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late synthesis of copper azide primary explosive through Cu2O@HKUST-1 core-shell composite prepared by “bottle around ship”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Xu-wen Liu Yan Hu +4 位作者 Jia-heng Hu Jia-xin Su Cai-min Yang Ying-hua Ye Rui-qi S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99-111,共13页
Copper azide(CA), as a primary explosive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 has not been practically used so far because of its high electrostatic sensitivity. The Cu2O@HKUST-1 core-shell structure hybrid material was synthesi... Copper azide(CA), as a primary explosive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 has not been practically used so far because of its high electrostatic sensitivity. The Cu2O@HKUST-1 core-shell structure hybrid 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by the “bottle around ship” methodology in this research by regulating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Cu2O and the generation rate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 materials. Cu2O@HKUST-1 was carbonized to form a Cu O@porous carbon(CuO@PC) composite material. CuO@PC was synthesized into a copper azide(CA) @PC composite energetic material through a gas-solid phase in-situ azidation reaction.CA is encapsulated in PC framework, which acts as a nanoscale Faraday cage, and its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prevents electrostatic charges from accumulating on the energetic material’s surface. The CA@PC composite energetic material has a CA content of 89.6%, and its electrostatic safety is nearly 30times that of pure CA(1.47 mJ compared to 0.05 mJ). CA@PC delivers an outstanding balance of safety and energy density compared to similar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energetic materials Copper azide CARBONIZATION Template method core-shell composite Electrostatic safe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颗粒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
作者 周涛 于镕嘉 +5 位作者 姜雁斌 肖柱 雷前 李周 莫永达 娄花芬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9-1267,共9页
铜的电学和热学性能十分优异,且具备良好的延展性,因此在航空航天、微电子、轨道交通、通讯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纯铜的机械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较差,难以满足日益严苛的应用需求。为改善其机械性能,一种有效方法是将陶瓷颗粒作... 铜的电学和热学性能十分优异,且具备良好的延展性,因此在航空航天、微电子、轨道交通、通讯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纯铜的机械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较差,难以满足日益严苛的应用需求。为改善其机械性能,一种有效方法是将陶瓷颗粒作为增强相添加至铜基体中。本文主要总结了陶瓷颗粒的主要类型,讨论了陶瓷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研究现状。最后,结合研究现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陶瓷颗粒 制备方法 弥散强化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AgNPs@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张雪婷 高晓红 +2 位作者 杨旭礼 王梁宇 包育闻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以棉针织物为基材,使用硅烷偶联剂(KH-580)对其改性,通过抗坏血酸诱导还原氧化石墨烯/银纳米颗粒(rGO/AgNPs)在改性棉织物表面还原,构建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rGO/AgNPs@棉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形貌结构、传感性能和运动监测性能进行... 以棉针织物为基材,使用硅烷偶联剂(KH-580)对其改性,通过抗坏血酸诱导还原氧化石墨烯/银纳米颗粒(rGO/AgNPs)在改性棉织物表面还原,构建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rGO/AgNPs@棉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形貌结构、传感性能和运动监测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针织传感器在沿线圈方向和垂直线圈方向对0~30%拉伸应变、10~500mm/min拉伸速度以及500次循环应变,具有较好的响应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该传感器可以监测人体运动过程中不同关节的弯曲程度,对面部肌肉运动有良好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银纳米颗粒 复合材料 可穿戴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Ti复合水基泡沫材料研制及土壤中VOC阻隔性能探究
