主,兼以少量废物填埋为辅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 产生量 组分 动态变化 垃圾收集 管理模式 太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大陆架海域经济蟹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51
19
作者 俞存根 宋海棠 +1 位作者 姚光展 吕华庆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60,共8页
根据1998年5月、8月、11月和1999年2月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结果,用重量资源密度作为经济蟹类数量分布的数量指标,对东海区经济蟹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以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东海调查海区,经... 根据1998年5月、8月、11月和1999年2月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结果,用重量资源密度作为经济蟹类数量分布的数量指标,对东海区经济蟹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以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东海调查海区,经济蟹类主要有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武士蟳Charybdis miles、光掌蟳Charybdis riversandersoni和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等。经济蟹类渔获量约占蟹类总渔获量的62.8%,渔获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年间有二个汛期,一个出现在春夏季,以细点圆趾蟹为主要捕捞对象,兼捕光掌蟳、日本蟳等,渔场的主体分布在东海北部近海,渔场范围较小,蟹群集中,是捕捞生产条件较为理想的渔场;另一个出现在秋冬季,以三疣梭子蟹为主要捕捞对象,兼捕武士蟳、日本蟳、锈斑蟳、红星梭子蟹等。高生物量分布区主要出现在长江口、大沙、舟山渔场20—60m水深海域,是东海三疣梭子蟹和日本蟳的主要渔场,该渔场也是捕捞条件较为理想的渔场。在长江口以南的东海南部海域也有经济蟹类的较高生物量分布区,是武士蟳和锈斑蟳的渔场,该渔场具有范围较大,蟹群较分散的特征,所捕捞的品种往往只能作为兼捕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蟹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渔场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区土壤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志成 熊康宁 +4 位作者 陈浒 周文龙 孟红霞 王仙攀 薛志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67-1172,共6页
为了解干旱对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环境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影响,在2010年贵州干旱的背景下,于4月分别对贵州毕节喀斯特高原山地、贞丰喀斯特高原峡谷和清镇喀斯特高原盆地地貌类型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并与2009年同... 为了解干旱对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环境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影响,在2010年贵州干旱的背景下,于4月分别对贵州毕节喀斯特高原山地、贞丰喀斯特高原峡谷和清镇喀斯特高原盆地地貌类型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并与2009年同期在相同生境下的3个研究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清镇、毕节和贞丰3个研究区土壤动物类群在2009年4月为4门12纲24目,个体总数3139只,而在受到干旱影响的2010年4月则为2门8纲17目,个体总数1 031只。干旱导致喀斯特石漠化脆弱生态环境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量减少,其中个体数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弹尾目和蜱螨目等占优势的中小型类群,其他种类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土壤动物个体总数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明显下降,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和丰富度指数急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土壤动物 群落组成 数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