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dding Ce on interfacial reactions between Sn-3.0Ag-0.5Cu solder and Cu substrate 被引量:4
1
作者 卢斌 栗慧 +2 位作者 王娟辉 朱华伟 焦羡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3期313-317,共5页
The formation and the growth of Cu-Sn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MC) layer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Sn-3.0Ag-0.5Cu-xCe solder and Cu substrate during soldering and agi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6Sn5 IMC is... The formation and the growth of Cu-Sn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MC) layer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Sn-3.0Ag-0.5Cu-xCe solder and Cu substrate during soldering and agi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6Sn5 IMC is observe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solder and Cu substrate in all conditions. After aging for 120 h,the Cu3Sn IMC is then obtained. With increasing aging time,the scalloped Cu6Sn5 structure changes to a plate structure. The Cu3Sn film always forms with a relatively planar interface. By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 Ce (only 0.1%,mass fraction) into the Sn-3.0Ag-0.5Cu solder alloy,the growth rate of the Cu-Sn IMC at the interface of solder alloy system is decreased. When the time exponent is approximately 0.5,the growth of the IMC laye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a diffusion over the studied time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NTERFACE Sn-3.0Ag-0.5Cu solder rare earth 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基中子及γ射线屏蔽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子锋 王晨 张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24-3833,共10页
玻璃材料具备高化学稳定性和高辐照稳定性,同时还具备高折射率以及高透光性的光学特性,这使玻璃基中子及γ射线屏蔽材料有望成为同时实现辐射屏蔽以及视觉监控的独特材料。本文从中子辐射及γ射线辐射屏蔽机理入手,结合蒙特卡罗法介绍... 玻璃材料具备高化学稳定性和高辐照稳定性,同时还具备高折射率以及高透光性的光学特性,这使玻璃基中子及γ射线屏蔽材料有望成为同时实现辐射屏蔽以及视觉监控的独特材料。本文从中子辐射及γ射线辐射屏蔽机理入手,结合蒙特卡罗法介绍了屏蔽材料设计思路及手段,以及多种玻璃基屏蔽材料研究现状。铅玻璃由于高毒性正逐步被淘汰,而硅酸盐、硼酸盐、硼硅酸盐等无铅玻璃已成为工业市场的主流。通过向玻璃中掺入重金属化合物(如Bi_(2)O_(3)、BaO)和稀土元素(如La、Gd),可以有效增加质量衰减系数并降低半值层,从而显著提升其屏蔽效果,但是这种掺杂方式可能会对材料的机械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此外,本文还比较了玻璃基屏蔽材料与其他类型屏蔽材料的优劣。进一步提升玻璃基屏蔽材料的综合性能,以及开发既环保又智能的新型屏蔽材料,对于推动屏蔽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玻璃 中子屏蔽 γ射线屏蔽 重金属化合物 稀土元素 玻璃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多元复合肥和三种稀土元素的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屈艾 李宗芸 +4 位作者 朱卫中 朱明明 王秀琴 温洪宇 汪承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3-246,共4页
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 ,研究市售稀土多元复合肥和稀土元素镧、铈、铒的化合物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 ,稀土复合肥和三种稀土元素均可诱发微核效应 ,在一定浓度下可损伤细胞 ,影响根尖的正常生长 ,其中稀土... 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 ,研究市售稀土多元复合肥和稀土元素镧、铈、铒的化合物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 ,稀土复合肥和三种稀土元素均可诱发微核效应 ,在一定浓度下可损伤细胞 ,影响根尖的正常生长 ,其中稀土复合肥的微核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稀土复合肥和稀土元素镧、铈、铒的化合物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作用和细胞毒性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多元复合肥 蚕豆根尖细胞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CO络合吸附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居沈贵 刘晓勤 +2 位作者 马正飞 姚虎卿 时钧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25,共4页