4
作者 余锦涛 张长波 轩宇宁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5-1510,共6页
使用纳米SiO_(2)作为基底,钛酸四丁酯作为反应前体,合成一种Si/Ti复合纳米颗粒。将该颗粒进一步负载于水基泡沫上,可组配出高稳定性、高发泡能力的VOC泡沫阻隔材料。经过IR、SEM及EDS分析表明,纳米颗粒中存在Ti、Si、O等元素,并同时存在... 使用纳米SiO_(2)作为基底,钛酸四丁酯作为反应前体,合成一种Si/Ti复合纳米颗粒。将该颗粒进一步负载于水基泡沫上,可组配出高稳定性、高发泡能力的VOC泡沫阻隔材料。经过IR、SEM及EDS分析表明,纳米颗粒中存在Ti、Si、O等元素,并同时存在TiO_(2)和SiO_(2)的特征官能团,纳米颗粒整体呈球形。泡沫稳定性及阻隔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颗粒后的泡沫对VOCs的阻隔能力显著提升,且泡沫稳定存留时长增长约4~6 h,体积半衰期及析液半衰期提升3~4 h。添加Si/Ti颗粒后的泡沫对正己烷污染物的阻隔性能提升显著,能在18 h内抑制80%的正己烷逸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阻隔 纳米TiO_(2) 光催化材料 Si/Ti复合颗粒 水基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树脂矿物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特性及损伤机理
5
作者 李有堂 武彤 李武强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27-10133,10141,共8页
纤维增强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因优异的力学性能得到广泛应用,但有关材料损伤机理的研究仅停留在宏观层面,较少关注损伤过程中材料的细观力学特性和微裂纹演化规律。针对这一问题,基于颗粒流离散元技术建立了纤维树脂矿物复合材料的细观模型... 纤维增强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因优异的力学性能得到广泛应用,但有关材料损伤机理的研究仅停留在宏观层面,较少关注损伤过程中材料的细观力学特性和微裂纹演化规律。针对这一问题,基于颗粒流离散元技术建立了纤维树脂矿物复合材料的细观模型,分析了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材料的微裂纹萌生扩展机制和其破坏失效形式。结果表明,相比于树脂矿物复合材料,纤维增强树脂矿物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更高,起裂应力和损伤应力更大;骨料颗粒形状对纤维的增强增韧作用影响较小;纤维对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具有增韧阻裂的作用。研究从细观角度揭示了纤维增强树脂矿物复合材料的损伤性能,能够为该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树脂矿物复合材料 细观力学 损伤机理 颗粒流离散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复合陶瓷增韧研究现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雯龙 陈刚 +1 位作者 王红杰 刘凯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SiC陶瓷具有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因韧性不足而制约其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故提升其韧性已成为研究热点和焦点。因此,综述了颗粒、晶须、纤维和低维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不同增强相增韧SiC复合陶瓷的研究现状,期望... SiC陶瓷具有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因韧性不足而制约其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故提升其韧性已成为研究热点和焦点。因此,综述了颗粒、晶须、纤维和低维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不同增强相增韧SiC复合陶瓷的研究现状,期望为今后SiC陶瓷的增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陶瓷基复合材料 颗粒 晶须 低维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粒径对金刚石/Cu-B合金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熹 康翱龙 +8 位作者 焦增凯 康惠元 吴成元 周科朝 马莉 邓泽军 王一佳 余志明 魏秋平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采用Cu-B合金为基体,选用粒径分别为110、230、550μm的金刚石颗粒作为增强体,利用气压熔渗工艺在1100℃、10 MPa气体压力下制备金刚石/Cu-B合金复合材料,研究金刚石颗粒粒径对复合材料组织结构、界面相分布及热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Cu-B合金为基体,选用粒径分别为110、230、550μm的金刚石颗粒作为增强体,利用气压熔渗工艺在1100℃、10 MPa气体压力下制备金刚石/Cu-B合金复合材料,研究金刚石颗粒粒径对复合材料组织结构、界面相分布及热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金刚石粒径的增大,复合材料热导率上升,热膨胀系数减小,复合材料界面处硼碳化合物含量增加,界面结合情况得到改善。由金刚石颗粒粒径为550μm时,复合材料热导率最高,可达680.3 W/(m·K),热膨胀系数最小,为4.905×10^(−6)K^(−1),符合高效热管理器件对金刚石/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要求,在电子产品散热器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导率 金刚石粒径 气压熔渗 热膨胀系数 金刚石/Cu-B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典型岩溶土壤CEC、机械组成与矿物类型的响应
8
作者 邢雨欣 袁红 +4 位作者 吉香潼 段承龙 蒋军 刘单鹏 刘鹏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6-1087,共12页
