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役电工装备回收再利用技术挑战与路径规划
1
作者 彭向阳 张哲 +3 位作者 汪政 方佳鹏 余欣 方鹏飞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83-2598,共16页
在国家实施双碳战略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背景下,开展能源、电力领域退役电工装备生态循环和回收再利用技术研发和应用,是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文中围绕退役电工装备生态循环和回收利... 在国家实施双碳战略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背景下,开展能源、电力领域退役电工装备生态循环和回收再利用技术研发和应用,是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文中围绕退役电工装备生态循环和回收利用这一主题,从发电、输电、变电、储能等方面,系统论述了风电机组叶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复合绝缘子、电力电缆、变压器、SF_(6)气体以及储能锂电设备等退役电工装备在回收再利用过程中的技术挑战与实施路径,以期推进建立电工装备生态循环体系,助力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风机叶片中碳纤维高效回收需突破环氧树脂选择性降解与纤维强度保持的技术瓶颈,光伏组件无损回收虽能提升硅片的再生效率但EVA胶膜解离工艺需平衡化学试剂毒性与热解过程高能耗问题,复合绝缘子回收需兼顾硅橡胶降解产物高值化利用与设备腐蚀风险,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的高效转化利用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电工装备 回收利用 风机叶片 光伏组件 复合绝缘子 交联聚乙烯电缆 储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复合储能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姝 石晶 +4 位作者 龚康 刘洋 唐跃进 任丽 李敬东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2-38,44,共8页
现代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就目前储能技术的发展而言,没有一种储能装置可以同时满足电网多方面需求.主要研究多元复合储能系统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合理组合和配置不同类型的储能装置,使其拥有优于单一储能... 现代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就目前储能技术的发展而言,没有一种储能装置可以同时满足电网多方面需求.主要研究多元复合储能系统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合理组合和配置不同类型的储能装置,使其拥有优于单一储能方式的理想性能.并对比分析几种典型储能装置的性能参数、技术优势及发展现状.从应用场合、配置方式、拓扑结构以及经济性等方面入手,重点研究多元复合储能类型的配置及构建,提出多元复合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多元复合储能 复合储能拓扑结构 能量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足电动汽车快充需求的含储能复合型充电站充电优化策略 被引量:12
3
作者 侯慧 王逸凡 +3 位作者 黄亮 陈跃 谢长君 张锐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71,共7页
电动汽车(EV)快速充电站的功能正逐步向集成风光储等综合能源的复合型充电站方向发展,选择一种能够提高快速充电系统各方效益的充电优化策略有助于推广EV及新能源产业。在此背景下,通过电价激励手段,制定了提高EV与复合型充电站综合效... 电动汽车(EV)快速充电站的功能正逐步向集成风光储等综合能源的复合型充电站方向发展,选择一种能够提高快速充电系统各方效益的充电优化策略有助于推广EV及新能源产业。在此背景下,通过电价激励手段,制定了提高EV与复合型充电站综合效益的充电优化策略。首先,基于EV充电时间成本与充电经济成本建立了EV综合最优路径规划模型;然后,根据EV决策结果所得不同的快充负荷及车流量,各复合型充电站通过调度站内储能,构建了复合型充电站的效益优化模型,以EV综合成本最优及复合型充电站综合效益最优为双重优化目标。以某区域18 km×18 km路网为算例对所提优化策略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优化策略可有效降低EV充电综合成本,并大幅提高复合型充电站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复合型充电站 路径规划 储能 可再生能源 充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客车复合储能系统功率分配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美兰 冯继峰 +2 位作者 张宇 杨明亮 吴晓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5001-5013,共13页