比较了吸附剂微孔结构 ,考察了添加稀土元素对CO络合吸附剂的微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其促进机理 ,结果表明 ,WHTX粉状活性炭作载体 ,微孔尺寸均一 ,BET比表面积最大 ;而稀土元素可改善CO络合吸附剂的微孔结构 ,明显增大孔容积 ,... 比较了吸附剂微孔结构 ,考察了添加稀土元素对CO络合吸附剂的微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其促进机理 ,结果表明 ,WHTX粉状活性炭作载体 ,微孔尺寸均一 ,BET比表面积最大 ;而稀土元素可改善CO络合吸附剂的微孔结构 ,明显增大孔容积 ,促进了对CO的吸附性能。吸附与脱附性能试验说明了吸附剂变压再生的可能性 ,这为CO变压吸附过程的节能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稀土元素 复合吸附剂 吸附性能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口白垩系砂泥岩的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学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高长林 黄泽光 张玉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白垩纪周口盆地的盆地原型应是山前凹陷盆地。钻井岩石中白垩系砂泥岩的石英、长石和岩屑含量的Q -F -L图解投点主要位于前陆盆地区;白垩系砂页岩的主要化合物数据主要投点于活动大陆边缘区;稀土总量和轻/重稀土含量之比变化不大,与俄... 白垩纪周口盆地的盆地原型应是山前凹陷盆地。钻井岩石中白垩系砂泥岩的石英、长石和岩屑含量的Q -F -L图解投点主要位于前陆盆地区;白垩系砂页岩的主要化合物数据主要投点于活动大陆边缘区;稀土总量和轻/重稀土含量之比变化不大,与俄罗斯地台砂岩、粉砂岩具相似的特征。因此,周口盆地白垩系沉积物的物源来自秦岭-大别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盆地 山前凹陷 地球化学 主要化合物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稀土对土壤氮素转化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钱晓晴 沈其荣 +1 位作者 王娟娟 杨龙寿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1-44,共4页
采用土培和水培试验研究了络合稀土对尿素和硫铵的转化以及对蔬菜、小麦的产量和对矿质养分的吸收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络合稀土的处理可以减缓尿素水解 ,抑制铵态氮的硝化作用 ;施用络合稀土能显著提高白菜和菠菜及小麦产量 ,降低... 采用土培和水培试验研究了络合稀土对尿素和硫铵的转化以及对蔬菜、小麦的产量和对矿质养分的吸收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络合稀土的处理可以减缓尿素水解 ,抑制铵态氮的硝化作用 ;施用络合稀土能显著提高白菜和菠菜及小麦产量 ,降低白菜和菠菜体内硝酸根含量 ,增加小麦的氮、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稀土 氮素转化 作物生长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镨对金属间化合物Mg_2Si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英民 董国升 +2 位作者 任玉艳 张坤 包艳青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3期266-269,共4页
为了改善金属间化合物Mg2Si在常温下的组织形态与分布,采用在Al-30Mg2Si合金中添加不同量稀土元素镨(Pr)的办法,研究Pr对该合金中Mg2Si变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稀土元素Pr能够明显细化Mg2Si晶粒,改善其形态及其分布.当Pr加入0.2%时... 为了改善金属间化合物Mg2Si在常温下的组织形态与分布,采用在Al-30Mg2Si合金中添加不同量稀土元素镨(Pr)的办法,研究Pr对该合金中Mg2Si变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稀土元素Pr能够明显细化Mg2Si晶粒,改善其形态及其分布.当Pr加入0.2%时能够抑制Mg2Si树枝晶生长,且能使Mg2Si相均匀分布.当Pr加入0.6%~0.8%时,Mg2Si相呈规则多边体形态,且分布更加均匀,组织更加细小,可认为该含量时Mg2Si组织最完善,稀土Pr变质效果最好.当Pr增加到1.7%时,Mg2Si相再次呈不规则状,且分布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Mg2Si 稀土元素 变质 组织 树枝晶 铝基 共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研究(Ⅻ)——1,6-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己二酮-[1,6](BPMPHD)与稀土元素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完颜辉 董文基 +2 位作者 李小静 陈荣 杨汝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25-527,共3页