为探究岩溶土壤CEC含量、机械组成与土壤矿物类型的关系,在湖南省典型岩溶区通过野外调查、挖掘、采集与描述石灰岩风化物母质发育的32个土壤剖面,室内分析146个样品的土壤理化性状,为岩溶土壤发育类型鉴定及改土培肥、生态修复奠定基... 为探究岩溶土壤CEC含量、机械组成与土壤矿物类型的关系,在湖南省典型岩溶区通过野外调查、挖掘、采集与描述石灰岩风化物母质发育的32个土壤剖面,室内分析146个样品的土壤理化性状,为岩溶土壤发育类型鉴定及改土培肥、生态修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湖南典型岩溶土壤CEC含量介于6.99~36.03 cmol·kg^(-1),土壤保肥能力中等偏强;土壤机械组成以粉粒、黏粒为主,质地黏重,通透性较差。(2)研究区岩溶土壤的主要矿物类型为:硅质混合型、伊利石混合型、高岭石型、高岭石混合型、混合型。五种矿物类型土壤均为酸性土壤,不同矿物类型土壤的pH、容重差异较小,但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混合型土壤砂粒含量最高,硅质混合型土壤粉粒含量最高,高岭石土壤黏粒含量最高;CEC与ECEC含量在伊利石混合型土壤中最多,在混合型土壤中含量最少。(3)土壤CEC与粉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粉粒含量的降低或黏粒含量的增加均可显著提高阳离子交换量值。土壤ECEC与粉粒、黏粒均无显著相关性,但其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以及交换性Ca^(2+)、交换性Mg^(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CEC与矿物类型无相关性,而ECEC与矿物类型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典型岩溶区不同发育程度的土壤可以通过调节土壤黏粒与粉粒含量的比例来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颗粒组成 石灰岩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粒度对CA_(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申天姿 李文凤 +3 位作者 郭会师 曹金金 侯永改 杜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50-2255,共6页
为研究Al_(2)O_(3)粒度对CA_(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本文以平均粒径分别为80、61、45和38μm的α-Al_(2)O_(3)为氧化铝源,以平均粒径为15μm的轻质碳酸钙为氧化钙源,采用发泡法结合原位烧成工艺,经1550℃保温5 h烧成后获得CA_... 为研究Al_(2)O_(3)粒度对CA_(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本文以平均粒径分别为80、61、45和38μm的α-Al_(2)O_(3)为氧化铝源,以平均粒径为15μm的轻质碳酸钙为氧化钙源,采用发泡法结合原位烧成工艺,经1550℃保温5 h烧成后获得CA_(6)轻质陶瓷材料,研究不同粒度的Al_(2)O_(3)原料对其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α-Al_(2)O_(3)粒度的减小,CA_(6)轻质陶瓷的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和热导率逐渐变小,显气孔率增大,压缩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考虑,以平均粒径为45μm的α-Al_(2)O_(3)为氧化铝源所制试样的综合性能较佳,更能满足使用需求,其显气孔率、热导率和压缩强度分别为87.8%、0.149 W·m^(-1)·K^(-1)和0.2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6)轻质陶瓷材料 Al_(2)O_(3)粒度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压缩强度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翟瞻 马明全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以铝粉和镁粉为基础材料,以SiC颗粒为增强体材料,制备建筑用的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及耐磨性。分别在SiC的质量分数为0~32%时测试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3~18 MPa的外载荷下摩擦不同距离时,研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结果表明:Si... 以铝粉和镁粉为基础材料,以SiC颗粒为增强体材料,制备建筑用的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及耐磨性。分别在SiC的质量分数为0~32%时测试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3~18 MPa的外载荷下摩擦不同距离时,研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结果表明:SiC含量较高时,复合材料中SiC团聚较明显,力学性能不佳;SiC的质量分数为8%时,铝基复合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较优异;当SiC的质量分数为8%时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在较高载荷作用下始终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摩擦距离越长,铝基复合材料耐磨性降低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磨性 SIC颗粒 增强体材料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化沉积TiC/TC4复合材料热-流行为及陶瓷颗粒分布状态
11
作者 蔡绪康 王磊磊 +1 位作者 杨兴运 占小红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3,共10页
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激光熔化沉积TiC/TC4复合材料过程中的热-流行为和沉积层中陶瓷颗粒的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熔池的热-流行为及沉积层形貌具... 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激光熔化沉积TiC/TC4复合材料过程中的热-流行为和沉积层中陶瓷颗粒的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熔池的热-流行为及沉积层形貌具有显著的影响,熔池表面的流体流动呈波纹状,熔融金属从熔池中心向四周流动;熔池底部等温面上熔融金属从四周流向熔池底部,并出现漩涡现象.在激光熔化沉积过程中,TiC颗粒穿透熔池表面的Marangoni对流区,在熔池中与流体交互作用,最终在沉积层中出现沉积层中上方部位团聚、沉积层中下方部位团聚、沉积层中均匀分布等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化沉积 TC4钛合金 复合材料 热-流行为 颗粒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TiC/LA12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研究
