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iO-66-NH_(2)负载铜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醇的催化氧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段章圭 裴毅 +6 位作者 郑姗姗 王召阳 王勇光 王骏杰 胡杨 吕春欣 钟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06,共11页
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的复合材料Cu-Cu_(2)O/UiO-66-NH_(2),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进行全面表征。在空气... 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的复合材料Cu-Cu_(2)O/UiO-66-NH_(2),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进行全面表征。在空气作氧化剂条件下,以苯甲醇氧化为苯甲醛作为模型反应,系统地考察了溶剂、温度、催化剂各组分用量等因素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催化剂在醇选择性氧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60℃下反应5 h便可将苯甲醇定量转化为苯甲醛,并对其他苄基醇、烯丙基醇和杂芳基醇等底物也展现出良好活性。此外,循环利用3次后,该催化剂活性几乎不变,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_(2)O基催化剂 UiO-66-NH_(2) 复合材料 醇选择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铝基高硼复合材料制备与中子屏蔽性能研究
2
作者 沈华亚 韩毅 +3 位作者 李国栋 张鸿宇 刘宇辰 杨仲田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80-6185,共6页
采用金属粉末冷压热烧方法制备了规格为700 mm×500 mm×50 mm、含硼70%(质量分数)、密度1.87 g/cm^(3)的大尺寸铝基高硼复合材料板材;基于蒙特卡洛软件MCNP6对比研究了高硼铝基复合材料、聚乙烯、钨、铁、铅在Watt谱中子源辐... 采用金属粉末冷压热烧方法制备了规格为700 mm×500 mm×50 mm、含硼70%(质量分数)、密度1.87 g/cm^(3)的大尺寸铝基高硼复合材料板材;基于蒙特卡洛软件MCNP6对比研究了高硼铝基复合材料、聚乙烯、钨、铁、铅在Watt谱中子源辐射条件下的中子屏蔽性能;利用^(252)Cf中子源对铝基高硼复合材料进行中子屏蔽效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铝基高硼复合材料的试验值与模拟计算值能较好符合,5种材料中单位厚度铝基高硼复合材料的中子屏蔽性能最弱,在紧邻中子放射源10 cm厚度范围内单位质量铝基高硼复合材料的中子屏蔽效果仅次于聚乙烯材料,紧靠核动力反应堆的高温高辐射屏蔽层使用铝基高硼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减轻屏蔽层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 中子屏蔽 铝基高硼复合材料 MCNP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淀粉—PVA复合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炭基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徐佳锋 陆嘉俊 +2 位作者 韩伟胜 汤文涛 赵超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9-227,共9页
淀粉—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作为缓释肥包膜材料具有价格低廉、环保等优点,但其高吸水性限制其应用,采用纳米二氧化硅(SiO_(2))改性可提高其疏水性。首先探讨PVA浓度、交联剂用量、增塑剂用量对淀粉—PVA复合膜吸水率的影响... 淀粉—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作为缓释肥包膜材料具有价格低廉、环保等优点,但其高吸水性限制其应用,采用纳米二氧化硅(SiO_(2))改性可提高其疏水性。首先探讨PVA浓度、交联剂用量、增塑剂用量对淀粉—PVA复合膜吸水率的影响,之后用纳米SiO_(2)对淀粉—PVA复合膜进行改性,探讨纳米SiO_(2)添加量对复合膜吸水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找出最优原料配比,最后将此复合膜液作为黏结剂,制备生物质炭基肥并进行土柱淋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150 mL蒸馏水中控制淀粉与PVA的添加质量之和为10 g,当淀粉与PVA的质量之比为2∶3、交联剂硼砂添加量为0.1 g、增塑剂甘油添加量为3 mL时,所制成复合膜的吸水率最低,为78%。添加纳米SiO_(2)后,各处理膜的吸水率随纳米SiO_(2)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当纳米SiO_(2)添加量为2.4 g时,与未添加的相比,复合膜的吸水率下降38.4%,水接触角提高89.5%,拉伸强度提高49.0%,此时制备的复合膜材料性能最佳。将纳米SiO_(2)—淀粉—PVA复合膜材料应用于生物质炭基肥的制备,制备出的炭基肥颗粒包覆完整,粒径主要分布在3.8~4.4 mm之间,在28 d时氮素累计释放率为65%,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为炭基肥的开发应用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生物质炭 炭基肥 复合膜材料 缓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和TiB_(2)对ZrB_(2)基复合陶瓷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周倩 刘浩 +3 位作者 王周福 马妍 邓承继 尚佳琪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0-435,共6页