我们曾研究过BPMPHD对稀土元素的萃取规律,三元配合物,以及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某些二元配合物的性质。发现,由于BPMPHD是1种具有4个配位原子的螯型配合剂,它与稀土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组成的配合物,对研究稀土新型配合物,探索金属间能量传... 我们曾研究过BPMPHD对稀土元素的萃取规律,三元配合物,以及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某些二元配合物的性质。发现,由于BPMPHD是1种具有4个配位原子的螯型配合剂,它与稀土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组成的配合物,对研究稀土新型配合物,探索金属间能量传递、光化学活性、催化性能均有重要意义,这类工作将会引起更多化学工作者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BPMPHD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AlCe三元类水滑石的制备及对亚甲基蓝的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杰 谢光银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74-979,共6页
采用共沉淀-高过饱和度法制备层状化合物ZnAlCe三元类水滑石,将其用于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考察了催化剂的原料配比、催化剂的投入量、染料初始浓度等因素对ZnAlCe三元类水滑石降解亚甲基蓝的影响,同时用XRD、IR、TG/DSC等技术对催... 采用共沉淀-高过饱和度法制备层状化合物ZnAlCe三元类水滑石,将其用于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考察了催化剂的原料配比、催化剂的投入量、染料初始浓度等因素对ZnAlCe三元类水滑石降解亚甲基蓝的影响,同时用XRD、IR、TG/DSC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当Zn∶Al∶Ce物质的量之比为2∶1∶0.25,得到的产物结晶度较高,属于六方晶系,催化活性最高。光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亚甲基蓝初始浓度40mg/L,催化剂Zn∶Al∶Ce=2∶1∶0.25用量0.2 g,反应时间90 min(暗处搅拌30 min,光照时间为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类水滑石 稀土元素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HPMBP)与Eu、Pr、Yb的配合物作为位移试剂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玉兰 杨汝栋 +2 位作者 王咏梅 孔素玲 宋茂森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02-106,共5页
本文以 LnA_3·HA((Ln=Eu、Pr、Yb,HA=HPMBP)的固态配合物作为核磁共振的移位试剂,以 CDCl_3,CCl_4为溶剂,对正已醇、正辛醇作了实验,结果表明,它们都有一定的位移作用,且以 YbA_3HA 尤为显著,EuA_3·HA、PrA_3·HA 俏差.Yb... 本文以 LnA_3·HA((Ln=Eu、Pr、Yb,HA=HPMBP)的固态配合物作为核磁共振的移位试剂,以 CDCl_3,CCl_4为溶剂,对正已醇、正辛醇作了实验,结果表明,它们都有一定的位移作用,且以 YbA_3HA 尤为显著,EuA_3·HA、PrA_3·HA 俏差.YbA_3·HA 及 EuA_3·HA向低场位移.PrA_3·HA 向高场位移,YqA_3·HA 的位移能力略逊于 Eu(fod)_3,不过 YbA_5·HA有易于合成,不吸潮,易于保存,价格便宜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元素 稀土族 络合物 位移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亚砜在稀土穴醚配合物中配位行为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世昌 朱天培 《电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18-222,共5页
二甲基亚砜在稀土穴醚配合物中配位行为的电化学研究刘世昌(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系,呼和浩特010022)朱天培(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有关穴醚与稀土金属离子配合物的性质以及关于它们的电化学方面的... 二甲基亚砜在稀土穴醚配合物中配位行为的电化学研究刘世昌(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系,呼和浩特010022)朱天培(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有关穴醚与稀土金属离子配合物的性质以及关于它们的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均尚少 ̄[1-5],且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亚砜 稀土 穴醚 配合物 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稀土元素在快速凝固Al-Ti合金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明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55-57,共3页
在快速凝固 Al- Ti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 L a可以有效的增加合金的过冷度 ,抑制平衡相 Al3Ti,亚稳相 Al4 Ti,优先形成细小、园整、弥散的金属间化合物相 Al2 0 Ti2 L a,该化合物相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 ,极大的改善了快速凝固 Al-
关键词 Al-Ti合金 稀土元素 快速凝固 热强性能 热稳定性 金属间化合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R_4OCl_6四面体嵌合物的化学键研究