针对复合储能系统中电池承担功率过高的问题,分别制定了逻辑门限控制和模糊控制两种功率分配控制策略。对锂电池单体进行不同倍率充放电和自放电实验,对超级电容进行恒流充放电和恒功率放电实验,基于所得实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 针对复合储能系统中电池承担功率过高的问题,分别制定了逻辑门限控制和模糊控制两种功率分配控制策略。对锂电池单体进行不同倍率充放电和自放电实验,对超级电容进行恒流充放电和恒功率放电实验,基于所得实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辨识得到复合储能系统模型参数。在Matlab-Cruise联合仿真的环境下搭建整车模型,进而创建动态链接库,实现控制策略实时仿真。给出了锂电池单独供电、采用逻辑门限控制策略和采用模糊控制策略时的功率变化曲线、锂电池荷电状态(SOC)变化曲线以及储能系统的能量流图,并进行对比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逻辑门限控制策略,采用模糊控制策略时,在中国城市道路工况中锂电池SOC提高0.162%,节省电能0.4301kW·h。为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搭建了复合储能客车驱动系统实验台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复合储能系统模糊控制策略能够降低锂电池电流,有效回收制动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客车 复合储能 模型构建 功率分配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复合储能系统及其能量控制策略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美兰 冯继峰 张宇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59,共9页
针对纯电动汽车行驶里程不足、蓄电池使用寿命短等问题,研究了由蓄电池、超级电容和双向DC-DC变换器组成的复合储能系统。为实现能量的合理分配,分别制定了逻辑门限控制策略和模糊控制策略。利用电动汽车仿真软件搭建了整车仿真模型,从... 针对纯电动汽车行驶里程不足、蓄电池使用寿命短等问题,研究了由蓄电池、超级电容和双向DC-DC变换器组成的复合储能系统。为实现能量的合理分配,分别制定了逻辑门限控制策略和模糊控制策略。利用电动汽车仿真软件搭建了整车仿真模型,从而进行仿真研究。得出复合储能系统中蓄电池电流、超级电容电流和蓄电池荷电状态特性曲线,并与蓄电池单独供电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为验证复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搭建了复合储能系统实验平台,对纯电动汽车的驱动与制动过程进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策略能有效地降低蓄电池充放电电流,回收制动能量,提高纯电动汽车行驶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复合储能 逻辑门限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复合相变材料储热电暖器的储热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传 司艳阳 +4 位作者 冷光辉 许永 丁玉峰 翁立奎 丁玉龙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4期739-747,共9页
本文研究了基于高温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储热电暖器,对其储热性能、内部流场和温度分布及温度调控机制进行了实验和模拟研究,并与镁砖显热电暖器的储热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这类相变储热电暖器的储热平均温度高、平均温差小、出风口温... 本文研究了基于高温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储热电暖器,对其储热性能、内部流场和温度分布及温度调控机制进行了实验和模拟研究,并与镁砖显热电暖器的储热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这类相变储热电暖器的储热平均温度高、平均温差小、出风口温度高,整体性能要优于镁砖显热电暖器。相同体积下两种电暖器储热量相当,但相变储热电暖器的重量可减轻1.6倍;在相同储热时间和储热温度下,同等重量的相变储热电暖器较镁砖电暖器可多储热68%。结果也展示了这类储热电暖器温度控制测点选择的重要性,当选取距离加热单元10 mm处的测点作为温度调控点时,电暖器内的平均温度和储热砖体的最高温度均能满足安全要求,而且加热单元电源在谷电8 h储热过程中只需启停两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相变 复合相变材料 电暖器 储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储能聚合物电介质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文凤 刘标 程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6-1054,共9页
储能薄膜电容器因其功率密度高、工作电压高、自愈特性好以及可靠性高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和电力调节中。但聚合物电介质材料偏低的储能密度和较大的介电损耗限制了储能薄膜电容器的轻量化、小型化以及可靠性发展。... 储能薄膜电容器因其功率密度高、工作电压高、自愈特性好以及可靠性高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和电力调节中。但聚合物电介质材料偏低的储能密度和较大的介电损耗限制了储能薄膜电容器的轻量化、小型化以及可靠性发展。文章综述了基于优化复合电介质材料高储能密度和低介电损耗的最新研究进展,涉及复合电介质材料的结构特性、介电性能、电气强度以及储能机理,比较和分析了提高聚合物电介质材料储能特性的几种常用策略,包括多组分无机填料共填充、纳米表面改性、多层结构复合、分子结构设计、薄膜表面沉积涂覆等方法对其储能特性的提升规律与调控机制,最后对高储能聚合物电介质材料的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材料 复合电介质 高储能密度 低介电损耗 电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N通信的电动汽车复合储能实验平台
8
作者 张宇 刘加洪 周美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98,共5页