12
作者 王开明 张扬 +1 位作者 康豪 张宁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39,共4页
强度不足是限制镁锂合金材料研究和应用的难题之一,复合化是提高金属材料强度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了颗粒增强xTiC/LA123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轧制变形。通过XRD、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TiC颗粒对铸态及轧制态xTiC/LA... 强度不足是限制镁锂合金材料研究和应用的难题之一,复合化是提高金属材料强度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了颗粒增强xTiC/LA123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轧制变形。通过XRD、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TiC颗粒对铸态及轧制态xTiC/LA12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C含量的升高,铸态复合材料晶粒尺寸降低,强度先升后降,在TiC的质量分数为6%时强度最高,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为152、156 MPa。轧制后TiC颗粒沿轧制方向呈流线状分布,且强度变化规律与铸态复合材料规律一致,随TiC含量升高先升后降,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升至237、252 MPa,比铸态分别提高了43%和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基复合材料 TIC颗粒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团聚分布的复合材料数值模型
13
作者 翁琳 吴爱中 +1 位作者 张镇国 吴军梅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6,共8页
目的提出颗粒团聚分布的数值模型参数化建模方法,以高效建立颗粒有序分布的复合材料微观构型。方法以颗粒尺寸、颗粒团聚区域的半径以及团聚区域局部体积分数和整体体积分数的比值作为表征颗粒团聚结构的基本建模控制参数,首先建立了圆... 目的提出颗粒团聚分布的数值模型参数化建模方法,以高效建立颗粒有序分布的复合材料微观构型。方法以颗粒尺寸、颗粒团聚区域的半径以及团聚区域局部体积分数和整体体积分数的比值作为表征颗粒团聚结构的基本建模控制参数,首先建立了圆形/球形区域内的Voronoi多胞元结构,其次编写基于Python语言的接口程序,根据角点坐标和几何拓扑关系将多胞元结构导入有限元软件中,并对每个胞元按团聚区域局部体积分数进行缩放,形成了圆形/球形区域的颗粒团簇,最后使用随机顺序吸附算法将团聚颗粒在代表单元内周期性随机投放,生成了颗粒团聚分布的复合材料二维/三维微观构型。结果使用不同控制参数进行数值建模测试,生成一个颗粒数目在1000以内的二维/三维颗粒团聚微观构型仅需要数分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使用二维模型对单轴拉伸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材料宏观塑性随着颗粒团聚程度的增大而降低。结论本文建模方法可以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提供有效的数值仿真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颗粒团聚 Voronoi结构 有限元方法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化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44
14
作者 李旭华 袁荞龙 +1 位作者 王得宁 应圣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11-218,共8页
较详细地介绍了杂化材料的概念及其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重点是有机高分子 -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杂化材料 复合材料 制备 性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介电复合材料及其介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8
15
作者 李杰 韦平 +1 位作者 汪根林 江平开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共4页
研究了金属/铁电体/聚合物三元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发现金属粒子的加入除了可以提高铁电体/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外,还可以非常明显地降低其介质损耗。金属/铁电体/聚合物三元复合材料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高介电材料。
关键词 介电常数 介电损耗 金属粒子 铁电体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超细高氯酸铵核-壳型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保国 张景林 +1 位作者 陈亚芳 闻利群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4-56,共3页
用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中的SA S法制备了超细HM X,AP,CL-20以及A l-FPM 2602核-壳型复合材料。通过氟橡胶FPM 2602在超细HM X,AP,CL-20和A l混合物表面的沉积,达到对混合物进行包覆改性的目的。吸湿性试验表明,该核-壳型复合材料的抗湿... 用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中的SA S法制备了超细HM X,AP,CL-20以及A l-FPM 2602核-壳型复合材料。通过氟橡胶FPM 2602在超细HM X,AP,CL-20和A l混合物表面的沉积,达到对混合物进行包覆改性的目的。吸湿性试验表明,该核-壳型复合材料的抗湿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对该超细核-壳型复合材料进行了撞击感度、火焰感度、爆发点测试。结果表明,与未包覆的混合物相比,该超细核-壳型复合材料的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中的SA S法是制备含水溶性超细含能复合材料的绿色环保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固体推进剂 超细粒子 复合材料 高氯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法赤泥的物质组成与颗粒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顾汉念 王宁 +1 位作者 刘世荣 田元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2-317,共6页