13
作者 林梦海 陈明旦 张乾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784-786,共3页
以SCC-DV-X,方法对Sm_4OCl_6、Eu_4OCl_6、Yb_4OCl_6和Gd_6N_2Cl_(12)等4个体系作了量化计算。结果表明,嵌入原子在四面体簇的合成中起决定性作用。体系6个骨架轨道中,3个是嵌入原子与稀土原子的成键轨道,另3个是稀土原子通过嵌入原子... 以SCC-DV-X,方法对Sm_4OCl_6、Eu_4OCl_6、Yb_4OCl_6和Gd_6N_2Cl_(12)等4个体系作了量化计算。结果表明,嵌入原子在四面体簇的合成中起决定性作用。体系6个骨架轨道中,3个是嵌入原子与稀土原子的成键轨道,另3个是稀土原子通过嵌入原子形成的弱键轨道。用Sm、Eu等元素能合成四面体嵌合物,与其价态较低有关,低价态使稀土元素d、f轨道收缩较少、成键能力增大。而富含f电子的Yb体系,4f为主要价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四面体簇 嵌合物 簇骨架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Ⅲ)、Eu(Ⅲ)、Tb(Ⅲ)、Yb(Ⅲ)、与 PMHFP 及中性配体TPPO、Bipy、DMSO混配配合物的研究
14
作者 董文基 李小静 +2 位作者 完颜辉 樊文峰 杨汝栋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0-85,共6页
本文合成了稀土离子(Sm、Eu、Tb、Yb)与1-苯基-3-甲基-4-七氟丁酰基唑酮-5)及中性配体三苯基氧化膦、2,2—联吡啶、二甲基亚砜的三元固态配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组成、光谱和热稳定性质.发现这些配合物在常压下加热时表现出一定的挥发性质... 本文合成了稀土离子(Sm、Eu、Tb、Yb)与1-苯基-3-甲基-4-七氟丁酰基唑酮-5)及中性配体三苯基氧化膦、2,2—联吡啶、二甲基亚砜的三元固态配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组成、光谱和热稳定性质.发现这些配合物在常压下加热时表现出一定的挥发性质,其中以含配体三苯基氧化膦的配合物的挥发性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HFP 稀土族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和巴比妥酸配合物的研究
15
作者 赵翰华 张才芬 +1 位作者 高逢君 王近勇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9-53,共5页
在无水甲醇中,由氧化稀土和巴比妥酸(Barbituricacid)合成了6种稀土元素和巴比妥酸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谱分析、核磁共振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确定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LnB3·4H2O... 在无水甲醇中,由氧化稀土和巴比妥酸(Barbituricacid)合成了6种稀土元素和巴比妥酸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谱分析、核磁共振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确定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LnB3·4H2O(Ln=La、Nd、Eu、Gd、Tb、Dy.B=巴比妥酸的-价负离子),并对成键情况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比妥酸 络合物 稀土族 染料 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_(0.65)Tb_(0.25)Pr_(0.1))_2(Fe_(1-x)
16
作者 王博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3期95-100,共6页
采用金相,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诸技术对(Dy_(0.65)Tb_(0.25)Pr_(0.1))_2(Fe_(1-x)Al_x)_(17)赝二元化合物的结构、居里温度、磁化强度及磁致伸缩等进行... 采用金相,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诸技术对(Dy_(0.65)Tb_(0.25)Pr_(0.1))_2(Fe_(1-x)Al_x)_(17)赝二元化合物的结构、居里温度、磁化强度及磁致伸缩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x<0.15时,(Dy_(0.65)Pb_(0.25)Pr_(0.1))_2(Fe_(1-x)Al_x)_(17)化合物具有Th_2Ni_(17)型六方结构;当x>0.25时,转变为Th_2Zn_(17)型菱形结构;在0.15≤x≤0.25区间,Th_2Ni_(17)型和Th_2Zn_(17)型结构并存.该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在x=0.24附近呈现出一极大值,而磁化强度却在x=0.25时呈现出一极小值.磁致伸缩的测量表明,该化合物的磁致伸缩与磁场呈线性关系,添加少量的Al(x=0.10)对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磁性 赝二元化合物 稀土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浓度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永和 乔英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2058-22061,共4页