利用气压辅助烧结法制备ZrB_(2)基复合陶瓷材料,借助力学性能测试、XRD、SEM等探究了添加Nb与TiB_(2)对所制材料烧结行为、力学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Nb在烧结过程中发生塑性形变促使ZrB_(2)颗粒重排,同时破坏B—B共价... 利用气压辅助烧结法制备ZrB_(2)基复合陶瓷材料,借助力学性能测试、XRD、SEM等探究了添加Nb与TiB_(2)对所制材料烧结行为、力学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Nb在烧结过程中发生塑性形变促使ZrB_(2)颗粒重排,同时破坏B—B共价键促进物质扩散,改善了材料的烧结及力学性能,但也造成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下降。进一步引入TiB_(2)能提高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且反应生成的ZrTiO4有利于形成抗氧化保护层以提高材料的高温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B_(2)基复合陶瓷材料 气压辅助烧结 NB TiB_(2)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iO_3基PTCR瓷的关键原料TiO_2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对PTC性能影响
5
作者 魏敏敏 陆高荣 +2 位作者 吴强 陈海斌 翁臻培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10,共7页
本文对不同种类TiO2原料(中国和日本)的化学组成(不同种类微量杂质及其含量)和显微结构(所属晶型颗粒形貌和颗粒尺寸分布曲线)进行了分析。上海东升厂的TiO2原料与日本的所含微量杂质种类和含量相接近。它们属于金红石晶... 本文对不同种类TiO2原料(中国和日本)的化学组成(不同种类微量杂质及其含量)和显微结构(所属晶型颗粒形貌和颗粒尺寸分布曲线)进行了分析。上海东升厂的TiO2原料与日本的所含微量杂质种类和含量相接近。它们属于金红石晶型,具有规则的颗粒形貌,颗粒大小在1μm左右,制得的PTCR瓷具有良好的PTC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R瓷 原料 显微结构 性能 陶瓷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基材料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中的应用
6
作者 韦斐 王乐莹 +2 位作者 罗凌虹 程亮 徐序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4-873,共10页
降低工作温度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的必然趋势,而由低温导致的阴极极化阻抗增加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复合阴极应用中,CeO_(2)基材料兼有“电解质”和“阴极”功能,不仅能提高氧离子电导率、扩展三相界面,改善阴极的热膨... 降低工作温度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的必然趋势,而由低温导致的阴极极化阻抗增加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复合阴极应用中,CeO_(2)基材料兼有“电解质”和“阴极”功能,不仅能提高氧离子电导率、扩展三相界面,改善阴极的热膨胀系数,还能起到协同催化的作用、加快阴极氧还原反应速率。综述了CeO_(2)基材料在促进阴极氧还原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协同催化机理,并对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设计开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复合阴极 CeO_(2)基材料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飞机用铝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56
7
作者 刘兵 彭超群 +2 位作者 王日初 王小锋 李婷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05-1715,共11页
简单介绍航空用铝合金的特点及其在大飞机上的应用和发展,重点叙述大飞机常用的2×××系和7×××系铝合金的成分、性能和应用,指出现阶段国内大飞机用铝合金材料存在的问题,预测大飞机用铝合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大飞机 铝合金 2×××系铝合金 7×××系铝合金 铝锂合金 铝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钠-硫酸钠/硅基相变材料的热物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子鸥 王峰 +3 位作者 祁星朝 张琦 马剑龙 唐忠锋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NaCl-Na_(2)SO_(4)共晶熔盐,使用介孔MCM-41和微孔13X硅基材料为载体制备相变复合材料,研究相变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热物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负载熔盐后硅基材料的孔结构保持完好,晶体结构维持不变,硅...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NaCl-Na_(2)SO_(4)共晶熔盐,使用介孔MCM-41和微孔13X硅基材料为载体制备相变复合材料,研究相变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热物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负载熔盐后硅基材料的孔结构保持完好,晶体结构维持不变,硅基材料作为骨架在高温下起到定型和提高稳定性的作用。NaCl-Na_(2)SO_(4)熔盐熔点为623℃,介孔MCM-41负载熔盐后其熔点为618℃,微孔13X负载熔盐后其熔点为607℃,负载熔盐后复合材料熔点略有降低。NaCl-Na_(2)SO_(4)熔盐在700℃的高温下质量损失率>3%,与其相比,负载MCM-41硅基材料后其分解温度提高,比热容为0.652 J/(g·℃),MCM-41硅基材料与共晶盐有良好的相容性。该研究能有效地改善熔盐在服役过程中的易泄漏和强腐蚀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Na_(2)SO_(4)熔盐 腐蚀 硅基相变材料 复合材料 热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石墨烯片增强芒硝基复合相变材料导热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蒋自鹏 铁生年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20-1825,1831,共7页