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手段,对贵州烧结法赤泥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化学组成、物质组成、微观形态和粒度分布等基本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将烧结法赤泥... 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手段,对贵州烧结法赤泥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化学组成、物质组成、微观形态和粒度分布等基本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将烧结法赤泥的组成与拜耳法赤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烧结法赤泥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O、Al2O3、SiO2、Fe2O3、TiO2、Na2O、K2O和MgO,与拜耳法赤泥相比具有高钙低铝的特征。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烧结法赤泥中部分矿物的颗粒形态与特征,XRD分析其主要物相有硅酸二钙、铝酸三钙、方解石、钙钛矿等,还有少量分散的含铁矿物、黏土类铝硅酸矿物。根据微观形态的不同,将烧结法赤泥的组成矿物划分为三类:薄片状或者大块状聚集体;片状、柱状、颗粒状等规则形态;毛发状、细丝状聚集体。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烧结法赤泥的粒径分布情况,表明粒径细小是赤泥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影响赤泥在选矿等领域综合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赤泥物相组成与粒度特征的综合分析,为烧结法赤泥综合利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烧结法 物质组成 颗粒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绢云母/TiO_2复合颗粒材料的机理研究及表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侯喜锋 丁浩 +3 位作者 杜高翔 于守仁 王钺博 叶灿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13-1419,共7页
为提高二氧化钛颗粒的分散性、改善其颜料特性并降低其用量,同时发挥绢云母矿物的协同作用,采用机械力化学方法(mechano-chemical method,MCM),通过绢云母颗粒表面包覆二氧化钛方式制备了"核-壳"结构绢云母/TiO2复合颗粒材料... 为提高二氧化钛颗粒的分散性、改善其颜料特性并降低其用量,同时发挥绢云母矿物的协同作用,采用机械力化学方法(mechano-chemical method,MCM),通过绢云母颗粒表面包覆二氧化钛方式制备了"核-壳"结构绢云母/TiO2复合颗粒材料,采用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分析方法和颜料性能测试手段,对复合粉体的微观结构和颜料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所制备绢云母/TiO2复合粉体白度为84.3%,遮盖力18.68 g/m2,吸油量26.79 g/100 g,绢云母/TiO2复合颗粒以绢云母表面包覆均匀、稳定的二氧化钛颗粒为特征.研究表明:绢云母/TiO2复合粉体已具有与钛白相似的使用性能,作为白色颜料可在若干应用领域实现对钛白粉的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云母 二氧化钛 复合颗粒材料 机械力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唐亮 王秀峰 +2 位作者 伍媛婷 王豪 魏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16,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概括了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的方法,详细介绍了氧化硅、氧化铝、蒙脱土、氧化钛、碳酸钙等纳米粉体以及碳纳米管等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取得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此类复合材料的... 综述了近年来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概括了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的方法,详细介绍了氧化硅、氧化铝、蒙脱土、氧化钛、碳酸钙等纳米粉体以及碳纳米管等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取得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此类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粒子 环氧树脂 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界面结构、增韧机理与协同效应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华明 陈德良 +1 位作者 邱冠周 王淀佐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9-22,59,共5页
矿物粒子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二者所形成界面结构 ,矿物粒子的组合可进一步调节和优化材料加工工艺、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矿物粒子在聚合物中的分散特征、矿物粒子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相... 矿物粒子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二者所形成界面结构 ,矿物粒子的组合可进一步调节和优化材料加工工艺、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矿物粒子在聚合物中的分散特征、矿物粒子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相结构以及粒子增强增韧机理方面的基础研究 ,总结了矿物粒子的组合使用与材料性能的密切关系 ,并介绍了典型矿物粒子 /聚合物复合材料应用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粒子 聚合物 复合材料 界面结构 增韧机理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