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利用Castep计算模块,建立TiAl晶胞模型和不同Ce浓度掺杂TiAl 2×2×2超晶胞模型,对模型进行优化后计算其电子结构、弹性及电子性质,以期从本质上揭示稀土元素Ce掺杂浓度对TiAl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提高TiAl... 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利用Castep计算模块,建立TiAl晶胞模型和不同Ce浓度掺杂TiAl 2×2×2超晶胞模型,对模型进行优化后计算其电子结构、弹性及电子性质,以期从本质上揭示稀土元素Ce掺杂浓度对TiAl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提高TiAl性能提供理论基础。计算结果表明,稀土元素Ce掺入使TiAl内部轨道杂化作用增强,共价性增强,成键方向性增加,硬度提高。Ce原子与Ti、Al原子之间成离子键,离子性增强,延性提高。随着Ce掺杂浓度的提高,TiAl延性和硬度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金属间化合物 稀土元素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化钇与15-冠-5,18-冠-6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安全 谭民裕 +1 位作者 翟应离 甘新民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324-329,共6页
分别从已腈和乙醚(1:1)及乙醇和乙醚(1:10)混和溶剂为介质制得了碘化钇与15-冠-5(15 C 5),18-钇-6(18 C 6)的组成为1:1(钇:冠醚)的混和物,所得配合物在高真空时稳定,置于空气中缓慢被氧化而分解。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差热-... 分别从已腈和乙醚(1:1)及乙醇和乙醚(1:10)混和溶剂为介质制得了碘化钇与15-冠-5(15 C 5),18-钇-6(18 C 6)的组成为1:1(钇:冠醚)的混和物,所得配合物在高真空时稳定,置于空气中缓慢被氧化而分解。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差热-热重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分析该段研究了它们的有关性质,得到了一些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钇 冠醚 配合物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卫生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娇娇 孟佩俊 +6 位作者 彭微 张凌燕 靳敏 李淑荣 梁青青 张丽萍 罗利霞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2-258,共7页
稀土元素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REEs-UCNPs)作为新兴一代的荧光纳米探针,具备反斯托克斯发光的独特转换性质,具有光学/化学稳定性好、荧光寿命长、激发光生物组织穿透深度大,且对组织损伤小等显著优点,近年来在卫生分析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稀土元素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REEs-UCNPs)作为新兴一代的荧光纳米探针,具备反斯托克斯发光的独特转换性质,具有光学/化学稳定性好、荧光寿命长、激发光生物组织穿透深度大,且对组织损伤小等显著优点,近年来在卫生分析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重点综述了REEs-UCNPs对卫生样品中金属离子、有机小分子、激素、生物毒素、活性氧自由基和生物大分子等分析检测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展望了REEs-UCNPs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 卫生分析 金属离子 有机化合物 活性氧自由基 生物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稀土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扬帆 潘勇 +2 位作者 高扬 迟蓬涛 陈思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2-693,共12页
超高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因具有耐超高温、轻质和抗氧化烧蚀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热结构材料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基于稀土化合物在热障涂层等领域的优异性能和成功应用,研究人员将稀土化合物引入超高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中,改善... 超高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因具有耐超高温、轻质和抗氧化烧蚀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热结构材料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基于稀土化合物在热障涂层等领域的优异性能和成功应用,研究人员将稀土化合物引入超高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中,改善氧化层的结构和性质,以期解决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氧化层增长速度偏快和宽温域高低温循环氧化层易剥落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稀土改性超高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探讨了改性机理,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陶瓷 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 稀土元素 氧化烧蚀行为 化合物改性 氧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