探究了二维石墨烯片(GNPs)对复合相变材料导热性的影响,以芒硝基复合相变材料(SCNa)为原料,制备出石墨烯片增强芒硝基复合相变材料(SCNaG)。探讨了GNPs添加量对SCNa相变材料导热率的影响,并对其过冷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复合相变... 探究了二维石墨烯片(GNPs)对复合相变材料导热性的影响,以芒硝基复合相变材料(SCNa)为原料,制备出石墨烯片增强芒硝基复合相变材料(SCNaG)。探讨了GNPs添加量对SCNa相变材料导热率的影响,并对其过冷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系数随着GNPs添加量呈线性增加,当GNPs=0wt%时,相变材料导热系数为0.854 W/(m·K);当GNPs=3wt%时,相变材料导热系数为1.405 W/(m·K);随着GNPs添加量的增大相变材料过冷度先减小后增大,当GNPs=0.5wt%时,过冷度低于纯SCNa相变材料,为2.5℃,当GNPs=3wt%时,过冷度增大至10.9℃。GNPs的添加量对相变材料相变温度影响不大,相变潜热略有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硝基复合相变材料 二维石墨烯片 导热系数 有效介质模型 过冷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菲尼龙为基质的复合材料之热稳定性研究
10
作者 .А .И .布里亚 Н .Т.阿尔拉莫娃 +1 位作者 王剑锋 戴伊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为了研制热稳定性高的炭质复合材料,在热稳定性的菲尼龙树脂c 2中添加沥青炭纤维制成复合材料,并在298K~873K之间,以10℃ min的加热速度,在热失重仪中用热失重分析方法测定菲尼龙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数据,表明菲尼龙在添加沥青炭...  为了研制热稳定性高的炭质复合材料,在热稳定性的菲尼龙树脂c 2中添加沥青炭纤维制成复合材料,并在298K~873K之间,以10℃ min的加热速度,在热失重仪中用热失重分析方法测定菲尼龙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数据,表明菲尼龙在添加沥青炭纤维后,热稳定性提高164℃~275℃。采用非均向反应机理的数学模型,确定了菲尼龙在c 2及以其为基质的复合材料可能的热氧化裂解的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尼龙树脂 基质 复合材料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且末碧玉矿的成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玉衡 刘喜锋 +3 位作者 刘琰 张其超 张勇 李自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4-838,共15页
以往勘察和研究显示,在新疆和田及其附近地区主要出现与大理岩相关的软玉(和田玉)矿床,而与蛇纹岩有关的软玉(碧玉)矿床尚未有明确报道。笔者通过两年多的野外勘察和室内实验分析,新近在且末县阿尔金断裂附近发现一定规模可开采的碧玉矿... 以往勘察和研究显示,在新疆和田及其附近地区主要出现与大理岩相关的软玉(和田玉)矿床,而与蛇纹岩有关的软玉(碧玉)矿床尚未有明确报道。笔者通过两年多的野外勘察和室内实验分析,新近在且末县阿尔金断裂附近发现一定规模可开采的碧玉矿床,对其中碧玉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电子探针、氧同位素和成矿年龄等方面的研究。岩相学研究显示其主要组成矿物是阳起石和透闪石,全岩的Mg/(Mg+Fe^(2+))=0.83~0.89,Cr_2O_3=0.08%~1.65%,Ni O=0.14%~0.22%,δ^(18)O=15.2‰~15.4‰,经与世界上已发现的碧玉矿床进行对比并结合野外观察,确定该矿床是一种与蛇纹岩有关的碧玉矿床。蚀变闪长岩(δ^(18)O=14.3‰~14.7‰)、大理岩围岩(δ^(18)O=15.2‰~15.9‰)和透闪石(δ^(18)O=15.3‰)具有相似的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很可能经历了同样的流体蚀变作用。根据蚀变闪长岩(Cr=107×10^(-6)~155×10^(-6),Ni=53.5×10^(-6)~85.8×10^(-6))和大理岩(Cr=2 036×10^(-6)~2 415×10^(-6),Ni=1 403×10^(-6)~1 933×10^(-6))中的Cr、Ni元素含量判断,碧玉中大量的Cr(867×10^(-6)~2 418×10^(-6))和Ni(960×10^(-6)~1 662×10^(-6))很可能来自于蛇纹岩中的流体。对碧玉的主要围岩蚀变闪长岩进行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结果分别为267±14 Ma(n=5)和272±14 Ma(n=6),与碧玉密切共生的黑云母的Ar-Ar坪年龄为260.6±1.5 Ma。鉴于蚀变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与黑云母年龄数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花岗岩、大理岩和碧玉的氧同位素值接近,同时碧玉的Cr、Ni元素含量较高,因此推断碧玉的物质来源很可能是蚀变闪长岩和大理岩,而成矿流体是由蚀变闪长岩中的岩浆水、蛇纹岩中活化的流体和大气降水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玉 蛇绿岩 和田玉 且末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