为测试蓄电池-超级电容组成的复合储能系统性能,搭建了基于CAN通信的实验平台。该平台分为驱动系统测试部分及复合储能系统硬件在环部分,两部分可单独进行实验也可联合仿真实验,平台可进行驱动电机的爬坡能力测试、加速模拟测试、再生... 为测试蓄电池-超级电容组成的复合储能系统性能,搭建了基于CAN通信的实验平台。该平台分为驱动系统测试部分及复合储能系统硬件在环部分,两部分可单独进行实验也可联合仿真实验,平台可进行驱动电机的爬坡能力测试、加速模拟测试、再生制动回馈测试和标准路况模拟测试进而对城市道路工况进行实时模拟。上位机界面采用LabVIEW编写,用来监控系统状态,可方便地完成操控、测试以及数据的实时采集、储存、分析。与传统试验平台相比驱动电机与电力测功机响应时间提高20%左右,为优化电动汽车复合储能管理系统起到数据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复合储能 CAN通信 对拖型 模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三水醋酸钠-尿素-膨胀石墨混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地暖中的应用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黄睿 方晓明 +1 位作者 凌子夜 张正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13-2723,共11页
采用尿素调节三水醋酸钠的相变温度到合适范围再添加膨胀石墨来降低过冷度,研制了高性能的三水醋酸钠-尿素-膨胀石墨混合相变材料,并对其在电地暖中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尿素质量分数为36.5%、膨胀石墨添加量为4%(质量)时... 采用尿素调节三水醋酸钠的相变温度到合适范围再添加膨胀石墨来降低过冷度,研制了高性能的三水醋酸钠-尿素-膨胀石墨混合相变材料,并对其在电地暖中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尿素质量分数为36.5%、膨胀石墨添加量为4%(质量)时,所得混合相变材料的熔化焓高达209.1 J/g,熔点在31.98℃,过冷度仅为2.04℃,热导率为2.349 W/(m·K),热可靠性良好;将用该混合相变材料制成的相变板安装在实验房的电地暖中时,实验房的热舒适度随着相变材料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也带来加热时间和用电量的增加;当相变材料层厚度为10 mm时,电加热温度适宜设置在45℃;在热舒适度相当的条件下,有相变板的实验房与无相变板的参比房相比具有用电量小及电费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热储热 相变材料 三水醋酸钠 电加热地板采暖 水合物 复合材料 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程式电动汽车复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令聪 孙宾宾 +1 位作者 张铁柱 赵玉祥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32-935,963,共5页
在分析增程式电动汽车电源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的复合储能系统。以平衡峰值功率和高频暂态功率为目标,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可自适应调节小波分解层数的自适应小波变换控制策略,将需求功率分解为高频暂态信号... 在分析增程式电动汽车电源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的复合储能系统。以平衡峰值功率和高频暂态功率为目标,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可自适应调节小波分解层数的自适应小波变换控制策略,将需求功率分解为高频暂态信号和低频信号,分别分配给超级电容与动力电池。与基于规则的逻辑门限控制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小波变换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峰值电流对动力电池的冲击,抑制电压波动,提高电能质量;将超级电容SOC控制在理想值0.7附近,充分发挥其“削峰填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式电动汽车 复合储能系统 控制策略 自适应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诱导的Ni-Co氢氧化物整体电极的制备及电储能特性
11
作者 吴欣怡 苏紫云 陈昌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7-182,共6页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储能装置,由于其能量密度、功率密度高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而在实际工业应用中(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业、电子通信系统、可穿戴设备等)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构造柔性、轻薄可变形的储能设备...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储能装置,由于其能量密度、功率密度高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而在实际工业应用中(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业、电子通信系统、可穿戴设备等)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构造柔性、轻薄可变形的储能设备。在本项研究工作中,利用溶剂热法和真空抽滤法开发了一种碳基/层状金属氢氧化物的复合材料。设计将氧化石墨烯(GO)与Ni-Co氢氧化物(LDHs)两者在不同比例下协同配合,构造出无粘结剂和导电剂的整体电极材料,作为高性能电化学储能材料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GO复合薄膜 LDHS 柔性整体电极 电储能特性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